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卫室模板及其支撑架施工方案

门卫室模板及其支撑架施工方案

门卫室模板及其支撑架施工方案
门卫室模板及其支撑架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模板与支撑体系 (1)

1.柱模及支撑 (1)

2.板模及支撑 (2)

3.梁模及支撑 (2)

4.楼梯模板及支撑 (3)

三、安全保证措施 (4)

四、模板支撑验算 (5)

五、组织验收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附属房屋门卫室。其框架柱有:400x400;框架梁截面形

式均为矩形,有:300x600。

楼地板厚:140。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转换层以下柱呈矩形,梁最大截面300x600,其构件采用胶合板,以φ48钢管作支撑体系。

二、模板与支撑体系

1.柱模及支撑

采用胶合板模板,模数参数为1830*915*180,拼装中尽量根据具体条件灵活组合,使得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支撑体系及加固柱箍采用φ48×3.5钢管脚手架,考虑本工程现场的具体状况,施工过程需经历雨季,地下室柱模灯笼架立杆必须座落在浇筑完的砼顶面上,用斜撑、剪力墙、纵横水平杆连成整体,相互传递受力到底板上。

柱四周灯笼架平面步距最大为1200×1200,根据柱子断面适当调整长宽,柱模加固箍从地面150开始,加固箍垂直间距500-600。

柱侧支撑架必须与周边满堂架或梁支撑连接成整体,以增强各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柱模放轴线、边线时应核对设计图柱断面尺寸,边线用所弹墨线向外引出200-250以上,用红油漆标注,便于检查校正。柱模底一面留100清扫口,经检查校正并清理完模内垃圾,再安装清扫口模板。

柱的砼在浇筑完36小时经过审批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

本工程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50×80木楞枋作垫方,纵横立杆布置间距1200,水平杆从地面上150起步,布置纵横杆步距1600,板下水平杆布置间距800×800。

3.梁模及支撑

采用胶合板模板,梁底及背木木楞采用50×80木枋,梁底杆水平间距1000,量两侧可采用对拉丝加以固定,选用的对拉丝可根据梁的截面选取,以满足梁的整体性要求。

梁支撑布置表

在梁高大于1000时,立杆节点顶扣件用双扣件,防止侧压力、水平力、垂直集中荷载力过大、承载的模板下滑。

如下图为转换层大梁处支撑架的搭设示意图。

GB50204-2002的规定,梁板跨度小于8m时,当楼板砼浇筑7d,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可在晚拆柱头支撑下拆除梁、板模。梁板跨度大于8m时,砼浇筑28d,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底模。悬挑结构砼浇筑28d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底模。

拆模时,应按与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以减少损耗。一般顺序是:柱模板、楼板底板、梁侧模及梁底模板。

三、安全保证措施

1、场地周边设排水沟,保证场地雨水及时排出,确保地基安全稳定;地面和楼面上、支撑下敷设木枋作垫脚。

2、立杆和其他杆件可对接、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且应有三道扣件连接。

3、立杆支撑下应有两道以上相连扣件以保证抗滑要求。

4、整个支撑系统须与已浇筑砼结构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5、搭设支撑应系好安全带,操作层周边应铺好安全网。

6、临边处应设护身栏杆,并铺好安全网。

7、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按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重要部位承重部位以及至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棍硬撬。

8、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完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场。

9、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有人接时应传递。按指定的发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10、模板拆除严格进行申请手续进行报验,

四、模板支撑验算

1.模板体系材料力学特性表

2.荷载因素及取值

(1)静载,分项系数取1.2。

1)钢筋混凝土自重取25KN/m3;

2)钢模及背枋自重估算取0.4-0.9KN/m;

3)胶合板及背枋自重估算取0.5KN/m2。

(2)活载标准值取2.5KN/m2,分项系数取1.4。

3.支撑架受力验算

3.1转换层楼板满堂架验算

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1.5m,步距1.6M,

立杆计算高度l0=h+2a=1.2+0.15=1.35M,

立杆长细比λ=l0/i=1350/15.8=85.44,查表得ψ=0.689,

N G1=0.2*1.52*25000=11250N

N G2=(1.5+1.5+1.6)*38.4+14.6+0.5*1.52=197.357N

每根立杆承受力:

N=1.2(N G1+N G2)+1.4N Q=1.2*11447.36+1.4*1.52*2500=21.612KN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ψA=21612/(0.689*489)=64.15

故设计立杆满足规范要求。

3.2转换层大梁支撑计算

对截面尺寸偏大的梁,取立杆纵横间距分别为0.6m、0.9m,横杆步距1.1M,梁侧模竖向木楞间距0.4m则:

(1)立杆验算

立杆计算高度l0=h+2a=1.1+0.15=1.25M,

立杆长细比λ=l0/i=1250/15.8=79.11,查表得ψ=0.727,

N G1=0.6*2.3*0.9*25000/2=15520.5N

N G2=(0.9*2+1.5+1.1*2)*38.4+14.6*2+(0.9*0.6)*0.9=241.75N

每根立杆承受力:

N=1.2(N G1+N G2)+1.4N Q

=1.2*15762.25+1.4*(0.6*0.9)*2500=20.805KN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ψA=20805/(0.727*489)=58.52

故设计立杆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2)底模验算

由前面知,每跨小横杆间(0.9M间距)钢模板承的为:

N=20.805*2KN=41.61KN

双设此600宽的梁底模由两块300宽钢模拼成,故每块模板上承受的力为20.805KN q=20.805/0.9=23.12KN/M

设侧模板按四等跨连续计算,且查表知弯矩系数取:

Km=-0.121 Kv=-0.62 Kw=0.967

故:Mmax=KmqL2=-0.121×23.12×0.92=-2.67KN·M

选用侧模板为组合钢模板为23×300

W=300×232/6=26450mm3

σ=M/W=2.67*106/26450=100.95 < ?=205N/mm2

故梁底模强度满足要求。

(3)侧模验算

a.侧压力计算:

取砼入模温度30℃,V=2m/h,K=1 Kw=1

F1=0.22*25*1*1*21/2*200/(30+15)=34.56KN/M2

F2=25H=25×2.3=57.5 KN/M2

F1<F2,因此,取F1=34.56KN/M2作为计算依据。

b.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取4KN/M2

故产生合力为P=34.56*1.2+4*1.4=47.1KN

立档间距为400,平均线荷载q=47.1*0.4=18.83KN/M

设侧模板按四等跨连续计算,且查表知弯矩系数取:

Km=-0.121 Kv=-0.62 Kw=0.967

故:Mmax=KmqL2=-0.121×18.38×0.42=-0.365KN·M

选用侧模板为组合钢模板为23×250

W=250×232/6=22042mm3

σ=M/W=0.365*106/22042=16.56 < ?=205N/mm2

故梁侧模强度满足要求。

五、组织验收

做到按程序组织验收:班组自检——施工员互检——质检员专检,三检制制度的要求。只有经过以上层层验收通过后,方可继续下道工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