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诊精要

舌诊精要

舌诊精要
舌诊精要

舌诊精要

八卦定位: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麒麟。

左青龙对应属木,属肝与胆相表里。右白虎属金,属肺与大肠相表里。前朱雀属火,属心脏与小肠相表里。后玄武属水,属肾与膀胱相表里。

舌头中间麒麟属土,属脾与胃相表里。

首先要看舌头形状:胖大舌头,有水,有瘀筋,有瘀脉,瘀血,脾肾阳虚。

舌头有裂纹是阴虚,有水是阳虚。

舌头歪:右边歪,左边脑有梗阻血瘀。左边歪,右边脑有梗阻,血瘀。舌头伸不出来,后边脑有梗阻,血瘀。

舌头发颤:有帕金森前兆,肝风内动。

舌头上有溃疡:对应脏腑器官有溃疡,溃疡都在腑。

舌头突(凸)出物:对应脏腑器官有肿瘤,囊肿占位。

舌头上有凹陷:对应脏腑器官有坏死,萎缩,切除。

舌头有苔就是瘀,气血堵,痰,湿。

舌头无苔而遍布裂纹:阴虚之极,荒淫无度,如再有苔,以后必癌。

舌苔有水阳虚,无水阴虚,舌头两侧齿痕多为湿寒。

正常舌体:舌苔是薄白的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似苔非苔,舌面是平整的。

椎体弯:舌体中心从根到尖端的那条线只要歪了,不在中间,椎体就有变。临床上舌体舌苔的分析:

舌苔:是胃中生气所现,胃气由心脾发生,无病之人常见薄苔。

舌苔颜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白苔属肺,一般主表症,寒症。临床上也少有里症,热症见于白苔。舌苔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症见于厚腻之苔。

黄苔:有分淡黄,嫩黄,深黄,焦黄。一般来说黄苔颜色越深,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是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为湿热。

灰苔.黑苔:多主热症,少有寒湿或虚寒症。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是阳虚寒盛。灰苔黑苔多见于比较严重疾病。

舌苔厚薄:有厚苔,薄苔,少苔,无苔。

厚苔多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痰湿。苔越厚表示病邪越盛病情越重。舌苔的形成反应了胃气的有与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薄苔多是疾病初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少苔说明机体正气不足,无苔表示胃气太虚,缺乏生发之机。

花剥苔:舌面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落,剥脱处光滑无苔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如兼具腻苔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也伤。

舌苔的润燥:反应体内津液的情况。不干不湿是正常舌苔,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说明津液未伤,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是体内湿重有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舌面,不易擦掉,多属痰湿内

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掉,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是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诊临床经验总结:

舌头长(舌头伸出来够到鼻尖)能言善辩(舌头伸出来往下耷拉)能说会道。胃区有几道裂纹说明是胃阴虚有陈旧性病情。

肝胆区肥厚有脂肪肝胆结石征兆,肝区裂纹脾气不好。

上唇出现斑脾主统血不能运行水湿嘴唇发青紫有诱发心梗可能。

肝区与舌尖部有凹痕说明颈椎或后脑有问题。

舌头弯弯曲曲的脾气特别倔,舌根说明肾气不好。

肝与胃相连接区域上是胰腺问题。

舌头七列八歪的人,说明吃的太好了,治疗要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不能大鱼大肉喝酒。

舌头有水为阳虚是寒,无水为阴虚是热。

舌头青紫,哪里有青紫哪里就瘀血紫色为热热瘀。

胖嫩舌,中间凹陷是胃之动脉,胃之虚影,有胃痉挛,所以有凹陷胃动脉淤堵。舌尖肥或薄,说明心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

左舌尖肥大说明左心室心肌肥大,右舌尖肥大说明右心室肥大。

肺和大肠肥厚,说明肺气不宣与大肠运转不灵(有便秘或排便不畅)肺区有斑点皮肤过敏。

下焦男科区有突出,说明男科不好,有前列腺增生或肥大,妇科区有凸出说明妇科不好,有肌瘤或囊肿。

中下焦有破损面说明中下焦淤堵不通,破损面在胸椎说明胸闷气喘。

乳腺区有凸出说明乳腺增生或肿瘤。

寒湿重的都有腰酸背痛腿不舒服(看舌中间线),舌尖中间线有凸起有咽炎…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图文并茂 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

淡者胃之气。”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 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内热。【机理分析】血得热则行,热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热使气血沸涌,致使舌体脉络充盈而舌色鲜红;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而有苔者,多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多为虚热证。《辨舌指南》说:“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 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 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 (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 (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 (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 (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手诊和面诊及舌诊口诀大全

《手诊口诀》 手心出汗肺脾虚,指肚泛红血脂高;五指关节青筋暴,末梢循环定不好。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间有缝肠胃虚; 指甲竖棱肝病变,指根凸起大便差。大鱼际,有深纹,心律不齐易心慌;手腕延伸小鱼际,青筋明显会腰痛。 指甲颜色常泛白,记得补血补肾脏,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脏快又准。视力不好有粗纹,有了细纹筋腱差, 手心颜色红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拇指指根纹理乱,胃部疾病早防范,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脏就是好判断。 早晚按揉健身体,口气清新免疫强,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横纹摸两旁。不平滑,有疙瘩,乳腺增生早预防, 食指指甲脑血管,凸棱明显是硬化。女性痛经和血块,中指指根青筋暴,生殖疾病最难查,男左女右记心上。 《面诊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干,主肾虚。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 《舌诊口诀》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苔厚苔薄,内外邪结。表寒均薄,兼证各别;邪积苔厚,内证多实。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则粘舌,刮亦不脱,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舌诊及舌下脉络图解

. 目录 (2) 望舌质 (2) 一. 舌神 (2) ( 二) 无神( 枯舌) (2) (二)淡白舌 (3) (四)绛舌 (5) (五)青紫舌 (8) 三. 舌形 (11) (一)老、嫩 (12) (二)胖、瘦 (13) (三)点、刺 (15) (四)裂纹 (16) (五)齿痕舌 (17) 四. 舌态 (18) (一)痿软舌 (18) (二)强硬舌 (19) (三)歪斜舌 (20) (四)颤动舌 (20) (五)吐弄舌 (20) (六)短缩舌 (21) 五. 舌下络脉 (22) 1.舌下络脉青紫 (22) 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22 先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否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22) . . 目录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有神(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 . 二 . 舌色 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

观舌诊病图解(DOC)

观舌诊病图解 发表者:赵东奇16182人已访问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苔辩证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

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问寒热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2)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 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 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 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 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

《舌诊及舌下脉络图解》

目录 (3) 望舌质 (3) 一 . 舌神 (3) ( 二 ) 无神 ( 枯舌 ) (3) (二)淡白舌 (6) (四)绛舌 (8) (五)青紫舌 (12) 三 . 舌形 (16) (一)老、嫩 (16) (二)胖、瘦 (18) (三)点、刺 (20) (四)裂纹 (21) (五)齿痕舌 (22) 四 . 舌态 (23) (一)痿软舌 (24) (二)强硬舌 (24) (三)歪斜舌 (25) (四)颤动舌 (26) (五)吐弄舌 (26) (六)短缩舌 (27) 五 . 舌下络脉 (29) 1.舌下络脉青紫 (29)

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29 先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否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29

目录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 有神 ( 荣舌 )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舌诊图谱

舌诊图片解说!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白腻。可表述为:舌淡,苔白腻。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虚有痰湿。 临床上该病人晚期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 由于发帖,图片数量上传有限制!我只能服从,望见谅![/COLOR][/SIZE] 图解:[url=]裂纹舌[/url]: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url=]胖大舌[/url]: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

温病舌诊的内容有辨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其状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的观察,为温病的辨证施洽提供重要的依擦。 一、白苔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根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6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 2、苔白厚而粘腻 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

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用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 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 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4、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舌诊顺口溜

舌诊顺口溜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

关于舌诊图解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

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态-舌诊知识系列---罗大伦

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态-舌诊知识系列---罗大伦 我们该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 今天,我们聊聊如何看舌苔。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舌苔比较很薄,不是那种厚腻的,薄薄的一层,同时是白色的,均匀地铺在舌体的表面中间部分,但是不会盖满舌体,通常舌边上要露出舌质来。那么,舌苔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舌头的结构,舌头的构造是很有趣、很复杂的。在一个舌体上,舌苔铺在舌体的中间,正常是薄白苔,边上的叫舌质。舌质上是半透明的黏膜。在舌根的位置,有几个大的突起,这叫轮廓乳头,这个我们好多人可能都没观察过,所以有的人学舌诊的时候,一看这里面有东西就问我,天哪,我舌头上长东西了,怎么办?我说,这个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舌头伸得够长,能看到,有的人嘴张得够大,有的人张得小点,看不到,我们一般没观察过。因为它是突起,医学就命名为乳头,这个叫轮廓乳头,它是舌头的分界轮廓,前面是整个舌体。在舌体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小红点,这叫什么呢?它实际上跟味觉相关,这里面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它呈红色。每个人的舌头上都有一些小红点,我们叫蕈状乳头,蕈是当蘑菇讲,蕈状乳头的意思是蘑菇状的凸起。那么,舌苔是什么呢?舌苔是白色的,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舌苔,会发现它的主要构成物质是一丝一丝的,我们

叫丝状乳头。但是,这个舌苔的形成不光是丝状乳头,它没有那么简单,里面有什么呢?这里面特别复杂,比如说这里面有食物的残渣,有一些微生物,有坏死的细胞,就是舌体脱落的细胞。所以人的舌头是一个微环境,它里面很复杂。这也说明人是和大自然共存的一个生物体。有人读到这里会想:舌头里面很脏,把它搞干净多好?这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给它搞干净了,微环境遭到破坏,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有人说我把舌头搞干净多好看。其实舌头搞得光光的,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参与了食物的搅拌以及你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它的微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可能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人消化食物的第一个阶段。当我们正气不足脾胃弱的时候,舌体上的微环境就会改变,舌苔的形态会变化,这,就是我们观察舌苔的理论基础。舌苔在“无苔”、“薄苔”、“厚苔”之间的变化,反应了身体正气是否充足。舌苔过薄,或者没有舌苔,此时要看舌质的颜色。如果是舌质的颜色偏浅、淡白,则说明胃气虚弱,很多常年喝酒导致脾胃受伤的人舌象就是这样的,有的人常年饮食不节,出现的舌象也往往如此;如果舌质颜色很红,但是却没有苔或者舌苔很薄,说明阴虚,所以中医描述阴虚的诊断标准有个口诀,叫“舌红苔薄,脉细数”,此时同时出现的表现一定是脉搏跳动是快的,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判断阴虚的情况了。所以,舌苔没有了,说明正气出了问题。当舌苔变厚,说明外

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中医各种口诀大总结记忆运用省时省

舌诊顺口溜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舌诊图集附详解

图2 正常舌图3 正常舌下络脉图1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本图为正常舌,舌色淡红鲜明,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舌通过经络、气血同脏腑相联舌体柔软,大小适中,舌苔薄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系。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白滋润。多见于健康人或病情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较轻者。舌色红活,舌体灵动,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是舌有神气的表现。舌下肉阜连线的3/5。(一)舌色图6 红舌 图4 淡白舌图5 枯白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枯白”。本图舌色枯白,舌干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图9 红绛舌图7 舌尖红图8 红绛舌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

焦有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大伤。盛。气已伤。 图11 青紫舌图12 淡紫舌图10 红绛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本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紫,苔薄白而湿润。提示阳气不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足,血行不畅。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图13 淡紫瘀点舌图15 绛紫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图14 紫红舌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痰热壅滞。舌苔薄白而润。提示阳气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