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州对“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佐证

端州对“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佐证

端州对“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佐证
端州对“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佐证

端州对“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佐证

一、端州的情况简介: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粤西与珠江三角洲交汇处,属珠江三洲经济区范围,是粤港澳通往祖国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万,管辖6个街道办事处。端州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粤港澳的“后花园”,盛产的端砚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砚都”称号。

二、端州的历史、文化沿革,人文发展轨迹、民俗、民风:

端州在战国时期属百越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立高要县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端州,辖高要等九县;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御书“肇庆府”赐守臣,自此更名为肇庆;南明桂王朱由榔监国于端州,建立抗清政权;1949年建国后,首设县级肇庆市,后几经并撤。1988年3月,肇庆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原肇庆地区改称肇庆市,原肇庆市改为端州区,为肇庆市的城区。

端州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融合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等

异彩纷呈,目前城中的宋代文化遗址有20多处,而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说,包公出生于合肥,成名在端州(今肇庆),扬名于开封。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端州这古老的土地留下了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遗存。端州城区至今保留了广东唯一的、全国极少见的主体及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被誉为“砖的博物馆”的宋城墙;有建筑艺术独特,大雄宝殿保存了唐代和宋代建筑特点,是岭南十分珍贵的千年木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有“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美誉的梅庵,梅庵于北宋至道二年即公元996年建成至今已逾一千多年;有古端州名郡见证的包公祠;有作为我国精美的石刻艺术品,研究我国唐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的七星岩摩崖石刻;有世代以砚为耕,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端砚白石村;还有着“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美誉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于1583年9月带着自鸣钟、日晷(guǐ)和世界地图等物来到当时的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且绘制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幅中文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整个建筑都是用青砖和石灰而建,一楼大厅内设有祭台,正门的上方悬挂着肇庆知府王泮亲笔所题的“仙花寺”匾额。如今,仙花寺虽然已被毁坏,只遗留一处遗址,但是仙花寺遗址、丽谯楼、披云楼、崇禧塔、白沙龙母庙、护龙祖庙等等城区一大批的历史文物这些都是端州作为拥有深

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

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州也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民风,且具有独特的历史个性,如伍丁诞、包公诞、盘古诞、龙母诞、疍家婚俗等等这些具有端州本土特色的岭南民俗文化。

三、端州的历史作用、地位、贡献:

端州是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从1564年至1746年,两广总督府设在这里达182年;南明桂王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永历帝,在这里组织军民抗清;端州军事地位也极其重要,是兵家逐鹿岭南的必争之地。在近现代,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而作为肇庆市的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发达,金融体系齐全,普通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充足。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和文化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

端州区文化局

二O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