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课汉字的演变同步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同步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同步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同步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一、学习导引

1.甲骨文: 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真实地记录了的活动,反映了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西周也使用甲骨文,但不如商朝普遍。

2. 金文: 商周时期的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也为后人研究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 小篆和隶书: 秦统一全国后,以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书写简便的也逐渐流行。

时,隶书广泛使用。

4. 草书、楷书和行书: ,形成草书和楷书。接着,又出现了。

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二、夯实基础

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 C.金文 D.铭文

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3.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D.隶书

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C.西周D.春秋

6.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A.甲骨文 B.铭文 C.大篆 D.隶书

7.商朝的金文是指()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8.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西周文字主要有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11.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2.草书和楷书形成于()A.秦朝 B.汉朝前期 C.汉朝后期 D.三国时期

13.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4.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15.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 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16.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17.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 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 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18.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19.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A.一些原始符号B.甲骨文 C.金文D.小篆

20.《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刻画符号 B.甲骨文C.金文 D.小篆

21.小强家里有一张珍贵的拓片文字,是从西周时的青铜器上拓下来的。这些文字应()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D.隶书

22.右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B.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

23.甲骨文可能记载的内容有()

①禹传子,家天下②分封制③日食、月食④盘庚迁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以下文字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隶书②行书③楷书④金文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25.下列各时期所对应的文字不正确的是()A.商朝——甲骨文 B.周朝——金文C.秦朝——小篆 D.三国——铭文

三、综合训练

26.看图片回答问题

A B C D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四幅图片中文字的名称。

A B C D

(2)再分别说出这些文字主要广泛应用于哪些朝代?并按照时间前后写了他们的正确排列顺序。

(3)在这些图片中,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靠文字资料的是:;秦统一全国后,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的是:;汉朝时,广泛使用的是:。

(4)请指出ABD三幅图片各自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27.龙字,是很多书法家比较忠爱的字。因为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下面是龙的四种字法。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ABCD这四种龙字的字体分别是什么?

(2)请你说一说这些字体各自有什么特点?

(3)这些种龙字的写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说一说你的理由。

28.关于甲骨文的价值。小明说:“对为数颇为可观的甲骨文加以研究,就可以对商代的社曾及文化有相当完整深入的认识。”小月说:“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数量虽然不少,能提供的资料却有限,还要利用其他资料。”小亮说:“从目前已能识读的2000个甲骨文字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可见,深入研究甲骨文是很有意义而且必要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谈谈你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1.A

2.B

3.C

4.A

5.B

6.A

7.B

8.B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C 16.A 17.C 18.C 19.B 20.B 21.B 22.B 23.D 24.D 25.D

26.(1)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甲骨文主要是在商朝时期,金文主要是西周时期,小篆是在秦朝,隶书是在汉朝。顺序是ABCD。(3)A,C,D。(4)A的书写材料是龟甲或兽骨;B的书写材料是青铜器;D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帛书或石头上。

27.(1)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2)隶书的特点是书写简便。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书写起来流畅便捷。(3)说明汉字书写形式更丰富了。(4)略。(言之有理即可)

28.同意,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从史料价值,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甲骨文字形美观,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也有重要意义。

川教版历史七上第20课《汉字的演变》word随堂练习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一、学习导引 1.甲骨文: 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真实地记录了的活动,反映了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西周也使用甲骨文,但不如商朝普遍。 2. 金文: 商周时期的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也为后人研究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 小篆和隶书: 秦统一全国后,以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书写简便的也逐渐流行。 时,隶书广泛使用。 4. 草书、楷书和行书: ,形成草书和楷书。接着,又出现了。 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二、夯实基础 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 C.金文 D.铭文 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3.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D.隶书 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C.西周D.春秋 6.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A.甲骨文 B.铭文 C.大篆 D.隶书 7.商朝的金文是指()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8.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西周文字主要有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11.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2.草书和楷书形成于()A.秦朝 B.汉朝前期 C.汉朝后期 D.三国时期 13.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4.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15.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 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16.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17.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 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 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18.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课标要求】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目标要求】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能力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预习导学】 一、甲骨文 1.原始文字: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____________可能就是原始文字。2.甲骨文 (1)定义:______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____________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2)特点: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_______________的文字。 (3)作用:记录了_________的活动,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_________材料。 (4)影响:从_________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金文 1.定义:_________时铸刻在_____________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2.作用:为后人研究___________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三、小篆和隶书 1.小篆:________统一全国后,以________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2.隶书 (1)秦统一小篆后,书写简便的________也逐渐流行。 (2)________时,隶书广泛使用。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1.形成:汉朝后期,一些人用“草法”和“楷法”书写文字,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后又出现________。 2.成熟:________________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3.特点._________潇洒,_________端庄,_________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书写起来流畅便捷。 【问题探究】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现在的印刷字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1、产生 这个地方曾是殷商王朝都城的遗址,是从盘庚迁到殷地(即小屯)。一直到纣王灭亡的年间的都城。所以,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殷商社会,科学文化很不发达,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认为是鬼神操纵,掌握着自然的变化,而死去的祖宗的灵魂得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可以决定人们的命运。因此,殷王朝统治者十分迷信,非常崇拜神,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如祭祀,征战,畋猎,天气,安危疾病,男女生育等,都要事先占卜,问神以知吉凶,再决定行止。占卜的方法,先将龟甲或兽骨剖开,然后在背面凿出椭圆形的小槽或钻成小孔,再用火烧烤。甲骨片受热后自然在正面裂出各种条纹。史官便按照条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

福,占卜后由占卜人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月日,贞人,占卜的容,结果(即兆头,所示吉凶),以及事后的应验的情况。作为档案保存。 这些记录就是甲骨文字,由于多是占卜的记录,就容说叫“卜辞,贞卜文字”又由于用尖锐的东西刻的,又叫“契文”,又由于是在殷商的故都废墟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2、发现 卜辞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1898年与此同时1899年之交,农民犁田时,时常发现刻有图文的甲骨,农民不知道这些甲骨的来历,但以为年代久远,可以治病,就收集起来卖给药商,称“龙骨”。据说,1899年,当时北大校长,金石专家王懿荣因生病吃药,首先发现甲骨上刻的是古代文字,才开始收集。 从发现起,经过80年的不断收集整理,挖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十六,七万片。从甲骨记录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几乎天天在占卜。根据上面提到的帝王和占卜人的名字,结合所刻的文字容。我们知道了这些甲骨刻载了从盘庚到纣王的12个帝王的273年间的大小事情。据统计,甲骨文单字总数在4500左右,但已认识的还不到1/3。不认识的大多是族名,人名,地名等专用的字。大量的甲骨片的发现,是研究汉字发展与古代汉字文化的珍贵史料。 3、特点 a 瘦弱纤细的风格。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有时与圆转相同。故而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劲的风格。b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一个字刻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留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如字形

汉字的演变(总)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 文字在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曾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谈到过汉字的起源: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认为,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世界万象;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但却难以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直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查。 1. 结绳记事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记事的方法可能有多种,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原始时期,人们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这样的方式似乎只能帮助记忆,本身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所以几乎不可能形成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除了结绳记录之外,还有通过在树皮上、木头上做记号以及契刻等方法来记事的。 契刻也往往与数字有关。人们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也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文字或竹简木牍这类文书,继而慢慢形成了文字和文献。 3. 仓颉造字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汉字是由华夏民族始祖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的文字启蒙书(也是最早的字典)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 古人把汉字看做神圣的东西,认为造字的人也跟普通人不一样。《淮南子·本经》更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武帝以后,人们更把仓颉神话,说他“四目灵光”,与凡人不同。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仓颉造字说加以肯定,此后人们更加坚信不疑。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 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 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 3、大篆与小篆 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 ※学习内容 * 秦书八体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 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

1)故意将笔画拉长或作曲折宛转之势。 2)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装饰物。 第三节秦系文字 1、籀书(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体依班固《汉书·艺文志》和许慎《说文叙》说,即为大篆。 2、秦国在春秋及战国初期所用字体为史籀大篆。 3、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 1)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是春秋战国之交刻于石碣上,笔法、形体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继承关系的石刻文字。 2)诅楚文: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 4、秦系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小篆。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保存小篆最丰富,了解小篆最宝贵的资料;解读甲骨文、金文不可或缺的桥梁。 小篆:用于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是秦代的标准字体。 小篆是秦国文字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承的字体。二者的共同点:形体规整匀称,笔画宛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仓颉篇》整理秦国文字的结果。 5、秦始皇“书同文”政策:用秦国文字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删除六国文字中的奇形异体。 第四节六国文字 1、六国文字: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东方六国文字。又称古文,来源于孔壁中的古文经。 2、六国文字的特点:1)草体或俗体流行;2)文字异形。 第五节隶书 1、隶书:战国末期在秦国篆文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字体。除为篆书的草体在民间通行,逐渐成为正规字体。是汉代的标准字体。 2、隶书分为古隶和汉隶。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激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经过欣赏、总结、想象,能抓住表现对象的重要特征来用象形字的造型方法进行夸张想象一幅象形字的画,能较为明确地表达字的意思,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我国汉字象形造字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使学生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能将几个简单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副画,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古代象形文字,使学生得到启示,创作象形文字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

四、教学难点 根据要表达物象的形体特征展开联想,运用象形造字方法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五、教学准备 教师: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若干。 学生:水彩笔、彩纸、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找汉字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是“喜羊羊”。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国家的字,你们能找出哪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字吗?(太阳的中文、日文、英文)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字,我们都把它叫做“汉字”。 2、猜象形字 师:喜羊羊还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一个汉字,那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象形文字:日) 那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字吗?(象形文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 3、出示课题——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点明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 师:今天“喜羊羊”就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学习我们古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1.总论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 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独有的七种结体方式:甲金篆隶楷草行,简谓“七体”。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整理出六种构造条例(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史称“六书”。 汉字是造物对中华民族的偏爱,它不仅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而且有别于拼音文字,它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而没有中断,汉字在其中起到的承传作用功不可没。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辐射影响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甚至全球寰宇。 缅怀过去,当感恩,展望未来,怀信心。

语言的产生——口头交流 语言和文字关系密切,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为了交流的便捷,也许在劳动中喊出第一声号子,也许模仿大自然发出一个声音,也许无缘无故自然而然产生了口头交流的方式——语言。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通过结绳数来提醒记忆,该方法在上古时期的中国、秘鲁、印地安皆有用过,在现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依然沿用。

传说仓颉造字——草创文字 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的学习和继承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由于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急需要一种能用于书面使用的工具。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

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第20课汉字的演变教案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甲骨文、小篆。 2.难点:甲骨文的评价,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形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的科技的重大成果,那么让我们回忆具体都有哪些成果?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字称为汉字,大家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些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现在让我们探索这个演变过程,一起来感受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提问学习重点知识,自主回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奇异知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伏羲)氏之天下也,抑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即是演绎《易》的易理,也是创造汉字的原理。 1、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这法于古人的“天圆地”的理念。“○”是“ ”的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的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的“外圆”结构是“完美”和“节省”的构造式。 2、“五”之说 “五→二乂”字,《说文解字》说“五,五行也,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可见,“五”字乃指“天地阴阳相交,音同‘戊午’。戊,为天干第五;午,也指五月”。在著名的《河图》、《洛书》中,“五”安排在图的中间,也有“阴阳相交”之意。“天”是最大的“阳象”,“地”是最大的“阴象”,“天地造化五行”。“五行”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3、五种基本笔画 笔画指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所有笔画归纳为五种标准的结构,即: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折(乙)。 4、汉字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声”是任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

汉字得演变图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得变化,其演变过程就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 (秦) (汉)(魏晋)草书 ======================= 汉字得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声”就是任何一种语言得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得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得“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得“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得“声音”,这就就是语音得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就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就是一个十分复杂得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得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得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与家畜可能就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得。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就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得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形”就是语言得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就是必要得。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得就是生存与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与猛兽毒蛇等得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得足迹,以辨别出野兽得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得崇拜或对美得事物得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得史官仓颉瞧见鸟兽得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得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审(审)→宀番→宀采田”,“番”谓田中野兽得脚印。“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审”,悉也。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悉,详尽也,从心、从采。释,解也,从采。采取其分别物也。

第20课《汉字的演变》导学案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1.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认识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通过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3.说出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认识汉字文化,增进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重点:甲骨文。 1.甲骨文 (1)原始文字: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名师点拨】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2)甲骨文 ①定义:商朝时,人们把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②意义: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它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名师点拨】今汉字与甲骨文对应表: 今汉字甲骨文今汉字甲骨文 日上 月下 山刃 鱼狼 羊星 2.金文 (1)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小篆和隶书 (1)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后书写简便的隶书也逐渐流行。 (2)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 4.草书、楷书和行书 汉朝后期,相继出现草书、楷书和行书。到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名师点拨】通过学习,认识汉字的演变日益成熟,历千年而不衰。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展示材料及图片(半坡出土的彩陶盆、《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 “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相传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上述材料是有关文字的最早的传说,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据说是我国最原始的文字。我国历史上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出现在哪一时期呢?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价值?阅读课本 P116~117页寻找答案。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列出了商王世系。有人说,生活在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不可能知道商朝时期的历史,记载是假的。你觉得呢? 可能是真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探究问题二】开展“你来对对号”游戏活动:依次展示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字体。 (1)你来说说上述展示的材料都是什么文字?看谁对的快。 学生迅速对照课本,依次说出: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以上文字分别在什么时期出现? 金文——商周;小篆和隶书——秦朝;草书、楷书、行书——汉朝。 (3)你能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描述出来吗?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课堂小结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典型练习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夯实基础典型题 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铭文 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3、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 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 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6、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A.甲骨文B.铭文C.大篆D.隶书 7、商朝的金文是指()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8、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9、西周文字主要有() 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11、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12、草书和楷书形成于()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 13、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15、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 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 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16、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创新题 18、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19、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A.一些原始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0、《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1、小强家里有一张珍贵的拓片文字,是从西周时的青铜器上拓下来的。这些文字应()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2、右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最新20级汉字的演变(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汉字的演变 (课前可以叫学生准备字帖,还可以带上自己曾经的书法作品) (画了横线的为课件有的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 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 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 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我们每个巴蜀学子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那我们要继承发扬的这笔财富里都有哪些宝贝呢?接下来一起看看-----) 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到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化典籍、姓名与称谓、礼制与官职、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们先从“汉字的演变”开始,踏上这条悠长而迷人的传统文化旅程。 汉字的演变(1-2课时) 一、汉字的起源(如图)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的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如图) 可以用一根绳子打结,也可以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但是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如图)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二、图画文字(如图)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如图)“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如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三、甲骨文(如图)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1、同学们看看,(如图:甲骨文字“男”):这个“男”字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学生说)

(完整word版)《汉字的演变》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一、填空 1、在我国,文字产生之前,古代的先民们是以的方法来记事的。 2、时期流行时代“”的传说。 3、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有它们的痕迹。 4、甲骨文是保存在代甲骨上用以记载情况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5、东汉时,文字学家,编写了一部《》,其中阐述了构字的四种方法,即、、和。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大篆形成于西周的晚期 2、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形文字 3、假设一下,如果你是商朝时负责占卜、观星相的官员,那么你记载占卜情况时所用的文字和材料是() A、甲骨文、运物骨骼 B、甲骨文、竹简 C、小篆、竹简 D、小篆、丝帛 4、汉字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果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文②隶书③楷书④小篆⑤草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③② 5、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为() A、小篆 B、甲骨文 C、钟鼎文或金文 D、隶书 三、识图与分析 1、仔细认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属于什么文字?它与今天的汉字有何联系?它对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何作用?(2)图二属于什么文字?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今天我们研究它有何作用? 2、读汉字的演变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片提示,写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2)欢哪一种字体?对照图片,把你最喜欢的那种字体临摹出6个字。 答案: 一、1、结绳 2、战国黄帝仓颉造字 3、刻画符号 4、商、占卜 5、许慎说文解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1、C 2、C 3、A 4、B 5、C 三、1、(1)图一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今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2)图二属于钟鼎文,也叫金文,其代表作品是虢季子白盘。钟鼎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2、(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2)自由回答,自由发挥。

汉字的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 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 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图1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图2。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 业用途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图3资料个 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资料个人收集 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

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

汉字的演变图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 (秦) (汉)(魏晋)草书 =======================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审(审)→宀番→宀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审”,悉也。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悉,详尽也,从心、从采。释,解也,从采。采取其分别物也。

汉字起源与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殷商)(周) (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 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这就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在商朝早期,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二、汉字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同其他民族的文字如英文相比,汉字就在于每一个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对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这已是一个引起世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缔造了书法、诗词(格律)、成语、联谜等四大足以令拉丁文字汗颜、令华人华语扬眉的瑰宝。本文试图通过对四者的赏析,来分辨语系的优劣、审视饶文的真伪,并借此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 一、书法----飘逸的形体美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表达意愿,那么世界上所有的书写效果都是一致的,无论汉字也好,拉 丁文字也好,人们都有自己的认知方法,都有自己的接纳基础,站在这个角度,汉字似乎确实平庸得很。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站开一点,或跳高一点,再来审视我们的汉字和他们的拉丁字,就会发现有一种差别在眼中悬浮起来,这种差别,是视觉上的差别,是审美上的差别。说实话,从表象上看,拉丁字委实不能与我们的汉字媲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