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伏灸,三伏灸和三九灸

三伏灸,三伏灸和三九灸

三伏灸,三伏灸和三九灸
三伏灸,三伏灸和三九灸

三伏灸,三伏灸和三九灸

2013-06-01 14:32:03|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三伏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临床体会在临床治疗风湿寒痹时,单

纯用口服药或针刺,有时效果不显,经配合适当的灸疗,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正如<<医学入门>>中指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就说明灸法在临床中能补

其针刺和药力所不及。灸法是一种温热的刺激,由于灸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灸用之艾绒的性能有壮元阳,行气血,通经络,逐寒湿等功效,两者相合,更能加强起温经气,散寒

邪的作用。其功效与治疗风湿寒痹的治则相同,所以在治疗此病症时,配合适当的灸法,以增强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

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之功效。三伏灸治疗时与病人约定好

时间,一般于暑夏三伏天施灸为宜,平时晴天中午也可以。用

专用药物、麝香、去皮大蒜等於督脉处施灸,每年三伏天施

灸1次。有专人操作,一般灸3-5壮。灸后皮肤潮红,可

起水泡,于第2-3天用注射器把水泡内的液体吸出并搽以

美宝,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创面的干净,直至结痂脱落,皮

肤愈合,前后调养休息一个月。灸后一个月内禁食生冷辛辣,

禁房事,禁冷水洗浴。我们自1990年以来应用三伏灸治疗

风湿寒痹300余例,收到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97%,尤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好。如治疗

赵某,女,48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5年,屡治无效。1995年8月13日施灸。就诊时,全身关节酸痛,尤其阴

雨天更为加重,手指,肘,肩,膝关节疼痛明显,手指关节

出现晨僵,肿胀,面色无华,乏力,怕冷恶风,四肢发凉,

舌淡体胖,苔薄腻,脉沉细。化验:RF强阳性,ESR4

0mm/h,ASO 1:250,双手X线拍片示骨质疏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属风湿寒痹。治予补肾壮阳,温经散寒,化痰祛淤,搜剔络邪。治法:口服自制骨痹威灵丸,每

次10丸,日服3次,饭后服。并外用三伏灸灸法。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症状减轻,精神振作,面色红润。三伏灸连

续治疗2年,症状消失,化验复查均正常,身体恢复正常,下田干活已同常人,临床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三伏灸

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风湿寒痹证有非常好的效果,功效较大,为一般灸法所不及。本法可促进机体组织毒素吸收,形成非

特异性蛋白体,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

液免疫的作用,并可通过受破坏组织的化脓及修复,对机体

形成一种比较持久轻微的良性刺激,促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提高免疫力,调整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代谢

机能,改善组织营养状况。据我们临床观察,本法对消除类

风湿因子转阴有效。运用三伏灸疗法,治疗面广,艾柱大,

火气足,温通力强,有温补督阳,回阳固脱,温通气血,散

寒通络之功效,特别适用于慢性虚寒类疾病,能充分体现了

“针之不为,灸之所宜”的经旨之义。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每到夏天三伏天.很多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方子:白芥子18克、元胡18克,甘遂9克、细辛9克,上4味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我原来在湖南湘潭某中医院工作.该院夏天三伏灸开展到现

在已有三十年.该疗法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参与该顶工作十多年.每年有5-6百人次.亲历亲为.亲眼见到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

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冬病夏治——入伏可选三伏灸

三伏灸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属于

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为治疗的时间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

称为三伏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这种方法是选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

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具体到今年来说,是从7月19日开始进入初伏,7月29日是中伏,末伏是8月8日,这几十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时机。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来做灸法呢?它的原理就是我们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一

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

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

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

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药性容易渗透进去,三伏灸借助天

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三伏灸适应症: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疗,除了

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外,还包括肺气肿、慢性

阻塞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所

谓的阳虚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

寒后症状会明显加重等表现。三伏灸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

般都是选择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

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

选药。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三伏灸法。1、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

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

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

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

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2、哮喘: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

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

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

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

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约 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

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3、过敏性鼻炎: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

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

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

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

腧穴。药物: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

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

保留4h左右。4、预防感冒:症状: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药物: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

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 2.0 cm,厚约0.5 cm大小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 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风门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

位上,用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小时,15岁以上者贴6~24小时,从初伏的第一

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以上这几种疾病是

三伏灸中最常见的,其实,凡事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

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三伏灸禁忌症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提醒大家,三伏灸虽然是解除“冬病”的捷

径,可不是所有的病都适合用三伏灸的方法。现在很多医院

和诊所都开展了三伏灸,吸引了大批的患者前来治疗,我们

看到,有一些身体很壮、或是患有热性疾病的人也来“凑热闹”,作为一名医生,我有义务告诫大家,三伏灸不能包治百病,

是有禁忌症的,不能盲目跟“贴”。那什么样的疾病不适

合做三伏灸呢?应该说,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夏治”的方法,因为夏天是火热的季节,三伏灸选择的中药都属

辛温大热的,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但

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

伏灸”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或者阳盛,

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

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还有,皮肤娇嫩或有破损,以

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三伏灸”又称“发泡灸”,药物贴敷之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就是

皮肤正常的也要细心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所有“三伏灸”虽然对小儿支气管炎、免疫力低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两岁以下的小儿由于皮肤娇嫩,为了您的孩子,还

是“忍痛”放弃吧。另外,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

也不能用“三伏灸”来治疗。因为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一系

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

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

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

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三伏灸的注意事项因为三伏灸使用的药物大多有刺激性,贴敷

后常常会使皮肤起泡,所以在灸后的护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

意的事情了。1、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干净要贴敷的

穴位;2、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止洗澡;

3、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

轻轻拍打患处,防止抓拍后感染;4、贴敷4~24小时后,局部如果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如果疼痛难忍,皮

肤有水泡,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如果水泡超过0.5cm,最好

去贴敷的医院,让医生处理;5、贴敷24小时内不能晒

太阳,要注意休息;6、贴敷后1个月内忌烟、酒,禁

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三伏灸的延伸——三九灸

“三九灸”是“三伏灸”的延续和补充,就是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天灸。三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九天称为一九,往后

每隔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

和“三伏天”相对,“三九天”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些“冬病”最容易复发的时候。此时气候寒

冷,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体都是阳气最弱的时候,而且皮肤上

毛孔闭塞,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选择此时用天灸法贴敷穴

位,能温补阳气,祛风散寒,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夏养三

能显著提高人体伏、冬补三九,“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

免疫能力,取得1+1>2的疗效。三九灸和三伏灸的

适应症一样,也适合用于慢性疾病,,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

病的效果比较理想,例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以及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能增强患者

的机体抵抗力,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虚寒性胃痛、

腹痛、慢性腹泻、体虚怕冷、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

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及冻疮等,也在三九灸

治疗适应症的范围内。同样,三九灸能提高免疫力,但

也是有禁忌的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治疗,例

如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呼吸困难,应该及时去医院诊

治,以免耽误治病的时机,加重病情。如今夏至已过,三伏天就要来临,如果有上述阳虚寒凝疾病的人,不妨趁着

这大好时机,去医院做做三伏灸,等到寒冬的时候就不必再

受病痛的折磨了。但要注意,三伏灸不能包治百病,一定要

经过医生的“辨证”之后,才能做药物贴敷啊。三伏灸,灸灸

更健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