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卢子岳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510000)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千年,生态向来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可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然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而引起温室效应,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本文就温室效应的定义;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如何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展开简要阐述。(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eco has always been much change does not occur.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drastic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 large number of fossil fuel combustion, resulting in rising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caus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This article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causes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how to deal with the hazards posed by greenhouse effect, briefly.)

[关键词]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环境environment 大气atmosphere 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应对to answer readily

人们研究温室效应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最早涉及这个邻域的是法国数学家傅利叶,他在1824年发表了《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的论文,他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地球一方面把热量反射回太空,但另一方面大气层还是拦下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将其重新反射回地球表面。其后过了好些时间,这篇论文才被关注,而今温室效应已经是全球最受关注问题之一,那么我们对这一邻域又了解多少呢?

1.温室效应与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1.1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1]

1.2温室气体。大气中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主要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一氧化碳(CO)等,它们产生的温室效应维持着地球适宜的气候。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包括大气中原有的成分(H2O、CO2、CH4、N2O、CO 等)和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氯氟碳化物(CFCS)、氢代氯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2]

2.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2.1自然因素。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类能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温室效应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原因,如火山喷发、

太阳辐射、动植物呼吸作用等。

2.2人为因素。第一,排放有害气体。“温室效应”是目前大气增温的根源。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焦烧矿物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如CH4、氮氧化合物、氯氟烃化合物等)有害气体逐年增加。如大气中CO2的浓度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递增了10%左右;氟烃气体在排放的温室气体中已占到20%以上。CH4含量已达六亿多吨,比300年前高出一倍多。[3]这些气体具有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形成“温室效应”,造成低层大气增温。第二,改变地表状况。人类盲目开荒,过度放牧、滥砍森林,造成了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当前全世界森林正在以600万-8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4]森林急剧减少不仅使大片土地开始荒漠化,而且削弱了光合作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有增无减,从而间接的起到

了增温的作用。第三,释放大量的废热。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热量收支基本是平衡的,其均温保持稳定,而人类活动却破坏了这一平衡。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和大量人为热排放到大气中,日积月累,气温就会因此而升高。根据熵增的原理,人类的一切工业生产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其中产生的废热也是难以再回收利用的,并且这一部分热量就是造成系统熵增

的那部分废热。

3.如何应对温室效应

无论如何,全球变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切实解决这一世界难题,为后代创造更好的未来。

3.1提高能效或采用替代能源。目前世界的能源结构是以石油和煤炭为主,人类使用的石化燃料约占能源使用总量的90%,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提高能效或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可显著减少CO2 排放。能效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寻找都得依靠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需要全球加强科学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开发农村沼气、改进耕种方式,可减少秸杆、薪柴等物质的直接燃烧,沼肥施于农田可大大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CO2、N2O 的排放。

3.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涵,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保护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强调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增长模式。它涵盖了从原料开采、加工、使用和消费的各个过程,特别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社会体系,使得工业、行政、国民等社会的所有组成部门都认识到地球的有限性,拥有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中挣脱出来的意识,充分意识到通过推动节能、低碳能源的利用,推进3R 以提高资源生产性等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最低排放。[5]

3.3提高生物圈生产力。防止森林破坏和沙漠化可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森林是吸取CO2 的大气净化器,它把氧气放回到大气,而把碳固定在植物纤维质里;森林是抑制气候危机、推迟或扭转温室效应最有效的吸收源。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 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 碳量的二氧化碳。“如恢复已损失森林面积的20%~30%,就完其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全可以解决全球大气CO2 浓度增长的问题。[6]

3.4加强政府行为与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它所面对的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人口增长等问题都是世界性的,它们包含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它们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因而需加强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的调控作用。目前各种世界性有关环境或气候的宣言、公约和会议等,都是政府行为和国际合作的具体体现。离开政府行为和国际合作的支持,不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的有序减缓。

5.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对地表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等已经意识到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陆续制定各种政策、签署多个协议和采取多项措施以控制全球变暖之势。但是,有效地控制和减缓气候变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国家单独

是不能扭转这种局面的。2009年12月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最终结果差强人意,仅以一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遗憾收场,更能说明这一点,各国之间的合作还有待一

步加强。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有关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地表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世界各国对待变暖的认识等等,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摘自百度百科)

[2] 张小平.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P48.

[3] 丛晓峰等.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4]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P79.

[5]李丽平,周国梅.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对我国的启示与政策建议[J]. 中国环境报,2009-10-14:7

[6]张峥等. 温室效应及其生态影响综述[J]. 环境保护科学,2000,36-38

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 作者:张茜茜 系别:物理系物本1102班 学号: 评阅成绩:____ 摘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关键词: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温室气体影响 引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着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

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 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 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 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 2 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温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

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引起全球变暖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

温室效应研究进展

“温室效应”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CO2长期积累有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影响,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气温升高控制措施 1.温室效应概述 1.1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2温室效应的成因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1] 。 2.温室效应的现状 2.1二氧化碳 (CO2)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导致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约六十亿吨的量逐渐增加中。 2.2氟氯碳化物 (CFCl) 以CFC─l1、CFC─12及CFC─113占最大使用量。即使用冷媒、清洗、喷雾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 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 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 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 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 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 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 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 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浅析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机理和温室气体的来源,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影响,并探讨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的控制除了要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减少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国际合作之外,还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控制对策 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对于水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土壤污染,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易明显察觉的,但是它将对世界社会政治稳定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6屯,海平面将升高15~95e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1温室效应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能量,通常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允许太阳辐射的短波部分通过,但是却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地表组成的这一系统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将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存在保存了地球的热量,使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活。人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摘要:全球变暖如今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关于其成因目前普遍认为和温室效应有关。全球变暖对人类对地球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都是巨大的……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背景,成因,影响 艾曼纽勒华拉杜里曾对气候的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利用树木年轮,葡萄收获日期及阿尔卑斯山脉冰川进退等证据,记述了包括小冰期在内的温暖与寒冷周期,从而证明,在历史上气候完全不是持续不变的。【1】 然而曾有美国科学家指出,由于人类的干预,从古代有农业活动开始,我们地球的温度就在持续升高,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今,全球环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 摘要 一.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2. 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 关键字:多样性、CO2、全球性气候变暖 引言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文 一.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 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 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 2.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

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4)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结论: 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温室效应已

温室效应成因及争论

环境学课程读书报告 题目: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2010 年 10 月 温室效应成因及争论

摘要:由温室效应英气的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气候变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 20009岁末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落下帷幕。与此同时,欧美大陆和亚洲几乎都出现了半个世纪甚至六十年来罕见的天气,英国的一些地区甚至发出了极端寒冷警报,这似乎是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一个巨大的讽刺。一个月后,一个叫做“气候门”的丑闻被媒体披露,这个丑闻很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惊天骗局。事件源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电脑服务器被黑客入侵气,象学家互相交流的电子邮件被曝光,人们惊愕地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是哥精心策划的谎言。 本人就温室效应的成因和争议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视屏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气温升高 1.温室效应介绍 温室效应示意图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

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2.温室效应介绍及争论 图一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从图一上可以看出,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从1860年至1940年上升了0.5℃,1940年至1975年是处于下降水平。而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5℃。总体而言,在过去有气温记录的150多年里气温是不断上升的。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错综复杂,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学说(包括教科书伤的观点)认为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这一观点认为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有二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篇一: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 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 开题报告: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究过程: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气温的升高,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天气现象。如:20XX 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

一遇。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就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于难。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结题报告:应该指出,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要是没有温室气体,近地层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会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增多、森林砍伐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导致天气频繁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只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气候走上正常变化的轨道。 二氧化碳相比,其他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更高,一个甲烷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氧化亚氮为206倍,氟氯碳化物则为数千倍到一万多倍,不过由於二氧化碳含量远大於其他气体,因此它的温室效应仍是最大。温室气体的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在大气中的生命期相当长,二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由地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 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不少 国家的首脑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 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 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此外, 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辐射热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去,只好在象温室一样的、被有害气体污染的大气层里不断贮存和积累起来,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这就是所谓的地球温室效应。引起温 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尽管温室效应气体以二氧 化碳为主,但是其他微量有害气体的综合作用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强度却比二氧 化碳要大得多。前者约为后者的2~3倍。例如,一个氟氯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0万个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 地球温室效应的必然结果是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据预测,到2030年地球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地球年平 均温度将升高1.5~6.5℃。美国专家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地球年平均温度 仅升高了0.3~0.7℃,但是在这100年里累计的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绝 大部分是在近25年里发生的。据报道,地球上最暖的5个年份是: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显然,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速度已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地球气温正在悄悄升高,灾祸正在向人类逼近,而千千万万的人们却很少觉察。 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几度事关重大。据考证,近1万年来 地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未超过2℃。可见,若到2030年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 1.5~4.5℃,那就相当于甚至超过地球历史上成千上万年的气候变化。其变化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万分震惊。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温室效应危害

目录 引言 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论及特点 (1) 2、温室效应的形成 (4) 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4) 3.1、对环境的影响 (4) 3.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 (6) 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6) 5、展望 (8) 6、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所以说温室效应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德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

浅析温室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浅析温室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摘要:由于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森林植被被大规模的破坏,导致温室效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都将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因为CO2和空气中的尘埃及地球内能的释放等综合原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会通过降雨量及气温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生长。 关键词:温室效应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植被覆盖度 带热物体都能以不同的波长放出不同能量的辐射。炽热的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而凉爽的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地球的大气层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抵达地球表面,但是却能够捕获波长较长的地球的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着一种温暖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具有关报道称,地球出现的温室效应,其主要表现在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极地冰川融化的现象。 一.温室效应的成因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具有关专家称,是由于空气中的CO2和尘埃物质的增加,吸收了太阳辐射,屏蔽了地球向外的辐射所造成的。具最新报道称,温室效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增加有关。概括起来,温室效应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一)自然因素 供给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和地球内部能量的向外溢散。 太阳是地球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几十亿年来,始终未停止过对地球能量的供应,具有关天文学家报道,太阳的半径在缩小,当然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率相对于几亿年前要少。如果按这种情况来看,地球应是变冷的。 地球内部能量的向外溢散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和内部能量通过地表向外辐射来完成的。地球内部熔岩的温度非常高,所带的能量也很大,通过火山的喷发将部分能量带了出来,散失在大气中。地球内部的能量还会通过各种介质从地球表面溢散到空气中。专家通过观察发现,相对于过去,现在地球内部的能量向外溢散明显少了。 从上可看出,供给地球大气的能量明显减少了,而大气却出现了升温现象。这说明大气中必然含有某种物质,可吸收能量或减缓能量的向外辐射。 饼图1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 —以对环境影响分析为主 姓名:钱福生学号:170210058 院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一)班 引言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段随时间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化是有一定的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驱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自然过程的变异来实现,其结果导致地球系统状态随时间发生整体改变或部分调整,并表现为全球环境特征,的时空变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全球变化意味着人类生存的条件变化,势必对人类社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为适应全球变化,人类必须认识全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上述诸方面及于此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分析管理技术构成了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 摘要本篇文章重点探讨了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挑战,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的几个问题,如: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森林砍伐、土地退化、荒漠化程度增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威胁,经济影响,自然灾害的增加等。根据全球变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全球变化的主源的几个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针对相应的环境变化恶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人类如何对迅速的环境恶化做出相应的计划,拯救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全球变化气温上升环境恶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区和多数中纬度地区普遍存在作物减产的可能;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同时,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另外,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将危及许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区;由于夏季高温而导致用于降温的能源消耗增加。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如南亚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一)自然灾害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二)城市威胁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三)经济影响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篇一: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 篇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一(7)班 组长:邱恒志 小组成员:林润康于颖区健瑜 蔡权星李沃霖 前言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超快的生活节奏,严酷的社会竞争,猛烈的信息爆炸,让人不得不感到,我们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人类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为自身带来许多宝贵的回报。可是当我们正跨着大步向前走时,却伴随着对大自然贪婪的,毫无节制的掠夺,而且规模庞大让人无法想象,在我们呼吸的瞬间,也许就有许多大树倒下,在我们转头之间,也许就有一条河流干涸,在太阳西下后,也许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这一切都给大自然造成了无可弥补的创伤,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其中最为明显之一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调查流程: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方法

3、研究步骤 4、研究结果 5、分析与建议 1、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变暖的后果是什么?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大暖化∶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了世界作者:[美]布赖恩费根) 2上网(百度、Google等) 2、研究步骤 书籍中的答案:中文名称:全球气候变暖 英文名称:global warming 定义: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

全球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全球变暖的成因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 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 而不是利益, 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 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成因影响对策 引言国际权威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经多次会议讨论后认为,如果对 CO2 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增温效应不采取及时措施的话, 到下一个世纪全球气温将以每10a增加0.3℃的速率上升, 至2025 年全球气温比目前增加1℃, 发展到下一个世纪末将增加3℃。同时, 由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引起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预计到2050 年海平面将会上升30cm~50 cm。与此同时, 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有温度观测记录的时间只有150 年左右, 因而确定气候变暖是否与温室效应有关, 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般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气候变暖与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 不少科学家还将气候变暖归结为大气候条件. 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 自地球形成后, 不同的地质时期气候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定幅度的气温波动是正常的, 目前地球正处于增温期. 如中国海南岛小东海礁区的滨珊瑚岩心长3m,反映近百年( 1890~ 1990 年) 的温度变化, 即20 世纪50 年代前升温, 50 ~ 80 年代降温, 80 年代后升温1. 太阳本身提供的能量变化或者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发生变化都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丹麦国家太空中心( Danish National Space Center) 认为, 由于帮助形成云层的部分宇宙线被太阳的较强磁场阻挡, 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高. 从十年至百年的长时间尺度分析, 影响气候的长期波动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 俄罗斯天文学家(Habibullo Abdussamatov)还认为长期上升的太阳辐射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 以树轮放射性碳浓度异常为太阳活动水平的指示, 以欧洲和全球冰川进退为气候变化的指示, 发现太阳活动水平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 能影响大气周期性升温与降温. 在百年尺度至千年尺度变化周期中, 主要是76 年世纪周期和22 年磁周期比较显著, 特别是以世纪周期作用最突出. 太阳黑子活动自1935 1聂宝符, 陈特固, 梁美桃, 等. 近百年来南海北部珊瑚生长率与海面温度变化的关系[ J] . 中国科学( D 辑) , 1996, 26( 1) : 59~ 66.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也有对应的ppt版本)

项目二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研究方向: ●大气的结构及其特征 ●大气中的含碳化合物及其危害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1.大气结构及其特征 ●大气是指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包层。在环境科学中大气 层称为大气圈,也称大气环境。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气 。 1-1大气层的结构: 按照大气温度、化学组成及其他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圈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热层(暖层) (5)外逸层(散逸层) 对流层: 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对流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大约17至18公里,在中纬度的地区高10至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只有8至9公里。在高纬度的地区,因为地表的摩擦力会影响气流,形成了一个平均厚2公里的行星边界层。这一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会被逆流层的分隔而与对流层的其他部份分开 平流层: 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