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30022《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动养72学时-2006)

1330022《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动养72学时-2006)

1330022《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动养72学时-2006)
1330022《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动养72学时-2006)

GDOU-B-11-213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机理、

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

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

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1、采用多媒体或PowerPoint组织教学,图文相辅,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以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教学进程表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后将每课教学内容进行纲目化总结,以助学生对营养素在畜禽体内的量变质变过程的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掌握相关系统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四、先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根据。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技术是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手段与工具。微生物学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将有助于

动物营养学从根本上阐明营养物质的摄入、利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后续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配合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动物生产学等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明确《动物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动物营养学

一、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A)

二、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B)

三、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C)

第二节课程教学安排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A)

二、课程安排(B)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C)

思考题: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第一节动物与饲料

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C)

二、动植物的相互关系(C)

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必需化学元素(B)

二、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B)

第三节饲料养分

一、概略养分(A)

二、纯养分(A)

三、养分的基本功能(A)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A)

思考题:

(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第一节饲料的消化性

一、消化方式(A)

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A)

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A)

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A)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B)

思考题: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

(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

(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牢记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

一、水的性质(B)

二、水的作用(A)

第二节水的代谢

一、水的来源(A)

二、水的排泄(A)

三、体水平衡的调节(B)

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一、水的需要量(A)

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A)

三、水的品质(B)

思考题:

(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4学时)

目的要求: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B)

二、蛋白质的性质(B)

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氨基酸营养(A)

三、氨基酸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A)

第三节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瘤胃微生物对N的消化与利用(A)

二、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B)

三、小肠消化(A)

四、大肠消化(A)

五、氨基酸营养(A)

六、非蛋白氮的利用(A)

思考题:

(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3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B)

二、非淀粉多糖的性质(A)

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A)

第二节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代谢(A)

三、粗纤维的作用(A)

第三节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与利用(A)

二、VFA的代谢(A)

三、葡萄糖的代谢(A)

思考题:

(1)、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2)、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3)、NSP的概念。

(4)、简述NSP的营养特性。

(5)、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6)、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7)、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8)、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9)、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一节脂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

一、组成与分类(B)

二、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三、脂类的代谢(A)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一、必需脂肪酸概念与种类(A)

二、作用(A)与缺乏症(B)

思考题:

(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何谓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能值(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能量单位及能量来源

一、能量单位(A)

二、能量来源(A)

第二节能量代谢

二、消化能(A)

三、代谢能(A)

四、净能(A)

第三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一、表示体系(A)

二、能量体系间的转化关系(A)

三、其他能量体系(B)

第四节饲料的能量效率

一、饲料能量利用效率(B)

二、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A)

思考题:

(1)、热增耗(HI)、TMEn的概念

(2)、DE、ME、NE的定义或计算

(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简述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第八章矿物质营养(3学时)

目的要求: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第一节概述

一、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B)

二、必需矿物元素(A)

三、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A)

四、矿物元素的营养特点(A)

五、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B)

六、矿物元素的代谢(A)

七、矿物质的利用率(B)

八、自然界中的矿物质与动物的关系(A)

第二节常量元素

一、钙、磷(A)

二、镁(B)

三、钠、钾、氯(A)

四、硫(B)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吸收与代谢(A)、营养生理作用(A)、缺乏症与中毒症(B)、来源(B)、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第三节微量元素

一、铁(A)

二、锌(A)

三、铜(A)

四、锰(A)

五、硒(A)

七、其他元素(钴、钼、氟等)(B)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吸收与代谢(A)、营养生理作用(A)、缺乏症与中毒症(B)、来源(B)、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思考题: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3学时)

目的要求: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概述

一、维生素概念(A)

二、维生素分类(A)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B)

四、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B)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A)

六、维生素的来源(A)

七、动物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A)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VA(A)

二、VD(A)

三、VE(A)

四、VK(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

一、B1(A)

二、B2(A)

三、B6(A)

四、烟酸(A)

五、泛酸(B)

六、生物素(A)

七、叶酸(A)

八、B12(A)

九、胆碱(A)

十、VC(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思考题:

(1)、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概念。

(2)、各种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及其机理。

(3)、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4)简述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5)、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6)、简述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十章饲料添加剂(3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饲料添加剂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抗生素

一、概述(B)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A)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A)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A)

第二节酶制剂

一、概述(B)

二、酶制剂的应用(A)

三、应用酶制剂尚需解决的问题(A)

第三节益生素

一、概述(B)

二、益生素的种类(A)

三、益生素的应用效果(A)

四、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A)

五、化学益生素(A)

第四节其他饲料添加剂

一、激素(B)

二、营养重分配剂(B)

三、酸化剂(A)

思考题:

(1)、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的概念。(2)、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3)、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4)、简述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5)、简述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原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

(6)、简述益生素的概念、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7)、简述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8)、简述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9)、简述酸化剂的应用原理、效果及趋势。

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2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前几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并掌握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养分整体平衡的重要性。

第一节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A)

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A)

三、粗纤维与有机物的关系(A)

四、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A)

第二节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二、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维生素的关系(A)

三、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关系(A)

第三节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二、矿物质之间的关系(A)

三、维生素之间的关系(A)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2)、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第十二章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4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基础上,着重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了解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第一节化学分析法

营养物质的分析(包括概略养分和纯养分分析)(A)

第二节消化试验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A)

二、体内消化试验(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A)

三、体外消化试验(A)

四、尼龙袋法(A)

第三节代谢试验

一、概念与目的(A)

二、操作过程(A)

第四节平衡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A)

二、N平衡(B)

三、C平衡(B)

四、能量平衡(包括直接测热、间接测热、碳氮平衡、比较屠宰实验)(A)

第五节饲养实验

一、概念(A)

二、优缺点(B)

三、饲养试验常用方法(A)

四、试验方案设计(A)

五、试验报告的格式(A)

第六节屠宰试验(A)

第七节其他试验技术

一、同位素示踪法(C)

二、外科造瘘技术(C)

三、无菌技术(C)

第八节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一、单胃动物(讲述内容: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效率、必需氨基酸指数)(A)

二、反刍动物(讲述内容:传统体系,新体系)(A)

思考题:

1、BV、NPU、平衡试验的概念。

2、饲养试验(生长试验)的概念,及设计方案

3、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概念、要求、过程等。

4、消化试验的种类

5、常用的外源、内源指示剂是什么?

第十三章动物的采食量(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A)

二、采食量的衡量(A)

三、采食量的意义(B)

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A)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A)

三、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异同(B)

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B)

二、饲粮因素(B)

三、饲喂技术(B)

四、环境因素(B)

思考题:

1、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规定采食量的概念。

2、简述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试述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第十四章营养与环境(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了解动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热平衡与温热环境

一、热平衡(A)

二、温热环境(A)

第二节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B)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B)

第三节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一、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B)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B)

思考题:

(1)、热平衡、温热环境、温度适中区、冷应激、热应激的概念

(2)、简述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

(3)、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4)、简述环境与营养的关系。

第十五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饲养标准

一、基本概念(A)

二、饲养标准的特性(A)

三、饲养标准的发展(C)

四、饲养标准的内容和应用(A)

第二节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A)

二、研究方法(包括综合法和析因法)(A)

思考题:

1、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的概念。

2、饲养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

3、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第十六章维持的营养需要(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生产中维持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和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第一节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A)

二、意义(包括生物学意义、营养学意义和生产意义)(A)

第二节维持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一、维持的能量需要(A)

二、维持蛋白质、氨基酸需要(A)

三、维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A)

第三节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一、动物的影响(B)

二、饲料组成及饲养的影响(A)

三、环境的影响(B)

思考题:

1、维持、维持需要、代谢体重、基础代谢、绝食代谢、代谢粪氮、内源尿氮的概念。

2、维持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的计算。

3、简述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如何降低动物的维持需要。

第十七章生产的营养需要(6学时)

第一节动物生长需要

目的要求:学习动物生长发育和养分沉积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生长肥育动物对各种养分需要量的确定原理及方法。

一、生长肥育的生理基础

1、生长肥育的概念(A)

2、生长肥育规律(整体生长模式、部位发育规律、体组织生长规律、养分沉积规律)(A)

3、研究生长肥育规律的意义(C)

二、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A)

2、蛋白质氨基酸需要(A)

3、矿物元素需要(B)

4、维生素需要(B)

第二节动物繁殖需要

目的要求:学习繁殖动物(以母畜为主)配种前后及妊娠期母体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掌握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的模型。

一、营养与动物繁殖

1、营养对初情期的影响(B)

2、营养对排卵的影响(B)

3、营养对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响(B)

4、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B)

5、营养对产后发情间隔的影响(B)

二、繁殖周期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1、母体的营养生理规律(A)

3、胎儿发育的生理规律(A)

三、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A)

2、蛋白质需要(A)

3、矿物元素需要(B)

4、维生素需要(B)

四、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

1、确定营养需要的原则(A)

2、营养需要基本特点(B)

第三节动物泌乳需要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泌乳的规律,营养对泌乳的影响,重点掌握奶牛泌乳的营养需要及通过营养措施提高泌乳量和泌乳效率的基本原理。

一、乳的成分及形成

1、各种动物的乳成分(B)

2、影响乳成分的因素(A)

3、乳的形成(A)

二、泌乳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A)

2、蛋白质、氨基酸需要(A)

3、矿物元素需要(B)

4、维生素需要(B)

第四节家禽产蛋需要

目的要求:以蛋鸡为例,重点学习并掌握蛋的组成、营养对蛋形成的影响,产蛋的营养需要及影响营养需要的因素。

一、蛋的成分和形成

1、产蛋家禽营养生理特点(B)

2、蛋成分(A)

3、蛋的形成(B)

二、产蛋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A)

2、蛋白质、氨基酸需要(A)

3、矿物元素需要(A)

4、维生素需要(B)

第五节产毛的营养需要

目的要求:以绵羊为例,了解毛的组成和结构、形成、影响产毛量的主要因素,掌握产毛营养需要的特点以及营养与毛品质的关系。

一、毛的成分和形成

1、毛的结构与成分(B)

2、毛的形成(B)

二、产毛的营养需要

1、营养对产毛的影响(A)

2、产毛的营养需要(A)

思考题:

1、动物生长的一般规律?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顺序?

2、简述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

3、孕期合成代谢、短期优势的概念。

4、简述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5、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

6、标准乳、乳脂校正乳(FCM)的概念

7、泌乳动物能量营养需要的主要确定方法

8、确定泌乳动物蛋白质需要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原理。

9、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10、如何计算产蛋在能量和蛋白质需要。

实验一动物营养需要量的计算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的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计算奶牛,生长猪和蛋鸡的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

实验要求:学生据老师的要求计算奶牛,生长猪和蛋鸡的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并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猪代谢试验的观察(录相)

实验目的:通过录相观看了解猪代谢试验的全过程

实验内容:观看猪代谢试验录相

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作笔记

实验三鸡饲料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生进行鸡代谢试验并掌握其过程

实验内容:根据ME的定义,只要测出供动物一定时间内食入某种饲料的总能和在相同时间内排出的粪尿能即可计算出该动物的ME。由于家禽的粪尿(家禽的排泄物)一起经泄殖腔排出,因此只需收集记录食入饲料与排泄物的重量,测定出各自的能值即可计算其ME,此方法测定的ME为AME。

同样据沉积N=食入N-排出N,由于家禽的粪尿(家禽的排泄物)一起经泄殖腔排出,因此只需收集记录食入饲料与排泄物的重量,测定出各自含N量,即可算出沉积N,亦可净蛋白利用率(NPU=沉积N/食入N)

*本实验需资金多,实验场所大,耗时,要与课程实习周同时进行,据实际情况选择

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操作并按要求写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自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指导》2005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 胡坚主编,动物饲养学,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

[2] 东北农学院主编,家畜饲养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4] 李德发主编,《中国饲料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动物营养学报

[6] 中国饲料

[7] 饲料工业

[8] 中国畜牧杂志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期未闭卷考试(60%),

实验课考试方式:实验报告和平时评定(40%),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

相加为总成绩。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 年月日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最新《外科学》教学大纲80学时资料

外科学教学大纲 、八 前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外科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全面熟悉、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掌握外科常见和重危疾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及手术原则,为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或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奠定基础。学会归纳、总结各专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检诊方案、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书写出外科病历及专科查体。对常见外科病例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对急危重外科病人能及时作出相应急救处理措施并能熟练使用常规检诊、治疗基本技术。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严谨的临床外科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80学时授课,其中理论课74学时授课,实训课6学时授课。 外科学理论授课教学学时分配表

外科学实训授课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外科学发展概况,当代科学的定义与外科学的范畴,我国外科成就与现状,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外科学的定义与范畴,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简述现代外科学发展状况。 3、怎样学习外科学,优秀外科医生应具有的素质。 4、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自学)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要求: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无菌观点。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了解手术室管理。 教学内容: 1、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2、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手术室管理。 第三章麻醉 目的要求: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熟悉麻醉前一般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要领。ASA分级,气管插管的目的及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常用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气管内麻醉和肌松药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1 、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和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现代麻醉学的范畴: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疼痛诊疗。 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3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概念。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临床评价、常用吸人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静脉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肌松弛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点。 4 、局部麻醉: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毒性反应的识别、防治和处理。 5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麻醉中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 6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参数的观察及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7 、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乙醚开放滴入麻醉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气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椎管的解剖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第四章体液与营养代谢 目的要求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徐桦副教授 本教师教授过的本科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语言风格、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等。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获得2014年度学院“精彩课堂”奖;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等课程获得学生评教高分。 本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论和英语写作教学。参加编写过多种英语词典、英语专业课本、和英语教辅书籍,其中参与编写的《英语语言学与教学丛书·写作教程系列》获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撰写和发表重要专业论文十余篇。担任20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级英语写作”项目以及2009-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英语写作基础”系列课程项目负责人。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英语修辞学 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hetor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2总学时:32 *2 学分: 4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英语语法 授课对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三年级(5+6学期)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向具备英语写作基础的学生介绍现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修辞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

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本课程对于高年级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及环节,它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身,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帮助。 四、课程目标 英语修辞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通过修辞中的美学和非美学两套标准,系统传授英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文化及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笔头及口头的语言表达效果。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目的、场景、对象,使用相应风格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英语语言有效表达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本课程内容分三个大方面,第一方面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英语修辞活动的层次;第二方面为不同句法的修辞特色,短篇组织安排,文章写作和修改;第三方面为一些专题研究内容以及常用修辞格。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英语修辞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语言文学方向 先修课程高级英语 总学时32 总学分 2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介绍修辞理论,重点讲述实用性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语言实例。 (2)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选取内容上要注意以语音、词汇、句子三级修辞方法为重点,其中又应以喻类辞格为重点。 (3)学生对明喻比较熟悉,可以略而不讲或只作为隐喻的比较对象略谈。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例句并作出说明,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大纲中不带“*”号的内容属于基本内容,带“*”号内容可讲可不讲。(三)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防止教师一言堂,要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口头与笔头相结合的方式: (1)口头方式主要以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表现情况为考核依据。 (2)笔头方式主要以学生平时笔头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结束时笔头测验成绩为考核依据。 (3)口头考核成绩占40%,笔头考核成绩占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外科学》教学大纲

高纲176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911无机化学(三) 南京医科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是药学、临床药学、卫生检验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医学、药学、检验等各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基本计算方法; 3. 熟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是化学、药学、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后续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溶液 一、课程内容 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相关计算;了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分子浓度的表示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领会: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分子浓度;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及其应用;拉乌尔定律及其相关计算。 熟悉掌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摩尔分数;稀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范托夫定律及其相关计算;渗透浓度及其计算;等渗、低渗、高渗溶液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及其相关计算和应用;熟悉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和应用;了解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领会:化学反应中系统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热和功、热力学能、恒压和恒容反应热、反应进度、化学热力学标准状态等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焓与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和摩尔焓变;盖斯定律及其相关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熵及其影响因素;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平衡 一、课程内容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与计算;标准平

英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11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Rhetoric 课程总学时: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英语修辞学》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英语修辞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从而达到写作时语言更加贴切,意义更加清晰,表达更加生动;阅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从本质上了解英语,掌握英语,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修辞学这门古老学科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修辞学发展的渊源、历史和现状;同时,对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了该课程后,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更加准确和优美,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当代英语修辞方面的理论、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精细分析的技巧,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 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但可通过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学习提供帮助。 2. 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授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再分析不同修辞格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举例说明;在讲英语修辞时,穿插对比讲授汉语修辞格,使同学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修辞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讲 课时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活学活用 . 3. 教学手段:可利用幻灯或投影仪或电子课件 4. 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口腔医学专业课。 课程任务: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是口腔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 颊、舌、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颧 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 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口腔颌面 外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考 核方法:考试,笔试、操作 学时学分:96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9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 合计教学内容绪论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口腔颌面外科麻 醉、镇痛及重症监护牙及牙槽外科种植外科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 颌面部神经疾患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牙颌面畸形口腔颌面部 后天畸形和缺损学时 1 4 5 7 3 7 7 8 5 4 5 4 1 3 64 序号一实验项目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口腔颌面外科门 诊病案书写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案书写学时 4 4 4 基本教学要

求初步掌握口腔外科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初步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明了临床检查、麻醉、拔牙的步骤二三四观看口腔颌面部的临床检查、局部麻醉与拔牙光2 盘五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 2 与方法初步掌握各局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射方法和要点,以及操作规程通过见习,进一步明了麻醉、拔牙的步骤与方法和操作规程初步明了阻生牙拔除术的步骤与方法熟悉种植义齿、牙槽外外科手术的目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步骤掌握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各种夹板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学会常见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加深明了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治原则和颈清的合理术式方法掌握先天性唇腭裂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六各类牙牙拔除的步骤和方法(见习) 4 七阻生牙拔除术 2 八观看种植义齿和牙槽外科手术光盘2 九颌骨骨折诊断与处理 2 十口腔颌面部肿瘤观看颌面部骨折手术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和口腔癌颈清术的合理术式光盘 2 十一2 十二先天性唇腭裂 2 32 合计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熟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成就、贡献及发展方向。【教学内容】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齐红飞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汉语修辞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修辞技巧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提高学生对修辞的鉴赏能力和言语交际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修辞概说、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第一章修辞概说(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 教学难点: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修辞、修辞学的概念。 2、了解对修辞认识的偏颇,修辞的作用。 3、理解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修辞作用、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一节语音及其调整(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难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修辞手段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手段概念、修辞手段分类、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三)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二节词语及其锤炼(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的内容。 教学难点: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词语锤炼的要求。 2、掌握词语锤炼的内容。 3、理解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词语锤炼的内容。 (四)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三节句子及其选择(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2种句式的概念内涵、特点、修辞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12种句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长句和短句选择。 2、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 3、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 4、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 5、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 6、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理解长句和短句选择;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五)第三章修辞方法第一节形式化修辞方法(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