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的罗马帝国

早期的罗马帝国

早期的罗马帝国
早期的罗马帝国

早期的罗马帝国

早期罗马帝国

一、屋大维的元首政治

元首制的建立鉴于共和制的传统和维护共和制传统的势力在罗马还相当强大,所以屋大维在战胜安敦尼后并未采用“君主”或“独裁”的名义,而是采用“元首”①的称号进行统治。这种统治形式称作“元首政治”,它一直保持到公元284年。在元首制下,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等依然存在,但形同虚设,实权都掌握在屋大维手中。

通常认为元首制开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在那一天,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一面表示卸除一切权力,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完全违背共和制的绝对权力。在这次会议上,他获得了最高代行执政官的全权,治理一切尚未完全绥靖的边疆行省和一般驻有军队的全部领土,从而使他保持了最高统帅的权力,并同时保留了“大元帅”①的称号。虽然元老院同意“免除”他对那些老的和秩序较好的行省的“管理负担”,但他还是可以向这些行省派遣全权代表——地方代理官,以召募军队征收军税和管理地产。

公元前27年1月16日,元老院为赞颂屋大维对罗马作出的贡献,正式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同时,还决定在元老院会堂中设置一面金盾,镌文颂扬屋大维的“英勇无畏,宽厚仁慈和公正笃敬”。此后,他连续获得执政官职位②。公元前23年1月,奥古斯都辞去执政官职务,并推荐两名著名的共和派为执政官。元老院则通过了一条特别法令,授予奥古斯都以与执政官享有同等权力的执政官权。公元前19年,这一权力又变为终身。从此,奥古斯都无需担任执政官,却持有罗马城和意大利的最高管理权,地位比以前更加超然巩固。与此同时,他在公元前36年获得的终身保民官职又得到了确认,这实际上也就重新明确了他的人身不可侵犯性以及对元老院和人民大会所通过的决议具有的否决权。从此以后,他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召开元老院会议,提出对元首有利的法案。从公元前12年起,屋大维又被选为祭司长,成了罗马的宗教领袖。屋大维从罗马奴隶主阶级那里获得的权力和荣宠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屋大维的对内政策屋大维为了加强元首政权的社会基础,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当时的社会等级进行重新调整和整顿。

鉴于内战期间元老等级中成份不纯的现象相当严重,元老成员中既有苏拉和恺撒的部下,又有发了财的被释奴隶和外省居民,在恺撒时期曾达一千人。所以他先后五次对元老院进行调整,将元老名额减为六百人,他自己列在所有元老之首。同时还规定:只有拥有一百万塞斯退斯财产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元老的候选人。元老可以担任由共和国遗留下来的高级长官,也可以担任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关于骑士,他规定:凡有四十万塞斯退斯财产的人,方能为骑士。骑士们除保留包税权外,还能担任近卫军长官、埃及总督、军团将校以及各种与财政有关的要职。他从骑士中选拔官吏,组成官僚集团。骑士可以候补元老,元老之子在取得

元老资格以前,也列为骑士。他们都有一定的制服,以表示其特殊地位。

对于平民,奥古斯都一面镇压他们的反政府暴动;一面又以发放救济粮,举办娱乐活动和给予各种施舍来收买他们,诱使他们脱离政治。领取粮食份额的人数又从恺撒时的15万份恢复到30万份。屋大维甚至亲自照管从行省运来粮食的情况。为了使平民不问政治,他不时用私人资金举办豪华竞技表演。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城市的无产平民或者安于寄生,耽于娱乐,或者充当权贵的党羽,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政治作用。

他对奴隶特别严厉。早在内战时期屋大维就曾密令各地军队清除加入军队的逃亡奴隶,这些奴隶在同一天内都被逮捕,送往罗马,屋大维把他们交还他们的罗马主人或意大利主人,或这些奴隶主的继承人。他也交还了西西里奴隶主的奴隶。他把那些没有人认领的奴隶,在他们原来逃亡的城市里处以死刑。内战结束后,他又制定法律,禁止奴隶主随便释放奴隶。按照法律,奴隶主遗嘱释放奴隶,要遵守以下规定:拥有三至十个奴隶,至多可以释放1/2;拥有十至三十个奴隶,至多可释放1/3;拥有三十至一百个奴隶,至多可释放1/4;拥有一百至五百个奴隶,至多可以释放1/5;拥有奴隶超过五百,释放数则不能超过一百。只有拥有一至二个奴隶者,有权全部释放。①奴隶主在世时释放奴隶,就得具备下述条件:主人年龄要在二十岁以上,奴隶年龄在三十岁以上,主人方有权释放;否则,须经一个委员会同意才能释放。这个委员会在罗马须由五个元老、五个骑士组成;在行省须由二十名罗马公民组成。公元10年,屋大维又援用旧法,规定:凡奴隶杀死主人,与之同住一处或闻声未去救助的所有奴隶均应处死。

此外,他还对被释奴隶的公民权进行了限制。由此可见,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国家完全是为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奥古斯都还大兴土木,广建庙宇,塑造神像,重建古老的僧侣集团,主持宗教祭祀,并与不结婚和没有孩子的现象进行斗争。他颁布婚姻和家庭法,规定:二十五岁到六十岁的男子和二十岁到五十岁的女子必须结婚;离婚者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再次结婚。违反这一法律则失去了在遗嘱上自由授予遗产的权利。此外,不出嫁的妇女还要缴纳相当于他们财产的百分之一的税。其目的在于借巩固奴隶制的家庭关系来巩固奴隶制度。

奥古斯都的军事改革亚克兴战役后,罗马军队大都掌握在屋大维之手,当时约有60个军团。公元前29年以来,屋大维陆续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安置大批退伍军人。到公元前15年,只保留了28个军团。奥古斯都本人为28个军团总司令,称Imperator。28个军团都是正规化的职业军,重装兵、轻装兵和骑兵都编入军团,每团定员六千人,分十个营,每营六百人,下面再分六个连,每连一百人。正规军团定员总数为十六万六千人。

军团士兵的服役年限和待遇都有规定。公元前14年以后,军团士兵服役年限为20年,军饷每人每天10阿司,每年合225狄纳里。服役期满时,发给退役金3000狄纳里或安置在殖民地上。

军团都驻扎在边疆,除保卫边疆外,还不断向外推进,特别是莱茵河和多瑙河区。由于边境线长,有时几线作战,军团人数时常不敷分配,所以,奥古斯都允许将领在各驻防地增召辅军。

辅军待遇比正规军低,服役期为25年,军饷每年75狄纳里,只相当正规军的三分之一。服满25年退役时可得公民权,其子能以公民身份入伍。

亚克兴海战之后,奥古斯都决定建立常备海军。初建时有二支,一支在第勒尼安海,以那不勒斯湾的麦散那为基地;另一支在亚德里亚海,以拉文那为基地。另外亚历山大里亚港和塞琉西亚也有海军基地。莱茵河和多瑙河上有浮排队长管运兵和军需。水手有奴隶,也有自由人。

意大利的保卫任务由近卫军、消防军和警察负责。

近卫军元首的卫队,待遇优厚,地位高,其指挥官权力很大。嗣后,元首多从日耳曼人中挑选自己的卫队,而原共和国时代的近卫军则发展成为一支正规军,设九营,每营一千人,共九千人,从罗马和意大利人中召募,成为驻守意大利各地的常备军。近卫军总指挥多从骑士级中挑出,有时也用被释放奴隶。近卫军士兵服役期限为16年,饷银每天32阿司,退伍金为每年5000狄纳里,比军团士兵高一倍多。

除近卫军外,罗马城里还有由4000人组成的警察队和由7000人组成的消防队(主要为公有奴隶和被释奴隶),他们除保卫罗马外,也兼管意大利的城市。经过整顿和改组的军队构成了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物质支柱,成了他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工具。

屋大维的对外政策对外,奥古斯都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公元前27年至24年,奥古斯都征服了西班牙北部,并在那里建立军事殖民地加以镇守。公元前25年——8年,奥古斯都几次派兵征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附近的一些部落,并将罗马北部边界推至多瑙河流域。公元前16年,莱茵河以北的日耳曼人,渡过莱茵河,侵入高卢。奥古斯都派兵反击,并将疆域推至易北河流域。公元6年,潘诺尼亚人和达尔马提亚人起义,奥古斯都立即调集军队,并强迫被释奴隶入伍,进攻起义者。起义者坚持三年,至公元9年,被罗马军队镇压。几乎与此同时,位于莱茵河流域的日耳曼人,为反对罗马总督瓦鲁斯的残暴政策亦掀起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诱敌深入,把瓦鲁斯带领的三个军团引入莱茵河东的条托保密林,将其全部歼灭。此后,罗马不得不放弃莱茵河以北的土地,而退守莱茵河南岸。罗马帝国北方的疆界,也就确定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

在东方,帕提亚内部发生了王位之争,交战双方都向罗马请求支援。奥古斯都利用这一点,与帕提亚人订立协定,划幼发拉底河为分界线。此外,奥古斯都还计划向阿拉伯内部侵略,但为沙漠所阻,无功而退。

二、帝国统治的加强

官僚体系的建立奥古斯都在罗马统治44年,至公元14年病死。他的继子提比略被预先指定为继承人。从提比略起,罗马历经四个皇帝,称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①

提比略继位不久,即发生驻莱茵河和多瑙河各军团的叛乱。他们要求发清欠饷,并要求服役已满20年的军人退伍。军团的暴动平息后不久,高卢、努米底亚、色雷斯各省又发生人民起义。由于罗马得到那些省份奴隶主贵族的援助,这些起义才被镇压下去。

在国内,元老贵族也不满意提比略政权,时时表现出反对情绪。公元31年,近卫军长官谢亚纳斯企图暗杀元首,事泄遭镇压。此后,提比略动辄援引“大逆法”,以背叛祖国和大逆不敬罪制裁任何抨击元首的人,致使许多嫌疑犯和被密告者惨遭杀戳。提比略为了进一步加强元首的权力,他把一切重要事务交予由亲信组成的元首顾问会议处理,从而驾空和削弱了元老院。他把分驻在意大利各城市的九个近卫军大队全部集中到罗马,以加强对自己的防卫。公元37年,提比略在其78岁时被近卫军长官马克罗及其亲信杀死。其继子卡里古拉②在近卫军的拥戴和元老院的批准下继承了他的职位。

卡里古拉的统治时期(37—41年),把希腊化类型的君主政体,特别是埃及的专制统治形式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宫廷中实行王政礼仪:俯拜、吻足,把自己比作朱庇特神,要求人们象敬奉神灵一样崇拜他。在他统治的时代,元首的宫廷里面已经有了一整套管理机构,被释奴隶开始起着巨大的作用。

到克劳狄时期(41—54年),官僚制度更加发展。原先为元首管理家务的部门,变成了中央政权的管理机构。秘书处掌握内务、外交和军政,会计处成了财政部;申诉处成了司法部。在所有这些部门中从最高官吏到办事员多由被释奴隶充任,完全听命于皇帝。元老贵族处于被排挤的状态。他广泛地向行省居民赠送公民权,吸收高卢上层参加元老院,以平衡罗马与行省的关系,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在对外方面,他又恢复了扩张政策,先后在不列颠、毛里塔尼亚和色雷斯设立了五个新省,巩固了罗马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克劳狄死后,年仅16岁的尼录(54—68年在位)即位。其母阿格里庇娜干预政事,宫廷内阴谋不断。59年,尼录为摆脱其母的控制,派人将其杀死。

尼录对政事不理不问,终日寻欢作乐,赛马、角斗、演习、歌舞、宫廷上下均讲究穿戴装饰,宫中侍女都以贵重金饰打扮,奢华无度,很快弄得国库空虚。

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燃烧六昼夜。城中十四个区,三个区全部、七个区大部被焚毁。很多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尼录诬指基督教徒放火,对基督徒进行残酷迫害。

尼录的暴政,造成民怨沸腾,众叛亲离,起义的烽火燃烧到不列颠、犹太、西班牙和高卢等地,连罗马城内的近卫军也迫他下台。尼录被迫自杀。

尼录之死结束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行省地位的提高尼录死后,各行省军团竞相拥立自己的指挥官为皇帝,因而爆发了内战,结果韦帕芗夺取了罗马皇帝的宝座,建立了弗拉维王朝(69—96年)。韦帕芗出身于萨宾地区的一个骑士家庭,是罗马第一个出身于非贵族阶级的皇帝。他首先残酷镇压各地起义,并进行军事改革。规定,除近卫军在意大利人中招募外,各地驻军在行省招募,分别轮流在本省以外地区驻屯。与此同时,他又采取措施提高皇权,削弱元老院,迫使元老院通过特殊法令,赋予他非常广泛的权力,使他有权采取他认为对国家利益十分必要的一切措施。

公元73年,韦帕芗对元老院进行改革,广泛吸收行省上层奴隶主参加元老院。同时,他将行省富户千余家从西班牙和高卢等地迁入罗马,补充入罗马元老、骑士行列,又授予西班牙所有城市和西方许多城市以拉丁公民权,以扩大帝国和元首政治的社会基础。从此,罗马帝国政权不仅取得罗马、意大利奴隶主的支持,而且也获得了各行省奴隶主的支持。罗马帝国真正成了维护整个地中海世界奴隶主阶级的工具。

韦帕芗紧缩宫廷开支,广开税源,增加税收。经过韦帕芗几年的努力,罗马财政大有好转。

弗拉维死后,其子提图斯(公元79—81年在位)和其弟图密善嗣位。图密善是一位残暴的皇帝,81—96年在位。公元83年,他派兵越过莱茵河,往北侵入日耳曼人地区。次年,又派兵侵略不列颠泰晤士河以北土地,把罗马疆域往北推进至苏格兰边界。

在对内政策方面,图密善进一步加强皇权,他用顾问会议排挤元老院;皇帝的办公室成员也多由骑士充任;为了抵补国家的大量开支,他向惯于逃税的有钱大臣、达官贵人征收税款。如果后者不付,则没收其财产。他专制自为,经常以“主人和神”自居,引起罗马统治者上层的极大不满。公元96年,图密善在政变中被杀。元老院乘机推举旧贵族元老出身的涅尔瓦(96—98年在位)为帝,从此开始了安敦尼王朝的统治时代。

帝国的全盛安敦尼王朝(96—192年)共有六帝,历时九十六年。他们中除涅尔瓦外,余皆出身于行省。除后二人是父子相承外,其余的都无亲属关系,他们是由前任指定为继承人的,这一王朝在图拉真和哈德良时期开始发展,到安敦尼的时候,达到鼎盛时期。

图拉真出生于西班牙的伊塔利卡,是第一位行省出身的皇帝。由他继位元首本身表明罗马和意大利的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帝国各省富有的贵族奴隶主已经掌握了帝国政权。罗马作为帝国的首都,也逐渐失去其重要性。

在内政方面,图拉真遵守涅尔瓦的誓言,重视元老院的政治地位,不随意杀害元老。同时,为挽救意大利农业的衰落,他又发布命令:减轻农民赋税,以低息贷款于小土地所有者,让他们购买土地。他还要求元老成员必须以三分之一的财产在意大利购买土地,经营农业。但没收到任何效果。

图拉真继续扩大罗马帝国的边界。公元101—106年,他兴兵出击多瑙河流域的达西亚人,并将其征服,使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106年,图拉真又从叙利亚侵入阿拉伯,把所占土地改为阿拉伯行省。公元114年,他率军侵略帕提亚,沿途占领亚述、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图拉真在回归罗马的途中得病,死于西里西亚。罗马帝国的边界在图拉真时期达到了最大限度:从东方的波斯湾到西方的大西洋沿岸;北方从莱茵河和多瑙河向东伸展,包括达西亚;南方包括全部北非地区。

图拉真临死时,指定哈德良为其继承人。哈德良也出生于西班牙,他与帕提亚言和,退出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在北疆和不列颠则修造“边墙”加强防守。但哈德良对被征服地区的高压政策激起不断的反抗起义。131年,哈德良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建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犹太人忍无可忍发动起义。哈德良派大军进行

镇压,费时三年,共毁灭50座城市和近千个村庄,屠杀犹太居民达58万人。经过这次浩劫以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开始背井离乡,流散世界各地。

哈德良在位时,把皇室家臣改为国家官吏,一切官吏皆由皇帝直接任免,元老院的行政权力已经不复存在,民选官吏亦失去了一切意义。

到安敦尼统治时期由于有相当多的行省富豪加入了帝国元老院,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区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

三、帝国早期的经济繁荣

罗马帝国在废除了和当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共和国制度以后,在将近二百年中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在广大的疆域内形成了所谓的“罗马和平”时期。“罗马的和平”促进了早期帝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帝国呈现出某种繁荣的景象。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奴隶制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工具的改进一向是缓慢的。早期帝国时期,由于各地生产经验的交流以及某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工具有了一定的改进。此时,在希腊和北部意大利出现了带轮子的犁。在高卢出现了割谷机。割谷机通过转离驾枙推动安有两个轮子的木箱向前移动,把谷穗截断装入木箱中,大大缩短了收割的时间。此外,水磨、复滑车(起重装置)和齿车(排水机械)等机械设备也广泛地应用于磨粉、矿业和建筑工程等部门。

农业生产虽仍以大麦、小麦、葡萄、橄榄和蔬菜为主,在作物品种上没有什么改进,但在其它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这时,在农业上已经实行了作物轮作制。有些庄园还采用种植豆类的方法,恢复地力。由于砍伐森林,排干沼泽,治理沙漠,农垦面积得到了很快的扩大。埃及和阿非利加一带已经成了罗马的粮仓,每年都有大量小麦运往罗马。北非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原是一片比较干燥的荒原,到这时也被开垦,成了富饶的土地,葡萄园果实累累,橄榄树绿绿葱葱,遍布成林。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地区的著名葡萄园和橄榄林也开始恢复。多瑙河地区各行省,特别是潘诺尼亚和美西亚皆成了罗马的新谷仓。此外,在南部高卢和西班牙东部、南部沿岸也都开始栽培葡萄和橄榄。

在各行省农业普遍发展的同时,意大利的农业生产却出现了衰退的现象,以致人们常常“责怪土地不生果实”。尽管皇帝们采取了许多措施都未能阻止其衰退。

早期帝国时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意大利本土现在不仅以陶器和铜器著名,而且也出产各式羊毛织物。坎佩尼亚的城市有了玻璃业,罗马本地也有了金属制造业。在共和末期还很落后的高卢,到这时也发展了制陶等手工业。东地中海沿岸一带,许多传统手工业这时再度繁荣,腓尼基的染料和玻璃业,埃及的麻纱,在罗马的上层社会中都拥有不少顾客。当时的手工业生产以中小作坊为主,其中有奴隶三、五人和雇工数人。也有役使上百奴隶的大作坊,如阿列提乌姆的制陶作坊等,但这毕竟是少数。在矿业方面,西欧

各地的发展最为显著。高卢发现了铁矿,西班牙的银矿产量虽有减少,但在原有的银矿区发现了铅矿。这时许多城市都效仿罗马安置公共水管,铅的需要量大增,因此也刺激了西班牙对铅矿的开采。与此同时,西班牙还发现了锡矿。在这以前,锡的主要产区为不列颠,自从西班牙发现并开采锡矿后,产量马上超过了不列颠。

城市和贸易的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运动的不断推广,帝国初期,城市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城市纷纷兴起,老城市更趋繁荣。

罗马是帝国的首都,也是地中海地区最壮丽的城市。在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已经完成了许多壮观的建筑。新的元老院会厅,纪念恺撒的庙宇,纪念奥古斯都功勋的和平坛以及广场等等,都先后兴建起来。为此,奥古斯都不无得意地夸耀说,是他把一座由砖头砌成的罗马城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继他以后的历代皇帝,都不断以新的建筑来装饰首都,其中以弗拉维圆形剧场、图拉真公共浴池以及哈德良为纪念图拉真而建立的庙宇最为著名。据估计,帝国早期的罗马城大约有100万人口,其规模可想而知。

繁荣的情况不仅见于帝国的首都,而且也见于其他城市,如意大利的奥斯提亚、卡普亚、那不勒斯、普德提亚、那文纳、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叙利亚的安条克,希腊的雅典等。十九世纪发掘出来的庞培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早期罗马帝国普通城市的模型。①

除了老式城市的繁荣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新城市。例如不列颠的伦丁尼亚(伦敦)、高卢的鲁格敦(里昂)、多瑙河上的文都波那(维也纳)、新吉敦(贝尔格莱德),德国的科伦、波恩、美茵兹、斯特拉斯堡以及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等都兴起于帝国初年。

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帝国时代的商业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帝国商人的足迹遍布四方。在西部,罗马的商人沿莱茵河和多瑙河,把意大利的制成品销售到北欧和不列颠岛;不列颠的锡也辗转由高卢运到地中海的口岸马赛,再由马赛转运到其他城市。在东部,不仅黑海、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之间的航运繁忙,而且因为当时已发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红海一带和印度的贸易也日益频繁。为了贸易,商人们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远达印度、斯里兰卡、甚至中国。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由此可知,罗马人经商的范围之远。来自东方各国的贡品由红海转运到亚历山大里亚,又由亚历山大里亚转运到地中海沿岸各个地区。

在当时,罗马人经销的商品主要有北欧的琥珀、黄金和奴隶,非洲的象牙、黄金和奴隶等,东方的香料及中国的丝织品,更是他们抢购的对象。据普林尼估计,罗马每年从印度和中国等地购买香料和丝织品,就得花费一万万塞斯退斯。①由此可知,香料和丝绸在罗马受欢迎的程度。

-----------------

①按罗马法律,被宣布为“公敌”的人,任何人(包括奴隶)都有权将其杀死。这种大规模的“公敌宣告”,从马略、苏拉时代开始,至共和国灭亡为止,一直是权势者们彼此斗争的一种手段。

①有关斯巴达克起义资料见阿庇安《内战史》Ⅰ,14,166—120,普鲁塔克《克拉苏传》8—11,其它资料见北京师大和东北师大历史系编的《世界古代史史料选辑》(下)第638—6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59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第50—57页。

①Princeps 意为首席元老或首席公民。

②Imperator一词,本意为最高统帅,共和时代凡军队统帅作战获胜博得士兵拥戴者,即可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这一称号,但只能用到卸任或举行凯旋式为止。恺撒和屋大维却不受这一束缚,终身享用。后来,这一词也逐渐具有专制君主的意思。

①执政官本是共和国时代最高的官职,到元首制建立以后,这职位已不如以前那样握有实权,但罗马元老贵族阶层对它仍十分向往。因为它一直都是罗马贵族晋升官阶的最高目标。贵族只要作一任执政官就取得了崇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以后又能以卸任执政官的身份担任许多重要职务:如行省总督、监察官、大祭司长等等,因此,贵族们都垂诞于执政官职。然而,奥古斯都本人对执政官职位的占有,又使贵族们担任这一职位的机会减少很多。公元前24年部分贵族对屋大维的谋杀事件就是贵族们发泄这种不满的一种表现。

①《福非一卡尼尼法案》,见北京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迭集》,第270—271页。

罗马法教案

三、罗马人的法律 执教课题:罗马人的法律 执教班级:高一(1)班 执教者:吴霞 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通过资料研读、问题探究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实质;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学会收集资料,激发探究意识,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 4、感悟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留给人类的不是这些法律条文本身,而是一种追求民主、崇尚法制的人文精神;其确立民主与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及运作程序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重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和影响 教学难点: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的原因;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如此说道: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可见,耶林对罗马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古罗马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的维系主要是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那么什么是罗马法?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 新授: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弄清楚一个概念;罗马法是什么?(罗马法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从这个概念中,我们要注意罗马法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个法律体系。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教材,看看罗马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及包括的内容?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罗马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习惯法——成文法(表现形式)形成 公民法——万民法(适用范围)发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律汇编)完备 我们看前两个阶段,都是后者的法律取代了前者的法律,那为什么后者能取代前者呢? 一、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问题一、《十二铜表法》为什么能取代习惯法? 师;罗马最先出现的法是什么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 公元前30,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有的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算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主要区别: (1)政体不同。两者的国家政治机构不同。共和国最高权利机构是元老院。执政官或独裁官是具体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国最高行政权力是元首、奥古斯都、多米那斯,或皇帝。称谓不同,世纪权力是一样的。政体是君主制度。在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皇帝又曾实行“四帝共治制”。 (2)军队的数量、建制不同。共和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和军团编制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而帝国时期时而缩小时而扩大。 (3)国家内部的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国家授予其境内的公民权数量保守的,而帝国时期则大大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此外,两者对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作者: ————————————————————————————————日期: ?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2 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4 阐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5 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 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古罗马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A 1.罗马人民对战争的支持 2.寻求同盟 3.国家制度和决策机制的完善 4.有效率的战争机器 5.有利的国际环境 B 1.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使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 2.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军队并且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和战术; 3.与大汉帝国东西远隔,使罗马避免了被强汉所吞并,而当时的欧洲、非洲、中东和西亚没有一个可以单独跟罗马掰手腕的国家。 2.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A?1政体方面,元老院对于庞大的罗马国家乏力; 2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凸显; 3意大利同盟者境况没有改善; 4土地问题使得士兵和政府矛盾激化。 B 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罗马霸权的确立,罗马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与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充分暴露和日益尖锐,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灭亡和军事独裁帝国的确立。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A①社会危机,罗马帝国灭亡后,西罗马帝国一直有很深的社会危机。 ②民族压迫严重,人民起义增多,后期的西罗马帝国内乱严重。 ③外族入侵,东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直接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1.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2.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3.罗马的专制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继承法。当皇帝去世后,帝国常因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而导致各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军队在帝国时期已完全成为皇帝的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废黜、杀戮他们不喜欢的皇帝,推举符合其利益的人当皇帝,甚至公然拍卖皇位。各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期战争不仅使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更严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尽管罗马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但由于东部希腊文明区与西部拉丁文明区之间在经济文化上有较大差异,因而帝国始终存在分裂倾向。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并最终导致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就使在对抗“蛮族”入侵时,东西帝国无法团结一致,造成战争的失败。 4.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罗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对奴隶剥削之上的。奴隶主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隶的劳动成果,便让其承担繁重的劳动,致使奴隶无法通过繁殖后代来扩充奴隶队伍。且罗马的奴隶主要来自扩张与掠夺,但随着扩张的停止,奴隶资源也就断绝了,奴隶主又不愿在生产技术革新,造成生产衰退,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此外,政府对农民的压迫导致自耕农破产,农民为求生计大量逃亡,从而使兵源不足,无力抵抗“蛮族”入侵。 4.简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1开放性:吸收异族文化,宗教宽容,鼓励外族从事文化活动。 2实用性:农业、教育、建筑追求实际效果 3独特性:罗马法 5.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世界古代史的论述题

论述题 一、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答:(1)土壤枯竭论。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个行省耕地逐渐沙漠化,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率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 (2)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3)种族混杂论。外来的种族和蛮族被同化,与罗马人相互渗透。但罗马人的出生率却逐渐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的越来越不纯洁,而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丢失了,是的罗马帝国处于混乱。 (4)基督教影响论。咋罗马帝国遭到蛮族入侵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5)蛮族入侵论。大量的蛮族人迁入罗马帝国,而罗马本身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兵源不足,只能依靠蛮族的雇佣兵来抵御蛮族的入侵,实行以蛮制蛮的政策。而最终,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克亚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6)经济上,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战俘的来源断绝,是的劳动力短缺,奴隶制陷入困境,产生了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使得帝国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7)铅中毒论。古罗马人冶金技术发达,对使用金属铅的有偏爱。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而慢性的铅中毒,使得罗马人得生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这也成为罗马灭亡的一个原因。

罗马景点介绍

Fontana di Trevi许愿泉 也叫特莱维喷泉,这个名字指的是在喷泉处会聚的三条道路tre vie(估计应该就是英文中的Three Way)。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帕Agrippa,由20公里外筑水道引水入罗马,解决150万市民饮水之苦,许愿泉就是当时市中心最大出水口。倚着Poli宮南墙而立的巨大海神雕刻,是13世纪教皇命Nicola Saivi尼古拉沙维设计完成的巴洛克式杰作。喷泉的中心有一尊“海洋之神"(尼普顿)的塑像,两侧是骑着马的半人半鱼海神,分别象征着暴风雨中的大海(左边)和风平浪静的大海(右边)。海神后面的雕塑代表这健康和富足,组成三角墙的雕塑则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礼物。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二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地之一。这里有多件重要的艺术珍品,而且教堂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绝对的无与伦比。教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门徒圣彼得。因为圣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其“磐石彼得”,那块磐石就在这里。 圣天使城堡 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连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巨形城墙修建在圣彼得大教堂东面的台伯河岸。6世纪,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堡之名。目前,内部有专门收藏从罗马到现在之武器的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连接城堡与台伯河对岸的圣天使桥是贝尼尼的作品,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有12尊天使塑像,每一位天使手中都拿着一种耶稣受刑用的工具。城堡里有一条秘密走廊—梵蒂冈通道(Passetto di Borgo),全长约800公尺,直接通往梵蒂冈官邸,供教皇危急时逃生之用。城堡里的房间和通道布局犹如迷宫一般。

欧陆风云秘籍

1001 俄罗斯 1002 尼德兰 1003 西班牙 1004 英格兰 1005 法兰西 1006 意大利 1007 日耳曼 1008 波斯 1009 莫卧尔帝国1010 爱尔兰 1011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1021 美利坚合众国获得核心国土(也就是你能放出这些国家) 1022-23 外交上的事件 1024-1025 XX获得核心国土 (也就是你能放出这些国家) 1024 把魏北克 1025 加拿大 1026 路易安那州 1027 墨西哥 1028 哥伦比亚 1029 秘鲁 1030 巴西 1031 智利 1032 拉普拉特 1033-1041 外交谈判 1051 首都加入神圣罗马帝国(和本国加入一样)1052-1053 首都退出神圣罗马帝国 1054 获得选候地位 1055-1056 失去选候地位 1061-1064 事件稳定之类的 1071-1076 投资事件后面几个有低价盖房 1081 改国教为新教或割让罗马给教皇领

1091-1093 汉萨同盟事件(第一个加入,还有一个获得汉萨商会)1094 加一稳定 2001-2007 首都改宗新教 2011-2017 首都改宗改革教派 2031-2036 宗教事件,个人建议2036的宗教叛乱(新教VS天主教)3001-3009 国家改革事件 3011-3019 国家改革事件 3021-3026 国家改革事件 3051-3052 民族问题(没问题别打!可以选亏本或多10叛军) 3071-3079 殖民事件(强化殖民率) 3081-3082 叛军 3091-3093 叛军 3094 叛军占领国土 3095-3096 部队改革事件 4001 科技体制改拉丁人 4002 科技体制改东方宗教 4003 科技体制改拉丁人 4011 改革,投资成本各项+2 4021 选稳定或声望 4022 科学进展+选稳定或声望 4023 陆军投资+选稳定或声望 4024 海军投资+选稳定或声望 4025 降低支出+选稳定或声望 4026 贸易投资+选稳定或声望 4027 传教士+选稳定或声望 4028 行政投资+选稳定或声望 4029 移民队+选稳定或声望 4030 情报员+选稳定或声望 4031 外交+选稳定或声望 4032 商人+选稳定或声望 4033 税收增加+选稳定或声望 4034 人身解放+选稳定或声望 4035 质量至上+选稳定或声望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罗马,一个古老的名字,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他有着辉煌的历史,罗马帝国的荣耀,天主教廷的至高无上都构成了罗马近2500年的辉煌。罗马发源于意大利台伯河中下游,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 罗马在起初只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沿岸的一个小城邦。但到了公元1世纪,它已统治了一个帝国,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罗马帝国维持了约700年之久。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大大小小的邻邦——北非的迦太基等强大城邦,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等君主,以及占据着西班牙、高卢等地的诸多部落——进行不间断的战争而完成的,直到罗马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经过如此漫长的征战,罗马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罗马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呢? 探究罗马的兴盛是有着多样的原因的,毕竟由一个弹丸之地一跃而成为地跨亚欧非、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国不可能是因为某一种单一的原因促成的。共和制度的设立、法律的开明、统治者的贤智、人民风俗的质朴、品德的良善都是罗马兴盛的原因。但是真正支持罗马前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㈠罗马的军事制度 罗马的军制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罗马漫长的征战之中不断蜕变。

整个罗马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战争贯穿于整个罗马发展的始终。可以这么说,罗马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的国家。 罗马的军队整体上从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剑为进攻武器。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应召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最后,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以军团为基础,罗马的军队制度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各种名族的战斗,逐步演变扩展,并以此征服其它名族。 ㈡罗马的政治制度 任何成功的军事征服都与有效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系,古希腊学者波利比乌斯把政治体制比作是泉水的源头,它不仅是所有行动和规划的启始,而且也随之于途,直至完成。 至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埃特鲁里亚人塔克文的统治,废除王政建立共和,罗马自此进入了漫长的共和时期。此时罗马的最高行政官是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由森都里亚大会选举产生。执政官负责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但是由于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权力有限,彼此间又相互牵制,所有他们并不是罗马的最高统治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高中历史概念解释

高中历史概念解释 上传: 李忠苟更新时间:2013-1-29 17:05:05 分封制 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宗法制 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家国一体 最早由梁启超提出,说的是国家与帝室的关系,在华夏文明的帝国时代(秦始皇之前是封建时代,秦始皇之后即中央集权时代,即帝国时代),国家是皇帝的国家,国和帝室是分不开的。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行省制度 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 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加强了古代帝王的个人权力,在某些程度上,巩固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皇帝或国王,女性称女皇或女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权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力。大多数独裁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时,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1、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两点: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中R)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 1、提前准备好很多罗马帝国手游礼包(越多越好,大号不能用是小号用,尤其是送10个精 锐投石的强权礼包,如4399、九游、37555等登陆签到获得,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完胜之战 等均统用),尽量选择周一、周二的开服日(以避开钱多的没边的大R玩家),新注册一九 游账号11:00准时进服(便于领初冲100%返值),一进游戏及时推出引导,直升主基地、兵营,升到8级后第一时间建军团,后充值10元,后主升、主城、神殿,神殿达到条件后尽快建筑学(5级开放)、战斗经验(9级开放),后联系代充加微信好友领毁灭者礼包,充值10086元(初次代充反之比较客观,预算初次投资一万,后期陆续送礼包充值2万,总共投 资三万),钻到位后聚宝盆活动,领东西,买100钻威望(每日必买)升级职务,后买五组 精锐投石车,后及时用钻刷日常任务(只做四星、五星的任务,用钻刷,如遇竞技场、造两 个兵、升级装备两次等则不用钻秒,土豪可只做五星),完毕后可领军团福利、打军团战场,将声望值最高等级,后及时刷战斗经验值最高级别(主城、神殿升等级用钻加速,战斗经验 也用钻加速),期间主升建筑经验至最高(用钻加速)。后商城买30分钟的攻防卷轴吃掉打战役模式,直至打不动为止(每关只打一次,一直往前冲,一星、三星经验都一样的,期间 要升统率调整最大战力,即在损耗85%以后可等待战力提升,如18级逐步开启雕像,24开 启将领,统率提升、技能中投石强攻、命中提升、神殿投石精制、投石护甲等,如竖杜巴进 攻失败卡),后酌情买体力刷世界资源矿等级(即打下矿来直接返回),当矿等级足够高时 进行采集(如采白银)。到达22级时花光幸运币探宝(此时会出黄金兵),注意招募卷轴等有了立刻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出重投)。后做七日核心任务等(造初投)、主线任务,主 城升级不要停,建筑位买到最大,尽可能不要停(繁荣并加带兵量),矿的选择金矿、石矿、木矿比例为6:5:4,升级时均匀升级,目的是增加繁荣度,金矿繁荣度增加的多。 2、第一日技能建议升投石强攻20级,后升命中(为第二天任务做准备),往后需:主闪避、命中,辅投石强攻、暴击,最次投石补给、抗暴(刷日常任务会给大量技能点,遇见500钻 的技能包一律买,且侦查礼包微、升级补给箱、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将魂、神将魂买,且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必须等到60级以后攒此类箱子多了一起开);下午13:00-14:00 酌情建一V4小号,此时很高的几率抽到紫武(大号往往得不到),日后军团争霸用,把所 有红包发给他,按照大号模式发展(不用钻加速建筑时间、科技升级时间)。 3、升级发展核心要围绕声望,刷日常任务得声望、技能书最好持续到60级时再停止(每天 需近千钻),关卡教条S级将领要第一时间升到三级最高(需要的将魂可买SS将领招募卷 轴如20%升级雕像加成的、升级统率加成的碰碰运气,招到不好的SS将领则分解,升级关 卡教条、采集将领至三级最高),凯撒、贝利萨留、雷姬拉均留用,待日后充值1000元送闪将岚恩、命中将道恩是充值获得,优先升级闪将岚恩至三级,后升级命中将道恩、凯撒。装 备升级主首位攻击,辅主首位命中、暴击、闪避、其余五战位的闪避,七日后有紫装自选箱(自选三件、附大量升级材料)礼包遇见一定全买,但该礼包邮件只提取一个,待日后出紫 装升级加成50%活动时再提取使用。极限探险中的收获邮件也是不要提取,待雕像升级加成 时使用,(该两活动开服约一个月后出,此时需将紫雕碎片箱等开了)。当岚恩升到三级后,一旦凑够四个状态兵(弑魂之怒、鬼泣神弩等),则可构建闪避阵容,岚恩为主将领,道恩、凯撒为副将,第一战位黄金投石(满)、第二战位黄金投手(满)、后四战位为终极状态兵,以此阵容参加团战、探险(为了极限探险可酌情对其它战位升级攻击、命中)。 4、第三天晚上0:00拉霸,若第一个拉则会出现得到的兵非常差,建议拉霸高峰1-2小时后 小号先拉,后大号再拉霸,且拉霸一旦开始就不要停止中断(中断了不易出黄金投石,疑似

【精品试卷】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精编

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课标要求: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万民法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法分析 由于学生对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对本课程的内容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尤其是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法律案例,使教学深入浅出。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罗马帝国辉煌”图片。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古罗马如此的辉煌德国着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 中是这样分析的(请学生朗读)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从中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罗马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方法三步曲 自主园地--预习探知 快乐课堂--探究合作 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一、自主园地--预习探知

1、预习内容,明确目标 质疑探究:通过预习课文,你认为本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 出示本课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能力 识记理解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十 二铜表法》。 公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万民法;《民 法大全》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是罗马 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罗马法是欧洲 史上第一部比 较系统完备的 法典。 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影响及 其局限性 2、预习检测 二、快乐课堂--探究合作学生讨论探究、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版本说明 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 I. 1521年名册上的帝国等级 (参照1755年的材料) 说明:1521年帝国名册刊印在《德意志帝国等级会议档案》(1896年)第56期第424年―442页,并见诸K.措伊默尔《德意志帝国体制史原始资料集》(1913年第二版),第181期第313―317页。本表所包列等级集团的编号系编制者所加。表中注明+号者表明该等级也包含在1755年由克利斯蒂安-奥古斯特-贝克为约瑟夫大公汇编的半官方材料中(见1964年印行的《玛利亚-特蕾西娅时代的帝国体制》,第530―557页);注明“―”号者则表明是同一材料中所没有的。1521年和1755年之间变动的材料主要根据约翰-海茵里希-策德勒的《大百科辞典》(1732―1754年哈勒和莱比锡版)和约-雅-莫泽尔的《德意志帝国等级、帝国骑士等级及其他直接的帝国成员》(美茵河畔法兰克福1767年版,或《新德意志国家法》,第四卷)以及其他著作。另外还参考了A.蒂勒《德意志邦国领地》一书中所附的《帝国各部分(1521你那和1792年)一览表》(1931年第七版,第二卷,第194页以下)。――对各等级的注释性说明以简要形式另栏出现 这是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的<帝国等级一览表>刊载于<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第二卷附录之中,录入的部分说明了1521年到1755年之间的的帝国成员及其变动. 帝国等级一览表按照等级编制,所有在1521年已经成为帝国成员的都被列入其中,到1755年仍然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以"+"注明,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则以"-"注明,帝国成员不属于其原有等级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等级变化(像巴伐利亚成为选侯等级)也可能是被大邦国吞并失去其直属帝国的地位,也可能是被临国兼并而不再属于帝国,还有帝国名录记录错误而被删除者,一般都在该行注有原因,对于1521年还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一般都单独列成一项注明为到1755年新的等级成员. 帝国成员名录 首先是选侯等级,序号1-7的是1521年列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巴伐利亚和汉诺威则是1755年统计时已经成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 选侯之后是诸侯等级这个等级当中首先列出的是教会和世俗诸侯,教会诸侯包括大主教和主教们,然后是世俗诸侯,作为补充的是分别列出的至1755年新的教会和世俗诸侯, 在教会和世俗诸侯之后是高级教士,以及伯爵和领主们,高级教士包括修道院院长和大教堂教长,女修道院院长,以及骑士团领地(骑士团本身被列为教会诸侯等级), 最后是帝国城市等级 I选侯 序号 1521年 1755年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