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整理)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整理)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整理)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2006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2006年,全国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稳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小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民居住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一、城市(城区)建设

概况2006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6个,据655个城市汇总(不含广东阳江市),城市城区人口3.41亿人,暂住人口0.46亿人,城区建成区面积3.43万平方公里。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2006年,各级政府继续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眼于解决城镇建设投资规模过大与市政公用设施特别是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设施投资不足的矛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城市

承载能力的提高,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5765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5%,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17%。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分别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的52.1%、10.5%和7.4%。

全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新增固定资产29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51.25%。各主要设施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是: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509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能力1706万立方米,蒸汽集中供热能力4283吨/小时,热水集中供热能力1.09万兆瓦,城市道路长度1.11万公里,公共交通车辆3.18万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160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16万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549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65万吨。

城市供水2006年,城市供水总量542.6亿立方米,全年生产运营用水量222.1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量63.8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量159.8亿立方米。用水人口3.23亿人,用水普及率83.4%。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9.8升。

城市燃气与集中供热2006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96.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244.7亿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63.5万吨。用气人口2.94亿人,燃气普及率76.1%。2006年末,蒸汽供热能力9.52万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21.77万兆瓦;集中供热面积26.6亿平方米。

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2006年末,全国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3.7万标台,其中轨道交通车辆6892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71

标台。出租车92.8万辆,客运轮渡621艘。城市公共交通全年运送乘客644.9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447.7亿人次,占69.4%;轨道交通18.2亿人次,占2.8%;出租汽车176.6亿人次,占27.4%;客运轮渡2.4亿人次,占0.4%。2006年末,城市道路24.1万公里、道路面积41.1亿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6平方米。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2006年末,全国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814座,污水日处理能力631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6.1万公里。城市污水年处理总量201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57.0%,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44.1%。

城市园林绿化2006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8.1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面积103.9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0.27%。全国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30.7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7.94平方米。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到2006年末,我国共有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根据其中185处统计,风景名胜区面积为8.4万平方公里,供游览面积3.3万平方公里,国家投入17.9亿元用于名胜区的建设和维护,全年接待游人量3.73亿人次。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2006年末,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2.6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7.6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23.3%。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1.69亿吨,大中城市垃圾粪便基本日产日清。

二、县城建设

概况2006年末,全国有县1635个,据1586个县城汇总,县城人

口1.10亿人,暂住人口0.09亿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33万平方公里。

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2006年,全国县城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对周边村镇的辐射能力,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729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66%,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78%。道路桥梁、排水、园林绿化分别占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的43.80%、9.69%和6.34%。

全年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新增固定资产4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64.79%。各主要设施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是: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425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能力218万立方米,蒸汽集中供热能力582吨/小时,热水集中供热能力0.18万兆瓦,道路长度0.48万公里,公共交通车辆0.3万辆,排水管道长度0.35万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104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0.27万吨。

县城供水2006年,县城供水总量74.6亿立方米,全年生产运营用水量22.6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量7.8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量32.8亿立方米。用水人口0.91亿人,用水普及率76.3%。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2.65升。

县城燃气与集中供热2006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4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16.5亿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94.9万吨。用气人口0.62亿人,燃气普及率52.3%。2006年末,蒸汽供热能力0.92万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2.69万兆瓦;集中供热面积2.37亿平方米。

县城公共交通与道路2006年末,全国县城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07万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58标台。出租车16.9万辆,客运

轮渡664艘。县城公共交通全年运送乘客47.3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19.5亿人次,占41.28%;出租汽车27.6亿人次,占58.41%;客运轮渡0.15亿人次,占0.31%。2006年末,拥有县城道路7.36万公里、道路面积12.26亿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3平方米。

县城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2006年末,全国县城排水管道长度6.86万公里。县城污水年处理总量7.95亿立方米,县城污水处理率13.56%,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98%。

县城园林绿化2006年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74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8.7%,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18.5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13.98%。全国拥有县城公园绿地面积5.91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5.0平方米。

县城市容环境卫生2006年末,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86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0.58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5.3%%。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0.70亿吨,垃圾粪便基本日产日清。

三、村镇建设

概况2006年末,全国有建制镇19369个,乡16395个,据17645个建制镇(其中市辖镇6852个),14580个乡,2710688个村庄(其中村民委员会所在地550970个)汇总,总人口8.89亿,其中建制镇建成区1.4亿人,占村镇总人口的15.7%;乡建成区0.35亿人,占村镇总人口的3.9%;村庄7.14亿人,占村镇总人口的80.4%。

规划编制2006年末,全国已编制总体规划的建制镇12834个,占建制镇总数的72.7%,其中本年新、修编3128个,占建制镇总数的17.7%。

已编制总体规划的乡6244个,占乡总数的42.8%,其中本年新、修编1461个,占乡总数的10%。已编制建设规划的行政村20269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8%,其中本年新、修编4065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4%。

建设投入2006年,全国村镇建设总投入6084亿元。按地域分,建制镇建成区3008亿元,乡建成区354亿元,村庄2722亿元,分别占总投入49.5%、5.8%、44.7%。按用途分,住宅建设投入2807亿元,公共建筑投入675亿元,生产性建筑投入1456亿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1146亿元,分别占总投入的46.1%、11.1%、23.9%、18.9%。

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中,按行业分,供水174亿元、道路桥梁581亿元,排水102亿元,绿化79亿元,环卫44亿元,分别占市政公用设施投入的15.2%、50.7%、8.9%、6.9%、3.9%。

建制镇建成区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414元,乡建成区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187元,村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70元。

房屋建设2006年,全国村镇房屋竣工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6.95亿平方米、公共建筑1.33亿平方米、生产性建筑2.32亿平方米。2006年末全国村镇实有房屋建筑面积30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251.2亿平方米,占83.5%;公共建筑22.9亿平方米,占7.6%;生产性建筑26.9亿平方米,占8.9%。

2006年末,全国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3平方米。其中建制镇建成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1平方米,乡建成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村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

公用设施建设2006年末,全国村镇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4.44亿人,

用水普及率50%,其中建制镇、乡、村庄的用水普及率分别为83.9%、63.4%、42.6%,人均日生活用水102.5升、78升、76.1升。全国有公共供水的村庄比例14.8%。全国村镇年末实有道路面积208.2亿平方米,其中水泥、沥青铺装面积93.4亿平方米,占44.9%。

2006年末,建制镇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3.8公里/平方公里,燃气普及率4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4.2%,绿地率7.7%;乡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2公里/平方公里,燃气普及率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1.1%,绿地率4.8%。在建制镇和乡的建成区内,已铺设排水管道和沟渠13.7万公里,实有桥梁9.4万座,配有环卫机械5.7万辆,公共厕所12.4万座。2006年,全国40.5%的行政村通了公交车或客运班车。农(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注:1、本公报所指的“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是指经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准的《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制度》中涉及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统计,包括供水、燃气、集中供热、公共交通、道路桥梁、排水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业,以及村镇规划和房屋建设情况。

2、本公报统计范围:城市(城区)部分是设市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区,不含市辖县与独立的市辖建制镇;县城部分是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的县城(县政府驻地);建制镇(乡)部分是所有地域上独立的,政府驻地的公共设施和居住设施没有和城区(县城)连接的建制镇(乡)的建成区;村庄是除上述区域之

外的地域。

3、从2006年年报起,建设部执行新的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范围、口径等有所调整,公报中的数据与往年不能直接比较。

4、本公报中城区与县城部分所有人均指标、普及率指标,除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外,计算方法调整,均以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合计为分母计算;村镇部分数据采用户籍人口计算。

5、城区和县城部分的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内容为项目计划总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不含住宅及其他方面的投资。

6、村镇建设投入指本年用于房屋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建设的投入。

7、本公报中城市、县、建制镇、乡的年末实有个数均来自民政部,人口数据由各地区公安部门人口数据汇总。

8、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村镇部分西藏自治区未报数据。

《中国建设报》

中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随着一批原作"培训中心"、"招待所"、"公寓"使用的住宿设施主动要求纳入旅游饭店管理,我国旅游饭店数量规模有较大增长。到2000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饭店10481家,比上年末增加3446家,增长%,其中星级饭店数量增幅高达%;全国旅游饭店共拥有客房万间,比上年末增加万间,增长%;共拥有床位万张,比上年末增加万张。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其中: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亿元,占总额比例为70%;上缴营业税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比总体平均客房出租率高个百分点。 一、全国旅游饭店的构成情况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在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中,国有饭店有6646座,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集体经济饭店有1280座,占%;外商投资饭店有419座,占%;港澳台投资饭店有414座,占%。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占全部饭店的%。此外,联营、股份制、私营等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有1722座,占全部涉外饭店总数的%。 从客房间数来看,在全国拥有的万间客房中,国有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集体经济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外商投资饭店共有万间,占%;港澳台投资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占全部饭店客房的%;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共有万间,占全部饭店客房数的%。 (二)按规模划分 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的情况是:(1)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12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2)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30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3) 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547座,共有万间客房,占%;(4)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1926座,共有万间客房,占%;(5)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7570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三)按星级划分 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6029座,比上年末增加2173座;拥有客房万间,比上年末增加万间;床位万张,比上年末增加万张。具体情况是:(1)五星级饭店117座,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客房总数的%;(2)四星级饭店352座,共有万间客房,占%;(3)三星级饭店189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4)二星级饭店3061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5)一星级饭店600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二、分地区的旅游饭店情况 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情况如下: (一)按拥有旅游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506座;(2)江苏803座;(3)云南629座;(4)浙江594座;(5)山东558座;(6)北京522座;(7)湖北497座;(8)辽宁431座;(9)四川408座;(10)广西403座。 (二)按拥有旅游饭店客房间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万间;(2)辽宁万间;(3)北京万间;(4)上海万间;(5)浙江万间;(6)山东万间;(7)江苏万间;(8)海南万间;(9)四川万间;(10)广西万间。 (三)按拥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697座;(2)江苏450座;(3)北京425座;(4)浙江411座;(5)云南408座;(6)湖北295座;(7)上海248座;(8)湖南227座;(9)辽宁216座;(10)福建213座。 三、全国旅游饭店的客房出租率情况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一) 2007-10-23 0:00:00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2494.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香港同胞739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澳门同胞2440.8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 台湾同胞44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1810.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港澳同胞279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 台湾同胞38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镇居民5.76亿人次,农村居民8.1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4414.7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815.0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6.9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6.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1.9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5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2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6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9月) 2013-9-12 14:39:00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2012年, 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10.24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7678.03 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028.19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7.9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14.5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91.0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9.00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240.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2%。其中:外国人2719.16万人次,增长0.3%;香港同胞7871.30万人次,下降0.8%;澳门同胞2116.06万人次,下降10.7%;台湾同胞534.02万人次,增长1.5%。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772.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外国人2194.87万人次,与上年持平;香港同胞2671.00万人次,下降0.8%;澳门同胞431.57万人次,增长0.9%;台湾同胞475.04万人次,增长6.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1、外国市场 2012年,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微幅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71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 ——亚洲市场依旧是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1664.88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61.2%。其中:韩国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除美洲市场小幅下降,其他各大洲市场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情况是:欧洲市场入境人数592.16万人次,增长0.2%;美洲市场入境人数317.95万人次,下降0.7%;大洋洲市场入境人数91.49万人次,增长6.5%;非洲市场入境人数52.49万人次,增长7.4%。 ——2012年,外国入境过夜游客在我国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5天,比上年延长0.2天,增长2.7%;人均天花费为212.75美元, 比上年增长3.53美元,增长1.7%。

2015年旅游数据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 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57.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85.5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54.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38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香港同胞7944.8万人次,增长4.4%;澳门同胞2288.8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549.9万人次,增长2.5%。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68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外国人2028.6万人次,下降2.5%;香港同胞2709.0万人次,增长4.7%,澳门同胞466.6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484.4万人次,增长2.5%。 ——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0%。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4643.5万人次,增长18.6%,其中:组织出国游3231.48万人次,增长30.5%;组织港澳游1013.92万人次,下降4.3%;组织台湾游398.10万人次,增长5.1%。 ——出境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乌克兰。 ——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免费版

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0-10-20 10:43:19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2009年,是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一年,全国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保持了旅游业总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2.9%;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6.4%;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76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2647.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其中:外国人2193.75万人次,下降9.8%;香港同胞7733.60万人次,下降1.3%;澳门同胞2271.84万人次,下降1.1%;台湾同胞448.40万人次,增长2.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087.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外国人1769.69万人次,下降10.2%;香港同胞2549.79万人次,下降0.7%;澳门同胞384.8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83.24万人次,增长0.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96.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城镇居民9.03亿人次,农村居民9.9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7233.7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949.9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35.4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1.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9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3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6亿元。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国家旅游局 (2005年11月10日)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0903.8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47.9%;国内旅游人数11.02亿人次,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88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68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不但全面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达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比2002年增长11.4%。其中:外国人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香港同胞665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比2002年增长7.5%;澳门同胞218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增长15.6%;台湾同胞368.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比2002年增长0.7%。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7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比2002年增长13.5%。在入境过夜游客中,外国人1365.99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53.7%,比2002年增长27.5%;港澳同胞248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比2002年增长8.7%;台湾同胞32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比2002年增长0.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比2002年增长26.3%。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城镇居民4.59亿人次,农村居民6.4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359.0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351.67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7.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8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10.2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7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4年,外国入境市场恢复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或超过50%;与2002年相比,增幅亦达到两位数。全年入境外国游客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 ——洲内市场恢复发展势头良好。入境旅游总人数比上年增长

200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情况 2002-12-31 0:00:00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 具体情况如下: 一、入境旅游 --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其中:外国人134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1%;香港同胞6187.94万人次,增长5.65%;澳门同胞1892.88万人次,增长19.98%;台湾同胞366.06万人次,增长6.35%。15个主要客源国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有14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有6个(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印尼)国家的增幅超过20%。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3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7%。 二、国内旅游 --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284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03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0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城镇旅游者人均花费739.70元,农村旅游者人均花费209.07元。 --在2002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国内旅游者接待总人数为2.19亿人次,旅游收入合计为865亿元,占全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的22.3%。 三、出境旅游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其中:因公出境654.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8%;因私出境100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87%。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11-1 9:50:04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2010年, 我国旅游业明显复苏,全年保持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恢复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5.5%;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23.5%;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3376.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其中:外国人2612.69万人次,增长19.1%;香港同胞7932.19万人次,增长2.6%;澳门同胞2317.29万人次,增长2.0%;台湾同胞514.06万人次,增长14.6%。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56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外国人2127.64万人次,增长20.2%;香港同胞2609.45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392.89万人次,增长2. 1%;台湾同胞436.47万人次,增长13.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居民10.65亿人次,农村居民10.3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9403.8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3175.96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98.2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3.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306.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2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10年,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快速增长,各大洲来华人数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612.69万人次,同比增长19.1%。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 我国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5.8%;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 一、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54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20万人次,增长3.8%;香港同胞7935.77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澳门同胞2369.08万人次,增长2.2%;台湾同胞526.30万人次,增长2.4%。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758.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其中:外国人2194.10万人次,增长3.1%;香港同胞2691.59万人次,增长3.2%;澳门同胞427.94万人次,增长8.9%;台湾同胞444.44万人次,增长1.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8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 二、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城镇居民16.87亿人次,农村居民9.54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4808.6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4496.7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77.8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71.4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55亿人次,实现旅

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农村居民12.40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22万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71万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8.2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1009.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76.4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9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其中:外国人2165万人次,增长6.7%;香港同胞2772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481万人次,增长3.1%,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5.0%。 ——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5727.1万人次,增长23.3%,其中:组织出国游4498.4万人次,增长 39.2%;组织港澳游918.0万人次,下降9.5%;组织台湾游310.8万人次,下降21.9%。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马其顿、亚美尼亚、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 ——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 四、旅行社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7939家,比上年末增长1.2%。 ——截至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1277.9亿元,比上年下降4.8%;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46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营业税金及附加1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4%。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445.7万人次、6020.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1%,下降0.05%;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1942.9万人次、6714.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下降1.8%,增长2.8%。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游客15604.9万人次、48702.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1.7%;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为17088.6万人次、53147.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增长40.3%。 五、星级饭店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1685家,其中有9861家完成了2016年财务状况表的填报,并通过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9861家星级饭店财务数据显示: ——全国9861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2.0万间,床位248.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7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027.3亿元;上缴营业税金66.9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4.7%。 ——在9861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800家,四星级饭店2363家,三星级饭店4856家,二星级饭店1771家,一星级饭店71家。 ——全国2254家国有星级饭店,201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83.7亿元,上缴营业税13.1亿元。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兴建的379家星级饭店,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6.2亿元;上缴营业税6.3亿元。 六、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截至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690所,比上年末增加172所,在校生44.04万人,减少1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24所,比上年末增加13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增加0.6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614所,在校学生为67.2万人。 ——全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总量达474.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9万人次,降低0.2%。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21.86亿人次,农村居民10.76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0692.5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583.5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5.5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46.6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8.9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03.6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8.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其中:外国人2080.71万人次,下降5.2%;香港同胞2607.59万人次,下降2.4%;澳门同胞422.97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457.32万人次,下降3.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1.外国市场 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小幅下降。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629.03万人次,同比下降3.3%。 ——亚洲市场依旧是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比上年下降3.4%,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其中:韩国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除非洲市场保持增长,其他各大洲的入境市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具体情况是: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9-10-28 10:17:17来源:国家旅游局[大中小][打印] 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8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2008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与上年持平;人均天花费为200.43美元, 比上年增加4.04美元,同比增长2.1%。 16个主要客源国2008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2014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二、入境旅游逆势上扬 2014年受全球经济影响,全国入境旅游呈下滑趋势。我市通过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实现了入境旅游逆势增长。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6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其中:港澳台游客95.11万人次,增长18.4%,占入境旅游者的36.1%(香港游客33.79万人次,增长3.2%;澳门游客2.90万人次,增长86.4%;台湾游客58.42万人次,增长26.9%);亚洲85.46万人次,增长17.1%,占入境旅游者的32.4%;欧洲33.46万人次,下降6.7%,占入境旅游者的12.7%;美洲25.82万人次,下降15.9%,占入境旅游者的9.8%;大洋洲6.87万人次,下降2.2%,占入境旅游者的2.6%;

非洲1.37万人次,下降12.2%,占入境旅游者的0.5%;其他15.67万人次,增长13.3%,占入境旅游者的5.9%。(见图3) 图3 2014年接待入境游客分地区比例情况 入境游客前三位的地区为:港澳台、亚洲、欧洲。入境旅游人数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 三、出境旅游增长势头强劲 2014年,重庆经济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出境游旅行社12家。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12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出国游增长强劲,出国游人数达96.96万人次,增长41.9%;港澳游增幅较小,港澳游人数18.32万人次,增长2.1%;赴台游有所下降,赴台游人数5.56万人次,下降2.5%。出境游目的地前5位国家为:泰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见图4)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国家旅游局(2012年10月)2012-10-25 9:00:39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2011年, 我国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5.8%;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 一、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54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20万人次,增长3.8%;香港同胞7935.77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澳门同胞2369.08万人次,增长2.2%;台湾同胞526.30万人次,增长2.4%。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758.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其中:外国人2194.10万人次,增长3.1%;香港同胞2691.59万人次,增长3.2%;澳门同胞427.94万人次,增长8.9%;台湾同胞444.44万人次,增长1.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8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 二、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城镇居民16.87亿人次,农村居民9.54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4808.6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4496.7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77.8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71.4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5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8.5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1.外国市场 2011年,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平稳增长,各大洲来华人数均保持稳定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711.21万人次,同比增长3.8%。 ——亚洲市场依旧是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7%,比上年增长2.8%。其中:韩国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其他大洲的入境市场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其中欧洲市场比上年增长4.2%,美洲市场增长6.9%,大洋洲市场增长8.9%,非洲市场增长5.4%. ——2011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3天,比上年减少0.1天,下降1.4%;人均天花费为209.22美元, 比上年增长11.29美元,增长5.7%。 2.港澳台地区市场 2011年,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的港澳台市场中,台湾市场增幅最大,港澳市场稳步增长。 ——2011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7935.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其中:过夜旅游者2691.59万人次,增长3.2%,占33.9%;一日游人数5244.18万人次,下降1.5%,占66.1%。 ——2011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369.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过夜旅游者427.94万人次,增长8.9%,占18.1%;一日游人数1941.14万人次,增长0.9%,占81.9%。

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重庆市旅游局,办公室,2014年02月26日) 2013年,全市旅游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目标,以“美丽中国之旅、重庆非去不可”为主题,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培育“五大集群”,构建“五大体系”,大力唱响旅游“四季歌”,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80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21%;接待入境旅游者242.2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02%和8.56%;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91.99万人次,同比增长34.41%。(见表1)。 表12013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一、假日旅游持续火热 “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748.15万人次。(见表2、图1、图2)。 表2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图1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 图2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

二、入境旅游逆势上扬 2013年全球经济在调整与变革中延续低速增长,在全国入境旅游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市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切实加大旅游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实现了入境旅游逆势上扬。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42.26万人次,同比增长8.02%。其中:港澳台游客8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占入境旅游者的33.2%(香港游客32.75万人次,同比下降29.91%;澳门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1.52%;台湾游客46.02万人次,同比增长76.21%);亚洲72.98万人次,同比增长40.0%,占入境旅游者的30.1%;欧洲35.85万人次,同比下降12.3%,占入境旅游者的14.8%;美洲30.70万人次,同比下降14.3%,占入境旅游者的12.7%;大洋洲7.02万人次,同比下降10.1%,占入境旅游者的2.9%;非洲1.56万人次,同比下降43.1%,占入境旅游者的0.6%;其他13.83万人次,同比增长4.3%,占入境旅游者的5.7%。(见图3) 图32013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分地区比例情况 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为:港澳台、亚洲、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

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等数据.doc

XXXX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XXXX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XXXX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XXXX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与上年持平;人均天花费为200.43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