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初探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初探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初探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初探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初探

发表时间:2016-12-06T10:29:29.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李民德练永国

[导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省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内涵,探讨了牡丹工业园区建设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必要性。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摘要:文章阐述了省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内涵,探讨了牡丹工业园区建设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的必要性,分析了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了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总体目标,介绍了重点建设任务,论述了牡丹工业园区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对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建设省级区域创新中心的政策需求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区域创新;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

一、建设背景

区域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实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地方经济和产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导产业明确、主体互动频繁、创新环境优越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涌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山东省累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市委、市政府“打造四省交界科学发展高地”战略要求,牡丹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

牡丹工业园区在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已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菏泽市经济增长最快、发展动力最足、创新潜力最大、创业氛围最浓的区域。特别是2013年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退二进三”“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和“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牡丹区定位于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信息、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在园区内构建一个整合企业、市场、政府、高校院所、信息机构等资源的区域创新中心,组建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进驻园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对于降低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于推动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对于让牡丹区融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一路一带”和山东省“蓝黄两区一圈一带”重大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的区域创新中心,就是指那些能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以支撑与促进社会创新活动的部门和机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重要为两类:一类是能直接参与到服务对象的技术研究过程的平台,如生产力的促进中心、各级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工程技术的研究中心等;另一类是通过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管理与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咨询的平台,诸如科技的评估中心、科技的招投标机构以及市场情报信息中心等。当然,也包括一些为科技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而提供服务的平台,如人才中介市场、科技创新条件市场等。

一方面,随着近年以来牡丹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创新是园区实现产业化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助推器,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与地方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息息相关,但是现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却相对薄弱,无法为本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与创造,如果没有区域创新中心提供科技支持,这些企业从事简单加工和制造及服务的现状将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

另一方面,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是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个关键因素。然而,虽然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越来越大,地方的社会科研机构、高校科研组织逐步走上正轨,也获取了不少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科研机构与生产开发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将科研成果及时进行二次开发和投入生产,实现其最终的现实价值,这种情况在高校科研组织中尤其严重。再重大的科技成果无法得到突破并投入生产,都无法创造任何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一方面是企业缺乏科研创新,另一方面是科研机构无法深入进一步的开发,两者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联系,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和谐的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区域创新中心来提供专业的服务,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其产业化。同时,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机构还可以承接大量的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区域创新中心不论是在数量与服务水平,还是自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必将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直接关系着我们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彻底的转变。

三、现有条件

(一)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创新基础优势明显。

1、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科学发展。多年以来,牡丹区积极鼓励企业攀登科技“精尖”高峰,围绕商贸物流、牡丹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连续多年实施骨干企业膨胀升级计划;出台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奖励办法;举办科技项目洽谈会,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间的智力合作平台。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家,实现产值1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6%。同时,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专项治理,推动“蓝天碧水工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强化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成果丰硕。

近年来,牡丹区围绕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核心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产业等各种优势资源,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以牡丹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广泛深入开展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城区南部的千亿级万福河商贸物流区,已拉开了建设大框架,中国牡丹商贸城、毅德商贸城、居然之家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中心老城区改造相继吸引了绿地集团、匹克集团、中北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开发,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37个,总投资420亿元。同时,牡丹区将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马岭岗商贸物流配套加工、牡丹特色、胡集木材加工、沙土食品加工、皇镇保税物流等六个功能完善的产业园,为科技项目引入、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美丽绽放。

嘉利华荣文化产业园投入运营,盛华牡丹展厅建成开放,全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以牡丹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市级以上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