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融汇置业有限公司桂湖项目结构统一措施

福建融汇置业有限公司桂湖项目结构统一措施

福建融汇置业有限公司桂湖项目结构统一措施
福建融汇置业有限公司桂湖项目结构统一措施

融汇集团桂湖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福建融汇置业有限公司设计研发部

2013.02.22

融汇集团桂湖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设计遵循的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9)当地相关设计技术规定

二、主要设计参数

1、风荷载

1)建筑物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 0.7 kN/㎡,地面粗糙度建议为 B 类。

2)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位移计算

时按基本风压值采用;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建筑,承载力设计和位移计算均按基本风压值采用。

2、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等级

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按7度抗震设防,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

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 7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3)

3、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部分:本工程可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30,具体应用范围如下:

a)框架柱部分:C25~C30

b)梁、板部分:C25

c)底板、承台、地梁部分:C30

d)其它部分(节点、构造柱、圈过梁等):C20

e)垫层:C15

=360N/mm2)。

2)钢筋部分:本工程钢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直径≥6,f

y

4、结构体系

多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别墅部分采用异形柱结构

5、地下水位、基础选型以及特殊地质情况处理方法

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及设防设计水位为:根据地勘报告结合建筑总平(需征我司确认)。

三、荷载取值

1.楼面恒载:

1)板面层恒载取值:(公建另定)

A)普通房间楼层面层荷载: 0.8 KN/m2

板底: 0.4 KN/m2

合计楼层面层恒载: 1.2 KN/m2

B)客厅、餐厅楼层面层荷载: 1.1 KN/m2

板底: 0.4 KN/m2

合计楼层面层恒载: 1.5 KN/m2

C)上人屋面及露台(板顶+板底+建筑找坡): 2.5 KN/m2

(平屋面建筑找坡距离较大时,应核算找坡附加荷载,该情况在公建比较常见)

坡屋面恒载(输入时应按坡度乘以放大系数) 1.5 KN/m2

屋面起坡30°时 q恒放大1.15

屋面起坡40°时 q恒放大1.31

屋面起坡45°时 q恒放大1.41

2)楼板面荷载标准值:(kN/M2)

双向板短向跨度板厚普通房间(客、餐厅)上人屋面及露台

L≤3000 h=80 q恒=3.2(3.5)不用3000<L≤3400 h=90 q恒=3.5(3.8)不用

3400<L≤3800 h=100 q恒=3.7(4.0) 5.0

3800<L≤4200 h=110 q恒=4.0(4.3) 5.3

4200<L≤4600 h=120 q恒=4.2(4.5 ) 5.5

4600<L≤4900 h=130 q恒=4.5(4.8) 5.8

4900<L≤5300 h=140 q恒=4.7(5.0) 6.0

5300<L≤5700 h=150 q恒=5.0(5.3) 6.3

5700<L≤6000 h=160 q恒=5.2(5.5) 6.5 3)其他:

1.卫生间及卧室的次要隔墙下不设梁,板上恒载应考虑附加墙重的折算荷载至少

1.0 KN/m2。

2.电梯机房屋面的吊钩荷载按30KN集中荷载输入梁荷载中。

3.电梯机房楼面活载取值7.0 KN/M2

4.非标屋面砼水箱按水箱吨位x2计算总重量,分摊后按集中荷载输入。成品水箱按吨位x1.3计算总重量,按面积分摊后输入面荷载(基础为砼枕木或钢枕木或

架空板)。

跃层室内楼梯起步处不设梁,支承板厚加10mm.板面附加恒荷载取1.5 KN/m2,对应位置设板底加强筋2φ14。

2.梁上部分线荷载:(计算梁上部分线荷载时必须扣除结构梁高)

1)外墙200厚硅藻类保温烧结砖(瓷砖贴面):

墙厚200 0.19×9.0=1.7 KN/m2

内侧粉刷:0.4 KN/m2

外墙瓷砖:0.5 KN/m2

q恒=1.7+0.40 +0.5=2.6 KN/m2

2)外墙200厚硅藻类保温烧结砖(文化石贴面):

墙厚200 0.19×9.0=1.7 KN/m2

内侧粉刷:0.4 KN/m2

外墙文化石:0.9 KN/m2

q恒=2.2+0.40 +0.5=3.0 KN/m2

3)100厚内墙面(含建筑专业注明甲方自理的墙体):

墙厚100,空心率:20%

0.09×80%×19=1.4 KN/m2

单面粉刷:0.4 KN/m2

单面瓷砖:0.5 KN/m2

q恒=1.4+0.40 +0.5=2.3KN/m2

4)其他荷载:

阳台栏板:q恒=3.5 KN/m

封闭阳台:按外墙荷载折减

楼梯间栏板:q恒=4.0 KN/m

女儿墙荷载:按照建筑条件计算

........

坡屋面檐沟:按照建筑条件计算

........

石材幕墙:q恒=1.2 KN/m2(计算时按整层高度)

玻璃幕墙:q恒=1.0 KN/m2(计算时按整层高度)

正常玻璃幕墙为悬挂荷载,输在上层梁底

隔墙线荷载折减:

外墙有窗折减0.7,如有凸窗不折减,内墙门窗折减0.8;墙高扣除梁高。

3.地下室部分(暂定)

(1)地下室顶板::

覆土容重20 KN/m3,

混凝土容重25 KN/m3,

人防荷载:顶板人防荷载按人防规范表4.8.2取值(应根据覆土厚度及板跨选择)(2)地下室底板:

混凝土容重25 KN/m3,

面层(暂按100mm)0.1X20=2.0 KN/m2;

底板计算:人防工况+水浮力(常水位向上),水浮力(50年最高水位向上)两种工况。暂不计算常时正压(向下)工况,如审查要求计算该项目,应及时补充。4.活荷载:

1). 楼面活荷载:

备注:

1)地下室顶板、底板计算时,荷载须按照《荷载规范》5.1.2条进行活荷折减。

2)施工荷载与覆土荷载不同时考虑。

3)消防车道荷载仅在消防车道以及消防回车部分考虑。

四、结构计算控制原则

1)、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进行整体计算。

2)、SATWE整体计算主要参数:

总信息 ..............................................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kN/m3): 25.00

钢材容重(kN/m3): 78.00

水平力的夹角(Rad): 0.00(与建模角度对应)

地下室层数: 结构意义上的地下室层数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模拟加载3(尤其是框剪结构应采用模拟加载3)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按实际结构体系输入

裙房层数: 详单体

转换层所在层号:详单体

嵌固层所在层号:详单体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00

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计算位移及周期文件时选是)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是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1)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0.7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 0.40

地面粗糙程度: B类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计算后回代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计算后回代

是否考虑风振: 是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5.0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 2.00

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 否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1.0 (≥60米时取1.1)

体形变化分段数: 1(并根据单体分段数)

各段最高层号: 详单体

各段体形系数: 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

建筑取1.3,其他高层建筑按高规附录A计算。(2)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15;并保证质量参振系数>90%(振型数不少于楼层层数)地震烈度: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7度

场地类别: 详各工程的地勘报告

设计地震分组: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二组

特征周期程序自动填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自动填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自动填

框架的抗震等级: 详单体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详单体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详单体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不改变(根据实际工程提高或降低)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0.50

周期折减系数: 0.70(框架),0.8(框剪),0.9~0.95(剪力墙结构),0.70(异型

柱框架)

结构的阻尼比(%): 5.00

中震(或大震)设计: 不考虑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高层建筑要考虑)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并根据实际工程定)

(3)活荷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大屋面层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层数小于等于3层时不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层数小于等于3层时不折减)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50年1.0;100年1.1)

注意实际有效楼板层数与电算层数不符时折减系数应人工调整(例如屋面构架层数较多时、有错层时、下落地下室层数较多时,)

(4)调整信息: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1.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

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 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0

梁扭矩折减系数:0.4(当梁断面较大时系数加大,减

少折减量。例如:商场、办公等公

共建筑)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1.00

0.2V o 调整分段数:0

框支柱调整上限: 5.0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0

顶塔楼内力放大: 1.00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1.0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 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0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0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1.15(高层按要求取值1.25)

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0

(5)配筋信息:(备注:纵筋强度在模型输入“本层信息”中定义,注意核对,总信息中不体现。)

柱箍筋强度(N/mm2): 360

梁箍筋强度(N/mm2): 360

墙分布筋强度(N/mm2): 360

边缘构件箍筋强度(N/mm2): 360

梁箍筋最大间距(mm): 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mm): 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200.00

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0.25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0

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0.30

(6)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临时建筑和特殊建筑除外)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无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P-Delt 效应:否(要看wmass.out中是否满足重力二阶效应)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角柱复核,Satwe计算时应确认角

柱,无论几级框架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否(高层才要钩选)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

梁保护层厚度(mm): BCB = 25

柱保护层厚度(mm): ACA = 25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否(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

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填“是”)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否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

五、结构计算控制要求

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地震力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多层建筑不

应大于1.5;高层建筑不应大于1.4,若考虑为超限审查条件之一时不应大于1.2,

否则应与施工图审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

2)抗震设计时,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位移数

据只看位移比

3)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二平动周期应接近,以免出现较大的扭转效应,高层建筑应满足扭

转周期和平动周期比 Tt/T1不应大于0.9。

4)结构的前3个振型中,要求某一振型的扭转方向因子不在0.35~0.65之间,否则应调整计

算。

5)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限值为

1/50。并打印出相应文件。当无法满足限值要求时,可根据抗规5.5.5条,通过调整

柱的轴压比或柱全高的体积配箍率来提高,但累计提高不超过25%

6)双向刚度比较接近;上下层刚度比应能满足抗规的要求,高层建筑还应能满足高规

3.5.2条的要求。

7)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有效质量系数)90%。

8)本层与相邻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不宜小于80%。

9)抗震等级为三级时,框架柱轴压比不大于0.85(短柱0.8);抗震等级为二级时,框

架柱轴压比不大于0.75(短柱0.65)。(可提高柱墙混凝土强度,减小断面,减小配

筋率)。

10)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规范即可

11)梁、柱配筋结果不宜太大,如果梁、柱配筋普遍偏大,应重新调整梁、柱截面尺寸。

12)电算结果应交由审核人审核后,提给我司确认后方可提资、绘图。

六、楼板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楼板厚度取值原则如下:

(1)悬挑板 h≥L/12(悬挑阳台板厚取值:挑1500的130厚,1900的150厚)

(2)单向板 h≥L/35;

(3)双向板 h≥L/40(有两边以上简支、板跨≥4500mm板取L/38)。

(4)楼梯板 h≥L/30(L为水平投影跨度)。

(5)加强的平屋面板(或阁楼层)板厚≥120mm(高层);高层建筑楼面最小板厚≥90mm,超过60米的取100mm(不含挑出阳台板),多层建筑最小板厚可取80mm,

斜屋面最小板厚取100mm。

(6)挑出阳台板厚取80mm,入户阳台及露台最小板厚取100mm。门厅、前室楼板厚度最小100mm,作为加强板带时最小120mm。

(7)楼梯间休息平台板最小板厚取90mm。

(8)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厚度不应小于180mm,人防区厚度不小于220mm.

(9)地下室底板:板厚度不小于300mm,两层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2)板跨不宜太小,建议能不布梁尽量不布(即使有降板或有隔墙),要充分发挥楼

板作用和钢筋强度。有隔墙而未设梁时,应在具体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或绘制大样图,不能随意设置加强钢筋,在板配筋计算中要按等效荷载法考虑这部分荷载。

3)楼板计算采用PKPM软件计算,应注意设置边界条件,要求打印计算书。

4)对大开洞造成的局部薄弱板块考虑按弹性膜计算。

5)无相邻板的按简支计算,板和剪力墙大部分相接的及有相邻板的均按固接。

(板块有高低差处,如错开尺寸大于梁宽时,按简支处理)

6)板的计算:

(1) 弹性板计算时:

板长边和短边之比>3:按单向板计算

板长边和短边之比≤3:按双向板计算

(2) 人防工况时顶板板配筋按塑性计算,常时按弹性计算,取大值。

7)楼板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负筋的配筋长度为1/4楼板短边净跨。

8)对地下室顶板、屋顶板配筋为双层双向X@100~200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不

够时附加钢筋。

9)板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确定时,配筋不宜超过计算面积的1.05,配筋不应超过

计算面积的1.1。

10)正常楼层C25砼板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屋面板为25mm。

11)楼板降标高(与楼层结构标高相比):

住宅楼面结构标高=建筑标高-30mm,公建楼面结构标高=建筑标高-30mm

普通厨房:降30mm

普通卫生间:降50mm

同层排水的卫生间:板底降至梁底(附加恒载7.0 N/M2)

普通阳台、楼梯间,电梯厅: -0.05

入户花园:见单体规定

12)异形板按有限元程序进行核算,并在楼板阳角处附加放射筋。

13)对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并宜符合下列

要求:

a)住宅和公寓不宜低于5Hz;

b)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4Hz;

c)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低于3Hz。

14)板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仅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

15)判定平面不规则时,楼板开洞不包括楼梯间和电梯间洞口。

16)楼板采用三级钢筋,其最小配筋为:0.15%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砼标号

C25 6@200 6@190 6@170 6@160 6@140 6@130 6@125 6@110

C30 6@190 6@170 6@150 6@140 6@130 6@120 6@110 8@180

C25~C3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190 8@180 8@170 (面筋)

七、梁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梁截面:

①框架梁:梁宽以200为主,个别需加宽者可取250、300。

梁高一般情况下≥400,取L/12~L/15。

梁高超过600mm(高层),500mm(多层)的应告知建筑设计人协商调整。

外围结构框架梁高度统一,具体高度应根据建筑立面。

凹槽处是否拉梁要和建筑协商。

②次梁:梁高最小200×300,取L/15~1/18左右,次梁梁高在满足约1%配筋率的前

提下尽量调小。

③梁上立柱者支承梁梁宽应比立柱柱宽大50mm,坡屋面立柱除外.

④ 300mm<长边(直径)<1000mm的洞口可不设梁,洞口边有较大荷载的应设梁。

2)框架梁支座不满足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bE时,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

或计算时将支座设为铰接点。

3)框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最少各配两根纵向钢筋,三、四级直径不小于12。

4)主梁面筋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支座附加,连续梁各跨底筋尽量采用相同直径

和不同根数配置,但要满足拉通钢筋的截面面积等构造要求和支座锚固宽度限制。

(例:225替换为320,其中220拉通),底筋亦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

5)次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最少配两根纵向钢筋,直径为10。单跨次梁架立(2φ

10),支座处钢筋≥1/4梁底纵筋,连续次梁顶纵筋架立(2φ10)。

6)次梁箍筋无加密区,但当支座处计算配筋较大时,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式处理。

7)楼层次梁端支座设成铰接,屋面次梁不设铰接。

8)当梁长大于4 米时,梁跨中可采用通长钢筋10或12搭接。

9)多跨梁的各跨不全部是框架梁时,图纸中应注明或示意以下要求:

①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的一端按照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

②不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的一端均应按照非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

10)框架梁梁宽大于等于350时,当采用四肢箍时,跨中采用两根主筋+架立钢筋(212)

的配筋形式。

11)梁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决定,梁实配钢筋不宜放大。大于6米的跨中钢筋?

12)主次梁交接处优先采用箍筋,确有必要设置吊筋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配置,不得随

意增大。

13)次梁和抗震等级为四级的框架梁宽度为350mm时,箍筋肢数最小可为两肢箍。

14)抗震设计时,梁配筋多数应控制在2.0%以下,尽量不超过2.5%;当梁端纵向受拉钢

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需要配置受压钢筋。

15)当次梁有较大的外挑时,如果外挑尺寸大于内跨的1/3时,内跨的次梁(与外挑相邻

跨)不用架立筋。

16)悬臂梁:箍筋≥φ8—150(2),底筋≥ 2φ12 。长悬臂梁应进行裂缝、挠度计算。

八、框架柱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柱截面根据轴压比确定,二级不大于0.75,三级不大于0.85,四级不大于0.90。

2)柱宽不宜小于350mm以利梁筋锚固,柱断面优先采用350x400,350x450,400x500;应注

意柱长向的设置,板式住宅宜采用长方柱。(七度区底层柱宽不小于400mm)

3)底层柱高应满足建筑最小埋深要求;有地下室的底层柱高取层高加覆土厚度。基础

(梁)以上的覆土厚度应能满足设备专业的管线布置需要。

4)框架柱计算结果应满足绝大部分为构造配筋,否则应调整柱布置方式或截面尺寸。

5)框架柱配筋归并时范围不应过大,应注意其对配筋结果的影响。

6)框架柱配筋不小于Ф12。圆柱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

不应少于6根。

7)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不应小于50mm。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8)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

率不应小于0.2%。

注:a) 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框架结构;

b) 采用335MPa级、400 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

采用;

9)框架柱纵筋可以采用大直径钢筋+小直径钢筋的配筋形式,以使实际配筋与计算或构

造要求配筋更接近,且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

10)框架柱配筋时,应注意上下柱纵筋的协调,尽量避免上柱纵筋直径全部大于下柱纵筋,

出现100%连接的情况。

11)四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底层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柱剪跨比不大于

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12)连层柱(含斜柱)的截面宜控制在H/15左右,长细比不宜过大。必须在图纸上注明

“连层柱的纵筋应注意连通,如需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Ⅱ级”。由于连层柱在中间经常会有一道拉梁,此时应注意柱箍筋加密。对于连层的剪力墙的纵筋要参照此条文执行。注意对于所有的连层构件,配筋要按一个完整的构件配筋(纵筋、箍筋上下层要一样)。

13)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体积配箍率在满足计算的前提下,三、四级按0.4%控制即

可,体积配箍率计算时应为核心区面积。

14)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

大间距采用150mm。二级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10d,d为柱纵筋直径。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应注意纵筋直径小于Ф20时的加密区箍筋间距要求。

15)角柱(建筑阴阳角)均加密(一二级框架),电算时,要选取角柱,保证其按双偏压

16)框架柱因填充墙开门窗洞引起短柱的箍筋需加密,可不必满足 1.2%的配箍率;其余

短柱均应满足1.2%的配箍率要求。框架柱因填充墙开门窗洞引起短柱指窗间墙宽度不大于200的情况。

17)框架柱纵筋深入承台、筏板等基础的长度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18)应注明柱纵筋(直径大于等于14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接。

九.异形柱框架结构

1)计算时,Satwe信息中要选取异形柱框架结构一项。

2)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也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3)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7度(0.15g)及8度(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4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0.10g、0.15g)及8度(0.20g)的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

5)异形柱结构的结构抗震等级与普通框架结构对高度要求不同,必须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第3.1.1条执行。

6)柱肢的高厚比不大于4,肢厚≥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砼等级≥C25,不应高于C50。

7)异形柱框架结构弹性位移角≤1/600,位移比≤1.45.

8)宜采用等肢异形柱,不得已采用非等肢异形柱时,两肢高厚比不宜超过1.6,且肢

厚相差不大于50mm。

9)横向框架在15m范围内至少拉通一榀,纵向框架至少拉通2榀。

10)轴压比限制,L形:0.6, T形:0.65,十形:0.70,短柱再减0.05,具体详规

范6.2.2条。

11)对于二三级框架,贯穿中柱的梁纵筋直径不宜大于该方向柱肢界面高度的1/30,据此规定肢高500时,纵筋直径≤φ18,肢高600时,直径≤φ20。

12)框架梁可以与柱同宽,也可比柱宽,但梁宽度任一侧凸出柱变的长度应≤75mm,宽出柱肢厚部分的梁纵筋水平段锚固长度应≥0.5LaE。

14)在梁柱施工图中要注明梁柱构造做法详国标图集06G331-1(异形柱结构构造)。

十、地下室底板、外墙以及承台(基础)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总体计算

(1)地下室主楼及其相关范围内计算应与上部主楼一起计算,定义真实的结构地下室层数,并根据此计算设计主楼部分的顶板梁板及柱、墙、基础。“相关范围”

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1~2 跨的地下室范围。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

结构采用。

(2)人防荷载的取值应取不考虑上部建筑影响时的数值。人防工况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即可,取规范中的低限。人防构件受弯、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5%。

(3)顶板,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取C30,中腐蚀环境取C35,弱、中腐蚀环境地下室顶板板保护层厚度为30,地下室顶板梁为35,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基础为50。

(4)地下室结构长度超长时,应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可参照楼(屋)面的要求进行设置。后浇带的布置必须避开承台、主体剪力墙,尽量避开人防墙等其

他通墙体。

(5)裂缝计算时,应采用荷载准永久组合对应的弯矩进行计算。

(6)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桩箱、桩筏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箱形基础的高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2)地下室底板结构形式采用无梁楼盖。

3)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应参考地勘报告结合总平确定,底板采用通长筋+附加筋的形式,

通长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底板最小厚度为250mm。

4)计算底板、侧墙强度计算时,建议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0。

5)地下室底板裂缝计算时,按耐久性规范保护层厚度取为30mm,荷载为准永久组合。

水浮力考虑为活载时,裂缝宽度按0.2mm控制;水浮力考虑为恒载时,裂缝宽度按

0.3mm控制。(环境类别为二类或三类)

6)地下室外墙裂缝计算时,按砼规范保护层厚度取为25mm,荷载为准永久组合。水浮

力考虑为活载时,裂缝宽度按0.2mm控制;水浮力考虑为恒载时,裂缝宽度按0.3mm 控制。(环境类别为二类或三类)

7)地下为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时,环境类别为一类,地下室底板、外墙裂缝宽度按

0.30mm控制。

8)地下室底板配筋计算建议采用PKPM软件中SLABCAD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且配筋为双

层双向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不够时在支座附加钢筋。底板底筋深入基础内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9)外墙荷载为土体的侧压力以及水的侧压力,并按照水、土分算原则进行荷载计算。地

面荷载在消防车道情况下取20kN/ m2,其余情况下载取10kN/ m2。由于不考虑外墙附近回填土不易充分夯实而可产生少许压缩变形的有利因素,土体侧向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当回填土无确切物理指标供设计参考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近似取0.50。土容重取18 kN/m3。

10)地下室外墙计算时按上部铰支,下部嵌固的纯弯构件计算,当顶板刚度与侧墙接近时,

可采用两端嵌固计算,如可能出现小偏压的情况时,则应按偏压验算。

11)外墙外侧竖向钢筋采用通长钢筋+1/3附加钢筋,附加钢筋长度为1/3层高,且内外

侧配筋分别按各自的计算结果进行配筋。

12)外墙设计应满足水土压力及地面荷载侧压作用下承载力要求,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双面配筋率之和不宜小于0.3%。

13)计算地下室顶板的梁板配筋时,环境类别二a 类的板保护层取20mm,板配筋按裂缝

宽度控制,梁配筋按强度控制。

14)顶板梁配筋在强度计算和裂缝验算时考虑每侧相邻板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板钢筋的

有利作用。

15)裂缝控制:顶板、底板不计算。仅外墙按0.2mm控制。

16)顶板梁在人防工况计算时可考虑梁柱刚域,以减小配筋。对于配电房部分,应注意设

备对净高的要求,一般为3.9m,福州市区要求4.2m。

17)两桩承台上部建议不配钢筋,仅底部钢筋通过即可,箍筋最小可采用采用8@200,

腰筋不设拉筋。

18)单桩承台配筋按节点设计即可,采用12@200箍筋。

19)三桩及以上承台上部不配面筋。

20)承台宽度大于2米时,底板钢筋断开,锚入承台La

21)注意事项:人防口部、封堵等位置必须在模板图、口部图、墙柱图上画出实线(包括

反口线和沟槽线),封堵大样的上挡墙、下门槛水平受力钢筋锚固做法要按07FG04做。

风井大样应分非人防区和人防区两种,后者要按防倒塌设计

十一.基础部分

1)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报告进行。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

(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

应满足抗滑要求。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稳定计算可按《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

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的第5.5节执行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定。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定。甲级的建筑桩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

3)桩周地基土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沉降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降低的影响。

4)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得15米,该桩长为孔口至桩底的长度。有地下室时,可以先开挖底板以上的土层,这样就可以减少孔口至桩底的长度。当部分桩长超过15米,地质条件确实有适合做人工挖孔桩基础时,可以考虑桩底注浆来提高承载力。孔桩的间距取1.5D或D+1.5m(D>2m时)。

十二、楼梯、节点、构造柱、圈过梁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楼梯统一采用tssd软件计算,一般按两端简支计算。

2)楼梯板的厚度一般可取1/28板跨,跨度较大应由计算确定。

3)楼梯及节点内分布钢筋直径最小可为6。

4)楼梯可以用平法表示,但应注意核对是否碰头。平法画楼梯时,应把支座钢筋表示出

来,取最小配筋率与1/4底筋的大值。楼梯板不允许支承在悬挑梁上。

5)楼梯钢筋尽量采用高强度钢筋,建议与楼板钢筋统一。

6)板阴阳角的加强配筋应在平面图中表示清楚,若总说明有要求而平面图无表示时,以

平面图为准。

7)构造柱布置应在建筑或结构平面图中表达清楚,若总说明有要求而平面图无表示时,

以平面图为准。

8)应在图中说明构造柱纵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不需要加密。

十三、其他注意事项

1)为保持统一,已经出图的户型,有复用时应以先出图者为准;底图中有手工修改部分,应在电脑图中同步修改后存档

2)桂湖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暂按福州市区7度,地震设计分组二组设计。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天津华远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_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剖析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计算参数篇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现行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自然条件:(项目地址:沈阳新民市) 基本风压值:0.55kN/㎡ 地面粗糙度:B类 建筑高度超过60m时,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1 体型系数:1.4 基本雪压值:0.50kN/㎡ 地震基本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见地质勘察报告 3.设计要求: 3.1 结构形式:见表一 3.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3 抗震设防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4 抗震措施: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5 抗震等级:见表一 3.6 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表一 二、荷载取值: 见设计篇及荷载计算书。 三、程序计算系数取值: 1.总信息:

1.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夹角预算时取0,最终与WMASS.OUT中的方 向角差值不大于15°; 1.2 混凝土容重:考虑梁柱墙的外粉刷,一般取26; 1.3 裙房层数:按实; 1.4 嵌固端层数:地下室范围内建筑物暂定为地下室负一层底板,地下室范围外取基础顶。 1.4 转换层所在层号:本工程无转换层; 1.5 地下室层数:按实; 1.6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视墙体长度而定,一般取最小值1m。 1.7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计算位移比时选择此项,其它结构分 析、设计均不选。 1.8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某住宅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本规定应结合设计指引实施,为指引在施工图阶段的细化规定) 本规定由设计单位在正式施工图实施前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填写, 在施工图阶段应严格执行 一、总信息控制: 1、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类别为II 类,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 ,性能控制目标为普通; 2、基本风压取值:强度计算时,为w o= 1.1*0.50kN/m2 (n=50年*1.1),位移 比等总信息计算时,为w o= 0.50kN/m2 (n=50年),地面粗糙度 B 类,体形系数 1.30(矩形平面长宽比超过2的,应根据高规附录重新计算,包括两栋及两栋以上建筑并排形成长宽比大于2的情况;如果是两栋并排的情况,尚应按实际情况设定遮挡面,扣除变形缝两侧的风荷载)。 3、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按实KN,(桩端 支撑在强/中风化花岗岩岩层上,持力层岩心天然抗压强度为Mpa或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6000 kPa),天然基础持力层为硬塑粘土、强风化花岗岩,取值为250/500 kPa,采用地基处理的方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4、抗震等级为:墙-2/3 级,柱-2/3 级,(低于<含>27层住宅的剪力墙为三 级,框架柱按框-剪结构取为二级;高于27层住宅的剪力墙及框架柱均为二级;多层小商业框架柱为3级);地下室墙柱等级:相关范围内,地下一层同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外的纯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为四级。 5、墙柱轴压比限制控制(按省高规控制),柱为0.85(低于<含>27层住宅)、0.90 (高于27层住宅),墙为0.60 。加强区短肢剪力墙在墙基础上控严0.50(二级)0.55(三级),加强区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则再控严0.05,取0.45(二级) 0.50(三级),加强区以上部位出现短肢剪力墙及一字型短肢剪力墙时,则均 相应放宽0.05。 二、具体荷载及墙柱混凝土等级取值: 混凝土容重计算模型中统一按25 kN/m3考虑 2.1.1、住宅常用活荷载及附加恒载(单位:kN/m2)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9) 三、计算参数设置 (11) 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 五、结构构件设计 (22) 六、钢结构设计 (31) 七、人防结构设计 (43) 八、其他 (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25年,临时建筑按5年确定,对年限低于50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50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50年,幕墙为25年,门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工程内容、工程特点、施工规模及专业特点,按项目法管理形式设置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下设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质量检查部、安全保卫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和降水施工组、支护施工组、桩机施工组等3个施工组。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项目总工、工程管理科、安全保卫科、质量检验科、设备物资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等部门组成,代表单位全权负责本工程的全面实施,满足合同要求,并接受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2.2各职能部门职责 (1)项目经理部 代表本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合同管理及项目实施,满足合同要求。接受本公司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项目经理具体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负责。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2)工程管理部 工程管理科负责工地日常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安排施工计划进度管理、编制进度报表及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合同管理负责施工测量放样,施工监测,施工调度,以及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等工作。 (3)质量检验部 为保证本工程的质量,质量检验科由我局局长直接负责管理。质量检验科负责工程质量全面管理,包括编制质量计划,通过检查、试验,监督评定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质量标准。 (4)设备物资部 设备物资科负责做好本项目的物资材料、设备的采购、仓储保管、调配供应,为质理检查科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并做好产品的标识,满足可追溯性;负责施工机械、车辆的调派、检查、保养、维修,使其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5)安全保卫部 负责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根据本标段的施工需要编制适合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安全手册》,制定安全施工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设施,控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负责并检查落实情况;负责特殊工种、质检人员技术检查登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对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提出整改意见并上报安全报表;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日常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落实;配合地方公安机关做好治安管理工作。 (6)财务部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 1、配筋原则: 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 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 “结构总说明”中表示)。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 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 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 计算结果的大值; 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 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 .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 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 (±0.000m); 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 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 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 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 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 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 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 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

中南建筑设计院结构技术措施

XXXX项目工程结构技术条件 一、工程概况: 1. XXXX 工程位于XXXX 市,由多栋18层高层(高度 57m)、11 层高层 (高度36m)、6层(高度21m)住宅及配套商业组成,设一层地下室。 2 .本期项目由我所设计,我所设计范围如下: 单体部分: 23、24、25、26号四栋18层塔楼,下无地下室; 14、19号两栋18层塔楼,有地下室;& 9号两栋11层板楼,有地下室; 1、2号两栋6层板楼,有地下室;3号11层板楼,有地下室;4号18层塔楼, 有地下室。 B、D、E区的商业用房,多为一 ~三层的框架或砖混结构,下无地下室。 地库部分:地库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我所完成北部和东部的地库。 二、结构设计依据: 1. 主要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 (2006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 (2008年版)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01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7(2001年版) (1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 95(2001年版) (12)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建筑物分类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Y=1.0。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 结构的抗震等级: A栋底层带商铺的18层住宅(剪力墙):剪力墙为三级, 短肢剪力墙为二级剪力墙在二,三层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增加0.1 %; 三层商铺屋面与主楼相接处的边梁箍筋全长加密 B栋18层住宅剪力墙:四级,短肢剪力墙为三级 C,D栋26层、33层住宅剪力墙:三级,短肢剪力墙为二级 26层、33层住宅间的地下室框架结构:四级 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3层住宅、带商铺的高层住宅:甲级 七层以下的公建设施:丙级 其余:乙级 三、荷载统计: 1、基本风压: 26 层、33 层住宅为 0.40KN/m2(n = 100 年); 其余为 0.35KN/m 2(n = 50 年) 基本雪压: 2 0.45KN/m 体型系数:1.4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施工图结构计算统一措施

上部结构施工图技术统一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面积21万m2,由市政规划路划分为自编S1、S2两独立地块。S1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1.2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18.3万m2;由A、B、C、D、E、F型高层塔楼、L~K型多层洋房及商业会所等组成;其中B、C、D型高层塔楼地上部分19层,A、F、E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L、M、J、K型洋房地上部分6层,H型洋房地上部分7层。S2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6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7万m2;由A、E、G型塔楼、幼儿园组成;A、E、G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两区地下室均为一层,功能为地下停车库,不设人防地下室。 二、结构概况 高层塔楼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洋房结构体型为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塔楼的地下室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有如下特点:①各塔楼结构高度类别均属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②高层塔楼的剪力墙沿周边设置端柱或独立的框架柱;③部分塔楼考虑架空层的建筑使用,首层、二局部架空或涉及局部构件范畴的竖向转换;④地下室顶板非塔楼范围采用加腋板+框架梁楼盖体系;⑤地下室底板采用无梁平板的板式体系。根据不同的建筑平面及使用功能、层数、层高等条件,分两类型单体进行结构设计,详下表: 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地面粗糙度为A类; 体型参数表: 表2.1洋房(属于多层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

a)洋房结构形式为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 b)抗震等级: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c)剪力墙底部加强区-1~二层,地下室~三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四层~七层(六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d)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地面粗糙度按A类场地;强度及刚度计算时风荷载取值0.85(50年重现期);表2.1.2塔楼(属于高层剪力墙结构)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方案设计完成项目目标地保证要求措施

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措施 一、服务保证措施 1、服务以甲方需要为出发点 虽然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人将21世纪称为质量的世纪。质量问题已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市场参与者或甲方掌握了更多的发言权,这种变化就得专家学者将关注从有形产品质量领域转变到无形产品质量即服务营销领域。而服务质量、甲方满意等这样服务营销的关键词则是关注的重点。现在,每年都有需要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将服务质量作为讨论的主题,众多的学者也将服务质量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这个领域的研究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迄今为止,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服务管理研究中最为热点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虽然服务经济的发展,传统质量概念逐渐向以甲方为导向的新规则与新理念转换,以甲方满意为宗旨、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现代质量观念正在逐步成为服务管理的指导思想。 1.1.设立服务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设立服务质量管理专职机构,作为服务质量体系的组织保证。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等,使企业质量管理系统中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企业对各服务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环节明确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使设计员工服务行为有章可循。对企业各岗位、各环节的服务过程是行如实记录,仔细分析研究,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改进,使之合理化,并以方字和图表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服务程序。服务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既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是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企业制订服务质量检查程序和控制标准,建立质量反馈系统,收集分析服务部符合标准的原因,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 管理控制要对路。实行首问责任制。就甲方而言,有权利认为任何一个设计员工都代表着企业,都应为他们解决问题。为此,凡是企业在岗工作的设计员工,第一个接受甲方咨询或要求的人,就是解

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mm,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非抗震)或LaE(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mm 外,伸出基础边100mm,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mm,伸出基础边70mm;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mm。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JCCAD 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甲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书 三、结构体系 1、A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2、B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3、商业裙房:框架结构 四、抗震等级 1、A栋:四级(框支框架二级) 2、B栋:三级(框支框架二级) 3、商业裙房:四级 五、电算统一技术措施 1、基本参数输入 (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详地勘报告)。 (2)本工程房屋高度不大于60m,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0.4KN/m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60m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C类。 (3) STAWE计算中注意周期、地震力最大作用角带入计算,注意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数、方向角。 (4)PM中混凝土容重按25 KN/m3输入,自动考虑楼板自重。STAWE中,剪力墙部分混凝土容重按27 KN/m3输入,框架部分按26 KN/m3输入,框剪部分按26.5 KN/m3输入。 (5)A栋,体系按不规则+偶然偏心考虑地震作用;B栋按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商业门面部分按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

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按双向地震作用) (6)根据建筑嵌固条件定义地下室层数。地下一层且四周完全或基本嵌固于土中可按地下室考虑,根据结构形式考虑是否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顶板。半地下室或其他嵌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按普通楼层输入,考虑土压力对结构的影响(将土压力作用在柱上按线荷载输入,或作用在节点上按集中荷载输入,边界条件应符合实际情况)。 (7)按模拟施工加载一计算方式考虑施工影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模拟施工加载三考虑)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根据板厚与梁高度关系取适当的值(板翼缘刚度对梁刚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取1.8~2.0。 (9)框剪结构按规范要求调整0.2Q(满足要求时可不调整),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顶板上调整。 (10)墙、柱及基础设计考虑活荷载折减,带地下室的楼栋折减系数往上提一级,如2~3层由0.85调整为1.0,依次类推。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 (11)梁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梁端点饺。 (12)按“刚性楼板假设”计算时,当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计算 选“不规则”选项。如存在其他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时也应选“不规则”选项。最大扭转位移比应≤1.5。 (13)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详规范要求。 (14)高层建筑应避免第二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应小于0.9(复杂高层建筑应小于0.85)。 (15)多层框架结构柱按单偏压计算考虑(但应进行双偏压进行配筋验算),框支柱按双偏压计算考虑。坚持柱轴压比是否超限、节点域抗剪是否超限。 (16)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框架结构取0.7,剪力墙结构取0.85~0.9,框支剪力墙结构取0.85。 (17)多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高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 (1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转折减系数0.5。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19)层刚度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计算方法。(当为底部为一层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当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复核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其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之比时应采用剪

实施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

(1)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由建设方和开发方的主管领导组成,作为项目的发起方,主要职责是参与项目重大决策,对关键问题的决策,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参与项目阶段点(里程碑)的确认,以及进行双方高层间的沟通。 (2)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统一协调项目中软件、硬件、第三方软硬件供货等事宜。并领导项目硬件实施小组开展工作。项目软件经理统一协调应用软件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软件部分的项目管理。这些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队伍的管理,计划的监控执行、质量保证协调、文档制订等。另外还与项目经理、项目领导小组、客户方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3)软件开发经理 项目软件经理本角色负责对所辖项目的全部软件活动,负责控制项目的软件资源,就软件部分向项目经理实施承诺。项目软件经理还负责开发计划编制、评审分配需求和软件开发计划、参与软件工程内部的定期审核,对照软件开发计划跟踪技术进展、性能和问题项与有关人员共同解决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4)软件构架师 软件架构设计师负责总体架构的设计,并保证总体架构在具体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得到贯彻实施。这些总体架构包括软件系统的业务需求框架、系统总体模块划分、系统设计总体原则制订、编码规范

制订、应用开发框架规划等工作。 (5)数据整合小组 数据整合小组按需求说明,对系统输入信息进行整合,确定数据格式要求,读入方式、存储方式等等,由开发人员专责处理。 (6)文档管理小组 项目文档小组按照ISO9000规范制订项目的文档规范,整理各种项目文档,并监督各开发小组的项目文档写作情况。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项目还需要有外围支撑的项目管理团队来支持,这些团队是诸多项目开展的公共资源。根据我公司ISO9001项目管理要求及软件工程的要求我方有成熟的项目管理平台,以支持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的工作。

钢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钢结构安装 2.1吊装顺序:柱→柱间支撑(墙梁)、行车梁→屋架→屋架支撑(檩条) 2.2吊装前准备: 为了确保构件吊装前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要求的质量、工期、和效益。按照选定的吊装方案充分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1)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吊装方案等有关技术资料,核对构件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间和关系,掌握结构的高度、重量、外形尺寸、数量、型号及构件间连接方式等。 2)掌握吊装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高空的环境情况。 3)了解已选定的起重机械设备的情况和使用要求。 4)编制吊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5)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技术交底。 2.2.2施工准备 1)钢构件和验收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按国家GB50205-95的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外形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J205-83表3.9、3.1的规定。 钢构件成品出厂时,制造单位应提交产品证明书和下列技术文件; A)设计更改文件,钢结构施工图并在图中注明修改部位。 B)制作中对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 C)所作钢材和其它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D)高弗螺栓磨擦系数物实测材料。 钢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除了检查构件规格、型号、数量外,还需对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签证手续以便备案,对已变形的构件应矫正,并重新检验。 2)测量仪器及使用应按规范要求,统一它的标准。 A)经纬仪:采用精度2S的光学经纬仪。 B)水准仪:按国家三、四等水准仪测量及工程水准测量要求,其精度为±3MM/KM。 C)钢尺:参与同一单位工程施工的各个单位,须使用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尺,应通过标准计量校准钢尺。 3)基础复核 A)基础施工单位至少在吊装前七天提供基础验收的资料。 B)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轴线标高的轴线基准点和标高水准点。 C)基础施工单位在基础上应刬有关轴线和记号。 D)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应按GBJ205-83规范中表4.2.2要求,支座和地脚螺栓的检查应分二次进行,即首次在基础砼浇灌前与基础施工单位一起对地脚螺栓位置和固定措施进行检查,第二次在钢结构安装前作最终验收。 E)提供基础复测报告,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知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措施。 F)为防止地脚螺栓在安装前或安装中螺纹受到损伤,宜采用锥形防护套将螺纹进行保护。 4)构件预检

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工程,地下二层,南楼地上七层,北楼地上六层;中间综合活动中心三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自然条件等情况,本工程主楼拟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并将南北主楼与三层裙房设缝分开。 三、结构设计中的有关等级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如下: 南楼地上七层: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其余: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中:近中部以南地段属Ⅰ1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建筑适宜性良好;近中部以北地段,属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一般地段,建筑适宜性一般。 注:南楼应按照7度,0.10g进行计算。 4、建筑物抗震等级: 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七层为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为框架三级,地下二层为四级。 裙房大跨度部分:地下一层及地上部分为框架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6、砼构件设计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P8级 砼挡土墙:P8级 屋面板:P6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

1Z201020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目标和系统的组织的关系 影响一个系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除了组织以外(图1Z201020-1),还有: .人的因素 .方法与工具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组织论的一个重要结论。如果把一个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其目标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组织,而项目管理的组织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中组织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如果对一个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进行诊断,首先应分析其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论和组织工具 组织论是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和工作流程组织,它是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门或各管理人员)之间的指令关系。 组织分工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 工作流程组织则可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 组织工具是组织论的应用手段,用图或表等形式表示各种组织关系,它包括:

.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管理组织结构图);工作任务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 .工作流程图等。 1Z201021项目结构分析 一、项目结构图 项目结构图是一个组织工具,它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对一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 一些居住建筑开发项目,可根据建设的时间对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如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和第三期工程等。而一些工业建设项目往往按其生产子系统的构成对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 综上所述,项目结构分解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应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参考以下原则进行:(与计划过程相关的都要考虑) .①考虑项目进展的总体部署; .②考虑项目的组成; .③有利于项目实施任务(设计、施工和物资采购)的发包和有利于项目实施任务的进行,并结合合同结构; .④有利于项目目标的控制; .⑤结合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等。 二、项目结构的编码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的信息,为了有组织地存储信息、方便信息的检索和信息的加工整理,必须对项目的信息进行编码. 项目结构的编码依据项目结构图。项目结构的编码和用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管理工作的编码有紧密的有机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项目结构图和项目结构的编码是编制上述其他编码的基础。 1Z201022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基本的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论的三个重要的组织工具,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和合同结构图(图1Z201022-2)的区别如表1Z201022-1所示。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整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 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 中实·润城 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结构专业)

2011.2.15

目录 1 设计依据 3 2 自然条件 4 3 设计荷载 5 4 地基及基础选型 6 5 上部结构选型 7 6 变形缝与后浇带(加强带)设置 8 7 主要材料 9 8 主要分析计算软件和参数取值 10 9 结构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12 10 主要结构构件取值原则 13 11 结构构件配筋取值原则 15 12 统一构造措施 18 13 统一文件和图纸表达 19

1 设计依据 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按审批意见 b 设计原始资料 a) 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设备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资料图(包括设备留洞、布置、重量等),电梯样本; b)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要求等); c)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d)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c 设计依据的标准 a)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和地方标准; b) 现行国家标准图、行业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 c)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2 自然条件 a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 =0.50kN/m2; a) 基本风压: W o b)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c) 风载体形系数:1.54; 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e) 高层建筑群间风力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取1.1。 b 基本雪压 =0.40 kN/m2 W o c 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类别 a)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b)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c) 场地土类别:三类 d)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e)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