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编号:XXXXXXXX

编制:

批准:

发布日期:2016年3月1日

目录

关于成立能源管理小组的通知 (3)

能源管理小组岗位责任实施细则 (4)

动力厂能源目标分解 (6)

能源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图 (7)

动力厂能源管理制度 (8)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办法 (11)

能源计量的管理 (12)

能源统计的管理 (15)

节能技术改造的管理 (16)

能源宣传教育的管理 (17)

能源管理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18)

受控文件目录清单 (20)

XXXX 文件

XXXX字(2014)第(001)号

关于成立能源管理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车间:

为适应我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加强我厂的能源管理工作,按照公司统一布置,经研究决定,成立我厂的能源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X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X

2016年3月8日

能源管理小组岗位责任实施细则

一、能源管理小组职责

1、检查督促各部门、车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公司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及技术标准。

2、负责分厂能源管理相关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及相关奖惩措施的制定、审核与监督执行。

3、负责本厂新增用能项目的审核及综合评价。

4、认真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5、结合生产现状,对能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负责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合理配置,使用、维护制度的制定、检查实施工作。

7、负责制定企业节能的内审和长远规划工作。

8、负责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呈报节能报表和节能进展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分对企业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并做好整改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求下属各部门车间成立能源管理小组,全厂形成管理网络,要求各单位都要有能耗指标,并将每月能耗完成结果进行总结。

二、职责分工:

组长:XXX,负责本小组的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召开能源管理工作会议,对本小组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安排部署能源管理及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

副组长:XXX,负责生产工艺系统能源管理工作,并负责能源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协调工作。

副组长:XXX,负责电力、设备系统能源管理工作,并负责能源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协调工作。

组员:XXX,负责安全系统能源管理工作。

XXX,负责设备系统能源管理工作。

XXX,负责电仪车间及计量系统能源管理工作。

XXX,负责发电车间能源管理工作。

XXX,负责制氧车间能源管理工作。

XXXX,负责供水及蒸汽系统能源管理工作。

XXX,负责维修车间能源管理及修旧利废工作。

三、能源计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系统,做到能源计量准确。

1、电能计量,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要分表计量。控制各单位使用电量,严格检查、考核。

2、水量计量,目前水的来源分为自备井和外来水,考虑用水节能和节约水资源等因素,对下属各用户装表计量,并制定相应考核办法,认真执行。(可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扩展和表述)

3、主要耗能设备的电能计量。

4、对上述仪器、计器、仪表必须规定做到定期检、校,各部门车间指定专人进行巡查并做好维护、检修工作。

⑶、加强员工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a、每年初由能源领导小组编制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标准,进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b、技术培训工作除本厂内部组织培训外,还要采取其他各种形式,及时掌握同行业在能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动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⑷、完善现有能源利用考核办法严格考核。

XXXX厂能源目标分解

XXXX厂能源使用清单

能源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图

XXX厂能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能源管理,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现象,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据能源工作方针政策和能源管理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定原则

1、能源管理坚持遵循国家及公司有关法规和政策、厉行节约、效能统一的原则。

2、各单位必须加强节能宣传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施。

3、能源管理是部门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位员工均有参与和履行节能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有权力对浪费行为进行检举和制止。

4、本制度所指的能源包括生产、生活所需水、电、风、气、蒸汽等介质资源。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1、能源管理涉及分厂工作的各个方面及生产工序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2、分厂成立能源管理小组,负责分厂能源工作的管理及决策。能源管理小组由厂长任组长,副厂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由此形成分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指导分厂的能源管理及节能减排工作。

(二)主要职责

1、检查督促各部门、车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公司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及技术标准。

2、负责分厂能源管理相关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及相关奖惩措施的制定、审核与监督执行。

3、负责本厂新增用能项目的审核及综合评价。

4、认真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5、结合生产现状,对能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能源控制与措施

(一)生产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

2、加强能源使用管理,组织制定生产工序用能指标,制定节能措施和奖惩办法。

3、调度长应对生产合理调度,对一些重大耗电设备,在生产工艺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降低其单位电耗。主要生产设备的开停,由当班调度长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统一调度,平衡部门的用电负荷,各用电部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使用电各项指标达到生产计划规定的指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和费用支出。

4、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做到有计划地预修和检修,减少设备临时停车,提高设备完好率;优化工艺参数的管理,减少故障,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制氧单时产量,降低工序能耗。

(二)电气管理

1、各单位必须严格节电制度,控制厂区照明及非生产用电的合理开停时间,各处照明设施的用电功率必须符合相关规定,避免电能的浪费,杜绝出现长明灯。

2、减少电机空机运转和重负荷停机,避免重负荷启动。

3、及时调整好功率因数值,确保控制在超前状态,严禁出现滞后状态。

4、对运转设备的电机做到匹配合理,以运行低功率电机为主,避免“大马拉小车”的隐性电力浪费。

5、定期对电机运转部位进行润滑,减少轴承磨损所带来额外电量消耗。

6、杜绝申报和验收国家禁止能耗高的电气设备。

7、对老设备耗能大设备,要按工艺要求合理进行改造或更换。

8、严格控制电热扇的发放、使用、回收,凡必须用电加热的,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同时加强空调管理,根据现场温度合理开停,对空调设定温度严格检查。

9、办公室下班后,应及时关闭相应的电器设备电源(如电脑、空调等)。(三)水、气管理

1、加强生产水质监测,合理控制废水排放量,减少补水时间及补水量。

2、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增强节约用水自觉性,杜绝长流水现象;

3、对生产、生活水、气、蒸汽等管道、阀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4、加强蒸汽管理,合理协调蒸汽使用,杜绝蒸汽大排大放,对蒸汽取暖的排气口必须安装疏水器。

(四)计量管理

1、明确规划和完善分厂能源支配网络结构,明确车间能源计量表所支配的区域、较准确的显示各部门能源用量,提供准确的能源记录数据并为准确反应各部门能源耗损提供有效的保障。

2、精确核算能源的利用率和耗损率,分析能源的记录数据,为节能创效提供合理的分析数据。

3、对计量器具定期校验,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为能源计量及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奖励与考核

1、对各单位、班组的能源消耗情况定期汇总分析,对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对比,对能耗指标完成突出的单位奖励100元。对未完成能耗指标又无法说明原因的考核100元。

2、对生产中出现的过度开机、不合理开机现象,视影响程度一次考核50---100元。

3、对生产水耗无故增多,致使补水量增多,超出生产指标一次考核50

元。

4、对水、风、气、蒸汽管道、阀门加强维护,发现一处跑、冒、滴、漏,考核责任人30----50元。

5、对出现的长明灯、常流水等浪费现象一次考核责任人30元。

6、对电风扇无人空转、空调设定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一次考核50元。

7、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降低能耗提出合理化建议者,一经采用,视效果奖励50----100元。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办法

1总则

为了加强能源消耗的监督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应坚持科学合理、鼓励先进、促进能源合理利用和节能技术进步的原则。

2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定额的依据:

⑴近三年能源消耗计量统计资料和历史最好水平;

⑵近三年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⑶年度生产计划、技术经济指标;

⑷所消耗能源的品质、规格;

⑸生产技术及工艺的发展趋势,实施节能技改情况;

⑹国内外同类产品、同类企业单位能耗先进水平。

能源消耗定额每年修订一次。由生产科根据产品产量、质量、生产技术装备、工艺流程和原材料品种、质量的变化及节能、环保措施等因素进行修订。

3. 控制与措施:

能源消耗定额实行班组分解,制定具体指标,由各车间具体执行。

不断完善各项能耗指标,切实提高成本意识,做到合理开机,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消耗。

对各车间能源消耗情况,做到日清、周报、月总结,对比生产分析数据找出数据不同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4.能源消耗定额的奖惩

每半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对各单位能源消耗定额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

各项生产指标月底对各班组综合考核指标完成优秀的进行奖励,对无特殊原因又未完成给予考核。

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合理降本增效建议。对提出建议合理成效显着者,给予奖励。

能源计量的管理

一、原则

⑴配备必要和准确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完善的计量体系,为分厂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奠定基础;

⑵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能源计量器具,为分厂实行能源定额管理奠定基础;

⑶通过对各种能源转换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找出能源利用上的薄弱环节,为分厂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⑷通过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计量数据的分析,在保证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以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最少为目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为分厂生产处于最佳技术经济状态运行创造条件。

二、职责

生产科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配置;并负责维护工作、非定期校验工作的审批。

各使用部门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保管、养护。

电仪车间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相关附属设施的维修保养。

3计量的配置和管理

生产科根据能源测量的需要,制定计量器具的配置计划。

所配置的计量器具要满足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耗能定额管理,对车间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综合能耗标准的需要。

生产科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制定周期校验计划,保存鉴定和校准记录。

计量器具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效基准进行调整、校准。无基准时,必须把校准的依据,形成文件备案。

使用部门负责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校验计划。

按校验周期送检的计量器具,必须整洁,带好箱盒、附件、技术资料及前一次校验的合格证标志或记录。

所有按校验周期送检的计量器具,一律派专人送国家认可的机构鉴定出证。

经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在明显位置粘贴表明其鉴定、校准状态合格的标识。适宜时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类型、鉴定周期、有效时间、检定人等。其校验记录由生产科统一存档

对计量器具除按校验周期校准外,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重新校准。

⑴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⑵装置修理后。

⑶装置迁移后。

4计量的要求

⑴计量方法要科学;

⑵测量数据要准确;

⑶数据传递要及时;

⑷数据的口径和结果要统一。

三、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

1 总则

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为生产配置技术性能先进、适量、合用的仪器,并使之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确保持续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列为固定资产的仪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

⑴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⑵仪器单价在200O元以上。

分厂计量器具为:

(1)液态计量器具:电磁流量计、水表;

⑶电力计量器具:电度表;

⑷气(汽)态计量器具:压力、温度和孔板流量表。

2原则

计量器具管理的方针和原则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计量器具实行全过程管理,使之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提高利用率,为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采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和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达到在满足全厂仪器需要的前提下使用经费最少的目的。

3计量仪器的管理

计量器具的配置由生产科统一管理,各种计量器具和配件的添置,每年由生产科根据使用及检定情况,结合各车间的申请报告,本着精度对口,选型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规划及经费预算,经厂长批准后,由设备科报计划购买。

分厂所有在用计量器具由生产科进行定期抽检。

对抽检不合理的计量器具,属于送专门校验机构校验的由电仪车间报至安全科办理。经校验后达不到原精度需要的,根据生产精度要求做降级或报废处理。

各车间配备专业计量器具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证或具备操作仪器的相关技能知识。

分厂应重视对仪器管理、使用、修理、计量等各种数据的收集、积累和统计分析,为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分厂所有在用各种计量器具由电仪车间根据器具周期检定规定进行检定。

所有在用仪器必须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周期以仪器的检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规定为准,仪器受检率应>95%,厂级标准受检率达100%。

使用部门要主动将受检仪器按时送检,否则应停止使用。

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后贴上合格标记,注明检定日期和有效期。经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应贴上醒目的禁止使用标志,并要及时送修理部门修理。

5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应定期做好防锈、润滑等维护保养工作。

对温度、湿度、振动等可能影响计量结果有效性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控并记录,必要时审查环境条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程度,采取适宜措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经校验、复检合格的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在使用中应严格管理,不得随意调整,防止因使用或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状态失效。

发现计量器具失准失灵,操作人员有权停止使用,同时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通知电仪车间处理。

仪器使用人员要爱护仪器,对仪器经常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整洁,放置有序,搬运轻取轻放。各实验室内要有良好的使用条件,保护接地、绝缘良好。

6计量器具使用人员职责

仪器使用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及分厂制定的仪器管理制度、细则,保管好使用的仪器及仪器附件、资料,精心爱护仪器,保持清洁,放置有序;

要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必须服从对仪器的统一管理,按仪器周检计划及时送检;

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关机停用,不得私自拆修,发生责任事故应按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仪器非经批准,不得私自携出厂外;

及时向生产科反映仪器质量状况和对仪器的测试要求。

能源统计的管理

1、原则

⑴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提供能源供应、消耗和库存等信息;

⑵能够提供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⑶能够为准确制定、检查能源消耗定额提供统计资料,促进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和减少浪费。

2、统计原始记录

⑴能源进、出、存原始记录;

⑵能源加工转换原始记录;

⑶重点耗能设备原始记录。

3、统计台账

⑴能源进、出台账;

⑵能源消耗台账;

⑶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台账;

⑷节能奖罚台账;

⑸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验台账。

4、要求

⑴生产科是能源统计部门,负责全厂能源统计工作;

⑵各车间、班组的能源统计工作由车间、班组指定相关人员负责;

⑶能源管理员负责建立和管理本车间统计范围的能源原始台账和统计台账,并搜集、汇总能源统计资料,负责本车间的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定期完成本车间的各类能源统计报表,并报送有关部门;

⑷生产科定期对各车间报送的能源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编制能源平衡表,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能源统计报表,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⑸各车间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将能源统计报表和有关报表报送生产科,不得无故缺报、延报。

⑹各车间报送的能源统计报表要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行为。

节能技术改造的管理

1、节能技术改造主要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以改善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并增加一定生产能力的建设。

2、节能技术改造内容

⑴产品的更新换代;

⑵设备的更新改造;

⑶工艺的改革;

⑷能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及生产中废弃物的治理。

3、节能技术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和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发展规划;

4、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要具有先进的国际、国内节能水平,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5、对投资大、能耗大的技术改造项目要进行节能评估后再确定实施;

能源宣传教育的管理

1、由生产科制定节能宣传教育计划,对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

2、各生产车间对本车间新上岗员工进行节能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3、节能宣传教育活动采用会议、讲座、班组讨论、板报等形式进行。

4、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对公司节能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节能管理,为实现节能管理目标做出贡献。

5、各单位应组织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司能源管理制度》及《动力厂能源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度,学习应有学习培训记录。

6、各单位应大力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员工多提节能发明,技改等建议,发动员工广泛参与,杜绝常明灯、常流水、跑冒滴漏,为企业节能减排多做贡献。

受控文件目录清单

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能源管理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把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水、气(汽)、风、电的使用过程数据,监测、记录、分析、指导。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为企业查找能耗弱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使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浪费,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再创造效益的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对每条生产线、每个工作班组以及主要耗能设备进行实时考核,杜绝浪费,并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工艺,以降低单位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为企业生产管理、计量管理、节能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概念。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我们对节 能减排、节能降耗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唐山天辰电器有限公司愿为我们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环境,实现节能环保,恢复保持绿色生态作出贡献。 第一卷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卷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的意义 第三卷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第四卷能源管控系统界面案例 行业应用案例>>>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功能、方案 第一卷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系统组成:服务器主机,以太网或者局域网连通的通讯网络,无线传输部分,有线传输部分和能源管理软件,各计量点(流量计、液位计、温度、压力等),电表等部分。 硬件组成: 1、各个采集点的终端表(带 485 通讯的流量计、电表等)。 2、采集和传输数据的集成箱。 3、可以通讯的有线网络。 4、上位机主机。 软件组成: 1、终端表的通讯协议。 2、采集有线网络数据的接口程序。 3、采集无线网络的抄表软件。 4、适用的数据库。 5、分析和显示数据的能源管理软件。 界面显示: 1、各个点的数据累计值和即时问询。 2、通过运算得到的能耗值。 3、具备导入导出功能,筛选和存储。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新版办法

XG/ENMS-1-01-2013 A/0 XX省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能源治理体系手册

2013年8月10日公布 2013年8月10日实施

目录 0.1XX能源治理体系手册修订履历 (1) 0.2XX能源治理体系手册颁布令 (2) 0.3XX能源治理体系方针公布令 (3) 0.4 任命书 (4) 0.5XX能源治理体系目标 (5) 0.6企业简介 (6) 1.范围 (8) 1.1能源治理体系覆盖范围 (8) 1.2地理位置:XX省XX市XX厂区。 (8) 1.3覆盖的部门和单位 (8) 2.引用文件 (9) 3.术语和定义 (10) 4.能源治理体系 (15) 4.1 总要求 (15) 4.2 治理职责 (15) 4.3 能源方针 (17) 4.4 策划 (17) 4.5 实施与运行 (22)

4.6 检查 (30) 4.7 治理评审 (34) 附录1 能源治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37) 附录2 XX能源治理体系治理职责和权限 (38) 附录3 XX能源治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 (43) 附录4 XX能源治理体系运行模式图 (44) 附录5 XX能源策划流程图 (45) 附录6 XX能源治理体系职责分配表 (46)

0.1XX能源治理体系手册修订履历

本手册依照《能源治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编制,旨在运用先进的治理思想,建立和实施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能源治理体系,不断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爱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的目标。 本手册于2013年8月10日起实施,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员认真执行。 为确保本手册有效贯彻落实,授权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治理执行者。 总裁: 2013年8月10日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doc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或节能小组。 最高管理者还需要为体系的建立和保持提供其他资源,如时间、办公条件、信息、资金、人力等,特别应保证充分的资金来用于管理方案的实施。 2、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应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企业的活动范围 企业的活动范围即企业的活动领域,包括与企业的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有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电气运行、维修车间、公用工程)和生活活动(职工食堂、浴室等)等。 (2) 企业的管理权限范围 管理权限范围即已确定的企业的职责和权限界限,包括承担企业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企业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其责任的许可范围。当企业的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与其他企业存在管理上的接口时,如集团公司与下属矿厂存在管理接口的项目时,必要时,应明确组织职责的输入与输出的界限。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CCAA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基础知识部分 姓名:身份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中。每题1分,共60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D D C D A C A B A B B A D D A A C C A A 答 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题 号 D C D B C B D C B C D B D C B A A B C C 答 案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题 号 答 案 每题4个选项只能有1个正确答案 1.最高管理者应对支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以下 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D)考点:标准4.2.1 h) A.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B. 确立能源方针,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 组织制订能源规划。 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组织(D)。考点:标准引言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降低能源消耗;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些不属于能源绩效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内容(C)。考点:标准 4.6.1 b) A. 能源绩效参数; B.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C. 与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D. 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4. 某钢厂在新建真空精炼设施时,原计划使用蒸汽真空泵,后来,经过对投资、运行成本、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比较、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机械真空泵。这一过程是GB/T23331-2012第(D)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第 1 页共1 页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AL/NYSC-2017 版本: 受控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 实施日期:2017年11月28日 第 2 页共2 页

能源管理手册修订记录 第 3 页共3 页

发布令 能源管理手册发布令 为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低耗生产,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能源管理手册》第一版,本手册描述了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生产、产品及单位管理相关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阐明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是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法规性文件,是实施能源管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重要文件。经审定,现予以批准颁布,本手册自2017年11月30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 4 页共4 页

能源方针发布令 全体员工及相关方: 我公司能源方针经广泛征集,充分讨论研究,现予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请相关方密切配合。 能源方针: 遵守法规清洁生产创新改造提高能效 内涵: 一、遵守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能源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改造,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能,建立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积极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五、为积极制定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方向和框架。 总经理: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 5 页共5 页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草案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08年8月11日) 一、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负责组织起草,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中的要求,原定于2007年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但由于近两年来,有关国际组织一直积极努力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并就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将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纳入议事议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并考虑到尽量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等原因,对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进程有所推延。 项目编号:20068111-T-469 项目名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制、修订:制订 上报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背景、意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还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树立,也因此产生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概念。 (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由于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能源供给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虽然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组织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地加强组织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组织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便是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内部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组织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由于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执行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意愿来决定,导致有些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 (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提供保障。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 (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理论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针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12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和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 (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 (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 (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 —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 —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和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和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使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使用过程,从而确保和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 —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 —删除了部分和我国使用情况无关的批注; —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赓、,李爱仙、李铁男、王世岩、朱春雁、李燕)、黄进、梁秀英、任香贵、桂其林、杨德生、李燕)、刘立波、周璐、周湘梅、张娣、石新勇。 本标准于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并可根据体系的复杂程度、文化化程度及资源等特殊要求灵活运用。 本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1所示),使能源管理融入组织的日常活动中。 能源管理过程中的PDCA方法总结如下: —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 —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模板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 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 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确定能源基准、标杆;?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体系实施b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全过程监视和测量;?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c)体系检查与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实施管理评审;?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a)体系策划与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向,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具有用能单位自身特点,并保持先进性和相对稳定性。能源目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能源方针为能源目标的制定提供原则指导,而能源目标的完成情况为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通过成功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强调对能源管理的过程控制,标准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组织为兑现管理承诺和实现能源方针应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持续改进(PDCA)等过程。其中, ——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并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与纠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范本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范本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能 源 管 理 体 系 手 册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修订履历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颁布令 发布令 本手册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9456-2012)编制,旨在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和实施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不断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手册于2014年6月16日起实施,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认真执行。 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任命XXXXXX同志为管理者代表。 为确保本手册有效贯彻落实,授权各单位行政正职为管理执行者。 总经理: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最高管理者承诺书 承诺书 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方: 根据我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提供充足的资源,定期进行管理评审,通过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其有效性。特此承诺如下: 1、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2、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3、通过会议、培训及其他手段,在本公司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4、指定公司安全生产部具体负责能源目标、指标的建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按计划实施考核; 5、亲自参与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以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6、在煤总经理期规划中考虑能源消耗、能源使用及能源效率等能源绩效问题,以确保公司在能源方面的战略优势; 7、通过日常监督、目标考核、内部审核等方式,及时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掌握能源管理的主动权。 承诺人: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所需资料清单资料

能源管理体系所需资料清单 (1)公司基本概况(公司名称、公司性质、基本情况、荣誉情况、经济数据、主要生产设备、公司用能种类状况说明及其他介绍) (2)主要耗能设备情况(名称、消耗能源种类、设备运行概况、运行管理状态、能源监测情况说明、淘汰更新情况等) (3)公司部门组成及各部门职责(包括各部门结构图、各职责负责部门及人员名单、具体负责事项) (4)公司能源管理相关制度(制度文件、相关会议记录及内容、宣传标语图片等) (5)政府对公司下达的各种目标(主要侧重于能源方面)及相关文件名称 (6)公司其他相应的管理制度(“5s”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等)具体内容 附:相关所需材料表格 表1 公司部门代号表(自行编制即可) 分发号部门代号 01 总经理GM 02 管理者代表MR 03 人事行政部HR 04 05 06 07

表2公司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 公司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 公司级用能单位名称: 能源基准版次: 基准年份: 基准指标单位 基准值 电消耗量kwh 柴油消耗量 t 水消耗量t 其他能源种类 总能耗t标煤 产品综合能耗t标煤/t产品 电单耗kwh/t产品 水单耗吨水/吨产品 空压气体单耗立方米/吨产品 其他能源单耗 其他 单耗 人均办公能耗kg标煤/人 (公司工艺及主要工艺及耗能设 备单位产品耗电及耗能情况) kwh/t产品具体耗能数值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表3次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相关内容参考上表) 次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 次级用能单位名称: 能源基准版次: 基准年份: 基准指标单位基准值 电消耗量kwh 柴油消耗量t 水消耗量t 总能耗t标煤 产品综合能耗t标煤/t产品 电单耗kwh/t产品 水单耗吨水/吨产品 空压气体单耗立方米/吨产品 人均办公能耗kg标煤/人 其他 单耗 kwh/t产品具体耗能数值(公司工艺及主要工艺及耗能设 备单位产品耗电及耗能情况)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kwh/t产品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于2018年8月发布,国家标准GB/T23331标准也将修订。针对能源管理体系新标准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换版时间表 自2016年以来,ISO技术委员会一直在修订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以确保该标准能够继续满足能源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ISO 在委员会吸纳了所有公众意见后,最终的国家标准草案已经在2018年6月完成,英文版已发布,中文版已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最终的标准于2019年1月发布完成。 A、按照国际认可论坛(1AF)的要求,ISO50001:2018的转换期为标准发布后3年,转换截止期后,依据 ISO50001:2011的认证证书将作废或撤销。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文件,对过渡期的时间进度安排作出要求:1.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6个月內做好针对ISO50001:2018的转换评审的准备。 2.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内完成依据ISO50001:2018开展认证的认可转换。 3.认证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后,停止依据ISO50001:2011实施的包括初次、监督和再认证在内的所有审核活动;认证机构考虑依据修订标准(ISO50001:2018)实施审核的

结果、以确定对已认可的依据IS050001:2011的认证证书的后续认证决定。 B、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确定将等同采用ISO50001:2018国际标准对国标GB/T23331进行修订。 C、CNAS对EnMS认证机构的认可转换期及有关安排将与IAF要求一致。 D、由于转换期时间紧张,建议EnMS认证机构尽早跟踪标准修订动态、识别标准内容的修订差异,着手制定和启动认证转换的工作安排。 E、建议EnMS认证机构向客户通报标准修订状况,并请客户考虑其管理体系与新标准要求的差距分析和体系转版等相关工作。 F、标准发布后EnMS认证机构正式开展对组织的认证转换评价活动应满足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变化 1.采用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级结构(HLS)、相同的核心文本和通用的术语和定义从而使ISO50001:2018年标准与其他关键管理系统标准保持一致。它使这个版本兼容,更容易与ISO9001和ISO14001集成; 2.支持与战略管理过程的整合; 3.澄清语言和组织; 4.更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5.更新和重新排列第三部分的术语和定义; 6.增加了包括“能源绩效改进”等新的定义;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DB 陕西省电石行业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陕西省节能协会美国能源基金课题组 2014年3月

前言 为落实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委制定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方案》,依照其中“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的有关要求,陕西省节能协会根据2012年我国颁布的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编写了《陕西省兰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实施指南)。本实施指南涵盖了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和节能考核等内容,目的是指导兰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或其他必要的管理过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和使用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实施指南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是GB/T 23331-2012标准在兰炭企业的实施指南,不是对GB/T 23331-2012的修改、增补或延伸。本实施指南在GB/T 29456-2012的基础上,结合兰炭行业的特点和能源管理要求,对兰炭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系统地指导性建议。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陕西省兰炭行业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系列认证认可的地方行业性标准之一,由陕西省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实施指南起草单位:陕西省节能协会、陕西省电石协会、陕西省榆林市工信局、西安工程大学。 本实施指南起草负责人梁中枢,总顾问蔡颂尧,高级顾问曹桂花、贺晔春、封德胜、张德福,主编李延志,课题组长江开耀,副组长马柯,参加人管声启、陈永当、张克英、陈龙龙、梁建峰、王帅、李倩、高亚利、朱丹、刘广梅、陈小芳、谢正友等。 本实施指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能源监察总队、广东省节能监察中心、榆林市政府、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中国电石协会技术部、陕西省冶金学会、陕西省电石协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榆林煤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榆林云化绿能有限责任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北元集团锦园化工公司、华陆工程科技公司、西安化工厂电石分厂、天桥集团府谷电石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总要求 管理职责 4.2.1管理承诺 4.2.2 能源方针 4.2.3 职责和权限 策划 4.3.1 能源因素 4.3.2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 4.3.5 能源管理方案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 4.4.5 记录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与纠正 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 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3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GB/T XXXX与GB/T 19001-2000之间的联系

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 XXXX与GB/T 24001-2004之间的联系

引言 本标准是规范组织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的管理手段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为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搭建良好平台。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 PDCA)”方法,有助于其实现管理承诺和能源方针,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其中: ——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1) 4.1 总要求 (1) 4.2 管理职责 (1) 4.2.1 最高管理者 (1) 4.2.2 管理者代表 (2) 4.2.3 部门管理职责 (2) 4.3 能源方针 (3) 4.4 策划 (4) 4.4.1 总则 (4) 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 4.4.3 能源评审 (4) 4.4.4 能源基准与标杆 (5) 4.4.5 能源绩效参数 (5) 4.4.6 能源目标和指标与能源管理方案 (5) 4.5 实施与运行 (6) 4.5.1 总则 (6) 4.5.2 能力、培训和意识 (6) 4.5.3 信息交流 (7) 4.5.4 文件 (7) 4.5.5 运行控制 (8) 4.5.6 设计 (8) 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8) 4.6 检查 (9) 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 (9) 4.6.2 合规性评价 (10) 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10) 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0) 4.6.5 记录控制 (10) 4.7 管理评审 (11) 4.7.1 总则 (11) 4.7.2 评审输入 (11)

RBT104-2013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要求

1.总要求 GB/T 23331中4.1要求及以下要求适用。 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其管理职责和地理区域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至少应包括:地理位置、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交通运输覆盖的区域和线路(适用时)。 2.管理职责 (1)最高管理者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2)管理者代表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3.能源方针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3要求。 能源方针应: (A)在合理用能、结余能源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要求; (B)提出执行国家交通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的总体做法,适当时可以包括优化运力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组织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持续改进节能管理。 4.策划 (1)法律法规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2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适宜的方法,获取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时,法律法规可包括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有关的国际公约。 (2)能源评审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3要求。 能源评审应确定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人员及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码头、场站、仓库等设施; ——车辆、船舶、机车、飞机、装卸机等设备; ——水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货物装卸、设备维护等过程; ——运输线路、路况、海况、天气状况、客运量、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等其他因素; ——从事驾驶、设备操作及维护、运输组织调度、生产工艺安排等工作的人员及其行为。 (3)能源基准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4要求。 应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能源管理的特点,针对相关层面和主要用能运输设备建立能源基准。 (4)能源绩效参数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5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在以下方面设置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管理的相关层面; (B)主要用能活动。 交通运输企业应确定与以下方面有关的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适用时可包括:

2020最新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汇编(含管理手册)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体系文件汇编 (1份手册+19份程序文件) 文件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 1 能源管理手册MC-NYMS-M-01 2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MC-NYMS-P-01 3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MC-NYMS-P-02 4 文件控制程序MC-NYMS-P-03 5 记录控制程序MC-NYMS-P-04 6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MC-NYMS-P-05 7 设备设施配置与能源控制程序MC-NYMS-P-06 8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MC-NYMS-P-07 9 能源评审控制程序MC-NYMS-P-08 10 能源采购控制程序MC-NYMS-P-09 11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MC-NYMS-P-10 12 能源绩效参数、基准、目标、指标控制程序MC-NYMS-P-11 13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控制程序MC-NYMS-P-12 14 监视、测量与分析控制程序MC-NYMS-P-13 15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C-NYMS-P-14 16 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MC-NYMS-P-15 17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MC-NYMS-P-16 18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MC-NYMS-P-17 19 设计控制程序MC-NYMS-P-18 20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MC-NYMS-P-19 注:各程序文件位置已建立书签,方便查看。

能源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MC-NYMS-M-01 版本:A0 (依据GB/T23331-2019 idt ISO50001:2018标准编制)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发布

ISO质量环境选修课介绍--ISO-5000能源管理体系1Microsoft-Word-文档(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50000 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内审员课程主要内容介绍 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尤其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教育出的学生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个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传统的、固有文化以及正在发生演变的世界文化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命运,发挥自己的所有潜力。这种选择与发挥将充分展现出每个人的不同特点与创造力。因此,教育必须充分重视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这种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因而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课程体系的个性化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大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内在的根本问题,就是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问题。 课程设置需求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需求;第二,社会需要,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目的;第三,规定的需求,指教育部门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通过大学课程体系的个性化设置来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教育部倡导的个性化教育,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社会的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自身有特点、有个性、一专多能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一专多能一专多证,也为学生就业补充一定的知识储备。开设质量与环境内审员证书选修课程,20-24学时,成绩合格者,学校给予学分的同时获得内审员证书。该类证书是国家认可通用的必备职业资格证书,采用全国统一教学大纲。请学生选课时选择这些即有学分又对找工作大有用处的课程。 一、ISO介绍(什么是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缩写并不相同,为什么不是“IOS”呢?其实,“ISO”并不是其全称首字母的缩写,而是一个词,它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相等”,现在有一系列用它作前缀的词,诸如“isometric”(意为“尺寸相等”)“isonomy”(意为“法律平等”)。从“相等”到“标准”,内涵上的联系使“ISO”成为组织的名称。 二、ISO9001标准的作用跟意义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