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2013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2013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答: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2003年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2008年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大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本次政府机构改革被称为“大部门体制”改革。

国务院机构改革

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前改革后

外交部外交部监察部监察部

国防部国防部民政部民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财政部

教育部教育部公安部公安部

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水利部水利部国家安全部国家安全部

农业部农业部司法部司法部

商务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

文化部文化部建设部(裁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建)

卫生部卫生部交通部(裁撤)交通运输部(新建)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产业部(裁撤)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建)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人事部(裁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新建)

审计署审计署劳动保障部(裁撤)环境保护部(新建)

铁道部铁道部国防科工委(裁撤)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行政组织学》作业2:

名词解释

一、功利性组织

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各种工商企业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组织,如各类银行、企业、保险公司、合作社等。

二、棱柱模式理论

棱柱模式理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这一理论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影响社会生活中组织与管理现象的原因,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解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三、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比如组织目标、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组织内部的沟通网络及其过程,以及组织成员的教育背景等。

四、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在这种方式作用下,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

简答题

一、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行政长官行使下列职权: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决策,发布行政命令。

(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

(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二、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始于实地的社会调查。所谓双因素,就是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论述题

一、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

(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

(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

(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

(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二、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收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要做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

①党政分开;

②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③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④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2)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

①调查程序;

②方案设计程序;

③可行性论证程序;

④社会交流程序;

⑤决策合法化程序。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监控作用:

①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②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要保护他们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1)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优点:

①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②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

③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缺点:

①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长期使用下行沟通,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

③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上行沟通: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优点:

①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②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缺点:

①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

②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上行沟通还有以下缺点:

③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

④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

⑤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⑥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

(3)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优点:

①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②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

③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缺点: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不会案例分析,可以不抄案例,可以直接写论文

组织沟通小论文(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来谈)

参考答案一:以下任选一篇

企业管理离不开组织沟通 6 f3 O3 [7 i+ m6 R, C8 N/ f

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9 n0 p- h/ _ E- G

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c% I/ u3 Z3 j: [, v: v+ ^& O

: e" V! e: b* B+ O0 x: [9 E9 g) \9 I l; Y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 [; Y% f! t+ {# O) J$ v- b' |0 l* c0 }+ ~/ U

( _0 X. _: _6 w$ \ d5 }

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_" i w* z* o/ m

$ b2 M! _0 E% G; @; d9 ^; o) D: ?. D

参考答案二:"、

谈组织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 1 b; i

}' Y+ l8 b/ q, o$ d# c5 _0 J8 h- y5 ]7 r

v; p% }; i' Q" T1 o1 L( {8 G8 ]; R% M

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N5 n# {. e: M! o" ~

m- }2 t! w( A, Z4 x3 Q

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R9 B* c+ |5 Y: v4 Z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V4 Q% h Z- c2 U( l0 I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二、激励的需要

U! w$ s/ Y2 F" G5 I7 A8 H% I2 ^4 K' b' N* k5 G. N, m7 p

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

4 l- d3 ~, Z$ j; U7 \0 A( S" f% m

U/ ~! {0 `) [ j/ p+ |7 S2 B# }+ G0 _: i. q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A

h; }, N1 B

三、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T2 ]1 w# ^" _1 B% o

q% t( | ~! t* F7 u# g

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 O: O1 P S! R# f! G* L

e9 c" P5 u k: J

参考答案三:

? y I* X

信息时代离不开组织沟通8 a9 d* B' V0 G9 \9 X! D/ ^9 c) [; ^. Y* N

: ^4 @% ]6 r4 Y% @0 G; [ Q6 f4 [! i( n" [

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8 }( T9 j" J2 T1 ~& @" R$ O

! H" p, ^1 t0 V3 A$ K7 [$ o8 B& M% y$ Q; H/ |3 s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p3 ww( \"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管理沟通把企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W! v

所以管理沟通学成为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当人际关系中出现沟通隔阂的时候,沟通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种隔阂产生的根源在于自己还是在于对方,是沟通内容本身有问题还是沟通的渠道不畅或沟通的方法有不妥之处?当企业运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沟通学则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健全?市场把握是否存在误区?是对消费者需求了解的不够多,还是公关和广告投入不足、定位不准确?如此等等。+ g

c O$ U4 K+ t2 u9 g) S" @2 P( N G1 j1 @

N0 M( b3 Z% {. h" G/ V. F* Q- d! D* g6 k

而今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能否把握这些发展机遇以及能否借助该机遇推动自己企业长足有效的发展,这就主要取决于企业采取了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如果还是一味地延续着科学管理的模式,那么企业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而难以逾越,因为科学管理是一种纯理性的管理,或者说是非人性的管理。所以,我们有必要跟进时代,及时运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现阶段企业管理正在转型,即开始实施文化管理或者说是人性管理。文化管理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一个关键的变化就是,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由被动的劳动工具转变为管理的中心,这可以是自我管理,也可以是团队的管理,甚至是组织的管理,但是这些管理都离不开一条主线——沟通。# A% t* }0 z# ~* {# G8 c

参考答案四:9 o" a T8 B8 Y2 k( j0 ]: c

谈组织沟通研究的发展趋势

管理沟通的研究主要是在以传统的组织构架为前提下的管理管理沟通研究,仍滞后于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框架本身也需要创新。在研究框架上,还比较缺乏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比较片面地研究一些具体的沟通手段,缺乏宏观和战略上的研究。4 _0 s+ w" r) {

Q

目前,组织沟通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x3 g4 _7 M H0 Y: m* B5 n2 i1 s, x3 W& l

跨文化组织沟通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文化在组织沟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m0 b4 f0 `$ n7 T( n- v

新技术对组织沟通产生的影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使组织沟通的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对组织沟通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新要求等命题还在研讨之中。8 m P. O2 ^) w# ~* @5 f% d& g

3)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对组织沟通的影响。人际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的重点,由于组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人力资源呈现出的新特点,这些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如员工自我意识、自我揭示、自我接受、沟通风格、信任度、上下级关系、管理风格对组织沟通的影响;个体沟通与职业生涯;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等。实质上,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通过沟通实现人本化管理的问题。* F7 d' e* i, S

4)团队沟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由于团队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国外对组织沟通如何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如何通过组织沟通建立共同愿景、组织沟通与团队活力等做了大量研究。2 U$ t- U+ x1 s# Y3 P8 S/ U% {! e+ h7 I4 ]# R$ U% y

5)组织沟通中的差异性、种族差异。由于21世纪的管理更强调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及其互动对组织沟通影响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6)组织沟通将成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手段。即组织沟通既达到组织对员工的控制,又使员工的创造性、自主性得到发挥。7)对虚拟团队的沟通模式的研究。经济贸易的日益全球化、组织间协作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使用虚拟团队来完成项目,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虚拟团队的产生提供了技术环境,从而大大促进了虚拟团队的组建和使用。到目前为止尚缺乏一种系统、实用的方法来长期而有效的管理虚拟团队。f4 L" V- s6 v' [: M3 E+ ?

* a/ [/ _- |+ e3 P4 e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层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沟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由现代化技术支撑的、通畅有效的沟通网络已经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企业的沟通管理,即具有科学建设的长远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行政组织学》作业4:

名词解释

一、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二、主文化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三、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四、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简答题

一、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1)独权。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①命令式。最高权力者宣布变革决定,由下级人员执行。

②取代式。更换组织中不称职的重要职位者,以他人代之。

③结构变革。改变组织的设计与技术等结构的关系,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2)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①团体决策变革方式。上司拟定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由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定选取一种变革方案。

②团体解决问题方式。变革方案由团体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授权。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

①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上司只对讨论作指导,而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团体。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由他们自己决定适当的变革方案。

②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工作的绩效。

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根据他本人的研究,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二、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

(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

(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

(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论述题

一、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1)谈判。

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

(2)设置超级目标。

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

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4)结构调整。

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方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二、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①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教材 P6):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

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教材P36) :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教材P43):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教材P12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

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单向沟通(教材P190):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

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6.主文化(教材P228):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

主导地位。

7.单环学习(教材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

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

变。

8.敏感性训练(教材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

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

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

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第二部分: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A、人格魅力

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

D、个性特征

8、(A)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

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

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11、( D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A、提出解决原则

B、找出解决策略

C、形成解决方法

D、冲突分析

1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

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13、20世纪90年代( A )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1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 A ),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1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 D )的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1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 C )问题。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1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 C )。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1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C )。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1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B )。

A、退一步

B、进一步

C、不退不让

D、没有可比性

2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 D )。

A、哈特地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第三部分: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ABCD)

A、信仰的权威

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

D、合法的权威

6、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 AD )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7、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 BD )。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8、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 ABCD )等特点。

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9、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题解主要有( ABC )等观点。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10、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 ABD )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制度

第四部分: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那些?(教材P97)

答: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教材P109)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这里的双因素就是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3、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教材P266)

答: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各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1、独权,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命令式;取代式;结构变革。2、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团体决策变革方式;团体解决问题方式。3、授权,就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4、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教材P296)

答:民主的基本价值有(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

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5、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

答:

(1) 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2) 强调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

(3) 提出组织的权变观念

① 强调组织的多变量性

② 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分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

③ 致力于谋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

第五部分: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每个职位、单位、部门,一级组织的设置,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平衡。既能充分地满足工作的需要,又能使每个组织和个人工作量饱满,人与事得到最佳组合。

(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总之,良好的行政组织机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呈现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2、试论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答:

(1) 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推进行政组织的变革

(2) 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造成有利于变革的强大舆论声势,并有针对性地克服心理障碍

(3) 发动群众,民主参与改革:①引导大家共同认识现行组织体系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原因,求得共识。②引导大家共同认识变革后的好处。③引导大家参与决策方案的讨论,为变革献计献策。

(4) 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从而减少阻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建立专门研究行政组织变革的高层次议事机构。让人民团体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教材P65)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是:(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元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4、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教材P165-167)

答: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三者的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党的政治责任决定了其主张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行政组织行为的方向和准则,其领导方式直接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管理方式。因此,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国家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党委和人大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意图与人民的意愿一致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团结和组织人民,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要为人大提供政情民意,改善人大的决策环境,提高人大的决策水平。(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要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明确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的职权范围,各司其职,各自决策;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对政府重大决策方案的审议与实

施监督。(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旨在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在决策前,决策系统应针对决策问题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了解问题性质;了解分析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实地调查,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反映,收集相应材料。(2)方案设计程序。在通过调查研究界定问题性质之后,提出决策目标,起草决策方案。这个阶段是决策中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要明确确立咨询制度,规定不经专家、学者咨询的决策方案不出台。决策草案也要设计多个以便对比先优。草案的内容应包括解决决策问题的指导思想、决策目标、实施范围和时限、实施手段等内容。(3)可行性论证程序。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度,规定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不同政策问题应进行不同内容的可行性研究。(4)社会交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就是决策系统在决策权过程中都要与社会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吸收社会代表参政议政,建立起决策系统与社会群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决策目标、方案能广泛地集中民智,充分地反映民意。(5)决策合法化程序。决策合法化是一个优化决策、对决策行为实施法制监督的过程。任何一项决策如果背离现行的政治法律结构,势必导致社会宏观管理与控制的无序与失调。通过决策合法化主体对决策方案的审查、批准、通过、签署和颁布过程,使决策方案得以修正、丰富、补充,从而增强其科学性与权威性。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在我国当前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监控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活动联系密切,相互比较了解,内部监控作用是比较有效的。但由于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内部监控很难避免自我封闭,因此需要外部监控体系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外部监控方式多样,有社会公众的来信来访、控告申诉、批评建议,代表的参政议政以及新闻监督等。外部监控既是对决策者、执行者的工作监督,也是对他们伦理道德的监督,可有效地制止决策者、执行者利用职权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要保护他们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

5、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教材P179)

答:主要策略包括:①谈判。②设置超级目标。③第三方介入。④结构调整。

6、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教材P251-25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