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护理学基础部分知识点

考研护理学基础部分知识点

护理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护理学导论与基础 护理学。护理学导论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常用 护理理论、护患关系与沟通等;基础护理学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 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考试内容 (一)护理学导论 1.护理学基本概念 (1)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整体护理的概念 (3)专业护士的角色 2.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 (2)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陈述方式 (3)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 3.护患关系与沟通 (1)沟通的概念、要素 (2)常用的沟通技巧 (3)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4.护理学相关理论 (1)一般系统论 (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4)应激与适应 5.护理理论 (1)Orem 自理理论 (2)Roy 适应模式 (二)基础护理学 1.医院环境 (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医院环境的调控
1)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1.空间:患者床单位不能过密,病床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 米 2.温度:病室温度:20~22℃ 新生儿、老年病室、产房、手术室:22~24℃ 3.湿度:50%~60% 4.通风: 5.噪音:WHO 白天:35~40dB “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6.采光 7.装饰 2)医院生理社会环境的调控
-1-

1.人际关系 ①护患关系 最基本、最重要 ②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2、医院规则 以人为本
2.舒适与安全 (1)各种卧位
根据患者的自主性、活动能力及疾病情况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卧位。 分类 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概念 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 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 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体位,处于被他人安置的体位 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 的卧位 【常用卧位】 类别 实施方法 去枕仰卧,头偏向一 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去枕仰卧位 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 立于床头 适用范围 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 清醒的患者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 腔穿刺后的患者 原理 ①防止呕吐物误入气 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 发症 ②防止因脑压降低而 引起的头痛 抬 高头 胸 部有 利 于保持气道通畅, 增加 中凹卧位 抬高头胸部 10°~20° 抬高下肢约 20°~30° 休克患者 肺活量,改善通气功 能;纠正缺氧状态;抬 高下肢, 有利于静脉血 回流, 增加心输出量而 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屈膝仰卧位 患者仰卧,头下垫枕, ①腹部检查的患者 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 ②导尿或会阴冲洗时 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患者侧卧,两臂屈肘, 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 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 侧卧位 ①灌肠、 肛门检查及配 曲。必要时于两膝之间、 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胸腹部、 后背部放置软枕, ②臀部肌肉注射 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 ③预防压疮 性, 增加患者舒适和安全。 1.摇床法:患者卧于床上, 以髋关节为轴心,先摇起 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 与床面成 30°~50°, 再摇
-2-
适应症 病情较轻、 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昏迷、瘫痪、极度衰弱
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是为 肺心病、心力衰竭、重症哮喘
( 仰 平 卧 卧 位 位 ) 仰 卧 位 ( 平 卧 位 )
使腹肌放松, 便于检查
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手 术后患者 ②心肺疾病引起呼吸 困难的患者
①减少局部出血 ②由于重力作用, 部分 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 腔,减少回心血量,从

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 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 软枕,垫于足底,增加舒 适,并且防止下滑;放平 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 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法: 将患者上半身 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 半坐卧位 靠背架,下肢屈膝,用中 单包裹膝垫枕于膝下,中 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 缘,以防患者下滑。床尾 足部垫软枕。其他同摇床 法。
③胸、腹、盆腔手术后 或有炎症的患者 ④腹部手术后患者 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 弱的患者
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 负荷; 同时可使膈肌位 置下降,胸前容积扩 大, 减轻腹腔内脏器对 心肺的压力, 肺活量增 加,有利于肺通气,使 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 善。 ③可使腹腔渗出液流 入盆腔,使得感染局 限。 因为盆腔腹膜抗感 染能力较强, 而吸收能 力较弱, 故具有防止炎 症扩散和毒素吸收的 作用,减轻中毒反应。 同时可以防止感染向 上蔓延而引起膈下脓 肿 ④减轻腹部切口缝合 处的张力,以缓解疼 痛,促进舒适,有利于 切口愈合 ⑤使患者适应体位改 变, 有利于向站立位过 渡
扶患者做起, 身体稍 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 桌,桌上放一软枕,患者 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 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 70°~80°, 使患者同时能 向后依靠;膝下支架抬高 15 ° ~20 °。必要时加床 挡,以保证患者安全 患者仰卧,两臂屈曲 ①腰背部检查或胰、 胆 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 管造影检查时 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 ②脊椎手术后或腰、 俯卧位 软枕,头偏向一侧 背、臀部有伤口,不能 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③胃肠胀气导致腹痛 的患者 ③使腹腔容积增大, 缓 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 痛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 重症哮喘等疾病引起 的呼吸困难的患者
端坐位
-3-

类别
实施方法 患者仰卧,将一软枕 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
适用范围 ①肺部引流物引流 ②十二指肠引流术 ③妊娠后期胎膜早破 ④跟骨或胫骨结节牵 引时 ①颅脑手术后或头部 外伤的患者 ②脑水肿的患者 ③颈椎骨折行颅骨牵 引术的患者 ①肛门、直肠、乙状结 肠镜检查及治疗 ②矫正胎位不正和子 宫后倾 ③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①会阴、 肛门部位的检 查、治疗或手术,如膀 胱镜检查、妇产科检 查、阴道灌洗 ②产妇分娩
原理 ①使痰容易咳出 ②有利于胆汁引流 ③防止脐带脱垂 ④利用人体重力作为 反牵引力 ①减少颅内出血 ②降低颅内压, 预防和 减轻脑水肿 ③借助人体重力作为 反牵引力
头低足高位
部。床尾用支架物垫高 15~30cm。 颅内高压者禁用 患者仰卧,头部枕一 软枕,床尾横立一枕,床
头高足低位
头用支托物垫高 15~30cm 或根据病情而定 患者跪卧,两小腿平 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 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 腹部悬空,臀部抬高,头 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 头的两侧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 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
膝胸卧位
截石位
臀部齐台边,两手放于身 体两侧或胸腹部
(2)运送患者法
1.轮椅运送法 2.平车运送法:①挪动法②一人搬运法③二人搬运法④三人搬运法⑤四人搬运法 3.担架运送法
(3)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3.清洁卫生 (1)口腔护理 一、口腔卫生的评估
(一)口腔状况评估

观察以下内容: 1.口唇的颜色、湿润度,有无裂痕、出血及疱疹等。 2.口腔黏膜的颜色及完整性,是否有溃疡、出血、脓液渗出及赘生物等。 3.牙齿的数量是否齐全,有无脱落、义齿、龋齿、牙结石、牙垢等。 4.牙龈的颜色,有无出血、溃疡、肿胀等。 5.舌的颜色、湿润度,有无溃疡、出血等,舌苔的颜色,苔质是否厚腻等。 6.鄂部、悬雍垂、扁桃体的颜色,有无肿胀及不正常的分泌物等。 7.口腔有无难闻的气味,如有无氨臭、烂苹果等异常气味。 (二)自理能力评估 1.评估患者每天清洁口腔的情况,如刷牙、漱口或清洁义齿等。 2.评估患者是否能自行完成口腔清洁,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其自我照顾,无法自理人员护理 人员应协助其完成。
-4-

(三)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的评估 1.评估患者对保持口腔卫生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对口腔为卫生与口腔疾病、全身性疾病相关 性知识的了解程度。 2.评估患者对保持口腔清洁正常方法的掌握,如对经常使用的牙膏、牙刷及其他口腔清洁用 品应如何选择,如何正确刷牙。 3.评估患者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口腔卫生的护理措施
(一)口腔卫生指导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指导正确上午刷牙 (1)刷牙时间:晨起或临睡前,进食后。 (2)刷牙用具的选择 (3)刷牙的方法 2.牙线剔牙法 BID 餐后 (二)义齿的护理 1.义齿的佩戴 2.义齿的清洁 3.义齿的保存 冷开水 每日一换 忌开水或乙醇(以免义齿变色、变形或老化) (三)特殊口腔护理 【适应症】 : 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口腔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者 bid~tid 【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因微生物繁殖引起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治口臭,去除牙垢,促进食欲,增加患者舒适感和自信心。 3.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等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注意事项】 1.擦洗时动作轻柔,血管钳前端应用棉球包裹,勿直接接触黏膜及牙龈。 2.牙关紧闭及不能自行张口的患者需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不可用暴力助其张口。 3.昏迷患者禁忌漱口,棉球蘸水不可过湿,以免呛咳或吸入性肺炎;每次擦洗时只能用弯止 血钳加紧一个棉球,以免脱落。擦洗前后要清点棉球,注意勿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4.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其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 5.传染性患者的用后物品应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常用漱口溶液及作用 溶液名称 生理盐水 1%~3%过氧化氢溶液 1%~4%碳酸氢钠溶液 0.02%洗必泰溶液 0.02%呋喃西林溶液 复方硼酸溶液(朵贝尔溶液) 0.1%醋酸溶液 0.08%甲硝唑溶液 口泰溶液 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有溃烂、坏死组织者 属碱性溶液,抑制真菌生长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酸性防腐溶液,有抑制细菌作用 抑制绿脓杆菌生长 抑制厌氧菌生长 广谱抗菌
-5-
作用

银花甘草漱口液 辛夷花漱口液
清热解毒、除臭 光谱抗菌
(2)皮肤护理
一、皮肤结构与功能 (一)皮肤结构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棘细胞层 基底层 真皮 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血管神经 皮下组织 1.颜色 苍白 发绀 发红 黄疸 色素沉着 2.温度 3.弹性 4.完整性 5.感觉 6.清洁度 三、皮肤一般护理 (一)皮肤卫生指导 (二)淋浴和盆浴 (三)床上擦浴 (四)背部按摩 四、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是指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 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一)压疮发生的原因 1.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垂直压力 (2)摩擦力 (3)剪切力 2.全身营养不良 3.潮湿的刺激 4.年龄 5.循环、呼吸不稳定
-6-
含黑色素细胞
二、皮肤评估 血红蛋白减少所致
休克或贫血患者 口唇、耳廓、面颊、肢端 运动、饮酒;高热、炎症 胆道阻塞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基底层黑色素增多

6.运动功能减退和感知功能障碍 (二)压疮的评估 1.危险人群的评估 (1)意识状态改变的患者 (2)活动受限患者 (3)大、小便失禁及发热患者 (4)营养不良、消瘦患者 (5)肥胖者 (6)水肿患者 (7)老年人 (8)疼痛患者 2.危险因素的评估 (1)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 (2)Norton 量表 (3)Anderson 计分表 3.好发部位的评估 骶尾部最多见,其次是踝、足跟。 (1)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耳廓、肩峰、肘部、髋部、膝部(内髁和外髁) 、踝部(内踝和外踝) (3)俯卧位:耳廓、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髂前上棘、膝前部、脚 趾 (4)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 4.压床的评估 (1)临床分期 分期 淤血红润期 (Ⅰ期) 暂时性血液循环 障碍, 炎性浸润期 (Ⅱ期) 局部静脉淤血 表皮和真皮 皮下脂肪层 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 痛;解压 30min 不能恢复 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 皮肤因水肿变薄,出现水泡; 破裂露出潮湿红润创面,有触痛 水泡扩大,表皮破溃,黄色渗液; 感染后脓液覆盖; 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 重。 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 可闻及臭味,严重者败血症
浅度溃疡期 (Ⅲ期) 局部淤血形成血 栓
皮下组织及深层 组织
坏死溃疡期 (Ⅳ期) 坏死组织发黑, 真皮下层及肌肉 脓 性 分 泌 物 增 层、 骨膜、 关节腔 多, 可闻及臭味, 严重者败血症 (2)压疮局部的评估 5.压疮的危险因素 1.活动受限 2.意识状态改变或感觉障碍 3.营养不良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7-

4.局部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 5.应用矫形器械 (三)压疮的预防措施 1.减轻和去除局部压迫 (1)翻身 最基本、最简单而有效 (2)使用减压用具 (3)正确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等设施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1)防止身体滑动 (2)患者在床上移动时使用提式床单 (3)避免使用脱瓷的便盆 3.避免局部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 (2)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4.促进血液循环 (1)定期用温水擦浴、擦背,以促进血液循环 (2)鼓励患者多运动 (3)避免对局部发红的皮肤进行按摩 5.增进营养 6.加强健康教育 (四)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1.淤血红润期 解除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进展。 不提倡局部按摩 2.岩性浸润期 防止水泡破裂,保护泡皮和床面,预防感染。 3.浅度溃疡期 保持局部清洁,促进湿性愈合。 湿性环境能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4.坏死溃疡期 清洗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概念、分类、防控 【概念】 :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处于潜伏期的 感染。 【分类】 (一)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预防性感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二)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分 最常用 细菌感染最常见 (三)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类 【防控】 (一)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自觉参与感染管理 (二)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法依法管理监督 (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8-

(2)清洁、消毒、灭菌:概念、方法 【概念】 :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清洁剂机械刷洗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 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 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
用法 物 理 消 毒 灭 菌 法 热 力 消 毒 灭 菌 法 燃 烧 消 干 毒 热 法 灭 菌 法 干 烤 灭 菌 法 烧 灼 法 焚 烧 法 消毒:120~140℃、 10~20min 灭菌:160℃、2h; 170℃、1h; 180℃、0.5h 5~10min 杀灭细菌繁殖体 煮 湿 热 消 毒 灭 菌 压力蒸 法 汽灭菌 法 沸 消 毒 法 (消毒) ,15min 杀灭多数 细菌芽孢。 消毒金属物品时加碳酸氢 钠成 1%~2%溶液, 沸点提 高到 105℃,增强杀菌作 用、去污防锈 手提式~ 下排气式~ 103~137kPa 121~126℃ 20~30min 132℃ 205kP a 5~10min 预真空式 临床最常用、效果 最可靠、医院首选 杀灭一切 各类器械、辅料、 搪瓷、橡胶、耐高 温玻璃制品、溶液 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法:50~200℃留点温度 计甩至 50℃以下 化学监测法: 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剂 121℃、20min;130℃、4min 黑色或灰黑色 生物监测法: 最可靠 非致病性嗜热脂肪肝菌芽孢 放 于四角中心 取出放入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内 56℃ 48h~一周培养 低温蒸 气消毒 法 将蒸气输入盂县抽空的压 力蒸气灭菌锅内, 78~80℃,10~15min 不耐高热物品的消毒(内镜、麻醉用具、塑料、橡胶 制品) 操作简单、效果可 靠、经济方便 耐热、不怕水(餐具、食物、搪瓷类、金属类、玻璃 类、橡胶类 耐高热、不耐湿热的物品(油剂、粉剂、玻璃器皿、 金属器械、搪瓷类) 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 迅速、简单、彻底 20s、95%以上乙醇 特点 简单、迅速 耐热物品 ①急需或临时使用金属器械或搪瓷类物品 ②接种环 特殊感染患者污染辅料、病理标本及其他污染物且无 保留价值 适用范围
①注意
酒精)
②贵重 全
①干烤
开③时
物品⑤
10cm×
①刷洗
②体积
③充分
④玻璃
⑤橡胶
以防老
⑥塑料
①物品
②包裹
③下排
预真空
金属包
④留空
⑤布类
【方法】
-9-

流通蒸 气消毒 法 辐 射 消 毒 法 日光暴晒 消毒法 紫外线消 毒法 臭氧灭菌 灯消毒法
常压(101.325kPa) 100℃, 操作简单、效果可 15~30min 靠、经济方便
餐具、便器
阳光直射 6h,定时翻动
床垫、被褥、毛毯、衣服、书籍
室内空气: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门、急诊)物 品表面 广谱杀菌,细菌繁 殖体、真菌、病毒、 芽孢、肉毒杆菌毒 素 空气、物品表面、诊疗用水、医院污水
臭氧在
电离辐射 灭菌法 (冷消毒、 冷灭菌)
①穿透力强,消毒 均匀彻底,效果可 靠,不受包装形式 限制②不使物品升 温,适用于不耐热 物品的灭菌 ③节 约能源,价格便宜
精密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药物、食品、工业 产品、生物医学制品
微波消毒 灭菌法
①对物体热损坏较 轻②工作环境占地 面积小,周围不形 成高温区③可包装 后灭菌
事物、餐具、医疗用品、非金属材料器械
①对人
②不能
③小件
④水是
自然净化法 机械除菌 低温等离子体灭 菌法
开窗通风 20~30min <0.2μ m 高效过滤器 过氧化氢为介质 低温 35~45℃ 省时: 23min 完成 简单器械消毒, 35~45min 完成复 杂器械消毒 手术室、产房、婴儿室、保护性隔离室、制剂室 不耐热耐湿物品(麻醉用具、气管插管、胸腔镜、腹 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关节镜、心导管、除颤仪电 极、电刀、电钻,双极电凝、光源导线镜头、官腔类 器械)
①清洁
②长度
吸水的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简称 UV)属电磁波辐射,根据波长可分为 A 波、B 波、 C 波和真空紫外线,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 C 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 200~275nm,而杀菌作用 最强的波段是 250~270nm。 【消毒机制】 ①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环状芳香族氨基酸和连接氨基酸的肽链,使细菌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 致死亡。 ②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促使 DNA 链上的相邻胸腺嘧啶结合成二聚体,使微生物的 DNA 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 ③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菌丧失氧化能力。 ④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紫外线消毒特性】 1 杀菌广 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 10 -

2 不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差异较大 一般情况下,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最强,其下依次为细菌芽孢、抗酸杆菌、病毒和其 他细菌繁殖体,另外艾滋病病毒对紫外线照射耐受力也较强。 3 穿透力弱 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弱,且受尘埃颗粒和湿度的影响,不能穿透固体、玻璃、纸张。 所以只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4 杀菌效果与照射剂量有关 5 在不同介质中紫外线杀菌效果不同 6 杀灭效果受物体表面因素影响 7 协同消毒作用 【影响紫外线消毒的因素】 一、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和照射剂量的因素 1.电压 2.距离 3.温度 20~40℃ 照射强度最大且稳定 6.有机物的保护 7.悬浮物的类型 8.紫外线反射器的使用 二、微生物方面的因素 1.微生物的类型 根据抗力大致可将微生物分为 3 类 高抗性:真菌孢子、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耐辐射微球菌等 中抗性:鼠伤寒沙门菌、酵母菌等 抵抗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 2.微生物的数量 【紫外线消毒的应用】 一、空气消毒 多用于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门、急诊)等室内空气消毒。一般每 10m2 安装 30W 紫外线灯管一支,固定吊装在天花板上,距离地面不超过 2 米,消毒时间为 30~60 分钟。 紫外线消毒的应用 一、空气消毒 (一)固定式照 (二)移动式照射 ( 三)间接照射 二、污染物表面消毒 (一)室内表面的消毒 (二)设备表面的消毒 (三)特殊器械消毒的应用 三、饮用水和污水的消毒 四、食具消毒 【注意事项】 ①环境要清洁干燥无尘,室内适宜温度在 20~40°C;适宜湿度为 40%~60%。 ②灯管要保持清洁,每隔两周用 95%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③消毒时间须从灯亮 5~7 分钟后开始计时,照射后病室应及时通风换气。关灯后须间隔 3~4 分 钟再开,以免影响紫外线灯管的杀菌效果。 ④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人员应离开房间,若患者不能离开病房,要注意保护眼睛、皮肤,一般肢 体用被单遮盖, 眼睛戴墨镜或用纱布覆盖, 嘱咐患者不要直视光源, 以防发生角膜炎或皮肤红斑。 ⑤准确记录消毒时间,一支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是 1000 小时,超过此时限应及时更换。 ⑥定期检测灯管的照射强度,以保证紫外线灯管的消毒效果。 ⑦紫外线灯在消毒时可产生臭氧,臭氧可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臭氧过多时也可引起中毒,臭氧
- 11 -
4.相对湿度
5.照射时间
医院的病房、产房、婴儿室、监护病房、换药室等。

的浓度不能高于 0.3mg/m3(其预防方法为使用无臭氧紫外线灯或于普通紫外线灯消毒完 30min 后,再进入消毒室进行操作,以防止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化学消毒灭菌法 1.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 (1)杀菌谱广 (2)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使用时间持久。 (3)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易溶于水。 (4)毒性低,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或不引起过敏反应。 (5)无色、无味、无臭,用后易于出去残留物质。 (6)不易受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与血液、排泄物等有机物接触不降低或失去作用。 (7)用法简便,价格低廉,可以大量供应。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性能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液现用现配,严格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待消毒物品洗净擦干,浸泡时充分暴露(轴、管腔) (4)消毒液定期更换,易挥发的加盖保存,并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 (5)使用前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 (6)熟悉常用消毒剂副作用,做好保护。 3.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灭菌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浸泡法 擦拭法 喷雾法 熏蒸法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真菌 孢子) 可杀灭一切细菌的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 子,细菌芽胞 除芽孢以外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及某些真菌 乙醇、部分含氯消毒剂 苯扎溴铵、氯已定(洗必泰) 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 氧乙烷 碘消毒剂、部分含氯消毒剂
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耐湿,不耐高温物品(锐利器械、塑料制品) 墙壁、厕所、家具、皮肤 空气、墙壁、地面 换药室、手术室、病室空气,血压计、听诊器、及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票证 空气熏蒸消毒法
消毒剂种类 2%过氧乙酸 纯乳酸 食醋 消毒液量 8ml/m3 0.12ml/m3 5~10ml/m3,加热水 1~2 使用方法 关闭门窗,加热 关闭门窗,加热 关闭门窗,加热 时间 30~120min 30~120min 30~120min
2)物品消毒:甲醛消毒柜 5.临床常用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名称 戊二醛 消毒水平 灭菌剂 作用原理 与菌体蛋白质反 应,使之灭活; 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 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注意事项 ①浸泡金属类器械时加入 0.5%亚 硝酸钠防腐②定期测定浓度, 每周
- 12 -

能杀灭细菌、真 菌、病毒和芽孢
②常用浓度为 2%戊二醛 ③常用浸泡法,消毒时间 20~45min,灭菌时间 10h
过滤一次, 每两周更换消毒液一次 ③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④容易氧化分解,宜现用现配 注意事项 ①易燃易爆, 有一定的毒性, 必须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 ②置阴凉通风、 无火源及电源开关 处保存, 严禁置入冰箱中, 贮存温 度<40℃,以防爆炸 ③灭菌后的物品, 应彻底消除环氧 乙烷后方可使用 ④按时进行效果检测和评价 ①对金属有腐蚀性, 对织物有漂白 作用 ②易氧化分解降低杀伤力, 宜现用 现配 ③贮存于有色玻璃瓶及阴凉避光 处,以防高温引起爆炸 ④有一定刺激性, 配置时可戴口罩 和橡胶手套
3
消毒剂名称 环氧乙烷
消毒水平 灭菌剂
作用原理 与菌体蛋白结 合,使酶代谢受 阻而导致死亡; 能杀灭细菌、真 菌、病毒、立克 次体和芽孢
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精密仪器、化纤织 物、塑料制品、透析器、书 籍、一次性诊疗用品消毒 ②少量物品可放入丁基橡胶 袋中进行消毒;大量物品则 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可 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投药 量等进行消毒灭菌
过氧乙酸
灭菌剂
能产生新生态 氧,使菌体蛋白 氧化、死亡;能
①0.2%过氧乙酸溶液用于 手的消毒,需浸泡 1~2min ②0.2%~0.5%过氧乙酸溶液 泡 30~60min ③0.5%过氧乙酸溶液用于 餐具的消毒, 浸泡 30~60min ④1%~2%过氧乙酸溶液用 于室内空气的消毒,8ml/m 加热密闭熏蒸 30~120min
杀灭细菌、 真菌、 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浸 病毒、芽孢
福尔马林 (37%~40% 甲醛)
灭菌剂
使菌体蛋白变
①空气消毒加热法:取
3
①穿透力强,熏蒸衣物时要挂起 ②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 使 用时要注意防护 ③有致癌作用, 不宜用于室内空气 消毒 ④温、湿度对消毒效果有明显影 响,要求室温在 18℃以上,相对 湿度在 70%~90%
性, 酶失去活性, 2~10ml/m 甲醛溶液加 能杀灭细菌、真 菌、芽孢和病毒 4~20ml 水,加热熏蒸, 密闭 6h 以上 ②空气消毒氧化法:取高锰 酸钾 15g/m 倒入盆中, 加等 量水搅匀,再加入 2~10ml/m 的甲醛,密闭 6h 以上 ③物品消毒氧化法:取甲醛 溶液 40~60ml/m3,加入高锰 酸钾 20~40g/m3,放于甲醛 消毒柜内熏蒸 6~12h
3 3
碘酊
高效
使细菌蛋白氧化 变性,能杀灭大
①2%碘酊溶液用于创伤、 手 术、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擦
①刺激性较强, 不宜用于黏膜的消 毒 ②皮肤过敏者禁用 ③对金属有腐蚀性, 不能浸泡金属 器械
部分细菌、 真菌、 后待干,再用 70%乙醇脱碘 芽孢 ②2.5%碘酊溶液用于脐带 断端的消毒,擦后待干,再 用 70%乙醇脱碘 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 高、中效 在水溶液中可释 放出有效氯,破 ①0.5%漂白粉溶液用于餐 具、便器等消毒,需浸泡
①水溶液性质不稳定, 宜现用现配 ②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不宜用于金
- 13 -

漂白粉精、 氯京、 氯氨 T 等)
坏细菌酶的活性 而致死亡;能杀 灭各种致病菌、 病毒、芽孢
30min ②1%~3%漂白粉溶液用于 喷洒或擦拭地面、墙壁及物 品表面消毒 ③0.03%~0.15%漂白粉溶液 用于饮水消毒及油漆家具的 消毒 ④排泄物消毒:排泄物 5 份 加漂白粉 1 份,2h 后倾倒; 尿液 100ml 加漂白粉 1g 搅 拌,1h 后倾倒
属制品、有色衣物等 ③置于阴凉、 通风、 密闭容器内保 存,以减少有效氯的丧失
过氧化氢
高效
遇有机物迅速分 解,释放出新生 氧,具有杀菌、 防腐、清洁等作 用
①3%过氧化氢溶液可采用 擦拭法或浸泡法,时间 30min ②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塑料制 品、餐具、饮水的消毒 ③1%~3%过氧化氢溶液用 于漱口、外科冲洗伤口
①稀释溶液不稳定,宜现用现配。 使用前测定有效含量 ②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碘附
中效
破坏细菌胞膜的 通透性屏障,使 菌体蛋白露出失
①适应于皮肤、黏膜消毒 ②0.5%~2%碘附溶液用于 外科手术及注射部位皮肤消
①碘附稀释后稳定性差, 宜现用现 配 ②置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③皮肤消毒后留有色素, 可用水洗 净 ④消毒后不用乙醇脱碘
活。 能杀灭细菌、 毒,涂擦 2 次,时间 3min 病毒 ③0.05%~0.1%碘附溶液用 于口腔黏膜、烧伤、床面消 毒 ④0.1%碘附溶液可用于体 温计的消毒 安尔碘 中效 碘与表面活性剂 的不定型络合 物,能杀灭细菌 芽孢 0.2%安尔碘溶液用于注射 手术部位皮肤和黏膜消毒、 外科换药消毒、口腔黏膜消 毒等 乙醇 中效 使菌体蛋白凝固 变性,干扰细菌 的代谢而导致死 亡。但乙醇对肝 炎病毒及芽孢无 效 季铵盐类 新洁尔灭 新洁灵 低效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能吸附带阴电的细菌, 破坏其细胞膜,导致菌 体自溶死亡;使菌体蛋 白变性、沉淀死亡。杀 ①0.01%~0.05%新洁 尔灭溶液用于创面、 黏膜消毒 ②0.1%~0.5%新洁尔 灭溶液用于皮肤、手 ①70%~75%乙醇溶液可作 为消毒剂,用于皮肤消毒 ②95%乙醇溶液可用于燃烧 灭菌
①易挥发,用后盖紧瓶盖
前皮肤消毒、 外科手的消毒、 ②皮肤消毒后, 有色素沉着, 可用 水洗净
①易挥发需加盖保存, 保持浓度≥ 70% ②有刺激性, 不宜用于黏膜与床面 的消毒 ③易燃,禁明火
①对肥皂、 洗涤剂等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有拮抗作用 ②对阴离子有吸附作用, 会降低药 效, 故容器底部不能垫纱布, 棉花 等
- 14 -

灭细菌繁殖体,但对结 核杆菌、芽孢和亲水性 病毒无效 消毒剂名称 胍类消毒剂 氯已定 消毒水平 低效 作用原理 破坏菌体细胞膜 的酶活性使胞浆 膜破裂死亡。能 杀灭细菌繁殖 体,但对芽孢、 分歧杆菌和病毒 无效
术器械消毒。浸泡 15~30min
③对铝制品有破坏作用, 禁用铝制 品盛装
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外科洗手、皮肤、 肥黏膜的消毒 ②4%氯已定乙醇溶液擦拭 皮肤 2 遍,时间 2min ③0.05%~0.1%氯已定水溶 液冲洗黏膜和创面
注意事项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皂、 洗衣 粉等降低消毒效果 ②待消毒物品应洗净, 有污垢的物 品不宜使用此法消毒
(3)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操作方法
【概念】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 污染的技术。 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菌处理后仍然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操作原则】 总原则:保持无菌,防止污染 1.对操作者的要求 操作者必须衣帽整洁,戴好口罩、帽子,剪短指甲、刷手;不可面对无 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操作要在视线以内,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手臂必须保持 在肩以下、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2.对环境的要求 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台清洁、干燥、物品摆放合理;操作前 30min 停止清扫工作,并减少人员流动,以防止尘埃飞扬污染无菌区域;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 次,每次 1 小时。 3.无菌物品的存放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标志;无菌物品应存放 于清洁干燥、固定的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不可过久地暴露在空气中;无菌容器或包内应注明名 词、消毒日期,并按失效日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的有效期为 7 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从新灭 菌。 4.无菌物品的使用 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以防止交叉感染;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有效期为 24h;已取出的物 品虽未使用,亦不可再放回;已被污染或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并重新灭菌;未经灭菌的物品不 可触及无菌区域。 【操作方法】 (一)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方法 1.目的 2.种类 3.存放 浸泡:2~3cm 1/2 干燥:4~8h 更换 4.使用方法 5.放钳 闭合垂直放入,打开关节
- 15 -

▲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镊)只能夹取无菌物品。换药时,不可用持物钳直接夹取油纱条或换药、消毒 皮肤,以防油粘于前端,影响消毒效果或被污染。 2.一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或镊,以免在取用过程中相互碰撞造成污染。 3.取出、放回时前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源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的部位。 4.用后立即放回,并打开轴关节,以便充分接触消毒液。 5.远处使用要连同容器一同搬移,不可只拿无菌持物钳(镊) 。 6.容器及无菌持物钳(镊)应定期消毒,至少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怀疑有污染时 , 应立即更换,重新灭菌。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方法 1.目的 2.使用方法 盖内面向上 由近向远/由一侧到另一侧盖严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打开无菌容器盖时手指不可污染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取物时无 菌持物钳及物品不可触碰边缘。 2.物品取出后,及时盖盖,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3.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亦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应每周至少灭菌一次 5.手持无菌容器(如治疗碗)时,应拖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1 目的 2.无菌包的准备 包外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 3.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在干燥环境中,无菌包的有效期为 7 天,已打开未使用的无菌包,包内物品有效期为 24 小时。 2.取出无菌包或再包扎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操作过程中手不可跨越无菌区。 (四)取用无菌溶液法 1.目的 2.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翻起瓶塞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止其被污染。 2.冲洗瓶口喝倒取无菌溶液时,瓶子离污染盘和无菌容器的高度要合适(10cm 以上) ,不可使水 珠回溅,标签不可浸湿。 3.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无菌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瓶内剩 余溶液。 4.已打开未使用完上午无菌溶液有效期为 24h。 (五)无菌盘的准备方法 1.目的 2.无菌包的准备 3.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操作台和治疗盘必须清洁干燥,以避免无菌巾潮湿。 2.铺无菌盘时,手、衣物等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巾的内面。 3.铺好的无菌盘应立即使用(有效期为 4 小时) ,防止污染。
- 16 -

(六)戴、脱无菌手套法 ▲注意事项 1.取、戴无菌手套时,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即无菌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 另一只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 ;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脱下手套的手勿触及手套 的外面(污染面) 。 2.戴好手套后,在操作过程中手应保持在肩以下、腰部以上,并在视线范围内,以避免污染。 3.戴、脱手套时,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和手指部位,以免损坏。
4.发现手套被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4)隔离技术:概念、原则、种类
【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和特殊的环境中,使其暂时避免与周围人 群接触。 【原则】 (一)一般消毒原则 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备齐全 根据隔离种类,病室门口和病床应悬挂明显的隔离标志。 隔离区的入口处或病房门口应具备有足够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等必须物品,门口放 置浸有消毒液的脚垫(供出入时消毒鞋底) 、消毒手用的容器和消毒液及洗手设备、门外设置隔 离衣悬挂架及隔离衣、手刷、毛巾及避污纸、污物桶、污物袋等。 2.进出隔离区域,行为符合规范 (1)凡进入给单位必须戴口罩、帽子、隔离衣,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穿隔离衣前,应备齐用物周密计划,集中操作和护理,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和减少穿脱 隔离衣、洗刷手的次数。 (3)一切操作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离开隔离室前必须消毒双手, ,污染的手禁止接触非污染物品 及自己的面部。 3.隔离室内物品,分类严密处理 (1)患者接触过或掉落在地上的物品应视为污染物,经过消毒灭菌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不宜消毒的物品,如手表等可用纸或塑料袋保护,以免被污染。 (2)患者的衣物、书籍、证件、贵重物品等需经熏蒸消毒后方可交与家人带回。 (3)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须经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4)需送出处理的物品应置于污物袋内,污物袋外应有明显的标志。 (5)任何污染物品均应遵循先消毒,后清洁,再消毒的原则,以防病原体传播。 4.定期消毒病室,严格探视制度 病室内空气每天消毒一次,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用消毒 液喷雾消毒;病床和床旁桌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严格执行探视和陪伴制度,并向家属宣传、解释 遵守隔离要求和制度的重要性。 5.加强心理护理,及时解除隔离 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护理过程中多关心患者, 及时告知其治疗进展情况,并给予鼓励,对严禁探视的患者要及时传递家属的信息,以减轻对疾 病的恐惧和孤独的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尽快康复。严格掌握接触隔离的保准, 传染性分泌物经过培养,结果连续三次均为阴性,经医生开具医嘱后,即可解除隔离。 (二)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居住的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 消毒处理。 1.患者的终末处理 患者转科或出院前应沐浴、更衣,个人用物需经消毒后带出。若患者死 亡,尸体须用消毒液擦拭,并用消毒液浸湿的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或瘘管等孔窍,伤口更
- 17 -

换辅料,最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 2.患者单位的终末处理 封闭病室门窗,打开床头桌、摊开被褥、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 处理;消毒后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洗家具;被服类消毒后再清洗 类别 病室 物品 房间空间 地面、墙壁、家具 玻璃类、搪瓷类、橡胶类 金属类 体温计 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 日常用品 被服类 其他 食具、茶杯、药杯 信件、书信、票证 布类、衣物 枕芯、被褥、毛织品 排泄物、分泌物 便器、痰杯等 剩余食物 垃圾 消毒方法 2%过氧乙酸溶液 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3%漂白粉澄清液喷洒 或擦拭 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高压蒸气灭菌或煮沸消毒 环氧乙烷熏蒸,0.2%戊二醛溶液浸泡 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乙醇浸泡 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0.2%~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 煮沸或微波消毒,环氧乙烷熏蒸,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环氧乙烷熏蒸 环氧乙烷熏蒸,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法 暴晒 6h,紫外线灯照射 1h,环氧乙烷或戊二醛熏蒸 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痰盛于蜡纸盒内焚烧 3%漂白粉澄清液或 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煮沸消毒 30min 后倾倒 焚烧 适应疾病 凡传染性强、死 亡率高的传染病 菌需采严密隔 离。适用于经飞 沫、分泌物、排 泄物等直接或间 接传播的烈性传 染病 病种 霍乱、鼠疫、传 染性非典型性肺 炎、禽流感 隔离措施 1.设单间隔离,同类病种患者可同居一室。 关闭通向走廊的门窗,室外挂醒目标志。 2.治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 衣、鞋,戴手套;必要时注射疫苗。 3.室内空气、物品表面、地面每天用消毒液 喷洒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4.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患者的分泌物、排泄 物须经彻底消毒后在倾倒。 5.原则上禁止患者外出、探视。若需检查、 转送,应通知检查科室做好隔离工作;必须 探视时,应对探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流感、流脑、肺 结核、百日咳、 腮腺炎、麻疹 1.同病种患者可同居一室,关闭通向走廊的 门窗,防止病原体随空气向外传播。 2.治疗和护理时须戴口罩,并保持口罩的干 燥,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 3.病室内空气紫外线照射或过氧乙酸喷雾消 毒,每天一次,并保持空气流通。 4.患者口鼻分泌物须经严格消毒后再倾倒痰 杯要定期消毒。 5.如必要探视, 需经同意, 并做好隔离措施。 1.同病种患者可同住一室,做好床旁隔离,
医疗用品
【种类】
种类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适用于通过空气 中的飞溶胶(飞 沫)短距离传播 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 18 -
适用于有患者粪
伤寒、细菌性痢

便直接或间接污 染的食物或水源 而传播的疾病, 通过隔离可切断 粪-口途径传播
疾、甲型肝炎、
挂隔离标志。
病毒性胃肠炎、 2.患者相互间禁止交换书报、用物等。 脑膜炎、心包炎、 3.-病室防蝇、防蟑螂设备应齐全、有效,并 脊髓灰质炎 做到无蟑螂、无老鼠。 4.食具、便器等各自专用,并严格消毒。剩 余食物及排泄物需经消毒处理后再倾倒;被 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袋装,做好标记消毒 或焚烧处理。 5.接触不同病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消 毒双手。 6.如必要探视, 须经同意, 并做好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
凡传染性强、有 重要流行病学意 义,经接触传播 但不必采取严密 隔离的感染均需 采取接触隔离。 适用于经体表或 伤口直接或间接 接触而感染的疾 病。
破伤风、气性坏 疽、绿脓杆菌感 染、新生儿被脓 包病
1.单间隔离或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 2.治疗护理时应穿隔离衣, 接触血液、 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离开隔离室前, 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消毒双手。如 手有破损,可避免接触患者或戴双重手套。 3.患者用过的物品,如床单、衣物、换药器 械等均应先灭菌处理-清洁-消毒灭菌处理。 伤口辅料集中焚烧。 4.原则上禁止探视,若必须探视应做好隔离 工作。
血液、体液 隔离
适用于预防直接 或间接接触传染 性血液或体液的 传染性疾病
疟疾、乙肝、梅 毒、艾滋病的等
1.同病种患者可同住一室。 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穿隔离衣、戴 口罩、帽子、护目镜及手套等,要注意防护 免受污染。 3.治疗护理后应严格消毒双手。 4.污染物品应焚烧或装入标记污染袋,送出 销毁等,要防止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伤。 5.被患者血液污染的物理表面,应立即用消 毒液溶液消毒。 6.如要探视,须经同意,并做好隔离措施。
昆虫隔离
适用于昆虫为媒 介而传播的疾病
乙型脑炎、流行 1.对疟疾、 流行性脑炎患者; 病室应有蚊帐、 性出血热、疟疾、 纱窗等防蚊设施,以防蚊子叮咬后传播给他 斑疹伤寒 人。 2.对斑疹伤寒,回归热患者;入院时应彻底 清洗、更衣、灭虱等,方可进入病房。其衣 物经过灭虱处理后再由家人带回。
保护性隔离 (反向隔 离)
适用于抵抗力低 下或极易感染的 患者
早产儿、严重烧 伤、白血病、器 官移植、免疫缺 陷患者
1.患者住单间病室或隔离单元内 2.为了保护患者,治疗和护理时,应洗手, 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等。隔离衣的外面 为清洁面,内面为污染面。 3.室内空气、地面、家具均应严格消毒。
- 19 -

4.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避免接触患 者。探视者亦应采取相应隔离。 5.原则上禁止探视。 若必须应做好隔离工作。
5.生命体征 (1)体温: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 口腔 直肠 腋窝 正常范围 36.5~37.5℃(97.6~99.6℉) 37.0~38.0℃(98.6~100.6℉) 36.0~37.0℃(96.6~98.6℉) 平均温度 37.0℃(98.6℉) 37.5℃(99.6℉) 36.5℃(97.6℉)
【生理变化】 :波动不超过 0.5~1℃ 【影响因素】 : 1.年龄:新生儿及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改变,所以对新 生儿或早产儿应加强防寒保暖护理。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体温略高于成人,随年龄增长其体 温逐渐接近成人。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产热少,体温偏低。 2.昼夜:正常人的体温在 24h 内呈周期性波动,波动范围不超过 1℃。一般清晨 2~6 时体温最低, 下午 2~8 时体温最高。 3.性别:一般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所以女性体温较男性稍高。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可随月经 周期而出现周期性改变,这与孕激素周期性分泌有关,即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体温也随 之升高 0.2~0.3℃。 4.环境: 5.活动: 6.其他:沐浴、进食、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安静、随眠、服用镇静剂、饥饿 【测量与记录】 (1)侧口温:将口表水银槽一端斜放在患者舌下热窝处,嘱患者紧闭口唇,用鼻呼吸,勿用牙 咬体温计,勿说话,必要时用手托住体温计,防止体温计滑落或咬断,测量 3min。 (2)测肛温:适用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意识不清者。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侧卧、俯卧、屈 膝卧位) ,暴露臀部,用棉签蘸取润滑油润滑肛表水银端,用手分开臀部,将肛表旋转缓慢插入 肛门 3~4cm 并固定。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握住患者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 的肛表插入肛门(婴儿 1.25cm,幼儿 2.5cm)并握住肛表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并固 定。测量 3min。 (3)测腋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露出腋下,以纱布轻轻擦干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 者腋窝,紧贴皮肤,屈肘臂过胸,夹紧体温计。测量 8~10min。 ▲注意事项 1.测量前清点体温计数量。再甩体温计时要用腕部力量,不可触及他物以防打碎。 2.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宜采用口腔测温法。刚 进食或面颊部热敷后,应间隔 30min。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采用直肠肛测 法。坐浴或灌肠患者须待 30min 后再测量肛温。 3.为婴幼儿、昏迷患者测温时,护士应在患者床旁。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量。如体温异常应报告医生。 5.如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清楚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胃肠道粘 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膳食纤维丰富
- 2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