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0-18T11:45:56.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作者:闫博[导读] 摘要:在城市之中实施水利工程的整体要求非常高,这是因为在城市之中施工除了会受到环境制约之外,同时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摘要:在城市之中实施水利工程的整体要求非常高,这是因为在城市之中施工除了会受到环境制约之外,同时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为实现高质、高效以及经济这些目的,城市当中的水利建设具体施工普遍都会选择顶管技术,以此来替代传统管道的施工技术,进而对水利工程整体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提升。

关键词:城市水利建设;顶管技术;应用研究城市水利工程的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施工不但会受到施工环境的制约,还会受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为了达到经济、高效、高质的目的,城市水利建设施工会使用顶管技术来替换传统的水利管道施工技术,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顶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但是国家财政并不宽裕,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依然需要节约成本,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顶管技术在其施工技术上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在地面上明开挖高,节约了大量的施工量,比如传统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需要支出的是房屋拆迁安置费、道路维修费、原有道线路的迁移费等,这些支出的减少意味着工程成本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

1.2有利于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水利施工当中,在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地面明开挖的方式,该方法存在着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层次低、对城市基础设施影响大等缺点。常规的水利工程线路途经交通要道时,若直接开挖会对整个交通产生影响。顶管技术在施工时,作为立体的施工技术,不但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明开挖,在施工过程中还不需要封锁交通和拆迁房屋,因此在施工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比较小,同时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小,可以明显的降低城市水利工程施工的压力。

1.3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有利

过去进行水利工程具体施工期间,普遍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挖掘,所以对城市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明面挖掘和房屋拆迁都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进而给城市造成严重的固体污染。而顶管技术在施工期间进行应用之后,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进而减少对城市现有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某水利工程顶管技术的应用 2.1工程概况

2016年的设计运用案例:国内某县因为历史原因,有小溪流经县城,因为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洪道淤塞,导致江水水位居高不下,而该县城地势较低,防洪设施尚不完善,导致该县洪涝灾害严重,对该地经济发展起到严重制约。 2011年,该县防涝工程设计方案获得审批,在该地修建溢洪道以及土坝。该地溢洪道的初始设计方案是对溢洪箱涵进行深挖填埋,由于边坡具体稳定要求以及两侧已经建立了民房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施工具有很大难度。经过多方面的协商,对原有的溢洪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并且与工程布置、地质以及地形条件进行结合,给出两种变更方案,即顶管法对溢洪道进行施工;运用管棚法对溢洪隧道进行暗挖。

2.2顶管法技术应用

①顶管法溢洪涵施工设计

顶管法属于非开挖方法,在工作坑当中依靠设备产生的顶力来克服土壤和管道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将管道设计当中的坡度顺利顶入土当中,并将取出的土运走。管子顶入土层当中,依靠主顶油缸和管道间等的推力,将挖掘机和工具管推到接收坑内吊起,然后再将管道埋设在这两者之间。

顶管技术可以解决管道埋设给道路产生的堵塞和城市产生的破坏等问题,因此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对于城市施工而言,顶管技术的使用十分必要,可以带给城市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最近几年,人们都非常重视非开挖这项技术,其主要是经过少开挖或者不开挖的形式开展水利施工。而非开挖这项技术主要借助地下铺设管线这种方式完成工程施工。DN800至4500是一般顶管的直径,借助工作井把管子顶到土层之中,能够成功绕过地下管线以及障碍物。

借助顶管技术,可以及时对地下管道进行延伸期间出现的一些偏差现象进行纠正,特别是大型管径和中型管径,通过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对当地环境加以保护,同时还能增长经济效益。所以,顶管技术可以减少对建筑物整体破坏性,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具有安全、省时以及造价低等优点。根据顶管技术具有的以上特点,其通常能够用在地下设置的排水管道以及石油、天燃气的管道的施工之中。利用顶管技术,能够对施工费用进行降低,并且降低对交通与环境的影响。

②管棚法+导管注浆加固暗挖形式施工溢隧洞

利用管棚法进行施工,能够避免因为隧道开挖而造成的地表下沉和周围岩石松动等问题。所以,开挖之前,必须在断面的上半部分四周打入后壁钢管。如此能够在底层中对承载棚加以设置,进而对底层的承载力进行提供,对挖掘安全加以保证。管棚法普遍运用在软弱土层以及特殊困难之处,例如塌方体。

管棚有钢拱架与钢管组成。在管棚当中,钢管需要按照设计中具体规定进行加工以及开孔,同时在管内装一些水泥以及砂浆,进而对钢管刚度以及强度进行提升。管棚法被用于城市地下铁道的暗挖施工,在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地区.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工程必须拆迁大量的地层管网和地面建筑物,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同时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很高,因此施工时需要采取具有环保效果的暗挖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施工方案

截污管线顶管施工 在管道铺设施工路线上有多处障碍物,当为永久性结构物且不能拆迁,也 不能局部破坏并修复。需采用顶管办法进行施工。 1 工作坑、接收坑布置 工作坑布置:由于HDPE管道长度为6m,工作坑的平面布置内侧尺寸为 7*3.5m。接收坑的内侧尺寸为5*3.5m。坑的内侧第一圈维护结构为500拉森桩,拉森桩外侧为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直径为800mm,咬合200mm,中心为据钢板桩外边缘1m处。内支撑围檩采用HW400‘H’型钢,围檩下部每隔2m用牛腿托住。内支撑钢管采用直径为2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基坑长度方向上中心一道长为2.7m,四角各一道长为2m且与围檩成45度的钢管。钢管的端部采用可调接头。坑底垫层为C15,厚为15CM,平面尺寸为6.2m*2.7m。基坑四周挖宽为300mm,深400mm的排水沟,在靠待施工清淤沟的一侧设直径 600mm的集水井一口比排水沟深1m。设一台扬程为15米以上的潜水泵。后背 墙采用2m*2m*0.4m的砼块。顶管采用直径为800的顶管,顶管后放置外圈直径为800,内圈直径为600的厚为200mm的顶铁。 接收坑布置:接收坑的内侧尺寸为5*3.5m。坑的内侧第一圈维护结构为500拉森桩,拉森桩外侧为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直径为800mm,咬合200mm,中心为据钢板桩外边缘1m处。内支撑围檩采用H400‘H’型钢,围檩下部每隔 2m用牛腿托住。内支撑钢管采用直径为2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四角各 一道长为2m且与围檩成45度的钢管。钢管的端部采用可调接头。坑底垫层为 C15,厚为15CM,平面尺寸为4.2m*2.7m。基坑四周挖宽为300mm,深400mm 的排水沟,在靠待施工清淤沟的一侧设直径600mm的集水井一口比排水沟深1m。设一台扬程为15米以上的潜水泵。 现场布置采用16t汽吊,设备布置采用25吨汽吊。 井内布置主要是后靠背、导轨、主顶油缸、油泵动力站、钢制扶梯。 在此工程中的典型工作坑做法为如下三种方法: 做法一:在管道高程为小于5m时,搅拌桩深为12m,拉森桩长为9m。支撑采用一道支撑,支撑中心位于距桩顶0.5m处。 做法二:在管道高程为大于等于5m小于7m时,搅拌桩深为15m,拉森桩

矩形顶管施工风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探究

矩形顶管施工风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1-07T15:29:49.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作者:张伟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地铁工程和地下管廊工程,对解决城市交通疑难问题和终结城市地下管线重复开挖施工诟病的终极措施。 苏州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苏州 215006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地铁工程和地下管廊工程,对解决城市交通疑难问题和终结城市地下管线重复开挖施工诟病的终极措施。但地下施工遇到的困难多、难度大,各种危险源众多,若对危险源的排查和处置不到位,则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危险源;管理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和基坑施工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项目建管部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救援;本人结合近期工作中遇到的涉轨施工的顶管施工项目,浅析在矩形顶管施工中的风险源分析与应急管理。 1.风险分析及预控 1.1常见风险及危害类型 2、应急处理方案 2.1施工人员伤害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2.1.1 预防措施 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配置齐全有效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按要求办理验收证 (必要时办理准用证)。 发生有重伤的人员时候,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的疾苦,降低致残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遇到紧急情况后,急救员和其他人员的任务是提供必要的,但又是基本的紧急救治。直到专业医务人员赶到,而不是诊断某人病情或进行预先治疗。采用急救常识是提供急救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2.1.2抢险措施 1)先复后固 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先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 2)先止后包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等方法止血,再消毒伤口进行包扎。 3)先重后轻

顶管法施工技术

顶管 法施工 1、技术简介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非开挖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顶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埋设的管子顶入土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技术原理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3、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

道路顶管施工方案(完整版)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中学宿舍楼过路顶管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南华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五月

第一章编写依据 本施工方案编写依据如下: 1、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中学宿舍楼过路顶管项目施工图 2、《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4、郑州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工期紧、施工场地有限、现场需穿越道路,可能遇上地下障碍物等情况,考虑影响本工程顶管正常施工的不利因素,故将本工程的顶管工程采用人工顶管。管材DN2000套管,管埋深为5.15m左右(管顶覆土2.75m)。工作井、接收井的井位和管段长度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顶进长度、地下障碍物、交通影响等)而确定。 2.2周边环境简介 工作井东侧、北侧为学校消防同道,南侧为6F教学楼,西侧为2F彩板房。据我方在工作井位置所挖探沟探明,工作井南侧有给水主管、消防水主管,西侧有一道给水支管,且管道均位于图纸设计的工作井内。中间有一条校内光纤斜向对角穿过工作井。且工作井位于学校教学楼先期施工的基坑内,有大量的杂填土。 2.3施工参照标准 施工设计图、施工合同

《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现场地质水文情况、地下管线的情况和周围建筑物及设施情况;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安排 工程需要采用机械顶管的管段为两阶段,一阶段为工作井至配电房,另一段为工作井至教学楼配电室。工作井及接收井共计2座,计划用1套顶管设备,一台备用,第一阶段为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第二阶段为顶管的实施,其中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可以交叉作业,速度较快,设备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工程实地勘察,从道路面层向下的土质分布情况为:混凝土道路面层水稳层连砂石基层杂填土。 3.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管吊装就位施工准备土方掘进测量控制及纠偏废泥外运开机顶进结束施工下一节3.2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压浆。

上海地铁陆家嘴站5号出入口矩形顶管施工

上海地铁陆家嘴站5号出入口矩形顶管施工 吴惠明倪国庆顾春华 1概述 (1)工程概况 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车站5号出入口人行地道工程,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两条人行地道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其中5号出入口为始发井,4号出入口为接收井,分布在延安东路隧道引道段的南北两侧,见图1。 图1 工程总平面、纵剖面图 通道由两条长各为62.25m的平行管道组成,两条管道外壁净间距为2.2m,管道坡度均为0.2%,管道顶平均覆土厚度约5.3m。 本工程首次采用3828mm×3828mm组合刀盘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施工。 通道结构全部采用预制矩形钢筋混凝土管节,管节接口全部采用"F"型承插式,接缝防水装置由锯齿形止水圈和弹性密封垫内外两道组成。管节外形尺寸为3800mm×3800mm,壁厚为400mm,管节长度为2m。管节设计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0.8MPa。 工程沿线将穿越陆家嘴路、延安东路隧道南北线浦东引道段及上水管、煤气管、雨水管、污水管、市话线、电力线等地下管线。其中管道顶与φ450mm污水管、φ1000mm雨水管、φ800mm雨水

管底净距均为1m,与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引道段结构底最小净距为1.564m。 (2)地质状况 本工程顶管沿线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灰色砂质粉土、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序号土层名称层底标高 m 层厚m 含水量(%) 容重 kN/m3 孔隙比 e 压缩模量 MPa 内摩擦 角° (1)1人工填土 2.19 1.91 (2)1褐黄色粘土0.69 1.5 (2)2灰色砂质粉土-2.31 3 32.1 17.9 0.897 8.94 (3)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 土 -6.31 4 42.7 18.0 1.201 3.13 (4) 灰色淤泥质粘土-11.30 4.99 60.1 17.1 1.40 2.19 23.6 (5)1灰色粘土-15.81 4.51 17.6 1.129 3.67 48.5 2. 3828mm×3828mm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 (1)施工原理 矩形顶管机施工以土压平衡为工作原理,通过大刀盘及仿形刀对正面土体进行全断面切削,改变螺旋机的转速及顶进速度来控制出土量,使土仓内的土压力值稳定并控制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达到开挖面的土体稳定,顶进形成的断面由不断顶入的矩形管节组成矩形隧道。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各项性能(见表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各项性能表2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指标 顶管机 壳体尺寸断面尺寸3828mm×3828mm 纠偏系统千斤顶数量8台前段壳体长度3000mm 纠偏角度±1.8° 后段壳体长度600mm 最大顶力12000kN 刀盘系统刀盘转速0~1.4rpm 螺旋机系统输送能力42m3/h 最大扭矩175kNm 转速0~15rpm 仿形刀系统仿形刀数量 2 最大扭矩25.9kNm 最大行程270mm 顶进装置千斤顶数量16台总顶力2560t 缸体长度2515mm 千斤顶行程 1.30mm 3矩形顶管进、出洞施工技术

顶管作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专业资料 顶 管 作 业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咸阳路桥城西快速干道工程N1标项目部工程部

目录 1、工程简介 2 2、工程特点 2 3、施工准备 2 4、施工工艺 4 5、质量控制措施 11 6、顶进设备安装 12 7、防雨施工措施 13 8、文明施工措施 13 9、安全施工措施 14 10、施工用电安全 15 11、机械设备安全 16 12、测量放样 17

顶管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简介 咸阳市城西快速干道工程N1标起讫桩K0+000-K2+860.5,道路全长2.865KM。排水工程主要为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依据现场情况变更设计以后管径大于800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 口II级管,施工工艺采用顶进法施工。 2、工程特点 本工程需要顶进的管道为污水和雨水部分,顶管坡度为0.6‰--1.0‰。该管线均为直线段,其中:路基范围内设矩形直线砖砌污水检查井14座,三通砖砌污水检查井8座;设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7座,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4座。 管道设计管道覆土深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管道上方均为湿陷性黄土,变化较大,地下水浅,属浅水类型。变更后设计施工方案为顶管法施工。 3.施工准备 3.1方案的准备: 进入施工现场后,经过对现场管线走向的勘查,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并查阅本工程的地勘报告等资料及顶管特点。编制了本专项施工方案。 3.2人、机、料的准备: 3.2.1施工人员:

3.2.2施工机具: 挖掘机 2台 自卸式汽车吊16T 2台 深井潜水泵H=20M 3.0KW 6台 高压油泵50Mpa 6台 立式液压千斤顶200T 6台 全站仪南方 1台 手动葫芦2.0T 6台 顶管设备?1650 6组 电动卷扬机2.0T 6台 3.2.3施工材料: (1)管道:钢筋砼管材直接从厂家购买符合规范要求的成品管材 (2)砼:购买商品砼 (2)钢筋:钢筋用酒泉钢筋。 所需各种材料施工时,由厂家直接送到施工现场,满足现场施工 需求。 3.3降水准备: 根据污水、雨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施工中如遇含杂质地基土,地下水,流沙层等不良地质及测量员 记录员 管道工 起重工 安全员 机械 操作员 排水 巡视员 电工 普通 工人 6名 3名 6名 3名 3名 6名 6名 6名 20名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顶管工程专项方案 北川河跨铁路线污水顶管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 年7月26日 - 0 -- 0 -

顶管工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1.1现场特征及施工条件 该工程位于西宁市北川河九家湾污水处理管网与综合廊接口处,全长约200米,南北走向,管径1000,埋设深度约4米。 顶管施工横穿铁路线,且铁路线北侧管线紧厂房,南侧穿越北川库房,施工条件较为复杂。顶管施工区域距北川河不远,此处土层大都为砂卵石层,地下水丰富。 2.施工方案的编制 2.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期:总工期60天。 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 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 2.3编制原则 2.3.1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坚持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3.2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规定的工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3.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衔接的前提下,安排污水管道和附属工程的施工。作好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重点保障。 2.3.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布置施工场地,优化施工工艺,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周边交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当地环境和交通的影响。认真保护好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认真做好防护工作,抓好标准化管理,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2.3.5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原则。根据季节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合理组织施工,优化施工队伍的配置,保持良好的施工状态。 2.3.6科学管理。根据各工序的作业量和技术特点,安排各专业施工队平行流水施工,确保各工序之间合理衔接。 2.4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4.1解决好施工用水用电。架设30KVA动力电源,为确保因临时停电而不影响施工,配备一台30KW发电机组。 2.4.2搭建临时工棚,用于钢材加工和堆放材料。 2.4.3调查施工现场妨碍正常施工的障碍物和地下管线。 2.4.4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坐标,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控制放线。 2.4.5 制定安全文明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采取适当的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和环保措施。 2.4.6认真熟悉图纸,编制进度计划,合理组织劳力、机械、材料的有效配置。见附表;主要人力、机械设备仪器的配置表 - 1 -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

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路位于×××。道路红线宽度为100米,为机非分流的城市快速路。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15.5米,管径为φ1200,平均埋深为6.5~7.0米。顶管工程分二段,第一段从21#井开始,穿越×××向东,在35#井处向南折入泵站至泵站进水闸门井,长度约632米;第二段从51#井开始至52#井结束,主要是穿越×××,长度为120米。 顶管工程工作量:752米管道顶进(φ1200)、6只顶管沉井、2只顶管工作坑。 第一章 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程序: 基坑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刃脚垫层施工→立井筒内模和支架→钢筋绑扎→立外模和支架→浇捣混凝土→养护及拆模→封砌预留孔→井点安装及降水→凿除垫层、挖土下沉→沉降观察→铺设碎石及混凝土垫层→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素土回填。 第一节 基坑测量放样 根据沉井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沉井基坑开挖深度取2 米,沉井刃脚外侧面至基坑边的工作距离取2米,基坑边坡采用1:1。整平场地后,根据沉井的中心座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施工放样结束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 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布置示意见附图。

第二节 基坑开挖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坑开挖边线确定后,即可进行挖土工序的施工。挖土采用1米3的单斗挖掘机,并与人工配合操作。基坑底面的浮泥应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内汇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水泵抽除,防止积水而影响刃脚垫层的施工。 第三节 刃脚垫层施工 刃脚垫层采用砂垫层和混凝土垫层共同受力。 1.3.1砂垫层厚度的确定 砂垫层厚度H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 N/B+γ H≤[σ] 砂 根据计算结果,无论是工作井还是接收井,砂垫层厚度H均为 60(厘米)。 砂垫层采用加水分层夯实的办法施工,夯实工具为平板式振捣器。 1.3.2混凝土垫层厚度的确定 混凝土垫层厚度可按下式计算公式计算: h=(G /R-b)/2 根据计算结果,混凝土垫层厚度h为10~15厘米(工作井为15厘米,接收井为10厘米)。 混凝土垫层表面应用水平仪进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节 立井筒内模和支架 由于顶管沉井高度达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捣,内模同样分三节按装。井筒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与局部木模互相搭配,以保证内模的密封性。 刃脚踏脚部分的内模采用砖砌结构,宽度与刃脚同宽。井身内模支架采用空心钢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资料讲解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一、矩形顶管简介 矩形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将管节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到达井)内,依靠顶管机刀盘不断地切削土屑,由螺旋机将切削的土屑排出,并通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出。边顶进,边切削,边排土,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 1.2 矩形顶管适用范围 矩形顶管工艺适用范围如图1.2-1所示。 地铁出入口 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 穿越铁路、河流等 图1.2-1 矩形顶管适用范围示意图 1.3 矩形顶管施工优缺点 1.3.1 矩形顶管工优点 (1)施工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扬尘; (2)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改迁管线; (3)在同等截面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能更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4)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1.3.2 矩形顶管工缺点 根据顶管机设计,顶管螺旋机出土最大粒径为250mm,,施工中有可能会遇到顶管机无法排出的较大孤石。在遇到顶管机无法排出的孤石时需于地面确定孤石位置进行临时交通疏解,开挖取出孤石。 二、大断面矩形顶管机介绍 顶管机根据矩形顶管设计尺寸及地层情况进行设计制造,主要由切削搅拌系统、驱动系统、纠偏及液压系统、出渣系统、顶推系统、测量显示系统、电气操作系统等组成。 2.1 切削搅拌系统 矩形顶管配置了6个辐条式刀盘,刀盘开口率70%以上,采用3前3后平行轴式布置,相邻刀盘的切削区域相互交叉,开挖覆盖率能达到93%~95%。考虑要通过加固区,在前盾切口环全圆布置切刀,对盲区进行主要切削。

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充满整个土仓,并经过刀盘附带的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后,由底部螺机出土孔进行出土。 2.2 驱动系统 (1)驱动形式:变频驱动; (2)速度:0~1.16 rpm,无级变速; (3)最大理论扭矩:1444kN·m(单个刀盘) (4)驱动功率:30kw×6×6(6组) 2.3 出渣系统 螺旋输送机结构包括壳体、轴式叶片、驱动装置、尾部闸门几部分。螺旋输送机安装在土压仓下部,其作用是排除渣土、碎石以及调控土压仓压力,实现土压平衡。 排出的渣土经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运至集土坑。

人工顶管施工方案

人工顶管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写依据 本施工方案编写依据如下: 1、《宽城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一期工程》管道敷设图纸 2、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4、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宽城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一期工程,替换现有的dn1500mm钢筋混凝土管,总长度为2.807km.项目起点为污水处理厂内进水管检查井,采用dn1200mm聚乙烯(PE)平壁管,沿河道堤坝内侧向上游至宽和新居路接入现有污水管。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44#—45#污水井之间横穿公路,需要使用顶管施工,顶管采用内径1800mm钢筋混凝土管,壁厚20mm,单节长度2500mm。采用人工挖土、机械顶进的作业方式施工。 2.2 施工参照标准 GBJ08-221-96 《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08-220-9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141-9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和验收规程》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 施工组织安排 本工程需要采用人工顶管的管段为计划用2套顶管设备,一台50吨位吊车,分成两个阶段顶进,第一阶段为工作井施工,第二阶段为人工顶管的实施,其中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可以交叉作业,速度较快,设备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管吊装就位→施工准备→开机顶进→人工掘进机头→结束→测量控制及纠偏→施工下一节 3.3 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土→管道贯通→拆工具管。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 4.1 生产准备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等的准确位置。 3、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 4、根据材料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 4.2 技术准备

2021年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矩形顶管简介 矩形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将管节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到达井)内,依靠顶管机刀盘不断地切削土屑,由螺旋机将切削的土屑排出,并通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出。边顶进,边切削,边排土,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 1.2 矩形顶管适用范围 矩形顶管工艺适用范围如图1.2-1所示。 地铁出入口 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 穿越铁路、河流等

图1.2-1 矩形顶管适用范围示意图 1.3 矩形顶管施工优缺点 1.3.1 矩形顶管工优点 (1)施工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扬尘; (2)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改迁管线; (3)在同等截面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能更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4)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1.3.2 矩形顶管工缺点 根据顶管机设计,顶管螺旋机出土最大粒径为250mm,,施工中有可能会遇到顶管机无法排出的较大孤石。在遇到顶管机无法排出的孤石时需于地面确定孤石位置进行临时交通疏解,开挖取出孤石。 二、大断面矩形顶管机介绍 顶管机根据矩形顶管设计尺寸及地层情况进行设计制造,主要

由切削搅拌系统、驱动系统、纠偏及液压系统、出渣系统、顶推系统、测量显示系统、电气操作系统等组成。 2.1 切削搅拌系统 矩形顶管配置了6个辐条式刀盘,刀盘开口率70%以上,采用3前3后平行轴式布置,相邻刀盘的切削区域相互交叉,开挖覆盖率能达到93%~95%。考虑要通过加固区,在前盾切口环全圆布置切刀,对盲区进行主要切削。 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充满整个土仓,并经过刀盘附带的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后,由底部螺机出土孔进行出土。 2.2 驱动系统 (1)驱动形式:变频驱动; (2)速度:0~1.16 rpm,无级变速; (3)最大理论扭矩:1444kN·m(单个刀盘) (4)驱动功率:30kw×6×6(6组) 2.3 出渣系统 螺旋输送机结构包括壳体、轴式叶片、驱动装置、尾部闸门几部分。螺旋输送机安装在土压仓下部,其作用是排除渣土、碎石以及调控土压仓压力,实现土压平衡。 排出的渣土经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运至集土坑。2.4 纠偏系统 纠偏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在推进过程中,若出现轴线偏离一定角度,则使用纠偏油缸进行纠偏,以纠正矩形盾构顶管的姿态,纠偏油缸属于主动铰接,纠偏油缸的布置主要考虑结构上合理,满足上

浅谈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顶管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顶管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及顶管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关键词】顶管质量控制应用发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其中,各类地下管线的铺设与改造,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地下管线的铺设与改造中,非开挖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非开挖技术中经济性与适用性较为突出的顶管技术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顶管施工技术简介 顶管施工技术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1]。 2 顶管技术的必要性 对于繁忙而脆弱的城市交通系统,开挖敷设地下管道势必会造成交通中断,特别是敷设横穿城市主干道下的管道,大开挖埋管必然带来交通阻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非开挖状态下对这些管道进行修复和敷设,浅埋顶管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当地面建(构) 筑物较多,无法采用槽工艺进行地下管线施工,或开槽施工支护费用过大,易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以及碴土堆放、外运造成市区污染,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时,宜采用顶管施工工艺,进行地下管网施工。 3 顶管技术在我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1年8月~12月嘉兴市污水处理排海工程一次顶进2050m超长距离钢筋混凝土顶管,由于选择了合理的顶管机具型式、

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SL 378-2007 (2)《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DL/T 5099-2011 (3)《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9-1999 (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DL/T 5144-2001 (6)《顶管工程设计与施工》(葛春辉著—2012) 2 地下暗挖工程施工方案 2.1 概述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时,须先开挖出相应的空间,然后在其中修筑衬砌。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地形及环境条件以及埋置深度为主要依据,其中对施工方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埋置深度。埋置较浅的工程,施工时先从地面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之后再回填,这就是明挖法。当埋深超过一定限度后,明挖法不再适用,而要改用暗挖法。 暗挖法施工因掘进方式不同,可分为众多的具体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等。虽然掘进方式不同,各种具体施工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施工注意事项);选择前必须经过现场条件调研分析,在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础上选择较适宜的施工方法。 2.2 施工方法

2.2.1 全断面开挖法 (1)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2)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主要工序:使用移动式钻孔台车,首先全断面一次钻孔,并进行装药连线,然后将钻孔台车后退到50m以外的安全地点,再起爆,一次爆破成型,出渣后钻孔台车再推移至开挖面就位,开始下一个钻爆作业循环。同时,施作初期支护,铺设防水隔离层(或不铺设),进行二次筑模衬砌。该流程突出两点:增加机械手进行复喷作业,先初喷后复喷,以利于稳定地层和加快施工进度;铺底混凝土必须提前施作,且不滞后200m。当地层较差时铺底应紧跟,这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做法。 (3)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2.2.2 台阶开挖法 台阶法是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的施工方法,而且是实现其它施工方法的重要手段。当开挖断面较高时可进行多台阶施工,每层台阶的高度常用3.5~4.5m,或以人站立方便操作选择台阶高度。台阶长度的选择参见图1示:

地下综合管廊与矩形顶管施工

地下综合管廊与矩形顶管施工 摘要:城市综合管廊是市政工程的综合,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成为评价市政工程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的重要标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空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合理地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介绍将矩形顶管施工方法运用到地下综合管廊之中。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矩形顶管;施工 1?C合管廊 综合管廊,就是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地下人工空间内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这样便于统一管理和设计。 一方面,首先是我国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性只是停留在管道直埋的造价上,但这样是不科学的,应该从建设和维修及其管理的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反映地下综合管廊优越性。当前管道直埋的成本往往只考虑前期投入资金,而忽略了交通堵塞、重埋成本,而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恰恰表现在重埋修建成本上,比如对交通环境影响较小。其次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地下管线已经如蜘蛛网般密集,而且有增无减,各类管线的无序开发,给有限的城市地下空间带来了太大的难题,修建综合管廊可以大大改善这种恶性循环,大大

改善施工引起的交通堵赛、城市地面混乱等问题。最后地下结构是具有天然的抗震、防风、防洪等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管线的伤害,在战时也可以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防灾能力。 从另一方面上来看,首先综合管廊处于地面以下,存在很多技术性难题,施工相对困难;其次地下综合管廊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短,需要各个单位互相协调与沟通;最后将不同管线放置于同一地下空间,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有的关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法律还有待完善。 2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的施工方案很多,但是大同小异,下面以机械顶管说明顶管法的施工原理。顶管施工一般是在坑内设置支座和安装千斤顶,借助千斤顶和掘进机前进,沿着铺设的管线一直到达接收坑。这是一种边开挖地层,边接长管道的顶进方法。 3矩形顶管与地下综合管廊的结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矩形顶管施工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顶管法隧道是1826年开始建筑的英国伦敦穿越泰晤士河底的矩形公路隧道。由于圆形隧道衬砌结构具有受力均匀、内力较小,而且施工性能比较好的优点,在此后100余年内,几乎所有的隧道断面都是圆形的。1960年代,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矩形顶管技术,其中日本的发展速度

注浆技术在顶管施工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顶管施工的应用 摘要:在顶管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松散、易坍塌等不良地层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如何采用压密注浆法加固土体,提高土层力学强度,从而保证顶管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顶管施工;压力注浆;注浆加固 为使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广州市举全市之力进行污水治理和整治河涌,共投入了486亿元,共铺设污水管道400多公里。要在城市化已经比较稳定的城区内进行污水管道施工,加上城市道路交通繁忙和地下管线非常复杂,传统的开槽明挖埋管方法会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顶管施工以其施工简便,占地少,对原有设施妨碍小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加固软弱土体,以解决施工顶管过程中遇到的淤泥、砂砾等不良地质问题。 工程概况 广州市猎德涌东线污水干管工程主要收集天河区五山地区、龙口东路和石牌东路及周边的生活污水至猎德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路段为城市主干道,交通繁忙且管道埋深较大,故工程主要选用顶管法施工,安装d1350和d1500 Ⅲ级钢筋混凝土管总长约三千米,管道采用F型承插接口。经勘察发现W32井-W33井施工段的地层为素填土,结构松散、加上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发生坍塌。如果不进行加固处理,会严重影响该路段的行车安全,而且顶管施工无法进行。经过设计单位勘察,决定在管底、管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二、注浆技术的应用 (一)压力注浆加固原理 压力注浆法是利用压力将能固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注入岩土孔隙或空隙中,使其物理力学性能改善的一种方法。压力注浆一般是对地层垂直钻孔,将浆液注入孔内。在注浆孔附近一定影响半径范围内,土颗粒和固化的浆液凝聚成圆柱状的固结体,该固结圆柱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压缩变形能力高于未注浆的土体,密布排列的固结圆柱体形成了群桩效果,使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提高。 (二)注浆加固方案 在拟建污水管道的底部、顶部进行有压注浆,将土体与水泥浆液胶结,提高土体的力学强度,避免在顶管掘进过程中发生坍塌,确保顶管能顺利进行。 (三)钻孔布置

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以顶管施工技术为代表的非开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对加强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就如何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最大化的确保顶管施工技术水平,开创非开挖技术应用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应用 市政工程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等城市人民的影响,往往工期紧、任务重。而作为非开挖技术的顶管技术,由于能避免开挖施工所带来的麻烦,同时还能降低施工工期,因此在市政工程开挖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概述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主要指非开挖管道的敷设技术,所以不用将面层开挖,同时还能穿过地面的构筑物和管道,因而不管在成本还是工期方面与穿的开挖敷设技术具

有明显的优势。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顶管施工技术,不仅能降低噪音和减少粉尘,还能减轻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和加强环境的保护。因而顶管施工技术术语效率高、无污染的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所以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如何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如何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顶管 在市政工程中,通常将钢筋混凝土管作为顶管,有时也因为对腐蚀要求没有,也可以采用钢管代替。而顶管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直径方面入手,只有科学合理的确定其直径,才能更好地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一般一个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对其内径进行确定,结合顶管即将承受的荷载设计配筋和外径,但通常情况下内径不得低于500毫米;二是从长度方面入手,只有科学合理的确定顶管的长度,才能提高顶管施工过程的控制水平,同时降低工程成本,在顶管施工过程中,若为直线推顶,我们就应采

城市下穿通道矩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1. 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 工法特点 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地下使地面活动不受施工的影响,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2.0.3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节约资金和时间,降低工程造价。 2.0.4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施工过程中能做到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2.0.5施工无噪音,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2.0.6施工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2.0.7通过可编逻辑程序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等随时监测施工状况,确定施工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3. 适用范围 3.1本工法适用于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砂土及砂质粉土等地层或不宜大开挖的错综复杂的各类地下管线下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及各种过街人行、车行通道施工。 3.2根据国内外已经施工的各种工程实例,通常还可将矩形顶管法应用于以下工程: 3.2.1穿越城市繁华街道的地下通道工程; 3.2.2穿越江河、湖泊、港湾水体下的供水、输气、输油管道工程; 3.2.3穿越城市建筑群、繁华街道地下的上下水、煤气管道工程;

浅覆土小间距矩形顶管施工地表变形控制技术

收稿日期:2018-06-29;修回日期:2019-02-20 第一作者简介:韩占波(1972—),男,河南洛阳人,1996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工程师,从事地下工程及隧道技术与技术管理工作。E- mail :hanzhanbo2000@163.com 。浅覆土小间距矩形顶管施工地表变形控制技术 韩占波1,豆小天2,曹伟明2,王晋波2,赵李勇2,郑丽军 2 (1.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58;2.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三河065201) 摘要:为研究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探索地表变形的的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顶管施工过程的安全,依托某总部地下停车场项目,针对国内首例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 工法)实施的矩形顶管工程施工地表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覆土厚度、施工过程地层损失、隧道小间距施工对相邻隧道土体作用等。研究分析表明:1)通过采取控制掘进速度、控制土舱压力、控制注浆量、控制出渣量、控制顶进姿态等地表沉降控制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变形;2)在顶推过程的各个阶段,地表变形呈现不同的特点,当出现变形过大时,通过调整土舱压力、补充注浆等控制措施,使地表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变化状态;3)通过对施工过程地表变形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采取地表变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关键词:矩形顶管;浅覆土;小间距;掘进速度;土舱压力;掘进姿态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19.03.022文章编号:2096-4498(2019)03-0496-08 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志码:B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urfac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Construction of Shallow-covered and Small-spacing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HAN Zhanbo 1,DOU Xiaotian 2,CAO Weiming 2,WANG Jinbo 2,ZHAO Liyong 2,ZHENG Lijun 2 (1.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Ltd.,Guangzhou 511458,Guangdong ,China ;2.The 2nd Engineering Co.,Ltd.of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Sanhe 065201,Hebei ,China ) Abstra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works by pipe jacking method ,surface deformation is often caused by construction disturbances ,and there is a great safety risk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law of surface de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ipe jacking ,and explore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pipe jacking.The surface defor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e.thickness of covering soil ,soil los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of small-spacing tunnel construction on adjacent tunnel ,are analyzed by taking a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project constructed by structural cut and convert (CC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for example.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1)The surface deformation has been brought under effective control by controlling excavation speed ,soil chamber stress ,grouting amount ,mucking amount and pipe attitude.(2)The surface deformation varies with thrusting ,and it becomes stable by adjusting soil chamber stress and supplementary grouting.(3)The effectiveness and necessity of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measures are verified by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Keywords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shallow cover ;small spacing ;boring speed ;soil chamber press ;boring attitude 0引言 顶管法具有机械化施工、主体结构预制拼装、对地 上交通及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被广泛应用。其中矩形顶管的空间利用率高和开挖土方量少,相比圆形顶管更具优势。目前,矩形顶管技术在国内已成功应用于综合管廊、地铁区间隧道、地下过 街通道等多个工程项目。但是,在顶管工程施工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地层扰动,造成地表变形,施工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国内学者通过现场试验、监测数据分析及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对顶管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及机制进行研究, 取得了良好成果[1-3] 。在顶管施工地表变形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