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1-华北地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1-华北地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1-华北地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1-华北地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复习

一、填空题(注:完成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是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2.故宫旧称“()”,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宫殿,规模浩大,气势恢弘,曾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现为故宫博物院。3.天津地处()平原东北部,渤海湾的西部顶端,海河五大支流汇口处,自古就有“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的说法,现为中央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也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5.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 km处()省遵化市,是清代最大的皇陵,有帝陵5座,后陵4座,其他陵寝6座,共葬有5帝、14后、136嫔妃。

6.()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

7.祁县()建于清嘉庆与道光年间,是山西商业巨子乔致庸的住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这里拍摄。

8.()是中国戏曲的开山鼻祖。

9.山西为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个宗教。据2016年7月统计,全省有信教群众,总计()

10.现在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没分,每题2分,共50分)

1、属于山西的世界遗产有:()

A、平遥古城

B、云冈石窟

C、金山岭长城

D、五台山

2、被称为“津门三绝”的是()

A、狗不理包子

B、耳朵眼炸糕

C、十八街麻花

D、猫不闻饺子

3、以下属于华北旅游区的有()

A、北京

B、山东

C、山西

D、内蒙古

4、冀东南菜,以保定为代表,是冀菜中最大的流派。其主要特点是选料广泛,以山货和白洋淀鱼、虾、蟹为主。重色、口味香、重套汤;讲究明油亮芡、旺油爆汁,烹调方法擅长炒、溜、炸、烹、爆、拔、蒸、炖、烧等。代表特色菜有()

A、御品锅

B、酱汁瓦块鱼

C、李鸿章大烩菜

D、白洋淀全鱼宴

5.关于北京,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

B、少数民族人口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C、世界遗产有6个,分别是长城、故宫、天坛、圆明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海洋气候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5分,共30分))1.北京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旱夏湿,四季分明。()2.山海关位于衡水市,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3.天津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带大致介于中温带与亚热带之间,具有暖温带气候特征。()4.刘绍棠是京味文学的代表,小说和话剧创作的成就很高,他留下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作品至今影响深广,其作品也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

5.春秋战国时代,河北北部属燕国;南部先属晋,韩、赵、魏三卿分晋后,大部分属赵国,故又有“燕赵”之称。()6.河北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7.北京是我国首都,全市面积1.7万平方千米,设16市辖人口1300万人,为中央直辖市之一。()8.国家第一个风电示范基地是位于内蒙古的坝上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9.河北省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文庙、承德避暑山庄、白羊淀、清东陵等等。()

10.天津既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又是京畿出海门户,对外开放的海港、航空口岸。()11.云台山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12.因山西地貌主体为黄土高原,所以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低,降水少,植被稀,较干旱,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景色也显得浑厚苍凉。()13.应县木塔则是中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塔,是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14.北京少数民族人口的具有民族成分多、大分散、小聚居;南部多,北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15.天津有世界遗产多处,如颐和园、明十三陵等等。()16.河北的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17.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也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18.果仁张是山西特色美食之一。()19.塞外宫廷菜,选用当地原料入馔,善烹宫廷菜及山珍野味,刀工精细,注重火功;讲究造型与器皿口味香酥鲜咸;烹调方法以炸、烤、烧、炒、溜见长。()20.吴桥位于沧州,是“杂技之乡”,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闻名世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注:完成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紫禁城”,

3.华北

4.承德避暑山庄

5.河北

6.太原

7.乔家大院

8.《窦娥冤》

9.约135万

10.天津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5分,共30分))1.√2.×秦皇岛

3.√4.×老舍5.√

6.√7.√8.×

9.×文庙(天津)、10.√11.√

12.√13.√

14.×山西15.×北京16.√

17.×承德避暑山庄18.×天津19.√20.√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 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B.浅水湾C.北京弯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B.北京C.重庆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B.燕京C.幽州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B.四合院C.徽派建筑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A.东胡林人B.门头沟人C.契丹人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B.数来宝C.绕口令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B.一C.三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A.京剧B.蹦蹦戏C.落子戏D.北京梆子E.京韵大鼓 3.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以( )等乐器伴奏。 A.三弦B.四胡C.扬琴D.大鼓E.笙 4.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 (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 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化学教育、园艺技术 总学时数:54 学分:3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 编制时间:2012年5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旅游类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地位:,是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导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生物教育、园艺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云南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旅游资源、风味特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选读云南历代较有名的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同时为从事旅游管理和营销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总体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云南历史、地理、民族与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区及旅游资源、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旅游业及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选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毕业前顺利通过云南导游资格证书考试。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非导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为以后他们从

导游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云南旅游资源尤其是丽江旅游资源的历史、现状、发展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时间分配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云南历史的主要知识,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 (一)远古和先秦时期 1、云南古人类的演变; 2、新石器时代遗存; 3、古代文献中的云南; 4、庄蹻入滇。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开五尺道; 2、汉武帝经略云南

华北地区专题

华北地区专题 地形 。 (1)简述图中①②两河流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及其成因。(l0分)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气候 图7为汾河流域水系图,图8为图7中A地气候资料图。 (1)A地气温年较差比较大,请简要分析原因(8分) 河流 读海河水系图 1、请从地形、气候、水系等三方面简要分析海河流域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 2、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达39721平方公里,汾河流域建有大型水库(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3座,其他中小型水库、灌区、机电泵站更是星罗棋布,图7为汾河流域水系图,图8为图7中A地气候资料图。 3据材料简述汾河主要水系特征。(9分) 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甲、乙省会所在两省目前都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说出两省各自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简析“湖广熟,天下足”格局改变为“中原熟,天下足”的原因。(12分)

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2、棉花是喜光作物,早期生长对水分和温度要求较高;后期生长需要充足光照,以有利光合作用;收摘期则最怕秋雨连绵。图中甲斜线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8分) 3、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图14中的阴影区域为我国大蒜主产省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图15)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分) (3)试分析甲、乙两省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大蒜生长的不利影响。(2分) (4)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请分析原因。(6分) 4、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华北地区

2013级高一地理学案 制作人:刘金英 时间:2014-4-20 班级: 姓名: 中国地理 第二课时 ——华北平原 【学习目标】: 1. 能够在地图上标出华北地区的范围,并能够通过经纬度定位。 2. 能够说明华北平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分析说明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能结合实例总结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南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南方与北方地区工、农业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分析南北方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掌握整治措施。 【课前预习】 1、 在右图中找到并标注出下列地理事物: 明确华北平原的范围。 淮河、太行山、古长城、渤海、黄海 2、在右图中绘出经过此区域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115°E 、 120°E 、 35°N 、40°N 3、 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4、 华北平原的地形特点?华北平原的成因?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特点:A 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B 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5、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堂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一】 1、华北地区农业特色:二年熟,旱地,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商品粮、商品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是(水果)基地,山东半岛(油料作物)。 2、分析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华北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50米。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质肥沃,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以致黄河决溢、氾滥、改道频繁。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道迁徙又影响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洩,使华北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低平洼地还容易使土壤盐碱化。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时有发生,且春季多大风,导致风沙严重。因此旱、涝、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治理问题。黄河南、北的旱、涝、碱危害出现频率不同,一般洪涝南大于北,旱害、碱害北重于南。 结合资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3、分析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 ① 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 水分蒸发 4、总结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形成的原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形成因素。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势,使华北平原极易 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1)与农业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不合理的开垦等生产活动,加重了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受灾严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会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等。 5、针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教学提纲

第五章华南地区各省自治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广东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性。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石坑崆。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气候特征】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全省年平均气温21.8℃。 【区划与人口】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全省共11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6万。 【交通与资源】 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国内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将由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铁路、黎湛铁路、赣韶铁路、柳韶铁路、粤海铁路和梅坎铁路8条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高铁线路有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在建)等。 广东省正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到2016年年末,全省已建成机场19座。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二级保护的有金猫、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广东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显示,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底盘。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儋耳、珠崖9个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

(完整word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1-华北地区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复习 一、填空题(注:完成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是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2.故宫旧称“()”,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宫殿,规模浩大,气势恢弘,曾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现为故宫博物院。3.天津地处()平原东北部,渤海湾的西部顶端,海河五大支流汇口处,自古就有“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的说法,现为中央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也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5.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 km处()省遵化市,是清代最大的皇陵,有帝陵5座,后陵4座,其他陵寝6座,共葬有5帝、14后、136嫔妃。 6.()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 7.祁县()建于清嘉庆与道光年间,是山西商业巨子乔致庸的住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这里拍摄。 8.()是中国戏曲的开山鼻祖。 9.山西为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个宗教。据2016年7月统计,全省有信教群众,总计() 10.现在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没分,每题2分,共50分) 1、属于山西的世界遗产有:() A、平遥古城 B、云冈石窟 C、金山岭长城 D、五台山 2、被称为“津门三绝”的是() A、狗不理包子 B、耳朵眼炸糕 C、十八街麻花 D、猫不闻饺子 3、以下属于华北旅游区的有() A、北京 B、山东 C、山西 D、内蒙古 4、冀东南菜,以保定为代表,是冀菜中最大的流派。其主要特点是选料广泛,以山货和白洋淀鱼、虾、蟹为主。重色、口味香、重套汤;讲究明油亮芡、旺油爆汁,烹调方法擅长炒、溜、炸、烹、爆、拔、蒸、炖、烧等。代表特色菜有() A、御品锅 B、酱汁瓦块鱼 C、李鸿章大烩菜 D、白洋淀全鱼宴 5.关于北京,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第一章 华北地区课后练习讲课教案

第一章华北地区课后 练习

河北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河北自古英雄辈出,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说。() 2.河北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河北省境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个宗教团体。() 4.河北省是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胡泊和海滨的省份。() 5.河北民间歌舞包括民歌、吹歌、歌舞等形式和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河北省辖()个地级市。A.9 B.10 C.11 D.12 2.截止2016年底,河北省具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座。 A.3 B.4 C.5 D.6 3.河北省有()种宗教。A.4 B.5 C.6 D.7 4.河北()发祥地是“杂技摇篮”,享有“杂技之乡”的盛誉,驰名中外。A.邢台 B.保定 C.张家口 D.吴桥 5.河北有句关于民俗的老话() A.赶集上会做买卖 B.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D.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6.河北省国家5A级景区有()个。 A. 5 B.6 C.7 D.8 7.清西陵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共有陵寝()座。 A.13 B.14 C.15 D.16 8.河北省境内()高达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

A.大北沟山 B.东猴顶 C.小五台山 D.凤凰山 9.河北省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彝族 D.回族 10.鸟类中()是河北省特有的世界珍禽,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A.克鲁马努鸡 B.褐马鸡 C.藏马鸡 D.勺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获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 1.下列是河北省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A.青城山 B.承德避暑山庄 C.丹霞山 D.清东陵 E.清西陵 2.土生土长的河北剧种有() A.河北梆子 B.保定老调 C.京韵大鼓 D.平调落子 E.新颖调 3.河北省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A.野大豆 B.水曲柳 C.黄檗 D.紫椴 E.榨菜 4.河北特产有() A.京东板栗 B.赵州雪梨 C.稷山板栗 D.宣化龙眼葡萄 E.深州蜜桃 5.被誉为河北“太行三珍”的是() A.小米 B.核桃 C.柿子 D.花椒 E.大豆

中国气候分布 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导游基础知识》学习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旅游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段玮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导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导游基础知识》最为导游专业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授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导游基础知识》的特征以及目前其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出相关的见解。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本以导游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涵盖了我国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内容,具有知识体系全面、权威和实用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历史常识、民俗、宗教、建筑、园林、菜系、文物、港澳台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游客的主要客源国情况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此看来,《导游基础知识》作为导游专业进行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二、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授时,完全按照教材中内容的顺序,以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本了解基础的内容和知识体系,老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授形式下,课堂气氛

一般不活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疲态。 2、知识接受效果不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自己思考的比重较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均不高。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导游专业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进行课程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导游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事项。这种授课方式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厌学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结合了建筑、园林、菜系、历史以及民俗和宗教等知识的学科。知识体系丰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疲态,甚至产生厌学,进而教学效果不高。 2、理论与实践脱离 导游专业进行《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要将理论知识和景点富含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教授学生在进行导游工作时如何进行工作的开展。但根据目前的授课方式来看,并不能达到效果。学生知识一味的了解了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掌握导游将内容向外传达的方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授课方式,只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困扰。 (三)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考核方式大都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也只是纯粹的理论,口试、答辩等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完整的体现,且评价方式一般较为单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华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 北部的一片区域

华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理:华北地区的中心是华北平原。------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的危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5省、2直辖市地境域。面积约面积310,000平方千米。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2020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1章华北地区

2019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1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 北京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有3000余年的建筑史。有16个市辖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1.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的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蓟”。 2.人口名族及宗教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土家族。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背景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 3.文化艺术北京最早的文学记录为《燕丹子》,明清时期行程了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京味文学”。汪曾祺,京派小说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戏曲:评剧、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等等京剧:是国粹,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和演变成为京剧。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 4.旅游资源及民宿 a.旅游资源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现存著名的庙宇: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北京中轴线,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 北京是博物馆之都,国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馆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注册博物多达151座。

世界遗产7处,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8条。 b.民宿风情四盒院和胡同:北京的四盒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是老北京最主要的民居建筑。北京最窄的胡同是钱市胡同,最宽的胡同是灵境胡同,拐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最古老的胡同是砖塔胡同。庙会和相声:北京的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引上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5.风物特产与美食 a.风物特产 北京常见的特色工艺品:景泰蓝、内画壶、北京面人、北京玉器、漆雕、北京绢人、北京料器、北京宫灯等。 b.主要菜肴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风味菜、以牛羊肉为主的清真菜。小说有:小窝头、豌豆黄、“都一处”烧麦、豆面糕、茯苓夹饼。 第二节天津 天津,简称“津”,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线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山地和丘陵。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现有16个区。 1.交通 天津是欧亚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姓名:贾淑娟 学号: 1420140108 课程名称:地理学研究进展 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 年级: 2014级 授课教师:陈永金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农业的影响 摘要:在比较系统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华北地区农业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华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基本特征, 阐述了现代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储量和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规律;并且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品质、病虫害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利弊皆存,而且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差异较大。研究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比较重要的科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气候变化华北地区农业水储量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有关气候变暖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1]。以干旱为主要气候背景的我国华北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敏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更脆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会更加严重,所造成的各方面损失也会更加巨大[2]。 很多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已造成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华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制约华北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 对于农业而言,由于其强烈依赖于气候条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气候变暖通过对农业气候条件的改变能够影响到包括农作物生长、品质、病虫害、气候生产力、和产量等在内的各个方面, 是目前华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考虑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3]。 为了积极应对和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目前迫切需要准确认识华北地区气候尤其是农业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弄清农业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趋利避害甚至变害为利的科学对策。这对促进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3]。1华北地区农业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 近50a华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升温速率达到0.44℃/10a,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升温速率0.07℃/10a和全国平均0.22℃/10a[4],增温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偏暖年份看,1988年之前只有3a偏暖,而1988年之后有19a偏暖,尤其是从1998年至今已连续13a呈偏暖的状态[5]。 各季的升温趋势中,冬季的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春季次之;秋季上升趋势较小,夏季最小。从各月的升温趋势来看,2月变暖最明显,达到1.0℃/10a,5-8月增温幅度很小[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