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工业

第一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授课教师:仇丽燕

授课班级: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初一(4)班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CAI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学生实践调查、自制课件等活动,使学生体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现状,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合理利用和节约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水资源观,把节约用水的正确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检测题: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时间分布特点是___、___

2、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改变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采取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修

建 ____________ 工程。为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可以修建 ________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要注意

___________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的是 (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煤炭资源

4、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规则中

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从水量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干旱缺水的北方诸流域输入的大型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

占1.5%。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是: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1000多千米,供水目标为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目前东线、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西线方案正在抓紧规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

(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垢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_______游扬州市江都段取水,利用_______

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取隧洞虹吸方式穿越

________河进入天津。

中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支流_________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

水到北京。

西线方案计划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至黄河______游,供宁厦、内蒙古、陕西、山西。

(3).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4).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

要指标。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值仅占世界人均值的__________。人均水资源最多的

大洲是____________,最少的洲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2、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

3、A

4、(1)工农业发达,人口周密,河流的径流量小(2)下京杭黄汉江上(3)A (4)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 1/4 大洋洲欧洲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过程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六个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 3、通过对自然资源数量的锐减和污染的严重的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珍惜自然,建设和谐社会。 二、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的理解,已经煤炭、石油、有色金属以及太阳辐射等资源的分布。 四、教学辅助工具 一个自制的风车,一瓶水,一两根草,一个辣椒 五、教学内容 以下是我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新课导入:我们从第二章就开始,就一直用多媒体上课,这一上就是两个月,现在,我们终于又回来了,我倒是很想念在教室上课的感觉啊!你们觉得是在教室上好呢还是在多媒体上好? 学生讨论激烈,争相回答。 师:认为在多媒体上好的同学举手。请说说理由。 生: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看到很多图片。 师:那用多媒体上课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生:有。学生过位,纪律太差。 师:认为在教室上好的同学举手。理由。 生:纪律好,效率高。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认可在教室上更好。那这一节我们不仅要在教室上课,还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既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呢,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什么是自然资源?第二个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第三个,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好,现在看书。 学生看书找答案,我在黑板上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 3、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写完后,我走下讲台,观察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本里划出来。发现很多同学把第二题的答案当成了第一个问的答案。我指出他们的错误,但没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继续找。第1第2个问都容易,但是第三个稍微有点难。我鼓励找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的同学举手。同学L举手后,我过去检查,发现他指的是练习册里的每章小结的那个地方,答案是正确的,然后我又借机提醒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跟地理有关的一切材料。 5分钟后。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中国自然资源的形势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一、21世纪面临的水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已不是危言耸听作用。(一) 主要灾情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165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着水利事业进入(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这就表明,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与石油时代及未来的信息时代,都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标记的,所不同的是主要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利用方式等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证明: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已开始利用多种石料矿产制作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已能利用石料制作精巧的工具和装饰品,并利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利用粘土、陶土制作陶器、彩陶和黑陶(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矿产利用的重要进展是铜的利用(甘肃齐家坪文化)、玉的利用(江苏淮安青莲岗文化)和煤的利用(辽宁新乐遗址);夏、商、周时期,已广泛利用铜、锡、铅来制造青铜工具和器具,开始利用铁矿来制作工具;春秋时期是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能制造生铁,是世界最早制造生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开采利用砂金,也开始利用银矿,战国墓葬里有很多银器;秦汉时期,除利用金、银、铜、铁、锡、铝、汞等7种金属矿产外,还开始利用煤作为炼铁和取暖的燃料,石油、天然气已有发现并利用天然气来煮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元朝矿业发展缓慢;唐宋和明清时期矿业均有新的发展,总体上矿业还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个。 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矿产勘查开发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 中国已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多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探明储量(表2-3)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序如下: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共12种;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锡、铌、锂、铂、石棉、煤、滑石、萤石、硫、银、被共11种;居世界第三位的矿产有锌、磷共2种;居第四位的矿产有高岭土、铅、珍珠岩共3种;居第五位的矿产有铁、汞、金、硼、耐火粘土、天然碱共6种;居第五位以后的矿产有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共10种。我国45种主要矿产占世界储量的百分比、位次状况如图2-2所示。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总结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①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仅占可开发利用的10%,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尤其是人均耕地、林地更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e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说明: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 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 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 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 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 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 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 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 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中国的自然资源

2.中国的自然资源10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总的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判断。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前三者为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 存在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较少。 ②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华北、西北缺水最为严重。 (4)举例说明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解决措施:必须依赖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兴修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资源意识。 自然资源总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总量看,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但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属 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 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陆 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居 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家: 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__和___;濒临渤海的省有___、____、___。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中国地理填图练习题

中国地理填图集 一、填写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 二、填写省级行政区简称 三、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四、填写五类地形名称 五、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 六、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训练一: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的重要城市 训练二: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地形区 训练三:写出 下列经纬线交 汇 处所在的山脉 训练四:写出下列经纬线交 汇处所在的河源与河口的名称 训练五: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湖泊名称 训练六: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 处所在的近海、海 峡或海湾 四条粗线条等 ● 40oN 116oE ● 40oN 120oE ● 40oN 113oE ● 40.5o 110oE ● 40oN 95oE ● 44oN 88oE ● 46oN 127oE ● 47oN 125oE ● 35oN 114oE ● 34oN 109oE ● 36oN 104oE ● 30oN 92oE ● 31oN 104oE ● 20oN 110oE ● 30.5o 120oE ● 22oN 114oE ● 31oN 114oE ● 23.5o 104oE ● 25oN 103oE ● 23.5o 113oE ● 25oN 122oE ● 23.5o 117oE ● 27oN 107oE ● 23oN 108oE ● 38oN 107oE ● 40oN 85oE ● 39oN 100oE ● 41oN 108oE ● 45oN 85oW ● 34oN 108oE ● 30oN 105oE ● 45oN 125oE ● 35oN 115oE ● 31oN 122oE ● 37oN 95oE ● 37oN 102oE ● 25oN 103oE ● 27oN 99oE ● 38oN 110oE ● 42oN 110oE ● 23oN 114oE ● 36oN 112oE ● 46oN 120oE ● 43oN 130oE ● 41oN 110oE ● 38oN 113oE ● 38oN 111oE ● 36oN 106oE ● 34oN 108oE ● 33oN 108oE ● 31oN 110oE ● 27oN 111oE ● 27oN 117oE ● 23.5o 121oE ● 37oN 100oE ● 38oN 106oE ● 43oN 85oE ● 35oN 85oE ● 48oN 90oE ● 35oN 95oE ● 33oN 90oE ● 31oN 121oE ● 35oN 96oE ● 38oN 118oE ● 35oN 115oE ● 24oN 104oE ● 32oN 120oE ● 34oN 118oE ● 29oN 117oE ● 28oN 114oE ● 25oN 104oE ● 45oN 132oE 20oN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

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1)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11)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word版)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核心图查记空白图填绘 常考地图集中呈现核心区域系统盘点指导读图便捷查记自主填绘高效实用

目录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1) 世界地理分区 (3) 世界的气候 (4) 亚洲 (5) 东亚 (6) 日本 (7) 中亚 (8) 东南亚 (9) 南亚 (10) 中东—西亚 (11) 非洲 (12) 欧洲西部 (13) 德国 (14) 俄罗斯 (15) 北美 (16) 美国 (17) 拉丁美洲 (18) 巴西 (19) 大洋洲 (20) 澳大利亚 (20) 南极地区 (21) 北极地区 (21) 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中围的疆域 (22) 中国政区 (23) 中国地形 (24)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5)

中国河流和湖泊 (26) 中国的自然资源 (27) 中国的交通 (28) 北方地区 (29) 南方地区 (30) 西部地区 (31)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一地球与地图 (32) 二世界地理概况 (34) 三世界地理分区 (41) 四中国地理概况 (57) 五中国地理分区 (68) 参考答案 (7)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填绘要求:①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填出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③填绘各大洲的分界线。 ④填出沟通四大洋的海峡名称。 变式填绘: 1.在下面三幅地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填绘各大洲的分界线、填出沟通四大洋的海峡名称。

2.按要求填图。 填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岛屿(半岛)、海峡等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 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中的自然资源概况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 〔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

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 (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

最新中国地理填图整理适合高二汇总

2013中国地理填图整理适合高二

一、中国的疆域: ①、读出我国14个陆上接壤的国家,14个国家中,全部属于内陆国的有哪几个?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哪几个? ②、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南至,全长 千米。 ③、读出我国沿海的地理事物:濒临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最大岛屿—台湾岛,最大半岛—山东半岛,最大群岛—舟山群岛;我国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④、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⑤、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⑥、据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①、说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人民政府驻地(省级行政中心)。 ②、找出我国纬度最高(最低)的省,面积最大(最小)的省,人口最多(最少)的省,人口最稠密(稀疏)的省,邻省(邻国)最多的省,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临海的省。 ③、画出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④、说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个?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是哪个?简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 ①、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横断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②、描绘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③、描绘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