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地区备降细则.pdf

华东地区备降细则.pdf

华东地区备降细则.pdf
华东地区备降细则.pdf

民航华东地区航班备降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华东地区航班备降工作,贯彻落实好民航局下发的《航班备降工作规则》(民航发〔2013〕6号),明确航班备降中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华东地区范围内实施航班备降活动中所涉及的航空公司运行、空中交通服务保障、机场保障等工作,应当遵循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航班备降是指航班因故不能或不宜降落在目的地机场而需在其他机场降落。包括计划备降、非计划备降和紧急备降。

计划备降是指航班飞机按照航空公司飞行计划中所列明的备降机场实施的备降。

非计划备降:除计划备降以外的其他备降。一般是指航班飞机因故无法飞往计划备降机场的备降。

紧急备降是指航班飞机发生空中遇险、非法干扰、危险品泄露、油量告警等紧急情况,需要尽快降落而实施的备降。 第四条 航班备降工作应该遵循保证安全第一、积极主动、综合协调、密切配合、保障有力的总体原则。

第五条 航空公司对航班备降承担主体责任,空管部

门、机场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对航班备降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第六条 空管部门针对航班备降活动,应当及时按照调配预案,协调相关军民航管制部门以及空中其它航空器机组,积极做好备降航班的指挥工作。同时,管制员应当积极向机组通报已掌握的管制辖区内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各类信息(如天气、设施设备以及其它影响因素)以及机场恢复运行的情况,并及时通报备降机场对外公布的地面保障信息(如可用停机位等)。

第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航班备降保障预案。承担备降保障任务的机场(含航路备降机场),应当挖掘潜力,充分利用现有保障资源,积极做好备降航班保障工作。当备降航班需求量大时,应启动相应预案,在保证安全和机场正常运行前提下,为正常航班预留的机位有2小时以上空余等待时间的,应当先给备降航班调剂使用。

第八条 承担备降航班保障任务的机场,当有航班备降时,机场运行指挥部门应使用规范用语向空管部门说明所能提供的正常机位及临时机位数量、可使用机型等信息;因机位饱和等原因确实无法提供备降航班保障时以及上述情况发生变化、能够提供备降保障时,应及时通报空管部门,并发布航行通告。

机场不得借故拒绝接收航班备降,特殊情况不能接收备

降航班时,必须报当日机场值班领导决定。

第九条 承担国际及地区航班备降保障任务的口岸机场,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单位的协调,共同做好国际及地区航班的备降保障工作。

第十条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负责本地区航班备降工作的监督管理。

民航各省/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负责辖区内航班备降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航班备降保障协议

第十一条 航空公司根据航线、航班、机型等情况自主选择备降机场后,应当主动与所选择的备降机场的机场管理机构签订航班备降保障协议,或者在机场使用协议(或地面服务保障协议)中明确备降保障条款,并按照协议的条款,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该协议或者条款至少应当包括: (一)备降航班所使用的机型;

(二)机场提供备降服务的时间(即是全天保障还是在某个时间段保障备降);

(三)航班备降后地面勤务和服务保障方面各自的职责;

(四)备降航班旅客服务的内容、职责和收费标准、结算方式。

第十二条 航空公司应确保运行规范中所列正常使用机场和备降机场均已签订航班备降保障协议。

第十三条 当航班备降保障协议中约定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协议双方应当及时修订完善协议,重新签订协议或签订补充协议。

第十四条 航空公司新增航线航班或者更改已有航线航班机型的,应当在正式运行前完成航班备降保障协议或补充协议的签订工作,完成备降机场保障能力评估和相关培训工作,确保备降机场具备与航班飞机相适应的保障能力。

第十五条 航空公司与机场管理机构签订备降保障协议时,应当将与其他驻场服务提供方签订的地面勤务或地面服务保障协议相关内容抄告机场管理机构,便于机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备降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

第十六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与有备降要求的航空公司签订航班备降保障协议,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签订。

第十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备降航班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在规定以外,增加收费项目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计划备降工作规则

第十八条 航空公司应当在运行规范批准的正常使用机场和备降机场中认真选定航班飞行计划中的备降机场,并

严格按飞行计划中所列的备降机场实施备降。

飞行计划中不得选择未签订过备降协议的机场和运行规范中未批准的机场作为航班飞行计划中的备降机场。

第十九条 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在放行航班前,应当掌握目的地机场、飞行计划中所确定的备降机场的天气和开放情况,以及航路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备降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条 实施航班备降的飞行机组人员,应当熟知飞行计划中备降机场的基本情况;当目的地机场因故不能降落时,应当首选飞行计划中所确定的备降机场前往备降,并及时向本公司运控部门了解备降机场的天气、开放情况。

第二十一条 当飞行机组确定按飞行计划中的备降机场实施备降后,应当立即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并向正在联系的管制员报告飞行状态、当前油量状况和飞行意图。

第二十二条 在计划备降场天气符合、机位未饱和、且未发布航行通告不接受备降的情况下,空管部门应指挥飞机到计划备降场降落,并将备降航班号、计划航线、机型、客/货机以及备降要求等信息及时通报给机场现场运行指挥部门。

第二十三条 承担计划备降保障任务的机场,应当按照航班备降保障协议信守承诺,做好备降保障工作。

第四章非计划备降工作规则

第二十四条 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在放行航班前,应当掌握目的地机场、飞行计划中所确定的备降机场的天气和开放情况,以及航路天气状况,尽量避免非计划备降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五条 空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非计划备降航班提供服务保障,协助飞行机组共同确保航班安全降落,不得借故不予保障。

第二十六条 航班起飞后,当发生目的地机场和飞行计划确定的备降机场都不能降落的情况时,飞行机组应立即报告本公司运控部门。运控部门应积极协助飞行机组选择新的备降场。

第二十七条 当飞行机组无法与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取得联系确定新的备降场时,飞行机组应根据当前的飞行状态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备降机场。

第二十八条 空管部门根据机组提供的备降机场,及时将相关备降场的天气实况、变化趋势情况提供给机组,并实时了解并通报周边机场的天气情况,向飞行机组提供备降机场建议。

第二十九条 飞行机组根据空管部门提供的周边机场气象、情报等信息以及相关建议,选择确定具体的备降场,并对此决定负责。

第三十条 飞行机组应尽可能选择公司运行规范中批准的正常使用机场和备降机场作为非计划备降场。

航空公司运控部门、空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均有义务了解并掌握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当发现航班机型超出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时,应及时提醒机组。

第三十一条 飞行机组选择确定备降场后,应立即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和本公司运控部门,并报告飞行状态、当前油量状况和飞行意图。

第三十二条 空管部门根据飞行机组选定的备降场指挥飞机实施备降;同时将备降航班的航班号、计划航线、机型、客/货机以及备降要求等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机场现场运行指挥部门,通知机场做好地面保障准备。

第三十三条 针对未签订过航班备降保障协议的非计划备降,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保障预案。当发生此类备降时,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预案,协调相关地面保障单位共同做好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

第三十四条 针对未签订过航班备降保障协议的非计划备降,机场管理机构有权临时指定地面代理单位,尽可能缩短备降航班地面保障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被指定的地面代理单位应积极配合并做好备降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

第三十五条 航空公司应积极主动与机组选定的备降机场协调航班备降后的地面保障等相关事宜。

第三十六条 当发生下列情况的非计划备降时,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24小时内)主动报告备降机场

所在地监管局,监管局应当启动调查程序并依法予以处理。

(一)与备降机场未签订航班备降保障协议;

(二)备降机场不在航空公司运行规范批准的机场范围内。

第五章紧急备降工作规则

第三十七条 空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分别制定紧急备降保障预案。紧急备降存在安全风险,当航班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时,空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预案,优先保障其降落。

第三十八条 当航班飞机在空中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备降时,飞行机组应立即报告本公司运控部门,运控部门应积极协助飞行机组选择备降场。

第三十九条 当航空公司运控部门无法协调确定备降场时,或者当飞行机组无法与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取得联系时,飞行机组应立即向空管部门提出协助备降申请。

第四十条 空管部门向飞行机组提供备降机场建议,并按照机组请求提供相关机场的天气实况和可能的变化趋势。

第四十一条 飞行机组根据空管部门提供的周边机场气象、情报等信息以及相关建议,选择确定具体的备降场,并对此决定负责。

第四十二条 飞行机组应尽可能选择公司运行规范中

批准的正常使用机场和备降机场作为紧急备降场。

航空公司运控部门、空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均有义务了解并掌握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当发现航班机型超出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时,应及时提醒机组。

第四十三条 飞行机组选择确定备降场后,应当立即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和本公司运控部门,并报告飞行状态、当前油量状况和飞行意图。

第四十四条 空管部门根据飞行机组选定的备降场指挥飞机实施备降;同时将备降航班的航班号、计划航线、机型、客/货机以及备降要求等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机场现场运行指挥部门,通知机场做好地面保障准备。

第四十五条 当航班飞机发生紧急情况,空管部门应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的要求通报所在地监管局;监管局接报后立即启动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

第四十六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协调相关地面保障单位共同做好紧急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不得借故不予保障。

第四十七条 针对未签订过航班备降保障协议的紧急备降,机场管理机构有权临时指定地面代理单位,尽可能缩短备降航班地面保障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被指定的地面代理单位应积极配合并做好备降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

第四十八条 航空公司应积极主动与机组选定的备降机场协调航班备降后的地面保障等相关事宜。

第六章 奖惩

第四十九条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对于认真执行本实施细则、积极主动做好航班备降工作的单位,予以表彰。同时,在航线申请、航班时刻、运量增加、建设投资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第五十条 航空公司未遵守本细则的要求,有下列行为的,由管理局或监管局给予批评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规章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在航线审批、航班时刻等方面予以限制。

(一)未遵守本细则第十一、十二、十三条的要求与所选择的备降机场签订备降保障协议的,或未在相关协议中明确备降保障条款的,或未及时修订完善协议的;

(二)未遵守本细则第十四条的要求完成备降机场保障能力评估和相关培训工作就投入正式运行的;

(三)未遵守本细则第十八条的要求,无正当理由随意变更备降机场造成紧急备降或非计划备降的;

(四)未遵守本细则第十八条的要求,将未签订过备降协议的机场和运行规范中未批准的机场作为航班飞行计划中的备降机场的;

(五)未遵守本细则第十九、二十四条的要求,因运控责任导致航班备降的;

(六)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四十二条的要求,运控部门未积极了解并掌握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的,或者当发现航班机型超出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时,未及时提醒机组的。

(七)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五、四十八条的要求,未积极协调航班备降后的地面保障等相关事宜,造成旅客不满并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投诉的。

(八)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六条的要求,未及时主动将非计划备降情况报告所在地监管局的。

第五十一条 飞行机组未遵守本细则的要求,有下列行为的,由管理局或监管局予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规章予以行政处罚:

(一)未遵守本细则第二十六、三十八条的要求,当航班飞机在空中发生非计划备降或紧急情况的情况时,未及时向本公司运控部门报告的;

(二)未遵守本细则第二十条的要求,当目的地机场因故不能降落时,未首选飞行计划中所确定的备降机场前往备降,且调整备降机场时未主动与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协商并征得其同意的。

第五十二条 空管部门未遵守本细则的要求,有下列行

为的,由管理局或监管局予以批评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规章予以行政处罚:

(一)未遵守本细则第六、二十二、二十八、三十二、四十四条的要求,未及时通报相关信息的;

(二)未遵守本细则第二十五、四十条的要求向飞行机组提供协助的;

(三)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四十二条的要求,未积极了解并掌握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的,或者当发现航班机型超出备降机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时,未及时提醒机组的。

(四)未遵守本细则第四十五条的要求,当航班飞机发生紧急情况后,空管部门未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的要求通报所在地监管局的。

第五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未遵守本细则的要求,有下列行为的,由管理局或监管局责令改正,并予以批评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规章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在增加航线航班等方面予以限制:

(一)未遵守本细则第八条的要求向空管部门及时、准确地通报本机场的相关信息的;

(二)未遵守本细则第九条的要求积极协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联检单位,造成旅客投诉或群体性事件的;

(三)未遵守本细则第十六条的要求,无正当理由拒绝

签订航班备降保障协议的;

(四)未遵守本细则第十七条的要求,违反国家相关收费规定,另行设定不合理收费名目和收费标准的;

(五)未遵守本细则第七、三十三、三十七条的要求,未制定航班备降保障预案的;

(六)未遵守本细则第七、二十三、二十五、三十三、四十六条的要求做好航班备降保障工作的;

(七)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四十二条的要求,未及时将本场最大可使用机型限制通报空管部门的。

(八)未遵守本细则第三十六条的要求,未及时主动将非计划备降情况报告所在地监管局的。

第五十四条 地面保障代理单位未遵守本细则第十七、三十四、四十七条的要求,未积极配合机场管理机构并做好备降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的,或者借故不予保障的,由管理局或监管局予以批评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规章予以行政处罚。

钢结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Ⅱ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GB50494-2009 主编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 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北京燃气集团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燃气集团 港华投资有限公司 沈阳市煤气设计院 吉林省中吉大地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行日期:2009 年8 月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的通知 现批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4-2009,自2009 年8 月1 日 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函[2005]84 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国市政工 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性能规定、燃气质量、燃气厂站、燃气管 道和调压设施、燃气汽车运输、燃具和用气设备等。 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 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 号;邮政 编码: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北京燃气集团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标准

3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3.1.1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 1 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 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 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注:自重是指材料自身重量产生的荷载(重力)。 3.1.2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3.1.3 永久荷载标准值,对结构自重,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限值或下限值。 注:对常用材料和构件可参考本规附录A采用。 3.1.4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应按本规各章中的规定采用。 3.1.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标准组合设计时,对可变荷载应按组合规定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代表值。 可变荷载组合值,应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组合值系数。 3.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3.2 荷载组合 3.2.1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3.2.2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γoS≤R (3.2.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进行了修订,经建设部2006年7月1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51号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编制组根据建设部关于编制工程标准、条文说明的统一规定,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本条文说明,供本规范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市气象台路,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300074)。 1 总 则 1.0.1 提出使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要求,这是结合城镇燃气特点提出的。 由于燃气是公用的,它具有压力,又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等特性,所以强调安全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保证供应这个要求是与安全生产密切联系的。要求城镇燃气在质量上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同时,在量的方面要能满足任何情况下的需要,做到持续、稳定的供气,满足用户的要求。 1.0.2 本规范适用范围明确为“城镇燃气工程”。所谓城镇燃气,是指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从地区性的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燃气质量要求的气体燃料。 1.0.3 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早日改变城镇燃气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需要在设计方面加以强调,故作此项规定。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范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完好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护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维护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维护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10.2.14 燃气引入管敷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卫生间、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不使用燃气的空调机房、通风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等地方。 2 住宅燃气引入管宜设在厨房、走廊、与厨房相连的封闭阳台内(寒冷地区输送湿燃气时阳台应封闭)等便于检修的非居住房间内。当确有困难,可从楼梯间引入,但应采用金属管道和且引入管阀门宜设在室外。 3 商业和工业企业的燃气引入管宜设在使用燃气的房间或燃气表间内。 4 燃气引入管宜沿外墙地面上穿墙引入。室外露明管段的上端弯曲处应加不小于DN1 5 清扫用三通和丝堵,并做防腐处理。寒冷地区输送湿燃气时应保温。引入管可埋地穿过建筑物外墙或基础引入室内。当引入管穿过墙或基础进入建筑物后应在短距离内出室内地面,不得在室内地面下水平敷设。 10.2.15 燃气引入管穿墙与其他管道的平行净距应满足安装和维修的需要,当与地下管沟或下水道距离较近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0.2.16 燃气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墙或管沟时,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并应考虑沉降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套管与基础、墙或管沟等之间的间隙应填实,其厚度应为被穿过结构的整个厚度。套管与燃气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10.2.17 建筑物设计沉降量大于50mm时,可对燃气引入管采取如下补偿措施: 1 加大引入管穿墙处的预留洞尺寸。 2 引入管穿墙前水平或垂直弯曲2 次以上。 3 引入管穿墙前设置金属柔性管或波纹补偿器。 10.2.18 燃气引入管的最小公称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输送人工煤气和矿井气不应小于25mm; 2 输送天然气不应小于20mm; 3 输送气态液化石油气不应小于15mm。 10.2.19 燃气引入管阀门宜设在建筑物内,对重要用户还应在室外另设阀门。

城镇燃气规范试题

燃气规考核试题 :分数 一、单选题(共20分,每题2分) 1、庭院直埋中、低压埋地燃气管道PE管材管径大于___的选用SDR17.6系列PE100材质的聚乙烯管。 A dn75 B dn63 C dn90 D dn110 2、调压器的计算流量,应按该调压器所承担的管网小时最大输送量的___倍确定。 A 1.2 B 1.5 C 2.0 D 1.0 3、居民户燃气表高位安装时,燃气计量表与燃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__。 A 300mm B 200mm C 500mm D 100mm 4、燃气计量表与电开关、电插座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___。 A 250 mm B 300mm C 150mm D 200 mm 5、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___状态; A 常开 B 关闭 C 半开半闭

6、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上暗厨房、地上密闭房间、地下室、半地下室时,应设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在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___; A 12次/小时 B 9次/小时 C 3次/小时 D 6次/小时 7、地上密闭房间、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敷设燃气管道时,房间的净高不应小于___。 A 2.2m B 2.0m C 2.5m D 3.0m 8、聚乙烯燃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时,PE100 SDR11最大允许工作压力__MPa。 A 0.4 B 0.5 C 0.6 D 0.7 8、埋地中压A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直埋蒸汽热力管道的水平净距为__。 A 2.0m B 2.5m C 1.0m D 1.5m 9、埋地中压A燃气管道与建筑物的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___米。 A 1.0 B 1.5 C 2.0 D 0.7 10、燃气管道穿越城镇主要干道宜敷设在套管,套管应伸出道路边缘不应小于: ___米。 A 1.0 B 2.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新题库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新题 库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 B50028—2006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为无毒燃气时,加臭剂的最小量应为达到燃气爆炸下限的( B )时人应能察觉 A、10% B、20% C、30% D、 50% 参见规范术语加臭剂 2、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加臭剂采用四氢噻吩时,加臭剂量不宜小于(C)毫克/标准立方米。 A、10 B、15 C、20 D、30 参见规范术语加臭剂条文说明 3、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面关于加臭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加臭剂和燃气混合在一起后应具有特殊的臭味。 B、加臭剂不应对人体、管道或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害。 C、加臭剂的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呼吸有害。 D、加臭剂应对燃气的燃烧起到催化作用。 参见规范燃气质量 4、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列装置中不属于城镇燃气设施附属安全装置的是(D)

A、紧急切断阀 B、安全放散装置 C、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D、加臭装置 参见《城镇燃气技术规范》术语附属安全装置 5、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得少于(C)年。 A、10 B、20 C、30 D、 50 参见《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6、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 7级,设计压力为的燃气管道为( C ) A、高压 A 管道 B、高压 B 管道 C、次高压 A 管道 D、次高压B管道 参见《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燃气输配系统 7、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7级设计压力为(D)MPa以下的燃气管道为低压管道 A、 B、 MPa C、 MPa D、 MPa 参见《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燃气输配系统 8、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的规定,中低压城镇燃气管道不得采用C A、聚乙烯管 B、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 C、灰铸铁管 D、钢骨架聚乙烯管

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第1章总则 1.0.1 为使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向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作燃料用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燃气工程设计。 注:1 本规范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以前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 2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企业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不符合本规范质 量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但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可按本规范执行。工业企业内部自供燃气给居民使用时,供居民使用的燃气质量和工程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 3 本规范不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轮船、铁路车辆、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燃气装置设计。 1.O.3 城镇燃气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建设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O.4 城镇燃气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我国的能源政策,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应与城镇的能源规划、环保规划、消防规划等相结合。 1.0.5 城镇燃气工程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2.0.1 城镇燃气city gas 从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2.O.2 人工煤气 manufactured gas 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包括煤、重油、轻油、液体石油气、天然气等)为原料经转化制得的,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工煤气》GB 13612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人工煤气又简称为煤气。 2.0.3 居民生活用气gas for domestic use 用于居民家庭炊事及制备热水等的燃气。 2.0.4 商业用气 gas for commercial use 用于商业用户(含公共建筑用户)生产和生活的燃气。 2.0.5 基准气 reference gas 代表某种燃气的标准气体。 2.0.6 加臭剂odorant 一种具有强烈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或混合物。当以很低的浓度加入燃气中,使燃气有一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警示性臭味,以便泄漏的燃气在达到其爆炸下限20%或达到对人体允许的有害浓度时,即被察觉。 2.0.7 直立炉 vertical retort 指武德式连续式直立炭化炉的简称。 2.0.8 自由膨胀序数 crucible swelling number 是表示煤的粘结性的指标。 2.0.9 葛金指数 Gray—King index 是表示煤的结焦性的指标。 2.O.10 罗加指数 Roga index 是表示煤的粘结能力的指标。 2.O.11 煤的化学反应性 chemical reactivity of coal 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煤与二氧化碳相互作用,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能力的指标,是我国评价气化用煤的质量指标之一。 2.O.12 煤的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of coal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B:黄海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列。 A:0cm、最低、最高B:0cm、最高、最低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B:<10.0千米C:<1.0千米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B: 世界时C: 真太阳时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 5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试卷试题库题集.doc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术冰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错选、 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为无毒燃气时,加臭剂的最小量应为达到燃气爆 炸下限的 ( B )时,人应能察觉: A 、 10% B、20% C 、 30% D 、50% 2、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加臭剂采用四氢噻吩时,加臭剂量不宜小于( C ) 毫克/标准立方米。 A 、 10 B、15C、20D、30 3、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面关于加臭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臭剂和燃气混合在一起后应具有特殊的臭味。 B、加臭剂不应对人体、管道或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害。 C、加臭剂的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呼吸有害。 D、加臭剂应对燃气的燃烧起到催化作用。 4、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列装置中不属于城镇燃气设施附属安全装置的是( D ) A、紧急切断阀。 B、安全放散装置。 C、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D、加臭装置。 5、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得少于( C )年。 A 、 1 0 B、20C、30D、50 6、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7 级,设计压力为 1. 2MPa 的燃气管道为:( C ) A 、高压A管道 B 、高压 B管道 C 、次高压 A 管道 D 、次高压 B 管道 7、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7 级,设计压力为 ( D ) MPa以下的燃气管道为低压管道:

A 、 0. lMPa B、MPa C、MPa D、MPa 8、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的规定,中低压城镇燃气管道不得采用:(C ) A、聚乙烯管 B、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 C、灰铸铁管 D、钢骨架聚乙 烯管 9、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列管材中可以用于次高压燃气管道的是(C) A、聚乙烯管 B 、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C、 L245 钢管 D、钢骨架聚乙烯管 10、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地下燃气管道可以从下面穿越的建筑物或大型结构物是: (D ) A 、居民楼B、办公楼C、工业厂房D、立交桥 11、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地下中压燃气管道距城市污水、雨水排水管的水平安 全间距为 (C) A、 0. 75 米 B、米 C、米 D、米 12、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地下中压燃气管道距街树的水平安全间距为(A ) A、 0. 75 米 B、米 C、米 D、米 13、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地下中压燃气管道与导管内通信、电力电缆的水平安 全净距为 ( B ) A、 0. 75米 B、米 C、米 D、米 14、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钢质地下中压燃气管道与直埋热力管道的水平安全间 距为 ( B ) A 、 0. 75米B、米C、米D、米 15、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地下中压燃气管道与直埋电缆的垂直安全净距为( C ) A 、 0. 15米B、米C、米D、米 16、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高压燃气管道通过地区的分类方法,下面地 区属于 ( C )级地区:沿管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米范围内,任意划分公里长范围内有50 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 A 、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17、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高压城镇燃气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沿线

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变化条文总结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文列出影响结构设计的主要修改内容,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条。 修订后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3.1.2、3.1.3、3.2.3、3.2.4、5.1.1、5.1.2、5.3.1、5.5.1、5.5.2、7.1.1、7.1.2、8.1.1、8.1.2条,即强制性条文数未增加,内容的主要变化有: 1、原1.0.5条调整为3.1.3条(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时应采用50年设计基准期)。 2、原3.1.2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3、原3.2.3条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由单项改为多项叠加(j=1~m);增加参与组合的各项可变荷载应乘以考虑设计适用年限的调整系数的 规定。 4、原3.2.5条调整为3.2.4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5、原4.1.1条调整为5.1.1条(增加了第4章永久荷载,以下各章顺延),主要修改包括:①教室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由第1项(2)款改为第2项);②第5项(2)款增加了运动场活荷载(4.0KN/m2);停车库明确为9人以下客车的停车库(不包括消防车及其他大型车辆停车库),增加了板跨为3m×3m的双向板楼盖活荷载,附注第4条明确当双向板跨介于3m×3m与6m×6m之间时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规范用词为“板跨不小于3m×3m”,似应为不大于,否则与附注第4条有矛盾】,消防车通道活荷载频遇值系数由0.7改为0.5,准永久值系数由0.6改为0;③厨房的分类用词由“一般的”改为“其他”;④第1项中的民用建筑卫生间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 2,5KN/m2;⑤教学楼的走廊、门厅活荷载由2.5KN/m2提高到3.5KN/m2; ⑥楼梯活荷载单独列出为第12项,除多层住宅仍取2.0KN/m2外,其他均取3.5KN/m2;⑦阳台的分类用词由“一般情况”改为“其他”;⑧附注第6条非固定隔墙自重不小于每延米墙重的1/3,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5.0KN/m2未列入规范正式版】 6、原4.1.2条调整为5.1.2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7、原4.3.1条调整为5.3.1条,文字略有调整,增加屋顶运动场地活荷载3.0KN/m2。 8、原4.5.1条调整为5.5.1条,文字略有调整,雨篷明确为悬挑雨篷。 9、原4.5.2条调整为5.5.2条,原栏杆“顶部水平荷载”改为“活荷载”,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值由由0.5KN/m2提高到1.0KN/m2;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或体育场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值不变,增加“竖向荷载应取1.2KN/m2,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应分别考虑”。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87号)的要求,为适应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城市天然气工程建设的需要,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其中:2.2.1A(第1款)、2.2.3 、2.2.、15.1.5、5.1.6、5.3.1、5.3.1A、5.3.2、5.3.7、5.3.8(第1款)、5.3.9(第2款)、5.3.10(第2、4款)、5.3.13、5.3.15(第1、3款)、5.4.2(第6款)、5.4.3、5.4.3A、5.4.3B(第2、3款)、5.4.3D (第5、8款)、5.4.7(第2、3、6款)、5.4.7A、5.4.12、5.4.12A(第1、2、3、6款)、5.4.13、5.4.14(第1款)、5.4.14A、5.4.14B、5.6.2(第2、6款)、5.6.3、5.6.8(第2、5、7、8款)、5.7.1、5.9.4(第2、6款)、5.9.6、5.9.7、5.9.8、5.9.9、5.9.11、5.9.12、5.9.13、5.9.1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强制性条文5.5.3、5.5.4、5.5.5、5.5.8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6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 2002年局部修订条文 1 总则 1.0.1为使城镇燃气工程设计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经济合理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向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作燃料用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燃气工程设计。 注:①本规范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以前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但由长距离输气管道气体分输站至城镇门站(或大用户)且管道设计压力不大于4.0Mpa的管道工程设计,宜按本规范执行; 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企业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不符合本规范质量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但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可按本规范执行。 工业企业内部自供燃气给居民使用时,供居民使用的燃气质量和工程设计庆按本规范执行; ③本规范不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轮船、铁路车辆、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燃气装置设计。 [说明]本规范适用范围明确为“城镇燃气工程”。所谓城镇燃气,是指城市、乡镇或居民中,从地区性的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作燃料用的,公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用气量和燃气质量(条文说明)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3 用气量和燃气质量(条文说明)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3 用气量和燃气质量 3.1 用气量 3.1.1 供气原则是一项与很多重大设计原则有关联的复杂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国家的能源政策,而且和当地具体情况、条件密切有关。从我国已有煤气供应的城市来看,例如在供给工业和民用用气的比例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工业和民用用气的比例是受城市发展包括燃料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等多因素影响形成的,不能简单作出统一的规定。故本规范对供气原则不作硬性规定。在确定气量分配时,一般应优先发展民用用气,同时也要发展一部分工业用气,两者要兼顾,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气源厂的效益,减少储气容积,减轻高峰负荷,增加售气收费,有利于节假日负荷的调度平衡等。那种把城镇燃气单纯地看成是民用用气是片面的。 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在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可酌情纳入。燃气汽车用气量仅指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气源时才考虑纳入。 其他气量中主要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管网的漏损量;另一部分是因发展过程中出现没有预见到的新情况而超出了原计算的设计供气量。其他气量中的前一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从调查统计资料中得出参考性的指标数据;后一部分则当前还难掌握其规律,暂不能作出规定。 3.1.3 居民生活和商业的用气量指标,应根据当地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气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这样做更加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由于燃气已普及,故一般均具备了统计的条件。对居民用户调查时: 1 要区分用户有无集中采暖设备。有集中采暖设备的用户一般比无集中采暖设备用户的用气量要高一些,这是因为尤集中采暖设备的用户在采暖期采用煤火炉采暖兼烧水、做饭,因而减少了燃气用量。一般每年差10 %~20%,这种差别在采暖期比较长的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题库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为无毒燃气时,加臭剂的最小量应为达到燃气爆炸下限的( B )时人应能察觉 A、10% B、20% C、30% D、 50% 参见规范2.05术语加臭剂 2、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当城镇燃气加臭剂采用四氢噻吩时,加臭剂量不宜小于(C)毫克/标准立方米。 A、10 B、15 C、20 D、30 参见规范2.05术语加臭剂条文说明 3、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面关于加臭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加臭剂和燃气混合在一起后应具有特殊的臭味。 B、加臭剂不应对人体、管道或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害。 C、加臭剂的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呼吸有害。 D、加臭剂应对燃气的燃烧起到催化作用。 参见规范3.2.4燃气质量 4、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下列装置中不属于城镇燃气设施附属安全装置的是(D) A、紧急切断阀 B、安全放散装置 C、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D、加臭装置 参见《城镇燃气技术规范》术语附属安全装置 5、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得少于(C)年。 A、10 B、20 C、30 D、 50 参见《城镇燃气技术规范》6.1.2 6、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7级,设计压力为1.2MPa的燃气管道为( C ) A、高压 A 管道 B、高压 B 管道 C、次高压 A 管道 D、次高压B管道 参见《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燃气输配系统6.16 7、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管道按照设计压力分为7级设计压力为(D)MPa以下的燃气管道为低压管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