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上(阎步克主讲)2012版

中国古代史上(阎步克主讲)2012版

考试结束,成绩登录完毕了,最终告别了这门课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没有什么东西天长地久。

尽管是最后一轮了,这学期依然小心翼翼,PPT课件又有了很多修改。多年的习惯了。

自己有两个天生的弱项,其实很不适合做老师:一是闲静少言,说话不流畅,不习惯当众侃侃而谈;二是记忆力太差,背不下来讲稿,记不住史实。后面一项,也是做史学的大忌。不久前一次闲谈,复旦大学的D老师说到,尽管已讲了很多年课了,但新学期来临时仍会紧张的。真有意思,尽管自己讲了二十多年课了,竟然仍是同感。所以上课前会尽量温习一下。各知识点该怎么讲,把细节预先想好了,效果才稍好一点儿,不至于打结巴。再就是依赖PPT课件。有了课件,表达便流畅一些了。把课件的画面做好看了,跟想阐述的东西丝丝入扣,是很大的乐趣。

任教以来如临深渊,但学生友好的掌声也给了我信心,激励自己向一名合格的老师努力。一些学生毕业后也做老师了,拿我的课件做参考。刚刚接到当年一位选课学生的贺卡,说到他已毕业任教,要讲中国通史了,便再次来网上看我的课件。这让我温暖。还想向曾经被“正

态”的学生致意,其实我非常赞赏你们的良好素质与认真态度,真想全都给你们“优秀”的。

还有约四年能够讲课,虽有“民亦劳止”之感,尚非“汔可小休”之时。我把这门课程缩减一半,改编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通选课,面向非文科的学生,下学期开讲。此外感谢一个兄弟院校,下学期也给了我一个讲课的机会。我会尽力的。

2013-01-18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本科专业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上、下)(China Ancient History) 一、课程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过程,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线索,认识中国古代史的客观规律,以帮助学生构筑必备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了中国历史既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又在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中,扮演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中国古代史教学应当重视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一方面把中国历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去考察,另一方面把中国历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去考察,认识到中国历史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本课程教学要突出重点,关注历史上那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关注中华传统的形成和演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本课程教学要关注历史学理论的发展,在教学中,切实增强课程的理论色彩,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尽早接触学术前沿。 本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对重点史料要进行演示性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于本科生一年级上下学期开设,共144课时。绪论为何学习中国古代史,如何学习古代史。第一章介绍部族时代的历史,重点是人类起源、农业文明、农业聚落的形成与演进等内容。第二章讲解三代的历史,结合考古材料,重点说明夏商的方邦聚合运动和西周的封建。第三章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变动。第四章讲解秦汉帝国的大一统创制,重点是帝国创制、汉武帝的有为政治以及秦汉思想和学术的演进。第五章介绍自东汉开始至隋统一之间的合与分的历史及其原因。第六章介绍隋唐两代的历史,重点是盛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及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第七章讲解两宋时代的文明,重点是北宋的制度创制与改革、南方经济的跃动以及北方民族的崛起。第八章介绍元朝的大一统和大融合的历史。第九章讲解明朝,重点是开国祖制、明中期的政衰和外患以及白银资本所带来的问题。第十章讲解1840年之前的清朝历史,重点是康雍乾的盛世以及中西文化的冲撞等内容。 三、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的特色 1,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2,本课程在重大问题上除正常教学外,拟组织学生讨论或以组织读书的方式进行辅导性教学的重点:考古发现及其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的应用,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转型期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及其与社会演进之关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问题等等。 3,指导学生重点阅读一两部经典著作,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组织读书会,让学生们按兴趣选择一本古文献进行逐字逐句阅读。组织课题兴趣小组,主讲教师每周答疑一次,或参加一次学生们的课余讨论。接收和回答学生们通过网络方式所提出的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