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旗:左右结构,部首是“方”字旁,右上边是“”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读课教案

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最终稿) 北环路小学殷婷婷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把握课文内容,领会生活启示,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生活的启示”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中蕴含的启示。 2、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预学单,通读第四单元全部内容。 2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几幅图,通过看这几幅图,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看图回答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 (1)竹子长得又高又直,却是空心的(虚心的),它让我明白了 (2)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中,它让我懂得了 (3)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中,它让我知道了 2、教师导语:同学们,生活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虽然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善于去读它,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去阅读“生活”这本书吧。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揭示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本57页的导语,提炼单元主题。(板书:生活的启示)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3、小组讨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1)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生活启示; (3)体会关键词句含义。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57页——75页,看看有哪些部分构成本单元内容。 (2)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启示,适当的在旁边写出感受。 2、回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每篇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并谈感受。) 2、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呢?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启示。 3、在生活中,你还通过哪些事情或者事物得到了启示呢?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五、延学: 文章推荐:《丑石》、《刀爱》、《拐弯处的发现》 六、总结: 生活就是一本至高无上的宝典.,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却包含了不平凡的启示。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收获生活中的更多奥秘。 板书: 生活的启示 (1)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生活启示 (3)体会关键词句含义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第二课时教案

Unit1 My classroom 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词汇. classroom, window, light, picture, blackboard, door.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能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词汇:classroom, window, light, picture, blackboard, door.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2. 听指令,做动作。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教师出示实物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eraser, crayon, pen等单词。 2.教师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 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3.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再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 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Step 2 Presentation

1.课件出示一幅教室的图片,教师介绍说:This is a classroom. . Ask: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room? Guess. Ss:教室。Then teach it.教师板书并领读,然后让学生由集体到个别轮流读单词 教师接着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予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黑板教学blackboard,教师板书并领读,然后让学生由集体到个别轮流读单词。 How many blackboards can you see? Ss: Two. Yes, two boards.然后在board加S。然后教师做擦黑板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clean the blackboard.教师边领读边做动作,并让学生跟着边说边做。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window, light, picture和door,同时融入动作。 Close the window. Turn on the light. Put up the picture. Open the door.同样教师先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说边做。 2.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 第一遍听,第二遍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看着画面回答: 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3.教师领读单词和句型。 4.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单词,采用兵教兵的形式。 然后找部分学生读单词,检查掌握情况。

四年级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从导语中你获得了什么? 3.读课文,引主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喜欢的课文,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感知单元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中的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第二课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课中的五、六自然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读片段,定学法: 1、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提示学法: 1)、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排比)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9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写在积累本上。 1、桂林山水、溶洞、天山的资料。 2、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

第二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过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方法。 3、初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4、搜集有关的词语、片段,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重难点: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品质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它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这种品质是什么呢?这节课一起去感受它。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边读边圈画单元导语中重点句子,概括出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 3、读课文,引主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喜欢的课文,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和自己喜欢的原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读第五课6、7、8自然段,第七课3—6自然段。) (3)、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7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3、仔细品味语言,体会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单元训练重点: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明确学习方法: 1.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揣摩作者有条理地叙述和对人物细致的描写,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良好品质的方法。 3、关注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 1.收集诚信名言警句 2.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相关资料。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第四课时教案人教版PEP

Unit 1 教学设计示例(4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就询问做相应回答。对于刚开始学习 英语的学生,彼此了解一下英文名字十分必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一种道别表达"See you!"是生活常用语,同Goodbye 用法相同,且运用广泛。整个语言点简单,且实用性强。教学过程中强调 自然流畅,不要明知故问,使学生觉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趣味操练部分可以 发挥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做迎宾先生或小姐的游戏中进一步操练句型,巩固所学。扩展性活 动中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将“My name's ...”扩展到His/Her name’s …的句型, 开拓学生英语思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掌握日常交际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See you! (二)能力 学会应用以上交际用语进行日常会话; (三)情感 通过会话,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提高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的发音。 四、教学媒体 1.名字卡、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2.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唱“Hello”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 /Hi! (3)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 Hello, I’m Mary. b. Hi! I’m Peter.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 I’m Miss/Mr. …. 然后用My name’s…. 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 教师说的新句型。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 name’s….回答问题。 (2)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a的发音。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英语ⅰ译林牛津版unit1第四课时教案

英语ⅰ译林牛津版unit1第四课时教案Teachingcontent Reportingschoolactivities(1) Teachinggoals 1.Targetlanguage Understandingaprogram:date,day,time,venue,event/activit y 2.Abilitygoals Enablethestudentstounderstandaprogram. 3.Learningabilitygoals Helpthestudentslearnhowtocompleteatimetableforaschoolpr ogram. Teachingimportant&difficultpoints Howtocompleteatimetableforaschoolprogram. Teachingmethods Listening. Teachingaids Arecorderandablackboard. Teachingprocedures StepⅠRevisionandLead-in Checkthehomeworkandreviewtheusageofrelativepronouns. T:Inthelastperiodwelearnedtheusageofrelativepronouns.Ar

elativepronounisawordusedtoreplaceanounornounphraseandintro ducesarelativeclausereferringtosomeantecedent.Therelativepr onounsofEnglishare:who,whom,whose,which,andthat.Nowpleasefi nishthefollowingexercises. Showthefollowing. 1.Don'ttalkaboutsuchthingsof__youarenotsure. A.which B.what C.as D.those 2.Thewolveshidthemselvesintheplaces___couldn'tbefound. A.that B.where C.inwhich D.inthat 3.Thefreezingpointisthetemperature__waterchangesintoice . A.atWhich B.onthat C.inwhich D.ofwhat 4.I'lltellyou__hetoldmelastweek. A.allwhich B.that C.allthat D.which 5.We'retalkingaboutthepianoandthepianist__wereintheconc ertweattendedlastnight. A.which B.whom C.who D.that 6.Thegirl__anEnglishsonginthenextroomisTom'ssister. A.whoissinging B.issinging C.sang D.wassinging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Reading) the fifth period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跨文化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的延伸。单元Section A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和问题,学会了应用基本句型如:I think you could/ should…及why don’t you …? 为他人提出相应的建议,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学习在语境中猜测词意,并采用对比、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起到对本单元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初二学生已有了1,000左右的词汇量,已学过各种在校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结构,有了就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简单表达的语言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已具备了对事物的初步对比、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结合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的特点和平时常用的教学策略,本节课设定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采取任务型学习策略,依次进行任务链涉及的各种活动,最后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说读写用“五会”下列词或词组:football, until, push, send, themselves, freedom, pressure, pushy, crazy, as…as possible, all kinds of,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b.听说读”三会”下列词汇:fit,include, complain, compare, organized, adult.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在口头和笔头上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西方国家同龄孩子的生活,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语境中的词汇教学,阅读技巧训练和语言的输出训练。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教法分析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课程

第四单元 8.彩色的梦 教学设计说明: 这首儿童诗语言简单、优美、朗朗上口,文章洋溢着浓厚的童真童趣。诗歌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梦的美好,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词方式,进行语言积累。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3.熟读课后“我会读”中的小韵文。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凸显个性,力求创新。 2.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准备: 1.学生用绘画材料等。(学生) 2.梦境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梦境。 1.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好!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阅读: (1)下面我们来分节朗读课文,你喜欢读那一节就读哪一节。 (2)鼓励学生和别人比赛读课文。

三、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1.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赏哪一幅?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有什么形象?他们的梦境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 2.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一个怎样的梦?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创作,展现梦境,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四、评价交流,体验快乐。 1.师:谁来晒晒自己的梦?同学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为什么? 2.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幅梦境中的画作。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在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课教学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9.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对话多,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阐述的道理。导学案中,努力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角色所说的话,体会其内心情感,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感受作者内心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用“?”、“!”、“……”来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识记字形。(学生)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Unit1 my classroom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重点:学习This is my classroom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学习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难点:the 的发音与运用 表达复数时be动词的运用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B]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自制颜色转盘(形如第一册P28页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出示自制的颜色大转盘,一个学生拨动上面的指针,使转盘转动。当转盘停止后,让大家说出指针所指的颜色。再让另一个学生继续转动转盘,直到所学的有关颜色的单词(red,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white, black, orange, pink, brown)都被复习过一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 learn的内容。 T:Look!This is our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补充说:There is a floor, a teacher’s desk, a computer, two fans and four walls in the classroom, too.(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教室中的实物,有些教室的设施也许没有这么齐全,不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学,建议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或本单元的双面对开实景图) 2.教师分别指着教室中的讲台桌,地面,墙,风扇和计算机问学生:What’s this? 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已整理)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节数数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2.在摆、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拐弯数的数法、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呀?对,0-20。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些更大的数。 (二)新授 1.数人数 (1)同学们,这是兴趣小组美术组的同学,老师用一个小图片代表一个人,我们来数数有多少人? 图1 (2)这是音乐组的同学,请你以美术组为参照,估一估音乐组大约有多少人? 图2 你们估得对吗,我们一会儿数一数验证一下。我们数出的结果怎么摆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我们就把10个人排成一行,一起来数一数音乐组的人数。 图3 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把10人排成一行,10个一就是一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 一行有10人,3行是30人,加上剩下的4人就是34人。那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 (3)这是航模组的同学,请你们看看有多少人? 图4 对,33人。能说说33的组成吗? (4)这是我们刚才数的3个小组的人,老师把他们放在了一起。请你10个10个的数一数共多少人?

图5 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10行,共100人。板书:10个十是一百。 6 图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在数人数的时候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2.数小羊 (1)你们看,草原上来了一群小羊,多少只呀? 图7 (2)草原上又来了一些羊,请你以这十只为参照估一下现在有多少只羊?估完后数一数,看看估得对吗? 图8 教师小结:数出10只圈一圈,10个十就是100,所以共100只羊。刚才都有谁估对了? 3.数学具 (1)请你摆一摆小棒 图9 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 (2)请你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图10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 (3)请你摆出10捆小棒(出示动画视频1) 小结:10个十是一百 (4)请你看动画说说35的组成。(出示动画视频2) 对,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5)请你看动画接着往后数。(出示动画视频3) (三)拓展延伸 (1)填一填 图11 ()个十和()个一是()。 图12 ()个十和()个一是()。 (2)估一估。 图1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精选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马廷珍)

第三单元第13 课主备人马廷珍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流程 集体备课案 个人使用创 新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1、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 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 导语。 2、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 (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 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 份力量) 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 介地球。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 吧! 2、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 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 词语意思。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四、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 文大意。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地球”? 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 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五、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2、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 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 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二、板块研读,深究题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感悟地球的渺小。(1)指名读。(2)渺小:地球的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四课时教案人教PEP

3 The fourth period(第四课时) Part B Let ’s talk & Let ’ s play ?教学内容与目标 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Let ’s talk ·能够通过观察、谈论Let ’s talk 板块的图片,并在PPT 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 ·能够听懂、会说核心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Goodbye./Bye.”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Let ’s play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进行问答游戏 1.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2.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教学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运用本课核心句型进行交际。 ?教学准备 1.预习《状元大课堂》《创优作业100分》《状元作业本》中本课时的相关内容。 2. 教学课件、课文录音、视频、人物头饰、面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Revision 1. Greetings. 2. Sing the song —ABC song. (课件出示:教材P6 Let ’s sing 板块的歌曲) Let students clap their hands and sing the song together. 3. Revision. T: Do you have an English name?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Who wants to try firs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the front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by using “Hello/ Hi, I ’m…” Step 2: Presentation 1. Teach the sentence structure “My name’s…” The teacher takes out different headdresses and wears the headdress of Chen Jie, then greets the class, “Hello, I ’m Chen Jie. I can also say that my name ’s Chen Jie.” Teaching purpose 通过唱歌活跃课堂氛围,进入课前准备。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既复习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Teaching purpose 通过戴头饰做自我介绍,引出本课核心句型,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自然引入新 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 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 人教版数学2020-2021 教案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8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搭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5页)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积木。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1、说一说。 教师: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活动。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揭题:夜莺的歌声。 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质疑: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2、讨论: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 3、板书梳理:“诱敌—传信—摆脱” 4、按照“诱敌—传信—摆脱”看看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1)诱敌:从开头到“就不再问了”。讲了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给敌人带路。 (2)传信: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男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3)摆脱:从“德国兵”到全文结束。写小男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地摆脱了敌人。 5、教师小结。 6、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讲读第一段,体会孩子的机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质疑:文中的“黑色的碎片”、“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了什么? 3、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斗勇斗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4、学生反馈,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5、指导朗读课文。 (二)阅读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自由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口气。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yourname?Mynameis…的学习,以及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表达法:Seeyou. 教学难点: What’syourname?Mynameis…中name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的发音,Unit1Hello第四课时。 教具准备: 1教师应准备自己的名字卡及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2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唱“Hello”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 (3)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Hello,I’mMary. b.Hi!I’mPeter.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I’mMiss/Mr….然后用Myname’s….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

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your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 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name’s….回答问题。 (2)跟读、模仿What’syourname?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a的 发音。 (3)教道别语Seeyou.,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教师同时可介绍一下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是一词多意,在不同 情景中表示的'意义不同。Welcome还有不必表示感谢的意思,当对 方说Thankyou.谢谢的时候,通常可以回答Youarewelcome.表示 “不用谢”或“不客气”。学生在此简单了解一下即可,教师可在 今后多说多用,起到引导、表率的作用 (4)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B部分Let’stalk 的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Pairwork:可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talk的对话。 (3)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头饰收集在 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yourname?其他同学回 答Myname’s…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头饰戴在头上。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具体教学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图中人物所说的话。 (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做练习的方法。 (3)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aid-(reading)阅读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 aid (reading)阅读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系数也在增加。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了解一点急救常识对于事故中的他人和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有时候甚至能挽救宝贵的生命。这个单元是以First aid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具体涉及一些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尤为详细地陈述了“烧伤”的急救常识,并通过一个真实的第一时间对被刺伤者进行急救的故事阐明急救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词汇(词性转换与填词)和语法(省略)以急救为载体展开,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学生在了解急救常识的同时掌握了与急救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二.学情分析 鉴于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不满足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希望通过课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实际与课文主题的结合,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步骤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及短语。 (first aid fall ill skin organ barrier essential layer poison complex variety liquid mild mildly heal electric shock swell swollen scissors unbearable watery squeeze out over and over again bandage blouse in place) B.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2) 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3)情感目标: A. 激发学生对急救的兴趣,学会保护自己,并且能够在别人遇到危险时给与帮助。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重点: A.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B.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及细节内容。 C.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学难点: A.怎样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4. 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主要以四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为主,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安排多个课堂教学活动贯穿整个课时,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A. 通过头脑风暴的练习,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语言的输入。 B. 通过略读和查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C.以所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讨论话题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形成语言的输出。 D.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目标导入(2分钟) 1.Writing the title on the boar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