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 (40集全)

【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 (40集全)

【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 (40集全)

【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40集全)

丝绸之路上的美食(40集全)来自国内外的美食节目主持人重走古丝绸之路,以各自不同的眼光和饮食文化积累,去欣赏、体验和制作源自那个古老神秘而欣欣向荣的土地上的各种美食,将西域风光与特色美味集合在一起,以世界的眼光去领略来自西域的独特风貌,去发掘、品尝和制作沿途的古老美食,让更多人去感受这条东西方文明融会贯通的重要古道所蕴含的丰富饮食文化。26:06 [1]初到新疆30:21 [2]三个人的拉条子31:01 [3]天山上的哈萨克羊25:45 [4]大盘鸡溯源27:42 [5]天山雪蟹24:09 [6]吐鲁番的葡萄熟了26:06 [7]新疆第一饭27:49 [8]沙漠中的鱼28:05 [9]香梨风情26:37 [10]库车凉面26:19 [11]红柳深处有炊烟26:09 [12]寻常巷陌烤包子25:52 [13]古老的喀什古老的馕26:21 [14]喀什中秋26:06 [15]和田核桃26:27 [16]最爱乌玛什25:43 [17]胡杨林中的烧烤26:10 [18]塔克拉马干的早餐26:20 [19]南山牧场的纳仁26:05 [20]把丝绸之路变成味道

26:00 [21]印象陕西菜26:01 [22]三秦羊肉泡26:00 [23]一米裤带面26:00 [24]乾县三大宝26:00 [25]韩城大红袍26:00 [26]富平石子馍26:01 [27]天水顶呱呱26:00 [28]定西马铃薯26:00 [29]兰州牛肉面26:00

[30]家常浆水面26:00 [31]兰州百合宴26:00 [32]西北酿皮子26:00 [33]清真羊羔肉26:00 [34]武威人参果26:00 [35]走近裕固族26:00 [36]酒泉洋葱头26:01 [37]美酒夜光杯26:00 [38]敦煌莫高窟26:00 [39]敦煌八大怪26:00 [40]月出玉门关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 一. 新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构想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此外, 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再次,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经济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准备了物质条件,提高了各国参与合作的意愿。政治合作消除了开展经济合作的各种人为障碍。经济发展与政治合作有助于化解安全冲突,消弭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温床。伴随着政治、经济活动而展开的文化交流,最终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目标并行,使得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突出的稳定性,不至于被安全冲突打断,反而能抑制安全冲突。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特性: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其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体现了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再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制度设计上更为合理。 最后,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建立在文明融合而非文明冲突的立场上的。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提出的恰当的战略建议。这一建议有很大的包容性, 与其他国家的建议并不发生根本性冲突。然而,未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过程中,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如果拿捏不好, 亦有可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首先,制度化建设的水平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值得关注。丝绸之路是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既涉及本地区的国家,又涉及在本地区具备影响力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甚至国际组织(如国际道路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度建设上实际需要处理好两个平衡,由点及面、从线到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在扩散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各方的利益平衡。 其次,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总体上,经济带的干线仍需以铁路交通为主,其次才是公路和石油管道,最后是其他配套设施。 最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建成,还取决于能否成功消解一些人为的障碍。新丝绸之路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与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这是与海运相比的一个突出劣势。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的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低效率、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的行为,都严重威胁着丝绸之路的复兴。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前景展望 尽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存在严重的潜在挑战,我们仍有充足的理由对新丝绸之路的前景表示乐观。 第一,“新丝绸之路”可以分期分阶段实现既定目标。这一构想在空间上大致分五个区段:东亚段、中亚段、西亚段、中东欧段、西欧段。时间上可以按近期、中期、远期来分阶段建设。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中国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主导和中枢作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是技术准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乃至政治与安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条件均已成熟。我国提出这一构想, 既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也体现了大国外交的自信。 第三,自从中国提出这一计划以来, 得到了中亚、西亚、中东欧、西欧各国不同程度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带来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 T 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 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新近推出的六集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影视资料,真实还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观众带回到60多年前那个史诗般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看了之后让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深深感受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较量的惨烈与顽强、英雄的无畏与慷慨、后盾的坚强与坚实、复兴的自信与蓬勃、和平的珍贵与浑雄。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烈的震撼力,获得观众广泛认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抓住并回答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从最高统帅部决策的高度,比较好地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个重大问题。 二、聚焦于广大志愿军将士,比较好地回答了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挖掘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比较好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完全是正义之战,而且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片子也充分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片子中引用了毛泽东上述相关论述。60多年过去了,从片子中认真聆听上述这段谈话,我们更加认识

到:正因当年打得“抗美援朝”这一拳开,才有免得冲着新中国60多年来和平建设与和平生活这百拳来;毛泽东不仅考虑着中华民族当时的处境,同时谋划着中华民族的长远与未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无比宏伟、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超人胆略。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留血的战争。”对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或许会觉的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面对今天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重温那场战争,我们不能只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 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抉择 伟大的抗美援朝(二)——较量 伟大的抗美援朝(三)——英雄 伟大的抗美援朝(四)——后盾 伟大的抗美援朝(五)——复兴 伟大的抗美援朝(六)——和平

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状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3条,一条是东线,经由黄海、东海到朝鲜半岛和倭国。一条是南线,经由南海到爪哇国,也就是现代的印尼。一条是西线,经由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通往阿拉伯世界、非洲和欧洲。 现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较之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有很大不同。近海的所谓丝绸之路,比如东线的朝鲜半岛和倭国,已在陆地安全的覆盖范围,不在多大的关切之列。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已不仅具有单纯的通贸意义,在人类陆地资源逐渐枯竭,陆地空间已经定型的基础上,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利益逐渐突出,成为大国竞相角逐,战略储备的焦点。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派出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往来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从此以后,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跃了沿线各国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带回了沿线各国的香料、药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 中国元代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遍访菲律宾诸岛、文莱、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诸地,归国后写下了他的身历亲见,使当时的中国人得以真实了解各国的山川、土俗、风景和物产。在当时的中国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鸡公碗”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国家人民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 三、阿拉伯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公元8世纪中叶,中国的杜环去过阿拉伯地区,足迹远至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摩洛哥,并且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经行记》,为中、阿文明的交往留下珍贵的记录。 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兴起于公元9世纪初,这也是维系两种文明交流的纽带。

5部bbc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5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从小伴随你长大的节目有哪些呢?《人与自然》?《动 物世界》?每次母上大人不让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在学习知识!”这话绝对没!毛!病!我 们确实在学知识。自从生命中有了小U,我们升级成了在英 语中学知识!今天小U 为大家准备了 5 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涨姿势又学英语,U粉儿们接着读下去吧?《人类星球》 Human Planet Human Planet is an 8-part British television documentary series. 《人类星球》是一部英国电视纪录片系列,分为8 个部分。It describes the human spec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world by showing the remarkable ways humans have adapted to life in every environment on Earth. 它描述了人类物种及其与自然世界的 关系,展示了人类在地球的各种环境中,适应生活的非凡方 式。豆瓣评分9.8 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 IMDb 评分9.8 Like all life forms, humanity partially adapts to typ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yet also tends to change them. 像所有 的生命形式一样,人类部分地适应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但也倾向 于改变它们。Each episode examines how life differs for men and nature in some type of environment, from Arctic to desert and jungle, from coasts to mountains. 每一集都考察了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中,从北极到沙漠到丛林、从海 岸到山脉,人们的生活是如何的不同。《人类星球》 生命》Life Life is a British nature documentary series created and produced by the BBC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生命》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开放大学联合 创作和制作的英国自然纪录片系列。The series takes a global view of the specialized strategies and extreme behavior that living things have developed in order to survive; what Charles Darwin termed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该系列以一种全球性的观点来看待那些为了生存而发展的特殊策略和极端行 为。查尔斯?达尔文称之为“为生存而斗争”。豆瓣评分9.7 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 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 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 IMDb 评分9.1 David Attenborough's legendary BBC crew explains and shows wildlife all over pl anet earth in 10 epi sodes. 大卫?爱登堡的传奇BBC 制作团队,在10 集的时间内解释和说明了全世界的野生动物。The firs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life, the others are dedicated to hunting, the deep sea and various major evolutionary groups of creatures: plants, primates and other large sections of other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此片首先是概述了生活面临的挑战,其它则致力于 狩猎,深海和各种主要进化群体的生物:植物,灵长类动物和大量 其他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命》

广东省一路一带政策解读

参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港口建设;支持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赴海外投资农业项目进行剑麻、橡胶种植及加工……《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近日发布,勾勒出这个经贸大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各项建设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引擎将共同驱动广东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按照实施方案,广东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为此,广东将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等九个方面加强对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总投资将高达554亿美元。 “下一步将成立广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广东丝路基金,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促进广东转型升级和深化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说。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广东省头号工程,广东正在抓紧制定八个自贸区专项方案以及三个片区实施方案,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着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形成新时期广东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广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紧密对接的一致目标,双轮驱动将推动广东加快构建新时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贸区和‘一带一路’都是广东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广东自贸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东省商务厅副巡视员汪涛说。 “依托港澳”是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特色和突出优势。在广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方案中,港澳合作也成为重要内容。根据实施方案,未来广东将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合作发展航运、跨境基础设施,还将依托港澳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为经贸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发现,在两大战略中,金融领域将作为广东对外合作开放的重中之重。广东自贸区建设方案提出,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形成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业体系,并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在自贸区共同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专家认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的设置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是广东对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的重要抓手;广东也提出将通过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区 讲解线索:概述序厅:丝路起源南海1号主题展区南海1号出水贸易品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区水下考古史展厅阳江本土文物展厅结尾 概述: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我是导游员-黑水晶。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因闻名世界的南海1号而建,坐落于海陵岛十里银滩西侧,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景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俗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也简称为海丝馆,其设计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优美组合。由五个大小不一样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其中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西侧两拱和东侧一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东侧二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 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南海一号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南海一号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展,南海一号出水贸易品展,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二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海上贸易展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品文物展厅。 《序厅:丝路起源》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一条通往西方诸国的海上贸易航路,它将不同国度连接起来,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木船因失事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它最初被发现于1987年,后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在海底沉睡800多年后,于2007年底被整体打捞上岸。这艘木质古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文物总数在6万至8万件,超过敦煌莫高窟5万至6万件的文物数量,因此亦有“海上敦煌”美誉。 《南海一号主题展区》 南海一号主题展区位于海丝馆的核心展区——“水晶宫”内,南北长60米,东西长40米,水深12米,水体容量达到3万立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水体,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水晶宫”。2013年11月28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多家科研单位,机构以及国内顶尖专家,启动对南海一号进行全面发掘工作,不久的将来,满载一船珍宝的南海一号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南海一号船只构件与生活用具展:有船锚碇石,玉雕观音,玉雕罗汉,铜镜木梳…等等的生活用品为我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海上世界。 南海一号出水贸易品展:现已出水陶瓷汇集了德化窑系,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以及试发掘专题展:南海一号是利用沉箱法进行整体打捞,先设计一个比古沉船尺寸大的钢结构容器,经过精确定位和静压下沉后,将古代沉船及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结构容器内,使用大吨位浮吊船把装载着古沉船的钢结构沉箱整体打捞出水,并拉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保存和保护。 《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2012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为期3个月的现场实习。培训班在此期间累计完成4块凝结块,90余件青铜文物,41件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 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 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 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 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

大型高清纪录片《天下汉正街》

大型高清纪录片《天下汉正街》 《天下汉正街》影片主题: 天下汉正街世界大商谷 《天下汉正街》影片内容: 汉正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迄今为止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热闹繁华,盛极一时。1979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标杆,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目前,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一万多户,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开放、搞活的窗口和风向标。它的成功不仅受到全社会的瞩目,而且也引起了国际舆论和外国友人的广泛关注。对武汉而言,汉正街绝

不仅仅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代名词,它承载了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和辉煌。汉正街曾是武汉早期商业命脉,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下汉正街》影片意义: 五百多年来?汉正街?人上下求索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为?汉正街?注入了丰厚的精神内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高度研究和宣杨?汉正街?,着力提升?汉正街?形象,着力彰显湖北人文精神,着力增强湖北人民的自豪感和影响力。继续保持汉正街文化的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小兔东尼原创

发挥广东优势 战略上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

发挥广东优势战略上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 +- 文章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14-06-04 责任编辑:王文京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一战略构想,继承了古代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友好往来传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手笔、大布局和大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如何抢抓机遇、拓展空间,如何发挥优势、积极作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以丝绸和其他商品贸易为特征、连接中外海上贸易的交通线,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源远流长的中外经济、贸易和人文的联系。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始终是东西方商贸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重要海上通道,对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合作与共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了重大部署。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一战略构想,已成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辐射和带动力,对于拓展和平发展的广阔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发展,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合作内核,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将有效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的腹地与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关系由“黄金十年”迈入“钻石十年”。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新近推出的六集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影视资料,真实还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观众带回到60 多年前那个史诗般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看了之后让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深深感受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较量的惨烈与顽强、英雄的无畏与慷慨、后盾的坚强与坚实、复兴的自信与蓬勃、和平的珍贵与浑雄。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烈的震撼力,获得观众广泛认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抓住并回答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从最高统帅部决策的高度,比较好地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个重大问题。 二、聚焦于广大志愿军将士,比较好地回答了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挖掘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比较好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完全是正义之战,而且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片子也充分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片子中引用了毛泽东上述相关论述。60多年过去了,从片子中认真聆听上述这段谈话,我们更加认识到:正因当年打得“抗美援朝”这一拳开,才有免得冲着新中国60多年来和平建设与和平生活这百拳来;毛泽东不仅考虑着中华民族当时的处境,同时谋划着中华民族的长远与未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无比宏伟、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超人胆略。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留血的战争。”对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或许会觉的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面对今天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重温那场战争,我们不能只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 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抉择 伟大的抗美援朝(二)——较量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 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岛旅游产品对南海旅游的启示 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发起,促进了南海群岛的旅游规划开发,但是南海群岛开发程度非常低,除去已有基础设施的西沙永兴岛外,其余岛屿的旅游开发程度约等于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存在不少旅游发展规模成熟的著名海岛,所以本篇论文就希望借鉴海丝沿线的国外成熟的热带海岛旅游产品设计经验,将其经过合理的筛选统计,制作一个适合南海三沙群岛的旅游产品设计。 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岛屿地理环境介绍 本研究选取的海岛特点为热带及亚热带的国际著名海岛,海岛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范围内,且海岛开发系统成熟。针对这两类要求,筛选出五个海岛,分别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厘岛、毛里求斯、普吉岛。 1.1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26组自然环礁[1]和1192个珊瑚岛[1]组成的海岛国家,共计总面积(包含水域面积)达到90000多平方公里[1]。拥有1192个海岛的马尔代夫实际上拥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只有199个[1],剩余的岛屿都是从未有人居住的无人岛屿。属于南亚的马尔代夫,全国都处在热带区域,并且赤道横穿马尔代夫的南部岛屿,也是一个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海岛国家。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和印度两个国家隔海相望,分别相距669公里和600公里。马尔代夫的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1],岛与岛之间的出行需要依赖水上飞机和快艇。马尔代夫度假的酒店淡水资源紧缺需要依赖大量海水淡化去满足酒店的日常的生活用水。马尔代夫具有适宜潜水的优质海域水体资源。 1.2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坐落在亚洲南部的岛屿国家,其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方向,保克海峡间隔了印度与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整个岛屿的形状类似于梨形,拥有65600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2],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及沿海区域是平原。全国位于热带覆盖区域内,拥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是夏季,国内河流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斯里兰卡国家拥有丰富的锆石、云母、钛铁、宝石等自然矿藏资源和林业渔业资源。 1.3 巴厘岛 巴厘岛是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行政省份,全岛面积约为5630平方千米,当地居住人口约315万。呈菱形的巴厘岛全岛是山地型地貌,也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及海滨浴场,岛民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岛上曾被发掘出来许多古代的帝国遗迹,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因素造就了以雕刻、绘画、建筑、音乐出名的巴厘岛。被植被种类多样,鸟类种群丰富及海底世界风景独特所环绕的巴厘岛地处热带,热带海岛气候造就了巴厘岛鲜花烂漫,气候湿润。岛上仍留存有四五座火山,是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 1.4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国家,该岛的国土面积达到2040平方公里,海岸线绵长达到217 千米,但是当地的自然矿产资源匮乏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石油、天然气。毛里求斯的渔业资源稀缺、淡水资源少,自然的淡水资源只有存在少量的高山湖泊。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毛里求斯在浅海区域生长了珊瑚礁,海岛水质质量优良。岛上拥有有几种世界珍稀动物。毛里求斯的地势走向呈现中间高原,四周为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 1.5 普吉岛 安达曼海西南部的普吉岛是整个泰国区域内最大的岛屿,并且还有39个附属小岛隶属普吉岛管理。海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具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和海鲜。普吉主岛和陆地有桥梁连接上岛便捷和泰国省会曼谷距离867公里。岛屿的东边和南部设有养殖渔场,约有70%是山区,全岛拥有茂密的植被,沙滩沙质洁白细腻,海水清澈可见度高,海域活动丰富,岛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实录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拍摄及前/后期制作简介 [作者:中央电视台刘新] 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我国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层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 从1999年10月1日拍摄制作《99年国庆阅兵》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已经走过了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拍摄、制作了《99年澳门回归》、2000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度中法文化年-雅尔紫禁城音乐会》、《正大综艺》栏目的多个国家的专辑等,通过高清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获得了更加优秀的电视作品,其中《正大综艺——芬兰专辑》获得第三届SONY高清杯佳作奖,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的宣传片获得2005年全国数码剪辑大赛三等奖。在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开始拍摄之后,2004年8月,大型高清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投入拍摄,目前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中央电视台在不断运用高清电视技术的同时,高清电视技术设施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从当初的5套单机加6个讯道的转播车,到现在的10套单机和8讯道电视转播车及两套HDCAM SR 高档拍摄系统,从原来的两套高清对编系统,到目前的20多套高清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具有采集、下载等多种功能的高清“苹果非线网络”系统的建立,使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制作有了更高更新的技术含量。将于2006年1月进入前期拍摄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澜沧江——湄公河》,届时不仅有7套单机参与拍摄,还将采用1套具有HDCAM SR系统的最新高清摄像机进行澜沧江流域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拍摄。 作为负责中央电视台高清电视技术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的部门,技术中心录制二部在努力推广高清电视技术的运用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高清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仅进行了高清广角镜头和高清录像机的对比测试,并摸索和总结了高清摄像逐帧拍摄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高清电视制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技术支持,其中我们独立拍摄、制作的高清电视专题片《家园》,获得第二届SONY高清杯艺术特色奖;2004年,我们还与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合作,进行了高清度图像序列标准的拍摄测试,为确立电视画质的检验标准提供了大量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下简称海丝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景区,合作设立中国广东水下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基地、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学研究基地,该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海丝馆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两大主题展区:南海I号展区、海上丝绸之路展区。其中又包含八个专题展览:南海I号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展、南海I号出水贸易品展、南海I号整体打捞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海上贸易展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品文物展。海丝馆于2009年12月24日对外开放,开馆至今接待来自国内外观众及各界团体已超过120万人次。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意外发现“南海I号”,从1989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先后8次组织水下考古队对“南海Ⅰ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确认船沉没于海面以下24米,残存长度约30.4米,宽约9.8米,船身被1-1.5米的淤泥覆盖,船体保存较好,上甲板以下部分结构基本完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南海I号”船载文物以瓷器为主,有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磁灶窑绿釉瓷等。 2009年和2011年,广东省水下考古队员对“南海I号”进行了两次室内试发掘,并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南海I号”全面发掘与保护工作。随着正式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且说收藏) 林华东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9日08 版)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国在与世界展开商贸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19世纪之前世界的和平发展;2000多年后,一条“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中外文明对话,而对未来的展望也需建立在对历史的回望中。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我们的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时,俄国、法国、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崇尚收藏中国瓷器或以之为外交礼品,也曾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或类似黄金的代货币。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

得到发展,从阿拉伯国家仿制中国式的瓷坛,到波斯结合中国瓷器工艺创造出的波斯陶器,之后泰国、越南、埃及、荷兰、法国、德国、俄国、丹麦、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甚至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随着这些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元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贵族间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公元12世纪,日本僧人到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推行饮茶之风。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各国之间也开始了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文明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构建了东方与西方的平衡关系。 “海上丝路”对于中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中国的海洋、海权、海防思想,如《诸蕃志》《岛夷志略》;清初泉州人施琅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透过台湾全面陈述了中国海防的意义和经略海洋的必要,在清初的海洋经略中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历史上还有一大批闽南人筚路蓝缕,在“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定居,开发生产。通过“侨批档案”(2013年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就足以证明闽南华侨华裔艰辛的足迹。目前,在海外生存发展的闽南籍华人大约有2000万人。他们作为关心祖国富强的华侨华裔,也是新世纪我国联系海外、重塑“海上丝路”的一支重要力量。 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

BBC高清纪录片

BBC高清纪录片 BBC恒河(三集/高清/RMVB) [BBC.科学与伊斯 兰]https://www.doczj.com/doc/9c8970229.html,(三集) BBC自然 ├—BBC自然01 │ └—Wild.South.America.野性南美洲(4.1G) ├—BBC自然02 │ └—Wild.Africa.野性非洲(4.1G) ├—BBC自然03 │ └—Wild.Australasia.野性澳洲(4.1G) ├—BBC自然04 │ └—Wild.New.World.野性新世界(4.1G) ├—BBC自然05 │ ├—Walking.With.Beasts.与猛兽同行(3.5G) │ │ ├—05.01.04.Walking.With.Beasts.Special.1.哺乳动物 │ │ ├—05.01.04.Walking.With.Beasts.Special.2.哺乳动物 │ │ └—[与猛兽同行]. Walking.with.Beasts │ └—Walking.with.Monsters.与巨兽同行(0.7G) ├—BBC自然06 │ ├—Chased.By.Sea.Monster.与恐龙同行特辑-海底霸王(1.1G)│ ├—Land.of.Giants.与恐龙同行特辑-巨龙国度(0.35G) │ ├—The.Abyss.海底深渊(0.35G) │ ├—The.Giant.Claw.与恐龙同行-镰刀龙探秘(0.35G) │ ├—Walking.with.Cavemen.与野蛮人同行(1.4G) │ └—Wildlife.Specials.Serpent.野生动物系列—蛇(0.7G)├—BBC自然07 │ ├—The.Ballad.of.Big.Al.与恐龙共舞特别篇-异特龙之谜(0.7G)│ │ ├—Big.Al.The.Science.异特龙制作特辑 │ │ └—The.Ballad.of.Big.Al.与恐龙共舞特别篇-异特龙之谜 │ ├—The.Truth.About.Killer.Dinosaurs.恐龙凶面目(0.7G) │ └—Walking.With.Dinosaurs.与恐龙同行(2.8G) ├—BBC自然08 │ └—Journeys.to.the.Bottom.of.the.Sea.海底世界揭密(4.1G)├—BBC自然09 │ └—The.Blue.Planet.蓝色星球(6.9G)(一) │ ├— The.Blue.Planet.Ep1.The.Blue.Planet.蓝地球 │ ├— The.Blue.Planet.Ep2.The.Deep.深渊 │ ├— The.Blue.Planet.Ep3.Open.Ocean.大海茫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