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案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案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案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案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3、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4、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3、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植物(青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张,看你能不能认出它是哪里?(播放校园一角)

2、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植物?(迎春花、草、大叶黄杨、蒲公英等)从我们的学校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植物的多样性。

3、那么你还能说说学校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吗?看谁一口气说得最多。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想想,可以写下来。

4、学生进行汇报。

5、这些植物将我们居住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新鲜,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种多样的植物,学习植物吧!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

二、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1、提问: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我们怎么样科学的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呢?

2、学生思考交流。(根据已有的科学经验,他们会想到分类的方法)

3、你们认为给植物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就按照你们的标准给书本75页上的这些植物分

分类吧!把分类方法和结果填写在记录本上。

4、学生分组活动:给植物分类。温馨提示: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你还有别的分类

方法吗?按照这一标准分类后,还可以按另一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吗?

5、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小组间相互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学生的分类标准)

三、观察开花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1、这是大家的分类标准。这么多的方法说明同学们一直在动脑筋思考着,真不错。而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根据有没有花将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如果请你按这个标准来分类,你能区分吗?谁来试一试?

2、学生按开花和不开花给植物分类。

3、质疑:这些分类正确吗?(学生可能会将海桐,小叶黄杨,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分为不开花植物。教师纠正学生的认识:说明这些都是开花植物,像雪松、圆柏等植物的花为隐性花,不太明显,所以我们很少看见。)

4、我们曾经在三年级时养过凤仙花,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凤仙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学生思考: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我们就将类似于凤仙花这样的植物称之为开花植物。(展示小叶黄杨,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等的花)举例说一说哪些是开花植物。

6、我们已经认识了开花植物,那哪些是不开花的植物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分享不开花植物的魅力。(课件展示苔藓、蕨类、藻类等不开花植物的图片)

7、仔细观察一下不开花的植物,看看有哪些特点?记录在记录本上。(实物展示:苔藓植物)

8、学生交流不开花植物的特点。它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不开花植物和开花植物有什

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不开花的植物同开花植物一样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的。

四、课后延伸

1、谁能给仙人掌、香蕉树、竹子、芦苇、无花果这些特殊的植物进行归类呢?补充到科学记录本上。

2、分类的方法为我们研究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谁最先运用了分类的研究方法呢?介绍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的事迹。

3、请同学们课后能够实地调查一下不开花植物的生长环境。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春天的花草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春天的花草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春天的花草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材简解,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表现花草的基本特征,能合理使用颜色表现春天花草的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春天的花草教案吧。 一、教材简解:本活动是参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当中中班的主题设计的。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活动着重追求形式的多样,材料的新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却常常忽视教给幼儿一定的绘画技能。而本次美术活动是让幼儿通过手中的画笔,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春天花草的基本特征。二、目标预设: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表现花草的基本特征。2、能合理使用颜色表现春天花草的特征。3、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活动重难点:1、重点:能合理使用颜色表现春天花草的特征。2、难点:能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表现花草的特征。四、活动准备:1、花园场景图,请柬一个,范画用的纸一张。2、油画棒、纸每人一份。五、设计理念: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花朵,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动中不但教授幼儿一定的绘画技能,还鼓励幼儿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观察和想象。六、设计思路:美丽的春天里有好多的花儿开放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花儿的不同形状,更喜欢花儿各种漂亮的颜色,看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开始的时候,通过让幼儿观察牵牛花的特征,激发幼儿讲述牵牛花的特征,激发绘画的兴趣。接着大家来欣赏其他的花朵,着重让幼儿观察花朵是由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然后让幼儿来想象自己心目中的花朵,在绘画的时候教师给予指导,最后欣赏同伴的作品,集体进行评价。七、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师:(出示请柬)小朋友,看!老师收到花仙子寄来的一封请柬,春天来了,花仙子为了庆祝百花开放,要开个比美大赛,还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现在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喽!(幼儿和老师开火车进活动室)火车到站喽,快去找个椅子坐下来吧。2、师:哟,比赛开始了,舞台上都有谁呀?说一说。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范画。1、师:

我国的珍稀植物教案

第四章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植物 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珍稀植物。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种类很多,通过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我国的珍稀植物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银杉、桫椤、人参等均为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它们数量减少的原因各不相同。 学情分析 学生关于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方针,不是很清楚。可以先介绍我国自然条件复杂而多样,植物资源丰富,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数量减少,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法律和保护方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我国主要的珍稀植物。 过程与方法 2.尝试进行资料搜索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达到保护珍稀植物的必要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大屏幕展示水杉的图片)同学们,这张是水杉的图片。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把他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把我国人民的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除水杉之外,我国还有哪些让人引以自豪的植物种类呢? 新课教学 学生:银杏、桫椤、珙桐、鹅掌楸、望天树等。 教师:课前安排同学们查询有关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料,请同学们把你们查询到资料说一下。 学生:说出其查询到的有关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料。

教师: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分析它们树木减少的原因各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回答问题) 1.生长缓慢,种子发芽率低,加上野生动物危害树干和践踏球果导致银杉数目减少。 2.桫椤是孢子植物,它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生活力较弱,长成幼苗后生长也很慢。由于森林被伐,再加上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现在的桫椤数目减少。 3.由于长期以来过渡采掘以及森林面积大大缩小,生态环境变化,野生的人参数目逐渐减少。 教师:针对这些原因,大家讨论一下该如何保护它们? 学生:(讨论回答)对于繁殖率低的植物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加快它们的繁殖,增加其数量;制定法律法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教师:很好!虽然我国具有复杂而多样的自然条件,拥有几乎北半球所有的植物类群。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近400种。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国外大多数地区的裸子植物几乎灭绝了,只有我国还保留了下来。因此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水土大量流失,使不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为了保护我国的宝贵植物资源,1996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提出了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 教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珍稀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略) 教师:珍稀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联系。 第一,珍稀植物中的活化石植物,对研究植物的进化和探讨自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植物中形态优美的,可作观赏植物,用来美化环境。 第三,植物的植株直立挺拔的,可作优质的木材或作绿化树种。 第四,部分树种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等。 所以,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保护珍稀植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然后,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对银杉、桫椤、人参的介绍,分析三种国家保护植物的数量为什么会减少。认识不同植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包括自然的原因、植物自身繁殖能力的原因、人为采挖的原因等。并提出针对不同原因的植物保护措施。增加对一些珍稀植物的形成、发现历史的介绍,并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

有趣的彩泥.(工艺制作教案)

玩彩泥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彩泥的方法与技法。 2、用彩泥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3、在合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重、难点: 1、学习彩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教具准备: 彩泥、彩泥作品图片、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㈠简介与彩泥有关的民间艺术(出示相关图片) 师:小朋友都喜欢玩泥巴吧,中国许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由泥巴制作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出示泥人作品):泥巴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用泥巴捏成的小玩偶、泥人。 2、(出示陶艺作品):这是陶艺作品(点击“陶艺”) 它们都是用黏土为材料,制作成各种进造型,再经烧制,就成了我们看到的陶艺作品。 3、(出示面塑作品):中国人很聪明,把泥巴换成面粉、糯米,又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面塑。这种材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㈡彩泥介绍:现在为了方便小朋友制作,有人制作了一种新的材料——彩泥。(出示彩泥)。这些彩泥色彩多样,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很环保,可以随心所欲地捏你想捏的东西。 ㈢作品展示:比如(点击图片)鲜花、茄子、一些小动物等。 师:“这些彩泥作品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作品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彩泥制作你喜欢的彩泥作品。” ㈣板课题“玩彩泥” 二、新课教学 ㈠师:我们玩彩泥必须先来了解彩泥工具:主要有塑刀、压板、牙签等(一一展示)。 ㈡教师示范简单的制作方法。

1、师:“要制作一件彩泥作品,还必须来了解制作彩泥的各种技法。”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教案教学要求: 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引导学生善于开动脑筋,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准确的切实可行的调查报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有口头表达能力,又有书面作业能力。 教学内容: 一、实施方案 (一)调查前指导。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每组设两个负责人,班长科代表做协调员,各小组选择“赤水主要景区景点”中一至两个景区进行调查。协调员起调控作用,各组调查的景点不要重复。 2.小组经过讨论选定景点后,制订调查计划,小组内部进行进一步分工调查,小组成员应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一起出谋划策。 3.根据调查计划,可选取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 4.向家长及老年人或向景区负责人及当地旅游局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线索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 5.不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线索,还是已开发的旅游资源,要利用假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情况设计可行性的开发方案。

6.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选一名代表执笔,写成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所选景区有哪些景点、游客量、景区优势及缺陷、如何扬长避短进一步开发等,报告形式可多样,角度自选)。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修改。 (二)学生调查实践活动。 在此期间,教师应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调查情况,作相应的指导,不定时召开小组长会议,交流问题及经验,共同商讨对策以共同提高。 调查程序 确定目标:感兴趣、有意义的调查对象 制定计划:确定范围、明确重点 设计步骤、选择方法 实施计划: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做好记录、群策群力 编写报妫悍治鲎柿稀⒎⑾治侍?/div> 重点突出、简明客观 二、有关资料 1.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讲话: 贵州有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而且分布广,战线长,可承载游客量很大,一年接受1亿人次的游客量是完全可能的。我在北京、上海做旅游推介时,说贵州到处似“九寨沟”,遍地似“张家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幼儿园春天的主题教案

幼儿园春天的主题教案 【篇一:幼儿园春天教案:春天的主题】 设计思路:四季春、夏、秋、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一年之计在 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 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春天,逐渐过渡到了解 春天,从而进一步到热爱春天,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本主题从三 个环节入手,具体如下: (一)认识春天 活动一:儿歌春芽芽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2、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 讨论:种子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二:歌曲春雨沙沙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活动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种子在雨中发芽长大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种子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 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图片,能大胆说出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种子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图片时,幼稚 地大声叫着:种子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种子发出的小芽像什 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 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 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有 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 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一的第三天 早晨,第一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 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 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 曲的过 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种子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 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种子说话的弱的 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 要特征。 (二)寻找春天 活动一:迎春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迎春花的形状、颜色及名称的含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活动准备: 几枝开有迎春花和结有花骨朵的实物花枝;迎春花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利用挂图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其名称含义。 2、观察实物,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和体验迎春花。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4 我国的珍惜植物》教案3 翼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4 我国的珍惜植物》教案3 翼教版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我国的珍稀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珍稀植物相关资料的搜集较为困难,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学生分析 我国珍稀植物多分布在南方,北方地区学生对珍稀植物了解较少,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考虑到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技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好,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提早安排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书刊、杂志等,让学生亲自查阅并获取资料。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有关我国珍稀植物的资料,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说出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及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 阐明我国珍稀植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2.技能性目标 尝试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文字、图片表达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性目标 关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查好相关网站网址,如: “中国稀有植物” https://www.doczj.com/doc/9d1491586.html,/creature/live-botany/zxplants/zq.htm “中国稀有植物名录” https://www.doczj.com/doc/9d1491586.html,/cbiswh1/qdbh/y1ff/y1.htm

“关于公布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iso-china/iso14000/hjfagui/hifg131.htm “科技之光” https://www.doczj.com/doc/9d1491586.html,/hjbh/index_plants1.htm 提供各种有关珍稀植物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 最好安排在微机室上课,条件不具备的可到阅览室、图书馆查阅相关书刊、杂志。

有趣的彩泥教案

有趣的彩泥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彩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1.彩泥制作方法的掌握及其运用。 2.彩泥的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利用彩泥大胆地造型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各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头部的图片,彩泥、彩色卡纸、水彩笔、牙签、铅笔、尺、剪刀等。 学具:彩泥、垫板、水彩笔、彩色卡纸及其制作彩泥的工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小朋友,去年我们做过许多《香甜的水果》,还记得吗?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对,橡皮泥不但能做香甜的水果,还可做出许多其它有趣的东西来。揭示课题──《有趣的彩泥》。 二、启发讨论 1.拍手歌:彩泥世界快乐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我们来做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植物、动物、人物、风景都可以,只要你喜欢的都可以做。 三、教师示范制作,并教学生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 1.出示材料,并引导学生配色。(以蝴蝶为例) 想一想蝴蝶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来想象。学生说,老师现场制作(头、身子、翅膀、眼睛、触须等),并由学生挑选颜色搭配,(提醒学生制作时需先后再前,先远后近,先下再上,运用捏、搓、揉、压、刻、切、割等方法),做出一个蝴蝶。 2.启发学生想象,利用生活中事物来添加景色 以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请学生配上景色,学生回答,教师从中挑选,依次配上鲜艳的花朵,小草或其它景物等。(添加的景色也可用绘画的方式) 四、交流探究学习

1.师:看了刚才蝴蝶的制作过程,你心里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个有趣的动物?植物?人物或者其它的东西呢?(语言激趣) 2.分小组交流讨论:想好了?那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看看谁的想法最有趣? 五、欣赏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1.欣赏同龄人或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你觉得哪里漂亮?为什么?它运用了哪些方法?颜色有什么特色,是不是跟生活本身是一样的色彩? 2.欣赏中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利用彩泥制作有趣形象,你准备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最漂亮的? 3.集合集体的意见,进行小结:你所设计的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 六、布置课堂作业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工每人制作一、两件自己喜欢的彩泥作品,然后合在一张彩色卡纸上,有时间可用水彩笔进行添画,做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出示一些有趣的简笔画或卡通画图形,使创作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有所参考。)

小班科学仙人掌教案

小班科学仙人掌教案 【篇一:花卉教案(2011.10)】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介绍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能举例说出花卉及花卉生产技术的概念 3、能对常见花卉进行简单的分类 4、了解我国及世界花卉生产现状及趋势 二、教学重点: 1、花卉及花卉生产技术的概念 2、花卉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及世界花卉生产现状及趋势 四、课时安排: 1、共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有关要求 1、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比较实用的课程 2、配合有关政策 3、上课及作业有关要求 (二)、介绍花卉生产技术这门课程的现状 1、无专业教师(介绍自己的现状及教学体会)。 2、所学内容与实际关系不大。 3、内容枯燥无味,不像计算机等,学生不喜欢学。 (三)花卉生产技术的概念 1、花卉的概念: 花: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卉:草的总称。 狭义: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芍药、大丽花等。广义:随着花卉生产的发展,花卉的范围不断扩大,凡是具有一定观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课时备课,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与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媒体准 赏价值,达到观花、观果、观叶、观茎和观姿的目的,并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草本、木本、藤本等植物统称为花卉。

花卉已是人类经济、科学文化的产物,随着二十一世纪科技、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它所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2、花卉生产技术的概念: 花卉生产是指以花卉为主要生产对象,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 为主要目的,所从事的育苗、栽培、养护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生产 活动。花卉生产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分为生产栽培和观赏栽培两大类。 生产栽培:以商品化生产为目的。如生产切花、盆花、种苗与种球等,从栽培、采收到包装完全商品化,进入市场流通为社会提供消 费的栽培方式,称为生产栽培。要求有规范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化的、完善的生产设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它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标准化、商品化,能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贸易流通,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花卉产业的主流方向。 观赏栽培:以观赏为目的。利用花卉的花色、花型进行园林绿化配置,美化、绿化环境的栽培方式,称为观赏栽培。主要是露地花卉 栽培,也包括盆花、鲜切花的观赏应用。意义在于美化环境,丰富 生活,净化空气,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观赏栽培不仅在城市日益 广泛深入,栽培技术和绿化、美化档次在不断提高,而且在农村也 渐趋普及和重视。 花卉生产技术:人们在花卉生产中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积累起来的 能有效提高花卉生产数量、质量的经验和知识。 (四)花卉的分类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南北地跨热、温、寒三带,花卉种类繁多,生态习性各异,为了便于学习掌握,现将常用的分类方法介绍 如下: 1、依生产栽培方式分类: 露地花卉:花卉能在露地完成全部生长过程,不需保护地,如温床、温室栽培的花卉。 温室花卉:原产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的花卉,在我国北方 必须在温室内栽培或冬季在温室保护越冬,称为温室花卉。 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课时备课,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与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媒体准 2、依生态习性及生活型分类: (1)一、二年生花卉

幼儿园中班植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植物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三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植物(500字)】都匀市第二幼儿园大三班 科学教案:神奇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奇特的植物叶片,初步认识贵州原生或引种的几种神奇植物。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银杏、跳舞草、鹅掌楸、猪笼草的叶片实物及植株图片若干。 [教学形式] 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展示实物、师问幼答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一、银杏 1、猜谜语:我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听故事,今天我先 出个谜语,如果猜中了,我就讲个好听的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 2、讲故事:离都匀不远处,有个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 个好官白秀才,他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深受百姓拥戴。白秀才家 门前有棵银杏树,是他小时候同爷爷一道种下的,老百姓为了表示 感谢,就把这棵树叫做“白秀才”。千百年来,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 护 下,“白秀才”终于长成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向幼儿展示福泉古 银杏照片) 3、扩展知识(师问幼答,引导看图):“白秀才”的腰有多粗? (胸径6米。用幼儿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个叔叔阿姨手牵手才 能围一圈)它的个儿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学楼叠起来 还高)它有几岁?(6000岁。比二幼几百个小朋友的岁数加起来还大)银杏树不仅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叶子能做药,木材能打家具, 可以说,银杏全身都是宝。在公园里、街道旁、高山上,到处都能 见到银杏树,春天绿油油,秋天金灿灿,我们的家园真漂亮! 4、巩固认识:再看看我们手里的小树叶,它的模样像什么?(引 导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叶片的外形特征认识银杏) 二、跳舞草 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银杏果俗称白果,它由肉质外种皮、骨质中种皮、膜质内种皮、种仁组成。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趣的彩泥 全国通用

《有趣的彩泥》教学设计 教学情景分析: 本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体验彩泥形、色带来的美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尝试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通过彩泥的捏、搓、团、压、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彩泥造型活动的乐趣。在游戏中、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心灵的愉悦,达到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节课主要是从对彩泥的感官体验入手,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使学生对彩泥的特性及表现手法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彩泥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彩泥的方法与技法。 2、用彩泥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重、难点: 1、学习彩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教具准备: 彩泥、彩泥作品、常用工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一)简介与彩泥有关的民间艺术(出示相关图片) 师:小朋友都喜欢玩泥巴吧,中国许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由泥巴制作的。现在为了方便小朋友制作,有人制作了一种新的材料——太空泥。(出示彩泥)。也叫超轻粘土、弹跳泥、创意泥。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新型环保工艺材料。该材料可塑性强、色彩艳丽,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它可与木头、金属片、

亮片、玻璃等材质完美结合使用,由弹跳泥制作的作品不需要烧烤,在24--48小时内可自然风干且有弹性、不碎裂,不变形,可以永久保存。 这些彩泥色彩多样,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很环保,可以随心所欲地捏你想捏的东西。 (二)彩泥作品展示:比如(点击图片)鲜花、茄子、一些小动物等。 师:“这些彩泥作品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作品呢?”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彩泥制作你喜欢的彩泥作品。”板书课题“有趣的彩泥”。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工具及用法 师:我们玩彩泥必须先来了解彩泥工具:主要有塑刀、压板、牙签等(一一展示)。 (二)教师示范简单的制作方法。 1、师:“要制作一件彩泥作品,还必须来了解制作彩泥的各种技法。” 2、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板书,学生跟着做。板书:搓、揉、捏、压等。 3、师:“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像小汤圆)“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作品呢?”(扁扁的像饼一样)“那搓一搓呢?”(是条形,像面条一样)····· 三、初试身手。 1、师:老师就是运用了这些技法制作了一些彩泥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各种章鱼宝宝) 2、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章鱼宝宝,记住步骤及运用了哪些技法。师:“今天,老师就先教你们如何用这些技法来制作章鱼宝宝,请观看制作视频。” 3、引导学生观察章鱼宝宝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几种颜色的彩泥。(准备3种颜色的彩泥。) 师:“同学们看了章鱼宝宝的制作过程,你心里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个有趣的章鱼宝宝呢?现在就动手吧!” 四、欣赏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1.欣赏老师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我国的珍稀植物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

生物:《我国的珍稀植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我国的珍稀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珍稀植物相关资料的搜集较为困难,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学生分析 我国珍稀植物多分布在南方,北方地区学生对珍稀植物了解较少,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考虑到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技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好,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提早安排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书刊、杂志等,让学生亲自查阅并获取资料。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有关我国珍稀植物的资料,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说出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及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 阐明我国珍稀植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2.技能性目标 尝试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来源:Z&xx&] 运用文字、图片表达自己的成果。[来源:学_科_网] 3.情感性目标 关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查好相关网站网址,如:[来源:学科网] “中国稀有植物” 中国稀有植物名录” 来源:Z&xx&] “关于公布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科技之光” 提供各种有关珍稀植物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来源:学。科。网Z。X。X。K] 最好安排在微机室上课,条件不具备的可到阅览室、图书馆查阅相关书刊、杂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在本章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其 实,我国还有一类稀有的珍贵植物,例如水杉、鹅掌楸等。 1978年,邓小平同志到尼泊尔王国访问时,把中国的水杉 树种植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把 他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把 我国人民的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对北美鹅掌楸与我国 鹅掌楸的研究则揭开了北美洲与亚洲大陆原来是相连接的 这个谜底。 设问:同学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珍稀 植物吗本节课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 珍稀植物。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3-5人为一组,各组选定 一名学生负责查找资料,一名学生负责做记录,分组进行上网查找,并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查找和完成表格的情 况。选取填写较好的由该组代表宣读给大家,并提学生未查到的珍稀植物种类资料: 教师:从以上获得的资料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珍稀植物种类较多,而且研究价值很高,那么,这些珍稀植物的保护现状如何某些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略 学生参照教师给出的网址上网查找,同时填写课本上的46页表格。 各组对本组表格进行表达交流,并补充、修改;[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有趣的彩泥》教案.doc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有趣的彩泥》教案《有趣的彩泥》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1.作品展示 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 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 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 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 (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流动人口,所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大。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注意渗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现代建筑的挂图等,让学生有对近现代建筑特点的感知。 2、出示各式民居,让学生比较,得到更为鲜明的对比感知。 3、师介绍:现代建筑重视功能,具有鲜明的个性,那鲜颖简洁的外面,仿佛是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章。 二、欣赏,感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咪选择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会展中心、中华世纪坛作重点讨论。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简洁、宏伟、稳重。 ·广州新会展中心:流畅、气派。 ·中华世纪坛:庄严、精致、独特。 3、对于不同规格的现代建筑,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总结:现代建筑大量采用新工艺及钢、玻璃、合成材料,突出了轻、光、透、薄的特点,大幅度地延伸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像。 三、学生创作 1、运用几何形体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现代建筑。 2、要求:1、简洁、明快、气派 3、用色鲜艳、透明。 四、作品展评。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里的花树》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里的花树》 中班教案《春天里的花树》适用于中班的春天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通过纸团、棉签、手指等作画方式,蘸不同的颜色进行作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树的变化,体验春天来到了,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春天里的花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树的变化,体验春天来到了。 2、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通过纸团、棉签、手指等作画方式,蘸不同的颜色进行作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3、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2张大的铅画纸(黄色、蓝色)分别画上树干、4张不同作画工具装饰的示范花树、若干棉签、纸团、颜料盘、毛巾等。 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春天树的变化。 在分组作画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听录音,歌曲《春天来了》,一起合唱。) 1、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回想一下在冬天的树是怎么样的?到了春天,又怎么样? 3、师小结:春姐姐来了天气暖和了,花儿开放了,小草变嫩绿了,树上长

满了绿绿的叶子,有的树上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二、幼儿实践操作 今天,芮老师请来了几个树朋友,你们看,他们漂亮吗?为什么? 那么请你们来帮帮忙把树朋友打扮一下。 教师提示:不过呀,等会儿你们在变的时候 a:先找好朋友,你想和谁一起玩就找谁做好朋友。 b:再和好朋友们商量一下想打扮哪棵树 c:然后每组请一个幼儿来拿你们需要的东西,需要什么拿什么,再一起去打扮树朋友。 1、幼儿分组操作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交流 1、老师每组请一位幼儿来介绍一下,你们把这棵树朋友变得怎么样?怎么变得? 2、哇!刚才树朋友对芮老师说,小朋友把他们打扮的这么漂亮。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 3、蒋雯婷今天有一个关于春天里树朋友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树朋友是怎么样的? 4、幼儿讲故事 5、刚刚蒋雯婷故事里的树朋友有什么变化,我们小朋友打扮的一样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还没有完成现在可以继续打扮。 小百科:树是具有木质树干及树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将乔木称为树,主干,植株一,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树有很多种。

(七年级生物教案)我国的珍稀植物

我国的珍稀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六节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材分析 “我国的珍稀植物”一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对我国的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及植物园进行介绍。内容涉及珍稀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现状,四个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等。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为介绍性内容。随着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植物的介绍在各种媒体上都很多。因此,可把本节内容作为研究性课程处理。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收集、整理材料,根据任务写成小论文或做成展板、小报、电子报纸等形式,带到学校交流、展览。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我国稀有植物的种类。 2.了解我国几种稀有植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保护珍稀植物中的价值。 4.了解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要求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资料。 2.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文字、图片表达自己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2.在对资料的收集,处理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收集到相应的信息。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整理、表达活动成果。 ●三、教学准备 展板若干块,铅画纸若干张,绘图用具。发动学生提供各种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的高等植物种数的10%,其中有近200个属是我国特有的。如水杉、银杉、银杏、桫椤、珙桐、金花茶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名贵植物。这些珍稀植物,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保护。此外,有一些植物,如人参、杜仲等,由于过去只采掘,不培育,野生植株已几乎灭绝了。为了不使珍稀植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我国政府____年公布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要求全国人民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秃杉等8种。 同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自然保护区。至今,我国已有各种自然保护区763个,其中鼎湖山、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等10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植物园是研究植物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向公众开放的植物园地。它按一定规律分类种植各种植物,挂牌让公众认识。同时,植物园还驯化野生植物,引种外地栽培植物,使它们适应本地生活,为生产、科研单位提供植物资源。如杭州植物园等。 (二)活动安排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以上8种珍稀植物和四大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并制成展板。该展板将在校园内展出,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珍稀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以教育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具体要求如下: 1.主题为“我国的珍稀植物”。 2.分组活动。每小组负责做好一块展板。全班分为5组。 3.收集有关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银杏的资料,内容重点突出每种植物的分布、分布地的地理环境、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分类地位、保护价值等。做成一块展板。

珍稀动植物资料

中国珍稀动植物资料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 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 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