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品质评价实验报告——描述性检验法(1)

食品品质评价 —描述检验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定量描述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本实验是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和薯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其感官差异。 二、实验方法原理 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对实验的样品进行准备,组织同学进行品尝并参加样品的品尝,根据人的感觉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画出风味剖面图并对剖面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 三、样品及器具 1.样品:两种番茄味薯片(可比克,上好佳) 2.器具:被子,托盘,纸条,笔,纸巾 四、方法步骤 1.召开信息会,熟悉产品,确定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等级,采用GB12313-90 标度A(数字); 2.确定评价方法:独立方法; 3.评价组长按定量描述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的‘描述检验问卷’;

4两种薯条/片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5.评价员在熟悉薯条/片产品的各项特性特征,独立品评,并填写问卷表; 5.数据处理 分组:按编号分成两大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 1-22号为第一大组(薯条),23-44号为第二大组(薯片),结果报告形式:用QDA图报告总体评价结果; 用方差分析报告样品间和评价员差异。 五、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对描述检验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作为实验员,从样品特性特征的鉴定、感觉顺序的确定、采用数字法进行强度评价、余味和滞留度的测定、综合印象的评估,到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本次实验的内容——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番茄薯片的总体品质,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了。虽然多花了许多时间,但也有很多收获。我对定量描述检验法的整个流程有了深层理解和深刻印象,同时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 六、实验结果报告 1. 涉及的问题; 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及品质差异, 2. 使用的方法(检验技术);

火车重排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数据结构实验二 实验名称:火车重排问题 班级:20130612 学号:13姓名:李寅龙时间:2014-5-18 一、问题描述 ①问题描述 一列货运列车共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将停放在不同的车站。假定n个车站的编号分别为1~n,即货运列车按照第n站至第1站的次序经过这些车站。为了便于从列车上卸掉相应的车厢,车厢的编号应与车站的编号相同,这样,在每个车站只要卸掉最后一节车厢。所以,给定任意次序的车厢,必须重新排列它们。 车厢的重排工作可以通过转轨站完成。在转轨站中有一个入轨、一个出轨和k个缓冲轨,缓冲轨位于入轨和出轨之间。假定缓冲轨按先进先出的方式运作,设计算法解决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②基本要求 ●设计存储结构表示n个车厢、k个缓冲轨以及入轨和出轨; ●设计并实现车厢重排算法; ●分析算法的时间性能。 二、数据结构设计 创建队列结构和相关操作函数 typedef struct { int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SqQueue; int InitQueue(SqQueue &Q){ Q.base=(int *)malloc(MAXSIZE*sizeof(int)); if(!Q.base) exit(-2); Q.front=Q.rear=0; return 1;} int DestroyQueue(SqQueue &Q){//销毁队列 free(Q.base); return 1;} int QueueEmpty(SqQueue Q){//判断队空 return (Q.front-Q.rear)%100==0 ? 1: 0;} int Getfront(SqQueue Q ,int &front){//读取队头元素 if(QueueEmpty(Q)) exit(0); front=Q.base[Q.front];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有无法,测定被试在不同先定概率下对呈现信号和刺激的击中率与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出ROC曲线;检验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被试的击中率、虚报率、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先定概率;辨别力d′;判定标准β。 1. 引言:信号检测论(SDT)是以统计判定论为根据的理论,基本原则是把刺激的肯定程度用有序的方法数量化。具体做法是把人类个体比作一个信号感受器,具有对信息辨别的感受能力,能在信号和背景噪音不易分清的实验条件下,根据可供选择的假说,选定一个假说做为判断标准,然后报告出现的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 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的侦察并作出决策的过程,其中既包括感觉过程也包括决策过程。感觉过程是神经系统对信号或噪音的客观反应,它仅取决于外在的刺激的性质,即信号和噪音之间的客观区别;而决策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前者决定了被试的感受性大小,信号检测论多选用辨别力指标d’来作为反映客观感受性的指标;后者则决定被试的决策是偏向于严格还是偏向于宽松,信号检测论用判定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对反应倾向进行衡量。并学习绘制ROC曲线。 2. 实验方法: 2.1被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13应用心理1班女生一名 2.2仪器:采用计算机和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4种频率声音:1000Hz、1005Hz、1010Hz和1015Hz。 2.3程序: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在参数设置中,实验者可以让被试先进行预备实验确定信号的频率。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人工选取 1005、1010、 1015中的一种频率的声音作为信号,直接开始实验。 2.预备实验的指导语是:这是一个预备实验,使用1号反应盒。每次实验计算机将先后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请你判断哪个声音的频率更高。如果你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高,请按“+”键;如果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低,请按“-”键。预备实验将进行30次。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预备实验”按钮开始。3.预备实验结束后,实验者在“预备实验结果”中将正确百分比中最接近80%的频率作为正式实验的信号(SN),而1000HZ则作为噪声(N)。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2).doc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思颖学号 20070004004 专业综合理科二班年级、班级07 级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实验项目酚法测定血清蛋白的含量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08 年10 月 6 日 实验指导老师陈老师实验评分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未知样品。 二、原理 蛋白质浓度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折射率,比重,紫外吸收测定而得知,或用化学方法,如定氮,双缩脲反应,—酚法是一般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酚法是双缩脲法的发展,反应的第一步涉及到在碱性溶液中铜一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然后这个复合物去还磷钼酸—磷钨酸试剂(氏剂),产生深蓝色(钼蓝和钨蓝混合物)。 优点:—酚法灵敏度高,较双缩脲法灵敏100倍。 缺点:所测蛋白质样品中若含酚类及柠檬酸均有干扰作用,浓度较低的尿素(约0.5%左右),胍(0。5%左右),硫酸钠(1%),硝酸钠(1%),三氯乙酸(0.5%),乙醇(5%)乙醚(5%),丙酮(0。5%)等溶液对显色反应影响,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必须做校正曲线。含硫酸铵的溶液只须加浓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即可显色测定.若样品酸度较高,显色后色浅。则必须提高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1—2倍。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材料 血清:使用前稀释100% (二)试剂 1、标准酪蛋白溶液:称取125毫克酪蛋白粉末,用0.1N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加蒸馏水到250 毫升,则配成500微克/毫升的标准酪蛋白溶液。 2、—酚试剂甲:由下述四种溶液配制而成。 (1)4%碳酸钠溶液 (2)0.2N氢氧化钠溶液 (3)1%硫酸铜(4·5H2O)溶液 (4)2%酒石酸钾钠溶液,在使用前,将(1)和(2)等体积混合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将(3)与(4)等体积混合配成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溶液。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按50:1的比例混合,即为-酚试剂甲。该试剂只能用一天,过期失效。 3.—酚试剂乙:在2升的磨口回流装置内加入钨酸钠(24·2H2O)100克,钼酸钠(24·2H2O)25克,蒸馏水700毫升,85%磷酸50毫升和浓盐酸100毫升,充分沸合后以小火回流10小时,再加入硫酸锂(24)150克,蒸馏水50毫升及数滴液体溴。然后开口继

食品感官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食安1201 学号 12015001xx 姓名 xxx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1.描述性检验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程。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知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2.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方面。 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用描述性检验法来评价样品的感官特性以及每种特性的强度。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长鼻王膨化夹心卷(蛋黄口味)420g(产地:浙江嘉兴); 伊达玉米味软糖(产地:广东省揭阳市); 金丝猴奶糖(原味)118g(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小天使鲜米饼270g(产地:浙江杭州); 上好佳酸奶味硬糖(产地:上海市); 上好佳话梅糖(产地:上海市); 达利低糖海苔饼(产地:四川成都市); 达利香葱咸饼130g(产地:福建省泉州市); 饮用纯净水。 2. 检验容器:足量味碟或一次性水杯,要求清洁、干燥。 三、实验步骤 1.被检样品的制备 为评价员准备好所需容器及饮用纯净水,按样品种类分装样品,并呈送给评价员。 2、品评检验 (1)将按照准备表组合并标记好的样品连同问答表一起呈送给评价员。 (2)每个评价员品尝四组样品,品评后对样品各特性打分,并填好问答表。(后附问答表) 四、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回收得的32份问答表统计酸味类型及甜味类型的数据,即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的数据。数据汇总如下: 1、酸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得样品一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69; 气味=5.03 ;口感= 5.66;整体=5.66 ②JAR:味道=3.00 ; 气味=3.09 ;口感=2.97 ;整体=2.97 表2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人数统计数据 得样品二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25 ; 气味=5.06 ;口感=5.25 ;整体= 5.28 ②JAR:味道=3.44 ; 气味=3.34 ;口感=3.38 ;整体= 3.34 2、甜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表3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人数统计数据

生物信息学作业1实验2

上海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原理 答:利用Blast全球联网数据库,对输入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给出与输入序列相关性最大的对应的基因信息,比较两者的同源性。 二、操作步骤 答:(1)先打开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d10858014.html,/ (2)点击右边的Blast链接,打开Blast数据库,进入Blast界面 (3)在Basic Blast中选择nucleotide blast (4)在对话框中输入核苷酸序列,在choose search set下的Database选项中选择Others (nr etc.) (5)把网页拉到最下方,点击Blast按钮 (6)在Descriptions 栏下找到Max ident 百分率最高的序列名称 (7)再往下拉,找到Alignments项下第一个序列,可以找到输入序列相关信息 (8)点击Accession,即能找到更多输入序列的相关信息。 1. tttcactcca tagttactcc ccaggtga 1.1它属于哪类生物? 答:属于Hepatitis C virus (丙型肝炎病毒) 1.2它属于哪类基因? 答:属于non-structural protein 5B gene 1.3它在该基因的什么位置? 答:它在该基因的第749-776这个位置。 1.4它与你搜索到的序列的同源性(Identities)是多少? 答:同源性100% 2.(1)ccacccactg aaactgcaca gacaaatttg tacataagag 1.1它属于哪类生物? 答:属于Influenza A virus (A/chicken/Iran261/01(H9N2)) hemagglutinin (HA) gene (A型流感病毒,A型伊朗型261鸡流感病毒,H9N2病毒,血细胞凝集素抗原基因为依据) 1.2它属于哪类基因? 答:属于ssRNA negative-strand viruses Orthomyxoviridae (单链RNA,负义链病毒,正粘病毒科) 1.3它在该基因的什么位置? 答:它在该基因的第1-40这个位置 1.4它与你搜索到的序列的同源性(Identities)是多少?

实验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姓名:课件密码:27137 组别:学号:实验题目:二茂铁及衍生物对柴油的助燃和消烟作用【前言】 1、实验目的 ①本实验选择不同的燃油添加剂;利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燃油在不同添加剂存 在下的燃烧热,了解和比较不同汽油添加剂对柴油燃烧效率与速率的影响以及添加剂的节能助燃效应。 ②学习和掌握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气体 的浓度以及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2气体浓度的分析方法以及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应用于汽油燃烧后尾气成份的测定。 ③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技术---量热技术的使用与气体无机污染物的多种分 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学习与应用使学生综合了解汽油添加剂在燃油助燃、消烟节能以及减少汽油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中所起的作用。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2、实验意义 本实验用自制的二茂铁作为添加剂,利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燃油在是否有添加剂存在下的燃烧热,了解和比较添加二茂铁对柴油燃烧效率和速率的影响以及二茂铁的节能助燃效应。同时,学习和掌握甲醛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SO2和NO2气体的浓度,并应用于柴油燃烧后尾气成分的测定。 3、文献综述与总结 3.11951年末,Kealy和Pauson利用环戊二烯成功地制备出C10H10Fe。 次年,德国的Ficsher利用X光衍射技术发现二茂铁化合物具有异常高的化学稳定性。1956年Wilkinson和Woodward等通过红外光谱、磁化率以及偶极矩等技术手段确定二茂铁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π配位化合物,证实其具有可靠的金属性能。这些研究成果是20世纪金属有机化学的重大发现,Ficsher和Wilkinson也因此获得197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特别高的稳定性,二茂铁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其合成方法也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德国研发出了电解合成方法,随后又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开辟了合成二茂铁的新天地。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并于1989年将二茂铁的生产和研发列为火炬计划项目。 目前国外生产二茂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地。国内生产销售二茂铁的单位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市场价格大约为3.6万元/吨~6万元/吨不等。而进口二茂铁的价格会更高。 3.2柴油用二茂铁的相关知识 3.2.1二茂铁的消烟助燃作用发现较早,无讼是添加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 或气体燃料中,都能发挥这种效应,尤其对于在燃烧时产生烟大的烃类,其效果更为显著。将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添加到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中,能发挥其助燃、消烟和抗爆等作用,尤其是对燃烧时产生大量烟尘的烃类,效果更为显著。添加到火箭的固体燃料中,能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和起到消烟作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大学 食品分析 实验报告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食品中总灰分含量测定的意义与原理 2.掌握灼烧重量法测定灰分的实验操作技术及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将样品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至有机物完全灼烧挥发后,无机物以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灰分。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马弗炉;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变色硅胶;坩埚钳;瓷坩埚。 2.试剂 三氯化铁溶液(5g/L ):称取0.5g 三氯化铁(分析纯)溶于100ml 蓝黑墨水中。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浓盐酸:蒸馏水=1:4的稀盐酸,将洗净后的坩埚放入浸泡15min 。 2.将浸泡过后的坩埚取出,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min 。 3.冷却200℃以下将坩埚取出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的质量30.5337g 。 4.称取固体样品——奶粉1.0636g 放入坩埚内,置于电热炉上炭化30min 或至样品完全炭化不冒白烟。 5.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错开坩埚盖,关闭炉门进行灼烧。 6.冷至200℃一下取出坩埚,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至恒重得30.5835g 。 五、结果计算 样品总灰分含量计算如下: 式中,X 为每100g 样品中灰分含量,g ;m 1为空坩埚质量,g ;m 2为样品和坩埚质量,g ;m 3为坩埚和灰分质量,g 。 m 3—m 1 X= × 100 m 2—m 1

X=(30.5835—30.5337)/1.0636×100 =4.68% 六、注意事项 1.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造成实验误差。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样品,为防止泡沫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纯净植物油 2.灼烧空坩埚与灼烧样品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以消除系统误差。 3.把坩埚放入马弗炉或从马弗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骤然变化而使坩埚破裂。 4.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强热冷空气的瞬间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而且多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5.新坩埚使用前须在1:1盐酸溶液中煮沸1h,用水冲净烘干,经高温灼烧至恒重后使用。用过的旧坩埚经初步清洗后,可用废盐酸浸泡20min,再用水冲洗干净。 6.样品灼烧温度不能超过600℃,否则钾、钠、氯等易挥发造成误差。样品经灼烧后,若中间仍包裹炭粒,可滴加少许水,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后再继续灼烧至灰化完全。 7.对较难灰化的样品,可添加硝酸、过氧化氢、碳酸铵等助灰剂,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的质量,仅起到加速灰化的作用。如,若灰分中夹杂炭粒,向冷却的样品滴加硝酸(1:1)使之湿润,蒸干后再灼烧。 8.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地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反之,未灰化完全的样品,表面呈白色的灰,但内部仍夹杂有炭粒。 七、思考题 1.简述测定食品灰分的意义。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灰分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评定面粉等级,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低;在生产果胶、明

火车调度问题PROJECT

Project1 火车车厢重排调度 年级:2014级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姓名:王金顶 14350046 姓名:王帆 14350045 姓名:张宇航 14350069

【题目要求】 1.问题: 一列火车要将n节车厢分别送往n个车站,车站按照n,n-1,…,1的编号次序经过车站。假设车厢的编号就是其目的地车站的编号。 2.要求: 给定一个任意的车厢排列次序。重新排列车厢,使其按照从1到n的次序排列。规定重排调度时车厢只能从入轨到缓冲铁轨,或者从缓冲铁轨到出轨。【数据结构与算法】 本程序将栈的空间设为25(可以通过全局常量maxstack直接修改),栈的最大数量设为100(可以直接修改)。可以处理任意少于100个任意次序车厢的火车重排调度问题。 流程图如图1:

图1 总流程图【测试数据、结果及分析】 实验1:顺序输入 车厢节数:10 车厢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 测试结果如图2。

图2 实验1测试结果 测试序列重排成功,使用0个栈,返回值正常,实验程序运行良好。 实验2:倒序输入 车厢节数:10 车厢顺序:10 9 8 7 6 5 4 3 2 1 测试结果如图3。 图3实验2测试结果 测试序列重排成功,使用1个栈,实验程序运行良好。 实验3:乱序输入

车厢节数:10 车厢顺序:3 2 4 5 7 8 9 6 1 10 测试结果如图4。 图4实验3测试结果 测试序列重排成功,使用7个栈,实验程序运行良好。 实验4:乱序输入 车厢节数:25 车厢顺序:25 2 6 4 5 3 7 23 9 19 11 12 16 14 15 13 17 18 10 22 21 20 8 24 1 测试结果如图5。

火腿肠质地评价实验报告格式

食品品质评价实验 —火腿肠质地主客观评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的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用TA.XT Plus物性测试仪测定进行火腿肠的质地测定。通过实验了解感官检验方法—评分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食品评分检验的方法和质地的仪器测定方法、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学习食品物性测定仪器的选择依据与方法。 二、样品及器具 1.样品: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 2.器具:纸质托盘,一次性水杯 3.仪器:TA.XT Plus质构仪(物性测试仪)。 三、方法步骤 1.仪器测定 硬度:采用P/100 和HDP/BS两种探头测定; 弹性:采用P/100探头测定; 测试参数: 2.感官评定 (1)评价组长按评分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火腿肠的“评分检验问卷”; (2)四种火腿肠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3)评价员在熟悉火腿肠的评价品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品评,主要评价火

腿肠的硬度和弹性两项质地特性,并填写问卷表。 3.数据处理 (1)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和评价员之间的差异。 (2)根据感官评价结果统计数据及仪器分析数据,进行主、客观质地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报告 (一)感官评价实验结果报告 1.检验目的:利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品牌的火腿肠进行硬度和弹性两项质地特性的感官评定。 2.样品情况: 样品A:新王中王;样品B:金锣王中王; 样品C:双汇王中王;样品D:金双汇 3.评价员数:初级评价员 第一组:45人(1~45号) 第二组:45人(46~90号) 4.检验结果: ……. 5.对结果进行统计解释: …… 6.检验负责人:付新萌 7.检验日期和时间:2014年12月17日 (二)仪器测定实验结果报告

火车车厢重排问题,队列,c语言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算法与数据结构》试验报告[一] 专业班级10级计算机工程02 试验地点计算机大楼计工教研室学生学号1005080222 指导教师蔡琼 学生姓名肖宇博试验时间2012-4-21 试验项目算法与数据结构 试验类别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其它()试 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队列的特点及其存储方法;(2)掌握队列的常见算法和程序实现。 成 绩评定表 类别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合计 上机表现积极出勤、遵守纪律 主动完成设计任务 30分 程序与报告程序代码规范、功能正确 报告详实完整、体现收获 70分 备注: 评阅教师: 日期:年月日

出 轨 入 轨 581 H 1 H 3 H 2 963 742 出 轨 入 轨 58 H 1 H 3 H 2 96 7 4321 出 轨 入 轨 5 H 1 H 3 H 2 96 87 54321 出 轨 入 轨 H 1 H 3 H 2 987654321 (a) 将369、247依次入缓冲轨 (b) 将1移至出轨,234移至 出轨 (c) 将8入缓冲轨,5移至出轨 (d) 将6789移至出轨 试 验 内 容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1)掌握队列的特点及其存储方法; (2)掌握队列的常见算法和程序实现。 2、实验内容: 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转轨站示意图如下: 火车车厢重排算法伪代码如下: 出 轨 入 轨 581742963 987654321 H 1 H 3 H 2

1. 分别对k个队列初始化; 2. 初始化下一个要输出的车厢编号nowOut = 1; 3. 依次取入轨中的每一个车厢的编号; 3.1 如果入轨中的车厢编号等于nowOut,则 3.1.1 输出该车厢; 3.1.2 nowOut++; 3.2 否则,考察每一个缓冲轨队列 for (j=1; j<=k; j++) 3.2.1 取队列j 的队头元素c; 3.2.2 如果c=nowOut,则 3.2.2.1 将队列j 的队头元素出队并输出; 3.2.2.2 nowOut++; 3.3 如果入轨和缓冲轨的队头元素没有编号为nowOut的车厢,则 3.3.1 求小于入轨中第一个车厢编号的最大队尾元素所在队列编号j; 3.3.2 如果j 存在,则把入轨中的第一个车厢移至缓冲轨j; 3.3.2 如果j 不存在,但有多于一个空缓冲轨,则把入轨中的第一个车厢移至一个 空缓冲轨;否则车厢无法重排,算法结束; 3、实验要求: 使用顺序存储队列的方式完成该实验。 二、设计分析 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队列来完成本次实验。 实验中定义了三个队列,一个用来存储输入的车厢号,另两个用来存储缓存出队顺序及序号。 三、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 int front,rear; }squeue; void initqueue(squeue *&q) { q=(squeue *)malloc(sizeof(squeue)); q->front=q->rear=0; }

MATLAB实验报告(1-4)

信号与系统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软件并会简单的使用运算和简单二维图的绘制。 2.学会运用MATLAB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 3.观察并熟悉一些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4.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时移、反折和尺度变换。 5.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时间微分、积分运算。 6.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相加、相乘运算。 7.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的奇偶分解。 二、实验任务 将实验书中的例题和解析看懂,并在MATLAB软件中练习例题,最终将作业完成。 三、实验内容 1.MATLAB软件基本运算入门。 1). 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 算数运算 向量运算:1.向量元素要用”[ ]”括起来,元素之间可用空格、逗号分隔生成行向量,用分号分隔生成列向量。2.x=x0:step:xn.其中x0位初始值,step表示步长或者增量,xn 为结束值。 矩阵运算:1.矩阵”[ ]”括起来;矩阵每一行的各个元素必须用”,”或者空格分开; 矩阵的不同行之间必须用分号”;”或者ENTER分开。2.矩阵的加法或者减法运算是将矩阵的对应元素分别进行加法或者减法的运算。3.常用的点运算包括”.*”、”./”、”.\”、”.^”等等。 举例:计算一个函数并绘制出在对应区间上对应的值。

2).MATLAB软件的符号运算:定义符号变量的语句格式为”syms 变量名” 2.MATLAB软件简单二维图形绘制 1).函数y=f(x)关于变量x的曲线绘制用语:>>plot(x,y) 2).输出多个图像表顺序:例如m和n表示在一个窗口中显示m行n列个图像,p表 示第p个区域,表达为subplot(mnp)或者subplot(m,n,p) 3).表示输出表格横轴纵轴表达范围:axis([xmax,xmin,ymax,ymin]) 4).标上横轴纵轴的字母:xlabel(‘x’),ylabel(‘y’) 5).命名图像就在subplot写在同一行或者在下一个subplot前:title(‘……’) 6).输出:grid on 举例1: 举例2:

迷宫问题 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结构实验二 实验名称:栈和队列 时间: 班级:000 学号:000 姓名:神刀公子 一、问题描述 (1)迷宫问题 ①问题描述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心理学家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盖的大盒子的入口处放入,让老鼠自行找到出口出来。迷宫中设置很多障碍阻止老鼠前行,迷宫唯一的出口处放有一块奶酪,吸引老鼠找到出口。 简而言之,迷宫问题是解决从布置了许多障碍的通道中寻找出路的问题。本题设置的迷宫如图1所示。 入口 出口 图1 迷宫示意图 迷宫四周设为墙;无填充处,为可通处。设每个点有四个可通方向,分别为东、南、西、北。左上角为入口。右下角为出口。迷宫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设计程序求解迷宫的一条通路。 ②基本要求 ●设计迷宫的存储结构。 ●设计通路的存储结构。 ●设计求解通路的算法。 ●设计迷宫显示和通路的显示方式。 ●输入:迷宫、入口及出口可在程序中设定,也可从键盘输入。 ●输出:迷宫、入口、出口及通路路径。 ③思考 ●若每个点有8个试探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如何修改程序? ●如何求得所有通路? ●如何求得最短通路? (2)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①问题描述 一列货运列车共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将停放在不同的车站。假定n个车站的编号分别为1~n,即货运列车按照第n站至第1站的次序经过这些车站。为

了便于从列车上卸掉相应的车厢,车厢的编号应与车站的编号相同,这样,在每个车站只要卸掉最后一节车厢。所以,给定任意次序的车厢,必须重新排列它们。 车厢的重排工作可以通过转轨站完成。在转轨站中有一个入轨、一个出轨和k个缓冲轨,缓冲轨位于入轨和出轨之间。假定缓冲轨按先进先出的方式运作,设计算法解决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②基本要求 ●设计存储结构表示n个车厢、k个缓冲轨以及入轨和出轨; ●设计并实现车厢重排算法; ●分析算法的时间性能。 ③思考 ●如果缓冲轨按后进先出的方式工作,即用栈表示缓冲轨,应如何解决火 车车厢重排问题? 二、数据结构设计 迷宫问题和火车重排问题可以通过栈与队列实现的。迷宫的进出和车厢的出入轨和缓冲轨主要是对栈与队列的判断和操作。 int empty( STLink top[],int n) /*判断是否为空*/ { return (top[n]==NULL); } int push(STLink top[],int A,int m) /*入栈*/ { STLink p; if(!(p=(STLink)malloc(LEN))) return 0; else { p->data=A; p->link=top[m]; top[m]=p; return 1; } } int pop(STLink top[],int m) /*出栈*/ { int A; STLink p;

上师杯物理实验选修课笔试题(模拟)

2010年上师大附中综合物理实验笔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判断题:(每题1.5分) 1、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刚好为15mm,应记为15.000mm 。( ) 2、 用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约为4.32cm ,现有精度为0.02mm 的游标卡尺,可测出4位有效数字;若以精度为0.01mm 的螺旋测微计,则可测出5位有效数字。( ) 3、 若牛顿环装置的空气隙中注入某种折射率大于1的透明液体,同一级的干涉条纹的半径将减小。( ) 4、 双棱镜实验中若狭缝和屏位置已定,将双棱镜移向屏,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大,若各元件位置固定,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入射,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 5、 已知某地重力加速度值为9.794m/s 2,甲、乙、丙三人测量结果为:9.790±0.024 m/s 2, 9.811±0.004 m/s 2,9.795±0.006 m/s 2,则丙的准确度最高。( ) 6、 偶然误差全部可以用A 类不确定度来评定。( ) 7、 某一金属圆柱体质量为M ,直径为D ,高度为H ,则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H D M 4V M 2π==ρ,其不确定度()() () H U D U 2M U U H D M ++=ρ。( ) 8、 在看清叉丝的情况下只看到钠黄光,看不到牛顿环。原因可能是反射镜位置放置不当。( ) 9、 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仪器的精度共同决定。( ) 10、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为 0.02mm 。( ) 11、107.50-2.5=105。( ) 12、00.20.200.40000 .76=-。 ( ) 13、111×0.1= 11.1。( ) 14、系统误差有随机性的特点,偶然误差有确定性的特点。( ) 15、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1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 ) 16、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的有效位数会发生变化。( ) 17、数据处理最基本的方法共有三种:作图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 18、水银灯的光栅衍射光谱由中央亮条纹往外排列的顺序是黄、绿、蓝、紫光。( ) 19、一个待测量的测量结果通常由最佳值、误差和单位组成。( ) 20、作图法有简便、形象、直观等许多优点,但只是一种粗略的数据处理方法。( ) 21、当直流电桥上的各电阻符号确定后,桥路两端检流计的位置与电源两端位置是不可互换的。( ) 22、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与伏安法相同的,只是在计算的方法上不同。( )

2012级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18

《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类别:课程内实验 实验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年级:2012级计算机大类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时:18 编写依据:《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修订时间:2014年2月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是针对计算机学院所开设的对应课程的上机实验而编写的教学文件,供学生上机实验时使用。 上机的工作环境要求:Windows 2000或以上操作系统、VC++ 6.0或者其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学生应按指导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并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每一个实验,编程上机调试并且提交电子文档实验报告,以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上传。报告内容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2、实验题目、实验内容 3、设计分析 4、源程序代码 5、测试用例(尽量覆盖所有分支) 6、实验总结 一.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次实验 题目 实验 类型 基本技能训练 学 时 一线性结构综合应用基础性(1)掌握线性结构的常用操作; (2)能够应用线性结构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10 二非线性结构综合应 用 设计性 (1)掌握树形、图形结构的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 (2)能够应用二叉树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4 三查找技术综合应用设计性(1)熟练掌握查找的常用算法; (2)设计和应用查找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四排序技术综合应用基础性(1)熟练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并掌握用高级语言实 现排序算法的方法; (2)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 能加以灵活应用; (3)了解各种方法的排序过程及其依据的原则,并掌 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2 二.实验说明

八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DOC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活动原理】在农村,如果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现它后脚往前踩的地方,总是前脚的脚印。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在城市中,你可以去水族馆欣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欣赏猛兽的漫步闲游……课堂上我们怎样观察动物的运动呢?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 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 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 【方法步骤】 1.观察蜗牛的运动 (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2)在足部肌肉上滴一小滴墨水,观察足部肌肉收缩的动向会更清楚。 (3)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的痕迹,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 (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运动的方式()。 (5)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 (6)测量蜗牛运动的速度。你测量的方法是:();你的测量结果是:()。 2.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龟、鳖、扬子鳄、蟾蜍、壁虎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运动的特点:()。 3.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讨论】 1.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总是一部分固定一部分伸展运动。根据你们的观察,蜗牛是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还是以足部肌肉收缩的部分固定的?2.蜗牛运动时,足部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4.行走、奔跑和跳跃都是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思考】 1.不同环境中动物运动的方式不同,请举例说明各种环境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蝗虫、青蛙、袋鼠等都是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matlab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 The Branching statements 一、实验目的: 1.To grasp the use of the branching statements; 2.To grasp the top-down program design technique.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 1).编写 MATLAB 语句计算 y(t)的值 (Write the MATLAB program required to calculate y(t) from the equation) ???<+≥+-=0 530 53)(2 2t t t t t y 已知 t 从-5到 5 每隔0.5取一次值。运用循环和选择语句进行计算。 (for values of t between -5 and 5 in steps of 0.5. Use loops and branches to perform this calculation.) 2).用向量算法解决练习 1, 比较这两个方案的耗时。 (tic ,toc 的命令可以帮助你完成的时间计算,请使用'help'函数)。 Rewrite the program 1 using vectorization and compare the consuming time of these two programs. (tic, toc commands can help you to finish the time calculation, please use the …help ? function). 2.实验要求: 在报告中要体现top-down design technique, 对于 3 要写出完整的设计过程。 三、设计思路: 1.用循环和选择语句进行计算: 1).定义自变量t :t=-5:0.5:5; 2).用循环语句实现对自变量的遍历。 3).用选择语句实现对自变量的判断,选择。 4).将选择语句置入循环语句中,则实现在遍历中对数据的选择,从而实现程序的功能。 2. 用向量法实现: 1).定义自变量t :t=-5:0.5:5; 2).用 b=t>=0 语句,将t>=0得数据选择出,再通过向量运算y(b)=-3*t(b).^2 + 5; 得出结果。 3).用取反运算,选择出剩下的数据,在进行向量运算,得出结果。 四、实验程序和结果 1.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创建m 文件:y_t.m

食品品质评价实验报告

食品品质评价 —火腿肠质地评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的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用TA.XT Plus 物性测试仪测定进行猪肉香肠的质地测定。通过实验了解感官检验方法—评分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食品评分检验的方法和质地的仪器测定方法、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学习食品物性测定仪器选择的方法。 二、样品及器具 1. 样品: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A、B、C、D。 2. 器具:一次性水杯,品评托盘、叉子、笔、抽纸、标签。 3. 仪器:物性测试仪(TA.XT Plus 质构仪)。 三、方法步骤 (一)仪器测定 用物性仪的P/100探头测定进行四种猪肉香肠质地分析(TPA测定);用A/WEG 探头测定四种猪肉香肠的硬度。 (二)感官评定 1. 评价组长按评分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猪肉香肠的“评分检验问卷” ;2四种猪肉香肠 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3. 评价员在熟悉香肠产品的评价品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品评,主要评价 香肠的硬度、咀嚼性两个品质特性,并填写问卷表; (三)数据处理 (1)对本组(21—30 号)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 (3)根据统计感官评价结果数据及仪器分析结果数据,分别进行主、客观质地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注:进行相关分析时,将感官分析数据按大小进行排序,否则不利于相关性的分析)。 四、实验结果报告 1. 检验目的:利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进行感官分析,并分析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的相关性。 2. 样品情况:四个不同配方制作的四种猪肉香肠。 3. 评价员数:每组10 名,共4 组。 4. 检验结果:第三组的结果如下表。

迷宫问题 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报告

了便于从列车上卸掉相应的车厢,车厢的编号应与车站的编号相同,这样,在每个车站只要卸掉最后一节车厢。所以,给定任意次序的车厢,必须重新排列它们。 车厢的重排工作可以通过转轨站完成。在转轨站中有一个入轨、一个出轨和k个缓冲轨,缓冲轨位于入轨和出轨之间。假定缓冲轨按先进先出的方式运作,设计算法解决火车车厢重排问题。 ②基本要求 ●设计存储结构表示n个车厢、k个缓冲轨以及入轨和出轨; ●设计并实现车厢重排算法; ●分析算法的时间性能。 ③思考 ●如果缓冲轨按后进先出的方式工作,即用栈表示缓冲轨,应如何解决火 车车厢重排问题? 二、数据结构设计 迷宫问题和火车重排问题可以通过栈与队列实现的。迷宫的进出和车厢的出入轨和缓冲轨主要是对栈与队列的判断和操作。 int empty( STLink top[],int n) /*判断是否为空*/ { return (top[n]==NULL); } int push(STLink top[],int A,int m) /*入栈*/ { STLink p; if(!(p=(STLink)malloc(LEN))) return 0; else { p->data=A; p->link=top[m]; top[m]=p; return 1; } } int pop(STLink top[],int m) /*出栈*/ { int A; STLink p;

p=top[m]; A=p->data; top[m]=top[m]->link; free(p); return A; } struct Node{ /定义队列 int data; Node* next; }; 三、算法设计 1.迷宫问题: 进入格子后,需要判断此时格子位置周围障碍物的位置,对其进行压栈,判断,然后看是否满足条件,满足就进栈,不满足就弹出,然后输出不能通过建立迷宫: typedef struct LStack { Element elem; struct LStack *next; }*PLStack; int InitStack(PLStack &S) { S=NULL; return 1; } int StackEmpty(PLStack S) { if(S==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t Push(PLStack &S, Element e) { PLStack p; p=(PLStack)malloc(sizeof(LStack)); p->elem=e; p->next=S; S=p; return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