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经管理专业是职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探讨了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作用,分析了我国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推进我国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发展,更好地成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职高农经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三农”的本位职能比较弱化。受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许多职高学校的农经管理专业出现办学危机,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学校纷纷将农经管理专业调整为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农经管理专业的非农化,专业口径过窄过细,其服务“三农”的本位职能也日渐弱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培养出来的经管人才由于对农村经营管理持有一定偏见,就业后大部分流向城市,即使有一部分面向农村,也因未能较为全面地掌握开展农村经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而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尤其是整个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缺乏学生素质培养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职高农经管理专业未能很好地树立“育人”意识和系统的专业指导思想,从而导致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大多局限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提高等方面,而往往忽视职业理念、专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农村经管人才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农村基层政府和农业企业的认可,最终制约农经管理专业向纵向和深度发展。据有关教学调查显示,目前包括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在内的经管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着2:8规则,即教师80%的精力花费在对用人单位而言可能不太重要甚至无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上,20%的精力才花在对用人单位所关注的素质和理念的培养方面。

三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高农经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单一,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且重理论轻实践,甚至将职高农经管理专业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农经管理专业的“压缩品”,从而导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未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实践技能不足、动手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职高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

二、加快农经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经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可经常组织一些专门讲座,并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使家长们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经管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先进事迹等,以提高他们对农村经管人才培养的了解与重视程度,为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符合自己的专

业学习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应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学校图书馆和实验设备等方面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普及意识的进一步强化等,为开展职高农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做好具有一定知识与素质的生源储备。尤其应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实际情况,增加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等相关知识的介绍,避免将农村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

2、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应尽快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起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广泛吸引和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优秀经管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作报告,同时学校可通过设立岗位津贴、科研津贴等方式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积极投入农村经营管理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和现场考察,以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最终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实行聘任上岗、课程招标与综合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视情缓聘和有职不聘。同时,可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改变待遇跟着职务与职称走的传统分配模式,构建一种“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以人为本”的人才机制,增强竞争危机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积极性;第三,应根据职高农经管理专业的特点,加大专业师资培训课程内容的改造力度,突出教师对农村经济理论的全局把握与实践分析能力的培养。

3、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体系,实施素质教育

职高农经管理专业应坚定其专业发展定位,主动服务“三农”,并根据这种主体趋势和战略,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既掌握本位农业(即广义农业)的农经管理知识和技能,又掌握与本位农业紧密相关的工商经济与管理、财政与金融、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职业迁移能力的农村经管人才。同时,考虑现代农业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类,这就决定了职高农经管理专业要培养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农村经管人才,还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建立起系统、简练、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采用分类、有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教育成一专多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经管人才。同时,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教书育人观念。不仅在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为学生认同企业价值观、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留下足够的空间,而且在教学内容上除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外,更应通过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上职业精神的烙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4、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一是在专业理论学习上,应实行“分类培养、分级教学、梯度推进”的教学计划,根据现代农业所需的三类农村经管人才,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

不同内容的分级教学,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以提纲挈领解决基本问题为教学重点,从整体上压缩课堂教学时间,以便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和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现代农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本专业的在校生以及广大在职人员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实习场所,提高教师、学生与在职人员的实践技能,加深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帮助其尽快树立市场意识。三是应加强仿真教学。所谓仿真教学,是一种以仿真机为工具,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装置进行教学的崭新教学理念。由于仿真训练是一种多通道综合作用的教学方法,十分吻合人类接受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通道、运动通道和思维通道的学习机能,以提高知识接受的效率,并可弥补因商业机密而造成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

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对策 一、中职生的现状 (一)学习基础相对差。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小学基础都没有。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或者认为自己考高中没有希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被迫选择的来中职学校读书。因此,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较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等课程非常差。 (二)学习主动性差。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甚至厌学,因此,学习基础差。进入中职阶段后,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更加难以适应。 (三)缺少关爱。因为多属于“后进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尊重以及肯定,有些学生连自己家长的笑脸都难于看到。而中考的失利又使学生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使他们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认为自己笨。 (四)心烦意乱。什么事情都烦。听课烦、做作业烦、回答问题烦、和同学讲话烦、老师开导烦、甚至吃饭都烦,想到一个清静的环境里面,开始还是烦。 (五)自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辱骂教师。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六)缺乏学习自信心。因为学业成绩差,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因此,什么也不想学。 (七)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再。

二、提高中职生积极性的对策 (一)正确引导,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1、一年级为试探期:①适应中职生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学习适应;二是人际适应;三是生活自理适应;四是环境的总体认同;五是异性关系的适应;六是自我定位的适应。 ②同时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2、二年级为定向期:了解未来职场的素质要求,有选择性的参加相关活动和实践:①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将就业的压力转化为整个中职阶段的学习动力。②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③课余时间尝试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④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⑤参加培训,获得相关行业准入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三年级为冲刺期:①参加“课外技能比赛”,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②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强化检验自身各项能力和技能。③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并积极尝试。 ④可先对前二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二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 (二)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在其他的地方有所长,抓住他们的这些闪光点,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并给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一 1、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 3、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中乡镇流通管理模式构建 4、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5、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索 6、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7、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研究 8、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9、贵州农村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集体经济发展浅析 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1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管理探析 12、论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3、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4、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路径思考 16、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思考 17、基于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18、论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19、现阶段如何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20、由医疗保险模式转向健康管理模式--基于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评价 21、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合理流转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2、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思路 23、基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24、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合作社的运用 25、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6、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 28、浅析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 29、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研究 30、探究农村经济管理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 32、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3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34、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35、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 36、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 37、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8、浅谈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分析 39、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思考 40、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41、简述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2、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43、谈村级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45、试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46、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浅谈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48、探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4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50、浅析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51、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5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研究 53、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54、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分析 55、试论农村经济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更广泛的农村经济组织来管理的经济活动, 这些组织包括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企业、家庭农场等。农村集体经济在中国农 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然而,现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其健 康发展。 一、现状 1、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经营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模较小, 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难以形成产业链条和利益共享机制。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 和制度,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法律问题和风险。 2、发展趋势 农村集体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效益。例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生态系统,改善农村集体组织生产效率,提高收益水平。 (2)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该体制应该包括规范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成员权益保障和经营财务监管等方面,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作提供保障。 (3)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经济间的联系,实 现关键因素共享,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业产品和生态服务,同时为农民创造更广阔的 市场和就业机会。 二、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更多支持,包括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提供财政补贴 和税费减免等,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四川省宣汉县毛坝职业技术学校龙开安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决定了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但目前大量的非农专业的开设,大量特色农业专业的逐渐消失给涉农专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由于观念的偏差,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纷纷涌向第二、三产业的热门专业,虽然目前国家对涉农专业大力扶持,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政策,但还是出现了持续的低迷,生源日趋减少。 1 涉农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对涉农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巨大,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依然充斥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对涉农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中职学校涉农教育很少或者没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作为涉农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却在心理上渴望跳出“农门”,从事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 1.2招生难,专业陈旧需创新。从近几年招生情况可以看出,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大幅下降,不足总招生人数的三成。部分中职学校在涉农专业的专业设置上缺乏针对性,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往往不能深入生产实际,了解农村在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将涉农专业等同于普通专业,脱离涉农专业的办学规律,在课程上跟不上现

代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1.3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对口率低。国家近年实行了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并每年补贴1500元的生活费,这对涉农专业招生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这些专业都是艰苦专业,都是和土地打交道,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就业对口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而家长们看重的主要就是毕业后学生的就业问题。 1.4教学与管理难,社会效益不明显。由于入校学生基础差,自控能力不强,再加上就业前景黯淡,缺乏学习动机,不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加大了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在校内影响学校教学与管埋,在校外影响学校办学声誉。行成了学生不想学、不愿学;教师管不了,不愿教;学校不愿招、难就业的尴尬局面。 2 分析与对策 2.1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职涉农专业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一是中职涉农专业应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二是适应不同生源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市场细分,提高其市场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中职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此外,政府应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改变社会上的“轻农”思想,使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业教育的发展。 2.2围绕产业办专业,适应地方经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办学主题应是服务“三农”,这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赖以生存之源。中职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出击,寻求学校与镇、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合作,并适时围绕产教结合中产生的新情况与新问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本 文首先介绍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背景情况,然后详细分析了农村集 体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 出了两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在总结了现 状及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为农村集体 经济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提供 参考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总结分析、展望未来、政策建议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本村土地、资金和劳 动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的经济活动。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和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管理方式

的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 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也面临着重大变革。研究农村集体 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对农村集 体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表述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 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决策不科学、合作意识不强等方面。管理体制 不健全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问题的根源,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 费严重,农民收益不明显。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导致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频发,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决策不科 学则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导致项目选择不当、投资 决策不理性,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合作意识淡薄、个人 私利至上的现象也给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针对以上 问题,本文将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问题 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力求为农村集体经济管 理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正逐渐走向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也 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新型农民的培养并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从教育、金融、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加大力度推进职业农民培训,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化农业 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对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缺口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农民缺乏 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无法创新出更高 效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 2. 传统技术过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农业 的需要,需要新型农民具备更新、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 3. 教育水平低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导致他们缺乏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难以适 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在当前情况下,推进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逐步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 1. 制定相关政策 政策对于推进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至关重要。需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农民提供 更多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优惠贷款、政府补贴等。 2. 教育体系升级 另一方面也需要升级完善现有的农村教育体系,为新型农民的培训提供更为前沿的教 育资源、更丰富的培训课程、更实用的技能训练。 3. 提供技能培训 在现有农民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一些新的、高效的生产技术, 增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竞争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农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民的培育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着诸多现状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问题 1. 教育培训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偏少,缺乏对新型农民的专门培训和教育机构,导致农民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 2.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3. 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高。 4. 缺乏政策支持: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导致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二、对策研究 1. 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培训资源的投入,建立起一批专门针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基地,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 培育创新意识: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创新意识培养活动,引导农民转变思维,鼓励他们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培育农民的创新能力。 3.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农村企业家培训班、农民合作社管理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要求。 4.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育的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5. 推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是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之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 加强家庭农场规划建设: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农民开展家庭农场经营,通过规划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结语

中职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生是指接受高中教育后,选择进入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内容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中专业基础课是中职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中职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分析 1. 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中职生在选择职业学校时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可能对某些专业基础课缺乏兴趣,心态上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 2. 学习时间不足 中职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内容较多,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知识点,使得学习进度受到了限制。 3. 学习资源缺乏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可能较为有限,这也会对中职生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中职生专业基础课学习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

1.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分析、案例研讨等方式,将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 管理学习时间 中职生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合理规划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掌握课程内容。 3. 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并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实践教学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应结合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运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或校外实训,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5. 积极引导职业发展

浅议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治霆 来源:《农学学报》 2016年第5期 张治霆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北京100125)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和素质,加快推进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存在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但宣传不足、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队伍不断健全但能力素养有待提高、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但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投入稳步夯实但仍显不足,以及农业职业技能开发考评能力有所增强但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对策建议,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技能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技能开发;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110016 作者简介:张治霆,男,1980 年出生,天津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通信地址: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 号楼,Tel:010-********,E-mail:zhangzhiting@https://www.doczj.com/doc/9d19167892.html,。 收稿日期:2015-11-17,修回日期:2016-01-25。 0 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50.32%,这表明农村人口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1-2]。然而农村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尚难满足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近年来中共中央1 号文件都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考虑农民问题,关键是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便回归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核心问题[5]。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6]、促进农村人口就业的科学手段之一[7],而目前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和完善提高,促使将中国数量众多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生产力,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8-9]。本研究从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提出未来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政策建议,旨在加快推进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1 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组织发展迅速,农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农村相对落后的客观条件与农民相对狭隘的思想观念等依然为中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10]。 1.1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但宣传落实不足

农经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农经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经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经统计工作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党和*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为各级领导指导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经统计工作的现状欠佳,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 1、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统计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同时,农经统计人员管理和归属不明。有的属农业服务站,有的属经济发展办公室,有的属党政办,有的属农村建设服务站,有的又在*其他部门,不利于上下业务联系。 2、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责任心不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小学和初中生,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加之村会计变动频繁,又没有进行业务培训,导致报表数据质量差。据调查,砚台镇15个村,熟悉业务的只有3个,仅占总村数的20%;太平镇12个村,熟悉业务的只有5个,占总村数的42%;三溪乡13个村,熟悉业务的只有4个,占总村数的31%;周嘉镇16个村,熟悉业务的不到一半。个别村会计统计报表看都看不来,更不谈报表。 3、农经统计的方法片面,调查少,报表不及时,部门配合差,统计队伍素质低,数据运用少。统计人员没养成按时报表的良好习惯,时间观念差,个别地方有迟报和拒报的现象。有的无村上报的原始数据,有的是乡镇统计人员下村问一问或开村干部会了解的数据,有的即使有分村

报的数据,也是村里开社干部会问一下或村干部按历年的数据套来的。有的上报的数据不盖村委会和乡镇*公章,村主任和乡镇长不审核签字。 4、统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得不到保证。据调查,周嘉镇只发工资的25%,三溪乡只发工资的60%,其余部分由统计人员自筹,太平镇农经统计人员今年1~8月没发工资。 二、搞好农经统计工作的对策 1、树立农经统计工作的新意识。首先,农经统计人员应增强参与决策咨询的意识,树立优质服务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要有联系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党政领导的要求开展农经统计工作的意识。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和中心工作,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统计工作,使其有的放矢,收到更大的效果。具体地讲就是要跟踪改革,跟踪政策和跟踪市场,及时给领导提供高质量、适时对路的统计分析材料。同时,还应为各级领导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再次,树立统计预测超前服务的意识。预测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既能解决实际数字“滞后”的问题,又是强化统计职能,扩大统计工作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突破口,也是发挥农经统计人员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为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在统计工作中,应密切注意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以及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提出有预见性的分析报告,做好超前服务。 2、理顺统计人员管理体制,定编定员,归口管理,便于上下联系固定,有利工作。 3、县统计局和农业局要加强对农经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责任心和事业感,县、乡、村不得随意变动农经统计人员,变动乡镇农经统计人员必须征得县统计局和农业局的同意,变动村会计,至少要推荐3名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趋于多样化。多样化生源因各类型 学生之间个性特点的差异,对教育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及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职 院校的招生形式与多样化生源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并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我国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使得受教育群众数量快速增加,教育模式也从覆盖面较小的 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职教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各大高校的招生 计划及院校素质对优秀的中学生而言,有极大的吸引力,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逐渐多样 化的原因之一。生源多样化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的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不同类型的生源,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其个性特征与实际需求,探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 高职院校招生形式 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主要为对口单招、高招、五年一贯制和自主招生等。对口单招是 一种对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进行招考的招生模式,实行年代较长,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在社会上认可度也较高。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后,通过文化课程考试与专业技能考核,综合成绩合格就能升入高职院校。 高招通过普通高考进行招生,是面向成績达到高职院校分数线的普高生。这种招生模 式是最为传统,也是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招生形式,一直是各个高职院校生源的主力军。 五年一贯制招收初中生,由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确定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形式是近几年才实行的,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但发展却非常迅速,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自主招生因其招生形式相对灵活,为偏科较为严重且又有深造 想法的学生提供了便捷通道。 2 高职院校多生源学生的现状分析 对口单招的学生已学习了部分专业技能,基础较为扎实,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缺 少系统的知识结构,文化课程水平有待提高,学习方式也需要加以改进,在更深层次的专 业理论上可能会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进度缓慢等情况。 高招生一般都经历过高考,文化基础基本高于其他生源。普高生在高中的学习中大多 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基础,总体素质也在高职院校各个生源中占据前列。但这类学 生大多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偏低的情况并不罕见,他们对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种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保障粮食供应、提 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 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业也迅速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 列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种业发展现状 1. 种业发展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种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种业企业规模和产业集 聚效应日益显著,种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种子品种优势互补具有国内 外竞争力,种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管理理念逐步传播推进,农民 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种子购销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快,种业协会组织体系 更加完备等等。总之,中国种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正在稳步提升,并逐 渐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 2. 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种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就,但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 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品种更新 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制约了 整个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农民种粮意愿低,花粉杂交等技术使 用率不高,降低了种业的关键技术应用效果;三是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 力量相对薄弱,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缺少投入和支持;四是种 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价格波动大,对农民权益保护存在 风险;五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缺乏足够力度。 二、对策建议

1. 种子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针对种子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应 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花粉杂交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协作机制,优化农村创新体系,引导农民更好地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种植信 心和种植积极性。同时,加强品种审定评价,确保培育的新品种满足市 场需求和农民愿望,提高农业生产品质和效益。 2. 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提升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力量,必须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 才培养。加快科技人才培训、练就人才清单和选派梯队,实施人才保障 计划,扶持农村科技人才向基层和一线转化,提高他们应用创新能力和 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此外,要引进国外优秀科技人才,并加强国际间的 协作和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和流通。 3. 种业市场化程度提高 针对种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重 点是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监管能力,提升价格信息透明度和农民的参与度。要 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厂商利益,提高种子质量和安全性,加强对种子 市场的监管,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和农民的权益。 4. 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发展,要加强管理体制 创新和改革,建立健全种子产业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信 息化、智能化农业科学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要加强农 业科技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和整合,推动种子企业与农民、科研机构 之间的合作互动,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 三、结论 总之,中国种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都给我们上了一堂 深刻的课程。应该充分认识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定位

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策略7篇

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策略7篇 第一篇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从作用的发挥上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有所提高,融资额也在逐年增长。二是农村金融在服务的领域逐步拓宽。三是农村金融体系在逐步形成。农村金融并非是简单的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而是除金融机构以外,各种金融服务载体相配套的融资体系。一段时期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一度从农村撤并,只有农村信用社一直保留。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关注农村,形成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随着担保公司、民间互助社会、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使农村金融会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困扰 资金困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资金的供需情况必须相对的,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在需求方面,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需要资金用于扩大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更新大中型农业设备、加大技术投入、支持农村科教事业等,而且很多个体工商大户及中小企业都处于创业初级阶段,存在较大资金需求。在供给方面,由于农村金融体系资金外流状况严重,农村金融市场上贷款增速低于存款增速,存贷差的不断扩大反映出资金从农村流向非农地区及产业。这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缺口,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及功能不完善 从表面上看,农村金融功能齐备、种类齐全,但实际上,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还是粗放型的,只是简单量的增加,忽视了质的提高,导致服务分化仍然不足,且功能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弱化,未能真正承担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任,农发行的作用仅限于农村经济的流通领域,而在生产领域中则难见踪影;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背景下,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都离不开职业教育。为此,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我们立足市场,找准定位,探索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现状与形势 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发展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不仅仅表现在区域间的差距上,更是一种纵向比较上,尤其在2000~2004年间,招生人数一直下滑,在校学生逐年减少,部分学校甚至招不到职教学生而停办,部分学校以招收普教学生才维持住了学校的办学局面。就我县而言,职业教育占普通高中教育比重无论是招生数还是在校学生数均处于下降趋势,且差距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现象十分突出。 2005年开始,随着党和国家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 1.政策优势。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随后,教育部等部委多次召开职教专项工作会议落实中央精神,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上明确提出实施“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四个计划”、“两个100”并建立贫困生助学制度等,这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是自身的基础建设还是社会服务功能,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撑。 2.就业优势。目前,在大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同时,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技工荒”。据有关资料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一些大城市缺口竟高达30%,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工业圈,许多工厂缺乏技术工人的现象到现在依然得不到缓解。近两年,东部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职校、企业主动找到西部农村职校开展“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开发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也解决了农村职校学生的就业出路。而与此同时,企业为解决“技工荒”的问题在工资报酬、工作环境、劳动保障、个人发展等多方面形成竞争,更有利于学生谋到更好的工作岗位。所以,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不怕找不到就业单位。 3.生源优势。随着“普九”进程的加快和中学生人口高峰的到来,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比较充足。如我县近三年“两后生”升学率分别为39%、43%、49%,其余50%至少约3000人则是职业教育的生源基础,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或短期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术后安排其就业,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当地经济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去向做了调查,分析了 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指出了中职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分析;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执行者“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中职生如何客观的给自己正确定位,毕业后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特点,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呢? 一、中职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态度现状 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就业风气和中职生入学经历等现实的影响,中职生在就业心态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自卑心态。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失败的,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

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2)自负心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从学校出来不应在基层干,没有清楚地认 识到任何职业都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个人才能真的有所发展。(3)盲目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 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4)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 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观念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影响到就业和发展。(5)依赖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是: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从而对今后的职业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 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二、中职生就业现状

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规模经营作为提高农业生 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从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向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土地规模化经营正在不断 推进。由于农民土地流转、承包的积极性,大片土地被整合成了规模较大的农场和农户。其次,养殖业和种植业规模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出现,为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带来了机遇。种植业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农民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种植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二、农业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然而,农业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化经营水平存在差异。一 些地区、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另一些地区、企业仍然面临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其次,农产品大规模生产的价格压力加大,农民利润较低。随着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市场供给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农民面临的售卖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再次,由于大规模生产的单一性,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农作物品种单一、养殖方式单一,容易引发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农业规模经营的对策方向 针对农业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政策层面,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给予农业规模经营适当的奖励和补贴,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提高其收益水平。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规模经营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

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对策3篇.doc

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对策3篇 1.1教学管理模式陈旧ﻭﻭ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多数是以过程管理及经验管理为主,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区别,以至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过程管理与经验管理主要强调的是教学管理的统一性,因此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培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在不断递增,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个性特点都具有多样性,因此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忽视了教学的科学性。,因材施教是所有教学的重点,但当前的职院校教学管理忽视了教学的人性化,也就降低了院校的教学质量。 ﻭ1.2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ﻭ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管理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都相对较低,在职称评定上有很多的阻碍。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逐年递增,更多的在校生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拥有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能够配合学生的需要,拥有更多的经验. ﻭ1.3教学管理模式机械化ﻭﻭﻭ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都存在行化、机械化的问题,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很多

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处于绝对的核心定位。在这种机械化的管理模式中,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管理的客观对象,这直接导致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矛盾的增加。特别是有些教学管理者不注重取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于平时的教学管理只是修改表面,没有对其根本进行改正。很多教学管理者只是机械的重复工作流程,从安排课程到安排考试、检查教案都只是反复地执行,甚至有一些教学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地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ﻭ 1。4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ﻭ就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来看,高校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普遍落后,缺乏创新,这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机械化.教条主义使得教学管理者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创新,特别是由于思维定势,教育者缺乏竞争意识,教学也就无法深入。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需求脱节,不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提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ﻭ 二、提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ﻭﻭ 2.1明确教学管理者的职责ﻭ 目前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的职责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制定严密的教学管理队伍的XX标准,高职院校考虑时需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 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不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人才流失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才的流失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优秀的农村年轻 人离开了家乡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极大的阻碍。 (二)人才结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才的结构偏向低层次人才,优秀人 才缺乏。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生产和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实现现代化农业和规模化经营。 (三)人才培训问题 农村人才培训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农村人才的培养途径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依靠学校和培训班的传统方式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对简单,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的机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难以胜任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较强的工作。 (四)人才引进问题

农村地区自身人才储备不足,引进外来人才成为必要的选择。然而,由于经济 条件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即使是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也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 (一)人才激励政策 为了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农村地区应该采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例如, 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基层职位的设立和选拔工作,为农村人才提供优质培训和发展机会等等。这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水平。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 农村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艰苦创业和创新 精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外来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这些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三)农村人才流动平台的建设 为了促进农村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农村地区应该建立良好的平台,例如农村人 才招聘会等等。通过这些平台,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人才可以相互了解和交流,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 (四)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例如,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进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五)改善农村生活和劳动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