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错构瘤的简介及围手术期护理

肾错构瘤的简介及围手术期护理

肾错构瘤的简介及围手术期护理
肾错构瘤的简介及围手术期护理

肾错构瘤围手术期护理

外三科

彭琳

一、概述

肾错构瘤就是一种实质性占位病变,此病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于脂肪瘤的一种,由厚壁血管、平滑肌与成熟或不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可以单个,多个或双侧发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80%为女性,但我国肾错构瘤患者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可伴结节性硬化,此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就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80%病人脸部有蝴蝶状皮脂腺瘤,其她器官如脑、眼、骨、心、肺亦有病变。大脑发育迟缓、智力差、有癫痫发作,多为双肾多发病源。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从发病机理上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总结出各种类型肾错构瘤形成的根本原“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就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肾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有关,并形成肾脏突出的肿块,称之为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①肿瘤在肾内多无症状

②肿瘤过大时有腰痛,腹部慢性胀痛、钝痛或隐痛,有可能突然破裂大出血,休克。

2、辅助检查

由于肿瘤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B超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X线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蚀现象。

CT 就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到-90Hu。

CT示图1

CT示图2

四、治疗原则

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肿瘤<4㎝可以不治疗,每年随访1次;>4㎝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

者,每半年随访1次。

2、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引起的症状、预防自发性破裂、

保留肾单位、排除影像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手术方式分为以下:

?栓塞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

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5㎝可行剜除术,尤其就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但有

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界面不清,剜除就比较不安全,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

?肾切除术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若为双侧病变要更多地考虑到肾功

能的保存;少数病例可有局部及淋巴结侵犯,甚至瘤栓侵入大静脉,呈恶性行为表现,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目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 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 岁是乳腺癌的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是由病人自己发现的。定期的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和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 天 二、年龄:40—60 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增高有 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侧,双手撑 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轮廓

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轻挤压乳头有 无溢液③乳房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陷、红肿、静脉曲张、结节 等。④两侧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胀和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和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手检查左乳 房,按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外上T外下T内下T内上T 腋窝-乳头, 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床上,手指平压乳房,轻压,从外向乳 头逐圈检查乳房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于身侧检查一遍,压在头后 再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的柔韧感和细颗粒感,月经期、哺乳 期增大,结节样感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块:注意肿块的大小、硬 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是否粗糙、皱缩、有无粘连。③局部腺 体增厚:部位、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头:挤压乳头有无疼 痛、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和锁骨上窝注意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五、疼痛: 约有1/3 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偶发、阵发或者是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者刺痛。 小结 因此,对健康体检人群特别是对更年期和绝经前后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实施乳腺自查是很有必要的,使她们大大增加了自我防护能力,

颅内占位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内占位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颅内血肿和脑脓肿等为常见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头痛、呕吐等 2、生长部位对区域神经压迫功能改变 【主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癫痫发作、全麻后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共济失调、事业缺损等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癫痫、出血、脑水肿、感染等 【护理措施】 1.耳鸣、听力下降、耳聋:与患者有效沟通,让患者复述医护人员的语句,判断听力是否改善。 2.头晕、平衡失调:询问患者头晕程度,能下床活动时观察站立情况。须有家属陪护防止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3.颅内压升高、脑疝:观察头痛、呕吐、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及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 4.误吸、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呃逆、声音嘶哑等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有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表现,加强饮食护理。 5.面瘫:让患者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颊动作,双侧颜面部是否对称。 6.角膜护理:配带眼罩或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双眼。 7. 疼痛: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和发生时间,结合生命体征等综合判断。遵医嘱给予镇痛、脱水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8.并发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1)评估患者头痛程度,呕吐次数;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有意识状态逐渐加重,呕吐增加应警惕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发生。3)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 (2)误吸: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鼓励患者主动翻身,每2h翻身叩背一次;3)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 4)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外伤:1)手术后左眼外展轻度受限,患者出现平衡障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需有家人陪伴;2)保持病室地面干净整洁。 (4)癫痫 1)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氧气吸入;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人工机械通气;3)家属24h看护,加床档,躁动的患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4)观察并记录发作情况。 (5)面瘫:1)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发生角膜溃疡,护士定时滴眼药水及眼药膏,必要时戴眼罩;2)面部感觉减退时,进食时放于健侧,进食速度要慢,食物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导致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医学相关)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病变引起。 2、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性激素变化、月经、饮食习惯、乳腺疾病、遗传因素等。 4、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改变、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可被推动等等。 5、切口的护理时,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运情况,如发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皮肤发冷等,应考虑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6、乳腺癌护理中常见问题有:焦虑或恐惧、疼痛、组织灌流量的改变、躯体(患侧肢体)移动障碍、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和潜在并发症等。 7、手术后1~2d一般每日引流液体为 50 ~ 100 ml,以后逐渐减少。手术后 3~ 5 d,皮下无积液、皮瓣与胸壁紧贴即可拔出引流管。 8、乳腺癌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健康宣教等。 9、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下积液、出血气胸、皮瓣坏死等。 10、功能锻炼:术后 1 ~ 2 d活动手或腕部,手术后3~5d做患肢的功能锻

炼,术后7d可活动肩部,但不宜活动范围过大,负重过大或过久。 11、健康宣教的内容:术后康复锻炼、义乳假体、乳房自检指导、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14、健康宣教之避孕,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二、选择题 ( C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 C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 B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 D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 A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 A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15 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 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 1.脑挫伤; 2.硬膜外血肿; 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 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 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 (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 (2)无高血压病史; (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 2.护理体检: (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 (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 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 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 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 6.暂禁食; 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3 就患者的脑脊液耳漏、鼻漏,该如何处理? 1.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取头高位(30°~60°),宜患侧卧位; 3.脑脊液鼻漏耳漏者严禁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可用水冲洗或注入药物,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酒精棉球洗外耳及外耳道;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得护理常规 目得: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 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就是女性常见得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得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岁就是乳腺癌得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得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就是由病人自己发现得。定期得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与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就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得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天 二、年龄: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增高有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侧,双手撑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 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就是否对称,轮廓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轻挤压乳头有无溢液③乳房 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陷、红肿、静脉曲张、结节等。④两侧腋窝与锁骨上窝 有无肿胀与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与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按顺序以乳头为 中心,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窝→乳头,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床上,手 指平压乳房,轻压,从外向乳头逐圈检查乳房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于身侧检查一 遍,压在头后再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得柔韧感与细颗粒感,月经期、哺乳期增大,结节样感 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块:注意肿块得大小、硬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就是否 粗糙、皱缩、有无粘连。③局部腺体增厚:部位、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头: 挤压乳头有无疼痛、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与锁骨上窝注意有无肿大得淋巴结。 五、疼痛: 约有1/3得病人有不同程度得疼痛,可偶发、阵发或者就是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者刺痛、 小结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

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和护理 乳腺癌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房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房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诱发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母亲和姐妹),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D感染性休克 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 B肿胀及烧灼感 C常有化脓 D容易复发 E好发于小腿 *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A牙关禁闭 B面部苦笑 C角弓反张 D阵发性抽搐 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镇静、解痉 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 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血症 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A口服水合氯醛 B肌注鲁米那钠 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引流的是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 C面部疖肿 D急性蜂窝织炎 E痈 第六天 11.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12.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A鼻饲 B创造安静环境 C避免强光刺激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患侧肢体发生功能障碍。方法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做好各项常规护理。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经过采取以上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化疗,提高了治愈率。 标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护理;围手术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长,且逐渐年轻化。困扰着很多女性的乳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大城市报告乳癌已占恶性肿瘤之首位。这种情况大大挫伤了疾病女性生活的自信心,降低了生活质量。本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8例,并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乳腺癌患者38例,年龄36~66岁,平均51岁,平均住院时间20d。术后病理报告: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3例浸润型癌。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因对疾病缺乏了解,处于一种心理恐惧状态,担心手术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担心乳房的缺失及术后乳房切除会影响自我形象与婚姻质量,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与患者主动交谈,听取患者的倾诉,适当地给予安慰,帮助解释和开导,讲解术后有办法弥补乳房缺失,如佩戴义胸、假乳、乳房重建等。尽量把同一疾病的患者安排在一个病室,介绍患者与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经痊愈的妇女联系,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渡过心理调适期。同时与家属做好工作,给予患者关心,能够使患者以更加稳定的情绪来接受治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好解释,告知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因负性情绪导致焦虑及激动,术前哭泣、血压升高等,保证患者围手术前安全。 2.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好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全胸片、心电图、B超、胸部CT、肿瘤指标、乳房MRI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远处转移等,告之拟采取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康复锻炼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2.3术前皮肤及肠道准备手术前1d告诫患者洗澡更衣,严格按不同手术进行备皮,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向患者解释禁食禁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以便取得患者配合。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意识由意识内容及其“开关”系统组成。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意识“开关”系统激活大脑皮质并使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在意识觉醒状态的基础上产生,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定向和情感等精神活动,以及通过视、听、语言和复杂运动等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能力。清醒的意识活动有赖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功能的完整,任何原因导致大脑皮质弥漫性损害或脑于网状结构损害,均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病因 1.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2)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伤寒、中毒性肺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非感染性因素 (1)颅脑疾病:①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病等;②脑肿瘤;③脑外伤,脑挫裂伤、脑震荡、颅骨骨折等;④癫痫。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3)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所致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休克等。 (4)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乙醇、一氧化碳、氰化物等中毒。 (5)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触电、溺水、高温中暑、日射病等。 临床表现 1.嗜睡(somnolence)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为觉醒的减退。患者精神委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常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 为程度深于嗜睡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为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烈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 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意识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随意活动消失,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时可见痛苦表情和肢体轻微的防御反应除腹壁与提睾反射常消失外,其他各种

【实用】-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包括原发和继发颅内肿瘤,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护理评估】 1.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其他症状转移的情况。 2.一般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吸烟者戒烟,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3.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4.结合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肺部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护理问题】 1. 疼痛:与手术创伤及颅高压引起的头痛有关。 2. 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3. 自理缺陷:与意识、肢体功能和长期卧床及视力下降有关。 4. 潜在并发症:癫痫、颅内出血、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对颅内压增高患者需绝对卧床,给予日常生活护理,必要时给与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 1.3. 对癫痫患者应观察记录癫痫发作情况,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并按时服用癫痫药物,卧床休息加强防护。 2.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2.2. 术后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脑水肿。 2.3. 管道护理:各种管道保持通畅,避免牵拉、滑脱、扭曲、受压,防止感染。 2.4. 对于脑部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防止引流管堵塞脱落,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约束患者防止引

流管拔出。 2.5. 术后2-3天,病情平稳应行呼吸功能锻炼,昏迷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防止肺部并发症。 2.6. 观察患者听力、视力、感觉,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 2.7. 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2.8.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灌肠,防止引起颅内压增高。 【健康指导】 1.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量进食水果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2.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 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特别是有癫痫者,定期复查。 4. 肢体偏瘫者,每天坚持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评价】 1.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 患者未出现脑疝。 3. 患者情绪乐观,能积极面对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入院向介绍病人医院及科室的基本环境(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公共厕所,配餐间在哪里。介绍病房设施的使用。)和住院注意事项(住院期间不能擅自外出,住院期间生活用品自备,保持病室的整洁,)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 术前手术前评估患者。患者年轻女性多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担心手术失败,影响美观。1,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了解病人最需要最关心什么。2,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人员,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病理诊断的必要性。手术所需费用,病区环境。3,手术时间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5天后为宜。此时出血较少,瘤体清晰,易于暴露手术视野。嘱患者穿舒适的开衫,注意皮肤的清洁,剪指甲,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中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应做到1,调节好室温,注意保暖,协助采取舒适体位,2,向患者解释手术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3,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询问有无不适主诉。 术后1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术后48h换药,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脱落,有无红肿热痛,如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更换纱布,观察有无胶布过敏,如有无水泡及皮肤发红、发痒等情况,并更换胶布粘贴位置。

2 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等助火生痰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富有充足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指导患者多食用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和杂粮,特别是B 族中的泛酸,可防治抑郁症与焦虑,改善疲劳、头痛、恶心等症状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如山药粉、菠菜、丝瓜、海带、玫瑰花等。 3 心理指导 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不良心理状态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产生影响。调节情志,避免郁怒,保持乐观情绪这是术后十分重要的。 出院指导尽量术后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爱护乳房,坚持体检进行乳房自查,每月的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到乳腺专科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请专科医生体检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自查的方法首先视诊: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然后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观察患侧肢体是否水肿、腋窝淋巴肿大、溃烂及功能障碍情况。 2.观察放疗区皮肤破损情况及化疗反应。 3.观察患侧胸壁及健侧乳房是否触及肿块,肿块有无破损,若出现破溃需换药。 二、护理措施 1.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了解具体治疗计划,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自我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鱼、瘦肉、蛋、奶类,少量多餐。 3.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性膀胱炎、心脏毒性、过敏反应等。 4.术后皮肤愈合不好积极进行相应治疗,放射野勿用肥皂擦洗,勿自行涂药及搔抓、摩擦刺激,穿棉质内衣,保持局部干燥。 5.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坚持患肢功能锻炼。 6.预防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1)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2)指导患者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动

时用吊带托扶。 (3)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 7.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放、化疗期间如白细胞<0.5×10/L,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予升白细胞治疗,预防感染。 (2)放疗者局部皮肤如出现瘙痒、干燥、色素沉着等,注意保护局部皮肤完整,以防抓破,每周修剪指甲,皮肤出现脱皮请示医生是否暂停放疗,预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锻炼术侧上肢,如做康复操、肩关节旋转、梳头、手指爬墙等运动,循序渐进,避免劳累。 2.做好皮肤护理,特别是患侧腋窝处的皮肤。 3.避免患侧肢体提重物。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四、出院回访 1.患侧功能锻炼,是否达到完全恢复的状态。 2.患侧肢体是否有水肿的情况。 3.放射野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4.予饮食指导,服药指导,交代定期复查,进行自我乳房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5.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女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与分析

女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与分析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58例,治愈43例,显效10例,无效5例(其中5例心理情绪不稳定,1例引流管阻塞未及时发现),总有效率为91.37%。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标签:乳腺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全身恶性肿瘤的7%~10%。部分大城市报道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由于乳腺癌涉及女性特征性器官,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心理压力很大,为此,我们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5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女性;年龄33~68岁,平均46.5岁;病程10天~6个月,平均36天;婚姻状况:已婚50例,离异8例;职业:农民46例,非农民12例;文化程度:大学专科以上2例,中专高中13例,初中以下43例。临床表现:58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乳房外形改变并出现酒窝征的33例,橘皮样改变12例,皮肤无改变13例。术式选择:保留乳房手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对于女性来说,切除乳房意味着将失去部分女性尊严,自卑和恐惧成为乳腺癌患者最大的心理障碍,特别是自身所在社会、家庭中所处地位较高的或者经济困难的女性,负性心理尤为突出[2]。为此,护士应该关心体贴患者,运用科学知识告知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除患者及家属对切除乳房后的忧虑,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治疗。 1.2.2 术前护理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了解患者有无发热,是否月经来临等,如果有发热、月经等要暂停手术;保持乳房局部清洁,术前一天给予术区皮肤准备,预防术后感染。指导患者学会上肢托起固定姿势,为术后做好准备。 1.2.3 术中护理避开患侧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加强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2.4 术后护理病情观察:患者回到病房,要给予舒适体位,吸氧和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侧上肢末梢血液循环,如出现皮肤青紫、脉搏微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1.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1)预防: 1)避免乳汁淤积,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防治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 3)保持乳头清洁,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哺乳后清洗 4)应纠正乳头凹陷 (2)按普外一般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3)炎症发生后应注意: 1)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2)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3)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保持乳管通畅 5)局部热敷 (4)手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护理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根据切开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3)停止哺乳,孚L汁用吸乳器吸出,或用芒硝外敷,安医嘱服回奶药4)患乳托起,减少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2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1)手术前护理 1)按普外一级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准备 3)应终止妊娠 4)完善术前检查 5)乳腺癌根治术,需要做植皮者,准备对侧大腿供皮区皮肤 6)手术前用化学疗法者,按化疗护理常规 (2)手术后护理常规 1)按手术后护理常规及全麻护理常规 2)清醒后改半卧位 3)伤口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保持通畅,定时按压并观察引流 液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4)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应低于引流口 5)倾倒引流液是应夹闭管道,放空气进入 6)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液供应情况 7)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拔除 引流管之前禁止做外展动作 8)指导患者如何穿脱衣服,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 衣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9)禁止在患肢进行穿刺 10)注意供皮区创面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1)术后给予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按化疗,放疗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临床表现】 (一)常见乳腺癌 1、乳房肿块 (1)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病人常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 动。 (2)晚期: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出现:O 1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O2卫星结节、铠甲胸: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可出现多个坚硬小结节或 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若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 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O 3皮肤溃烂:癌肿 处皮肤可溃破而成溃疡,常有恶臭,易出血。 2、乳房外形改变:随着肿瘤生长,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O 1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 韧 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2乳头内陷:,乳腺的 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 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O 3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转移征象d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患者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 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d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 (二)特殊类型乳腺癌 1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 表现为乳房明显增大, 皮肤充血、红肿、发热犹如急性炎症。检查时整个乳房肿大发硬, 但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 病程进展极为迅速, 对侧乳房常被侵及, 预后极差。 2、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初发症状为乳头刺痒、灼痛。以后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 包括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可伴有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发硬,边界较清。 病变继续发展, 乳头可出现内陷和破损。有时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 此类乳癌淋巴转移出现很晚,恶性程度低, 预后较好。 【评估要点】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的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O乳房外形:两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局限性隆起、凹陷 及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有无内陷,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d 2乳房肿块:肿块大小之地和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 (2)全身:d评估病人有无癌症转移的征象:如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和其他部位有无淋巴结;d2 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3)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与手术耐受性有关的检查。

(完整版)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与颅腔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值为 70- 200mmH 2O,儿童为50 -100mmH 2 O 。 病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换衡所致的脑积水,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2、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等使颅腔空间缩小。 病理生理:与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因素:1、年龄:婴幼儿及小儿颅缝未完全闭合、老年人及萎缩,均可使颅腔的代偿能力增加,延缓病情的进展。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主要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趋增高,最终发生脑疝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由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颞,也可位于枕后或眶部。呕吐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时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2、生命体征的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博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博快而弱、呼吸浅促,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头颅增大、头皮静脉女怒张等。 治疗原则: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对于不有消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药、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达到降低颅内压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十六/神精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5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28岁,已婚,不育,出现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酮调经及中药治疗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强。 初步诊断:颅内肿瘤 思考: 1.该患者目前症状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手术后引流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颅内肿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颅内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颅内肿瘤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血管、脑垂体、脑神经及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约半数为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是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等部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增大破坏或压迫脑组织,产生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二、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多使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分类: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②脑膜肿瘤: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③神经鞘细胞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神经鞘肿瘤,良性、恶性神经纤维瘤。④垂体前叶肿瘤: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⑤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畸胎瘤、神经错构瘤等。⑥血管性肿瘤。⑦转移性肿瘤。⑧邻近组织侵入性肿瘤。⑨未分类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是其共同

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17T13:26:08.4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薛子璇 [导读] 目的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术的114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颅脑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神经外科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由于患者脑组织细胞出现不正常增长造成,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主要以二十岁至五十岁范围内患者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生率增加,在四十岁后该疾病发生率又逐渐降低[1]。颅脑肿瘤是常见脑肿瘤类型,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必须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2]。围手术期护理是为了促进患者手术耐受力的提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机体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康复[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术的114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人数比例为54:60,年龄在15—7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8.52±5.27)岁。其中48例脑胶质瘤患者、44例脑膜瘤患者、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7例星开细胞瘤患者、5例室管膜瘤患者。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注意事项告知、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与沟通途径,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心理需求[4]。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与治疗措施等的了解,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其次,术前护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信息与知识,以及进行手术的安全性与必要性,术前合理指导患者多使用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术前三天对正确咳嗽方法给予指导,术前一天进行配血、皮试等准备[5]。最后,术后护理。患者手术之后需要进行控制肺部感染,预防脑疝、颅内出血发生,预防颅神经损伤,预防继发性癫痫,预防脑积水等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同时按照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表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层次。十分满意:得分≥90分,满意:得分80—89分,不满意:得分<8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19.0 进行分析,应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80.70%,其中对十分满意为25例(43.86%),满意为21例(36.84%),不满意为11例(19.30%),实验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96.49%,其中十分满意为32例(56.14%),满意为23例(40.35%),不满意为2例(3.51%),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6%(14/57)、7.02%(4/57),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是为了促进患者手术耐受力的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对于颅脑肿瘤患者而言,因为手术、经济状况、预后不良、疾病本身以及疾病复发等多种因素,造成很多患者出现了较大心理应激反应,治疗过程中存在恐惧、焦虑以及紧张等多种心理情绪[6]。临床上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武欣.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2):1517-1519. [2]魏艳杰,李春秋,乔艳霞,张丽娜.主体双元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对住院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健康生命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1):2653-2655. [3]宋玉慧,徐晚月,盛玉霜,志芳,毕铭媛,徐小飞.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肿瘤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