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一)

教学目的:了解使用吸收材料的目的、多孔吸收材料的特点

教学内容:使用吸声材料的目的、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原理和特点、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与施工

教学重难点: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原理和特点、影响多孔吸声材料性能的因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作为音响师虽然不需要参与建筑本身的设计,但了解有关建声的设计和施工有助于我们

更了解该建筑的声学特点,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布置扩声系统。

二、新课讲授

(一)使用吸声材料的目的:

在进行厅堂音质设计时,假定厅堂的容积V和总表面积S已经确定,其混响时间的控制,只剩下吸声系数的确定,使用吸声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反射声,以在整个音频范围内获得均匀的混响时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吸声材料去调节声场分布,消除回声,

并降低噪声干扰,从而改善厅堂音质。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一般指可供直接使用、具有良好吸声能力的声学材料,而吸声结构主要是指按照一定要求,经过特殊设计的声场构件。事实上,在安装吸声材料时,如果不将吸声材料直接紧贴在边界面上,那么他就能构成吸声结构。因此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并没有非常严

格的界限。从后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构成吸声结构的,不仅可以是吸声材料,而且也可以是

吸声性能很差的非吸声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之间的差别又是十分明显的。

(三)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吸声材料,这类材料包括玻璃棉,岩棉、矿棉等无机纤维材料及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板材和毡材,例如聚氨酯、聚苯烯和尿醛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等,此外,具有一定透气性能的纺织品帘幕也可归为这类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或间隙,而且孔隙应尽量细小且分布均匀;

(2)材料内部的微孔必须是向外敞开的,也就是说必须通到材料的表面,使得声波能够从

材料表面容易地进入到材料的内部;

(3)材料内部的微孔必须是相互连通的,而不能是封闭的。

错误认识一:

表面粗糙的材料,如拉毛水泥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错误认识二:

内部存在大量孔洞的材料,如聚苯、聚乙烯、闭孔聚氨脂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

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特点是从里至外均有相当数量内外连通的极小间隙,因而透气性好,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沿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并激发起微孔内部的空气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性和微孔内相对摩擦产生的黏滞阻力是空气振动,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引起声能衰减,因此,多孔吸声材料在表面和内部均应该有大量的连续的微孔或间隙,

以保证材料的吸声性能。

2、影响多孔吸声材料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吸声材料及做法

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归纳为五大类加以介绍。 1、多孔吸声材料 (1)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等。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属于多孔材料,用于防震,隔热材料较适宜。 ?;;(2)构造特征: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和间隙,而且这些微孔应尽可能细小并在材料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材料内部的微孔应该是互相贯通的,而不是密闭的,单独的气泡和密闭间隙不起吸声作用。微孔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 (3)吸声特性主要是高频,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流阻,孔隙,结构因素、厚度、容重、背后条件的影响。 a.材料厚度的影响任何一种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频影响不大。但材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声效果的提高就不明显了,所以为了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而无限制地增加厚度是不适宜的。常用的多孔材料的厚度为: 玻璃棉,矿棉50—150mm 毛毡4---5mm 泡沫塑料25—50mm b.材料容重的影响 改变材料的容重可以间接控制材料内部微空尺寸。一般来讲,多孔材料容重的适当增加,意味着微孔的减少,能使低频吸声效果有所提高,但高频吸声性能却可能下降。合理选择吸声材料的容重对求得最佳的吸声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容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c.背后空气层的影响 多空材料背后有无空气层,对于吸声特性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纤维板状多孔材料都是周边固定在龙骨上,离墙50—150mm距离安装。材料空气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所以它的吸声特性随着空气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当材料离墙面安装的距离(既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时,可获得最大的吸声系数;当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2波长的整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小。 d.材料表面装饰处理的影响大多数吸声材料在使用时常常需要进行表面装饰处理.常见的 方法有:表面钻孔开槽,粉刷油漆,利用织布,穿孔板和塑料薄膜等。这些方法都将影响材料的吸声特性。 半穿孔的矿棉吸声板增加了材料暴露在声波中的面积,既增加了有效吸声面积,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吸声特性。 粉刷油漆等于在材料表面上加了一层高流阻的材料,将会影响材料的吸声特性,特别是在高频段影响更显著。

五大类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简介

五大类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简介 1、多孔吸声材料 (1)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等。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属于多孔材料,用于防震,隔热材料较适宜。 (2)构造特征: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和间隙,而且这些微孔应尽可能细小并在材料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材料内部的微孔应该是互相贯通的,而不是密闭的,单独的气泡和密闭间隙不起吸声作用。微孔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 (3)吸声特性主要是高频,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流阻,孔隙,结构因素、厚度、容重、背后条件的影响。 a.材料厚度的影响任何一种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频影响不大。但材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声效果的提高就不明显了,所以为了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而无限制地增加厚度是不适宜的。常用的多孔材料的厚度为: 玻璃棉,矿棉50—150mm 毛毡4---5mm 泡沫塑料25—50mm b.材料容重的影响 改变材料的容重可以间接控制材料内部微空尺寸。一般来讲,多孔材料容重的适当增加,意味着微孔的减少,能使低频吸声效果有所提高,但高频吸声性能却可能下降。合理选择吸声材料的容重对求得最佳的吸声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容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c.背后空气层的影响 多空材料背后有无空气层,对于吸声特性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纤维板状多孔材料都是周边固定在龙骨上,离墙50—150mm距离安装。材料空气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所以它的吸声特性随着空气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当材料

隔音材料对比

隔音材料对比标准 理论上说来,任何一种材料(物质)都不同程度的具有减震、隔音、吸音的能力,哪怕是一张纸、一块布。汽车隔音降噪网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常见隔音材料给大家做分析和对比,从而帮助汽车隔音爱好者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隔音施工。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阻隔噪音传播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密封、止震、隔音、吸音。在减震基础上再进行隔音、吸音以及密封处理,就可以达到安静舒适的效果。在全车进行隔音降噪的过程中,使用的隔音产品本身具有的吸音性能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降噪的效果。 车用降噪产品分成四类:A、减震材料B、吸音材料C、隔音材料D、密封材料,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隔音品牌,但多数品牌并没有生产和研发能力,只是将不同工业用料拿来变相使用,甚至冒充国外品牌牟取暴利。从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来讲,理想的汽车隔音材料绝对不是减震、隔音、吸音产品的分别粘贴,而应该是一种产品对这几种隔音原理的综合运用。汽车隔音降噪网探寻的是在这多个方面综合性能最佳的材料,而不是多种材料。 汽车隔音降噪网认为,在汽车上使用的隔音降噪材料应该尽可能满足以下标准: ?材料要轻,轻量化是整个汽车制造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轻量化材料施工后不会使车身自重增加太多,增加油耗。 ?在宽频带范围内隔音性能和吸音性能好,隔音吸音性能长期稳定可靠。 ?有一定强度,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不易老化,耐候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外观整洁,没有污染。 ?防潮防水,耐腐防蛀,不易发霉。 ?不易燃烧,最好能防火阻燃。 ?环保材料,不含石棉、玻璃纤维、重金属铅等有害物质。 ?材料本身便于施工,如:便于裁剪,粘贴牢固等。 常见隔音吸音材料对比分析

材料的吸声系数

材料的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 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α)。 α=Eα/Ei =(Ei-Er)/Ei=1-r 式中:Ei——入射声能;Eα——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 Er——被材料或结构发射的声能; r——反射系数。 名词解释 吸音系数是按照吸音材料进行分类的。说明不同材料有不同吸音质量 分贝(db),是声压级大小的单位(声音的大小)。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20-40分贝相当于情人耳边的轻轻细语。40-60分贝是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70分贝很吵,并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在100-120分贝的房间内呆1分钟,如无意外,人就会失聪(聋)。 吸声原理 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α=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α=1,表示完全被吸收。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α=0~1,α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等0.2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5。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声音功率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声功率级: Lw =10lg(W/W0) 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推荐:吸声材料注意的问题

吸声材料注意的问题 【学员问题】吸声材料注意的问题? 【解答】根据建筑材料的设计要求和吸声材料的特点,进行材质、造型等方面的选择和设计。建筑上常用的吸声材料有泡沫塑料、脲醛泡沫塑料、工业毛毡、泡沫玻璃、玻璃棉、矿渣棉、沥青矿渣棉、水泥膨胀珍珠岩板、石膏砂浆(掺水泥和玻璃纤维)、水泥砂浆、砖(清水墙面)、软木板等,每一种吸声材料对其厚度、容重、各频率下的吸声系数及安装情况都有要求,应执行相应的规范。建筑上应用的吸声材料一定要考虑安装效果。安装位置 在建筑物内安装吸声材料,应尽量装在最容易接触声波和反射次数多的表面上,也要考虑分布的均匀性,不必都集中在天棚和墙壁上。大多数吸声材料强度较低,除安装操作时要注意之外,还应考虑防水、防腐、防蛀等问题。尽可能使用吸声系数高的材料,以便使用较少的材料达到较好的效果。 材质的选择 用作吸声材料的材质应尽量选用不易燃、不易虫蛀发霉、耐污染、吸湿性低的材料。由于材料的多孔性容易吸湿、尺寸易发生变形,所以安装时要注意膨胀问题。 材料的装饰性 吸声材料都是装于建筑物的表面。因此,在设计造型与安装时均应考虑带它与建筑物的

协调性和装饰性。使用装饰涂料时注意不要将细孔堵塞,以免降低吸声效果。 材料结构的特征 多孔性材料有的是用作吸声材料,页面的名称相同多孔材料,但是在气孔特征上则完全不同。保温材料要求具有封闭的不相互连通的气孔,而吸声材料则要求具有相互开放连通的气孔,这种气孔越多吸声效果越好,与此相反,其保温隔热效果越差。另外,还要清楚吸声与隔声材料的区别。吸声材料由于质轻、多孔、疏松,而隔声性能不好,根据声学原理,材料的密度(kg/m3)越大,越不易振动,则隔声效果越好。所欲密实沉重的黏土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较好,但吸声效果不佳。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1 - 副本 - 副本

第7章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衰减现象,传播过程中由于波阵面的扩张,引起能量空间扩散,以致声波振幅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称这种衰减为几何衰减,又如由于介质中粒子的散射作用,使得沿原来传播方向的声波能量减少,致使声波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加也有明显衰减。这里无论是几何衰减还是散射引起的衰减,对传播的声能都没有消耗作用。显然,这是由于所研究的声波传播规律是建立在理想介质运动规律基础上的缘故。理想介质只作完全的弹性形变,形变过程为绝热,介质内没有阻尼作用,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使声能变为其他能量形式的消耗作用。 实际上,声音即使是在均匀的自由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本身对声能的吸收作用,也产生声波沿传播方向衰减的现象。如平面波传播时,也表现出振幅衰减的现象。此外,声波在含有散射体的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散射体相对介质的运动及散射体的形变,也使部分声能变为热能形式而损耗,结果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减现象。这些衰减是由于声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引起的,统称为物理衰减。 本章主要讨论均匀介质对声波能量吸收的现象和产生吸收的原因。此外,还介绍一些有关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知识,因为吸声技术在声学和水声学的技术应用方面以及声学测量方面具有越来越明显的重要性。 7.1 介质的声吸收 7.1.1 描述介质声吸收的方法 声吸收是指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或在界面反射过程中,能量减少的现象。造成声吸收的原因主要是媒质的粘滞性、热传导性和分子弛豫过程,使有规的声运动能量不可逆的转变为无规的热运动能量。 谐和平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12,x x 是沿传播方向的两点,12(),()x x ξξ分别是声波在 12,x x 处的幅值;则1212()1 ln()() x x x x ξαξ= -称作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单位:奈培/米) 。 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反映了介质对声波的吸收程度,是平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距离,幅度相对变化的自然对数值。有时也用…波长声吸收系数?表示介质的声吸收程度,公式如式(7-1)所示。 /) ) () (ln(11波长)(单位:奈培λξξλα+=x x (7-1) 而在水声学中,则用式(7-2)定义介质的声吸收系数。

五大类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介绍及做法

五大类五大类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介绍及做法介绍及做法介绍及做法 1、多孔吸声材料 (1)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等。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属于多孔材料,用于防震,隔热材料较适宜。 (2)构造特征: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和间隙,而且这些微孔应尽可能细小并在材料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材料内部的微孔应该是互相贯通的,而不是密闭的,单独的气泡和 密闭间隙不起吸声作用。微孔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 (3)吸声特性主要是高频,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流阻,孔隙 ,结构因素、厚度、容重、背后条件的影响。 a.材料厚度的影响 任何一种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其 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 频影响不大。但材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声效果的提高就不明显了,所以为了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而无限制地增加厚度是不适宜的。常用的多孔材料的厚度为: 玻璃棉,矿棉 50—150mm 毛毡 4---5mm 泡沫塑料 25—50mm b.材料容重的影响 改变材料的容重可以间接控制材料内部微空尺寸。一般来讲,多孔材料容重的适当增加,意味着微孔的减少,能使低频吸声效果有所提高,但高频吸声性能却可能下降。合理选择吸声材料的容重对求得最佳的吸声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容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c.背后空气层的影响 多空材料背后有无空气层,对于吸声特性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纤维板状多孔材料都是周边固定在龙骨上,离墙50—150mm 距离安装。材料空气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所以它的吸声特性随着空气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当材料离墙面安装的距离(既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时,可获得最大的吸声系数;当空气层的厚度等于1/2波长的整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小。 d.材料表面装饰处理的影响 大多数吸声材料在使用时常常需要进行表面装饰处理.常见的方法有:表面钻孔 开槽,粉刷油漆,利用织布,穿孔板和塑料薄膜等。这些方法都将影响材料的吸声特性。 半穿孔的矿棉吸声板增加了材料暴露在声波中的面积,既增加了有效吸声面积,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吸声特性。 粉刷油漆等于在材料表面上加了一层高流阻的材料,将会影响材料的吸声特性,特别是在高频段影响更显著。 采用金属网,玻璃布和低流阻的材料或选择穿孔率大于20%的穿孔板做护面层时,对材料的吸声性能影响不大。若穿孔率小于20%时,对高频段的吸声会有影响,低频影响不大。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的相关知识

吸声材料的相关知识: 常用的吸声材料有多孔吸声材料、穿孔板吸声材料、薄膜、薄板吸声材料、挂帘吸声材料、空间吸声体等。 吸声机理: 纤维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低频吸收没有高频吸收好。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材料有大量空隙,空隙之间互相连通,孔隙深入材料内部。错误认识之一是认为表面粗糙的材料具有吸声性能,其实不然,例如拉毛水泥、表面凸凹的石才基本不具有吸声能力。错误认识之二是认为材料内部具有大量孔洞的材料,如聚苯、聚乙烯、闭孔聚氨脂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事实上,这些材料由于内部孔洞没有连通性,声波不能深入材料内部振动摩擦,因此吸声系数很小。 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的穿孔板,即使材料本身吸声性能很差,这种结构也具有吸声性能,如穿孔的石膏板、木板、金属板、甚至是狭缝吸声砖等。这类吸声被称为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吸声原理类似于暖水瓶的声共振,材料外部空间与内部腔体通过窄的瓶颈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颈部的空气和内部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作用损耗了声能。亥姆霍兹共振吸收的特点是只有在共振频率上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 薄膜或薄板与墙体或顶棚存在空腔时也能吸声,如木板、金属板做成的天花板或墙板等,这种结构的吸声机理是薄板共振吸声。在共振频率上,由于薄板剧烈振动而大量吸收声能。薄板共振吸收大多在低频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 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 离心玻璃棉 离心玻璃棉内部纤维蓬松交错,存在大量微小的孔隙,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特性。离心玻璃棉可以制成墙板、天花板、空间吸声体等,可以大量吸收房间内的声能,降低混响时间,减少室内噪声。 离心玻璃棉的吸声特性不但与厚度和容重有关,也与罩面材料、结构构造等因素有关。在建筑应用中还需同时兼顾造价、美观、防火、防潮、粉尘、耐老化等多方面问题。 离心玻璃棉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离心玻璃棉能够吸声的原因不是由于表面粗糙,而是因为具有大量的内外连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当声波入射到离心玻璃棉上时,声波能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 离心玻璃棉对声音中高频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影响离心玻璃棉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厚度、密度和空气流阻等。密度是每立方米材料的重量。空气流阻是单位厚度时材料两侧空气气压和空气流速之比。空气流阻是影响离心玻璃棉吸声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流阻太小,说明材料稀疏,空气振动容易穿过,吸声性能下降;流阻太大,说明材料密实,空气振动难于传入,吸声性能亦下降。对于离心玻璃棉来讲,吸声性能存在最佳流阻。在实际工程中,测定空气流阻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厚度和容重粗略估计和控制。1、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地增加,但高频变化不大(高频吸收总是较大的)。2、厚度不变,容重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亦增加;但当容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变得密实,流阻大于最佳流阻,吸声系数反而下降。对于厚度超过5cm的容重为16Kg/m3的离心玻璃棉,低频125Hz约为0.2,中高频(>500Hz)的吸声系数已经接近于1了。当厚度由5cm继续增大时,低频的吸声系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及其分类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及其分类 一、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 惠更斯原理:声源的振动引起波动,波动的传播是由于介质中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在连续介质中,任何一点的振动,都将直接引起邻近质点的振动。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满足其原理。 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许多微小的间隙和连续的气泡,因而具有一定的通气性。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主要是两种机理引起声波的衰减:首先是由于声波产生的振动引起小孔或间隙内的空气运动,造成和孔壁的摩擦,紧靠孔壁和纤维表面的空气受孔壁的影响不易动起来,由于摩擦和粘滞力的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声波衰减,反射声减弱达到吸声的目的;其次,小孔中的空气和孔壁与纤维之间的热交换引起的热损失,也使声能衰减。另外,高频声波可使空隙间空气质点的振动速度加快,空气与孔壁的热交换也加快。这就使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 二、多孔吸声材料的分类多孔吸声材料按其选材的柔顺程度分为柔顺性和非柔顺性材料,其中柔顺性吸声材料主要是通过骨架内部摩擦、空气摩擦和热交换来达到吸声的效果;非柔顺性材料主要靠空气的粘滞性来达到吸声的功能。多孔吸声材料按其选材的物理特性和外观主要分为有机纤维材料,无机纤维材料,吸声金属材料和泡沫材料四大类。 1 有机纤维材料 早期使用的吸声材料主要为植物纤维制品,如棉麻纤维、毛毡、甘蔗纤维板、木质纤维板、水泥木丝板以及稻草板等有机天然纤维材料。有机合成纤维材料主要是化学纤维,如晴纶棉、涤纶棉等。这些材料在中、高频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但防火、防腐、防潮等性能较差。除此之外,文献还对纺织类纤维超高频声波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证实在超高频声波场中,这种纤维材料基本上没有任何吸声作用。 2 无机纤维材料 无机纤维材料不断问世,如玻璃棉、矿渣棉和岩棉等。这类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而且具有质轻、不燃、不腐、不易老化、价格低廉等特性,从而替代了天然纤维的吸声材料,在声学工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无机纤维吸声材料存在性脆易断、受潮后吸声性能急剧下降、质地松软需外加复杂的保护材料等缺点。 3 金属吸声材料 金属吸声材料是一种新型实用工程材料,于七十年代后期出现于发达工业国家。如今比较典型的金属材料是铝纤维吸声板和变截面金属纤维材料。其中铝纤维吸声板具有如下特点: (1) 超薄轻质,吸声性能优异。

如何区别吸声、隔声、吸声材料、隔声材料

如何区别吸声、隔声、吸声材料、隔声材料 当前,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建筑物的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选用适当的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吸声和隔声处理是建筑物噪声控制工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措施之一。 但是,由于对噪声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吸声”和“隔声”作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常常被混淆了。玻璃棉、岩矿棉一类具有良好吸声性能但隔声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误称为“隔音材料”,早年一些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吸声板被命名为“隔音板”并用以解决建筑物的隔声问题……。为了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建筑物噪声控制效果,对“吸声”和“隔声”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了解和明确的必要。 材料吸声和材料隔声的区别在于,材料的吸声着眼于声源一侧反射声能的大小,目标是反射声能要小。材料隔声着眼于入射声源另一侧的透射声能的大小,目标是透射声能要小。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衰减吸收,一般只有十分之几,因此,其吸声能力即吸声系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而隔声材料可使透射声能衰减到入射声能的10-3~10-4或更小,为方便表达,其隔声量用分贝的计量方法表示。 这两种材料在材质上的差异是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反射很小,这意味着声能容易进入和透过这种材料;可以想像,这种材料的材质应该是多孔、疏松和透气的,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它在工艺上通常是

用纤维状、颗粒状或发泡材料以形成多孔性结构;它的结构特征是:材料中具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从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气的黏滞阻力以及热传导作用,将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起吸声作用。 对于隔声材料,要减弱透射声能,阻挡声音的传播,就不能如同吸声材料那样多孔、疏松、透气,相反它的材质应该是重而密实的,如钢板、铅板、砖墙等一类材料。隔声材料材质的要求是密实无孔隙或缝隙;有较大的重量。由于这类隔声材料密实,难于吸收和透过声能而反射能强,所以它的吸声性能差。 在工程上,吸声处理和隔声处理所解决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吸声处理所解决的目标是减弱声音在室内的反复反射,也即减弱室内的混响声,缩短混响声的延续时间即混响时间;在连续噪声的情况下,这种减弱表现为室内噪声级的降低,此点是对声源与吸声材料同处一个建筑空间而言。而对相邻房间传过来的声音,吸声材料也起吸收作用,从而相当于提高围护结构的隔声量。 隔声处理则着眼于隔绝噪声自声源房间向相邻房间的传播,以使相邻房间免受噪声的干扰。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隔声材料或隔声构造隔绝噪声的效果比采用吸声材料的降噪效果要高得多。这说明,当一个房间内的噪声源可以被分隔时,应首先采用隔声措施;当声源无法隔开又需要降低室内噪声时才采用吸声措施。

建筑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第十一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一、授课提纲及讲解内容 1、绝热材料定义、性能指标、分类; 2、导热方式及影响因素; 3、吸声材料定义; 4、吸声效果影响因素及吸声结构; 5、吸声材料选择; 6、隔音材料及隔音处理。 重点是第1项、第4项、第5项。 二、讲解时间 50min 。 三、讲稿与板书(*加黑部分为黑板板书内容) §11-1 绝热材料 定义:对热流具有显著阻抗性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 1、性能指标:mk w 29.0<λ 3 01000m kg <ρ MPa R 3.0> 2、分类:按结构型式???????层状多孔状 粒状纤维状 按成分???、成本低有机:密度小、原料广耐高温、防虫无机:耐腐蚀、阻燃、 3、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对建筑材料来讲,主要是导热。影响导热的因素有: 1、表观密度内部构造 2、环境温湿度 3、热流方向 4、分子结构 其中以表观密度和湿度对材料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热阻R 是材料层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或者说是热流通过材料层所遇到的阻力。其大小等于导热系数λ的倒数乘以材料层的厚度a 即 R=a/λ [单位(m2k )/w ] §11-2 吸声材料

建筑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室内音质,二是建筑物的隔音。不论是改善室内混响条件,提供良好音质,还是控制噪音对室内污染,都需要使用吸声材料。 1、吸声材料的定义 能在较大程度上吸收由空气传递的声波能量的建筑材料。用吸声系数表示。为全面反映材料的吸声频率特性,工程上通常认为对125、250 、500、1000 、2000和4000HZ六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2的材料,才可称之为吸声材料。 2、吸声系数影响因素 1、内部的孔隙特征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背后的空气层 4、材料的表面特征 3、吸声结构 1、多孔吸声材料 2、厚板震动吸声结构 3、共振吸声结构 4、穿孔板组合共振吸声结构 5、悬挂空间吸声体 6、帘幕吸声体 4、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选择吸声系数大的材料,多数情况下中、低频吸声系数为控制指标。 2、吸声材料安装在易接触声波,且波反射次数最多部位,并考虑室内表面布置均匀性。 3、吸声材料应置护壁台度以上,以防碰撞损坏。 4、吸声性与装饰性相结合。 5、安装时留足缝隙。 6、防火、阻燃,不易霉变、虫驻。 7、注意区别绝然材料和吸声材料。 8、注意安装使用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吸声作用。 5、隔音材料与隔音处理 隔音处理包括两种:一是空气声、二是固体声。 对空气声,加大墙体厚度即可, 对固体声,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隔音方法。 现在解决的办法是材料表面加设弹性面层或弹性垫层。

吸声材料的结构及其发展

吸声材料的结构及其发展 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张春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声环境的要求已经愈来愈高。噪声对人们的听力、睡眠、生理、心理及周围环境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和危害,社会对吸声材料的需求量呈迅猛增长之势,同时也对吸声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吸声材料必须实现从过去单一吸声功能向高吸声性、装饰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多功能转变。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吸声材料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多孔吸声、纤维、微穿孔、泡沫 1吸声材料的结构种类 吸声材料及结构的种类很多,根据其材料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多孔吸声材料:纤维状吸声材料、颗粒状吸声材料、泡沫状吸声材料; (2)共振吸声结构:单个共振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3)特殊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1.1阻性衰减型 阻性衰减型的软质多孔材料广为人知的是玻璃棉与岩棉;硬质多孔材料有金属类、陶瓷类、合成树脂类多孔材料,其中特别是铝质吸声材料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原因在于金属多孔材料是刚性体,不必像软质多孔材料那样需要穿孔面层材料保护,长时间使用不会老化或飞散污染环境,吸湿或湿润后吸声系数基本不会影响其吸声性能。 2.2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吸声结构以各类穿孔板最为常见,常与多孔吸声材料一起使用。作为无纤维吸声体还有微穿孔板,它是为适应恶劣环境而开发的吸声材料,已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吸声性能: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具有良好的中高频吸声性能;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具有良好的低频吸声特性。 2.3薄膜震动型 薄膜震动型吸声材料通常与其它材料附着在一起,如铝纤维吸声材料中的铝箔。还有微穿孔聚乙烯薄膜,它可以贴附在普通窗户的玻璃上。 吸声性能:具有优良的中频吸声特性。 2.4其它类型 (1)空间吸声体 空间吸声体与一般吸声结构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与顶棚、墙面等刚性壁组合成吸声结构,而是自成系统的。室内的吸声处理,一般都在建筑施工和装饰中把吸声材料安装在室内各界面上。但可预制成吸声构件———空间吸声体,进行现场吊装。从本质上讲,吸声体不是什么新的吸声结构,但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吸声特性也有所不同。挂在声能流密度大的位置(例如靠近声源处、反射有聚焦的地方)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2)强吸声体 吸声尖劈是消声室中常用的强吸声结构,还有界面平铺多孔材料。 (3)帘幕 如帘幕离墙面、窗玻璃有一定距离,就好像在多孔材料背后设置了空气层,尽管没有完全封闭,对中高频仍具有一定的吸声作用。 (4)洞口 向室外自由声场敞开的洞口,从室内的角度看,它是完全吸声的,对所有频率的吸音系数均为1。它对室内声学问题有较大的影响。若洞口不是朝向自由声场时,其吸音系数就小于1。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收结构(一) 教学目的:了解使用吸收材料的目的、多孔吸收材料的特点 教学内容:使用吸声材料的目的、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原理和特点、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与施工 教学重难点: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原理和特点、影响多孔吸声材料性能的因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作为音响师虽然不需要参与建筑本身的设计,但了解有关建声的设计和施工有助于我们 更了解该建筑的声学特点,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布置扩声系统。 二、新课讲授 (一)使用吸声材料的目的: 在进行厅堂音质设计时,假定厅堂的容积V和总表面积S已经确定,其混响时间的控制,只剩下吸声系数的确定,使用吸声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反射声,以在整个音频范围内获得均匀的混响时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吸声材料去调节声场分布,消除回声, 并降低噪声干扰,从而改善厅堂音质。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一般指可供直接使用、具有良好吸声能力的声学材料,而吸声结构主要是指按照一定要求,经过特殊设计的声场构件。事实上,在安装吸声材料时,如果不将吸声材料直接紧贴在边界面上,那么他就能构成吸声结构。因此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并没有非常严 格的界限。从后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构成吸声结构的,不仅可以是吸声材料,而且也可以是 吸声性能很差的非吸声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之间的差别又是十分明显的。 (三)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吸声材料,这类材料包括玻璃棉,岩棉、矿棉等无机纤维材料及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板材和毡材,例如聚氨酯、聚苯烯和尿醛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等,此外,具有一定透气性能的纺织品帘幕也可归为这类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或间隙,而且孔隙应尽量细小且分布均匀; (2)材料内部的微孔必须是向外敞开的,也就是说必须通到材料的表面,使得声波能够从 材料表面容易地进入到材料的内部; (3)材料内部的微孔必须是相互连通的,而不能是封闭的。 错误认识一: 表面粗糙的材料,如拉毛水泥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错误认识二: 内部存在大量孔洞的材料,如聚苯、聚乙烯、闭孔聚氨脂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 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特点是从里至外均有相当数量内外连通的极小间隙,因而透气性好,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沿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并激发起微孔内部的空气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性和微孔内相对摩擦产生的黏滞阻力是空气振动,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引起声能衰减,因此,多孔吸声材料在表面和内部均应该有大量的连续的微孔或间隙, 以保证材料的吸声性能。 2、影响多孔吸声材料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隔声材料和结构浅说

室内装修已成为一项独立的产业,大大小小的装饰装璜公司像雨后春笋,遍地林立。不少装璜公司,以新风格、新材料、新工艺给室内建筑装修带来新面貌,达到了新水平。 在很多情况下,室内装修有一定的声学要求。不仅是各类剧院、体育场馆和歌舞厅以及与声学有关的录音室、演播室等专业用房本身有一定的声学技术指标,而且凡是公共场所,一般都需要传播语言或音乐,即使是家庭用房现在也需要有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所以室内装修工程必须重视声学要求。如果忽视这一点,极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例如有一水上健身娱乐场所,地面基本上都是水面,上空是一大玻璃圆穹项,由于没有声学设计,致使厅内混响时间特别长,当有文娱表演时连报幕的话也听不清。再如有的走廓或门厅,做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但即使是普通的谈话声或背景音乐,也在空间内久传不衰,形成令人烦恼的干扰噪声。 造成音质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声学设计。不少装饰工程公司本身没有合格的声学设计人员;有的一开始邀请声学专家做设计,以后自以为有了“经验”,便大胆地把设计也承包了;有的是东抄西袭,以为找到了人家的奥秘,你做软包,我也搞软包,你用穿孔板,我也做穿孔板,实际上没有掌握真正的声学要求;也不排除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懂得一些声学知识,但并不精于室内声学的原理和实践,做出了并不合格的声学装修设计。 室内声学设计是一门系统学科,涉及面较广,本文只就与室内装饰有关的吸声和隔声的材料和结构方面的知识作简单介绍,希望装饰工程人员和业主对声学材料和结构有所了解,能够理解声学设计为什么作这样那样的处理,从而使装饰工程在美观和声学要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1.吸声与隔声的基本概念 首先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概念。吸声是指声波传播到某一边界面时,一部分声能被边界面反射(或散射),一部分声能被边界面吸收(这里不考虑在媒质中传播时被媒质的吸收),这包括声波在边界材料内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或是转化为振动能沿边界构造传递转移,或是直接透射到边界另一面空间。对于入射声波来说,除了反射到原来空间的反射(散射)声能外,其余能量都被看作被边界面吸收。在一定面积上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该边界面的吸声系数。例如室内声波从开着的窗户传到室外,则开窗面积可近似地认为百分之百地“吸收”了室内传来的声波,吸声系数为1。当然,我们所要考虑的吸声材料,主要不是靠开口面积的吸声,而要靠材料本身的声学特性来吸收声波。 对于两个空间中间的界面隔层来说,当声波从一室入射到界面上时,声波激发隔层的振动,以振动向另一面空间辐射声波,此为透射声波。通过一定面积的透射声波能量与入射声波能量之比称透射系数。对于开启的窗户,透射系数可近似为1(吸声系数也为1),其隔声效果为0,即隔声量为0db。对于又重又厚的砖墙或厚钢板,单位面积质量大,声波入射时只能激发起此隔层的微小振动,使对另一空间辐射的声波能量(透射声能)很小,所以隔声量大,隔声效果好。但对于原来空间而言,绝大部分能量被反射,所以吸声系数很小。 对于单一材料(不是专门设计的复合材料)来说,吸声能力与隔声效果往往是不能兼顾的。如上述砖墙或钢板可以作为好的隔声材料,但吸声效果极差;反过来,如果拿吸声性能好的材料(如玻璃棉)做隔声材料,即使声波透过该材料时声能被吸收99(这是很难达到的),只有1的声能传播到另一空间,则此材料的隔声量也只有20db,并非好的隔声材料。有人把吸声材料误称为“隔音材料”是不对的。如果有人介绍某种单一材料吸声好隔声也好,那他不是不懂就是在骗人了。 2.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是指吸声系数比较大的建筑装修材料。如果材料内部有很多互相连通的细微空隙,由空隙形成的空气通道,可模拟为由固体框架间形成许多细管或毛细管组成的管道构造。当声波传入时,因细管中靠近管壁与管中间的声波振动速度不同,由媒质间速度差引起的内摩擦,使声波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吸收。好的吸声材料多为纤维性材料,称多孔性吸声材料,

第九章绝热吸声装饰材料

第十四章 绝热、吸声隔声及装饰材料 Thermal insulating、sound absorbing、sound insulating and decorative materials 主要内容: 绝热材料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 吸声和隔声材料的定义 影响多孔性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隔声材料的分类和影响隔声效果的因素 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常用装饰材料 基本概念 使用效果 分类及基本要求 影响绝热性的因素 常用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建筑物中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 控制室内热量外流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防止热量进入室内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 使用效果: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一、绝热材料的类型 Kinds of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s (1)多孔型 导热为主 对流和辐射在总的传热中所占比例很小 (2)纤维型 纤维的存在使热量在固相中的传热路线大大增加,传热速度大为减缓。 传热方向和纤维方向垂直时的绝热性能比传热方向和纤维方向平行时要好。 (3)反射型 利用某些材料对热辐射的反射作用(如铝箔的热反射率为0.95),在需要绝热的部位表面贴上这种材料,就可以将绝大部分外来热辐射(如太阳光)反射掉,从而起到绝热的作用。 绝热材料的基本要求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23 W /(m · K) 表观密度不大于600 kg/m3

强度大于0.3MPa 具有一定温度稳定性,且吸湿性要小。 二、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Foundational performa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s (1)导热系数 (2)温度稳定性 (3)吸湿性 (4)强度 (1)导热系数 绝大多数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介于0.029~3.49 W/(m·K)之间,λ值越小说明该材料越不易导热,绝热效果越好。 建筑中,一般把小于0.23 W/(m·K)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 即使用同一种材料,其导热系数也并不是常数,它与材料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2)温度稳定性 材料在受热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能不变的能力,称为绝热材料的温度稳定性。绝热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应高于实际使用温度。 (3)吸湿性 绝热材料从潮湿环境中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4倍,故吸湿性越大,材料的绝热效果越差。 由于大多数绝热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水、吸湿能力,故在实际使用时,需在其表层加防水层或隔汽层。 (4)强度 由于绝热材料含有大量孔隙,故其强度一般均不大,因此不宜将绝热材料用于承受外界荷载部位。 影响绝热性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 金属比非金属的导热性强: 原因:金属内存在自由电子 晶体结构、微晶体结构和玻璃体结构的导热性逐渐减小,绝热性逐渐增加 2、表观密度和空隙特征 表观密度小、孔隙率大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能; 孔隙率相同时,孔隙尺寸越小,绝热性性越好; 封闭孔隙的导热性比贯通孔的绝热性能好。 3、湿度 吸湿含水率越大,绝热性能越差。 4、温度 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热流方向 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不同方向的导热性不同。

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离心玻璃棉的建筑声学特征及应用 离心玻璃棉内部纤维蓬松交错,存在大量微小的孔隙,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特性。离心玻璃棉可以制成墙板、天花板、空间吸声体等,可以大量吸收房间内的声能,降低混响时间,有利于提高语言清晰度,也有利于减少室内噪声。在轻体隔墙的空腔内填入离心玻璃棉,不但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还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墙体的隔声性能,有利于隔绝噪声,也有利于保证室内谈话的私密性。使用离心玻璃棉制成管道或风机罩的衬里可以起到消声作用,有利于降低管道中气流和机械振动产生的噪声,使空调系统更加安静。离心玻璃棉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作为楼板减振垫层的主要材料,显著地降低楼上的脚步、奔跑、拖动物品等撞击产生的噪声对楼下房间的影响。 离心玻璃棉的声学特性不但与厚度和容重有关,也与罩面材料、结构构造等因素有关。在建筑应用中还需同时兼顾造价、美观、防火、防潮、粉尘、耐老化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将就离心玻璃棉相关的建筑声学基本概念、建筑吸声应用、建筑隔声应用、建筑消声应用、国内外不同声学产品对比,以及相关的国家规范标准等方面近可能详细地讨论离心玻璃棉的建筑声学特性及应用。 一、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 1)声音?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声音人们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 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人耳有感知声音频率的能力,频率高的声音人们会有“高音”的感觉,频率低的声音人们会有“低音”的感觉,人耳正常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khz。人耳耳道类似一个2-3cm的小管,由于频率共振的原因,在2000-3000hz的范围内声音被增强,这一频率在语言中的辅音中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听清语言和交流,但人耳最先老化的频率也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认为,500hz以下为低频,500hz-2000hz为中频,2000hz以上为高频。语言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频。人耳听觉敏感性由于频率的不同有所不同,频率越低或越高时敏感度变差,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声音,中频听起来要比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响。 2)频率特性 声音可以分解为若干(甚至无限多)频率分量的合成。为了测量和描述声音频率特性,人们使用频谱。频率的表示方法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是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hz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因此被称为倍频程,而且后一个频率的频率带宽也是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在有些更为精细的要求下,将频率更细地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