2006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断句与翻译、诗歌鉴赏、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断句与翻译、诗歌鉴赏、默写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飞。

[注①柳州,位于广西中部偏东。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

(1)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4分

答: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答:

13.(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①等闲识得东风面,。(朱熹《春日》)

②浮云游子意,。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③九州生气恃风雷,。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杂诗》)

12.(8分)

(1)要点:表达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的苦闷和被贬到柳州后凄苦迷惘的情思。

(4分,“和”字前后各2分。应结合第一、二句诗简要分析。)

[点拔]领悟本诗情感,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支撑。虽有注释,还需结合课内学过的被贬永州的经历,如能结合注释意识到柳州比永州(湖南境内)更偏远,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屡遭贬谪的苦闷”。注意体悟重点词语“宦情”(仕途坎坷之情)、羁思(寄居他乡之思)。

(2)要点:诗中所写之景是春景,一场春雨使花、叶零落是实,“春半如秋”是感。作者心中的凄苦使“春”竟如“秋”,景物浸满悲凄;景物的败落又增加并传达着作者的苦闷。情景交融,感人至深。(4分)

13.(5分)

⑴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⑵①万紫千红总是春。②落日故人情;萧萧班马鸣。③万马齐喑究可哀;不拘一格降人才。(本题5分。任选其中一小题,每空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8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 辛弃疾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经常往来博山道中。“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1)这首词下阕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景象跟诗人的心境合拍吗?请简析本词的抒情特色。(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一段文字中的空缺部分。(5分)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帝国的灭亡,文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各自的评价。(朝代)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将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为□□(限2个字);唐代的(人名)在《阿房宫赋》中说“”,指出秦国乃自取灭亡,与他人无关,这篇文章将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为“纷奢”。12、(8分)(1)(4分)表达的是热爱祖国、壮心不已的情怀。尽管诗人“归来华发苍颜”,壮志难酬,更兼屋上秋风吹过松树传来一片肃杀之气,急雨声声令人感到阵阵寒意,窗棂破纸呜呜自语更添孤单寂寞之感;但是诗人并不消极颓丧,祖国的大好江山依然装在心中,力图恢复的壮志豪情仍不减当年。结尾一笔写出了作者刻骨铭心的报国情怀。

(2)(4分)合拍。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博山王氏庵荒凉破败的环境和诗人在秋夜的凄风苦雨之中独宿的孤寂,自然想到以往驰骋于塞北江南抗敌的英雄事业,又想到失意归来白发苍颜的暮年,无限苍凉的感慨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因此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点拔]解读本诗,需要一些辛弃疾生平的背景知识支撑。这些知识都是语文教材学习中涉及过的。这说明:考题文本虽选自课外,但支撑的知识、及能力是来自课内的。]

13、(5分)①西汉;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暴政”(或“残暴”等意思相近的

词);④杜牧;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每空1分。)

[点拔]此题对背诵的考查涉及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调了背诵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涉及了作家作品常识,几个考点的综合考查。)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12.阅读下面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完成①—③题(7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中“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

B.“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溶而未溶的泥泞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路途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

C.“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

D.“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文章的题目也就看不到了。

答:【】

②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作者由这一意象的组合出发,探讨对人生的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B.鸿雁飞向无定,爪痕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诗中形象生动且寄意深沉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成语“雪泥鸿爪”。

C.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二、三两联必须对仗。本诗的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趣贯通、境界高远,切合这一要求。

D.老僧已死,壁上旧题也荡然无存。死者形迹的消亡,如同鸿飞雪化,印证和深化了前四句谈到的人生哲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答:【】③清代黄宗羲有这样的诗句:“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苏诗与黄诗都用了“雪泥鸿爪”。请说说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

②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③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11.必须停顿的有10处,对2处,得1分,共5分。在“/”以外,不合理的停顿酌情扣分。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12.(原诗标点从钱钟书《宋诗选注》)(共7分)

①D.古诗中的“题”是题写的意思,“旧题”是以前题在壁上的诗词题跋,不能理解为“题目”。(2分)

②C.(本诗第二联只是字面上内容相关,词性、结构未做到两两相对,所以不能说“对仗工整”。)(2分)

③答案要点:相同点:都用“雪泥鸿爪”比喻人生经历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或: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苏诗用“雪泥鸿爪”表现出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黄诗重在表达相对黯然的伤感。(黄诗表现出相对消极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每句1分,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