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第十一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第十一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第十一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幻灯片1

第十一章诉讼时效和期限

幻灯片2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经过法定期间,即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制度。

幻灯片3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民事时效由下列三要素构成:

(1)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

所谓的事实状态是指占有财产或不行使权利等客观情况。这是民事时效成立的前提条件。

幻灯片4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2)该事实状态持续达法定期间。即占有财产或不行使权利等客观情况无间断地经过法定期间。这是民事时效成立的充分条件。

幻灯片5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3)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即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当事人或取得权利,或丧失权利,或其权利丧失法律保护。这是民事时效的效力。

幻灯片6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1.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依民事时效的前提条件和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时效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幻灯片7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1.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1)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持续达到法定期间,即可依法取得该项财产权的法律制度。因取得时效成立前提条件的事实状态为占有他人财产,故其又称为占有时效。幻灯片8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1.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2)消灭时效,是指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权利消灭或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法律制度。

幻灯片9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1.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2)(续)

由于前苏联民事立法规定消灭时效的效力为诉权的消灭,即仅涉及诉讼上的效力,故也可以将其称为诉讼时效。

幻灯片10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2.普通时效与特殊时效

依据民事时效适用的对象或范围不同,民事时效可分为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幻灯片11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二)民事时效的种类

2.(续)

(1)普通时效,是指对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均可适用的时效;

(2)特殊时效,是指对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才能适用的时效。

幻灯片12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1.民事时效是民事法律事实

在各国或地区立法上,尽管同一种民事时效的法律后果不完全相同,但均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根据,故其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幻灯片13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2.民事时效是事件

民事时效的法律后果是因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而当然发生,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因而民事时效是事件而非行为。

幻灯片14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2.(续)

同时,时效期间又不同于一般期间,它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为前提,是一定事实状态与一定时间的结合。

幻灯片15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3.民事时效具有强制性

民事时效制度是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公益上的理由而设,故关于民事时效的规定为强行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延长或缩短时效期间;时效期间的利益,不得预先抛弃。

幻灯片16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3.民事时效具有强制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时效规定》)法释…2008?11号

幻灯片17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3.民事时效具有强制性

《时效规定》第2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幻灯片18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4.当事人主张

《时效规定》第3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幻灯片19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4.当事人主张

《时效规定》第4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幻灯片20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种类与性质

(三)民事时效的性质

4.(续)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幻灯片21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民事时效制度的演进

民事时效制度源于罗马法。

取得时效制度始于罗马法的《十二铜表法》。该法为了补救罗马古法中财产转让形式过于烦琐所造成的缺陷,创设了取得时效制度,其第6表第3条规定:“凡要式转移物没按规定方式转让的,受让人继续占有不动产2年、动产1年而取得所有权。”

幻灯片22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民事时效制度的演进

而消灭时效制度,源自罗马法中的裁判官法,晚于取得时效制度。依古罗马法,债权除个别例外,都是永久性的,且不允许附加终期或解除条件,因此没有消灭时效制度。依罗马市民法,诉权不因时间的经过而消灭,亦即无消灭时效制度。

幻灯片23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续)在裁判官法出世后,消灭时效制度同时产生。按罗马诉讼法,有“法定期限诉讼”和“永久诉讼”的区别。裁判官法上的诉讼属于前者,其起诉期间为1年,债权人在这1年内,如不起诉,不但无起诉之权,而且丧失实体法上的权利。

幻灯片24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续)但对现行盗窃犯的诉讼,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可以提起。市民法上的诉讼属于后者,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都有诉权,只是对于不合规定的遗嘱要提起撤销之诉的,才必须在5年内为之。

幻灯片25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续)到了帝国时期,才设定了消灭时效的规则,规定一切诉讼都须按期提起,法定期限诉讼当然要按期起诉,即使是永久诉讼,也必须在规定的30年期间内起诉,遇到特殊情况才能延长到40年。

幻灯片26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续)中世纪,注释法学派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合二为一,统一于“时效”概念之下。源自罗马法的消灭时效制度,为后世各国或地区民法所继受。

幻灯片27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1.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及交易的安全

民事时效制度的设臵,在于尊重业已继续的事实状态,即在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原则上,民事权利的行使与否取决于权利人的意愿,权利不会因不行使而自动消灭。

幻灯片28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1.(续)

但是,如果权利人能行使权利而长期不行使,义务人的义务长期不履行,这就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从而导致当事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的不一致。

幻灯片29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1.(续)

而在这种不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又会发生其他权利义务关系。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交易的安全。

幻灯片30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1.(续)

在社会关系的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的不一致持续一定期间后,法律应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否认旧的关系,确认新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确保交易的安全。而民事时效制度正好满足了此种要求。

幻灯片31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2.弥补权利的缺陷

由于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义务人也长期不履行义务,从而可能导致当事人间社会关系的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的不一致,这实质上也就可能产生权利的缺陷,甚至权利的“真空”。民事时效制度的设臵,为弥补权利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自动的法律调节机制。

幻灯片32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3.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

民事时效制度的设置,权利人如不及时行使权利,就可能导致权利丧失或不受法律保

护,或义务人取得权利,这就促使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及时行使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促进民事流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幻灯片33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4.避免证据的灭失

一定事实状态的长期存续,以致证据湮灭,证人死亡,此事实状态是否合法,殊难证明。实行民事时效制度,不仅可以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便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查认证据,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法、及时的审理;

幻灯片34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

4.避免证据的灭失

(续)而且凡时效期间届满,能以时效为证据的代用,即可避免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证据的困难。

幻灯片35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立法的指导思想及对民事时效制度的认识等不同,民事时效制度所采取的立法体例也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立法例:

幻灯片36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1.将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视为一体,作为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个重要法律事实,统一于“时效”这一概念之下,在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编或总则编中设专章加以规定。

如法、奥、日等民法采此立法例。

幻灯片37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2.将取得时效作为所有权及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的取得方法之一,规定在物权编中;基于诉讼时效常发生请求权消灭的效果,而请求权问题又常牵涉民法各编及其他特别法,故在总则中设专章对其加以规定。

如德、意等国民法采此立法例。

幻灯片38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3.将取得时效纳入物权编的有关章节中;而基于诉讼时效主要是针对债权而言,故在债法中对其加以规定。

如瑞士民法采此立法例。

幻灯片39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4.由于认为长期占有他人财产就可以取得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即使这种占有是在公然、和平的方式下进行的,也是违反社会主义共同生活准则的,所以否认取得时效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又鉴于消灭时效主要是涉及诉权问题,故将消灭时效改称为诉讼时效,并在总则中加以规定。

如前苏联民法即采此种立法例。

幻灯片40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二、民事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事时效制度的立法例

5.在英美法系,有些国家通过制定民事单行法的方式对民事时效作专门规定。如英国的事实状态的存在为前提,是一定事实状态与一定时间的结合。

幻灯片41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民事时效制度

民事时效制度在我国古代法中无系统规定,只有零星规定。如后魏孝文帝时规定:“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之难明,悉属今主。”这是类似于取得时效的规定。

幻灯片42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民事时效制度

《宋刑统》规定:“百姓所经台府州县伦理远年债负事,在30年以前,而主保经逃亡无证据,空有契书者,一切不须为理。”这属类似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幻灯片43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民事时效制度

清朝末年,开始编纂民法典,于1911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在第一编总则中设“时效”一章,其中包括通则、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幻灯片44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民事时效制度

国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以《大清民律草案》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民律草案》为基础进行编制,但在立法体例上改采《德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即将消灭时效制度规

定于总则编,而将取得时效制度规定于物权编。

幻灯片45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二)新中国的民事时效制度

幻灯片46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应采取的立法例

我国民事立法由于受前苏联民事立法的影响,仅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而对取得时效制度持否定态度。那么,我国民事立法是否需要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即我国民事立法对民事时效制度应采何种立法例?

幻灯片47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应采取的立法例

我国民事立法应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其理由主要有:

(1)取得时效制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充分发挥社会财富的效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幻灯片48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应采取的立法例

(2)取得时效制度是有效地解决权利缺陷的调节器,因而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法律协调性的内在要求。

幻灯片49

第一节民事时效概述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我国民事时效制度应采取的立法例

(3)为了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结民事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法必须规定取得时效制度。

《物权法》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幻灯片5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一)诉讼时效的含义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了该项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

幻灯片5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我国理论中通说认为,消灭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主要有:

(1)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保护的期限,它是法律规定的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期;

而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的期限,它实质上是权利没有被侵犯状态的存续期间。

幻灯片5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2)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由于权利人不行使权利而使法律维护的是原来的事实状态,是改变原秩序而建立新的秩序;

而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人未行使权利的结果是导致法律维持原秩序。

幻灯片5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3)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中断、中止或延长,属可变期间,因为适用诉讼时效的权利并没有存续期限;

而除斥期间一般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止、中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属不变期间,因为除斥期间所规定的是权利的存续期间。

幻灯片5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4)诉讼时效期间,法律一般规定以当事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时为起算点;

而除斥期间一般自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幻灯片5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5)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胜诉权,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

而除斥期间届满后,消灭的则是实体权利。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判断某一法定期间为时效期间还是除斥期间,不能从表面上或形式上分析,更不能从法律后果上来判别。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各有自己的适用领域或范围。

幻灯片5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从各国或地区立法或司法实践来看,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形成权绝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尽管对诉讼时效适用的对象规定不一。

幻灯片5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因此,判断某一法定期间为时效期间还是除斥期间的标准,是其适用对象或客体的性质。

如果适用的对象是形成权,那么其就是除斥期间;否则,则为时效期间。

幻灯片6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综观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民事立法,关于消灭时效的效力主要有实体权利消灭说(如《日本民法典))、诉权消灭说(如《法国民法典》)及附条件的请求权消灭说(即抗辩权发生说,如《德国民法典》)等不同学说。

幻灯片6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我国《民法通则》采取胜诉权消灭说,即时效届满,权利人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

幻灯片6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然因胜诉权消灭说与时效不得由法院主动援引的私法自治精神相背离,附条件的请求权消灭说(即抗辩权发生说)显然更为科学、合理。

幻灯片6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我国诉讼时效的效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如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对这类诉讼就应裁定驳回,尽管对那些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有争议的诉讼人民法院仍应受理。

既然如此,当事人的起诉也就失去了意义,实质上在这里是否认了原告的起诉权。幻灯片6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还有的学者认为,从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和第138条的规定来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应当涵盖诉权的全部,既包括胜诉权,也包括起诉权。即诉讼时效届满后,起诉权与胜诉权同归于尽。

幻灯片6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1)起诉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自然人或法人的基本权利,“不承认私人案件的起诉权的立法,是违反市民社会最起码的基本原则的”。那么,起诉权“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时效期限已经届满,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幻灯片6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2-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只要原告起诉符合该条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受理。如果一罹诉讼时效已完成的纠纷,法院一律裁定驳回,这不仅剥夺了当事人的起诉权,而且无异于要求法院在受理前查明诉讼时效是否确已届满,是否有中止、中断或延长时效期间的正当理由。

幻灯片6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2-2) 在实践上,这必然助长法院不传当事人出庭就认定当事人败诉,从而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幻灯片6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3)判决与裁定不同。判决解决的是实体问题,即对当事人的实质争议和请求所作的结论;而裁定解决的是程序问题。

幻灯片69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3) (续)诉讼时效是否届满问题,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能否得到法律的保障,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满足,这显然是一个实体问题,而不是一个程序问题。

幻灯片7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起诉权

起诉权消灭说是不科学的

(3)(续)因此,对于那些确实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原告败诉或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而不能裁定驳回起诉。

幻灯片7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诉讼时效期满后发生请求权有条件消灭或抗辩权发生的法律后果

基于私法自治的原则,法律显然不能强迫债务人接受时效利益。仅仅因为过了一定的时间,就想逃避承担一种确定无疑的存在的义务,这种行为至少在以前的某些交易圈中被视为是不名誉的事情。

幻灯片7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因此,债务人在这里应当有可能不提出消灭时效之抗辩,而将其抗辩的内容限制在其他的证据上,如付款、抵销或者撤销。

幻灯片7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因而,除非义务人援用时效巳完成而抗辩,法院应不得依职权援用时效的规定。既然如此,时效完成后,权利人虽可基于程序意义上的诉权请求义务人履行其债务,但义务人可以已过时效为由抗辩。

幻灯片7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义务人一旦行使了时效抗辩权,权利人丧失了通过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即丧失了胜诉权。

幻灯片7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由于胜诉权的存在是以有实体法规定的请求权为前提的或者说在诉讼中请求权明确表现为胜诉权,只要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存在真实的请求权,那么其诉讼请求才会得到满足,成为胜诉的一方。因而,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是导致抗辩权的发生,而一旦义务人行使了抗辩权,则导致请求权的消灭。

幻灯片76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债务人拒绝给付,而未以诉讼时效完成为理由的,不得认为已有时效抗辩权的行使。

所谓以诉讼时效完成为理由而抗辩,不必用诉讼时效完成的字样,亦不必引用规定诉讼时效的法条,其拒绝给付是以请求权因时效经过而不得再为行使理由的,即属已有此项抗辩权的行使。

幻灯片7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债务人是否必须在诉讼过程中主张其抗辩权,或者在诉讼前主张之即可?由于需要主张的抗辩主要是为了阻止法院作出判决,因此其主要意义应该体现在诉讼程序之中,所以应以抗辩权利人在诉讼中的意思为准。

幻灯片7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不过,抗辩权利人的这一意思,也可以从其诉讼前的行为中获知。即抗辩权利人诉讼前的行为作为一种间接证据,对确定抗辩权利人在诉讼中的意思具有重要性。幻灯片7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在通常情况下,债务人诉前抗辩的意思直到诉讼程序开始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抗辩权利人在诉讼前主张其抗辩权就可以了。当然,为了使法院在诉讼中注意到抗辩权的存在,抗辩权利人还必须以各种方式将其抗辩权导人到诉讼程序中去。与此相类似,在前一审级已经提出的时效抗辩,不需要在后一审级再次提出。

幻灯片8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义务人对时效的明知而等待,不妨碍时效的完成,但时效抗辩的主张如违反诚信原则,仍不得为之,尤其是债务人以欺诈的方法阻止债权人为权利的主张时。

幻灯片8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不过,义务人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并不导致其时效抗辩权的消灭,只是产生与时效不完成相类似的法律效果,亦即时效于合理期间内不完成。这个附加的合理期间届满后,如果义务人主张时效抗辩,则不再违反诚信原则。

幻灯片8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时效规定》第21条: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幻灯片83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二)(续)《时效规定》第22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幻灯片8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债权与请求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二者不可分离。债权是请求权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而请求权既是债权的主要内容,又是实现债权的法律手段。转让请求权,也就等于转让债权;抛弃请求权,也就等于抛弃债权;实现了请求权,也就实现了债权。但是债权与请求权毕竟并非同一概念。

幻灯片8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1)债权与请求权并不是从同一角度对权利作的分类,请求权是从权利的作用上对权利性质的一种确定,而债权是从权利的内容与效力上对权利性质的一种界定。

幻灯片8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2)一般所讲的请求权还包括物权的请求权以及人身权、知识产权的请求权。就是说,请求权并非债权特有的内容。

幻灯片8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3)债权不仅包括请求权,而且还包括抗辩、抵销、受领等权利。既然请求权只是债权的内容之一,尽管它是债权的最主要的权能,那么,即使权利人的请求权丧失了,也不等于其债权完全消灭,或者说除请求权以外的其他债权内容或权能也随之丧失。

幻灯片8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实际上,债权的主要内容在于受领债务之给付(给付受领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请求权与受领权是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债权人设立债的目的大多并不在于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本身,而在于满足(受领)债权要求的给付。

幻灯片8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德国民法典》规定给付为债的内容,《日本民法典》称给付为债的目的,我国大多数学者也把给付当作债的标的。

幻灯片9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现实生活中,债权得以实现的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起码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债务人依诚实信用原则自愿为债所要求的给付;二是请求义务人为债所要求的给付。

幻灯片9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无论哪种方式,债权人均可凭自己特有的法律地位受领义务人之给付,以达到债权设立的目的。因此,受领权始终是债权设立的出发点柑归宿,受领权是债权最深刻的内容和本质。

幻灯片9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当债权人本于义务人的自觉履行实现债权时,其请求权的行使则成为既无必要又无可能;只有义务人没有根据债的本质为给付,而使受领权未得到满足时,债权人才有必要和可能行使其请求权——这一实现债权最强有力的法律手段。

幻灯片9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基于同一法律事实所发生的以同一给付内容为目的的数个债权中,受领权与请求权的分离则更为明显。

幻灯片9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比如运输部门因违反有关运输规定致旅客受伤,受害人这时就存在两项请求权:一是基于侵权行为之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二是基于合同之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权利人在权利未获得满足之前,两种请求权同时存在,权利人可以任意就其中一个请求权为主张。

幻灯片9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但是,无论请求权有多少个,就义务人而言只为一次给付属不争之理,权利人也只能有一次受领的机会,即受领是单一的。

幻灯片9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既然请求权仅是债权的内容之一,受领权是债权的本质与核心。诉讼时效完成后消灭的仅是请求权,而不消灭受领权。那么,在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仍有权受领,债务人也不能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要求权利人返还,也就不足为怪了。

幻灯片9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然而,如果债务人没有自愿履行,只不过是以合同形式承认该义务或者为其提供担保,该合同或担保是否仍应受法律保护呢?义务人能否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主张该合同或担保

无效呢?

幻灯片9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大陆法系基于所谓“以契约所为债务关系存在或不存在之承认视为给付”的理论,认为时效完成后义务人以契约承认该债务或提供担保的,与时效完成后义务人自愿履行具有同等效力,都是义务人事后抛弃时效利益的方式,该合同或担保仍应受法律保护,义务人不能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主张该合同或担保无效。

幻灯片9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英美法系,给付已因时效消灭而免除给付义务,债务人仍为给付之允诺时,无须有新约因的支持,亦可强制执行,尽管各法院所持理由不尽相同,但已为通说。若该允诺附有条件,应依其条件。

幻灯片10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至于承认因时效消灭而免除给付义务的债务,多数法院均认为“承认之举可视为给付的默示意思表示而承认其效力”。但如有明示表示不愿支付者则除外。

幻灯片10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等对此未作明确规定。从我国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因时效完成而不得强制执行的债务亦可为其设立担保,因为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已罹于诉讼时效的债权只不过是不受法律强制力的保护,其债权并非不存在。

幻灯片10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既然债权仍然存在,债务人或第三人对之提供担保,并不违反担保设定的附随性特征,况且担保的设立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视其为债务履行的替代。

幻灯片10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对于已罹时效的债务,债务人又以契约承认的,其效力如何?理论上鲜有涉及,然在司法实践中对比持肯定态度。

幻灯片10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如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7]4号《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中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的精神,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幻灯片10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此外,因诉讼时效完成后仅导致请求权的消灭,而受领权、抵销权等债权的权能仍存在,那么在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人能否行使抵销权呢?

幻灯片10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德国民法典》第390条规定债权人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行使抵销权,但如果抵销状态在时效届满之前就已完成,某项债权虽已罹于时效,但依然可以用于抵销。

幻灯片10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此作了相同的规定。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第230条第1项则规定其一律不得抵销。

幻灯片10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我国《合同法》第99条虽对抵销首次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于债权已罹时效时债权人是否得主张抵销未作明确规定。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认识不一。

幻灯片10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对此可借鉴大陆法系的通常做法,即已罹时效的债权不能作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但为公平起见,在时效未完成前其债务已适于抵销的,得供抵销。

幻灯片11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当然,由于债务人可在时效完成后抛弃时效利益,因而已罹时效的债权可以作为受动债权,可用作抵销,因为此时亦可认为债务人抛弃了时效利益。债务人用其未完成时效的债权抵销了已罹时效的债权的,不得以不知受动债权已罹时效为由主张抵销无效。

幻灯片11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主债权不再受法律的保护,其从债权也随之失去法律的保护。即使从债权有独立的诉讼时效,主债权已罹时效,从债权时效尚未届满的,从债权亦随之丧失法律保护。

幻灯片11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但是如果其从权利是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否随之亦丧失法律保护呢?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基于担保物权的相对独立性和作为物权应优先于普通债权的特殊性,认为诉讼时效的效力不及于担保物权。

幻灯片11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例如抵押权、质权,其所担保的债务因时效期间届满,不能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但债权人仍可行使抵押权、质权,然其利息及其他定期给付的各种给付请求权,已经时效消灭的,不得再就抵押物、质物取偿,因为每期以后清偿的分期给付,债权人不妨按期独立行使,而且权利的行使,一般较基本权利为早。

幻灯片11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基于保护抵押人、质押人的利益或者说是督促抵押权人、质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出发,大陆法系亦规定,抵押权、质权亦应受时间的限制。

幻灯片11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有人认为,由于抵押权、质权时效制度不仅违背了抵押权、质权制度的宗旨,对抵押权人、质权人也不公平,日本学界对此项制度大加指责并呼吁直接采用德、瑞民法的规定。我国《担保法》对此无明文规定,学者们认识亦不一致。

幻灯片11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从权利的担保物权除外

我国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9日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幻灯片11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2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但予以支持。

二年为除斥期间。

幻灯片11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其从权利

但是,《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幻灯片119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诉讼时效的客体,学理上又称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指哪些权利适用于诉讼时效,或者说哪些权利能因诉讼时效的届满而消灭。

幻灯片120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综观各国或地区的民事立法,关于消灭时效的客体规定不一。

如有的规定为债权,如瑞士民法(《瑞士债务法》第127条);

有的规定为债权及其他非所有权之财产权,如日本民法(《日本民法典》第167条);幻灯片121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有的规定为请求权,如德国民法(《德国民法典》第194条)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25、126、127条);

有规定为诉权,如法国民法(《法国民法典》第2262条)和前苏俄民法(《苏俄民法典》第44条)。

幻灯片122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关于诉讼时效的客体,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未作明确规定,学者们亦认识不一。

我们认为,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只能是请求权。

幻灯片123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首先,支配权作为权利人对客体的管领,一般不直接涉及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在权利行使过程中,第三人只负担消极义务,因而支配权不可能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幻灯片124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其次,形成权则凭权利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配合,因而无诉讼时效适用的余地;

幻灯片125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再次,抗辩权是拒绝相对人的请求以维持现状的手段,故亦不可能受诉讼时效限制。

幻灯片126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然请求权包括债权之请求权、物权之请求权、人身权之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等。那么,这些请求权是否都是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呢?

幻灯片127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对于债之请求权是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理论与实践中争议不大。《时效规定》第1

条已经作出规定。

但对于物权之请求权、人身权之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是否属于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学者们却认识不一。

幻灯片128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时效规定》第1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四)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四)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诉讼时效届满 诉讼时效届满 2014/5.甲公司向乙公司催讨一笔已过诉讼时效期限的10万元货款。乙公司书面答复称:“该笔债务已过时效期限,本公司本无义务偿还,但鉴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可偿还3万元。”甲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偿还10万元。乙公司接到应诉通知后书面回函甲公司称:“既然你公司起诉,则不再偿还任何货款。”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公司的书面答复意味着乙公司需偿还甲公司3万元 B.乙公司的书面答复构成要约 C.乙公司的书面回函对甲公司有效 D.乙公司的书面答复表明其丧失了10万元的时效利益 考点:诉讼时效届满、抛弃时效利益的单方行为 甲催讨10万←→乙答复:还3万=乙抛弃了3万时效利益 甲(自然债权人:10 万)乙(自然债务人:10万) 甲诉求10万←→乙回函:还0元=乙不能反悔抛弃时效利益行为 思路展开 1、命题点:时效利益已经抛弃,不得反悔。

2、法律依据:(1)同意履行义务或实际履行了义务: 《民法总则》第192条第1款,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第2款,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时效解释》第22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同意履行义务的进一步解释,可分为明示即承诺和默示即行为:《时效解释》第16条,“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3、具体到本题:(1)乙欠甲的10万元债务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了。(2)乙书面答复,构成对3万元债务时效利益抛弃,是单方行为,不是要约,依单方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不需要对方的同意。(3)乙抛弃了对3万元债务的时效利益,不能再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进行抗辩,其后来回函又主张不履行这3万元债务不能成立,乙公司应当履行这3万元债务,但这并不表明乙公司抛弃了全部10万元债务的时效利益。 4、结论:(1)A对,选A。(2)BCD均错,不选BCD。 2015卷四民法主观题(本题21分) 案情: 甲欲出卖自家的房屋,但其房屋现已出租给张某,租赁期还剩余1年。甲将此事告知张某,张某明确表示,以目前的房价自己无力购买。 甲的同事乙听说后,提出购买。甲表示愿意但需再考虑细节。乙担心甲将房屋卖与他人,提出草签书面合同,保证甲将房屋卖与自己,甲同意。甲、乙一起到房屋登记机关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单选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2、()亦称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A、政体 B、国体 C、国家结构 D、国家制度 3、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的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物的制度。 A、各少数民族 B、汉族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制定的宪法。 A、1978 B、1952 C、1954 D、1975 7、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 A、义务 B、权利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和义务 8、法律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全民的 B、统治阶级的 C、政党的 D、整个社会的 9、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统治阶级的规则就是法 C、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D、统治阶级的行为就是法 10、()决定法的本质。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1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A、社会舆论 B、领导威信 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1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13、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有()。 A、司法部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部 D、安全局 14、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检察机关 C、监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16、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负责。 A、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B、本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 C、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 D、产生它的同级人民政府 17、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 )。 A、公平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第十章诉讼时效与期限习题

第十章诉讼时效与期限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向乙借款10万元,借款期为1年。半年后,乙出国深造,3年后回来,向甲要求还款,甲还款了。后甲听朋友说,该借款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期间,遂要求乙返还。乙不返还,甲诉至法院,对甲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 A、不予支持 B、予以支持 C、不予受理 D、支持一半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 : A、实体权利 B、胜诉权 C、起诉权 D、起诉权和实体权利 3、甲于1995年5月12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保管处。5月14日,该包裹被盗。5月25日,甲提货时得知货物被盗。甲请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至何时届满() A、1996年5月14日 B、1996年5月25日 C、1997年5月14日 D、1997年5月25日 4、诉讼时效中止后,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 。 A、重新计算 B、不再计算 C、继续计算 D、届满 5、债务人向债权人表示同意延期履行拖欠的债务,这将在法律上引起()。 A、诉讼时效的中止 B、诉讼时效的中断 C、诉讼时效的延长 D、诉讼时效的改变 6、甲租用乙的房屋,半年后甲拒付租金,乙请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 : A、1年 B、2年 C、6个月 D、9个月 7、甲出售一批奶牛给乙,双方约定,甲于1999年11月4日在其养牛场向乙交付奶牛,乙于一个月后向甲付款。一个月后,乙没有付款,而甲也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2001年7月4日甲因车祸受伤成了植物人,因对由谁担任其监护人发生争议,迟至2001年8月4日才确定了由丙担任甲之监护人。2002年2月3日丙清理甲的财产时,发现尚有乙的欠款没有追回,遂向乙主张权利,因乙认为该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已过不愿偿还发生纠纷。则依法,甲向乙请求偿还债务的诉讼时效期间至何日届满()

魏振瀛《民法》(第6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限)【圣才出品】

第十章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限 一、概念题 1.取得时效(北邮2006年研) 答: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持续达到法定期限,即可依法取得该项财产权的时效。取得时效因其事实状态必须占有他人财产,又称占有时效。《民法通则》仅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未规定取得时效。在是否应规定取得时效问题上,主要有两种学说:①否定说。在我国没有必要建立取得时效制度。②肯定说。在我国有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在如何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的问题上,有学者主张采用各别立法主义,即在我国制定《物权法》时,在所有权通则中规定取得时效。 2.诉讼时效(南航2016年研;武大2015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3、2014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年研)答: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便享有抗辩权,从而导致权利人无法胜诉的法律制度。但诉讼时效经过以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当事人在诉讼中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3.诉讼时效之客体(清华大学2004年研) 答: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又称诉讼时效的客体。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未作规定,但一般认为仅适用于请求权而不适用于支配权,也不适用于形成权。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包括:债权请求权;继承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基于特殊身

份而产生的请求权;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请求权;基于共有关系产生的请求权;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请求权。 4.诉讼时效的中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都是阻却时效完成的障碍,但时效中止为暂时性的障碍,而时效中断则为根本性障碍,故时效中断后,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进行。 5.除斥期间(中山大学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2年研;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北邮2008年研) 答: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又称预定期间。其主要特征有:①除斥期间一般是法律规定的。从立法例看,除斥期间一般是法律规定的,也有法律规定可以由当事人确定的情况。②除斥期间是某种权利存续的期间。这里所指的某种权利,是指有限范围的权利。 6.期限(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研;北科2007年研) 答:期限,是指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时间,分为期间和期日。 ①期间,是指从某一特定的时间点到另一特定的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它是某一特定的时间段,是时间某一动态的阶段,即期日与期日之间的间隔时间。 ②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时间,是时间的某一静态的点。

第八章 解决建设工程纠纷法律制度

第八章解决建设工程纠纷法律制度 第一节:建设工程纠纷的种类及法律解决途径 1、纠纷种类 民事纠纷:平等主体、包括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 行政纠纷:不平等主体、行政机关之间或行政机关同公民、法人之间纠纷,包括行政争议和行政案件,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裁决纠纷。 2、民事纠纷解决途径 和解:可以在民事纠纷任何阶段 调解:人民、行政、仲裁、司法、行业调解 仲裁:仅限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 诉讼: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 3、仲裁 使用范围:仅限于民商事纠纷:合同纠纷财产纠纷 不能仲裁的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劳动纠纷行政,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特点:自愿性(仲裁协议)专业性(专家仲裁)独立性(与行政机关无隶属关系)保密性(依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快捷性(一裁终局)强制性和广泛性(法律强制且缔约国承认和执行) 4、行政纠纷解决途径 行政复议: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 行政诉讼: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除法律规定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的以外,当事人可自主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制度 1、级别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 基层法院:婚姻、继承、家庭、物业服务、人身损害赔偿、名誉权、交通该事故、劳动争议,群体性纠纷案件 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

主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和诉讼的金额等确定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原告就被告 公民: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连续居住满1年地方) 法人:住所地指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或登记地为住所地 同一诉讼几个被告的,可以向任何一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特殊地域管辖: 法定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协议管辖: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管辖 思路:先协议管辖后法定管辖。 (3)专属地域管辖:排除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 不动产纠纷在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房屋买卖纠纷、土地使用权转让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已登记的,以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位不动产所在地,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4)移送管辖 法院发现不属于本院管辖,应移送有管辖权法院 受移送法院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应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该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被告收到起诉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和代理人的规定 当事人:原告第三人(独立诉求或厉害关系) 被告共同诉讼人(原告被告为两人移送) 诉讼代理人: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期限与诉讼时效)【圣才出品】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期限与诉讼时效 1.试述期间的概念。 答:(1)期间,是指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一段时间。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期间是指一段时间,它应当有起始和终了的时间,即所谓始期和终期。期间通常都是由法律规定或由当事人约定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一定的时间经过依法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将导致某种民法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所以,期间经过也可以成为民法上的法律事实。 (2)期间在民法上的意义表现为如下方面: ①期间首先对主体资格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期间也可以成为民法上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其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③期间可以作为民事权利的存续期限。 ④期间可以作为一定的权利、义务实际行使或履行的期限。 2.试述期间的分类。 答:期间,是指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一段时间。期间有以下分类 (1)可变期间和不变期间 ①可变期间,指期间的长短可以发生变化。诉讼时效一般属于可变期间。 ②不变期间,指通过法定或约定的方式确定的一个不可变更的期间。除斥期间一般属于不变期间。

(2)法定期间、意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①法定期间,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期间。法定期间大多为强制性规定,法定的期限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由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变更。 ②意定期间,是当事人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而设定的期间。意定期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单方意思表示所确定的期间。二是通过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确定的期限。 ③指定期间,是由法院或其他机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指定的期间。 (3)除斥期间和非除斥期间(根据所适用的范围划分) ①除斥期间,指法律直接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些形成权的预定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该权利当然消灭。 ②非除斥期间,包括时效期间以及法定、约定的除除斥期间以外的期间。 3.试述期间在民法上的意义。 答:期间,是指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一段时间。期间在民法上的意义表现为如下方面:(1)期间首先对主体资格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影响。 (2)期间也可以成为民法上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其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3)期间可以作为民事权利的存续期限。 (4)期间可以作为一定的权利、义务实际行使或履行的期限。 4.试述除斥期间。 答:(1)除斥期间,指法律直接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些形成权的预定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该权利当然消灭。

民法刷题班第7、8章补充讲义(诉讼时效规定)

法律法规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字! 马上搜索 法规检索 热门标签 婚姻继承 交通管理 劳动工伤合同债权 公司企业 知识产权 卫生医药 社会保险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搜索 扫一扫,关注法律快车微信随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 的规定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时间:2008-08-21实施日期:2008-08-21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 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 2008年8月11日最高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 2008〕11号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 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 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 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 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 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当事人 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 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 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第 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 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 法规首页 全国性法律 司法解释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行业规范 法规释义立法草案立法动态更多法规分类 知识 首页法律咨询专业律师移动端网站导航律师加盟热线: 400-678-1488 北京[切换]注册 | 登录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宁娇吕研 在诉讼过程中,许多当事人甚至律师将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与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相混淆,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两种概念,甚至将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等同于诉讼时效,并称之为“行政诉讼时效”。其实二者虽然理论基础有共通之处,但确是两种独立的法律制度,相比较之下有明显区别。 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关系到起诉是否能被法院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具体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以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 诉讼时效,是民事实体法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诉讼法概念。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力的法律事实持续满一定期限后该权利人丧失胜诉权的法律效果。 首先,二者的立法目的不同。二者虽都是为了能够督促当事人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起诉期限关乎到行政法律秩序的稳定,因行政机关管理公共事务要遵循及时高效的原则,若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定会影响到行政效率,使行政管理秩序陷入混乱。而诉讼时效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力,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交易秩序。 其次,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

条的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起算日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权利人指导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计算。 再次,是否可变不同。起诉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一般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现行只有两种例外情形:一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可以直接予以扣除;二是确有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应由法院查明后可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有法定事由,便应依法中止、中断和延长,相对比较宽松。 最后,超过起诉期限与超过诉讼时效的结果不同。起诉期限属于起诉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行政相对人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应裁定驳回起诉,此时行政相对人丧失了起诉权。而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并不丧失起诉权,人民法院仍应受理案件,且根据诉讼时效制度的私法属性,在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上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经审理查明无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原告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应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起诉期间与诉讼时效有诸多不同之处,不能仅从字面意思上简单认为凡是诉讼都存在时效问题,而应严格区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并分别适用,避免造成二者在适用范围上的混

第十一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十一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1.刑罚消灭,是指针对特定犯罪人的刑罚权因法定事由而归于消灭。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2.导致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刑罚执行完毕;(2)缓刑考验期满;(3)假释考验期满;(4)犯罪人死亡;(5)超过时效期限;(6)赦免。 第二节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时效的意义。 3.时效的概念、种类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 执行的一项制度。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我国只规定了追诉时效。 4.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期限内,司法机关 有权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这个期限,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核准必须追诉的以外,都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 5.我国刑法设立时效(即追诉时效)制度,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 (2)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打击现行犯罪;(3)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二、追诉期限 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时效延长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 6.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7.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起计算。所谓犯罪之日,应理解为犯罪成立之日。具体而言,对行为犯应从犯罪行为完成之日起计算;对举动犯应从犯罪行为实施之日起计算;对结果犯应从犯罪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对结果加重犯应从加重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应分别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成立之日起计算。所谓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是指连续犯和继续犯,其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8.所谓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过了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 法定事由消失后重新计算追诉期限的制度。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9.所谓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 诉期限限制的制度。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三节赦免

第八章民事行为第九章代理第十章诉讼时效

第八章民事行为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 3.无效民事行为 4.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5.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6.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7.意思表示 二、填空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民事行为包括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是。3.依据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特定形式可分为民事行为和民事行为;而从其成立条件除意思表示以外是否还必须交付实物可分为民事行为和――民事行为。4.民事行为的特殊书面形式一般包括形式、形式、形式。 5.不作为的沉默形式一般在当事人事先有明确约定或时才适用。 6.附条件民事行为所附条件依据其对民事行为效力所起的作用可分为条件和条件。 7.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包括的行为、的行为和行为。 三、判断 1.保管合同是诺成性民事行为。() 2.房屋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继续交纳房租,出租人继续接收租金的行为应推定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3.民事行为所附的条件可以是已经发生的法律事实。()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任何民事行为都是合法有效的。() 5.数额较小、可即时清结的民事行为可采取口头形式。() 6.被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被撤销时起无效。() 7.无效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 8.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在权利人追认之前是无效的。() 9.民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10.民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是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不定项选择 1.当事人约定,“如果甲的儿子能分到房子”,则甲将其一套空房租给乙。该条件为()()()()。 A.积极的延缓条件 B.积极的解除条件 C.消极的延缓条件 D.消极的解除条件 2.因一方欺诈对方而为的民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A.请求确认行为无效 B.请求撤销该行为 C.拒绝履行 D.请求对方赔偿损失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 A.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B.因欺诈损害相对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4.下列关于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联系和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欠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 B.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C.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效力与无效民事行为一样,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D.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法律后果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 5.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该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可行使撤销权的法定期间为()。 A.6个月B.l年C.2年D.20年 6.房屋买卖合同属于()。 A.双方行为B.要式民事行为C.有偿民事行为D.实践性民事行为 7.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行为的是()。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一、法律责任的含义行为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 例如: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基本种类(1)刑事责任: 行为人因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责任形式是刑罚,在中国,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刑事责任的特点是具有惩罚性。 (2)行政责任: 行政工作人员、行政相对人因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分(行政工作人员)、行政处罚(行政相对人)。 行政责任的特点是具有惩罚性。 (3)民事责任: 1 / 12

行为人因为民事违法行为或因为民事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责任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民事责任的特点是具有填补性。 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 三种责任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条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事不二罚。 取最严厉的处罚。 三种责任的关系: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4)违宪责任: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篇一:借款合同如何起算诉讼时效期间 一、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计算 对于因分期履行的借款合同而生的债权,其诉讼时效应按每一期的期限届满日分别起算还是从最后一期届满后起算,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故对于约定分期偿还的借款合同,应从每一次的偿还期限届满之日分别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同一笔完整的借款,虽然规定了不同的偿还日期,但诉讼时效期间仍应从最后的偿还日期开始计算,否则将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割裂开来,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6日,针对云南高院的批复法函〔2004〕22号《关于分期履行合同诉讼时效期间应如何计算问题的答复》:对于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债务发生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笔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的次日起算。因此,应当认定在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履行的情况下,实际是将整体的债权分为若干个履行期限,甚至是法律后果互不相同的、相对独立的债权。根据《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的规定,应从每笔相对独立的债权履行期限届满时分别计算。 二、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计算 根据《合同法》第62条第(四)项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借款合同,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诉讼时效从债权人催告后、必要的债务履行准备期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但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因此,对于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起算应从债权人主张权利而债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开始计算,或者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结束的次日开始计算。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规定(二) 网 四、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权的保护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要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通说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又无时效中断、中止或延长的情形时,债权人就丧失了胜诉权,法院不能判决其支持其诉讼请求: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发布了两个司法解释,对于特定情形下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给予法律保护:其一是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时,债权仍受法律保护(法复〔1997〕4号)。理由是当事人在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我们认为该理由难以令人信服,新达成的还款协议,无论是合同主体及客体,均与前份合同没有区别,只是还款期限上有所变动,所以很难说形成了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该司法解释在正式发布时没有明确“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理由;其二是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债权仍受法律保护(法释〔1999〕7号),理由是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对于上述两个司法解释中涉及的时效期间届满后债权仍受法律保护的情形,可解释为债务人放弃时效利益的情形:首先,诉讼时效届满,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请求取得抗辩权,享有时效利益,如要恢复债权的强制力,只有债务人放弃时效利益;其次,将上述两种情形解释为“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抛弃时效利益,是债务人及其他对时效完成所生利益有处分权的人放弃其已经取得的针对债权请求权的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属单独行为、处分行为,一旦表示抛弃其时效利益,即生效力。抛弃时效利益,可以采用明示或者默示方式,且无须受益人接受。一般来讲,抛弃时效利益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向债权人作出抛弃时效利益的意思表示,二是向债权

第八章 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

第八章合同的一般法律适用原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意思自治原则 第三节当事人未作法律选择时 合同准据法的确定 第四节我国关于国际合同法律 适用的立法和实践 第五节国际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合同的概念 传统的观点: ——含有涉外因素的合同。表现在主体、客体和 法律事实三方面。 发展的观点: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利益的合同。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 二、国际合同的法律冲突 (一)当事人的缔约能力 (二)合同的成立 投邮主义、承诺地主义。 (三)合同的形式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案例:合资企业是否成立、买卖合同是否成立。 (四)合同的内容 三、国际合同法律冲突的解决 ——英国学者切希尔: “合同准据法的确定比任何其他问题准据法的确定都要复杂。” ——原因: 1、合同种类繁多,适合土地出售合同的规则 未必适合于雇佣合同或海运合同。

2、合同产生的问题繁多,适合于合同有效性 的规则未必适合于当事人的缔约能力。(一)分割论和单一论 分割论:将合同分割为几个不同的方面, 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 例如:合同的形式适用缔结地法。 合同的履行适用履行地法。 当事人的缔约能力适用属人法。单一论:将合同看成一个整体统一适用一 个地方的法律。 (二)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合同的准据法应由当事人自己选择。 客观论:合同的准据法应当根据合同与某个场 所之间的客观联系来确定。 例如:1、合同适用合同缔结地法。 缺陷(1)缔结地的偶然性。(2)欺诈性的选择 缔结地。(3)隔地成立的契约。 2、合同适用合同履行地法。 缺陷:履行地在不同国家。有时可以选择。贷款(三)合同准据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以合同缔结地法、合同履行地法为主的单纯 依空间连结因素决定合同准据法的阶段。 法则区别说——意思自治原则的确立 2、以意思自治原则为主,强调依当事人主观意 向决定合同准据法的阶段 3、以灵活的冲突规范指定合同准据法的阶段。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提出。 第二节意思自治原则一、概述 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合同适用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法律。 ——16世纪法国法学家杜摩兰提出: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一)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一)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诉讼时效的判断 一、诉讼时效的判断(基本原理) 1、强制性、起算点、抗辩主张时点(一审可以,二审可能)、抛弃抗辩和自然债权 (债务) 2010/52 某公司因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咨询律师。关于律师的答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当事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 利益 B.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 计算 C.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二审期间不能提出该抗辩 D.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意思表示的,不得再 以时效届满为由进行抗辩 考点:诉讼时效制度:强制性;分期债务诉讼时效起算点;一审提起但二审仍有可能主张时效抗辩;时效利益抛弃与时效届满后履行义务不得反悔 思路展开

1、命题点1: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进行任何约定。×延长;×缩短;×预先放弃;×排除;×起算点等。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197条第1款,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第2款,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时效解释》第2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2)具体到本题:A对,选A。 2、命题点2:同一债务分期履行(不同债务则各自起算),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189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时效解释》第5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2)具体到本题:B对,选B。 3、命题点3:一审未提出时效抗辩,二审如有新证据仍可提出时效抗辩,再审无论如何都不行。 (1)法律依据:一审是可以,二审是可能。《时效解释》第4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具体到本题:当事人在二审期间仍有机会提出诉讼时效的抗辩,C错,不选C。

第八章 物法律制度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 一、物的种类(P301~P302) 1.动产与不动产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登记为要件;而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为要件。 (2)诉讼管辖不同:因不动产纠纷发生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因动产纠纷发生的诉讼,诉讼管辖的确定较为灵活。 2.特定物与种类物 (1)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法律关系、租赁法律关系等;而有些法律关系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如买卖法律关系。 3.主物与从物 在法律或合同没有相反规定时,主物所有权转移时,从物所有权也随之移转。 4.原物与孳息 (1)天然孳息 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法定孳息 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P303) 1.平等保护原则 2.物权法定原则 3.公示、公信原则 三、占有制度(P304~P305) 1.占有的种类 (1)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自主占有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标的物(我的,我占有),不论该物是否真正属于 占有人所有。如甲对自己购买的房屋的占有属于自主占有,小偷对赃物的占有也属于自主占有。 ●他主占有是指不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标的物(他的,我占有)。如质权人、承租人、保管 人、借用人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 (2)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质权人、承租人、保管人、借用人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出质人、出租人、寄存人、出 借人的占有属于间接占有。 ●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乙,乙作为承租人直接占有该房屋,而甲则属于间接占有。(3)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二)

民法知识点总结之诉讼时效与期限(二)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下列哪些请求不适用诉讼时效?2014/53 A.当事人请求撤销合同 B.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C.业主大会请求业主缴付公共维修基金 D.按份共有人请求分割共有物 考点:诉讼时效适用范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 思路展开 1、命题点1:形成权(包括撤销权)不适用诉讼时效。适用除斥期间。 (1)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199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 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时效解释》第7条,第1款,“享有撤销权的当事 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第2款,“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3款,“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2)具体到本题及结论:A符合题意,选A。 2、命题点2:确认合同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也不适用除斥期间。 (1)学理依据:合同无效属于当然无效、确定无效和自始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2)具体到本题及结论:B符合题意,选B。 3、命题点3:业主大会请求业主缴纳公共维修基金不适用诉讼时效。 (1)法律及学理依据:《物权法》第76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筹集和使用公共维修基金由业主共同决定,维修基金在性质上属于业主的共有财产,业主缴付义务乃法定,其随业主的身份而存在,不因时间经过而消灭,不适用诉讼时效。(2)具体到本题及结论:C符合题意,选C。 4、命题点4:分割共有物请求权(为形成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不适用除斥期间(离婚请求权也同此处理)。 (1)法律及法理依据:《物权法》第99条的规定,按份共有人分割共有物的权利也属于法定权利,只要共有关系存在,则该请求权也不消灭,不适用诉讼时效。(2)结论:D符合题意,选D。

《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期限是多长时间

什么是《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期限是多长时间? 200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1年8月,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 B、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25日 C、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5日 D、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 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九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 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 继续计算。 可见,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B)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产品责任 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 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 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 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一章物件损害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