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17
《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提纲第一章算法和算法的表示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分析问题确定要用计算机做什么(分析问题);2、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设计算法);3、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算法实现及结果检测)。
二、算法的概念: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算法的特征:1、有穷性;2、确定性;3、能行性;4、有0个或多个输入;5、有1个或多个输出。
<总结>:输入不是必须的,但输出则是必须的。
四、算法的表示方法:1、自然语言;2、流程图;3、伪代码。
五、流程图的六个构件:第三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5个概念:类、对象、属性、事件、事件处理过程(方法)。
例如:“美丽的花瓶被摔碎了”中“美丽的”——属性;“花瓶”——对象;“摔”——事件;花瓶碎了——事件处理过程(方法)“类”是对相同性质的对象的一种抽象,在此例中,“类”可以是瓶子、容器、玻璃器皿等。
二、VB中常用的控件及其它们的最常用的属性:三、VB中修改对象的某个属性的格式: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例如:Text1.text=”Hello”(Text1:对象名、text:属性名、”Hello”:属性值)记住一句话:“姚明的身高是226cm”,其中“姚明”对应对象名、“身高”对应属性名、“226cm”对应属性值,其语法格式与VB中的语法格式一模一样。
四、VB文件保存时注意点(考试时可自行打开VB软件观察):首先保存窗体文件,后缀名为frm;然后保存工程文件,后缀名为vbp<注>:exe文件为可执行文件,不需安装VB就能直接运行,但exe文件不可编辑五、VB中常见的事件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一、VB中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注意>:A、VB中只有在双引号中的字母才区分大小写,如果弄不清楚请在任何情况下都区分大小写(也就是跟着题目中原始数据的大小写),以保证正确性。
B、逻辑值“True”不要写错。
(常见错误写法:“Ture”)二、数据的分类与定义:1、常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不能改变的存储单元或数据。
第一单元 算法及VB 语言[考试标准]VB 应用程序是按模块化的方式组成的,一个程序模块是程序的一部分,每个模块负责解决整个应用问题的一部分任务。
程序模块分为过程和函数两种。
一、过程可以将程序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逻辑单元,这样每个逻辑单元可以构成一个过程。
过程中的代码可以被重复调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代码的重复编制,减少了编程的工作量。
构造事件处理过程Sub 事件处理过程名(参数表) 语句块 End Sub其中,事件处理过程名必须符合下面的规则:对象名_事件的标准名。
VB 的一些常用对象上的常见事件的标准名见下表:通过过程: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段,不同的事件可能需要使用同一个程序段时,可以把这个程序段单独地建立成一个通用过程,供其他事件处理过程或其他通用过程调用。
二、函数函数是类似于过程的另一种程序模块,不同之处是函数执行完成后,函数的计算结果被送到函数的调用点上,供程序的后继部分继续进行处理。
自定义函数格式:Function函数名(参数表) As类型名语句块End__Function函数名是为函数指定的名称,参数表是对一函数需要的原始数据类型一一地进行说明,As后的类型名,是说明函数的计算结果,即函数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自定义函数的语句块中至少要有一个形如“函数名=表达式”的语句,这样,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才能作为函数的返回值,被VB送到函数的调用点上。
过程:将程序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逻辑单元,每个逻辑单元构成一个过程。
过程中的代码可以被重复地调用。
过程分成两类:事件处理过程和通用过程。
事件处理过程:Sub事件处理过程名(参数表)语句块End SubVB预设的事件有:Click(单击)、DblClick(双击)、KeyPress(按键)、Load(装载)、Change(改变)等。
VB的一些常用对象上的常见事件的标准名有:文本框Text:Text1_Click、Text1_DblClick、Text1_KeyPress、Text1_Change命令按钮Command:Command1_Click标签Label:Label1_Click窗体Form:Form_Load(窗体装载)【典例1】某VB程序如下: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If KeyAscii=13 ThenText2.Text=Text1.Text+Str(5)End IfEnd Sub程序运行时,能触发该事件过程的是()A.单击文本框Text1B.单击文本框Text2C.文本框Text1被激活后,用户在键盘上按下某一个键D.文本框Text2被激活后,用户在键盘上按下某一个键解析事件处理过程名必须符合规则:对象名_事件的标准名。
案例二:赋值语句【基本信息】【课标内容】(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1)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赋值语句,掌握赋值号的含义及功能。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赋值语句进行简单代码的编写,体验代码编写的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赋值语句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语句,因此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目标单纯的定位于掌握赋值语句的含义和功能,而是更多引导学生体验编程的过程。
』【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游戏教学法【重点难点】重点:控制键工作原理及代码编写难点:按钮的代码编写『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描述不清晰,如“代码编写”包含的范围过广。
』【教学过程】通过小游戏回顾类似于vb这种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处理问题的一般步骤:界面设计——属性修改——代码编写——(为了图片能够拼接的准确,我们就以一个网格的单位距离120移动)表格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提出:image1.left=image1.left+120Let <变量名>=<表达式〉这里的let(教师巡视指导)【案例分析】案例设计者赋值语句的授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案例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内容是赋值语句的应用。
1.醉翁之意不在酒看到本案例的第一印象是“过于烦琐”。
赋值语句并不复杂,以高中生的现有能力完全可以接受教师讲解的赋值语句的含义和功能,为什么教师通过如此复杂的过程加以引导?然而仔细阅读后发现教师的设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教师不是为了讲赋值语句而讲赋值语句。
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毫无语言基础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写代码,如何写代码,所以教师以赋值语句为切入口,通过类似初学者的思维过程带领他们一步步的感受程序设计流程。
这才是教师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2.设计新颖教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让学生的学习一直伴随着愉悦。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兴趣教学的探究【摘要】许多学生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内容时感到比较枯燥,乏味。
逐渐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如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在“课堂导入”“设置任务”等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算法与程序设计兴趣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选修模块之一,目前我们余杭全部高中学校都统一选修了这一模块。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感到比较乏味,逐渐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导致最后成绩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就如何进行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以新颖的课堂导入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处理的是否恰当,能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因为,导入新颖、恰当、科学,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1、通过电脑游戏导入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对电脑游戏都非常感兴趣,而电脑游戏就是程序设计的产物。
因此可以把《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上《算法和算法的表示》时,先让学生玩了个我自己用vb做的《农夫过河》的小游戏。
虽然游戏很简单,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
学生完成游戏后,我就让学生用自然语言尝试着描述出农夫过河过程。
由于事先有了游戏的体验,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的把农夫过河这一算法描述出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互动游戏导入除了电脑游戏,学生对自己能参与的互动游戏也有着很大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就常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例如在上《对分查找》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游戏——猜商品价格。
本溪市2011年第二学期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期末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林同学想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韩信点兵”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步骤,正确的是()A、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提出问题,运行程序,得到答案B、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得到答案C、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得到答案D、设计算法,提出问题,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2、以下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算法不允许有零个输入B、一个算法只允许有一个输出C、一个算法可以执行无穷个步骤D、一个算法的每个步骤必须要确切地定义3、下列各种基本数据类型说明符中表示整数型的是()A. IntegerB. BooleanC. SingleD. String4、Visual Basic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A、.forB、.frmC、.vbpD、.bat5、在VB中,要想单击“结束”按钮时结束程序,可在该按钮的()事件过程中输入代码"End"A、ChangeB、KeyPressC、DblClickD、Click6、下列常量说明中,符合语法的是()A、CONST color As redB、CONST const=10*5C、CONST PI As Single=3.14D、CONST color=abcd7、下列选项中函数Mid("yesterday", 7, 3)的返回值是()A、"yes"B、"ter"C、"day"D、"ds"8、下列选项中函数Len("VB的学习")返回值的是()A、7B、5C、9D、119、字符串" ABCD "和字符串" DCBA "进行比较,如果让比较的结果为真,应选用关系运算符()A、>B、<C、=D、>=10、以下程序中的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 A=1 To 100 Step 2S=S+ANext APrint SEnd SubA、48B、49C、50D、51二、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1、教材处理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
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1页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益阳市第一中学一、基本说明: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章节:第一章第一节年级:高一年级;时间:时间:45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课程内容标准: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本节内容是全书的第一课,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剖析、编写、调试程序实例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强烈兴趣。
2、在分析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简单的算法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调试程序的能力。
4、通过学生小组协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5、通过与数学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重点难点】1.1.教学重点: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2.教学难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教学难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方法采用“观摩—体验—探究—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来开展教学和“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2’)同学们,在你们数学新教材中,有很多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究活动如: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y=a x的函数图像,y=ax2+bx+c 图像,探究系数a,b,c 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同学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摩一下这个小程序:《绘制函数图像》.exe 学生回答:用EXCEL ,几何画板等。
学生观摩用贴近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例引入,拓展学生的视野。
引入课题后,激发学生去体验程序的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二、体验程序程序 (3’)请同学们在体验这个小程序时,回顾一下应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时的情形,比较一下两个程序的不同,觉得在我们绘制我们数学课体中的函数图像那一个更方便?个更方便?在用计算机解决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时,我们一仅可以使用他人的工具,同时也可以自己编制小小的程序,来解决我们身边的小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授课内容:选择语句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教学设计思想算法设计目的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使用程序设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进行算法设计时,先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再分析方法,是否可以再改进、再优化。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第4节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语句编写简单的VB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语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选择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选择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理解程序的简单结构。
上节课学生学习了VB中的赋值语句,本节课的VB选择语句主要利用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语句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枯燥的程序为有趣的课堂任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VB中选择语句、多重判断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能利用选择语句、多重判断选择语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讲授法与课堂实例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与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VB中多重判断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与执行过程。
六、教学过程1.开场白同学们好,欢迎再次来到凤鸣高中微课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VB中的第二种基本语句——选择语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如果怎么样就会如何,否则就会如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选择语句就是用来描述这类问题的。
精品资料 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算法与算法的描述
1.算法的定义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解题过程的精确描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最核心过程。 2.法的特征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1、有穷性: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2、确定性: 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3.算法的描述方法 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1)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算法如下:(自然语言描述法) (1)输入半径r ; (2) 计算周长c=2*π*r ; (3) 计算面积 s=π*r*r ; (4) 输出周长c,输出面积s ; (5) 结束 例2: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9元,超过8小时的每小时增加15%的加班费,计算工人每天的应发的日工资。 (1) 输入工作小时X (2) 判断X值,分别计算 X小于8,工资=X*9 X大于8,工资=X*9+(X-8)*9*0.15 (3) 输出工资 (4) 结束 练习:求三个数中的最大数。(用自然语言描述) (2)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常用的“流程图”所用的基本符号及功能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开始/结束框 表示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输入/输出框 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输入或输出 处理框 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赋值与计算 判断框 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 流程线 表示算法中的流向 精品资料 可编辑修改 连接点 表示算法中的连接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练习:求三个数中的最大数。(用流程图描述) (3)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功能: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input r c=2*π*r s=π*r*r print c,s 练习:求三个数中的最大数。(用伪代码描述) 4.程序与程序语言 (1)程序的定义:程序实际上是一组及其操作的指令或语句的序列,是算法的一种描述 (2)程序的基本特征:程序一共有七个基本特征 1、程序中,每一个算法的步骤对应着程序设计语言的一个或多个语句,每个语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操作。每个操作都要求有执行对象,并且根据对象状态变化形成动作的效果,同事可变的对象用变量来表示,变量的值的变化则可通过操作赋值来完成。 2、除非特殊索命程序都是从第一条语句开始顺序开始向下执行。 3、程序总是施行与操作与某些对象,这些对象通常称为数据。 4、这些数据一般应该有属性和取值范围,即类型说明。 5、有时语句要求执行者作出判断,即在某种条件成立情况下执行一条或一组语句,否则执行另一条或一组语句。 6、一条或一组语句可能需要执行一次以上,当一条或一组语句要重复时,必须指明重复的次数或重复的条件。 7、程序本身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执行语句的进程是动态的。 (3)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4)程序设计语言的的产生和发展 1、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指令 2、汇编语言:类似英语缩略词且带有助记性符号的语言,每条汇编指令和一条机器指令相对应,只是指令码和操作数都采用符号形式。而这种语言是不能被机器直接接受,必须用一种语言翻译器将程序中的每条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3、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本身不是一种语言,只是一类语言的分类。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翻译器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在计算机上执行。常见的高级语言:C语言、C++、pascal、java、C#、VB、Basic (5)程序的编辑和翻译 1、程序的编辑:以汇编语言或者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被称为“源代码”,这些代码需要我们逐一的输入到计算机中。并把他们以文件的形式保存起来,这个过程称为程序的编辑 2、程序的翻译:前面的学习中使我们知道,计算机只能识别和执行二进制的机器语言代码,而我们用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要想被计算机执行,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最终才能被计算机执行。高级语言的翻译程序一般则有两种类型: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练习题:
开始 结束 c←2*π*r s←π*r*r 输入r 输出c,s 精品资料
可编辑修改 1 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C、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下面关于算法描述正确的是 ( ) (A) 算法不可以用自然语言表示 (B) 算法只能用框图来表示 (C)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 (D) 算法的框图表示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但只能有一个输出
3、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5、下面的语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说明: (1)初始值为x=1,y=1,z=0,n=0; (2)n=n+1(将当前n+1的值赋予新的n); (3)x=x+2(将当前x+2的值赋予新的x); (4)y=2y(将当前2y的值赋予新的y); (5)z=z+xy(将当前z+xy的值赋予新的z); (6)如果z>7,则执行语句(7),否则返回语句(2)继续进行; (7)打印n,z; (8)程序终止. 由语句(7)打印出的数值为 ______,_______. 6、以下属于计算机程序语言的有( ) A、汇编语言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低级语言 7、执行程序时,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至少要运行一次( ) 8、最早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汇编语言( ) 9、程序设计语言是指人们编制程序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VB是低级语言( ) 10、高级语言翻译程序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 )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一节 常量、变量的定义 VB程序的一般包括如下部分:
(1) 数据类型说明部分 (2) 数据的输入部分 (3) 数据的处理部分 (4) 数据的输出部分 精品资料 可编辑修改 例: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r As Single //定义r为单精度型 Dim c As Single //'定义c为单精度型 Dim s As Single //定义s为单精度型 r = inputbox(“输入半径r”) //输入半径r c = 2 * 3.14159 * r //计算周长 s = 3.14159 * r * r //计算面积 print c //输出周长 print s //输出面积 End Sub
一、常量:在程序进行过程中不变的量,在VB中一般分数值常量与字符常量两种。 数值常量:就是数学中说的常数,分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两种 整型常量:即整数,指不带小数点的数值如1、0、-10、+35等都是合法的整数 实型常量:即实数,指带小数点的数值。 实型常量又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种。 例:定点数:3.14159和-6.8,1.99 浮点数:2E6、1E5 例:1.2345×103 可表示为1.2345E3,字母E表示底数10 浮点数就是数学上的科学计数法。 字符串常量:被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的若干个合法的字符称为字符串常量。例如:”China”、”Visual Basic”、”18”、”3.1415”等,双引号中字符,不包括双引号本身。 符号常量:如果多次用到同一个常量,则可用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表示这个常量。 二、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变量命名注意要点:1、必须以字母开头,不能以数字或其他字符开头。 2、只能由字母、汉字、数字学或下划线组成,不能含有小数点、空格等字符。 3、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4、不能以VB保留字作变量名,如语句定义符、函数名等。 5、VB不区分变量名中字母大小写。如HELLO和Hello是同一个变量。 表2-1常用数据类型 整型 Integer 从-32768到32767 长整型 Long 从-2147483648到2147483647
单精度实型 Single 负数-3.402823E+38到-1.401298E-45 正数1.40129E-45到3.402823E38 但它只有7位有效数字 双精度实型 Double 绝对值小于10308的数,它有15位有效数字 日期型 Date(Time) 如:#2008-01-31# #01/31/2008# 字符型 String 如:“中国”,“zhongguo” 布尔型 Boolean True或False
三、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符号常量的声明:Const 常量名 [As 常量类型] = 常量值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159 常量名为pi 变量的声明: Dim As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 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