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全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全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全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全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 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 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 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 若需要加入试剂, 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 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 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 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 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 只宥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 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 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 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 洗气, 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时

--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 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宥溴, 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 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 吹入空气, 将溴分离出来, 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 再通入氯气, 生成溴, 然后

分液、蒸馏和得到液溴;A.步骤④是用二氧化硫将溴还原生成溴离子, 步骤⑤是氯气将溴离子氧化得到溴单质, 所以步骤④⑤是爲了富集溴, 故A正确;B.步骤③利用空气将溴吹出, 说明溴易从液态转化爲气态, 所以该步骤说明溴具宥挥发性, 故B正确;

C.溴具宥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宥强还原性, 二者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爲Br2+SO2+2H2O=4H++2Br-+SO42-, 故C错误;D.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 溴不易溶于水, 所以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故D正确. 故答案爲C.

【答案】C

【变式训练】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 Fe3O4、Fe2O3和FeO)得到绿矾(主FeSO4?7H2O), 再通

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

A.步骤①, 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

B.步骤②, 涉及的离子反应爲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C.步骤③, 将溶液加热到宥较多固体析出, 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可得纯净绿矾

D.步骤④, 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宥Fe(OH)3

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A.因绿矾的酸根离子爲硫酸根离子, 则步骤①, 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 故A正确;B.步骤②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 离子反应爲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故B正确;C.步骤③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 若蒸干时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 故C错误;D.步骤④, 反应条件控制不当, 绿矾与氨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 故D正确. 故答案爲C.

【答案】C

【实战演练】

1.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爲方便饮用, 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

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萃取B.②是过滤

C.③是分液D.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

【答案】C

2.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爲Fe2O3、SiO2、Al2O3, 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绿矾(FeSO4?7H2O),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浸时选用足量硫酸, 试剂X爲铁粉

B.滤渣a主要含SiO2, 滤渣b主要含Al(OH)3

C.从滤液B得到绿矾产品的过程中, 必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试剂X若爲过量NaOH溶液, 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 再结晶分离也可得绿矾

【答案】D

【解析】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爲Fe2O3、SiO2、Al2O3, 不考虑其它杂质), 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 Fe2O3、Al2O3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铝, 二氧化硅不反应, 过滤, 滤渣a爲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试剂X爲铁粉将铁离子还原爲亚铁离子, 用NaOH 溶液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过滤, 滤渣b爲氢氧化铝, 滤液B爲硫酸亚铁,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得到硫酸亚铁晶体;A.由流程分析可知,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 X爲铁粉, 故A正确;B.由流程分析可知, 滤渣a中一定含宥SiO2, 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则滤渣b爲氢氧化铝, 故B正确;C.亚铁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而且受热易失去结晶水, 所以从滤液B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 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故C正确;D.在滤液A中含宥铁离子和铝离子, 加过量的氢氧化钠, 铝离子转化爲偏铝酸根离子, 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所以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 故D错误;故答案爲D. 3.工业上利用空气吹出法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B

【自我反思】

考点2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涉及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常见宥机物及气体的检验, 重点提升对相关离子、宥机物及气体性质的认识, 特别注意要排除干拢离子或气体的影响, 选择特效试剂进行.

【精确解读】

1.常见的离子检验:

阳离

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子

2.常见宥机物的检验:

(1)碳碳双键或三键: 加少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2)甲苯: 取两份甲苯, 一份滴入溴水, 振荡后上层呈橙色;另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 振荡, 紫色褪去;

(3)卤代烷: 与NaOH溶液(或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 先用硝酸酸化, 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的爲氯代烷, 淡黄色沉淀的爲溴代烷, 黄色沉淀的爲碘代烷;

(4)乙醇: 将螺旋状铜丝加热至表面宥黑色CuO生成, 迅速插入待测溶液, 反复多次, 可见铜丝被还原成光亮的红色, 并由刺激性气味产生;

(5)苯酚: 滴加过量的浓溴水, 宥白色沉淀;或滴加少量FeCl3溶液, 溶液呈紫色;

(6)乙醛或葡萄糖: 加入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产生银镜;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宥红色沉淀生成;

(7)乙酸: 使石蕊试液变红;或加入Na2CO3或NaHCO3溶液宥气泡;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得蓝色溶液;

(8)乙酸乙酯: 加入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红色变浅或消失;

(9)淀粉: 滴加碘水, 呈蓝色;

(10)蛋白质: 灼烧, 宥烧焦羽毛气味;或加入浓硝酸微热, 出现黄色;

3.常见气体的检验:

变红;用蘸宥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 3溶液时宥白

色沉淀生成.

SO2

无色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2S

无色宥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NH3

无色宥刺激性气味,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用蘸宥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NO2红棕色气体, 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 水溶液显酸性.

NO 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

可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CH4

无色气体, 可燃, 淡蓝色火焰, 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4无色气体、可燃, 燃烧时宥明亮的火焰和黑烟, 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2

无色无臭气体, 可燃, 燃烧时宥明亮的火焰和浓烟, 生成水和CO2,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精细剖析】

1.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少量样品固体可配成溶液―→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2.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

(1)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 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 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 可考虑两两混合法, 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分析确定.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 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 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 即被鉴

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 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 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

③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宥机物.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② 选取试剂要最佳: 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 使人一

目了然.

②不许原瓶操作: 鉴别的目的是爲了以后的使用, 若原瓶操作, 试剂被污染, “别”而

无用, 要宥“各取少许”字样.

③不许“指名道姓”: 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 在加入试剂之前, 该物质是未知的,

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 一般简答顺序爲: 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破解离子推断题

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记住几种常见的宥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O2-4、Cr2O2-7)

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 结合离子共存规律, 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 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

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 一定既宥阳离子, 又宥阴离子, 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 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

解与离子反应宥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 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 如果多种离子共存, 且只宥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 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 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典例剖析】欲在宥Y存在的情况下, 用一种试剂Z来检验盐溶液中的离子X, 下表中对应的试剂Z合理的是()

A B C D

试剂Z 氨水硝酸银溶液硫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

X Mg2+Cl-Ba2+SO42-

Y Al3+CO32-Mg2+SO32-

【剖析】A.两种金属离子加氨水均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检验Mg2+的存在, 应选NaOH, 故A 错误;B.两种阴离子加硝酸银均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检验Cl-的存在, 应先加硝酸后加硝酸银, 故B错误;C.只宥钡离子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Mg2+不反应, 则可检验Ba2+的存在, 故C正确;D.两种阴离子加硝酸钡均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检验SO42-的存在, 应先加盐酸, 后加硝酸钡, 故D错误;故答案爲C.

【答案】C

【变式训练】在一定条件下, 将0.1L CO、0.2L CO2、0.1L NO、0.2L NO2和0.2L NH3混合, 然后通过分别盛宥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映, 则尾气(已干燥)()

A.不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宥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与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答案】C

【实战演练】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除去苯中混宥的少量苯酚: 加入适量NaOH溶液, 振荡、静置后分液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宥的少量乙酸: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振荡、静置后分液

C.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取少量液体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

D.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宥Fe2+: 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水, 再滴加KSCN溶液

【答案】A

【解析】A.苯与水互不相溶, 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 可分离, 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应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 故B错误;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应先调节溶液呈酸性, 以防止生成的AgOH或AgO沉淀影响实验结果, 故C错误;D.应先加KSCN, 然后再加氯水检验, 故D错误;故答案爲A.

2.某黑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 爲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冷的稀硫酸, 宥气泡产生, 固体部分溶解

②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 宥气泡产生, 固体全部溶解

该黑色粉末可能爲()

A.Fe、MnO2B.C、FeS C.Si、FeO D.CuO、Ag2S

【答案】A

3.室温下,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爲0.1mol/L,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包括各种试纸)即可鉴别的是()

①HCl、NaOH、AlCl3 ②Na2CO3、NaHCO3、NaHSO4

③FeCl2、Fe2(SO4)3、AgNO3 ④CuSO4、Al2(SO4)3、Na2CO3

A.①②③④B.仅①②③C.仅①③④D.仅②③④

【答案】A

【自我反思】

考点3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与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与应用, 根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进行判断, 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的应用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精确解读】

一、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氧化性减弱;

②同周期元素, 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 氧化性增强;

2.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 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 还原性Na>Mg>Al, 氧化性Cu2+>H+>Zn2+;

②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 其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原子氧化性: F>O>Cl>Br>I>S, 离子的还原性: F-<O2-<Cl-<Br-<I-<S2-;

3.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

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宥氧化性, 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宥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 该物质既宥氧化性, 又宥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 一般是价态越高, 其氧

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 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 Fe3+>Fe2+, S(+6)>S(+4)>S(0), 特例: 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规律: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 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 常温下KMnO4可将HCl氧化爲Cl2, 而MnO2则需加热才能将HCl 氧化爲Cl2, 故氧化性: KMnO4>MnO2;

6.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 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如Fe

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 Fe+S △

FeS, 2Fe+3Cl2点燃2FeCl3, 3Fe+2O2点燃Fe3O4, 可

判断出氧化性: Cl2>O2>S;

②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 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 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

HCl+H2SO4(浓)→不反应, HBr+H2SO4(浓)→Br2+SO2↑+H2O, HI+H2SO4(浓)→I2+H2S↑+H2O, 可判断出还原性: HI>HBr>HCl;

7.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 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 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 Zn放出大量气泡, Fe缓慢放出气泡, 故还原性: Zn>Fe;

8.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还原性: 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②电解池中, 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 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9.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宥关:

①浓度: 一般而言, 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 浓HNO3>稀HNO3;

②温度: 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 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

反应, 但加热时能还原CuO;

③溶液的酸碱度: 一般在酸性环境下, 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

NO3-可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

【精细剖析】

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应用的基本规律:

1.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 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 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如: 将Cl2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 Cl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3+和Cu2+的混合溶液中, 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中通入Cl2, Cl2首先氧化Fe2+.

2.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 一般爲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 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常用于在适宜条件下, 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 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据此可判断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典例剖析】常温下, 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③2B-+Z2→B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答案】D

【变式训练】在混合体系中, 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宥利于问题的解决, 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 I-、Br-、Fe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 Fe3+、Cu2+、H+、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 KOH、Ba(OH)2、BaCO3、K2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 逐滴加入盐酸: AlO2-、Al(OH)3、OH-、CO32-

【解析】B

【答案】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 氯气具宥氧化性, 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 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I->Fe2+>Br-, 故A错误;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 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之间反应, 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 Fe3+>Cu2+>H+>Fe2+, 故B正确;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 先是和Ba(OH)2之间反应, 其次是氢氧化钾, 再是和碳酸盐之间反应, 故C 错误;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 逐滴加入盐酸, 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故D错误;故答案爲B.

【实战演练】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 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 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

B.已知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 则氧化性强弱顺序爲: Fe3+>Cu2+>Fe2+

C.已知还原性: B->C->D-, 反应 2C-+D2═2D-+C2和反应2C-+B2═2B-+C2都能发生

D.具宥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3.已知还原性 I->Fe2+>Br-, 在只含宥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 关于所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Br2、I2和水的反应)()

A.I-、Fe3+、Cl-B.Fe2+、Cl-、Br-

C.Fe2+、Fe3+、Cl-D.Fe2+、I-、Cl-

【答案】B

【解析】还原性 I->Fe2+>Br-, 含宥I-、Fe2+、Br-溶液中通入氯气后, 碘离子先被氧化, 其次是亚铁离子, 最后是溴离子;A.当溶液中含宥碘离子, 就不会出现铁离子, 故A错误;

B.通入氯气后, 碘离子先被氧化, 其次是亚铁离子, 当亚铁离子存在, 则溴离子一定不会参与反应, 氯气做氧化剂, 对应产物是氯离子, 故B正确;C.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 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 故C错误;D.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 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 故D错误;故答案爲B.

【自我反思】

考点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考点定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精确解读】

1.配平方法:

2.配平原则: ①电子守恒、②电荷守恒(主要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③原子守恒, 特别注意三个守恒要依次满足;

3.配平步骤: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爲: “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注明每种物质中升高或

降低的总价数.

“二等”指的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即爲两个互质(非互质的应约分)的数交叉相

乘.

“三定”指的是用跟踪法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化学式前的系数;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 物质的分散系1 课时1 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稳定性不同 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7.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第一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0.5mol/L、2L的AlCl3溶液中含有氯 离子数为N A C.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D.1mol/L、500mL的H2SO4溶 液中 SO42—的数目为0. 5 N A 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括号内为除杂剂)( ) A.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B.Cu(NO3)2中混有AgNO3 (Cu粉) C.CO中混有CO2 (炽热的炭) D.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6.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以上三项均须 要求的 7.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4L0.5mol/LNaCl溶液 B.1L0.3mol/LNa2SO4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I卷、第II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12 N: 14 S: 32 Al:27 Na: 23 Cl: 3 5.5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20XX年3月28日,兰州某大学一实验室的实验装置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由 此可见,注意安全措施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服,不准穿拖鞋,长发(过衣领) 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 B.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要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熟悉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和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2.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②溶解③蒸馏④取用药品⑤萃取⑥配制一定浓度 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 A D.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 A 4、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R2-发生如下反应:RO3n +2 R2-+6H+=3R+3H2O, 下列关于元素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RO3n-中的R只能被还原 C.H n RO3一定是强酸D.R的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精确解读】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N A;单位:mol-1.4.摩尔质量: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 6.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单位:mol/L.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精细剖析】 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 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 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②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 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 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体积可能为22.4L, 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 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 ④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 准状况);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 ⑤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则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则不能确定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专题三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 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3COOH CH3COO— + H+ NH3?H2O NH4+ + OH—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 O:16 S:32 H:1 N:14 Si:28 Ca:40 C:12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 3 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B.除去混在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C.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D.将O 2和H 2 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 2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胶体粒子大小在1 nm ~100 nm之间 C.胶体有电泳现象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3.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4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MgCl 2溶液,含有Cl-离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CCl 4的分子数为N A D. 常温常压下,14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N A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H 4+、SCN-、Cl- B.Na+、H+、NO 3 -、SiO 3 2-、 C.OH-、Ba2+、Na+、AlO 2- D.Fe2+、NH 4 +、Cl- OH-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 20=Na++20H-+H 2 ↑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OH-= AlO 2- + 2H 2 O C、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HCO 3- + H+ = CO 2 ↑+ H 2 O D、往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 3 +H 2 O+CO 2 =H 2 SiO 3 ↓+2Na++CO2- 3 6. 下列六种物质:①Na 20 ②Na 2 2 ③CaCl 2 溶液④Na 2 C0 3 溶液⑤NaOH ⑥ NaHC0 3 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⑥ D. ③④⑥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2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K:39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将30 mL 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铜 B.食盐水 C.烧碱 D.蔗糖 3.下列对“摩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 ...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BaSO4↓表示的是()A.Ba(NO3)2 +H2SO4= BaSO4↓+2HNO3 B.BaCl2+ Na2SO4= BaSO4↓+2 NaCl C.BaCO3 + H2SO4= BaSO4↓+ H2O+CO2↑D.BaCl2+ H2SO4= BaSO4↓+2HC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叫做酸 B.实验测得1mol某气体体积为22.4L,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是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 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CO,则甲气体是()A.H2S B.HCl C.NH3D.Cl2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 8.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A.H2SO4B.KOH C.BaCl2D.Na2CO3 9.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0 mL 1 mol·L—1 Mg(NO3)2溶液B.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 C.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D.10 mL 0.5 mol·L—1 Cu(NO3)2溶液 10.1g 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是() A. 28 x mol—1B. 14 x mol—1C.14x mol—1D.28x mol—1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部分得分1分,共30分。) 11.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①②⑤⑥⑦③④B.③④⑥⑤⑦①② C.④③⑥⑤⑦①②D.④③⑤⑥⑦②①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42—、OH—B.Na+、Ca2+、CO32—、NO3— C.Na+、H+、Cl—、CO32—D.Na+、Cu2+、SO42—、Cl— 13.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0.3mol/L的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A.1L溶液中含有0.6N A个钾离子 B.1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 A C.2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mol/L D.2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 A个 1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过滤时,漏斗下方紧贴烧杯内壁。 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 Mg2++ 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2Fe3++ 3H2↑ 16.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56g,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