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通识培训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2010年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处在一个转折点、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是指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发展转变为质量的提高,并提出了今后10年的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也就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大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今后10年的核心任务。2011全县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撤并基本完成,但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没有摆脱落后的局面,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陈旧,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全县基础教育的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了教育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数据或实例说明基础教育的现状)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决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把课堂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

以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造为突破口,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南,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135互动课堂方法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以教育科研为支撑,破解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支撑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实际上是整合了当代七种教育理论的产物,这七种教育理论分别是:

理论一: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

理论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说明怎样学习

理论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如何启发和让学生探究

理论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指出了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理论五: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明确了学习方式

理论六: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因材施教,正确的学生观

理论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学校管理、班风建设、小组文化、课堂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3”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5”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五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自主学习阶段

情景导学揭示主题: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热情,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基本要求:营造氛围与情境是课堂伊始的两个不同的导学动作,做得好,会发生积极的课堂效应。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为了给课堂活动预热,拉近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使课堂轻松愉悦,便于课堂的对话与交往。教师要依据自已对当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状态。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真实而有效,科学而自然”。做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景中存疑,情中有问。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要围绕学习主题,提出供学生为主题学习而设置的自主性问题或为导航性问题。

自主探究个体建构:在三种基本的课堂学习活动动中,自主学习或个体构建是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实现对情景导学中提出问题或导航材料中问题的初步感知,以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梳理,这里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建议,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动手实验、链接经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猜想验证、想象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

基本要求: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经历自主构建的过程,对于不能自主构建或者存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准备提交小组长,尝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自主性问题或导航性问题的

完成情况。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启发。同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提炼需进行讨论交流、合作解决的问题,适时组织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此阶段所用的教学时间教师视情况进行控制,在课上完成时,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内,不少于课时的1/3。如果内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可根据情况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上课时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合作交流阶段

讨论交流合作提升: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基本要求: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由教师根据学习主题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出合作交流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在什么地方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学什么。对于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自主探究后,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互相启发,进行合作探究。会的教不会的,尝试达到对问题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并予以记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指导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及时点拔和评价。

互动展示评研深化: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一次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过程。评研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识及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模糊认识给予澄清、对思维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对独特的见解予以激励,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学生的认识,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本要求: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修正自己的答案,对于有分歧的问题予以补充、纠错、质疑。

教师组织、调控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强调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激励和思路、方法的指导,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行为就是点拔与精讲,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点拔与精讲两种方式处理。

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要注意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首先,交流的基础是自主,实施交流学习的前提是组织好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交流学习的有效;其次,交流有层级,一般是先与同桌交流,然后是小组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展示);再其次,交流讲究时机、方式与技巧,比如小组范围的交流是在教师的要求与组织下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评价。班

级交流主要以展示与评研的形式进行,展示的主体是学生,评研也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出现的时候才会出现,也就是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与困难时,再进行引导与启发,与学生一起渡过难关,这需要教师备课要充分,有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与对课堂的精心预设。教师对学生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既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和相关拓展,也可有自已的深度思考与探索及困惑和体会。

此阶段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内,不少于课时的1/3。

巩固延伸阶段

反馈达标拓展延伸:此环节更多的是看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相应的学科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通过链接经验拓展知识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提升的空间。

基本要求:巩固达标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联,使训练有一定的强度;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要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入学生熟悉的背景中,使其能将所学知识从教材情境中,引申拓展到生活情境中;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既重视对学科思想的提炼,也注重多角度考察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训练本身就是考试,要独立完成、要规整,讲究训练的速度与质量。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组织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并修正答案。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问、自省、自测、自结等活动,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并根据各小组展示成果或完成达标习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及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分析总结,对规律性、方法性的东西进行梳理和归纳,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完成课后反思,汇总学习收获;教师布置层次作业,安排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明:上面五个教学环节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一是具本到每个学科中,又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操作,更加彰显学科特质;二是运用到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时,要灵活掌握、因地制宜;三是不同学段的教学有不同学段的特点,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灵活运用;四是五个环节也未必是泾渭分明,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相机而动、有机结合。是否要合作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要贯穿135互动课堂的始终,在自主探究阶段与巩固达标阶段是否需要合作与展示,视学情的具本情况而定。

概括导入确认目标:简单概括复习内容,明确指出本节课复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及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做到理清知识脉络,再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复习思考落实双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技能的巩固是复习课的一项基础性任务。这就需要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原理),对基本方法技能进行再认识,这种再认识要基于平时对学情的了解,再认识的过程尽量避免简单的回顾,要多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

问题探究总结升华:深化复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复习课教学的关键性要求。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精选精编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思维探究活动,进而达到总结规律形成技能,深化理解完善认知的目的。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典型问题的处理,都必须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研的过程。

达标训练固化规律:是否达到了复习的预期目的,要通过适当的解决问题的训练进行巩固,训练要针对重点、疑点、易错点、能力点展开,主要看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重点看是否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与技能。

反思深化拓展提升:组织学生对整个复习过程进行自主反思,是进一步深化理解与运用的需要。反思至少要回答下列三个问题:自己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还存在着哪些主要的问题?通过什么方式开展自我补救?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宽视野,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讲评课13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错题归类寻找错因:学生自主分析、寻找导致错误的原因,深刻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依据错因进行归类(审题错误、表述错误、理解错误、知识错误、思维错误、能力错误等)。

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学生依据分类,逐类自主纠正错误,反思哪些错误是可避免的,哪些错误是能力所限,并积极的进行自我补救。

展示交流暴露问题:在组内重点展示交流自己的错误和自我纠正反思的情况,提出自己不能纠正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寻求合作解决。对于组内仍不能解决或达成共识的问题,提交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组内也要善于搜集和发现有创意或具有独特思考见解或意见。

重点研讨方法指导:教师对各组提交的问题及有价值的思考进行筛选,对共性问题或确有价值的见解,组织师生共同研讨,根据学生研讨交流情况,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自主走出误区、深化理解与运用。

针对训练达标检测:针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达标检测,有效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果。

二、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特别是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被完全纳入到任何一个固定的框架或模式之中。对此,我们应当更为明确地倡导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并清楚了解各种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性,从而就能依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包括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教学思想与学习理论的深入分析,教学思想与学习理论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运用的关键是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的把握,而不是对其外在的教学程序的生搬硬套。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没有好的问题,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没有好的问题的教学一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由一组“问题学习元”的构成,其“问题学习元”运行机制可概括为下图:

135互动课堂实际上由下面三组教学单元组成,分别如下:

自主学习性问题教学元

反馈达标性问题教学元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操作程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创造性的应用,而不是照本宣科。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策略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展开三种基本教学活动,然后依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进行教学的设计或编制教学案是有效实施的关键。即依目标定策略、依策略设计问题,依问题设计活动,依活动组织教学。“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才是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135互动课堂教学在问题设计时重在设计三类问题:自主性或导航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达标性问题;135互动课堂教学在活动设计时重在设计三种活动:个体建构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展示交流活动下面通过语文、数学中的典型课题为例,说明如何依策略将知识问题化。

1、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细化为: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写什么)、怎么写的(怎么写)、从中领悟什么(悟什么)及学会什么(学什么)四个方面。写文其实就是所学知识的应用。而进行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有两个基本的策略,一是两层

次阅读理解课文教学策略。二是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两层次阅读理解课文是指初步理解课文和深入理解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细读课文(默读)把握课文内容要点。这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细化,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创设两层次阅读理解课文的问题是运用该教学策略的关键。设计的要领是结合课文内容要点,选择理解要点和领悟(感悟)点。

读写结合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理解课文(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内容、表现形式)与创意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以文本作为写作素材或方法,用写作深化阅读,达到读写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是:确定写作方法领悟要点,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方法(生字词及意义与结构、句式、词语描写、文章整体或局部段落的写作顺序、特殊的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等),确定写作练习的重点,设计写作练习的题目,在交流、互评中赏析。

为此,我们根据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将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如下:

在备课时,我们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和策略。首先就要从设计问题入手。

如,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在初步理解课文时,可提出如下问题:(1)小蝌蚪长得什么样?(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鲤鱼妈妈是怎样告诉小蝌蚪的?乌龟是怎样告诉它的?要求在书上画出相应的句子。初步理解课课文的问题,其答案均在课文之中,且答案是唯一的。有些答案可以直接引用课文的语句回答,有些答案则需要加以适当组织与概括。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是:(4)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呢?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文中找到,而应从相关的语句分析中获得。答案不唯一,具有多样性。其新颖、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创造性。

又如针对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师设计这样两个初步理解课文的问题:(1)怀特森老师在科学课上是怎样做的?(2)对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我”的态度是什么?邻居得知此事后的看法是什么?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是:(3)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4)你喜欢怀特森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如《松坊溪的冬天》教学,有教师将领悟写作方法确定为“领悟文章的总、分写作方法”。为此,教师结合课文第五段,启发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通过再次阅读、思考,学生发现原来的课文第五段是先概括地说松坊溪的“溪水清”,再具体写了“怎么清”,从而领悟了文章的总、分写作方法。

再如,在《买小狗的小孩》一课中,提出本文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启发学生领悟通过写一件简单的小事(一个腿有残疾的小孩要用100元钱买一只小瘸狗),反映人物品格;在《深山风雪路》一课中,提出本文描写了哪些方面的特征来刻画人物的?启发学生领悟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在《梅花魂》一课中,提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主要事,这些事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领悟通过写几件事来反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品质的写作方法。

此外,从写物的课文中,让学生领悟到写物也有多种方法和技巧。如将数字、比较、举例、假设说明等多种写作方法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直观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细腻、生动,易于为读者想象和理解。又如,在同一篇文章中用不同手法描写同类事物,使读者不觉单调乏味,以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

其次,根据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相机呈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活动。

2、数学概念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1、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问题。为解决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重感知、轻认知,重记忆、轻理解,重枝节、轻本质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数学概念的教学基本策略:(1)在情景中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概念的现实意义;(2)强化对数学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与抽象的过程;(3)设计变式问题(或图形)深化对数学概念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4)在应用中认识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索概念之间的新关系;(5)设计反例,从反例的判断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6)从概念的发展比较中深化理解数学概念。为此,以问题中心构建数学概念教学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如“角“的概念教学,我们首先要设计好问题:(1)设计画角的活动(要求学生画3个不同的角,从画角的过程中思考角是由哪些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我们如何称呼?);(2)设计角的各种变式图形(呈现直角、钝角、平角等图形),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并说明理由。(3)呈现角的简单组合图形(如),指出其中有几个角,并说明理由。(4)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的?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其次,设计好活动及问题呈现时机,明确三种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1)在第一个阶段呈现,它不是单纯的画角练习,而是通过画不同的角,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不同的角?从角的外延上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问题(2)(3)(4)在

第二个阶段相机呈现,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再组织合作交流。问题(2)是对问题(1)的补充,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角是尖的”这一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情境时,需要认真思考角的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有必要可进行小组讨论,达成正确的理解与认识。问题(3)是解决复杂情境下角的辨别。学生在辨别时需要思考角的含义,并据此从复杂的情境下,分离出构成角的要素。这是一个有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角的概念的问题情境设计。问题(4)则通过角的大小比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角的张口大小实际上与角的两边(射线)的位置有关。领悟到角的本质是角的两边(射线)的位置。从而深化了对角的理解。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活动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问题情境,进行问题模式识别,探求问题解决策略及解答问题并检验结果的过程。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不同,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不是靠强化记忆和反复练习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有自已的培养策略。具体策略我们可概括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或选择好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反思、表述等);(3)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类比观察、转化探究、归纳实验、辩证思考等)的培养;(4)注重拓展性问题(指对原有问题加以变化或延伸,所生成的新问题)的解决与练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上面的教学策略设计个体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如原题“1支圆珠笔3元,1支铅笔2元,买1支圆珠笔与4支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是一道具有现实情景的数学问题,学生应该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但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将其做为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让学生解决,将失去一次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对此,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本题的条件与结论,在“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后,我们可设计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尝试改变题目的条件,看结论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条件与结论的理解。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仅仅限于购买文具或单价的直接变化,可引导提出条件的改变可从文具单价的关系入手尝试改变。如将“1支圆珠笔3元,一支铅笔2元”改为“1支圆珠笔3元,比买一支铅笔多花了1元,买1支圆珠笔与4支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需要运用分解的策略进行转化解决。如果引导学生将结论与条件互换,我们还可得到“买1支圆珠笔与4支铅笔一共花了11元,1支圆珠笔比1支铅笔多花1元,一支铅笔和圆珠笔各多少钱?”在这样的拓展性训练中,学生必须打破部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探索解题策略。再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展深化阶段可进行适当的全新问题解决练习,将重点放在解题策略的探索上,而不是简单的计算。我们还可这样的进行这样的拓展“买1支圆珠笔比1支铅笔多花2元,买1支钢笔比买1支圆珠笔多花2元钱,三种笔各买1支共花了12元,问三种笔的每支各多少钱?”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全新的数学问题,是一个条件不充分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套用。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借助于线段图呈现数量关系,也可以用文字等式来探索等量关系,用方程方法解决。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用列表猜测的方法解决。

三、135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特征

1、135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性:135课堂教学模式由七种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演绎而成。三种课型模式均充分体现了,皮亚杰知识建构的三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原则上我们又充分的要求教师从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

出发,全面依靠学生。在具体情景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则要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师作用的发挥上则要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点拔、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上要求教师以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听讲、阅读、视听、课堂表演、交流研讨、动手实践、教会别人等措施,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方面,要求教师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现因人而异,个性评价。在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中要求教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135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便于实现与其它各种成功教学模式的对接。如,郭思乐生本教育模式、学导式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等均可与135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对接,将“前置性作业、导学案”作为先行组织者,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等环节可放在课前,课中重点进行下面三个环节的教学,也是135课堂教学

3、135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刻意追求教学环节的完备与否,重在实质的把握。如,讲评课的前二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课前完成,新授课的前二个环节,也可运用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材料,进行创新。还有三种课型中某一阶段中的两个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进行有效实现整合等。

4、135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伸缩性:根据教材需要,有些教学环节可以前置到课前,有些环节可以拓展到课后。另在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处理上也可充分运用135新授课五个环节,从这个角度看,135课堂教学模式也可认为是问题处理模式。

5、135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为保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135课堂教学模式特别要求学生抓好课前的自我准备、课后的自我巩固。

课前自我准备:课前准备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根据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引导性学习材料”,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学习策略方面的帮助,减轻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压力,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引导性学习材料”主要包含与所学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新知识产生的背景材料,学习新知识所要解决的自主性问题等,学生根据“引导性材料”做好课前的自我准备(复习与回顾、自主预习、课前准备等)。

课后自我巩固:课后自我巩固是拓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此我们要求师生做好“三测一思”,学生自我测评——每人出一组自测题、小组相互测评——小组间出题互测、教师小结测评——课后作业测评。“一反思”即要求学生课后反思并写课后日记。

6、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五个环节具有较强逻辑性。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继续。因此,前一个环节必须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135互动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自主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

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自主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合作性原则: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有利于完善和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合作性原则要求教师,围绕课堂中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以及师生在课堂中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代替学生的思维,经过小组协商、讨论,使原本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问题化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是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中主要环节的都要经历“提出问题—自主尝试解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引导解决—自主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无论在哪一阶段、哪一个环节上都要围绕学习目标,认真思考如何将知识问题化,我们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导学导出什么问题、自主探究探究什么问题、合作交流交流什么问题、评研归纳评什么问题、巩固拓展拓展什么问题。

情境化原则:创设与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与新旧知识相联系的问题情景及思维冲突情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保证。教学各环节的情景化是实现各环节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措施,是使学生注意力持久集中的有效途径。

支架性原则:学生“学”的过程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教学支架,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尝试性原则:对于课堂教学中提出或生成问题的处理,都尽可能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尝试性的解决,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再让学生尝试着去评判、鉴赏。形成对解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层次性原则: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降低难度,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知识点进行分层:要求教师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敢于剔除教材中不符合我校学生认知水平的过难过深的内容,不过分追求教材内容的全面学习。对保留的各知识点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对难度再次进行调整。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基础性目标要求100%的同学掌握;探究性目标要求80%的同学掌握;拓展性目标要求50%的同学掌握;创新性目标要求20%的同学掌握。对学生指导进行分层:低层次学生采用“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层次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促使他们积极向上;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活动化原则:课堂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个体构建、小组合作、集体展示交流。135互动课堂设计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问题层次、类型及学情,灵活选用三种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让学习者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什么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什么活动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教师的设计与指导。

135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35互动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文化、生态、高效。

文化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著名特级教师叶澜说:“课堂上应当流淌着生命的活水,应当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想的阳光,能够让灵感轻舞飞扬,情感得以沟通,智慧得以交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感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心灵的世界拒绝苍白,走向开放。让我们的课堂充溢哲理的意蕴,释放思想的光芒,传递人文的情怀,荡漾欢快的气息。

生态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教学应顺学生的天性而为,让学生不同程度的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的主体精神都不同层次的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为学生开拓自由发展的空间,创造真情洋溢的世界,激发心向自然的情愫,汲取属于自我的能量。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高效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欲求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达成目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同样的满足。让我们的课堂引领学生成长的道路,诱发学生多元的思维,提升学生学识的境界,启迪学生探索的策略。肖川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高效课堂讲究以学生为根本,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应当是高效课堂最核心的成分。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集体讨论,分别展示,相互评判,教师及时点拔和启发。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华和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在课堂上,每个学生自始自终感觉到自已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主持者,甚至是小老师。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精髓,对这一环节的把握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能够做到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较为熟练地参与问题的探究。

135互动课堂环境要求:自主、开放、多元、包容、创新。

135互动课堂是融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情绪智能等元素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创设自主、开放、多元、宽容的课堂环境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做到:

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就是“尊重、解放、服务”。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见解;解放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做、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说、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看、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思;服务就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服务;

以情促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打破师道尊严的禁锢,落实课堂教学“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的要求,让学生敢说、敢做、敢问,进而实现以情促教。

以学定教: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所有的“教”都要依据学生的“学”,没有“学”的“教”是无意义的“教”。没有“教”的“学”是盲目的“学”。

135互动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求教师力争做到:“五转五让”、“四多四带进”“三讲三不讲”的课堂教学要求。“五转”,即在教学观念上真正实现五个“转变”:教师由绝对权威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善于引导的课堂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

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程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并重;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一刀切”作业、课后作业为主转变为分层作业、课堂作业为主。“五让”,即在教学方法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感悟和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讨论;错误让学生自己反思纠正;规律、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

“四多”,即在教学组织上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多一点预习指导;给学生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给学生多一点提问的机会。“四带进”,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时课堂,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

在课堂讲解上要做到:“三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即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

135互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知识问题化:135互动课堂教学在问题设计时重在设计四类问题:自主性或导航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巩固达标性问题、延伸拓展性问题。

四类问题的要求如下:

自主性或导航性问题:重在对课题背景知识、方法的复习与回顾、侧重对所学课题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本材料的深入研读,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探究性问题:围绕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而设计的典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要能揭示规律、蕴含深刻的学科思想,此类问题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去动脑、去思想,更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巩固达标性问题:围绕学习目标,重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上更侧重于重点知识,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延伸拓展性问题:一些有一定难度或联系实际的问题,重在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问题活动化:135互动课堂教学在活动设计时重在设计三种活动:个体建构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展示交流活动。

三种活动设计要求如下:

个体建构活动:个体建构活动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学习活动,它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有问题就要让学生先思考、先尝试、先探索,反对不经个体建构就合作、不经个体建构就讲解的教学行为。

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面对的是自学、对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老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活动一般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的,为了保证讨论的效果,我们统一要求,小组讨论时,把凳子轻放在桌子下面要站着讨论,并且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集体展示交流活动:在小组讨论(群学)的基础上,对小组学习成果要进行班级展示,展示一般要选择B、C层级的学生,要利用小黑板或到讲台前,面向全体同学,口齿伶俐、表情大方、语言准确、思路清晰。

135互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对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展示评研”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组织应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构建气氛民主、便于协作、对话的开放性课堂,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交往,与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对此,各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有条件的学校要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由秧田式向小组合作式、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的转变,没有条件的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组合作式: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定4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元组成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这种教学形式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渠道,实现了由以往的教师——学生单向信息流到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多向信息流。同时,小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还具有下面几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使学生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得到较充分发展。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因此,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在小组内,学生之间较易进行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少,每个人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意见的交换变得十分容易,因此,可以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形成团体性思考和创造,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5)教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能及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此时是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心理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马蹄式、半圆式或双翼式。它的优点是:留出的空间大,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左右二个大组,便于开展一些对抗性的教学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和分组比赛等。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既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同时便于老师走近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对于教师监控整个课堂也没有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安排形式。马蹄式教学组织形式很适合我县校点低年级教学的实际。教师把教学任务设计成为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时选择了马蹄式,把中间大片的地方空出来便于学生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合作的教学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和在活动中学习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35互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努力按照评价标

准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形式。教学评价形式主要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目标达成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面

1、教学目标评价:

A、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法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体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

B、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合理、可操作性强、表述简单科学。

2、教学过程与内容评价:

A、充分利用导学卡进行教学,导学卡设计科学合理,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

B、学生导学卡全批全阅,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具体、全面,发现问题准确并有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

C、能正确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教学情境创设新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D、教学流程各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E、教学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F、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授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

A、课堂导入恰当、形象、直观、生动;

B、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有机结合;

C、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灵活、实用。

二、实施过程方面:

1、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评价:

A、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面向全体又

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B、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典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思维含

量恰当;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精讲点拔恰到好处;

D、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E、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当堂巩固检测,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进行合理调整,恰当处理偶发情况;

F、既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又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活动评价:

A、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态度积极、精神饱满、情感愉悦、信心充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

极思考、勇于探究;

B、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C、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空间,能够做到独立思考与合

作交流相结合,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和交流;

D、自主学习的意识强烈,学习效果好;

E、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主动质疑、善于归纳和总结,有

自已新的见解,能有新的问题生成。

3、教师素养评价:

A、有优良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

B、教学理念先进。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领评价。能依据学生不

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教学;

C、教学态度积极、主动、民主,教学情绪饱满,热情,师生关系和谐;

D、有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能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与课

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E、具有较强的导学能力。教学情境创设新颖,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三、目标达成方面:

A、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双基扎实,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B、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学习习惯

好,学习能力强;

C、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进一步

学习的良好愿望,能初步形成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

135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评估(待续)

135课堂教学目标:

1、让课堂精彩: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的幽默风趣、侃侃而谈和天花乱坠,而是

看学生是否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能力、感受了成功、获得了兴趣、享受了快乐。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合作探究,各抒已见;展示自我,你争我辨;师生民主,创新思维是课堂精彩的具体体现。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师生地位的变化是课堂精彩的重要举措。

2、让学生灵动: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辨精彩;学生主动回答、大胆质

疑、勇于释疑;学生自信热情、个性张扬、据理力争。

3、让教师阳光:耐心点评、精心引导、倾心交流是教师阳光心态的重要体现。

(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2月29日至4月29日)变更为(2012年8月15日至2012年8月31日)

1、查摆问题调查研究

2、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3、制定方案明确路径

预实验阶段(2012年5月7日至6月27日)变更为(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1、通识培训破解困惑

2、典型带动重点突破

3、示范引路克难攻坚

反思与整改阶段(2012年6月28日至8月28日)变更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20日)

1、自我总结聚焦问题

2、反思深化校本提升

3、合作交流经验共享

全面实验阶段(2012年9月1日以后)变更为(2013年3月1日以后)

1、全面督导统筹推进

2、活动提升打造亮点

3、评比验收实践达标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讲授教学=灌输式教学?

任务1:135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任务2:135互动课堂学生课堂活动评价内容及方法任务3:135互动课堂各科教学流程解读

任务4:135互动课堂各科教学案例

任务5:135互动课堂导学卡设计案例

关于课堂改革中几个问题

一、教师观念转型、教师理念建构是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

从2001年开始,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就全国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成效重点体现在新课程的理论基本建立并日趋成熟,新的课程体系得以建立并日臻完善,在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多数学校课堂正在发生经历由教本课堂到学本课堂的积极转型。但是,目前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质”的问题,“面”是指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我县从2002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但根据我的观察与调研,我县课堂教学并没有跟上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老方法;说得多,做得少。就“质”和“量”而言,我们和全国比较,处于落后和停滞状态,就课改而言,我们很多学校不但没下水,甚至没有试水。就其根源,我认为还是校长、教师观念的转型不到位,理念的建构跟不上,这严重地影响了我们课堂改革的进程和速度。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具体而言,涉及到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的转型。在学习观上,应当让学生由单纯被动学知识走向学会学习;在教师观上,教师要由“蜡烛”变为“火种”;从师生观上,师生应由“对手”走向“伙伴”;从教学观上,教学要由灌输走向点然智慧。

如何实现观念的转型和理念的更新。我想校长首先要先转变观念,如果你还抱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你的老师决不会有变化,你的学校也决不会有大的发展。第二,学校领导班子的观念就是“不退让、不急燥、不等靠”,课改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事问题,事关学生的未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把课堂教学改革向前推进。第三,要用信念和智慧来集中转变教师的观念。就总体而言我们的队伍存在三类教师,一是认识程度高、课改信心足;二是认识程度一般、课改信心不够坚定;三是观念保守顽固不化。

要区别对待,分类促进。让教师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通过行动反思习得观念、通过体验感悟内化观念、在实践提升中形成观念。

二、备课方式的转型是促进课堂改革深度发展的关键

备课是为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完美及科学实施课堂教学任务而作的事先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上课是备课设计的真实再现。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数教师都把备课看作是一种负但,一些有些经验的教师认为备课可有可无,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教案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不清,备课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工具落后,质量低下,不能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加强备课管理及备课方式的创新是促进课堂改革深度过发展的关键,我认为这关系到课堂改革的成败。对此,谈几点认识: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视野下,教师主要以知识为主线来备课,备课思路主一般围绕教材内容,其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将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掌握,教师从知识的角度搭台,为上课自已唱戏作准备。这种以教本为主的备课导致了以教本为主的课堂,这种单一化的备课方式,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知识建构型教学视野下,随着教本课堂逐步向学本课堂转型,备课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备课成为教师为促进学生高质量课堂学习而进行的全方位的准备。

从课堂内涵变化看,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这种转型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关注点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从设计教到设计学的转变。第二,要明确角色意识,教师的备课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者、传授者,而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案的设计者、问题的预设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探究者、评价激励者、氛围的营造者、成长促进者等角色;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等待者、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先行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方案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探究者、成功体验者等。

第三,要树立问题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转化为问题,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发现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发现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要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设计。

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拉前与学生、与文本、与问题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活动的设计。

第五,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备课。备学生,重点是从全体、基础、问题、能力、情绪等方面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备课程,重点是从目标、内容、问题、意义、教具等方面开发有效课程资源;备情境,是从创设问题、思维、活动、媒体、环境等情境来搭建有效学习平台;备自已,是从导学策略、风格、弱点、期望、形象等角度来提升教学效益;备设计,是从过程、方法、时间、方案、拓展等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

第六,加强备课团队建设,促进课堂深度转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学习培训外,更多的是靠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而“同伴互助”最经常的形式就是集体备课。我们都认为集体备课有助于资源共享、有助于智慧共享、有助于优势互补、有助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团结、有助于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但我们多数学校集体备课都是一句空话,如何建设备课团队,形成优良的团队文化,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总之,广大教师要敢于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做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需求出发,研究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教师应把备课当作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缺乏创造的艺术,必然没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更高的、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名师境界。

三、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是课堂改革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有一项统计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各省市共诞生了3600多位高考状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状元被发现成为卓越型杰出人才。这是什么原因,有人把它归结于传递式课堂教学没有给予他们创新思维的“种子”。

知识传递式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单纯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者做题,然后接受考试。这种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闲置了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学习提纲 第一章有效教学模式探微 1.教学模式的概念P4-5 2.教学模式的功能P6-7 3.教学模式的特点P7-8 4.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P11-12 第二章教学模式的学习论基础 1.行为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15-16 2.行为学习论与有效教学的关系P16-17 3.认知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19-21 4.认知学习论与有效教学的关系P21 5.人本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24-25 6.人本学习论与有效教学有关系P25-26 第三章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P29-30 2.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特点P33 3.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特点P34 4.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组织原则P36-37 第四章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自学-辅导式教学的三种类型P39-40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P43-44

3.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原则P44-45 4.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常用策略P47-48 5.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P48 第五章范例教学模式与应用 1.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P51 2.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特征P52 3.范例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的意义P52-53 4.范例教学模式的备课过程P56-57 5.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P57-58 6.范例教学模式的意义P60-61 7.范例教学模式的启示P61-62 第六章程序教学模式与应用 1.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P65-66 2.程序教学模式的两种模式P66-67 3.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P69-70 4.程序教学模式的应用P73-74 第七章发现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征P77 2.发现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角的自主学习的知识分类P77 -78 3.发现式教学实践的路径分析P81-82 4.发现式教学实践的四个阶段P82-83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能够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持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实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龙阳镇小学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儿童是互动的,教育过程既是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儿童知识建构的教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全面发展教育论。全面发展教育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发展为宗旨,构建呼唤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界定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基本涵 互动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互动就是相互作用,根据教育系统论,可以把教学视作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不是让它们相互孤立,也不能过于强调一种要素的作用而偏废其它要素。坚持互课堂理念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从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教育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 互动课堂是一种目标。这就是实现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完善。互动课堂是多种要素和谐互动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互动课堂是新型的课程建构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孕育创新思维。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动态性,它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促进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要求因学科性质、教科书容、教师个性、学生差异不同而不同,要求在动态中寻求最优。但总体而言,能从学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整合各种媒体的功能是共同的要求。 三、实施目标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135”互动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新焕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ill Network Classroom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重磅阅读 1)网络课堂教学的兴起,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3)你的看法,理由是……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新兴事物,提纲第2点针对该事物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提纲第3点要求表明“我”的看法,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对比选择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挑战;提出关于网络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的两种不同观点并说明理由;表明“我”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Will Network Classrooms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classrooms are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s a new teaching pattern, network classroom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s. So some people propose one question: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关于互动式教学思想的论述最早可见诸《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罩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古代朴素的互动思想。对“互动"这一最基本最 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做深入探讨的乃是19世纪初的社会学家,而互动的概念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来的。继齐美尔之后,美国社会学家 乔治·米德结合进化论与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齐美尔的互动, 提出了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的理论,后人称之为符号互动论。互 动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比较成熟,为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进一 步完善创造了条件,也为互动理论进入教育领域提供了基础。

互动(Interaction)作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 概念,它所拥有的界定是多种的。例如:“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 境下,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 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 互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 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 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n,“互动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 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也包括个体与自我的互动过程”;乜,“互动也称相互作 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 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口1等。如果我们对这些界定 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尽管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这些概念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锦州市黑山县胡家镇中心小学 王晶平朱立春 一、课改的背景 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现有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基层小学,共有九百多名学生,生源来自乡镇的二十多个自然屯,十年前,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高举着课程改革的大旗,喊着“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的口号走进新课程改革,可以说课改气氛很浓厚,确实也转变了一些观念,取得了一些成果,十年来,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课改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很多方面仍浮于表面,虽然我们在课堂中倡导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又有多少的体现呢?虽然我们倡导着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们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我们的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劳动,起早贪黑,在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中仍居于中下游,我们困惑,我们茫然,课改究竟还要怎样改?如何才能提高我们这样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正在我们为 此一愁莫展的时候,教育局于学期初召开了构建“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动员大会,会上走在实验前列的兄弟学校及专家向我们介绍了自主高效课堂的经验,令我们豁然开朗,从2013年3月份起我校就正式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二、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我校自2013年3月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课改精神,提出了“全员参与,人人快乐,生生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学思想,全面开展了“自主、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活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模式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名校之长——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我们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如何进行课改,如何转变教师多年来墨守成规的陈旧教育思想?要想让老师接受改革,必须给予强烈的冲击。于是我校在制定好实施方案、选定好实验班、实验科目、开好改革动员大会的基础上,组织全体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于3月22日带着自己心里的问题和困惑来到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参观学习,半天的听课与参观学习令每位老师感慨万千,大家回来后谈认识、谈体会,讨论热烈,感慨颇多,一致认为教改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尝试着分组,尝试着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培训,但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困惑渐渐显现出来,教师工作量的逐渐增加,使教师开始对教改有了抵触情绪,有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有的教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收效甚微。面对面这些困难我们于是静下心来,发觉我们在课改初期虽然投注了很多的热情,但仍缺乏理论的支撑,于是我们采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2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点在杜郎口中学能充分得到体现。我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所期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一旦形成,我们的教改实验就成功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是水到渠成。 一、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不能关注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学生上 课表现怠慢、不动脑筋,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2、生源较差,有本地农民子弟,父母识字的较少。有来自各地的打工子弟,父母工作不固定,各地辗转,导致孩子学前知识欠缺,学习较为吃力。 3、老师备课中不能很好的兼顾学情,重教轻 学,学生以听为主,不敢大胆地放手组织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观念,以“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实施内容,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三、教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邢丽平 副组长:邬琴 组员:苏瑞兰靳俊燕杨艳梅杨秀玲祁海荣吕海霞高思邬宝王春溪李慧杨慧张晓燕张瑞利周瑞琴 四、教改实验班级:三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实验教师名单:邬宝王春溪杨慧张晓燕周瑞琴刘慧秦丽媛 五、课改教学模式 现暂命名为“125”课堂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即先学后导;2--“两种课型”即自学跟踪课、合作展示课;5--“五个环节”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六、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10月中旬、下旬)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教师会,组织学习实施方案,把思想统一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明确学习杜朗口教改实验是三年级近期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解读 一、“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点: 关注全体学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化: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实现学生未来终生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三种利器:自主互动卡、互动点拨卡、互动竞争卡 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激情导入——观察激情:视听观察、欣赏观察 兴趣激情:谈话激情、故事激情 想象激情:谜语激情、换位激情 ?自主探究——预习导航:预习提示帮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处理信息。 独立学习:自学提示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 会自学。 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会理解教材。 产生困惑: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问题,学会质疑。 ?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同桌互动,检查落实,学会知识。 小组互动,解决困惑,兵教兵,学会合作。 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学会探究。 ?巩固提升——双基训练:提供基础题组,研究问题点,构成知识链。 培优训练:提供选作题组,研究综合面,形成思考网。 ?拓展延伸——内容延伸:个性表达,深化理解 活动延伸:整合学科,提升素质 生活延伸:用于生活,发展思维 三、“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作者:顾婕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8期 顾婕 在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一线三段五环节”的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被 称为135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转变了教师讲、 学生听的知识传送路径,通过师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互换方式,实现初中语文知识的双 向传送,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课堂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概述 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是指教学、学习和讨论活动围绕一 条主线和一个问题;“3”是指三个阶段,即: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外延伸;“5”是指五 个环节,即:问题提出、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展示、巩固与延伸。在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之中,始终秉持文化、生态、高效的核心理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平台上自由表达 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实现初中语文知识的双向传送,达到师生相长的作用。 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科学性。该模式集合了多种现代 教学理念,如:情境创设、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课堂延伸等,以情境、协作、会话为主流, 体现出极其鲜明的科学性。(2)兼容性。初中语文的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能够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之中,并与郭思乐生本教育模式、学导式教学模式等相衔接,共同体现出自主、会话的 教学理念。(3)灵活性。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突破固态的教学流程和程序,实现对课堂教学 环节、顺序的合理调节,体现出良好的灵活性。(4)伸缩性。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不局限 于固定的教学课时,可以进行前后延伸,如:可以将预习环节调整到课前,也可以将总结环节 延伸到课后,由此充分体现其灵活、伸缩性的特点。(5)系统性。135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涵盖 多方面的内容,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然而其核心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必须激 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6)逻辑性。135自 主互助教学模式体现出前后环节的衔接和因果关联性,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其中必然存在一 定的逻辑性,表现出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延续。 二、初中语文135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第一阶段:知识预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要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 良好习惯,能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而无须在课堂上进行反复多次的阅读,可以在 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合作学习,避免课堂时间的无谓浪费。同时,在课前知识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的知识重点、难点等内容,提升课前知识预习的针对性。 2.第二阶段:课堂互动 1.情境导学。在初中语文135自主互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将 学生导入到课堂知识中来,注重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新颖性,快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 兴趣,进入到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之中,较好地揭示初中语文知识的主题。以学习 《口技》一文为例,这是一篇相对艰涩的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对此都表现出枯燥、无奈的心理,

传统课堂教学

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看法 所谓传统课堂教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落后,成为当前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结果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李婆墩中学陈燕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可以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不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可以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进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政治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适时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即将教学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活动的一个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形成一种学习的个体与教学之间的互动。这样就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对于受教育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教学没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互动式教学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做到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教师导入,情境触动 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还是较为抽象枯燥的,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究,让政治课堂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

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介绍情境,恰到好处的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取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的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案例教学法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说,教师就不应该空洞、单调无味地复述课本内容,应该在课堂中引进一些实例,引导学生一起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而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对社会负责》这一节课中,一位教师就选择了陈光标的事例,用一个短片对他的事迹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他。然后开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为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 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 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

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 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 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 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 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 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到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在此,我将这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称为“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教学、自主、主动、互动。 第一章什么是“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简历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活动程序,“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学习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境或途径,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强调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教学方法上,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的统一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形式上,注重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上,平等、和谐、共同参与,教学相长。七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明主氛围,从而完善主体人格,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它集中体现了“独立、主动、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思想,主要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为主题,教为主导为基本特点以互动生成、异步推进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章“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