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P

蜡块的位置

v v x

v y 涉及的公式:

2

2y x v v v += x

y v v =θtan θ

v v 水 v 船 θ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d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

[触类旁通]1.(2011 年上海卷)如图 5-4 所示,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 v 行走,且通过不可

d v v 水

v 船 θ 当v 水

v d t =, 船

水v v =θcos A v 水

v 船 θ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θ v 船 d

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率为( C )。

αsin .v A α

sin .

v

B αcos .v

C αcos .v

D 解析:依题意,船沿着绳子的方向前进,即船的速度总是沿着绳子的,根据绳子两端连接的物体在绳子方向上的投影速度相同,可知人的速度 v 在绳子方向上的分量等于船速,故 v 船=v cos α,C 正确.

2.(2011 年江苏卷)如图 5-5 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 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 A 点和 B 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 O 点,OA 、OB 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 OA =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静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 t 甲、t 乙的大小关系为(C) A .t 甲t 乙 D .无法确定

解析:设游速为v ,水速为v 0,OA =OB =l ,则t 甲=

l v +v 0+l v -v 0

;乙沿OB 运动,乙的速度矢量图如图4所示,合速度必须沿OB 方向,

则t 乙=2·l

v 2-v 20

,联立解得t 甲>t 乙,C 正确.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 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 ,一头拉小船A ,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

处理方法:如图乙,把小船的速度v A 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为v 1和v 2,v 1就是拉绳的速度,v A 就是小船的实际速度。

[触类旁通]如图,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 v 2=v 1

B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 v 2>v 1

C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 v 2

D .物体做减速运动,且 v 2

B O O

A v A

θ v 1 v 2 v A

甲 乙

§5-2 平抛运动 & 类平抛运动

一、抛体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即为抛体运动。

2.条件:①物体具有初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G 。

二、平抛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

2.条件:①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G 。

3.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4.规律:

[牛刀小试]如图为一物体做平抛运动的 x -y 图象,物体从 O 点抛出,x 、y 分别表示其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点 P(a ,b),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 轴的 A 点(A 点未画出),则 OA 的长度为(B ) A.a B.0.5a C.0.3a D.无法确定

解析:作出图示(如图5-9所示),设v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得tan α=v 0v y

①,由平抛运动得水平方向有a =v 0t ②,竖直方向有 b =12v y t ③,由①②③式得tan α=a 2b ,在Rt △AEP 中,AE =b tan α=a 2,

所以OA =a

2

.

5.应用结论——影响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飞行时间、射程及落地速度的因素 a 、飞行时间:g

h

t 2=

,t 与物体下落高度h 有关,与初速度v 0无关。 b 、水平射程:,20

0g

h

v t v x ==由v 0和h 共同决定。

α (1)位移:.2tan ,)21()(,21,0222

020v gt gt t v s gt y t v x =

+===? (2)速度:0v v x =,gt v y =,220)(gt v v +=,0tan v gt =θ (3)推论:①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偏向角θ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φ的

正切值的两倍。证明如下:0tan v gt =α,.221tan 002v gt t v gt

==θtan θ=tan α=2tan φ。 ②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对应的水平位移的交点为此水平位移

的中点,即.2tan x

y

=θ如果物体落在斜面上,则位移偏向角与斜面倾斜角相等。

c 、落地速度:gh v v v v y 22

0220+=+=,v 由v 0和v y 共同决定。

三、平抛运动及类平抛运动常见问题

模型一:斜面问题:

[触类旁通](2010 年全国卷Ⅰ)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 5-10 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D )

θtan .A θtan 2.B θ

tan 1

.C θtan 21.D

解析:如图5所示,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角θ,有

tan θ=v 0gt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y x

=12

gt 2v 0t

gt 2v 0=12tan θ

,D 正确. 模型二:临界问题:

思路分析:排球的运动可看作平抛运动,把它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来分析。但应注意本题是“环境”限制下的平抛运动,应弄清限制条件再求解。关键是要画出临界条件下的图来。

例:如图1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m ,设球网高度为2m ,运动员站在离网3m

的线上(图中虚线所示)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

(不计空气阻力) (1)设击球点在3m 线正上方高度为2.5m 处,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即不触网也不越界?

(2)

若击球点在

3m 线正上方的高度小余某个值,

那么无论击球的速度多大,

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个高度? 处理方法:1.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2.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垂直斜面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 考点一: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根据g

v t gt y t v x θtan 221,02

0=?== 考点二:B 点的速度v B 及其与v 0的夹角α: )tan 2arctan(,tan 41)(2022

0θαθ=+=+=v gt v v

考点三:A 、B 之间的距离s :θθθcos tan 2cos 2

0g v

x

s ==

模型三:类平抛运动:

[综合应用](2011 年海南卷)如图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

竖直截面为半圆,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 a 点以初速度 v 0 沿 ab 方向抛出一小球,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 c 点.已知 c 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坑半径的一半,求坑的半径。

解:设坑的半径为r ,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则

x =v 0t ① y =0.5r =12

gt 2

过c 点作cd ⊥ab 于d 点,则有Rt △acd ∽Rt △cbd 可得cd 2=ad ·db

即为(r

2)2=x (2r -x ) ③

又因为x >r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r =

4

7-43

g

v 20.

§5-3 圆周运动 & 向心力 & 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即

为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①轨迹是圆;②线速度、加速度均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故属于加速度改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恒定;③匀速圆周运动发生条件是质点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

3.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其方向沿轨迹切线,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m/s ,匀速圆周运动中,v 的大小不变,方向却一直在变;

(2)角速度ω是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国际单位符号是rad /s ; (3)周期T 是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s ;

(4)频率f 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Hz ;

考点一:沿初速度方向的水平位移:根据ma mg at b t v s ===θsin ,2

1,2

0.sin 20

θg b

v s =? 考点二:入射的初速度:.2sin ,'2

1

,sin sin '002b

g v t v a t a b g m mg a θ

θθ=?====

考点三:P 到Q 的运动时间:.sin 2,'21,sin sin 2θ

θθg b

t t

a b g m mg a =?===

(5)转速n 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符号为r/s ,以及r/min . 4.各运动参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2,2222R v

T n T R v nR R T R v πππωππω====??→?===变形

5.三种常见的转动装置及其特点:

模型一:共轴传动 模型二:皮带传动 模型三:齿轮传动

[触类旁通]1、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 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AC )

A .A 球的角速度必小于

B 球的角速度

B .A 球的线速度必小于B 球的线速度

C .A 球的运动周期必大于B 球的运动周期

D .A 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大于B 球对筒壁的压力

解析:小球A 、B 的运动状态即运动条件均相同,属于三种模型中的皮带传

送。则可以知道,两个小球的线速度v 相同,B 错;因为R A >R B ,则ωA <ωB ,T A

,这四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4∶2 。

二、向心加速度

1.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注: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是指向圆心。当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的一个分加速度指向圆心。

2.方向: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始终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而非大小。

3.意义:描述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4.公式:.)2(22

2

22r n r T v r r v a n ππωω=??

? ??====

5.两个函数图像:

r R O

B

A B

A B A B A T T r R v v ===,,ωω

A B O r R

O r R T T R r v v A

B A B B A ===,,ωω A B r 2 r 1 A

B B A B A n n r r T T v v ωω====21

21,a n

a n

[触类旁通]1、如图所示的吊臂上有一个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 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d = H -2t 2(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对于地面的人来说,则物体做( AC )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2、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的圆弧轨道光滑,半径为R ,OB 沿竖直方向,上端A 距地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最后落在地面上C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刚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为多大,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2)小球落地点C 与B 点水平距离为多少。

三、向心力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3.公式:.)2(22

2

22r n m r T m mv r m r v m F n ππωω=??

? ??====

4.几个注意点:①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在变化,虽然它的大小不变,但

是向心力也是变力。②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性质力,而不分析效果力,因此在受力分析是,不要加上向心力。③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时,不能说该物体受向心力,而是说该物体受到什么力,这几个力的合力充当或提供向心力。

四、变速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

1.特点: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

2.动力学方程:合外力沿法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r m r

v m F n 22

ω==。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

力产生切线加速度:F T =m ωa T 。 3.离心运动:

(1)当物体实际受到的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满足F 供=F 需=m ω2r 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 供

A

B

=mω2r时,物体做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并不是受“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的运动,而是惯性的表现,是F

的结果;离

心运动也不是沿半径方向向外远离圆心的运动。

五、圆周运动的典型类型

类型受力特点图示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用细绳拴

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绳对球只有

拉力

①若F=0,则mg=

mv

2

R

,v=gR

②若F≠0,则v>gR

小球固定

在轻杆的

一端在竖

直平面内

转动

杆对球可以

是拉力也可

以是支持力

①若F=0,则mg=

mv2

R

,v=gR

②若F向下,则mg+F=m

v2

R

,v>gR

③若F向上,则mg-F=

mv2

R

或mg-F=0,

则0≤v

小球在竖

直细管内

转动

管对球的弹

力F N可以向

上也可以向

依据mg=

mv2

R

判断,若v=v

,F

N

=0;若v

F

N

向上;若v>v

,F

N

向下

球壳外的

小球

在最高点时

弹力F N的方

向向上

①如果刚好能通过球壳的最高点A,则v

A

0,F

N

=mg

②如果到达某点后离开球壳面,该点处小球

受到壳面的弹力F

N

=0,之后改做斜抛运动,

若在最高点离开则为平抛运动

六、有关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的涉及的几大题型分析

(一)解题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定圆心找半径;

③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④对外力进行正交分解;

⑤列方程:将与和物体在同一圆周运动平面上的力或其分力代数运算后,另得数等于向心力;

⑥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二)典型模型:

I、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

谈一谈:圆周运动问题属于一般的动力学问题,无非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题思路就是,以加速度为纽带,运用那个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并讨论。

模型一:火车转弯问题:

F N a、涉及公式:L

h

mg

mg

F=

θsin

mgtan

v

m

F

2

=

②,由①②得:

L

Rgh

v=

模型二:汽车过拱桥问题:

[触类旁通]1、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 ,若质量为m 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则( A )

A .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B .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C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

D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

解析:当内外轨对轮缘没有挤压时,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速度为

θgR tan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半径为R 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倒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若物体滑倒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f ,则物体与碗的动摩擦因数μ为( B )。 A 、

mg f B 、2

mv mgR fR

+ C 、

2

mv mgR fR

- D 、

2

mv fR

解析:设在最低点时,碗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 ,则R

v m ma mg F 2

==-,解得R v m mg F 2+=,由

a 、涉及公式:R v m F mg N 2=-,所以当mg R v m mg F N <-=2, 此时汽车处于失重状态,而且v 越大越明显,因此汽车过拱桥时不宜告诉行驶。

b 、分析:当gR v R v m mg F N =?==2

: (1)gR v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0,汽车出于完全失重状态; (2)gR v <≤0,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mg F N ≤<0。 (3)gR v >,汽车将脱离桥面,出现飞车现象。

c 、注意:同样,当汽车过凹形桥底端时满足R v m mg F N 2

=-,汽车对

桥面的压力将大于汽车重力,汽车处于超重状态,若车速过大,容易出现爆胎现象,即也不宜高速行驶。

f=μF 解得R

v m

mg f 2

+=

μ,化简得2

mv

mgR fR

+=

μ,所以B 正确。 II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A.常见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临界问题

谈一谈: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对于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学物理只研究问题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有关最高点的临界问题。

模型三:轻绳约束、单轨约束条件下,小球过圆周最高点:

模型四:轻杆约束、双轨约束条件下,小球过圆周最高点: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 (1)临界条件: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单轨的弹力刚好等于0,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即: gR 2=?=临界临界v R

v m mg 。 (2)小球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时当gR .gR >≥v v ,绳对球产生向下的拉力或轨道对球产生向下的压力。 (3)小球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gR

高点的临街速度.0=临界v (2)如图甲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情况:

①当v=0时,轻杆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 ,其大小等于小

球的重力,即F N =mg ;

②当gR 0<

v 甲 v

乙 ③当gR =v 时,F N =0; ④当gR >v 时,轻杆对小球有指向圆心的拉力,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光滑双轨对小球的弹力情况: ①当v=0时,轨道的内壁下侧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 ,其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F N =mg ; ②当gR 0<v 时,轨道的内壁上侧对小球有竖直向下指向圆心的弹力,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b a

O Q P M O L

A

F

模型五:小物体在竖直半圆面的外轨道做圆周运动:

[触类旁通]1、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杯里盛有1 kg 的水,用绳子系住小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半径为1 m ,小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 m/s ,g 取10 m/s2,求: (1)在最高点时,绳的拉力?

(2)在最高点时水对小杯底的压力?

(3)为使小杯经过最高点时水不流出, 在最高点时最小速率是多少? 答案:(1)9 N ,方向竖直向下;(2)6 N ,方向竖直向上;(3)m/s = 3.16 m/s 2、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

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其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AB )

A .a 处为拉力,b 处为拉力

B .a 处为拉力,b 处为推力

C .a 处为推力,b 处为拉力

D .a 处为推力,b 处为推力 3、如图所示,LMPQ 是光滑轨道,LM 水平,长为5m ,MPQ 是一半径R=1.6m 的半圆,QOM 在同一竖直面上,在恒力F 作用下,质量m=1kg 的

物体A 从L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达到M 时立即停止用力,欲使

A 刚好能通过Q 点,则力F 大小为多少?(取g=10m/s 2) 解析:物体A 经过Q 时,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

v m

F mg N 2

=+ 物体A 刚好过A 时有F N =0;解得s m gR v /4==,

对物体从L 到Q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

2

12mv mgR LM F =-?,解得F=8N 。

B.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谈一谈: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角速度ω变化时,物体有远离或向着圆心运动(半径变化)的趋势。这时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所受的某个力是否存在以及这个力存在时方向如何(特别是一些接触力,如静摩擦力、绳的拉力等)。

模型六:转盘问题

两种情况: (1)若使物体能从最高点沿轨道外侧下滑,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v

的限制条件是.gR v <

(2)若gR v ≥,物体将从最高电起,脱离圆轨道做平抛运动。

Q P

M

mg F N O

处理方法:先对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注意在分析时不能忽略摩擦力,当

然,如果说明盘面为光滑平面,摩擦力就可以忽略了。受力分析完成后,可以发

现支持力N 与mg 相互抵销,则只有f 充当该物体的向心力,则有

μππωmg f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2

222)2()2(,接着可以求的所需的圆周运动参数等。

等效处理:O 可以看作一只手或一个固定转动点,B 绕着O 经长为R 的轻绳或轻杆的牵引做着圆周运动。还是先对B 进行受力分析,发现,上图的f 在此图中可

等效为绳或杆对小球的拉力,则将f 改为F 拉即可,根据题意求出F 拉,带入公式拉F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2222

)2()2(ππω,即可求的所需参量。

O A N mg f 等效为 O

B

R

【综合应用】

1、如图所示,按顺时针方向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转动的轮子其边缘上有一点 A ,当 A 通过与圆心等高的 a 处时,有一质点 B 从圆心 O 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轮子的半径为 R ,求:

(1)轮子的角速度ω满足什么条件时,点 A 才能与质点 B 相遇?

(2)轮子的角速度ω′满足什么条件时,点 A 与质点 B 的速度才有可能在某时刻相同?

解析:(1)点 A 只能与质点 B 在 d 处相遇,即轮子的最低处,则点 A 从 a 处转到 d 处所转过的角度应为θ=2n π+3

2π,其中n 为自然数.

由h =12

gt 2

知,质点B 从O 点落到d 处所用的时间为t =

2R

g

,则轮子的角速度应满足条件

ω=θt =(2n +32)π

g

2R

,其中n 为自然数. (2)点 A 与质点 B 的速度相同时,点 A 的速度方向必然向下,因此速度相同时,点 A 必然运动到了 c 处,则点 A 运动到 c 处时所转过的角度应为θ’=2n π+π,其中 n 为自然数.

转过的时间为 '

)12('''ωπ

ωθ+==n t

此时质点 B 的速度为 v B =gt ′,又因为轮子做匀速转动,所以点 A 的速度为 v A =ω′R 由 v A =v B 得,轮子的角速度应满足条件R

g

n πω)12('+=

,其中n 为自然数. 2、(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下图所示,赛

车从起点A 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 后,由B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 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 =0.1 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 =1.5 W 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的阻力恒为0.3 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记.图中L =10.00 m ,R =0.32 m ,h =1.25 m ,x =1.50 m .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 =10 m/s 2)

解析:设赛车越过壕沟需要的最小速度为v 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

x =v 1t ,h =12gt 2,解得:v 1=x R

2h

=3 m/s

设赛车恰好越过圆轨道,对应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 2,最低点的速度为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 =m v 22

R , 12mv 23

=12mv 22+mg (2R ) 解得v 3=5gh =4 m/s

通过分析比较,赛车要完成比赛,在进入圆轨道前的速度最小应该是 v min =4 m/s

设电动机工作时间至少为t ,根据功能关系

Pt -F f L =12

mv 2

min ,由此可得t =2.53 s.

3、如下图所示,让摆球从图中A 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摆,正好到最低点B 位置时线被拉断.设摆线长为L =1.6 m ,摆球的质量为0.5kg ,摆线的最大拉力为10N ,悬点与地面的竖直高度为H=4m ,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

(1)摆球着地时的速度大小.(2)D 到C 的距离。 解析:(1)小球刚摆到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l

v m mg F B

m 2

=-①,由①并带入数据可解的:s m v B /4=,

小球离开B 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22

1

gt l H =-②,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gt v y =③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2y B v v v +=④,由①②③④得:./8s m v =

(2)落地点D 到C 的距离.35

8

m t v s B ==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6-1 开普勒定律

一、两种对立学说(了解)

1.地心说:

(1)代表人物:托勒密;(2)主要观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说:

(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观点: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此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或卫星绕某一天体的运动。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

值都相同,即k k T a ,23

=值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通常将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轨道近似

为圆,则半长轴a 即为圆的半径。我们也常用开普勒三定律来分析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动速率的大小。

[牛刀小试]1、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 .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 .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太阳

C .地心说与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D .日心说是由开普勒提出来的

2、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 .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 .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6-2 万有引力定律

一、万有引力定律

1.月—地检验:①检验人:牛顿;②结果: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种力。

2.内容: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m 1和m 2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表达式:221r

m

m G F =,).(/1067.62211引力常量kg m N G ??=-

4.使用条件:适用于相距很远,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 指球心间的距离。

5.四大性质:

①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②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③宏观性:一般万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其存在才有意义。

④特殊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取决于它们本身的质量及两者间的距离,而与它们所处环境以及周围是否有其他物体无关。

6.对G 的理解:①G 是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测出,单位是22/kg m N ?。 ②G 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为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力大小。 ③G 的测定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从而使万有引力能够进行定量计算,同时标志着力学实验精密程度的提高,开创了测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时代。

[牛刀小试]1、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确的有( B ) A .不可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可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可用F =22

1r

m m G 计算 C .由F = 2

2

1r m m G

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紧靠在一起时,万有引力非常大 D .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许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N ·m 2

/ kg 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 .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三条定律的科学家是开普勒

B .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伽俐略

C .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D .第一次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

7.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黄金代换”公式推导:

当F G =时,就会有22

gR GM R

GMm

mg =?=。 (2)注意: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②只有在两极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

③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一定指向地心,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

④随着纬度的增加,物体的重力减小,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

⑤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一般很小,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在一般粗略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地球的吸引力,即可得到“黄金代换”公式。

[牛刀小试]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地心4 R(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g ∶g 0为( D )

A .16∶1

B .4∶1

C .1∶4

D .1∶16

8.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1) 运动性质:通常把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2) 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分析天体运动: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 需=F 万。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m

,L

GM F ma F ==万需,从运动的角度分析向心加速度: .)2(22

2

22L f L T L L v a n ππω=??

? ??===

(3)重要关系式:.)2(22

2

222

L f m L T m L m L v m L GMm ππω=??

? ??=== [牛刀小试]1、两颗球形行星A 和B 各有一颗卫星a 和b ,卫星的圆形轨道接近各自行星的表面,如果两颗行星的质量之比,半径之比= q ,则两颗卫星的周期之比等于p

q

q

。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为ω1,轨道半径为R 1,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为ω2,轨道半径为R 2,那么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解析:地球与太阳的万有引力提供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月球与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月球运动的向心力,最后算得结果为3

212

21 ???

? ???

??

?

??R R ωω。 3、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 1与地球质量M 2之比

2

1

M M = p ;火星的半径R 1与地球的半径R 2之比21R R = q ,那么火星表面的引力加速度g 1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2之比2

1g g

等于( A ) A .

2

q p

B .p q 2

C .

q

p

D .p q

9.计算大考点:“填补法”计算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

谈一谈: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应给予填补,变成一个形状规则、便于确定质点位置的物体,再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求解。 模型: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出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 的质点m 的引力是多大?

思路分析: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求解。

根据“思路分析”所述,引力F 可视作F=F 1+F 2:

M R M R R M R d GMm F 81

3

4234234'2/33

3

2

=???? ??=???? ??==ππρπ的小球质量为,因半径为已知,

222

222

212222828728,282'??? ?

?

-+-=??? ??--=-=??? ??-=?

?? ??-=R d d R dR d GMm R d Mm G d GMm F F F R d Mm

G R d m

M G F 所以, 则挖去小球后的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 的引力为2

22228287?

?? ?

?

-+-R d d R dR d GMm

[能力提升]某小报登载:×年×月×日,×国发射了一颗质量为100kg ,周期为1h 的人造环月球卫星。一位同学记不住引力常量G 的数值且手边没有可查找的材料,但他记得月球半径约为地球的1

4,月

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

6,经过推理,他认定该报道是则假新

闻,试写出他的论证方案。(地球半径约为6.4×103km)

证明:因为G Mm R 2=m 4π2

T 2R ,所以T =2π

R 3

GM

, 又G Mm R 2=mg 得g =GM

R

2,故T min =2π

R 3

GM

=2πR 月

g 月

=2π14R 地16

g 地 =2π

3R 地

2g 地

=2π3×6.4×106

2×9.8

s =6.2×103s ≈1.72h 。

环月卫星最小周期约为1.72h ,故该报道是则假新闻。

§6-3 由“万有引力定律”引出的四大考点

一、解题思路——“金三角”关系:

(1)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联系: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r n m r T m r m r v m ma r GMm 2

2

222

)2(2ππω=??

? ??====是本章解题的主线索。 (2)万有引力与重力的联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即g mg r

GMm

,2

=为对应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这是本章解题的副线索。

(3)重力与向心力的联系:g r T m r m r v m mg ,22

2

2??

? ??===πω为对应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适

用于已知g 的特殊情况。

二、天体质量的估算

模型一:环绕型:

谈一谈:对于有卫星的天体,可认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利用引力常量G 和环形卫星的v 、ω、T 、r 中任意两个量进行估算(只能估计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估算环绕卫星的质量)。

①已知r 和T:.422

322

2GT r M r T m r Mm G ππ=???

? ??= ②已知r 和v:.2

22G

rv M r v m r Mm G =

?= ③已知T 和v:.2232

22G T v M r T m r v m r Mm G ππ=

???

?

??== 模型二:表面型:

谈一谈:对于没有卫星的天体(或有卫星,但不知道卫星运行的相关物理量),可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进行粗略估算。

.2

2G

gR M mg R Mm G =

?=

变形:如果物体不在天体表面,但知道物体所在处的g ,也可以利用上面的方

法求出天体的质量:

处理:不考虑天体自转的影响,天体附近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受的万有引力,

即:.)('')(2

2

G

h R g M mg h R Mm G +=?=+ [触类旁通]1、(2013·福建理综,13)设太阳质量为M ,某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T ,轨道可视作半径为r 的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描述该行星运动的上述物理量满足( A )

A .GM =

4π2r 3

T 2

B .GM =

4π2r 2

T 2

C .GM =

4π2r 2

T 3

D .GM =

4πr 3

T 2

解析: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在天体中的应用。是知识的简单应用。由GMm r 2=mr 4π2

T 2可得 GM =4π2r 3

T 2,A 正确。

2、(2013·全国大纲卷,18)“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 ·m 2/kg 2,月球半径约为1.74×103km 。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D ) A .8.1×1010kg B .7.4×1013kg C .5.4×1019kg D .7.4×1022kg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探月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向心力是由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 Mm r 2=mr 4π2r 2得M =4π2r 3

GT 2,又r =R 月+h ,代入数值得月

球质量M =7.4×1022kg ,选项D 正确。

3、土星的9个卫星中最内侧的一个卫星,其轨道为圆形,轨道半径为1.59×105 km ,公转周期

为18 h 46 min ,则土星的质量为 5.21×1026 kg 。

4、宇航员站在一颗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3。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解析:在该星球表面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地球表面相同,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该星球表面的加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小球所做平抛运动的位移的大小,而非水平方向的位移的大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该星球的质量

2

2332Gt

LR 。

5、“科学真是迷人。”如果我们能测出月球表面的加速度g 、月球的半径R 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就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称量”月球的质量了。已知引力常数G ,用M 表示月球的质量。关于月球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M =G

gR 2

B .M =g

GR 2

C .M =23

2π4GT R

D .M =G

R T 23

2π4

解析: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与月球的质量无关。

三、天体密度的计算

模型一:利用天体表面的g 求天体密度: .4334,32GR g R M mg R Mm G πρπρ=??== 物体不在天体表面:

.4)('334,')(3

2

32GR h R g R M mg h R Mm G πρπρ+=??==+ 模型二:利用天体的卫星求天体的密度:

.33443434,43

23323

233222R GT r R GT r R M R M T r m r Mm G ππππρπρπ===??==

四、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在忽略星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在星球表面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与星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即:

.2

2星

星星星星R GM g R m M G

mg =?=

[牛刀小试](2012新课标全国卷,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

变形

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

A .1-d R

B .1+d R C.2??? ??-R d R D. 2

??

?

??-d R R

解析: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密度为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GM R 2,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M =43

πR 3

ρ 因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矿井下以(R -d )为半径的地球的质量为 M ′=43π(R -d )3

ρ,解得M ′=(R -d R )3M ,则矿井底部处的重力加速度g ′=GM ′(R -d )2,所以矿井

底部处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 ′g =1-d

R ,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

五、双星问题:

特点:“四个相等”:两星球向心力相等、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距离等于轨道半径之和。 符号表示:L m m m r L m m m r m v m r v m r m F 2

11

221212,,1,1+=+=∝∝

?==ωω. 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G m 1m 2

L

2=m 1ω2r 1=m 2ω2r 2,由此得出: (1)m 1r 1=m 2r 2,即某恒星的运动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2)由于ω=2πT ,r 1+r 2=L ,所以两恒星的质量之和m 1+m 2=4π2L 3

GT 2

[牛刀小试]1、(2010 年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星球 A 和 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 A 和 B 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 A 、B 的中心和 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 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 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 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 T 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为 T 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5.98×1024kg 和7.35×1022kg.求 T 2与T 1两者的平方之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A 和 B 绕 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A 和 B 的向心力相等,且 A 和 B 与 O 始终共线,说明 A 和 B 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 m ω2r =M ω2R ,r +R =L 联立解得R =

m m +M

L ,r =

M m +M

L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L m M M T m L GMm +????

??=2

2

2π,化简得)(23m M G L T +=π. (2)将地月看成双星,由(1)得)

(23

m M G L T +=π

将月球看做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 T m L GMm 2

22??

?

??=π

化简得GM L T 3

2π=

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

2

12???

? ??T T =M +m M =5.98×1024+7.35×1022

5.98×1024=1.01. 2、(2013·山东理综,20)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B )

A.

n 3

k 2

T B.n 3

k T C.

n 2

k T

D.

n k T

解析:本题考查双星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双星的角速度(周期)相等,要注意双星的距离不是轨道半径,该题考查了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GMm r 2=mr 1ω2;GMm r 2=Mr 2ω2; r =r 1+r 2得:G (M +m )r 2=rω2

=r 4π2T 2同理有Gk (M +m )(nr )2=nr 4π2T 21,解得T 1=

n 3

k T ,B 正确。

§6-4 宇宙速度 & 卫星

一、涉及航空航天的“三大速度”: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v 1=7.9km/s 。它是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也是人造卫星最小发射速度。(待在地球旁边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的最小速度,v 2=11.2km/s 。(离弃地球,投入太阳怀抱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速度,v 2=16.7km/s 。(离弃太阳,投入更大宇宙空间怀抱的速度) (二)发射速度:

1.定义: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

2.取值范围及运行状态:

①s km v v /9.71==发,人造卫星只能“贴着”地面近地运行。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43603

船v d t =m in ,必修二 物理知识点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当v 水v 船时, L v v d x 船 水==θcos min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 物理知识点第五章平抛运动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合≠0,一定有加速度a。 ④F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P蜡块的位置vvxvy涉及的公式:θ ⑤F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1)小船过河问题vv水v船θ,ddvv水v船θ当v水v船时,,,θv船d(2)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一头拉小船A,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B OOAvAθv1v2vA甲乙甲乙处理方法:如图乙,把小船的速度vA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为v1和v2,v1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 2 知识点期末总复习 考试重点内容:曲线运动、动量、功和能、机械振动 (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结构 1.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fangxiang) ,加速度方向(fangxiang) 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艺Ft只改变质 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艺Fn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4. 平抛运动:加速度:a= 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速度: vx = v0, vy = gt , vt =( v02+vy2) 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 角,tg 9 =gt/v0 ; 位移:x = v0t,y =gt2/2,s = (x2+y2) 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tg a=/x. 轨迹方程:y= gx2/2v02 为抛物线。 在空中飞行时间:t =( 2h/g ) 1/2 ,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 水平最大射程:x=v0t = v0(2h/g ) 1/2 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 5. 匀速圆周运动: 1) 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2) 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厶s与所用时间△ 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A s/ △ 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线速度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3) 角速度3、连接质点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厶t之比为一 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w = A^ /△ t,数值上等于在单位时间内半 径转过的角度。单位是弧度/秒( rad/s ),角速度也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之间有的关系: 质点转一周弧长s = 2n r,时间为T,则v = 2n r/T 角度为2 n 3 = 2 n /T 由上两公式有v=3 r ,3= v/r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着,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 4)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一一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时时刻刻指向圆心,即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n = v2/r =3 2r 。 5) 向心力F= ma=mv2/r ,或F= ma= m32r ,方向总指向圆心。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6. 万有引力与天体、卫星的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 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与 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设物体质量分别为ml m2,物体之间距离为r,则F= Gm1m2/r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天体质量及运动分析,宇宙速度与卫星轨道运动问题分析依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F= mv2/r 、匀速圆周运动规 律;常用近似条件:将有关轨道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引力 F = mg= mv2/r (g随 高度、纬度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 7. 宇宙速度: (1)线速度:设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r 就是卫星轨道半径,环绕线速度为 v ,卫星质量为m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 GMm/r2=mv2/r 由此得到环绕速度v=( GM/r) 1/2 对所有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由轨道半径决定,与卫星质量,性能因素无关。r =R+h, 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r (h)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 2)角速度:由3= v/r 有3=( GM/r3) 1/2 (3)周期:由3= 2n /T 得T= 2n( r3/ GM ) 1/2 角速度和周期均由轨道半径决定,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由环绕速度公式v=( GM/r)1/2 r = R+h,当高度h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有v=( GM/R) 1/2 这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又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g mg= mv2/R 可得 v=( gR) 1/2 把g= 9.8 X 10—3km/s2 和R= 6.4x103km 代入上公式,得到v = 7.9km/s,这是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也是使一个物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须的最小发射速度. 我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 VI=7.9km/s 第二宇宙速度: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将落回地面;当发射速 度大于v= 7.9km/s ,卫星将在不同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动。当发生速度大于等于11.2km/s 时,物体将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人造行星或飞向其它行星。所以 11.2km/s 为第二宇宙速度。 VII =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当物体的速度达到16.7km/s 时,物体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16.7km/s 为第三宇宙速度。 VIII = 16.7km/s (二)动量与动量守恒 知识结构 1. 力的冲量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I=Ft 矢量:方向——当力的方向不 变时,冲量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过程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与力作用的一段时间相关单位:牛秒、N?s 2. 动量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p=mv 矢量:方向——速度的 方向 状态量: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动量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 3. 动量定理艺Ft = mvt—mv0 动量定理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质点在合外力作用 下、在一段时间内的一 个运动过程。定理表示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决定并量度了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矢量性:公式中每一项均为矢量,公式本身为一矢量式,在同一条直线上处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力学知识和牛顿定律让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 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 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 力学基础 质点运动学 一、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 (1)参考系(坐标系):由于自然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讨论运动,因此,需要引入参考系,为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又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物理模型:真实的物理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在具体处理时必须分析各种因素对所涉及问题的影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提出理想化模型,质点和刚体是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最初的两个模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他理想化模型。 质点适用的范围: 1.物体自身的线度l 远远小于物体运动的空间范围r 2.物体作平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上述两个条件一个也不满足,我们可以把这个物体看成是由许多个都能满足第一个条件的质点所组成,这就是所谓质点系的模型。 如果在所讨论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及其在空间的方位取向是不能忽略的,而物体的细小形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则须引入刚体模型,刚体是各质元之间无相对位移的质点系。 (3)初始条件:指开始计时时刻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或角位置、角速度)即运动物体的初始状态。在建立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之后,若要想预知未来某个时刻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速度,还必须知道在某个已知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初台条件。 二、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1)位置矢量:由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处的有向线段,通常用r 表示,简称位矢或矢径。 在直角坐标系中 zk yi xi r ++= 在自然坐标系中 )(s r r = 在平面极坐标系中 rr r = (2)位移:由超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矢的增量,即 1 2r r r -=?

位移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及质点在其间往返的次数无关。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所经历的轨迹的长度,恒为正,用符号s ?表示。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开关有关,与质点在其往返的次数有关,故在一般情况下: s r ?≠? 但是在0→?t 时,有 ds dr = (3)速度v 与速率v : 平均速度 t r v ??= 平均速率 t s v ??=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t s t r v ??≠ ??= 质点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 dt dr v = 质点在t 时刻的速度 dt ds v = 则 v dt ds dt dr v === 在直角坐标系中 k v j v i v k dt dz j dt dy i dt dx v z y x ++=++= 式中dt dz v dt dy v dt dx v z y x = == ,, ,分别称为速度在x 轴,y 轴,z 轴的分量。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组 主备教师:夏春青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曲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曲线运动中的两种特殊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圆周运动,进而学习向心加速度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向心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曲线运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曲线运动及速度的方向; 2.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5.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7.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8.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9.理解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0.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1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1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加速度;1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1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15.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1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要点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涉及的公式: 船 v d t = m in , θsin d x =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 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 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 § 一、抛体运动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 水==θcos min , θ sin 船v d t = ,水 船v v = θ cos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德胜学校高一物理校本学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时间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抛体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 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说明物 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 线上.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 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 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 合力的大致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在轨迹两侧,轨迹向力的方向弯曲,但不会达到力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分解。 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 (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分解,或进行正交分解. (2)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 ①根据合加速度是否变化判定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不变则为匀变 速运动;若合加速度变化(包括大小或方向)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②根据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是否共线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若合加速度与合初速 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③小船过河的两类问题:最短时间过河以及最短路程过河。 如图所示,用v 1表示船速,v 2表示水速.我们讨论几个关于渡河的问题. θ sin 11s v d t v == ,船渡河的位移短直河岸),渡河时间最垂直河岸时(即船头垂当以最小位移渡河: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1v 大于水流速度2v 时,小船可以垂直渡河,显然渡河的最小位移s 等于河宽d ,船头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22 1gt h =,速度公式:v=gt 3.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1).....23(:)12--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以下公式全是适用于匀变速运动)常用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 1v t =v 0+at ○2x=v 0t+at 2 /2 ○ 3v t 2-v 02=2ax ○42/02 t t v v v v =+=-x=(v 0+v t )t/2 ○52aT x =?(一定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1).上述各量中除t 外其余均矢量,在运用时一般选择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量与v 0的方向相同则取为正值,反之为负。对已知量代入公式时要带上正负号,对未知量一般假设为正,若结果是正值,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同,反之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反。 另外,在规定v 0方向为正的前提下,若a 为正值,表示物体作加速运动,若a 为负值,则表示物体作减速运动;若v 为正值,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若v 为负值,表示物体沿反向运动;若s 为正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前方,若S 为负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之后。 (2).注意:以上各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有往返的情况,对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均不成立。 专题三.汽车做匀变速运动,追赶及相遇问题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 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两物体对着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

涉及的公式: 船 v d t =m in ,θsin d x = 必修二 物理知识点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2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 ,一头拉小船A ,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d 水船v v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各类题型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 知识点1:质点 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知识点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 D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 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s 末这1 s 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 s 末这1 s 的时间 D.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 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 位移的大小才相等。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 练习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 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 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 B .小分队平均速度 V 甲>V 乙 C .y-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 图象 D .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t 图象 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方向与此时物 体运动方向相同。 练习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 m/s 和v 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2.5 m/s B .12 m/s C .12.75 m/s D .11.75 m/s 知识点6:加速度0t v v v a t t -?==? (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程 ()r r t =r r 运动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向是曲线切线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编辑可直接用)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 曲线运动特点: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 作用下,在F 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 (1)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 (或a )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 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二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 6公式: 水平方向速度x V = Vo .竖直方向速度y V =gt ③.水平方向位移X= V o t ④.竖直方向位移Y=22 1gt ⑤.运动时间t=g Y 2 ⑥.合速度V=22y v v x ⑦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x y v v ,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 (4)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三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 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材料(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第二部分:静电场 第三部分:稳恒磁场 第四部分:电磁感应 第五部分:常见简单公式总结与量子物理基础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 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 共5个 3.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4.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2 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 1.1mol 理想气体2 i E RT = 5. 一定量理想气体()2i m E RT M νν' == 九、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函数) 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v p 称为最可几速率,表征速率分布在 v p ~ v p + d v 中的分子数,比其它速率的都多,它可由对速率分布函数求极值而得。即 十、三个统计速率: a. 平均速率 M RT M RT m kT dv v vf N vdN v 60.188)(0 === == ??∞ ∞ ππ b. 方均根速率 M RT M k T v dv v f v N dN v v 73.13)(20 2 2 2 == ? = = ??∞ C. 最概然速率:与分布函数f(v)的极大值相对应的速率称为最概然速率,其物理意义为:在平衡态条件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在p v 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气体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 M RT M RT m kT v p 41.1220=== 三种速率的比较: 各种速率的统计平均值: 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十一、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单位时间里受到平均碰撞次数叫平均碰撞次数表示为 Z ,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经历的平均自由路程叫平均自由程。表示为 λ 平均碰撞次数 Z 的导出: 热力学基础主要容 一、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对于理想气体,忽略分子间的作用 ,则 平衡态下气体能: 二、热量 系统与外界(有温差时)传递热运动能量的一种量度。热量是过程量。 )(12T T mc Q -=)(12T T Mc M m -=) (12T T C M m K -= 摩尔热容量:( Ck =Mc ) 1mol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k 与过程有关。 系统在某一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12T T C M m Q K k -= 系统吸热或放热会使系统的能发生变化。若传热过程“无限缓慢”,或保持系统与外界无穷小温差,可看成准静态传热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元功: 41 .1:60.1:73.1::2=p v v v Z v = λn v d Z 2 2π=p d kT 22πλ= n d Z v 221πλ= = kT mv e v kT m v f 22232 )2(4)(-=ππ?∞ ?=0 )(dv v f v v ? ∞ ?= 22)(dv v f v v ∑∑+i pi i ki E E E =内) (T E E E k =理 =RT i M m E 2 =PdV PSdl l d F d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