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练习与答案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练习与答案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练习与答案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练习与答案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空里流霜不觉飞,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一句便是明证。

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了月光的句子

是:,。

3.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献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

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5.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上的月亮放佛在等待着什么人,而长江则源源不断地

运输着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妇女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

是:,。

7.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亮照耀在思妇的楼上,月光落在离人的妆镜

台的句子是:,。

8.在《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捣衣砧怎么

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

9.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0.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1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

是:,。

1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

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分别从游子、思妇角度写相思之情的两个问句是“??”

16.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17.《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

句子是:“,。”

【参考答案】

1.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月照花林皆似霰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7.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0.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

1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4.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5.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6.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7.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一)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先用“,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故荀子说“, ,。” 《劝学》理解性默写(二)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7.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 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 不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 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比喻句是:,,。 ,,。

《劝学》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 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 是:, ;,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 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 姓名:班级: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4.《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其为过矣。 9.《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 13.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5.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二、理解性默写 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2.《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人不 知而不愠”。 3.《论语》中,曾子每天反省自己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4.《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 》中的句子“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8.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在本课中,孔子对此的类似的表述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9.《论语》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二篇: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是: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 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 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 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 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 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1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 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22. ,,却能“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 荀子学不可以已 12. 学不可以已 13. 《劝学》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6. 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劝学》理解性默写28727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先用“,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固荀子说“, ,。” 《劝学》理解性默写(二)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7.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

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比喻句是:,,。 ,,。 《劝学》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3、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的悲剧性的执著上。为了达到目的,他百折不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当仁,不让于师》 4.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贡用对比比喻手法,赞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7、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论语》强调面对自己的无知,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聪明人能正视它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小人之过也必文。 9.孔子阐释“道”与“人”的关系是人能够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使人显扬,对应的句子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 10、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 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十则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11.《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或,;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师说、劝学 理解性默写

《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________ ,_________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 ,_________ 。”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________ ,_________ ”。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 ,_________ ?”一致。 参考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劝学》理解性默写全编[高中语文]

《劝学》情境默写 一、《劝学》(《荀子》)内容梗概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 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二、挖空练习 君子曰:。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虽()()(),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则()明而行无过()。 ,不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登高而(),()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君子,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心备焉。故,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朽木不();()而不舍,()无爪牙之利,,上食()土,下()黄泉,用心一也。()六()而二(),非者,用心()也。 三、易错字分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5 年湖北卷,2013 年天津卷、山东卷)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生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 6.《论语》中的“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 。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 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 , , ? 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 语》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 。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 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 ,此书与 、 、 并称为“四书”。 24.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 25.孔子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语句是 , , 。 26.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则远怨矣 。 27.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 , 。 , 。 28.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 。 29.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是 , 。 ? 30.《论语》中说我们做事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的语句是: , 。 , 。 3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 , 。 32.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 ,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3.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的语句是 , , 。 34.孔子在谈及义与富贵关系时说,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道义,安贫乐道的语句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35.孔子说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艰难境地都不会舍弃仁,回去践行仁德的语句是君 , , 。 36.孔子说老师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的语句是 , 。 , 。 37.孔子在《论语》中讲学思并重关系的语句是 , 。 38.《论语》中说,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的语句是 , 。 39.《论语》中,与陶渊明“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语意相同的句子是 , 。 40.孔子说,对于天下之事,君子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一定不要怎么做,义是衡量的标准的语句是 , , , 。 41.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 , , 。”真的错误在于“ , !” 42.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 。” 43.“ , !” 也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 4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 45.“ , , ?”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 。”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 , 。” 46.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 !” 47.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 , , 。”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义”才是标准,故曰:“ , , , 。” 48.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 ,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 , ”。如果学生“ , ”,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4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 , ”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

论语情景默写精心整理含答案

《论语》情景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或者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或者说《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或者说《<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8.《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 9.《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

10.《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 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4.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1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16.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18.写出至少三个《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19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0,《论语》中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当启发的,引导要善于把握时机,,,。 2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22,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

《劝学》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劝学》默写答案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劝学》中,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劝学》中,用“站得高看得远“”来说明外力的作用的句子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劝学》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1. 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14.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9、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18、,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4、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 6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论语>十二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论语>十二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 1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个体的不屈精神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