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

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

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
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

目录

一、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前景 (2)

(一)国际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该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容量、主

要竞争对手、用户、年销售量、单位产品价格、成本、盈利水平及

变化情况 (2)

1、国际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用户 (3)

3、年销售量、单位产品价格、成本、盈利水平及变化情况 (3)

(二)国内相关产品市场情况、主要竞争对手与技术发展水平 (4)

(三)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前景 (4)

1、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 (4)

2、市场需求前景 (5)

二、项目产品创新性、先进性 (5)

(一)该项目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5)

(二)现有项目产品技术研发力量状况分析 (6)

(三)与现有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对比分析 (8)

(四)要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 (9)

(五)采用的技术标准 (9)

三、实施方案 (10)

(一)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10)

(二)产品外观形状图、结构图、原理图 (11)

1、产品外观形状图 (11)

2、产品结构图 (11)

3、产品原理图 (12)

(三)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1、具体内容 (13)

2、技术路线 (14)

(四)实施方式(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国际合作) (14)

(五)进度与完成期限 (14)

(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技术措施 (15)

(七)目前项目进展情况 (16)

四、项目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6)

(一)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 (16)

(二)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找出盈亏平衡点,根据市场需求及生

产能力,求得最大收益 (17)

(三)计算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利税+年折旧) (17)

(四)预计年产量、成本、市场销售额、利税、创汇 (17)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使用合理性 (20)

(一)项目总资金概算和年度资金预算(资金构成比例) (20)

1、项目总资金概算 (20)

2、年度资金预算 (20)

(二)资金使用明细表 (20)

(三)贷款偿还金额、年度和期限 (20)

六、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状况 (20)

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21)

一、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前景

(一)国际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该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用户、年销售量、单位产品价格、成本、盈利水平及变化情况

1、国际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有关国家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标准:1993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颁布了相关车身反光标识标准;欧洲共同体国家也颁布了类似的标准。这些标准强制要求车辆使用车身反光标识,提高车辆的可视性。

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应用车身反光标识,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第108号标准(FMVSS108)“灯具、反射装置和复合装置”规定:自1993年12月1日起生产的所有宽度大于等于80英寸(2032mm)且总质量大于10000磅(4540kg)的挂车(专门设计的住宿挂车和办公挂车除外),以及自1997年7月1日起生产的所有载货牵引车,都必须安装符合要求的车身反光标识(由反光膜或反光膜和反射器共同组成)。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在1999年进一步规定所有在用符合上述规定的车辆都必须安装车身反光标识。

受德国政府的委托,达木士塔大学于1995年对车身反光标识的效果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试验。在全德国范围内选择了1000辆不同类型的卡车(包括冷藏车、挂车、半挂车及槽车)安装车身反光标识,与另外1000辆没有标识的卡车对比。这个试验结果促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出台了104号法规“U NIFORM PROVISION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RETRO-REFLECTIVE MARKINGS FOR HEAVY AND LONG VEHICLES AND TRAILERS”(关于审核重车、长车及其挂车的车身反光标识的统一规定),1998年1月22日起实施。

与此同时,美国的交通安全研究部门也曾做过类似的为期23个月的分组比较试验,观察组(安装了车身反光标识的各类长车、挂车)及比较组在全美国范围内分别行驶了约一亿零六十万英里的路程。试验结果表明:与比较组相比,观察组被其它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次数下降了约18%,在白天和夜晚(黄昏)的下降率分别是16.3%和21.2%。

俄罗斯联邦运输部颁布国家标准《汽车运输设施、反光标记布局彩色示意图,技术规则》(51253-99)和《关于正式核准大长度、大货运量运输设施反光标识的统一规定》(41.104-99),规定从2000年起至2002年间,开始实施车身反光标识标准,要求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头、尾及车身等处的凸出部位安装高亮度的反光膜,标准的要求主要采用了ECE104的规定。

2、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用户

从目前的国际市场看,车身反光标识是最具市场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用反光材料,也是最主要的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之一。

根据国际市场调查,欧美、中东、南美等地区是今后的主要市场。根据调查分析,仅欧洲2005年载货车累计产销达1250万辆和11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预计2006年载货车的需求量将达到1437万辆左右,增长15%。一辆载货车用车身反光标识5条,约反光膜0.5平方米,2005年新增载货车用膜约85万平方米,如果加上以往未贴膜车辆或需更换反光标识车辆,以及其他车辆,车身反光标识用量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如果再加上其它市场份额,用量将达到6000万平方米/年,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

目前国外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主要有5家,包括美国3M公司及艾利公司、日本恩希爱公司和纪和丽公司、韩国LG公司,本项目在技术水平上和这些产品相当,在某些技术参数上甚至超过这些产品,同时本项目产品的制造成本相比较低,因此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本产品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将打破国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同时,也使我国反光膜事业在生产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

3、年销售量、单位产品价格、成本、盈利水平及变化情况

目前我企业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扩大产量,提高产能是当务之急。

根据产品成本分析,本项目产品的材料成本为66元/平方米,综合成本为82元/平方米。

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售价为170元/平方米,出口价格为26.26美元/平方米,因此,国内销售时产品投入产出比为1:1.7左右,产品出口时投入产出比为1:2.6。从目前车身反光标识产品的价格来看,国外同规格的反光材料价格约为250元/平方米,具有较大价格优势。

(二)国内相关产品市场情况、主要竞争对手与技术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各地的车辆增加,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所有交通事故中由于夜间行车,视线不清、车速过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尤以大型车为甚。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为提高机动车辆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我国1997年颁布了GB7258-1997《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公安部于2002年制定了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的行业标准,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经过2年的试行为保障行车安全的最大化。自2005年2月起,公安部对载货类汽车(N1,N2类车《按GBLT15089-2001规定》全挂车和半挂车)强制实施车身粘贴反光标识。2005年9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局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5年第137号公告,把车身反光标识列入我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的目录的道路安全产品之一。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采用车身反光标识、提高车辆的可视性是各国采用的普遍措施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对车身反光标识的需求量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可以说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有很大的再发展、再投资空间。本项目成果车身反光标识将打破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也使我国反光膜事业在生产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内尚无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出现了采购国外的半成品通过简单加工的类似产品外,我公司为国内唯一生产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企业,目前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所垄断,本项目产品的出现将打破此格局。

本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XXXX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生产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公司,独立开发完成的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三)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前景

1、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

我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销商并于海外签署了相关代理协议,加大的该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力度。

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本项目的优势在于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检索查新,目前国内尚无同类技术产品(见附件);产品具有高技术指标、低成本、低价位;市场前景良好,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反光性能好,价格低,供货及时的优点。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避免进口产品价格高,供货周期长的缺点。该产品实际制造成本与市场价格相比,空间较大,有降价竞争的余地。同时我公司研发并掌握了数十种用胶配方关键技术,可以生产各种型号和档次的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市场应变能力强,产品投放市场后获得客户一致好评,成为许多国内外车辆管理部门的首选。

2、市场需求前景

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市场看,还是着眼于不远的将来,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是最具市场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用反光材料,也是最主要的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之一。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采用车身反光标识、提高车辆的可视性是各国采用的普遍措施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对车身反光标识的需求量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国外每年对车身反光标识的需求量达6000万平方米以上,可以说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有很大的再发展、再投资空间。

本产品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将打破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也使我国反光膜事业在生产技术上有一个新的台阶。

二、项目产品创新性、先进性

(一)该项目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应用车身反光标识,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受德国政府的委托,达木士塔大学于1995年对车身反光标识的效果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试验。在全德国范围内选择了1000辆不同类型的卡车(包括冷藏车、挂车、半挂车及槽车)安装车身反光标识,与另外1000辆没有标识的卡车对比。

在国内,我公司是最早开展本项目产品研究的,XXXX材料有限公司自2002年就开始接触到有关车身反光标识方面的业务,自2002年至2005年,我公司经常

接到车身反光标识方面的出口订单,所使用的基材有工程级反光膜,也有用高强级反光膜作基材的。一般规格为5cm×2m。起初是在合作的印刷厂代加工印刷,但成品率及交货期得不到保证,影响我公司的业务发展。2003年,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开始在JAC系列载货汽车上使用车身反光标识,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订单,XXXXX材料有限公司领导果断决策改建一条可以批量生产车身反光标识的生产线。经过考察国内外许多印刷机器制造厂家,根据车身反光标识的特性及我们多年的经验积累,订制了一台半自动印刷机,并将我公司现有的涂布印刷机、分切机作了改造,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在2004年10月已成功实现车身反光标识的批量生产,可达到年生产5cm宽车身反光标识1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在车身反光标识的制造领域,XXXXX材料公司是国内的领头羊,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采用车身反光标识、提高车辆的可视性是各国采用的普遍措施之一。XXXXXX材料有限公司已具备制造各种规格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能力,主要规格如下:

(1)型号:BRD—406 1E

基材:高强级反光膜(BRD35-1E);规格:5cm×50m,7.5cm×50m, 10cm×50m.(红白相间,根据客户要求)。

特点:耐候,在高低温环境中均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冲击性。

(2)型号:BRD—406 2E

基材:高强级反光膜(BRD35-2E);规格:5cm×50m,7.5cm×50m, 10cm×50m.(红白相间,根据客户要求)。

特点:超强耐候,高逆反射性能。

其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高逆反射性能(反光距离远、广角性好),高亮度因子,良好的耐侯性,高强度背胶,柔韧性好、施工简单方便等特点。

(二)现有项目产品技术研发力量状况分析

企业是专门从事反光材料的专业厂,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和开发人才。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强烈的持续创新意识。

企业设有“研究开发部”,重点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强大的研发队伍,为今后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售后服务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企业2005年技术开发投入2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投入113万元,占企业年销售收入7.62%。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的比例远远超过30%。

本公司成立初期即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国内同行业中知名的专业反光材料生产厂家,是国家标准起草委员之一,是全国抽检生产产品合格产品厂家,具有十年研究、设计、生产、开反光材料的能力,企业每年有3个以上新产品开发走向市场。

项目负责人:XXX,总经理,1956年9月出生,1982年7月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毕业。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MBA毕业。高级工程师。中国交通新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参与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06-2002、交通部交通行业标准JT/T279-1995、国标GB/T18833-2002的起草。

自公司创立以来,先后主持开发了“反光布”、“反光革”、“反光熔断”、“反光热贴”等高新技术产品,产品相继投放市场,取得了用户的好评。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1997年,XXX以专家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了高亮级反光材料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公司当时财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投资研发“高强级反光膜”、“高亮级反光标识”,并亲自挂帅。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3M公司)的行业垄断,由于在高强级反光膜领域的杰出表现,XXX同志被聘请为中国交通新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曾获得安徽省2001年度个人所得税诚信纳税先进个人和合肥市个人所得税纳税先进称号,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杰出青年、科技创新等奖。

作为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典型代表,XXX同志善于跟踪学习中外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积极探索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和管理理论。几年企业管理及市场运做的经历,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使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XXXX,1971年出生,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XXX同志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工作,现在是我公司的总工程师兼技术主管。她自1999年进入XXX公司以来,公司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XXX同志长期从事反光材料研究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注重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与能力。对企业的技术发展与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1)1999年一2000年,进入XXX公司负责公司技术业务;

(2)2000年一2002年,全面负责公司技术、品管、生产工作;

(3)2002年一2005年,负责新产品研发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

(三)与现有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对比分析

本产品具有以下性能:

(1)高逆反射性能(反光距离远、广角性好)

由于独特的工艺与技术特点,决定了XXX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较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高逆反射性能即反光距离远、广角性能好,对侧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显著降低。

(2)高亮度因子

所谓亮度因子是在相同的照明和观察条件下,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与理想漫射的亮度比,百瑞得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优点:反光亮度视传统标识的6倍。在白天,标识可呈现明亮的白色;在晚上,标识提供超强的反光效果,以此来保持它有一的标识性能。

(3)良好的耐侯性

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所用材料均采用耐侯性良好的材料。使用特制的背胶不腐蚀底层金属材料,并不与之发生任何反应。

独特的边缘密封结构使之免于化学品或汽油等物质的侵扰。

(4)高强度背胶

公司压敏技术世界领先;使用寿命可以达到7年;胶粘剂不会腐蚀漆面。

(5)柔韧性好、施工简单方便

干净、干燥的车身平面区域、圆弧半径超过12.5cm的曲面都可贴膜。车身完全清洁后,用刮板将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贴在车身表面即可。

通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该项目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

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套印式涂布技术、多层材料的复合技术高真空蒸镀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性能和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06-2002。

项目采用设备:自主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涂布生产线一条和压花、复合设备一套,高真空镀膜设备、自动化印刷设备、分切剥离设备等各一套。

(四)要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

主要技术特征:

逆反射系数指标

-2

单位:cd.lx-1

(五)采用的技术标准

本项目产品采用技术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06-2002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18833-2002标准及相关的国际标准。

三、实施方案

(一)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1、高折射率玻璃微珠选配技术;(目前没有该项技术,对产品的性能控制难度大)通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对玻璃微珠进行选取,对各种不同的玻璃微珠进行混合配比,可以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调整,满足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对玻璃微珠的需要。

2、套印式涂布技术;(目前采用一种涂布技术)将几种不同的先进的涂布方式引用到生产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涂布技术中,并加以改进、融合后不仅使涂层的精度控制在0.01mm。而且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实现批量化生产。该项技术是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套印式涂布技术的使用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而且简化了生产工艺。

3、数十种高分子树脂的配制技术;(目前采用一种配制技术)

根据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对高分子树脂性能的要求,对不同高分子树脂原材料进行检测分析、混合配比,以及填加填料和助剂,制成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所需要的高分子树脂。

4、多层材料的复合、压花技术;(目前采用一次复合一次压花技术技术)将原有的复合与压花技术通过改进有机的结合形成先进的复合、压花技术对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多层材料进行复合、压花,保证各层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能。提高了产品质量,简化了生产工艺。

5、反射层的高真空蒸镀技术;(目前采用镀铝技术)选用先进的镀膜设备、改进镀膜工艺使反射层达到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性能指标。逆反射系数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6、应用凹版印刷技术(目前采用丝网印刷技术)

通过研究将凹印技术引用到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生产中,凹印技术改进消化后,形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提高了简化了生产工艺(将原来两次丝网印刷改为现在的一次凹版印刷)。将原有的复合与压花技

术通过改进有机的结合形成先进的复合、压花技术对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多层材料进行复合、压花,保证各层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能。提高了产品质量,简化了生产工艺。

(二)产品外观形状图、结构图、原理图

1、产品外观形状图

2、产品结构图

3、产品原理图

(三)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1、具体内容

(1)应用并改进自主开发的各项先进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完善生产工艺

一方面对生产设备的调试、改造使之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在生产中使自主开发的各项先进技术(高折射率玻璃微珠选配技术,先进的套印式涂布技术,数十种高分子树脂的配制技术,多层材料的复合压花技术,反射层的高真空蒸镀技术,凹版印刷技术)完全应用生产中,并不断完善。进一步简化生产工艺并完善。

(2)印刷面逆反射系数提高

在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生产过程,印刷这一工序常出现逆反射系数波动,表面颜色不均匀等问题。我们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出相关影响因素为:油墨配比、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烘干时间、烘干温度、印刷基材、环境等七大影响因素,设计出一系列的试验,最后确定合适的印刷工艺,通过调整油墨配比,采用优质网版以保证印刷时下墨的均匀性,以消除色差,确定合适的压力以消除用力不均匀产生的色差,设定合适的温度、印刷速度。通过试验改进工艺,BRD-406系列车身反光标识的逆反射系数等各项指标均得到稳定并提高,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3)印刷面的“露底”及“缩孔”问题的解决

在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生产过程,常出现印刷面“露底”和“缩孔”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咨询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专家,确定了解决方案。

①调整油墨配方,增加油墨的流平性能,消除印刷时的“露底”和“缩孔”问题。

②印刷前对印刷基材进行清洁,以解决灰尘、杂质等污染物产生的缩孔。起初我们用自粘辊粘去反光膜表面的灰尘、杂质,但由于连

续生产,当自粘辊表面粘满灰尘、杂质时,即失去作用。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发现用空气负压吸尘效果很理想,且可以连续工作。通过加工特制负压吸附机构,连接吸附泵,除去高亮级反光标识表面的灰尘、杂质的效果十分理想。

(4)生产批量问题

在2003年以前,车身反光标识的生产均采用手工印刷、手工裁切,生产效率低。2004年我们根据市场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需求量增加的要求,改建了一条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生产线,大部分工序均实现半自动化,年生产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能力可达2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的要求,我们将继续改造现有设备,采用新的印刷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预计新技术改进后,我公司可实现单班年生产高亮级车身反光标识10万平方米,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能部分出口。

2、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涂布→复合、压花→涂布→分检→分切→清洁印刷表面→油墨的调配→凹版印刷→烘干→分切→检验→包装入库

(四)实施方式(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国际合作)

该项目产品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2005年12月18日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我们将进一步自主开发,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

(五)进度与完成期限

项目实施总体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进一步扩大的中试生产规模,新建生产车间,购置、安装调试生产设备。

第二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进行生产人员培训。完善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为大批量生产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完善检测系统。

第三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项目扩大规模生产。新建与生产线配套动力设备(循环用水设备、变电器等)。完成批量总体目标和经济目标,准备项目验收。同时加强营销网络,为产品大规模生产做准备工作。

任务

2005年12月2006年6月2006年12月2007年6月时间(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技术措施

本产品设计遵循的标准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校试行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控制标准》以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及处理措施。

XXXXXXXX材料有限公司,是一个应用专利技术而兴建起来的公司,自该公司诞生之日起该公司就已注意到环境保护,该公司对环境保护一直比较重视,且该产品本身就是一个环保型产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废水

该产品生产过程只有少量循环冷却水,其它为生活用水,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

2、废气

在生产过程中本身不产生废气,故不存在废气污染。

3、废渣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渣排出,只有少量的边角料,同时这些边角料可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故不存在废渣污染。

4、噪声

本项目所选用的主要设备均为目前国内较为先进设备及部分台湾设备,机械噪声均在70分贝以下,不存在噪声超标现象。

因此,本项目属绿色环保项目。

(七)目前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处于中试阶段。知识产权清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本项目前期阶段由我公司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自主开发研制出该项目产品,产品已提交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反应良好。该产品于2005年12月18日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四、项目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

产能规模:年产20万平方米产品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3400万元。

建设地点: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F-8(合肥高新区)

(二)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找出盈亏平衡点,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能力,求得最大收益

盈亏平衡分析(代表性年份):

BEP(生产负荷)= ----------------------------------×100%

= 29.58%

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29.58%时,实现盈亏平衡。 (三)计算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利税+年折旧)

经计算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2.6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38%,财务净现值(按10%折现率)476.28万元;所得税后:2.17年,财务内部收益率31%,财务净现值(按10%折现率)401.6万元。 (四)预计年产量、成本、市场销售额、利税、创汇

1、预计年产量:本项目实施后预计年产量可达20万平方米产品。 2、成本预计: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本项目产品的直接材料主要为薄膜类、玻璃微珠、树脂类、印刷油墨类、包装材料类;

直接人工为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支出,制造费用系为组织车间生产产生的辅助材料消耗,生产设备折旧为车间间接费用支出。

年固定成本

年销售收入-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可变成本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3、产品市场销售价与盈利、利税、创汇预测

本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单位销售价格170元/平方米。

直接材料中:薄膜类31元/平方米、玻璃微珠15元/平方米、树脂类18元/平方米、印刷油墨类9元/平方米、包装材料2元/平方米,合计75元/平方米。

直接人工为3.42元/平方米,制造费用为4.68元/平方米,动力费用为1.5元/平方米。

则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合计为84.6元/平方米。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动力、工资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摊销费、销售费用及其他费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合计为121.7元/平方米。

根据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为保证产品毛利率在30%左右,且根据竞争导向定价法中的随行就市定价法,为了比国外同类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可按国外同类产品价格70%左右估计(国外同类产品价格240

元/平方米),因此,本项目产品单位售价为170元/平方米。

产品盈利、利税、创汇预测见下表: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情况表

单位:万元

损益表

单位:万元

公安部最新文件_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与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与要求 1 适用范围 所有货车(含三轮汽车、低速货车以及载货类汽车底盘改装的专用作业车)和挂车应在后部、侧面设置车身反光标识。 2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的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3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货车和挂车设置的车身反光标识被遮挡的,应在被遮挡的车身后部和侧

面至少水平固定一块2000mm×150mm的柔性反光标识。 4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首先,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其次,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最后,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可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5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长的50%,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粘贴应尽可能纵向均匀分布。

车身反光标识--GA406-2002

车身反光标识 GA406-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2-12-20发布2003-03-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补充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应朝阳、董交平、邱红桐、赵彬冰、刘玉宝、陈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载货类机动车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及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载货类机动车的车身反光标识,其他类型车辆的车身反光标识可以参照执行。 注:本标准所指的载货类机动车是指N 2、N 3 类车(按GB/T 15089—2001规定),全 挂车和半挂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戡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3194—1998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 GB/T 3681—2000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GB/T 3978—199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 GB/T 3979—1997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5500—1995 利用电子随机数抽样器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机动车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2008-09-16 17:20:21 (已经被浏览314次) H.1 粘贴基本要求 H.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的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H.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H.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 首先,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

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其次,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最后,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可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H.1.4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长的5 0%,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粘贴应尽可能纵向均匀分布。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仍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长度对三轮汽车不应小于 1.2m;对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车

机动车车身反光标识简易查验方法

机动车车身反光标识简易查验方法 为便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进行检验,保证车身反光标识的质量和粘贴规范,提升车身反光标识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简易方法。 一、判别依据 1、GB 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及其第三号修改单 2、GA 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及其第一号修改单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告(2005年第137号)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货车(包括三轮汽车、低速货车以及载货类汽车底盘改装的专业作业车)和挂车上反光标识的查验。 三、查验要求 (一)材料要求 1、车身反光标识应为红白相间的条状反光膜材料,表面应完好、无破损。 2、车身反光标识红、白单元每一单元的长度应不小于150mm且不大于450mm,宽度可为50mm、75mm或100mm。 3、机动车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的白色单元上应加施有符合规定 的“CCC”标识。 (二)粘贴规范要求 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机动车粘贴的后部车身反光标识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使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应不小于0.1m2, 使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应不小于0.2m2。 机动车粘贴的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车辆后部的宽度和高度,其离地高度应不小于380mm,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垂直和水平相交部位的车身反光标识应为白色单元。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水平连续粘贴与车辆后部等宽的车身反光标识以体现车辆宽度,采用四角勾勒或两侧垂直粘贴的方式以体现车辆的高度。 (1)栏板式货车、栏板式挂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 中型和重型栏板式货车、栏板式挂车应在驾驶室后方围栏上方两侧

典型车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典型车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H.1 粘贴基本要求 H.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H.1.2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禾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聋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H.1.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H.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H.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z;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H.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l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可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车身反光标识粘贴作业指导书0

编号:NHY-JS-06 版本:A/0车身反光标识粘贴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分发号: 2013-10-21发布2013-10-21实施宁夏宏远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

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一.依据 GB23254-2009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GB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二. 粘贴基本要求 1.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的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2.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部分总质量小于等于4500kg的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3.1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2m2。 3.2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150mm,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应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重要摘录】货车及挂车_车身反光标识(GB23254-2009)

根据《货车及挂车_车身反光标识》(GB23254-2009)相关规定: 4 要求 4.2 安装和粘贴要求 4.2.1 通用要求 4.2.1.1 按车身反光标识在车辆上安装部位的不同,分为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和侧面车身反光标识。 4.2.1.2 车身反光标识应安装或粘贴在无遮挡且易见的车身后部、侧面外表面。 4.2.1.3 车身反光标识不应替代 GB 4785 要求安装的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4.2.1.4 车身后部和侧面可以安装或粘贴不同类型或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但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和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应分别选用同一类型或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 4.2.1.5 安装或粘贴时,车身后部和侧面的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 4.2.1.6 车辆安装或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车辆其他照明及信号装置的性能。4.2.1.7 车辆安装或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得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4.2.2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安装和粘贴要求 4.2.2.1 基本要求 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左右对称分布并尽可能地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轮廓,横向水平安装或粘贴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辆后部宽度的 80% ,厢式货车在满足前述要求后,应使用车身反光标识勾勒车厢后部的轮廓。其他车辆粘贴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时,首先应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再采用勾勒轮廓的方法进行补偿。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 380 mm。 4.2.2.2 反光膜型 采用一级反光膜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采用二级反光膜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 0.2㎡。 粘贴允许中断,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 300 mm、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 150 mm。 4.2.2.3 反射器型 采用反射器时,反射器应横向水平布置,红、白单元相间并且数量相当,相邻反射器的边缘距离不应大于 100 mm。 4.2.2.4 车身反光标识被遮挡的,应在被遮挡的车身后部至少水平固定一块2000mmX 150 mm 的柔性反光标识。 4.2.3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安装和粘贴要求 4.2.3.1 基本要求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与要求内容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B.1 粘贴基本要求 B.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B.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B.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B.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部分总质量小于等于4500kg的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B.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2m2。 B.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150mm,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应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B.1.4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应大于等于车长的50%,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

车辆反光标识粘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B.1 粘贴基本要求 B.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B.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B.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B.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部分总质量小于等于4500kg的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B.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应大于等于0.2m2。 B.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150mm,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应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B.1.4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应大于等于车长的50%,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300mm,粘贴应尽可能纵向均匀分布。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仍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等于150mm,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应小于等于300mm。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长度对三轮汽车应大于等于1.2m;对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H.1 粘贴基本要求 H.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H.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H.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H.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H.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H.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可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H.1.4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长的50%,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粘贴应尽可能纵向均匀分布。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仍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长度对三轮汽车不应小于 1.2m;对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车应为货厢长度;侧面车身结构无连续表面的混凝土搅拌车和专用作业车,其粘贴总长度不应小于车长的30%。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侧面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的级别可不同于后部车身反光标识材料。

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技术规范标准及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标准示范及要求

GA406 —2002 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技术 规范及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 及要求 5 粘贴技术规范 5.1 车身反光标识采用红,白单元相间的条状反光材料, 两种颜色材料的单元长度比例不应大于2, 也不应小于0.5, 任何一种颜色材料的连续长度不应大于450mm, 也不应小于150mm. 5.2 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的宽度应从以下数 值中选取:50mm, 75mm,100mm, 遇到某些类型的车辆无法粘贴50mm 宽的车身反光标识时,可平行粘贴 2 条25mm 宽的车身反光标识. 5.3 N2,N3, 类车, 全挂车和半挂车应在后部设置车身反 光标识.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其离地 面高度最低为380mm. 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 采用二级车身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5.4 汽车列车及及长度大于等于10m 的载货汽车应在侧面设置车身反光标识.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允许中断, 但每一连

续段长度应大于300mm, 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材料至少各一各单元.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总长度不应小于车长的50%, 其与侧反射器的面积之和每侧不应小于0.2M2. 5.7 对于油漆表面完好的, 可对表面作清洁处理后将车 身反光标识直接粘贴在油漆上. 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的, 应除去油漆,对底材作防锈处理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5.8 车辆有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上可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5.9 车身无法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将车身反光标识 材料先粘贴在衬板上,再安装到车身上. B.1 粘贴基本要求 B.1.1 粘贴施工要求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B.1.2 通用粘贴要求

反光标识粘贴示范

1、三轮汽车 粘贴要求:三轮汽车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的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1.2m。三轮汽车后部栏板高度不足以粘贴连续长度为300mm的车身反光标识(含红、白各1个单元)时,可只粘贴长150mm的白色单元。水平粘贴后部车身反光标识时,应选择栏板下方部位粘贴,如无法粘贴,可在栏板上可粘贴的部位或后防护装置上粘贴。 图1三轮汽车粘贴实例 注:图1是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实例,后部使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时,至少粘贴6组红白单元(每组红白单元包括150mm×50mm的白色单元和150mm×50mm的红色单元各1个),粘贴成“∪”形。无论是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还是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组红白单元。4料,每个侧面至少粘贴. 2、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车 粘贴要求: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车,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粘贴长度应为货厢长度。后部栏板高度不足以粘贴连续长度为300mm的车身反光标识(含红、白各1个单元)时,可只粘贴长150mm的白色单元。水平粘贴后部车身反光标识时,应选择栏板下方部位粘贴,如无法粘贴,可在栏板上可粘贴的部位或后防护装置上粘贴。

图2货厢长度小于车长50%的货车粘贴实例1 — 2 —.

2 货厢长度小于车长350%的货车粘贴实例图 — 3 —. 3 的货车粘贴实例4货厢长度小于车长50%图是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实例,后部使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43、图注:图 2、图的白色单元和150mm×50mm6组红白单元(每组红白单元包括材料粘贴时,至少需要个),粘贴成“∪”形。侧面应沿货箱连续粘贴。的红色单元各1150mm×50mm 3、栏板式普通货车、半挂车的货车以及侧面车身结构无连续表面的粘贴要求:除三轮汽车、货厢长度不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教育]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教育]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来源:市交警支队时间:2008-11-18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H.1 粘贴基本要求 H.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H.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H.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H.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 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H.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 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 22积之和不应小于0.1m;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 H.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可在最接近边缘的宽度达到50mm 的可粘贴表面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上边缘尽可能接近车厢后部的上边缘。 H.1.4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长的50%,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粘贴应尽可能纵向均匀分布。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仍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

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 H.1 粘贴基本要求 H.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H.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侧面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本标准规定的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性能。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在车身反光标识上钻孔、开槽。 车身表面无法直接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先将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在具有一定刚度、强度、抗老化的条形衬板上,再将条形衬板牢固地粘贴或铆接到车身上。 车身反光标识离地面的高度最低为380mm。 H.1.3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要求 H.1.3.1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和高度,水平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宽度,沿后部两侧边缘垂直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体现车辆后部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结构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部应为白色单元。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H.1.3.2不同级别的车身反光标识材料不应同时应用于车辆后部,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H.1.3.3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粘贴,无法连续粘贴时可以断续粘贴,但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00mm。如果不能沿车厢后部两侧

车身反光标识粘贴规范与查验方法

规范车身反光标识应用的有关规定为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切实提高车辆夜间安全通行技术条件,预防和减少因碰撞引发的交通事故,减轻伤亡后果,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推广应用车身反光标识。 公安部于2002年12月颁布实施了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车身反光标识》(GA 406-2002),并于2003年10月发布了第1号修改单。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2005年2月1日以后新登记注册的相关车型必须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于2005年联合发布第137号公告,自2005年12月1日起将车身反光标识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范围,其认证检测标准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车身反光标识》(GA 4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相关规定,自2006年12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车身反光标识不得出厂、销售和进口。 2006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和车身反光标识等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公交管[2006]161号)。 2007年,公安部对国内外的10家生产车身反光标识的企业进行了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 公安部最新近况:对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进行修改,拟出台第3号修改单。 各省、市、自治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先后出台了有关推进车身反光标识应用的规定,部分地区由地方政府发文要求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车身反光标识粘贴基本技术要求 1、粘贴适用范围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规定:总质量不小于12000kg 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应在后部设置车身反光标识,车长不小于10m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应在侧面设置车身反光标识。(部局要求:结合奥运攻坚战,二个月内所有新注册货车、在用货车都要粘贴。) 2、通用粘贴要求 按车身反光标识在车辆上安装部位的不同,分为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和侧面车身反光标识。 车身反光标识应安装或粘贴在无遮挡且易见的车身后部、侧面外表面。 车身反光标识不能替代国家标准《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4785)要求安装的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车身后部和侧面可以粘贴不同类型或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但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和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应分别选用同一类型或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 安装或粘贴时,车身后部和侧面的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 车辆安装或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后,不应影响车辆其他照明及信号装置的性能。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1适用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对车身反光标识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 本规则所涉及的车身反光标识,是指总质量不小于12000kg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在后部设置的车身反光标识及车长不小于10m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在侧面设置的车身反光标识。 2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的监督 注:为方便委托人,认证模式也可以采用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的监督 3认证的基本环节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产品抽样检测 初始工厂检查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获证后的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认证单元划分 4.1.1.1原则上按产品型号委托认证。但产品的材料、结构、成型工序均相同,而只是销售型号(如: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仅为针对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的销售地区)不同的产品,可作为一个单元委托认证。 4.1.1.2在同一境内,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或系列,由不同生产厂生产的产品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4.1.1.3不同产品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4.1.1.4不同类别反光体的车身反光标识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认证单元划分的说明见附件1《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单元划分原则》。 4.1.2申请文件 认证委托人应向指定的认证机构提交正式委托认证的申请,并随附以下资料: 1)委托人、制造商、生产厂的资质证明; 2)生产厂概况; 3)产品生产依据的标准、工艺流程、关键工序及其过程控制说明; 4)同一认证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及关键材料清单; 5)产品中文使用说明书、结构图、产品照片及产品确认检验报告;

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技术规范标准及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标准示范及要求

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粘贴技术规范及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 及要求 5 粘贴技术规范 5.1 车身反光标识采用红,白单元相间的条状反光材料,两种颜色材料的单元长度比例不应大于2, 也不应小于0.5,任何一种颜色材料的连续长度不应大于450mm,也不应小于150mm. 5.2 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的宽度应从以下数值中选取:50mm, 75mm,100mm, 遇到某些类型的车辆无法粘贴50mm宽的车身反光标识时,可平行粘贴2条25mm宽的车身反光标识. 5.3 N2,N3,类车, 全挂车和半挂车应在后部设置车身反光标识. 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车辆后部宽度,其离地面高度最低为380mm.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 采用二级车身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M2. 5.4 汽车列车及及长度大于等于10m的载货汽车应在侧面设置车身反光标识.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允许中断, 但每

一连续段长度应大于300mm, 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材料至少各一各单元.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总长度不应小于车长的50%, 其与侧反射器的面积之和每侧不应小于0.2M2. 5.7 对于油漆表面完好的, 可对表面作清洁处理后将车身反光标识直接粘贴在油漆上. 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的, 应除去油漆,对底材作防锈处理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5.8车辆有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上可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5.9 车身无法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时,应将车身反光标识材料先粘贴在衬板上,再安装到车身上. B.1 粘贴基本要求 B.1.1 粘贴施工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均应粘贴在无遮挡、易见、平整、连续,且无灰尘、无水渍、无油渍、无锈迹、无漆层起翘的车身表面。 粘贴前应将待粘贴表面灰尘擦净。有油渍、污渍的部位,应用软布蘸脱脂类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清除,干燥后进行粘贴。对于油漆已经松软、粉化、锈蚀或起翘的部位,应除去这部分油漆,用砂纸对该部位进行打磨并做防锈处理,然后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 B.1.2 通用粘贴要求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

编号:CNCA—02C—067: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 2005-10-10发布2005-12-01实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1适用范围 2认证模式 3认证的基本环节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2产品抽样检测 4.3初始工厂检查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5获证后的监督 5认证证书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变更 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5.2认证证书覆盖内容 5.3认证产品的变更 5.4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 5.5认证单元的扩展 5.6认证的缩小 6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7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7.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7.2加施方式和位置 7.3相关要求 8收费 附件1: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单元划分原则 附件2: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附件3: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适用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对车身反光标识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 本规则所涉及的车身反光标识,是指总质量不小于12000kg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在后部设置的车身反光标识及车长不小于10m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在侧面设置的车身反光标识。 2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的监督 注:为方便委托人,认证模式也可以采用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的监督 3认证的基本环节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产品抽样检测 初始工厂检查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获证后的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认证单元划分 4.1.1.1原则上按产品型号委托认证。但产品的材料、结构、成型工序均相同,而只是销售型号(如: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仅为针对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的销售地区)不同的产品,可作为一个单元委托认证。 4.1.1.2在同一境内,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或系列,由不同生产厂生产的产品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4.1.1.3不同产品等级的车身反光标识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4.1.1.4不同类别反光体的车身反光标识不可作为一个认证单元。 认证单元划分的说明见附件1《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单元划分原则》。 4.1.2申请文件 认证委托人应向指定的认证机构提交正式委托认证的申请,并随附以下资料: 1)委托人、制造商、生产厂的资质证明; 2)生产厂概况; 3)产品生产依据的标准、工艺流程、关键工序及其过程控制说明; 4)同一认证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及关键材料清单; 5)产品中文使用说明书、结构图、产品照片及产品确认检验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