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作业答案

国学作业答案

国学作业答案
国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常识问答(共50分)

1、请列出三种较为著名的《老子》注本,并标明作者、年代。(9分)

答:《老子河上公章句》,相传为隐士河上公著,年代或为西汉,或为东汉;

《老子指归》,西汉严遵著;《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

(其他注本如:焦竑《老子翼》、姚鼐《老子章义》、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

2、简要介绍上题所列出的三种《老子》注本的主要成就与不足。(12分)

答:《老子河上公章句》:用“气”化学说充实“道”的概念。与其他黄老学者一样,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具有“致太平”的社会政治思想。“养生论”是其主要思想。

严遵对于《老子》道是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但他的思想是矛盾的,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出世思想,最终形成以道家思想“入世”的特点。

王弼注侧重理论思考,摈弃传统的繁琐考证,不囿本意旧说,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得意忘言”领会《老子》的精神实质,发展了“以无为本”的老子思想,建构了魏晋玄学。

3、通行本《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与杂篇,请分别写出内、外、杂的篇名。(10分)答: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禦寇、天下

4、请找出《庄子》中的10个成语(不限于本书节选部分),注明出自哪篇,并引出成语所在的《庄子》原文。(10分)

答: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绰约多姿: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逍遥游)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大相径庭: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逍遥游)

跳梁小丑: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逍遥游)

庄周梦蝶:夕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齐物论)

游刃有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养生主)

薪尽火传: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5、请找出《庄子》中与现代义不同的3个成语(不限于本书节选部分),并分别解释《庄子》原义与现代义。(9分)

答:沉鱼落雁——出自《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庄子原义:毛嫱西施,以人的标准看是美女,但鱼、鸟、麋鹿都不以为美,而是见了害怕而逃走。

现代义:义同“闭月羞花”,形容女子美貌。见了毛嫱西施,连鱼、鸟都觉得害羞而不敢看。朝三暮四——出自《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原义:“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众狙却一怒一喜,是因为众狙

只知四比三多,却不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都是七,于是为了没有是非的事情而喜怒。另解:狙公玩弄手法欺骗众狙。

现代义:比喻人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槁木死灰——出自《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庄子原义:形容至人不为外界影响,一切利害、死生都无法改变自己。

现代义: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其他如:材大难用、害群之马、息黥补劓、虚与委蛇、咳唾成珠等)

二、阅读分析(每题25分,共50分)

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另一种断句。(3分)

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②两种断句意思有何不同?(6分)

答:第一种断句意为:“无”,用于命名天地的初始;“有”,用于命名万物的父母。

第二种断句意为:“无名”(即道),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是万物的开始(父母)。

③请举3例说明“异名同谓”的情况。(6分)

答:月球——月亮——太阴;孔子——孔丘——孔老二——仲尼——尼父——至圣先师;电子邮件——E-mail——伊妹儿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请结合整部《老子》关于“道”的论述予以阐述。(10分)

答:列举一两条《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加以说明即可。

道可道,非常道。(一章)

终级之道(宇宙的客观规律),就像一头大象,我们人类,就像大象身上的一只苍蝇。苍蝇飞来飞去,不停叫道:“这就是大象。”它把大象的长鼻子称为大象,把大象宽广的背叫作大象,以为大象巨大的耳朵就是大象……不错,它们都是大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大象本身。人类对道的认识同样如此。儒家说自己有道,墨家说自己有道,法家也说自己有道,他们都以为自己发现了真道,唯一的道,宇宙的终级真理,实际上并非“常道”或“恒道”,他们所说的不过是道的鼻子、背、耳朵,是道体现在部分人类中的现象——局部之道可以言说,可以把握;整体之道,无人能知,无法把握。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四十一章)

第一章“说道”,此章“听道”。有不同的说道者,就有不同的听道者:上士听了道就会努力去践行,中士听了道只是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更是不以为然而大笑。然而不被嘲笑的,就不足以称之为“道”。因为“明道若昧”、“大象无形”,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只有少数上士才会相信这虚无缥缈的存在,才会“勤而行之”——顺于道而勤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2、阅读《庄子·逍遥游》“大瓠”、“大樗”两节,回答下列问题:

①惠子因为哪两个具体原因,把大葫芦击破了?(3分)

答:其一,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其二,剖之以为瓢,则廓落无所容。两个原因实际上是一个:无用。

②庄子说惠子“拙于用大”,那么,庄子认为如何用大?请以庄子原话回答。(6分)

答: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③请概括两段中惠子与庄子各自的观点。(6分)

答:惠子认为,人就该像物一样有用,尤其是对庙堂有用,无用就该掊之、去之。

庄子认为,“有用”有不同的用法,世俗所谓有用,常常只是小用,就像防龟裂的药膏,常人只能用以艰难谋生,而会用之人就能用以列土封疆。世俗所谓有用,常常有害,就像狸狌死于网罟。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无用于庙堂,有用于生命。正如树木不被用作栋梁之材,而用于“尽享天年”——在天地间自由生长。

④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理由。(10分)

答:本题无标准答案,举例恰当,自圆其说即可。

作业二

一、常识问答(共50分)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8分)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成语“讷言敏行”、“愚不可及”、“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正言顺”出自何书?请标明章节。(5分)

答:均出自《论语》。讷言敏行(4.24);愚不可及(5.21);克己复礼(1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15.24);名正言顺(13.3)

3、弟子问仁于孔子,除了教材所选《论语·颜渊》三节,还有哪几节是弟子问仁于孔子的?请分别抄录于下。(15分)

答: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请找出《孟子》一书中的10个成语。(10分)

答:引领而望、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水深火热、出尔反尔、事半功倍、出类拔萃、心悦诚服、自暴自弃、舍生取义。

5、荀子《非十二子》批评了六种学说的十二个代表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2分)

答:它嚣(暗指庄子)、魏牟;陈仲、史 ;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暗指

公孙龙);子思、孟轲。

二、讨论题(50分)

讨论主题:人性

讨论内容提示:

①关于人性,中国古人有哪些认识?请举出四种观点。

②相信人性本善与相信人性本恶,各有什么利弊?

③在以上四种观点中,你倾向于何种观点?如果你坚信这种观点,有什么措施避免其弊端吗?

个人准备的材料:(10分)

主要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准备。

讨论记录:(10分)

记录三人以上发言要点。

个人观点与评述:(30分)

500字以上。观点明晰,论证合理,举例恰当。

作业三

一、常识问答(共50分)

1、请写出“十三经”的具体名称。(13分)

答:《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清代郭庆藩所著《庄子集释》主要辑入了哪三人的《庄子》研究成果?请分别写出人名、朝代及成果名称。(6分)

答:西晋郭象《庄子注》;唐朝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

3、请从《论语》中找出五条孔子谈论君子的言论,并分别简要说明孔子是如何定义君子的。(15分)

答: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孔子认为,君子应致力于根本的事情,而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

②子曰:“君子不器。”(2.12)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特定的用处,而应在各个方面都对社会有影响力。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

孔子认为,君子心中无私故而坦荡,小人机心太多故而忧戚。

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2.16)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助别人成好事,不帮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⑤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孔子认为,君子不说大话,以说的比做的多为可耻。

(其他如15.1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20“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

4、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就?请举《墨子》中的三例作简要说明。(6分)

答:《墨经》中有关光学问题的八条经和经说,系统地说明了几何光学中有关光与影的关系,小孔成象的问题及各种镜面的反射成象的问题。

关于杠杆原理的认识,墨子指出:“衡。加重于其一旁,必缶。”墨子用杠杆原理(力矩平衡)完满地解释了称衡平衡的现象及其可称重的道理。

《备城门》篇记载了十二种攻城法的守城方法及守城器械的详细制定。

5、请找出成语“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买椟还珠”、“讳疾忌医”、“滥竽充数”、分别出自韩非哪篇文章?(10分)

答: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讳疾忌医:《韩非子·喻老》(说明:“扁鹊见齐桓公”故事出于韩非此篇,成语则由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依据韩非故事概括:“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二、阅读分析(每题25分,共50分)

1、阅读《墨子·兼爱上》,回答下列问题:

①墨子为何提出“兼爱”主张?(5分)

答:墨子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不相爱是乱的根本原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因此,治乱的根本就是提倡人与人、国与国兼相爱。

②比较墨子“兼爱”与孔子“泛爱”,说明两者有何异同?(10分)

答:墨子所说的兼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人如己,没有血缘亲疏与等级差别而一视同仁。

孔子所说的“泛爱”,虽然有与墨子兼爱相近之处,都接近“博爱”,但孔子的“泛爱”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孝亲。孔子甚至把孝亲看得比遵纪守法还重要,所以主张“子为父隐”,即父亲如果犯了法,儿子要替父亲隐瞒。同样,如果父亲与别人发生了矛盾,那么,儿子一定是帮父亲,而不论是非对错。因此,兼爱与泛爱表面相似,实质不同。

③请从你对人性的认识出发,对墨子“兼爱”理论作出你的评价。(10分)

答:墨子提倡“兼爱”,是因为人都自私自爱而不爱人。可见墨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起码是自私的。墨子相信只要兼爱,社会就会大治。由此可见,假如“兼爱”真的能实现,那么人性就应该是善的。从墨子提倡“兼爱”的现实原因与目的动机看他对人性的理解,两者相互矛盾,因此,他的“兼爱”主张不免于空想色彩。而且,社会的混乱,绝非仅仅因为“不相爱”这一个原因,因此,治乱也绝非“兼爱”就能包办。

2、阅读《韩非子·显学》,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问儒墨祖述尧舜侧重有何不同?(6分)

答:儒家侧重阐明尧舜的仁政;墨家侧重尧舜的禅让。

②韩非举了哪些例子证明儒墨“非愚则诬”?(10分)

答: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墨子俭,孔子侈。漆雕廉,宋荣宽。

③文中“轻物重生之士”、“学士”、“自好之士”分别对应哪个诸子学派?(9分)

答:轻物重生之士指道家(杨朱、庄子);学士指儒家;自好之士指墨家(侠客)。

尔雅国学智慧课后答案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单选题】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 A、公元前511年 B、公元前515年 C、公元前551年 D、公元前471年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献典籍在以下哪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燕国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在商周时期,一些民族的经验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哪里?() A、竹简 B、甲骨文 C、纸 D、铜器铭文 我的答案:BD 4多选题】在周朝时期,将一些人们的生活经验、习俗等进行总结形成了以下哪些书籍?()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楚辞》 我的答案:ABC 5【判断题】孔子给中华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 6【判断题】东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无法添置一些礼器乐器。() 我的答案:√ 7【判断题】 《论语》既是四书之一,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单选题】《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主要由多少篇构成?() A、10篇 B、15篇 C、20篇 D、30篇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一词分别一共出现多少次?() A、107次和42次 B、107次和24次

C、170次和24次 D、170次和42次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书籍中看到古人对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记载?() A、《诗经》 B、《左传》 C、《国语》 D、《楚辞》 我的答案:BCD 4【多选题】在世界上,对人类而言的以下哪些属于比较主要的关系?() A、天跟人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神与人的关系 D、自我关系 我的答案:ABCD 5【判断题】在夏商朝时期,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现象较少出现。() 我的答案:× 6【判断题】“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句话出自庄子。() 我的答案:× 7【判断题】孔子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的时代。()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在时间阶段上而言,中国的文化比西方的文化更早的进入到人文理性时代。() 我的答案:√ 君子的内涵 1【单选题】君子其最根本的一个道德底线是什么?() A、智 B、礼 C、仁 D、义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在以下哪本书籍中记载了夫妻的相处之道?() A、《周易》 B、《诗经》 C、《世说新语》 D、《楚辞》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人达到何种条件才具备了人类基本的道义?() A、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B、对妻子的保护之心 C、对孩子的保护之心 D、对朋友的关爱之心 我的答案:ABC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正文)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学术典籍与学术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实施范围 本学期三、四作为试行年级,下学期小学阶段全面实施。 四、教育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国学教育内容

各年级学生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三、四年级:《大学、中庸》。 五、六年级:《道德经》。 六、课时设置及教学方法 1、三、四年级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为国学指导课。 2、语文早读课开设2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3、大课间。上午,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放录音师生跟读,或教师领读。下午,校园广播配古琴曲,学生抄经典或描经典。禁止各科教师占用读经、抄经时间写作业。 4、教学方法(参考):“以量变,求质变。” (1)一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先规定任务,然后第一遍让学生高声自己读,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和容易读错的地方。第二遍教师带读,正音。第三遍、第四遍,指导学生断句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点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分小组读,推火车读,相应的播放音频或视频。诵读要求学生达到读通顺、读正确,追求量和遍数,不求一步到位,但求磨杵成针。每次诵读,能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基本上很熟练地读出来,就可以放一放了。一节课要有一定的量,长短夹杂,不断调换孩子的胃口,把旧的内容换成新的,不要总是停留在昨天学过的书页间,要有新的内容不断补充,在读经的过程中,根据时间,扩充诗文。大课间诵读主要用来温故,重复指导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 (2)国学课堂的精讲和体验

国学智慧-网课答案版

— 国学智慧-网课答案最新版 1. 单选题法家所说的“因性说”的“因”是()的意思。 顺着 2. 单选题一个社会的动荡和稳定关键在于什么() 物质的分配秩序 3. 单选题()是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 4. 单选题王道治国的思路在于什么() 仁政 5. 单选题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的人是以下哪类人() 学而知之 6. 单选题“虑”在“安而后能虑”中指的是()。 思虑周详 7. 单选题“境界”一词出自什么地方() 佛教 : 8. 单选题伏生曾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奴的时候将诗书藏于哪里() 墙壁中 9. 单选题“天命之谓性”出自以下哪本书()

10. 单选题立法、(),普法是法律的三个基本问题。 执法 11. 单选题《新君主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 12. 单选题老子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退守 13. 单选题根据孔颖达的理解,对唐朝的“礼”影响最大的什么() “礼”的精神 14. 单选题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 公元前551年 15. 单选题读《周易》时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进德修业 | 16. 单选题王官之学的下行是诸子之说形成的来源之一,()是另一来源。 读书的普及 17. 单选题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正道”,其含义是()。 道德 18. 单选题“苛法”的含义是什么()

19. 单选题“义政”中讲到,天下食者众,而耕者寡,今天下莫为()。 义 } 20. 单选题“近交”是出自墨子学说中的哪一著作。 《所染》 21. 单选题对先祖的()是《礼》。 怀念 22. 单选题“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和温暖。 光明 23. 单选题从史学的角度而言,对《春秋》的品读主要是先从以下哪部开始入手() 《左传》 ( 24. 单选题关于对天下的治理,庄子认为首先要()天下,然后才能治。 顺应 25. 单选题《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主要由多少篇构成() 20篇

国学智慧课后习题答案及考试题

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正确 6、《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不易)、简易。 7、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尚书》 8、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周易》 9、《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正确 10、《周易》是群经之首。()正确 1、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对立统一 2、《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兼容并包 3、《周易》中的“地”指的是()地域 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正确 5、《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正确 6、《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勉励 7、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 8、《周易》的最后一个卦?即济未济 9、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0、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秩序意识 2、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超凡)的境界。不选广博包容 3、《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 4、《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正确 5、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错误 6、“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7、“新民”的“新”的意思是(革新)。 8、《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宗旨)。 9、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错误

10、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正确 1、“英雄相惜”是讲(贤良)的人相惜。 2、“新民”的意思?改变自己 3、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治国利民 4、“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正确 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正确 6、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确 7、“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思虑周详 8、“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安定 9、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正确 10、格物指的是明理。()正确 1、《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正确 2、“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性 3、“治国”就是管理一个(小诸侯),把他治理好。 4、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5、《大学》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正确 6、《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7、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3 8、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奢侈 9、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老子 10、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 经验。正确 1、“气度”是(管理)的问题。 2、法家的“因性说”的“因”是(顺着)的意思。

2017超星尔雅 国学智慧考试答案

2017超星尔雅国学智慧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孟子的性善论中的“性”指的是 A、生性—客观的肉体 B、文性—理想的精神 C、本性—自然属性 D、人性—社会属性 完整答案得分:1.0分 2 “德莫若让”指的是 A、人要有道德 B、要懂得谦让 C、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D、谦让就是有道德 联系得分:1.0分 3 “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A、心志B、心情 C、 心智 D、 心性 QQ20932+得分:1.0分

《墨子》各篇分为()三篇,内容大同小异。A、上下 B、 前后 C、 上中下 D、 内外 02559得分:1.0分 5 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什么方面?A、不同属性 B、 不同礼 C、 不同哲学 D、 不同政治 6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智人和 A、 圣人 B、 贤人 C、 真人 D、 小人 7 《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A、道德意思 B、 秩序意识 C、 佛家意识 D、 鬼神意识 8 “义政”讲天下食者众,而耕者寡,今天下莫为A、

B、 平 C、 义 D、 信 9 《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 鲁国 B、 燕国 C、 赵国 D、 魏国 10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A、手段 B、 目的 C、 策略 D、 战术 11 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孟子谨言 B、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C、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13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A、 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 态度积极 C、 心平气和 D、 乐观豁达 14 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的是哪一个国家?A、卫国 B、 齐国 C、 晋国 D、 秦国 15 做商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A、 法商 B、 儒商 C、 佛商 D、 道商 16 “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A、 安全 B、

国学智慧 尔雅课后题答案 可过90分

尔雅国学智慧课后练习及答案 《中庸》的修炼之道 1不属于《中庸》所说人做事的三个层面的是()。 A、安而行之 B、利而行之 C、懒惰而行之 D、勉而行之 正确答案: C 2不属于《中庸》的要求的是:() A、博学 B、不问 C、明辨 D、笃行 正确答案: B 3“诚明”讲的是修养过程,“明诚”说的是讲教过程。() 正确答案:√ 4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 正确答案:√ 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正确答案:× 《周易》的基本概况 1《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简易。 A、容易 B、不易 C、易得 D、易理 正确答案: B 2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正确答案: C 3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正确答案: A 4《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 正确答案:√ 5《周易》是群经之首。() 正确答案:√ 《周易》的内容蕴涵

1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 A、对立统一 B、矛盾对立 C、物我平衡 D、和谐相处 正确答案: A 2《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 A、包容万物 B、万物一体 C、兼容并包 D、同胞物与 正确答案: C 3《周易》中的“地”指的是()。 A、大地 B、土地 C、地球 D、地域 正确答案: D 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正确答案:√ 5《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正确答案:√ 《周易》值得借鉴之处 1《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A、关怀 B、习惯 C、激励 D、勉励 正确答案: D 2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A、战天斗地 B、勇往直前 C、进德修业 D、不思进取 正确答案: C 3《周易》的最后一个卦? A、乾卦 B、坤卦 C、即济未济 D、未济 正确答案: C 4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正确答案:√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国学智慧尔雅在线作业带答案精修订

国学智慧尔雅在线作业 带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单选题 1.孟子认为“义”用来干处理哪方面的关系的 2. A.亲情关系 B.自然关系 C.社会关系 D.尊卑关系 正确答案:C 2. 《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正确答案:C 3. 中国集权政治的其实是什么和中国传统官僚系统中行政资源的控制结合起来而形成的 A.道家无为而治 B.法家君权一统 C.儒家仁爱 D.墨家兼爱 正确答案:B 4. 从心态上讲,要想成为君子应该做到什么 A.心态平和 B.态度积极 C.心平气和 D.乐观豁达 正确答案:B 5. 管理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 A.事无巨细 B.事必躬亲 C.无为而无不为 D.放任自流 正确答案:C 6. 孔颖达认为对唐朝的礼乃至后世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A.先秦的《仪礼》 B.礼的精神 C.先秦的《周礼》 D.先秦的礼制 正确答案:B 7. 《诗经》的三种文体中能够起到匡正作用的是什么 A.风 B.谣 C.颂 D.雅 正确答案:D 8. 今文经和古文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A.忠于原着,探求本意;升华原着,让其服务现实 B.忠于原着,服务现实;升华原着,探求本意 C.升华原着,服务政治;忠于原着 D.升华原着,让其服务现实;忠于原着,探求本意 正确答案:D 9. 孔子最提倡用哪种方法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A.地位和财产 B.格局的大小,气象的有无,眼界的高低,胸怀的宽侠 C.道德 D.三个都是 正确答案:B 10. 从正面,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的快乐就是什么 A.财富的获得 B.色欲 C.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D.成家立业 正确答案:C 11. 关于“性善论”中主张“天性”的是哪一学者 A.告子 B.荀子 C.老子 D.庄子 正确答案:D 12. 礼的第四个作用是什么 A.禁乱 B.形成哲学观 C.形成价值观 D.刑罚 正确答案:A 13. “正心”有那两个方面的意思 A.忠正,端正 B.更正,端正 C.周正,忠正 D.忠正,更正 正确答案:A 14.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C.贵族共和 D.君主立宪 正确答案:C 15. 现代流传下来的古文《尚书》其实是什么时候“伪造”的 A.晋朝

尔雅国学智慧作业答案35

《尚书》中得“古文经”与“今文经" 1【单选题】《周易》最早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得?()C A、禹? B、舜 ?C、伏羲? D、尧 2【单选题】伏生曾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奴得时候将诗书藏于哪里?()D??A、土里? B、湖底? C、墓穴中? D、墙壁中 3??【单选题】在伏生多少岁得时候还在齐鲁之间传播《尚书》?()A A、80多岁?? B、70多岁? C、60多岁? D、50多岁 ?4【多选题】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了哪些人?()ABC? A、欧阳高 ?B、夏侯胜? C、夏侯建? D、夏侯惇 5【判断题】《尚书》就是中国最早得一本政书,也就是五经里面最容易读得一本书。()X 6【判断题】一本书其传承得环节越多,传抄得得环节越多,则传承下来得经书得改变则越大。() 对? 7【判断题】对待前代文学经文得解释得两种基本方式:一就是尽量忠实于原著,二就是尽量把原著得意思进行升华与阐发,让其服务于现实.()对? 《尚书》得流传? 1??【单选题】“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出自谁之口?()C?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2 【单选题】在西汉时在拆以下哪位古人得房子时曾发现过一本《尚书》?()B?A、伏生 B、孔子??C、郑玄 3【多选题】由鲁恭王所发现得一本《尚书》还有以下哪些别称?()?D、老子?? CD A、古今本??B、今士本? C、孔壁本 ?D、家传本 ?4【多选题】我们先进瞧到得《尚书》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AD ?A、《今文尚书》 ?B、《周礼》??C、《易经》??D、《古文尚书》 5【判断题】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学得人有很多,学成得人也有很多。()X??6【判断题】传世两千多年得古文《尚书》就是一部伪书。() 对 1 《尚书》得中心思想?? ?【单选题】《尚书》中主要讨论得就是哪些内容?()C??A、做人得道理? B、民间习俗 C、治国得经验 D、礼乐制度? 2??【单选题】文王之德中最重要得一个根本得特征就是什么?()B A、义?? B、仁 ?C、礼??D、智 3? 【单选题】“平章百姓"中得“百姓”指得就是什么?()C? A、百家姓氏 B、平民百姓

2017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各位同学考试可以复制(ctl+c)题目关键词,然后复制,查找(ctrl+f),这样更快更对的做题!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格局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尔雅《国学智慧》课后问题答案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 【单选题】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C A、公元前511年 B、公元前515年 C、公元前551年 D公元前471年 2 【单选题】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献典籍在以下哪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 ?()B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燕国 3【多选题】在商周时期, 一些民族的经验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哪里?()BD A、竹简 B、甲骨文

C、纸 D铜器铭文 4【多选题】在周朝时期, 将一些人们的生活经验、习俗等进行总结形成了以下哪些书 籍?()ABC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 《楚辞》 5【判断题】 《论语》既是四书之一, 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对 6【判断题】东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无法添置一些礼器乐器。() 对 7【判断题】孔子给中华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对《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 【单选题】《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 主要由多少篇构成?()C A、10 篇

B、15 篇 C、20 篇 D、30 篇 2 【单选题】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一词分别一共出现多少次?()B A、107 次和42 次 B、107 次和24 次 C、170 次和24 次 D、170 次和42 次 3【多选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书籍中看到古人对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记载 ?()BCD A、《诗经》 B、《左传》 C、《国语》 D 《楚辞》 4【多选题】在世界上, 对人类而言的以下哪些属于比较主要的关系?()ABCD A、天跟人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神与人的关系 D自我关系 5【判断题】孔子摒弃了鬼神观念, 开创了人文理性的时代。() 对6【判断题】在夏商朝时期, 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现象较少出现。()X 7【判断题】在时间阶段上而言, 中国的文化比 西方的文化更早的进入到人文理性时代。8【判断题】“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这句话出自 () 对庄子。()X 君子的内涵 1 【单选题】君子其最根本的一个道德底线是什么?()C A、智 B、礼 C、仁 D义 单选题】在以下哪本书籍中记载了夫妻的相处之道?()C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吟诵国学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借国学诵读的比赛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在道德劝戒、历史文化知识、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得到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比赛对象:全校学生。 四、比赛要求: 1.一、二年级指定《弟子规》原文的【总叙】和【入则孝】;三、 四、五、六年级指定《弟子规》原文的【总叙】和任选《弟子规》原文的其中两篇。 2.比赛分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和中高年级组(三至六年级)两个组别。每组参赛人数5—15人。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舞蹈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4.诵读时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各校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在初赛的基础上按组别择优推荐学生参加校性比赛。(校性比赛名额分配附后,校性比赛拟定于下学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6.各小学统一于12月22日(星期四)自行举行选拔赛,届时中心学校将派人参加。各小学应于12月23日前将比赛情况图片发送至中心学校邮箱。 五、评选方法:各小学成立评委组,由评委打分评选。计分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参赛学生的最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评奖,然后择优选送参加中心学校比赛。 六、评分标准: 1.服装统一、整洁,佩戴红领巾,举止大方、得体,充满自信。10分 2.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富有感情,轻重缓急合理,声音能传达出文章的韵味。30分 3.诵读正确流利整齐,吐字清晰,不破句,能很好把握节奏,能够脱稿。30分 4.诵读时能辅以合理的动作。10分 5.诵读形式富有创意,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诵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分 七、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曹胜高国学智慧网课答案

”是对(b)的描 述。 (?) 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 5.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一条的, 1.1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春秋》是根据(a)历史改编的。 A 、鲁国B 、燕国C 、赵国D 魏国 我的答案 :A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 B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 551年C 、孔子死于公元前 479年D 、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周朝) 我的答案 :D 3?孔子用(b)区分君子与小人。 A 、财富B 、道德C 、血统D 官职大小 我的答案 :B 4. 《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 我的答案 :? 5?孔子打破了 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x)我的答案:X 1.2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x) 2. 《论语》中, 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x)小人24次 3?在儒家典籍里(c)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 人与天 B 天与地 C 人与人 D 人与神 )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4.孔子最提倡以 (d A 格局 B 财产 C 阶层 D 道德 5. 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d)。 A 《左传》 B 《国语》 C 《楚辞》 D 《论语》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 “大同社会” 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 1.3 君子的内涵 待做 1.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 “仁”。(?) 2. 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 不用学习的意思。 (x) 3.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4.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c) A 要修己 B 要利他 C 要吃亏 D 要乐他 5?论语中有句 父母唯其疾之忧 堤对(c)的解释。 A 忠 B 仁 C 孝 D 义 1.4君子之道待做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 孝 B 仁 C 忠 D 义 2. 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 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x) 4. 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c)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解释错误的是 :(d) A 人要有敬畏之心 B 做事要认真 C 做 事要 有边界 D 做事不用认真 1/13 页 2.1 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待做 1.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 12 个国君, 242 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 2.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d)。 A 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 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经 ”的作用

国学 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国学教育主要注重责任和担当,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信、义、仁、德、忠、孝、勇、智”,这些都是我们前辈所提倡的做人准则。这些优秀的思想传承了5000多年,对我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气磅礴、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了个人的优秀品格。那么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易经》为国学经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广,无所不包”,它对后世各个层面的文化都有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流所在。 《三字经》被称为“蒙书之冠”,是国学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并包含生活常识、传统道德、历史知识等内容。它用极其简洁朴实的语言传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国古代儿童首选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足国学三大蒙书之一。书中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韵文,虽无文理,但通顺流畅,方便背诵,能帮助幼童快速认字,因此流传十分广泛。观存多作为国人寻根溯源、追踪家族出处的依据而广受欢迎。 《中庸》也是宋人分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的。书中主要阐发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论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养的理论方法。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历朝历代选宫的考试用书,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人撰写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称“经”的佛教着作。书中强调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归本心,“见性”就可“成佛”,从中清晰可见儒道思想的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着作。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统称为“三百千”,是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启蒙经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四言押韵,行文流畅,颇行气势。它是中国古代童蒙书中的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影响极为深远,现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处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础所在。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乃至欧洲也有重大影响,是中外人士研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时独立成书,是重要的儒家国学经典。文章开篇明义,提出“三纲八目”,讨论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个人学习、提高修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全书教义深刻,思路明晰,是“四书”学习的入门之作。 《中庸》也是宋人分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的。书中主要阐发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论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养的理论方法。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历朝历代选宫的考试用书,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最精耍的书”。它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中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既为后世君主提供了一种治国方案,义与儒、释思想一起构架了传统士大夫的丰体心理,是与《论语》并立的一部国学典籍。 弟子规 《弟子规》成书于清朝,传诵之广不亚于《三字经》,也是国学中一部重要的蒙书。它以《论语·学而》中的名句开篇,并以之为纲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行文三字一句、两句成韵,浅显易懂,对清代以后的家

国学经典朗诵稿

国学经典朗诵稿(一)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从诵读教材的选择到诵读目标的制定,从实施方案的酝酿到课程的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上,我们主张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诵读好必读书目的同时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目,没有教材的可以让孩子们在诵读的时候自行抄写并积累成册。主要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实际中,我们的国学经典诵读不能停留在“诵读”的层次上,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从内而外地受到先贤圣人的影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通圣人礼,知天下事,并且从行动中表现出来。通过经典诵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从言语举止,行为习惯、内在修养、内在气质上都能够上层次。在活动的落实上,我们通过学校统一课时安排和班级课时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上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诵读量,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诵读事件和诵读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站在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的高度,站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熔古铸今,就会使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得到美好的文化滋养,重整中国人内在的理想、良知和秩序,创造一个海晏河清、祥和安乐的社会。最后预祝今天的汇演圆满成功!谢谢!国学经典朗诵稿(二)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各位领导、家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小学对各位领导、家长能够在百忙中来参观、指导我校的国学教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共同的认识,现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以前学校系统的编印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让学生诵读,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统一订购了教材,把国学课列入课表,选出专职教师任课,成立了教研组,还确定了研究课题,使国学教育真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表记》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首先真诚的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箕城小学,也感谢大家对箕城小学的关心厚爱。我校在县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品位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为办学目标,本着“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办学、制度保障、特色引领”的办学思路,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强化教研教改,深化课程改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办学品位。现就我校“国学经典伴我行”活动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校概况 箕城小学现有教职工93人,学生1545人,两个校区教学班37个,还有一个附属幼儿园,是我县唯一一所承担集团办学的六轨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202㎡,建筑面积5577㎡,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各功能室齐全,并能充分利用。我校现有专任教师90人,本科学历50人,中级职称56人,40周岁以下教师58人,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60%。教师队伍和领导团队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我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二、高度重视 (一)、组建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组,由分管校长和年级组长、语文教师等为成员,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到人,并且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确保国学经典进校园入课堂工作顺利进行。 (二)、扎实开展 1、注重培训 从2014年开始,我校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国学培训,

并且提出严格要求,回来向校长进行学习汇报,为国学经典进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定一考核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我校制定了国学经典伴我行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了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从三定一展示上做文章,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定期展示,真正把经典诵读落到实处。我校除了一二年级开设的弟子规课,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外,我们还把早读10分钟和放学路队出校作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并且确定内容(一年级成语接龙、二年级古诗、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三字经、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道德经)让学生们每个年级都能诵读不同的经典,还要每学期以年级或班级进行定期展示。学期末我们对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行专项抽测、现场打分,并计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3、经费保障 每年我们在做经费预算时,都要安排总经费的10%,用于国学经典进校园的考核、奖惩、活动以及教材购置印刷等,为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全面推进 (一)、营造氛围 我们投入了12万元在进行了以“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楼道文化建设,在东楼壁围文化建设上,我们在一楼设置了弟子规(励志勉学),二楼设置三字经(国学经典),三楼设置了千字文(名家劝学),四楼设置了论语(中华国粹),特别是在东楼二楼开设了国学经典伴我行特别学习通道。在西楼设置了以“仁、义、礼、智、信”等为主题的传统品德文化,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孩子们浸润其中,既要学到知识,更要树立良好的品德,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扎实推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