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古书《尚书》中的“天工人其代之”推广到设计就是指人的设计行为。文章运用历史学、图像学、情景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影响,思考了关于当今“天人合一”设计思想的一些设计现象。

【关键词】天人合一中国传统设计艺术象征性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思想观念上的一个特征。其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原始陶器、战国秦汉的漆器、宋代的瓷器、明式家具等,都是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作品。

一、“天人合一”设计思想之源流及演变

设计古已有之。关于设计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人的思考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设计具有不同的方向。王家树先生根据工艺美术自身本质特征把工艺美术发展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把隋唐以后工艺领域称作“天人合一”时期。中国古代对自然,即对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简而言之,是从对自然的崇拜、神化到主张自然与人和谐共处,即天人合一。

(一)对自然的崇拜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农业生产。①李泽厚先生认为农业对自然的依赖决定了这一观念形成,并不断发展。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昼夜交替。人从大自然中看到难以解释的伟大力量,深感自身的渺小并且感激自然的恩赐。例如,在史前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型花纹具有特色,具有“寓人于鱼”的意义。

(二)儒家自然的人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实际上是将自然人化。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肯定了人的价值,并把“天人合一”思想看成儒家思想的中心。②《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质彬彬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相互统一,其中包括设计要适应自然材料的性能特点等。

(三)道家自然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与儒家的自然的人化相比,则主张人的自然化。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道家思想是以效法自然、无为作为其思想核心。老子的“道法自然”的主张,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

二、“天人合一”设计思想的象征性特点

“天人合一”思想以彼此同化的形式表现,就必须借助象征,从而形成上层社会,其表现是以帝王的祭服、礼服

等来象征天的特点。一方面是天子、诸侯的形象尽量与天道相应;另一方面是祭天器物尽可能表现出天“尚质”的本性。

明代皇帝服装的“礼服”继承传统样式。“常服”用“乌纱折上巾”和“龙袍”,“乌纱折上斤”的圆领高领后双角向上竖起,袍为黄色绫罗制作,盘领窄袖,襟间绣团龙纹,袖绣翟纹,裙左右绣十二章纹。

从另一方面看,“天人合一”还表现为朴素的形式,原因是天的本性是“尚质”。质就是质朴无华,保持本性不加装饰。《礼记?效特性》“郊之祭也,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像天地之性也。”敬畏天神,并使自己与天相暗暗吻合,祭天的器物和祭品的朴实与天子的天之服的精美暗暗相合。

三、“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影响是具体的。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产品,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物化载体。在中国古代工艺品设计中,工匠们将自然物质的性质与人的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自然赋予了原材料自然物性。

比如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的一种家具,具有古朴雅致的情趣。屏风经过发展,从宫廷普及到民间。屏风起到分隔、美化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呈现出一种和谐,是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砚亦称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按照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对抗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强调“知天”和“畏天”的统一。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著名论断。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归根结底,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这些思想又是以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恢复能力为基础的当代生态工程学的哲学基础。 自然界中,山川可以生长草木,草木繁衍鸟兽和其他有价值的物质,调节气候和雨水,形成万物,使百姓有其食,有其用。形象地概括了山川河流在地球生命圈中作为生命的介质和载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运行的规律,描绘了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正是靠山川河湖抚育滋养万物,自然界为人类创造了栖息繁衍和发展的条件,“万物已成,百姓以食”。 这种和谐产生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所谓“知天命”。“天命”泛指自然规律。“知天”和“畏天”是对立统一的。“知天”,指人学习自然规律:“畏天”,指人对自然界要心存敬畏。“畏天”而不“知天”,是人类蒙昧时代神秘主义的根源。相反,片面强调“知天”而不“畏天”,则逐步形成了西方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理论,继而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武器,把人类推上了全面与自然相对抗的道路。 “天人合一”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通的。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遵循统一的规律。这种规律在老庄哲学中称之为“道”,道家把天地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道”是一种自然法则,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成势。道家反复强调要避免反自然的行为。 “天人合一”,提倡“仁爱自然”,“仁者爱人”,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为天所生,与天具有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人也应该有“爱人利物之心”,所以提倡“泛爱生物”和“仁爱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人对于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整理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着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着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着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着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着有《竹人录》,?园林专着有《园冶》,? 刺绣专着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着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着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生态学与天人合一思想 环境生态学是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即追求可持续发展,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说的是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化解到最小,最终达到和谐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道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环境生态学主要以人文社会和环境生态学方面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

响”、“酸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及区域气候的影响”、“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水热输送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内容上,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和体系尚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3 )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4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5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而天人合一思想在内容上主要是自然万物与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统一,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数(c 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在研究对象上,环境生态学研究重点是环境污染的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污染的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以生物为主)的影响。它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污染的环境两者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对立与统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物质的循环与代谢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支配这些规律的内在机理。生命系统与人为干预的环境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各级水平,所以,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和人为干预的环境对

创新创业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探讨

创新创业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 计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其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梳理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大众创新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法,并得出通过学科融合交叉与跨专业的合作交流、以展览促提升与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题设计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结论。 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2010年,教育部推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其目的是在高校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涌动和兴起,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严峻的新课题。毕业设计创作是需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创作的重要总结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习成果得到全面检验和技能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的环节。为了与创新创业对接,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环境改革迫在眉睫。 一、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和创业的重要点都是落在“创”字上,其基本点都是培养富于开创、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冒险创新才能够抓住改变现状的机遇才能勇敢迎接挑战。创新教育通常需要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协作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开拓,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着眼于时代、着眼于未来进行大胆开创。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从专业设计与绘图能力转化为商业经营性行为的综合能力教育。更加注重人才从求职者角度向创业角度角色的转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商业经营行为密切相关的当代各个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独立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创业类人才,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更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能够从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出发,并激发学生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团队协作并为未来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的改革方向。 二、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始于美国,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模式。美国的模式从创业思路、吸引投资、设立机构、管理机构等角度入手,通常还将商业计划与法律法规、创业领导与教育培训、企业营销发展、创业营销、成长性企业管理等课程融入到教学中。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高校供给侧改革的新一轮提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与商业发展商业运行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中,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还缺少全方位的具有新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需要教育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和改善。特

_天人合一_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_李清良

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2期(总第70期) 天人合一 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李清良 内容摘要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本文着重从人的存在境域、人的物性、存在价值取向、人生境界和超越维度以及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等基本层面对于该命题进行了全新的现代阐释,初步显示了由天人合一观念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特色,可算得对近年来学界对于此一问题讨论的一个回应。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 作者李清良1970年生,湖南师大中文系教师,文学博士。湖南长沙市 410081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身前最后的一篇文章中说: 中国文化中, 天人合一 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 当今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也强调说: 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 可见, 天人合一 观念在中国哲学中实处核心地位。但是,目前学术界除了对于 天人合一 历史发展和在诸思想流派中的表现研究较多以外,对于它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居有核心地位这一根本问题,实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本文即试图对于这一根本问题略抒一得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天人合一 关于人的存在境域的体认 人从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开始,便要追问其存在的价值。但正如要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就须将它置于一个句子或上下文中来考察一样,要确定人的存在价值,也须首先为它确定一个形成意义和价值的范围和场所。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我们把人的存在价值赖以确定的存在范围称为存在境域。不同的文化为人的存在价值所确定的存在境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人的存在境域的体认是有差异的。 天人合一 是从 天地宇宙 这个再大不过的存在境域来考察人的存在价值的。 人生天地间 ,这是中华民族对于自身存在境域的体认,它几乎在每一部原典中都出现过。道家说: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老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docx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要“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面貌。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使中国古代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观得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类型及园林环境结合等方面 ,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本文从儒 ,道,佛三家阐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 有悠久艺术历史的中国有众多哲学流派,各派思想不尽相同,然而有一个基本的东西确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身及其环境的和谐相处 ,无论是儒家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佛家的人与自我的和谐 ,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崇这一理念。“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 ,而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受传统美学影

响很深 ,处处都能看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子。 下面就从儒家、道家和佛家几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园林艺术中的。 1儒家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儒家来看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 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小到人与人之间 ,大到人与整个国家民族都应该遵从这种道德原则。因此儒家推崇仁义、礼制 ,而且有一套严整的制度。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园林的格局 ,包括结构的安排、景物的位置、各种建筑物的序列都必须依礼而制 ,而且要体现一定的乐感。这在皇家园林中表现地特别明显 ,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 ,而整个园区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这个中心在位置、高度、规划上都统帅着景区的其他建筑 ,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君臣礼制。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就是佛香阁 , 从它的位置 ,规模和高度来说 ,都是所有景区和景点的统摄 ,象征着君主对万民的统帅。从形式上来说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和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 ,因此皇家园林基本都注重万物的和谐、中正、均平、循环 ,建筑的布局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

庄子的_天人合一_思想探析

第16卷第2期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16No.2 2007年6月 Journal of L incang Teachers’College Jun.2007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探析3 张阳成 (湖州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天人合一思想在庄子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我们的许多研究并没有根据上下文来深入讨论,而往往是望文生义,以至产生了许多误解。基于此,文章对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实质以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期读者能对其有比较正确的把握。 关键词:庄子;天人合一;自然 一、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 “天人合一”这一命题首先见于张载《正蒙?乾称》:“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①这里主要是指人性与天合一。 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先秦就已经非常流行。庄子在《大宗师》中有言曰:“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在庄子看来,不管人们的认识如何,天和人始终是合一的,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便是“真人”。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里的“与天为徒”就是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庄子提倡天人合一的直接缘由在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暴政横行,知识分子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但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理论渊源,即道家对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的崇尚以及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思想。道家崇尚原始社会的生活,如《庄子?马蹄》所言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盗跖篇》也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麇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是道家崇尚的生活,因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与世无争、安居乐业,符合老庄的人生哲学理想,以前有不少学者据此推论以老庄为首的道家为复古主义者,鼓吹历史倒退。在笔者看来,他们的观点只看到了老庄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表面,没有看到更深层次所蕴含的意义。老庄尤其是庄子是想通过这种描述来引起人们的回忆:在原始社会,没有知识的困扰,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人类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人与天地自然是那么的和谐。这种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的描绘,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激起人们的反思,最终更深刻地理解庄子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安宁的思想。所以,笔者认为还是不要把它们看成历史倒退能更确切地理解庄子思想的内涵。其实在儒家经典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他们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鼓吹尧舜之治,目的就在于希望统治者用他们的理论来治理国家,以达到尧舜时期那样的状态:社会和谐,生活安宁。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另一渊源在于他的宇宙生成论。在这一点上,庄子直承老子,认为道是创生天地的基本动力,天地万物无不是道的体现,以道观之,万物为一。《齐物论》主要是通过万物齐一的思想来改变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观点,以肯定万物自身的价值,并最终回到天、地、人一体的境界。文中有大量的语句表现了万物齐一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怪,道通为一。”《大宗师》中也有“游乎天地之一气”的语句。我们知道,庄子始终是以“道”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人生,因此,也是从道的观点出发,庄子认为,人生的轨迹也本来就与天地万物的运行相合一的。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天地万物“原是一体”和“一气流通”了。因此,有人将我们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思想称之为是“本原性的天人合一,是讲人与世界原本为一,本来就是一体”。②以此观点来论述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适合的。 二、庄子之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 庄子之“天人合一”思想顾名思义存在两个面:天和人。何者为天?天即天然、自然、非人为,“牛马四足,是谓天”(《秋水》)。人就是人为。而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与天为徒”,顾名思义就是让 63收稿日期:2007-01-02 作者简介:张阳成(1979-),男,浙江东阳人,湖州中学教师。

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项目负责人黄志刚 1、专业建设背景与依据 1.1行业背景 中国广告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广告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广告设计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随着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市场放开经营,大地风生水起,广告潮汹涌奔腾,行业队伍壮大,广告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广告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外资的进入亦将会在市场份额、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对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土的企业也会在行业开放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的广告业市场有多大?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同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03年我国广告营业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中国广告业以近 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加盟。在广告业外资与本土公司的竞争中,行业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及自身的努力发展,城市规模的加大,人口的增加,国民素质的提高等因素,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消费观念也有极大改观。在商品的不断丰富及商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广告信息传播的需求层次也与日俱增。广告行业在这一区

域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发展水平与以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城市,大量未经充分洗礼的西部受众本身就是最大的商业资源,对于众多商家如此,对于摩拳擦掌的广告媒介来说更是如此。可以看到很多大品牌在东部一线城市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趋于饱和的市场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加剧着竞争,商家举步为艰的同时,必然会把目光投向相对广阔的西部市场,向西部二、三级城市拓展,这本身也为广告公司的随之跟进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不难想象,广告媒体也必然将随着客户的脚步深入到西部市场。另外,中国政府制定了发展西部的计划,这使得大量投资进入西部市场,为西部市场带来强劲的动力,西部城市的GDP增长远远超过国家GDP的平均增长水平,这对于作为服务行业的广告创意产业来说,中国西部城市的崛起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广告和营销的机会。中国西部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部城市的发展步伐也非常快,西部绝大部分城市的战略都是发展旅游文化资源,比如四川一些城市的旅游收入在GDP中占到了80%以上。而每个城市都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化差异,对于广告媒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政府采购将成为西部广告营销市场的一块大蛋糕,比如成都市政府就一直在努力地向全球推介自己。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具有艺术特长和职业技能的艺术设计与制作引领型人才。 1.2专业现有基础 1.2.1专业的基本情况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院最早开设的设计类专业。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四川省高校中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广告公司、影视文化部门、出版教育和生产制作单位工作的从事装潢与广告的设计制作、

天人合一

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过程中,天人关系成为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最能表现中国哲学的特点”。[ 1]汤一介. 百年中国哲学经典(第四卷) [M ].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8.孔子中庸思想的教育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传授知识的真实性。让人们把握自然界和社会的万物之性、万物之本质、万物之规律,让人达到按规律办事,把人类的需求认识与客观规律认识统一起来。张岱年先生曾说:“中国哲学有一根本观念,即‘天人合一’,认为天人本来合一,而人生最高理想,是自觉的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冯友兰先生也认为:“中国哲学有一个主要的传统,有一个思想的主流,这个传统就是求一种高的境界”。具体说来,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方面,教育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子认为世界的自然发展规律谓之道,人遵循这一自然规律谓之德。道法自然,德随道生。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是一段很有名的话。这段话强调了“道”的重要。“道”,指万物原质“人”的活动以“地”为法则,“地”的活动以“天”为法则,“天”的活动以“道”为法则,而道是效法自然的,如此天人合一。孔子借鉴于此,强调了人在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应该居守中道、尊重规律、和谐处之。孔子指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故君子以仁治人,改而止。”并且指出要和谐于天,必先和谐于人。人和就要做到仁,应该以诚相待。“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27] 《“和谐”观探源》作者:邓红蕾发表于1996年《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第3期。“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和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28《孔子“中庸”探析》作者:王锴尹玉仁,发表于1997年《农垦师专学报》第4期。“诚”在孔子那里就是天道之诚,指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孔子还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17 ] 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这里的“天命”指的就是冥冥之中的最高主宰,含有一项普遍性之道德原则,是人类本性及道德之本原。以上这些话都反映出孔子中庸思想中认为客观规律在建构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重要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我们在想事时必须考虑天,同时也必须考虑人。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一书中在讨论“诚”这个问题时就把“天”与“人”结合在一起,即把客观与主观结合起来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说,诚这个东西是天赋予人的一种道理;诚的实行,是人实践着天所给予人的诚的那个道理。《中庸》又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还说:“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朱熹解释此句说:“此言圣人与天地同体”。继孔子之后,孟子明确提出了完整意义的“天人合一”思想。他说:“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又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天”的本质是“诚”(尽善尽美) , 而人的根本职责在于实现“天道”之“诚”,来完成“天道”所要求的“尽善尽美”。作为一个君子,他应该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这都是基于把“天”和“人”完成一个统一体。姜南.“天人合一”与教育现代化[J].前言,2005(8).这些说法,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考虑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方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即只有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规律相吻合,并能运用规律去行动时才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评析

“天人合一”思想评析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而农耕生产与自然时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农耕文明时期,古人的生存状态是依赖于自然的,并且不能超越自然,因此人们十分注重自然时令。“在农业社会中,时间的规则是根据自然界的周期变化所决定的,这不仅决定了人要根据季节的更替行事,而且也限定了人们的知识结构。”⑴细究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难发现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借用一位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话说:“中国古代思想界一开始就与‘天’相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逐渐孕育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先哲追求的最高境界,亦是中华文化之潜质和最基本的原动力。 之前,每当提起“天人合一”的思想,我首先就会想到它是由董仲舒提出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经过一番学习和了解之后,我发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非一人独创,而是出现于中国古代诸多文人的思想言论之中。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主要可见于儒道两家的思想之中。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曾说:“人与天,一也”;“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⑶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自然同属一个生命场,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应该相互依存、和谐相处,人的行为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麋鹿共处”⑷。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从《周易》发轫,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至汉代董仲舒又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董仲舒曾说“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⑸后来发展到二程、朱熹、王阳明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完成了一个自身演变的历史过程,以朴素、直观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良好沟通。 “月令”思想开启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先河。月令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如《礼记·月令》把世界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其次为四时、月、神、五行,最后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等。上述结构层次基本是同向制约,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目录 摘要 2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起源发展 2 1.1、中国传统图案的起源 3 1.2、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3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变化形式与分类 3 2.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变化形式 3 2.2、吉祥传统图案的主要三大类 3 2.2.1、植物吉祥图案 4 2.2.2、动物吉祥图案 4 2.2.3、吉祥图案的物品运用 5 三、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和表现特征 6 3.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 6 3.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特征7 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7 五、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8 5.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商业中的运用8 5.2、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9 六、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吉祥图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它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部落图腾以及当时一些器皿上的装饰性图案。它是各个时代运用得最广泛的艺术。通过对各学术的借鉴思考,对传统民族文化中表示吉祥意蕴的纹样和平面的表示吉祥的艺术品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吉祥图案与艺术设计的运用和思考,有助于更接近本质地理解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和接受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可更深入的洞察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和艺术观。关键词:吉祥图案;现代艺术设计;包装设计;剪纸艺术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起源发展 1.1传统吉祥图案的起源 中国吉祥图案大约起源于自然崇拜和图腾文化,古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人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崇拜,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来。同时也表达了人民群众期望和平、祈求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2.2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在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图案有鱼纹和叶纹等,有的表现出期望渔猎收获,有的则表现于巫术祭祀。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图腾运用在石器和陶器上。这些是早期的吉祥图案的雏形。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这些青铜器上被先祖们装饰上了龙凤,莲瓣率,回纹,涡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内容。秦汉时期的人们普遍喜好神仙为主的祥瑞题材,这个时期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流云等新形象。吉祥图案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运用刺绣,玉器等作为载体,主要内容有动物纹植物纹。隋唐时期是我国繁荣富强的时期,社会开放,从内容到风格上都有了新变化,更为吉祥富贵了,主要纹样有牡丹纹,莲花纹,连理纹,宝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成功案例

美术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 毕业生成功案例 二零一三年修订 美术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毕业生成功案例

麒麟职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贴合市场需求,开展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电脑艺术设计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之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所以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创作鉴赏能力、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同时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软件,能够利用多种软件工具实现不同设计项目。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发展的动态和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相应的创作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市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广告设计和装饰设计及室内设计方面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争取用两年时间扩建和完善艺术设计实验实训基地,扩建设计服务中心。设计服务中心下设设计院、广告设计公司、室内装饰设计公司、艺术展览馆、影楼、画廊,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等实验实训场所。该项目建成后,让本专业充分体现校内有专业,校外有产业,以企业为依托,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培养“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长+就业”的一专多能综合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自学校创办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引进了大批优秀教师。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计划招考教师10人,从企业外聘能工巧匠5人,使教师增加至45人。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计划招考教师5人,从企业外聘能工巧匠10人,使教师增加至60人。通过两年努力,到2013年使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教学班级达到40个,美术教室达到30个、画室20个,计算机机

中国哲学作业

浅谈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由淡泊思想 【摘要】: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道家的“三无”境界,“无己、无功、无名”所达到的自由、淡泊开辟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谐的、超然的、明达的生命途径。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有很多人执着于金钱、名利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陷入了迷茫困惑、难以自拔的困境,庄子的“天人合一”的自由淡泊的思想追求的精神境界,在今天仍然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给了我们在迷途中许多指导。 【关键词】:天人合一;自由;淡泊 一.庄子其人的简介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请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隐退、不争、率性的表象看,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庄子也努力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始终。庄子还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还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溢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二.“天人合一”思想含义 道家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自然是自在而已然的存在。“道”是包括万物的整体,亦即无所不在,是天地万物之根源,亦是天地万物之归宿。庄子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我们应该汲取这个古代先进思想的精神养料,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积极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生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3-随着工业化社会步伐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给人们 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应是人们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人们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理念理解、把握,从古人那里汲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一、“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中国传 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命题是由北宋张载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的。张载在其名篇《正蒙?乾称》里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张载提出的这一重大而先进的哲学命题,体现了中国哲学重合轻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表达了中国先辈“万物同源,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同时亦揭示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包容宇宙、开拓进取的风貌特色与基本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传统文化理念的优秀思想精髓。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凌驾在自然之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其次,体现了人类生生不息、前仆后继,与天地万物共同存在、发展、创造的完美主义理想和拼搏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中国哲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命题的问题意识之一就是深刻认识到“天人一体”,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本是同根生”。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生存权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因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思想理念的精髓和主旨就是要探索和获取“天”与“人”的亲和性,就是要力求达到人与天地万物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环境问题不但是个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问题,而且是人在实践活动 中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的理想境界,古人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践行这一理念。根据史料记载,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气,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鱼、砍伐、烧荒等的时间;二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幼小植物,禁止猎取年幼野兽,禁止毒杀野生动物。中国历朝历代,或多或少皆有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中国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拥有一个更加绿色安全的生存环境而努力奋斗。 二、“天人合一”指导实践的生态意义 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所形成的自然观,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类确实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到上世纪后期,温室效应、臭氧破坏、水体污染等一系列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始万物”,阴阳。地:“生万物”,柔刚。人:“成万物”,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二、几种主要的“天人合一”观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的涵义并不是固定的。“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既可以指人格化的至上神,也可指自然规律、命运、机遇等。有关它的具体含义学术界中说法也比较多,比如冯友兰认为天有五义,即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张岱年认为“所谓天有三种涵义: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人”的涵义相对来说比较明确,它一般就指人类,但有时也有侧重,或者有更为具体的指称,如可以指统治阶级、圣人,也可以指社会现象、人为努力、人为造作等。总之,天和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而“天人合一”作为天人之间统一性的一个高度概括,也就具有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一是“天人玄同”。这是老子的看法。老子从现实和理想两个层面论述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问题。从现实层面上说,老子认为天道与人道并不一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是公正无私的,然而现实中的人所实行的社会制度却不是公正无私的,存在着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这在老子看来是不正常、不合理的。从理想层面上说,老子认为人应当取法乎天,求得天人合一。他主张人们放弃一切违背天道的行为,进入“彼我玄同”的天人合一境界。 二是“无以人灭天”。这是庄子的看法。庄子也反对把天道同人道割裂开来,视“自然无为”的天道为人道的最高准则,故而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观点。他所说的“人”是指违背天道的人为,“故”是指违背规律的私智技巧。庄子反对以人为对抗天道,绝不是主张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强调人们做事时必须服从自然之道。 三是“人与天一”。这是孔子的看法。孔子从社会和道德伦理出发,提出了“人与天一”的命题,孔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他把“天”看作是道德伦理关系的化身,是用人伦关系来塑造的天,即义理之天。其目的是,在“天人合一”观念中把宗法人伦上升为一种天然合理的东西,用“天意”来协调人类关系,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人伦秩序。 四是“天人相通”。这是孟子和《易传》的作者们的看法,表达了正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道家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而他们所说的天是义理之天。他们认为,天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的本体,而且还是道德义理等价值存在的本体。人作为道德义理等价值存在的体现者,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义理准则都源于天道,本于天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道与人道相通。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生的价值实现和自然社会的有序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