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油实习报告

江油实习报告

江油实习报告
江油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1.1 工作区域概述 (3)

1.1.1 地理位置及地貌 (3)

1.1.2 行政区划交通情况 (4)

1.1.3 气候条件植被情况经济地理 (4)

1.1.4 工作区域露头情况 (5)

1.2 实习工作安排情况 (5)

1.2.1 工作任务 (5)

1.2.2工作程序 (6)

1.2.3 工作方法 (6)

1.2.4 工作计划 (6)

1.3 前人研究成果 (7)

第二章地层 (8)

2.1概述 (8)

2.2 分述 (8)

2.2.1 三叠系(T) (8)

2.2.2 侏罗系(J) (11)

2.2.3 第四系(Q) (12)

第三章岩石 (12)

3.1碎屑岩类 (12)

3.1.1砾岩及角砾岩 (12)

3.1.2砂岩 (12)

3.1.3 泥岩 (13)

3.2碳酸盐岩类 (14)

3.2.1 灰岩 (14)

3.2.2 白云岩 (15)

3.2.3 膏溶角砾岩 (16)

3.2.4 鲕粒灰岩 (16)

第四章构造 (16)

4.1 褶皱 (17)

4.1.1 牛王庙背斜 (17)

4.1.2文家坝向斜 (17)

4.1.3 龙潭桥褶皱(图4-3) (18)

4.1.4 其他褶皱 (19)

4.2 断层 (19)

4.2.1 香水-让水断层(F1) (20)

4.2.2 文家坝断层(F2) (20)

4.2.3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 (20)

4.3 节理 (20)

4.4 地质发展史 (21)

第五章水文地质及矿产资源 (22)

5.1 水文 (22)

5.2 地貌 (22)

5.3 矿产 (23)

5.3.1 石灰岩 (23)

5.3.2 白云岩 (23)

5.3.3 页岩 (24)

第六章结束语 (25)

6.1 本次实习的感想与收获 (25)

6.2成果 (27)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绪言

1.1 工作区域概述

1.1.1 地理位置及地貌

江油实习地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西,属江油市太白镇、含增镇管辖,实习区面积约14.822

Km。

实习区属于龙门山前山边缘带部的西南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势走向为北东30°-40°,形成明显的五级山地阶梯地形。该区西北部为中山区,以雷公山、岳家山和关保山一线为代表,最高峰海拔1579米,与其横切通口河底相比,切割深度达1000米;第二级以倒挂牌、唐家大梁包为代表的低中山带,一般海拔高都在1300米至1100米左右,切割深度达600米左右,其中倒挂牌主峰达1209米;第三级以黄家半坡至深坑子、前麻窝一线为代表的中低山地区,一般海拔高度为900米左右,切割深度达400米左右;第四级分布较广,如观音梁山、文家大包、李白读书台(又称小匡山),以及王洞山等低山地区,其海拔高度一般为700米左右。切割深度200左右;第五级为测区东南与川西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区,一般海拔为550米左右,其切割深度不足100米。实习区主要位于第四级区。(图1-1)

图1-1实习区三维地貌图

平通河是该区内的主要河流,大致由北向东流动,经观音滩、让水后转向东南至彰明注入涪江。其主要支流为龙潭子河,集界池坝一带近的地表水,汇集于龙潭子并于让水附近注入平通河。平通河及其支流都属于涪江水系,河水量随季节变化,水丰季节为七、八、九月,枯水季节为二、三月,其中二月份河水量最小。

1.1.2 行政区划交通情况

江油填图实习区,属江油市含增镇,主要包括让水、仲家沟、和尚湾、钟家坝、文家坝等村寨。

实习区交通极为方便,有公路由江油市区经太白镇至含增镇,向南可至北川县通口镇,也有公交车从江油市区到实习区。工作区所属的江油市是一个交通非常便利的城市。中国的第一条电气铁路宝(鸡)成(都)铁路复线纵惯全境114公里,境内有大小火车站14个,居全国之最,铁路运输条件十分优越;绵阳至江油高级公路和在建的绵广高速公路、中(坝)雁(门)公路、中(坝)武(都)公路等构成江油公路主干网络,驱车经成绵高速公路及绵江公路抵达江油仅需1个小时左右;从江油至绵阳驱车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而距江油市仅40余公里路程的绵阳南郊机场已开通至上海、北京、广州等8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更为江油的便利交通锦上添花。经过几年的努力,江油市开发区内已形成15公里的标准化水泥道路,实现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环网。

1.1.3 气候条件植被情况经济地理

实习区内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达8至11个月,年平均温度为16℃,最高气温在七、八月,约为25.2℃-26.0℃,最高温度可达35℃;最低气温为一月(4.8℃),最低温度达零下1℃。终年少雪,降水丰富,区内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至1300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特别是九月达327毫米。

由于气候温和,无特别寒冷季节,因此该区域内植被生长良好,覆盖率高,主要植被是松树、柏树等。沿着平通河两岸是肥沃的阶地土壤,农民改造成为水田旱地。区内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

江油市是四川省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江油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开阔的视野,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依据丰富的资源,逐步建立起了冶金、能源、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境内4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近年来,江油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增长3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5亿元、增长51.9%。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1亿元,增长33%。2002年在中国西部县级最具竞争力的排名达到第六位。

1.1.4 工作区域露头情况

该区域内植被生长良好,天然的露头少。主要是一些沿着公路沿伸的人工露头,一些天然露头也已经经过人工改造了。由于该区域内的灰岩较纯,岩石被人工开采去冶炼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因此该区域内可以看到许多的采石场。天然露头主要在一些山腰上,沿途的植物也非常多,行路较难。虽然该区域内岩层露头被人工改造,但岩层的出露情况及其主要构造仍保存十分完整。

1.2 实习工作安排情况

1.2.1 工作任务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了地质工作的许多基本方法,在各种地质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完普通地质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层序、步骤以及数字化填图的理论与方法;学会对各类沉积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初步掌握各类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描述的方法;掌握岩石地层和填图单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学会测制实测地层剖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主要综合图件及地质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实习动员,带队老师讲课(共三次),借用地质实习工具,查阅及准备相关资料等。

第二阶段:野外工作阶段

野外踏勘2天,实测剖面1天,填图7天,机动1天,野外工作重点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认真做好记录,了解并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方法。

第三阶段:实内工作阶段

整理、分析野外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绘制相关图件,并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1.2.3 工作方法

该次实习主要采用传统的区域地质测量方法。外出野外工作时,每人必须带上“地质三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及地形图、记录本、铅笔、量角器等。在野外要勤动手,敲打所看到的岩石,以便于观察、测量和记录各种数据;勤观察,努力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和岩石情况;勤记录,仔细描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随时素描特殊结构和构造,画信手地质剖面图;勤思考,联系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分析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并将其进行对比,并认真听知道老师的讲解,以弥补自己观察不足。

1.2.4 工作计划

1.室内准备为了确保野外工作的进行,需收集、整理、研究测区及邻区的前人资料。

2.踏勘阶段该次实习主要包括条路线的勘探,在阅读、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地质路线进行踏勘。观察了解区内地层,岩石分布和构造特点,达到对实习区的的概略性了解。

3.实测剖面主要通过实测地层剖面,查明地层的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组合、层序、接触关系、厚度、沉积特征、含矿性等,以掌握工作区地层的地址时代,建立正确的地层系统。

4.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把野外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合外围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研究、对比,编制出交通位置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和综合地质柱状图,并完成地质实习报告。

1.3 前人研究成果

龙门山地区,地质条件优越,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瞩目。早在188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ofen?F?Von)就对龙门山区作过研究。20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李胡昱等对四川西北地区开始地质调查,确定了照化灰岩。

1929年赵亚曾、黄汲清由陕入川作路线调查,建立了飞仙关页岩,改照化灰岩为嘉陵江灰岩,改李希霍芬的广元煤系为段家河煤系。

1931年美国人葛利普(Glrabav?A?W)对龙门泥盆纪腕足类化学作了零星介绍。

1942年朱森、叶连俊、吴景桢以1938年以来的野外工作结果,在地质丛刊第四号上发表了《四川龙门地质》。对龙门山地区的地层、构造作了较细的论述,对原嘉陵江灰岩上部划出了天井山灰岩,并首次发现马角坝下石炭统地层,称“总长沟系”。

七十年代,川局二区测附完成了本区万地质调查,石油系统进行了钻探揭露,地震部门进行的地下深部探测对揭示龙门山前缘地质构造取得了可贵的资料。

八十年代以来,龙门山北段的地质研究向更纵深发展,无论对地层、古生物、构造、矿产、地质历史研究均取得很大成就。

虽然有许多地质学家在龙门山地区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虽然该地区地质研究历史非常长,但是这些工作都是零星的、粗糙的。该区域内的地质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该区西北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太明显,地层分界特征也不太清楚。但这些工作为四川,尤其是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至今日仍然不失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嘉陵江灰岩、天井山灰岩等名词,今天都在使用。研究该区域内发表的论文对以后在该区域内开展地质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章 地层

2.1概述

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区,龙门山分区北段,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纪、侏罗纪和第四系地层。地层走向与区内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层分布由西北的三叠纪到东南的侏罗纪逐渐变新。该实习区地层,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纪和三叠纪的地层,部分区域由新生界的第四系覆盖,区内地层走向,大致与文家坝断层以及香水-让水断层一致,大致都为北东25度左右,其中侏罗纪地层,主要出露于平通河东岸,三叠纪分布在西岸,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形成一、二级阶地,以河流冲积为主,其次是分布于基岩之上的残坡积层。

该区主要地层概况,可见如下表2-1 实习区地层简表。

表 2-1 实习区地层简表 界

系 统 组名 代号 厚度(米) 接触关系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4 0-20 中生界 侏 罗 系 上统

莲花口组 J 3l 587 中统 遂宁组

J 2sn 456 三叠系 中统 天井山组 T 2t

476 雷口坡组 T 2l

248 下统

嘉陵江组 T 1j

386 飞仙关组

T 1f 200

2.2 分述

2.2.1 三叠系(T )

三叠系在调查区内广泛分布,分布面积约占填图区的90%,是填图区出露最好、最全的地层。由新到老主要包括天井山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 断层接触 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

组。

飞仙关组(f T 1),包括上、下两段:

飞仙关组下段(11f T ):灰至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见鲕粒结构和砂屑结构。

飞仙关组上段(21f T ):以紫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夹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页岩。所夹泥灰岩多为鲕粒结构。

嘉陵江组(j T 1),包括上、中、下三段:

嘉陵江组下段(11j T ):紫红色钙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夹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岩和膏溶角砾岩,下部灰岩多为鲕粒结构,上部泥灰岩具微细层理,砂泥岩中波痕与交错层理很发育。底部为一厚层状鲕粒灰岩。

嘉陵江组中段(21j T ):灰色、灰黄色、淡紫红色泥灰岩(图2-2)、灰岩、钙质泥岩和膏溶角砾岩,灰岩中有顺层分布的方解石晶洞(图2-3)。

嘉陵江组上段(31j T ) :灰色及紫红色泥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夹多层膏溶角砾岩(图2-4,2-5)。

图2-2 泥灰岩 图2-3 方解石晶洞

图2-4 膏溶角砾岩 图2-5 波痕构造 雷口坡组(l T 2),包括上、下两段,上段(22l T )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下段(12l T )为灰色薄至中层状白云岩:

雷口坡组下段(12l T ):灰色薄至中层状白云岩为主夹多层灰黄色、黄绿色、灰色白云质泥岩,向上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互层状。

雷口坡组上段(22l T ):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白云岩(图2-6)为主,下部膏溶角砾岩较多,中部以层纹状白云岩为主,上部以隐晶白云质灰岩为主。

图2-6雷口坡组中厚层状白云岩

天井山组(t T 2):灰白色、乳白色厚层块状泥晶纯灰岩为主。下部有中厚层状微晶白云质灰岩、粒屑灰岩和大砾块膏溶角砾岩;底部有0.5米厚的灰绿色、黄灰色、灰色白云质泥岩;上部为灰白色含藻粒的微晶灰岩;顶部为灰到深灰色厚层燧石条带灰岩。根据调查,本组内灰岩较纯,为巨厚块状微晶灰岩,且储量较大,是很优良的灰岩矿,可开采作为烧制水泥的原料。

2.2.2 侏罗系(J )

中侏罗统遂宁组(sn J 2):棕红色、砖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在砂岩、粉砂岩中夹不少灰白色微带绿色的姜结石或钙质结核。上部夹数层灰色细砾石岩层。泥岩中产介形虫化石和小双壳类化石。

图2-7莲花口角砾岩

上侏罗统莲花口组(l J 3):底部灰至深灰色巨厚块状角砾岩(图2-7)。砾石成分单一,除很少砂岩、石英外,绝大部分均为灰岩,砾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为2至5厘米,大者可达20至30厘米。砾岩为钙、铁质胶结,质坚,在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坎、垄岗。向上为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的韵律沉积。

2.2.3 第四系(Q)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以冲积、洪积为主,形成一、二级阶地,其次是分布于碳酸盐岩溶蚀沟谷中的残积层。

第三章岩石

3.1碎屑岩类

区内的碎屑岩主要为砾岩、角砾岩、砂岩和泥岩。其形成是陆源岩石经过滑坡、洪积和河流作用破碎然后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3.1.1砾岩及角砾岩

砾岩、角砾岩在实习区出露于上侏罗纪莲花口组。在让水东桥头出露的砾岩中砾石的磨圆度差,分选也差,砾石粒径一般为1~5cm,最大的可达20cm。砾石含量较高,胶结物为钙质胶结。

砾岩属于粗碎屑岩,粗碎屑岩按主要砾石的大小和成分可分为:

1、巨粒岩,主要砾石粒径250mm~50mm;

2、粗粒岩,主要砾石粒径50mm~10mm;

3、细粒岩,主要砾石粒径10cm~2mm。

按砾石成分划分:

1、单成分砾岩,指砾石中体积分数超过75%都为相同的成分。

2、复成分砾岩,指砾石中没有那种成分超过75%。

3.1.2砂岩

实习区内我们主要在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下段以及遂宁组中观察到了砂岩(图3-1)。飞仙关组页岩段以紫红色泥页岩为主,其中夹有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嘉陵江组下段中有紫红色钙质粉砂岩;遂宁组砂岩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属于中粒砂岩,含有钙质结核,结核为紫红色,遂宁组砂岩岩层为中厚层状。

图3-1 砂岩

砂岩,指砂级陆源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砂岩的沉积环境比粗碎屑岩广阔得多,砂岩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过渡环境(三角洲、河口湾),并与粗碎屑岩、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等共同构成各种各样的垂向序列。砂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是两类最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之一(另一类是碳酸盐岩),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

李白读书台南西400m和南东250m的山腰露头可见薄至中厚层状紫红色钙质细砂岩。砂岩多以稳定的层状产出,也呈页状。在在王家岭北西200m的公路旁薄层紫红色钙质细砂岩中有泥裂和波痕出现,波痕波长5cm,波高5mm。这就反映出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浅海相或浅湖相。

3.1.3 泥岩

泥岩主要分布在飞仙关组,遂宁组组中也有砖红色泥岩。泥岩又称细碎屑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常与砂岩、粉砂岩共生或互层,或者以背景沉积的形式处于相对孤立的中粗碎屑岩体之间,有时可与粉砂岩一起构成单调的细碎屑沉积序列,也经常在中粗碎屑岩内以条带状产出。

泥岩的固结机制主要是压实,伴随成岩作用进行的还广泛出现粘土矿物之间的转化和各种沉积组分的溶解、成岩矿物的沉积和有机质降解。实习区内主要为

薄层紫红色的泥岩(含页岩)。水平层理发育,偶见有波痕。

图3-2泥岩

3.2碳酸盐岩类

3.2.1 灰岩

灰岩(图3-3)在实习区内的三叠系的

最常见的岩石。灰岩是指自生碳酸盐矿物中

有一半以上为方解石的碳酸盐岩。灰岩都为

区域性的稳定层状,尤其是海成石灰岩。灰

岩的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

在生物礁、生物丘或生物层中则为特殊的生

物骨架结构、粘性结构或结构。灰岩的固结

以压实和胶结为主,但溶蚀、交代和重结晶

等作用也很常见嘉陵江组下段存在晶洞的

灰岩。各个露头点的灰岩皆为灰白—灰色,图3-3白云质灰岩

厚度由薄层—块状,大多数为微晶(泥晶)灰岩,也有少数的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和鲕粒灰岩出现。

在龙潭桥东的公路旁,出现嘉陵江一二段的岩石露头。嘉陵江一段底部出现几层中厚层鲕粒灰岩;鲕粒主要是泥晶方解石组成,呈圆状-椭圆状,大小一般

在1mm,鲕粒类呈紫红色,风化面呈淡黄色。嘉陵江组二段中的微晶灰岩中顺层

发育了许多方解石晶洞。晶洞直径在1—3cm,方解石结晶较好。

泥质灰岩主要出现在飞仙关组二段的泥岩中。而白云质灰岩大多分布在嘉陵江组三段,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白云岩;淡灰至黄灰色,较灰岩硬,表面风化也较灰岩明显,具有少数较明显的刀砍纹,在区内分布不广泛。

3.2.2 白云岩

白云岩(图3-4)石是碳酸盐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中有一半以上为白云石。主要出露与填图区的嘉陵江组三段和雷口坡组,薄至厚层状,硬度高,呈灰色。白云岩既可单独产出,也可与石灰岩或砂岩等共生,或者在石灰岩中以斑块、条带形式存在。面常布满方向杂乱的刀砍纹,沉积结构与石灰岩相仿。由于海水不能直接沉积白云岩,在常温常压下也不能人工合成出白云石来,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至少寒武纪以后的白云岩主要是碳酸盐沉积物或石灰岩的。

图3-4白云岩

灰质白云岩主要出露在嘉陵江组上段,呈灰至淡黄色微晶结构,纹层状、鸟眼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次要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颗粒细小,呈它形粒状,方解石由于重结晶作用颗粒较大,其集合体呈不规则状,集合体呈带状分布。方解石颗粒或集合体和白云岩构成鸟眼构造,岩石中含一定的泥质和少量的有机质。

3.2.3 膏溶角砾岩

膏溶角砾岩(图3-5)主要在嘉

陵江组中出现。在龙潭桥桥西100m

处见嘉陵江组中段的膏溶角砾岩如

图右,为钙质胶结构,有方解石脉。

让水东桥头350°方向至李白读书

台途中小径上见嘉陵江组下段的灰

褐色膏溶角砾岩如图右,粒径一般为

2cm 到5cm,大的有10cm左右。

图3-5膏溶角砾岩

3.2.4 鲕粒灰岩

在王家岭北西200m至龙潭桥路上,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及从龙潭桥东向西沿公路200m左右都见到有一层紫红色、灰色的鲕粒灰岩。此岩层为飞仙关组上段与嘉陵江组下段的分界标志。厚度为约为75cm。

第四章构造

实习区从大地构造上讲属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与四川盆地(前陆盆地)转化地带。匡南地区西北以江油断层为界,东南以香水断层为界,其间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向北西倾斜的断层和倒转褶皱组成典型的叠瓦式断褶层。江油断层西北盘为泥盆系,石炭系组成的唐王寨大向斜,香水断层东南盘为中,新生界组成的四川盆地。区内褶皱、断裂多处可见被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以角度不整合所覆盖。因此,区内主体构造为印支期运动的产物,但由于多处见到侏罗系被断裂带切断并被三叠系及以前的老地层所逆掩。这说明燕山运动在本区对印支期构造有改造、深化的作用,使其更加复杂化。

实习地区构造线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北东30°-40°。实习区内所见的断层和褶皱是由龙门造山带隆起引起的小型地质构造。其中区内发现了几处褶皱和断层。

4.1 褶皱

4.1.1 牛王庙背斜

牛王庙背斜(图4-1)核部由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段薄至中层状白云岩及白云质泥岩组成,北西翼由三叠统雷口坡组上段厚层状白云岩、南东翼由天井山组白云质灰岩和灰岩组成。背斜东北端在双石桥附近向北东倾伏,西南端在观音堂附近消失。轴向为北东o

30,轴面倾向北西,倾角陡,长约10公里。

图4-1牛王庙背斜

4.1.2文家坝向斜

核部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组成,翼部由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组成。其东北端在瓦子坪附近撒开,西南端在观音堂东北缘扬起。轴向北东30°,轴面倾向北西,倾角陡。长约10公里。

实习区的地质构造总体结构必须从区域范围分析。实习区正处于龙门山推覆

构造带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推覆的前锋断裂带上。这个断裂带虽然组合成为叠瓦式构造,而各个断层都是具有分层滑脱性质,显示出铲状(Listric)断层的特点。如江油断层以志留系泥质岩为滑脱层;黄莲桥断层以中泥盆泥质岩石为滑脱层;香水断层以飞仙关组泥岩作为滑脱层。断裂带中各断层的扩展位移序列属于前进式或背叠式,即与逆冲断层逆冲方向一致。整个褶皱断裂带为东向平行展布,而每个构造形态又从未全程贯通,就是对实习区这样小的范围来讲也是如此,平面的组合形式呈南西斜列,东西错开,即为右行雁列式。表明实习区的地质构造是因南北向的反扭,左行力偶作用所派生的北西南东挤压的结果(图4-2)。

图4-2牵引背斜

4.1.3 龙潭桥褶皱(图4-3)

龙潭桥褶此处前方开始有层间小揉皱出现,表明起泥质含量增高。逐步过渡而形成背斜褶皱。褶皱轴面近于直立。

图4-3龙潭桥褶皱

4.1.4 其他褶皱

(1)李白读书台北偏东45度附近,有一处较小的褶皱,此处的褶皱,经过人工开凿,形成一道沟谷,该处的岩性主要为砂岩夹泥岩,地层产状为188°∠43°,左侧左翼产状为188°∠43°,右翼产状为258°∠31°,沟谷右侧右翼倾覆,左翼产状为280°∠32°。

(2)猫儿山-石磐寺的路线中,D024构造点附近,有因断层引起的牵引褶皱,此处岩石主要为飞仙关组下段灰白色薄层状灰岩,可见明显的方解石脉,经测量,左翼产状为11°∠20°,右翼产状为125°∠23°,该处为构造点的点西,同时是断层的上盘,点东为断层破碎带,宽约为100m。

4.2 断层

实习区位于江油断裂带内。

江油断裂带: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在区域上是龙门山区泥盆系-石炭系沉积的东界,也是四川中、新生界红色盆地的西界,也是现今盆地与山区的地貌分界。从西北向东南,江油断层、通口断层,望乡台-倒挂牌断层、黄莲桥二号断层、黎家湾断层、黄莲桥一号断层、狮子碑断层、含增断层、香水-让水断层等均属江油断裂带系列。它们向东北延伸,经武都、马角坝、雁门坝等地直达广元以北,向西南延伸到灌县以南,全长达400多公里。断裂带沿走向断层数目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各断层面均倾向北西,倾角30°-60°。断裂带中的岩片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组成。

4.2.1 香水-让水断层(F1)

构造上位于前龙山褶断带与中、新生界四川红色盆地的分界。出露于实习区让水、唐僧坝、猫儿山一线。向东北沿平通河河谷延伸至水山庙没于涪江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之下;向西南延伸经黄家沟至香水场,再向西南可追寻到安县晓坝场、绵竹县汉旺、金花,长达80多公里。走向NE42°,倾向北西,倾角45°-60°。在唐僧坝猫儿山所见上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段鲕粒灰岩向南东往南冲于中侏罗统遂宁组棕红色粉砂岩之上。上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段石灰岩形成很明显的牵引背斜。断层在平面上的展布,就实习区段讲呈“S”形,东北段和西南段均为NE向,中段石浸寺至猫儿山段为NE向,两头表现为张性,中段为压性。因此,该断层实习区段表现为顺扭的受力形式。前任资料该显示断层应为燕山期或属印支断裂并于燕山期再度强烈复活的结果。

4.2.2 文家坝断层(F2)

构造上位于文家坝向斜右侧100m左右。出露于填图区内丘家槽、卢家槽、文家坝、漂草湾一线,长约4公里。走向NE40°,倾向北西,倾角75°。上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白云岩向东南逆冲于中三叠统天井组灰岩之上。该断层在平面上分布为“S”形,东北段为NE向位于漂草湾一带,西南段也为NE向展布于文家坝、卢家槽一带,两端都表现为张性,中段为NE向,表现为压性。因此,该断层是受一对顺扭的力偶作用产生的,与褶皱的形成有关。属燕山期产物。

4.2.3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

位于让水大桥-龙潭桥D030-D031之间的小型断层,该断层带宽200米左右,填充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岩棱角分明,具有一定的定向性。断层面倾向NW,上盘向上逆冲破碎严重。局部断层泥有炭化现象,上盘有褐铁矿化现象,呈黑褐色。

4.3 节理

区内除了以上的构造外主要还有许多节理很发育。在李白读书台-和尚湾路线中水泥路旁,在该处我们测量了许多节理的产状,并且绘制了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以及节理倾向玫瑰花图和节理倾角玫瑰花图。该处的岩性主要为薄到中厚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