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

信息革命和白领劳动异化

(2009-05-06 10:00:00) 转载

标签:

劳动异化

摘要: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造成蓝领劳动异化;同样,以电脑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造成白领劳动异化。劳动效率越高,创造的越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少,劳动者就越是没有低位,社会两级分化就越是严重。产品过剩,人才过剩,需求萎缩,于是导致经济危机。文中比较了本次经济危机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异同,讨论了如何解决劳动异化,特别是白领劳动异化,从而消除经济危机根源。

1. 序言

我是信息论、哲学和投资组合理论研究者[1],也是股票期货交易者,这使我能从多个不同的视角看待这场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危机的根源,有人说是因为西方过度消费,有人说是因为衍生产品和高管贪婪,有人说是因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有人说是因为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有人说是因为政府调控不当。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有其道理,但是都不足以让我们看清这场经济危机的历史必然性。

我在2007年10月的一篇博客文章 [1]的结尾写道:“当许多人为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唱赞歌的时候,其副产品――白领劳动异化――正日益严重。如果说它不会导致暴力革命,那么,至少它会导致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浪费。如何解决白领异化?这看来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对此,政府和学术界应有足够的重视。” 我当时相信白领劳动异化会导致严重问题,但是没想到危机来得这么快。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和信息革命无关,但是,回顾历史,特别是美国从1929年到1933的经济危机,联系马克思的异劳动化理论,我们就可以看出信息革命和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工人劳动异化

1769年,英国的瓦特在矿山排水用的蒸汽机基础上,发明了可以广泛应用的蒸汽机。随后蒸汽机广泛用于工厂和矿山,钢铁、煤炭等工业得到加速发展,英国因此掀起了产业革命浪潮――变手工作坊生产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825年英国出现了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危机之前,英国经历了一个工业高涨阶段[2]。1825年的工业产值比1820年增长了大约 1/3,反映当时生产水平的生铁量增加了58%,棉花消费量增长了39%。但是,国内外市场却没有随着相应扩大。1824~1825年期间,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1792年的 4/5左右。生产和销售之间严重脱节,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3549家企业破产,80家银行停止支付,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 3月的1390万英镑骤降为1825年12月的 120万英镑。棉花、羊毛和生丝的消费量减少了 1/3以上,煤的消费量减少了一半,整个出口减少了 16%。大量失业工人出国谋求生计,人口外流的数目大增。

生产力提高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工人处境却更加恶劣。为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工人“劳动异化”。异化表现在两方面:1)工人制造了机器,机器反而成了异己的力量,因为机械取代人力,工人失业更加严重,不得不接受更加苛刻的劳动条件;

2)工人劳动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劳动的同时是肉体和心灵的摧残,属人的感官得不到人的享受。马克思写道:“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2]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通过所有制问题的解决,使劳动者手段和目的相一致,感官人性化,享受丰富化。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1825年,由蒸汽机带动的火车于英国诞生,随后火车在全世界普及。蒸汽机和火车在美国普及最快。1857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它同样是由于产能过剩和贫富不均,同样是蒸汽机带动的工业革命的副产品。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美国1929-1933经济危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电动机和电报电话普及为标志。

182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70年直流电动机问世, 1888年,交流电动机问世。交流电动机随后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

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1885~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制成,1920年左右开始用于汽车和农业机械。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发报成功;1844年,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915年,滤波器的发明使得一条导线可以传送几十路电报,电报随后在全世界普及。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92年芝加哥的电话线开通。

美国1929年股市暴跌,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波及西方世界。

有人说,这次经济危机是由于股价炒得太高;就像2008年的危机是由于次贷的衍生产品杠杆比例太大。但是,仔细考察就会看到,股市只是引起危机的导火索,危机的深层原因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升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上涨3.84倍,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32倍。和中国股市比,这个增长速度并不离谱。因为上证指数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内就上涨5倍多,2007年10月,股票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当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认为,美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是非常合理的.根本就不存在泡沫。

那么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纽约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突飞猛进。就在一些新兴产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同时,一些较老的产业已经出现严重过剩,比如采矿、造船、纺织、皮革等行业,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农业产品更是供过于求,粮价低迷,大批农场工人因此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从1920年到1929年,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工资却只上升了2%。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工人劳动条件恶劣,据说当时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工伤事故比例最高的国家。美国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大大超出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于是经济危机一触即发。

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解释就是:随着内燃机和电动机在工厂和农村的普及,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由于生产关系的原因,劳动者创造了对自己来说是异己的力量,他们效率越高,创造的越多,他们自己就越是没有地位;劳动者环境艰苦,为他人做嫁衣裳,肉体和心灵两方面都受到摧残。

经济危机使投资者一贫如洗。随之而来的是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GNP 由1929年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经济整体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场主将牛奶倒入河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罗斯福1933年3月取代胡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领导下的政府采取的措施是[3]:

对银行作个别审查,颁发银行许可证,淘汰了两万多家银行中的42%;从而避免挤兑,使得老百姓放心把钱存入银行。

让美元和黄金脱钩,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实质是允许政府把未来的税收拿到现在用,使得救助成为可能,正常的经济循环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允许通过通货膨胀,鼓励投资和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用地和牲口数量。

发放救济,救助穷人。还以工代赈――国家投资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专门划款建设森林和森林公园,同时为失业大众提供工作机会。参加过这些建设的劳工数量居然占全美劳动力的一半。

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益事业法案》、《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保护工人权益。这些法律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受到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也赋予了工会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权力。

对富人加税,减小贫富差距;

从罗斯福新政可以看出,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正如马克思说的,是工人劳动异化,是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阶级性危机,就是要改善生产关系,减少劳动异化。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和劳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美国的许多做法也被其他国家效仿,这就是为资本主义什么大的经济危机在很长时间没有再次发生。

4. 信息革命和白领劳动异化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信息革命的重大事件。

1946年2月,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其中使用体积和能耗都很大的电子管。

1947年,巴丁、肖克莱和布拉坦合作发明了体积和能耗很小的晶体管。晶体管随后取代电子管,广泛应用于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上。

1948年,美国工程师Shannon发表了信息论长文《通信的数学系理论》,为信息的数据传递和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1,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1979年:Intel

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不久,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随后,苹果电脑问世,微软DOS系统普及。

1987年,苹果推出了带有鼠标图形界面的家用计算机Mac II;1995年微推出了相应产品WINDOWS95。

1968年,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和组建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网。 1969年, ARPA网连接了美国四个大学。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各地。

1994年,中国建设了CERNET示范网工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

1995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半年翻一番。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达到巅峰,随后破灭。但是,网站,email, BBS(论坛), QQ

或MSN,搜索、博客……迅速发展,传统经济大受其益。

首先,计算机和互联网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来很多人做的事情现在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得更好,比如一个人坐在家里就可以和全球的人做生意――通过网上商店。本来要几个人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比如测算一块森林的面积――通过Google地图很快就能测算出来。

第二,互联网使各种技术迅速扩散,大大缩小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使中国大受其益。以前要获得西方科技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没有情报所的中小城市。现在有了互联网,即使在农村,只要能上网,搜集各种情报比10年前在北京大的科研院所还方便。电子邮件使信息传递效率大增,要阻止科技扩散也更加困难。据说以前从苏联搞来的一架飞机的设计图纸有几卡车,现在这些设计通过电子邮件几分钟就可以传过来。要改进设计,同样的修改,和以前相比,人工工作时间可能缩小到1/10甚至1/100。

生产空调的格力电器可算是效率提高的一个典型。在空调成本中,钢材所占的比例是高,达32%,铜占23%。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工人工资也上涨了,企业效益却一直很好。生产小型

挖掘机等产品的山河智能是科技扩散受益者的典型。它十年走过了其他企业四五十年的道路。更加惊人的是,公司和大股东何建华声称将投资两千万研制开发轻型飞机、高档游艇、航空发动机等。如果没有互联网提供的低成本信息扩散通道,两千万哪里够用?

然而,信息革命的成果分配却非常不公。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图1 美国GDP和中等家庭收入变化比较(扣除通货膨胀)[4]

美国是这样(参看图1), 中国也是这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指出[5],1990年~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了12%。如果考虑到近几年来许多企业高管(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和各银行的高管)年薪涨到百万千万,则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增长更慢。

这几年农民工增加比例较大,第三产业增加较快,而第三产业工资相对企业产值的比例较大。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我相信普通劳动者实际报酬增长更慢。

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蓝领劳动异化,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带来白领劳动异化。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07年11月(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至少失业27周的失业者占失业人数约五分之一。以前,长期失业的人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或缺少技能;而现在,有长期工作经验的白领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作者失业人数增长最快。

这正是白领劳动异化!异化的原因是――

首先,电脑排斥人脑。电脑和互联网越普及,效率就越高,企业需要的员工就越少。信息革命初期,革命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但是随着技术普及、软件和网站的建成和完善,所需要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各行各业效率提高后,所需文员也大为减少。

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一般人只看到扩招原因,其实扩招只是加速了白领过剩的进程,信息革命带来社会需求的减少才是白领过剩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信息革命导致白领过剩的情况下还一味大肆扩大招生,白领劳动异化现象就将更加严重。

人才过剩必然导致工资降低。2000年前后,电脑和互联网人才紧俏,海龟人才月薪数万是很常见的,现在月薪三四千是很正常的。最近听说大学毕业1000元工资也有人干。博士生也愿意当小学教师了。北美有很多华人,以前是电脑工程师,因为苦于再三被解雇,现在开小店了。有人因为工资低而业余兼职打工,这更加剧白领整体失业危机。

经济危机来临,西方受害最深的还是白领阶层。最近网上的一篇报道说,日本一位IT专家饿死家中,法医发现他腹中空空如也,各种求职杂志和一张求职表散落在地板上[6]。由此可见这轮经济危机的一斑。

异化还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其肉体天生地适合于花草树木、山水野外。虽然白领劳动不如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蓝领那样艰辛,但是也有种种弊端。近视、脊椎病、熬夜习惯….是常见的毛病。许多人变得像是网络上的一个点,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心理上,白领和蓝领有类似问题――途径和目的不一致,干得再好,企业赚钱没有自己的份。

5. 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是这样产生的:宽松的信贷政策鼓励穷人低首付或零首付买房,银行为了转嫁风险把房贷打包成债券出售,购买房贷债券的机构(简称A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又向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简称B机构)购买保险CDS。B机构收了保险费,其高管就有奖励。由于奖惩不对称,赚了归高管,亏了归股东,B机构高管只看保险费,全不顾风险,大量卖出保险CDS。B机构促使A机构多买房贷债券,A机构又促使穷人多买房,推高房价,造成房地产短期繁荣。一但追买者少了,房价下跌,违约率上升,B机构于是严重亏损甚至破产。随后,银行收缩银根,投资机构去杠杆化,于是导致所有资产大跌,带来经济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1.两级分化严重;穷人没有足够的钱买房;

2.过于宽松的信贷;

3.衍生产品和高杠杆交易,其原因是奖惩不对称(这是我总结的)--它促使金融机构高管为了高额奖励而不惜拿股东资金冒险;

4. 过高的石油、铁矿石、铜精矿、氯化钾……等资源价格大大损害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美国的对外战争也大大削弱了美国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

第1条是因为劳动者劳动异化。第4条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劳动异化(后面谈及)。第2、第3条加速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和破灭。没有这两条,危机会来得缓慢些,但是照样会有。

6.中国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危机异同

中国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

1. 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由于工程机械的农业技术的普及,农民过剩;经济危机加快了进城农民工失业的步伐。由于信息革命和大学扩招过快,白领过剩。经济危机使过剩加剧。

2. 房地产市场和美国类似,两级分化严重,不断增长的投资和百姓有限的购买力之间矛盾巨大。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垄断导致房价过高,矛盾加剧。

3. 危机爆发前,经济发展推高了资源价格,中国的冶炼加工业和制造业收到资源价格的沉重打击;危机发生后,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卖不出去,受到更大打击。

和美国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技术扩散的受益者。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比美国的制造业好过。中国的金融业受益于经济的发展,并且没有美国的衍生产品,所以收到冲击小。中国有低廉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有竞争力。中国人的高储蓄率也使中国抵御经济危机能力强些。资源价格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危机降低了资源价格,这给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美国的工会强势,而中国没有,所以美国的企业更加艰难,中国的打工者更加艰难。

综上所述,中国的主要问题还是劳动者劳动异化。劳动者群体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但是他们自己的购买力却相对低下。虽然工资涨了一点,但是房价更高了,更加买不起了。

市场需求不足,资产拥有者和企业赚钱也就困难。

中国的两级分化还和国企垄断有关。中国的电信、银行、电力、石化……等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其员工年收入可达数十万,而全国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只有他们收入的1/3到1/5。农民工的收入相比可能是1/10。私人企业老板、官员和和垄断企业的员工抄高了房价,穷人买房更难。

7. 科技进步、价格博弈和制造业劳动异化

我发现,物理学局域平衡自由能增量公式可以用做财富增量公式[7],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新结论:科技进步可以带来资源增值。比如,铜冶炼技术进步了,冶炼成本降低了,

技术普及后,全世界的铜精矿都增值了[3]。主流经济学认为,财富增加来源于工资、利息和利润。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源增值在工资、利息和利润之外。

但是,到头来,一般的缺乏专利技术的加工企业并不能分享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制造业看作一群劳动者,那么它们也遭遇到劳动异化了。比如对于铜冶炼企业来说,它们的技术越进步,效率越高,它们在和资源企业――铜精矿公司――的价格博弈中就越是不利。

关于价格形成,我的看法和流行的观点有些不同。我认为,买家和卖家同时可接受的价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参看图2)。成交价格落在上端还是下端,就要看哪一方更加不能忍受交易失败的损失。

图1 科技进步提高双方可接受的资源价格上限

(双方可接受价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从价格a到价格b)

正常情况下,中国的冶炼企业之所以在和外国资源公司的讨价还价时失利,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的产能太大,经受不起停产的损失。现在经济危机来了,降价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不降价就只有同归于尽。

其实不仅蓝领劳动异化,白领劳动异化,制造业劳动异化,早先的农民也存在劳动异化。农业技术进步创造了更多财富,但是随着技术普及,土地作为资源的价值加大,农民就更加没有地位,以至于增加的财富最后都被地主以地租的形式拿走了。门面房的增值也是如此。小生意人租人家的房子做生意,生意做好了,街区繁荣了,门面房增值了,增值的部分后来都被房东以租金的形式拿走了。

我们可以把专利、品牌、垄断的市场……以及拥有它们的企业看作资源。这样,劳动者和企业主的关系就类似加工企业和资源企业(包括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的关系。

上述所有劳动异化的共同特点是:劳动者不拥有产业(或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劳动者在和产业(或资源)拥有者的价格(工资)博弈中更加不利。

8. 改善生产关系――解决经济危机的长远之计

短期看,救助企业,稳定金融秩序,促进需求……对于解决经济危机来说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看,改善生产关系才是重要的。

为了短期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学习罗斯福投资了数万亿于基本建设。我以为中国政府也该搞一些大的数字工程――比如全国房地产信息系统(包括每一座建筑的的历史和现状信息),全国地理信息系统(详细到哪块地土质如何,适宜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从而短期解决白领,尤其是IT行业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由此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配方式。虽说前者决定后两者,但是后两者也反过来说明前者(所有制)的性质。

以剥夺私人财产并充公的方式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既损害效率,也有失公平。因为大多数私企老板发财还是靠勤劳、节俭、创新和冒险精神,至少是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历史上暴力革命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这一矛盾,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我以为根据本轮经济危机的特点,采用类似方法,改善劳资关系,应该是解决经济危机的长远大计。

我以为,对于中国,就生产关系来说,下面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我们的分配制度不能充份显示全民共有。电信、电力、银行、交通等企业或部门的员工工资高,待遇好,而大多数企业员工不然,似乎是垄断这些企业的员工更多拥有“全民资产”,而农民拥有极少。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使资源(矿山和土地)增值,普通百姓享受极少。

为了让大多数人能够平等分享社会进步成果,我建议设立全民基金,按人头分配。基金的收入来源于全国土地增值,矿产资源增值、新股发行上市增值等。这些增值其实都市资源增值(上市资格也是资源),应该属于全民,但是现在大多被少数人或地方政府占有。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的收入应另找持续稳定来源,不妨学习西方,征收物业税。

2)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保证普通百姓平等地分享社会成果。为了促使政府官员站在大多数人利益一边,选举制度有待改善。

3)农村的生产关系极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力发展。

首先,不适合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第二,产权不能交易大大阻碍了农田和农民房产的增值。

中国的蓝领主要是农民工。农民过剩,农民工在和企业老板的价格博弈中极为不利,劳动异化尤为严重。经济危机爆发了,出口加工企业裁员了,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但是另一方面,虽然农村劳动力过剩,但是农村环境极差。为什么农民不美化自己的环境?过去说是因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现在就不能这么说了。农村吃饱了晒太阳、打麻将的人很多。我以为原因是农村房产和土地不能交易。如果能交易,美化了就增值了,美化的动力就大了。没事干的农民修房子修庭院,然后卖掉就赚钱了。以前城市居民区绿化也很差,房地产市场开放后,小区绿化自然就好了。现在很多城里人想过农村庭院生活,有的富人想过庄园生活(我曾写过博客文章说庄园经济可以减轻农民就业问题),可是存在产权障碍。

有人担心农村住宅和农田走向市场后会造成更多的“无产者”。我以为可以通过物业税(包括地租)解决。那就是:行政村统一征收物业税,房屋和农田的永久使用权可以自由转让,但是租金仍然分配给现在登记的农户及其后代。即使一个农民卖光一切,他仍然是个小土地出租者。收租权不许转让就行了。

4)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的期权奖励较少。适当期权奖励对于解决白领劳动异化是有帮助的。但是其缺点是覆盖面太小。

我们的工会组织没有起到西方国家那样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的价格(工资)博弈能力。不过工会太强势也不利于提高效率,如同美国的汽车行业。

个体劳动者办公司创业难。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支持。这些小公司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应该如某些经济学家倡导的[4],把百姓幸福,而不是GDP当作发展目标。环境改善,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应该更加重要。

这轮经济危机暴露出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深刻矛盾。美国和日本是技术大国,中国是制造大国,澳大利亚和沙特是资源大国。技术大国担心技术传出,饿死自己;制造大国效率提高了,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源增值又被资源国家拿走了。危机来了,资源大国又麻烦了,出卖资源又怕以后失去铁饭碗。激烈的价格博弈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如中国的钢铁企业和澳大利亚的铁矿公司。我以为可以这样解决矛盾:各国政府支持组建国际化大公司,比如,它包含美国的研究机构、中国的制造企业和澳大利亚的矿山。三个国家或其企业都拥有其股份。这样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减缓利益冲突,更好地解决各国的就业问题。

9.总结

技术进步带来资源增值,同时也带来劳动异化。异化的原因是:在价格博弈中,劳动者总是处在不利地位。本轮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白领劳动异化。解决危机的长远之计是改善生产关系。

参考文献

[1]鲁晨光,白领劳动异化――信息革命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潜科学网站期刊》,2007年10月。

[2]马克思,1844年经济信息-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3页。

[3]鲁晨光,财富增量公式及中国经济反思,《证券市场周刊》,2008年第23期。

[4]黄有光,《福利经济学》,麦克米兰和马丁出版公司, 1979年。

高中历史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3.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人教版必修三:专题2(第4课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业及答案

第4课时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学习目标】 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深入了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物质基础。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高思想认识,热爱社会主义。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实质:______________。 2.根源: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______和______;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___________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_____________,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__________。 1.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角度 阐释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被资本家纷纷销毁 实质 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物质 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 后果 ①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在经济危机中,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社会财富遭到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程度的倒退。 ②对于企业来讲,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力量薄弱,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纷纷破产;一些大资本家吞并那些破产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③必然加深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练习题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流通中货币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就业不足的危机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答案】 C 2.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这里的“外壳”是指( ) A.资产阶级 B.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D.生产的绝对过剩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其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会破坏生产、强制性调整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但却无法消除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此,随着固定资本的更新而带来的经济复苏,同时也在准备着下次危机的到来。如此循环往复,表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相容性。A、B与题意不符,D不能说明危机的真相。答案为C项。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共有的经济现象 B.经济危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所特有的现象

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特有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的必然结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经济危机的理解,要明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据此可以得出A、B、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 ) ①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②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进一步加剧③促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④以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抓住“必然结果”这一切入点,危机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矛盾尖锐,所以③不符合题意,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一场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西方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就在欧美各国开始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其批评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 (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及其影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明确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以及发展规律。马克思从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合理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机制_根源及其启示_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机制、根源及其启示 —— —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程启智1,钟 伟2,王 忠3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具有复杂的过程、机制以及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学 术界对于本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解释。文章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较现有理论更好的研究本次危机的分析框架,并对危机进行了解释和反思。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图分类号: 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0)01-0070-04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程启智(1953-),湖北宜昌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政府管制;钟伟(1979-),广西桂林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政府管制;王忠(1979-),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0年1月(第1期,总第153期) Jan.,2010 (No.1,General No.153) 【经济新视野】 一、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和经济危机的过程、机制 (一)次贷危机的时代经济背景 2000年底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次年爆发了9· 11事件。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从当年联邦基 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周期。 此后经过13次降低利率,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 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同时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粉墨登场,充斥于经济体。资产泡沫不断累积,通胀压力陡增。 为了防止通胀,从2004年6月开始,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水平,基金利率从1%调高到5.25%,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的违约率上升至13.3%。房屋价格随之走低,更进一步加大了违约率的上升。2007年2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 )也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亏损预警,并最终在4月2日宣告其破产。至此,这场次贷危机正式登场 (二)次贷危机的爆发:次贷证券化资产急剧贬值和全面的流动性短缺 美国房贷证券化资产如M BS (M 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凭证)的最终 投资者是保险公司 、养老金、投行、对冲基金等等。由于 房地产价格下跌,违约率上升,导致其证券化资产急剧贬值, 结果就是众多大机构投资者面临破产危险。此外,对危机推波助澜的还有被称之为结构投资机构 (SIV )的一种金融机构。SIV 是由大投资银行、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机构。 其目的是持有M BS 和CDO 。但是SIV 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通过发行一种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 )来购买M BS 和CDO 。M BS 和CDO 债券的期限往往长达4~5年, 而从货币市场所融到的资金只能是短期资金,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 )的期限一般只有几个月。这就存在一个借短期债做长期投资的问题。 当货币市场流动性很强的时候, 不会出事。但是,2007年8月初市场突然间出现流动性短缺。于是SIV 求助于自己的资助者 (sponsors )大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这又导致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流动性短缺, 以及银行间拆借市场利息率的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屋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 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国际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 融危机根源的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地生产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房子,想卖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 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旺。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在贪婪的驱使下,进而又向信用状况不好、还款没有足够保障的人们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使得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需求是虚拟的。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在现代社会,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通常首先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最初不是在和消费者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虽然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甚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但当这一矛盾相当突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爆发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的时候就演变成经济危机。所以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主要原因 ———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追溯历史,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所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由巨大垄断资本集团支撑和操纵的强国。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其本土未遭受损失,反而大发横财。二战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等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总和,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美元为结算标准进行贸易,美元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流通,并作为外汇被各国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7月的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占到61.54%,而2001年第三季度曾达到过73%。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从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间,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为7000亿美元。而2008年10月以来仅几个月时间,增发的基础货币竟然超过此数量。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9经济一班郭建梅 200901402149 摘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该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就像受到一次瘟疫货战争一样被破坏,颓然陷入瘫痪和混乱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商品流通停滞,有大量商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有些甚至被成批的毁掉; 很多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猛烈下降; 信用

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 一方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找不到销路的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的饥寒交迫。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最一般的额表现,是商品买和卖的脱节,也就是商品卖不出去。当商品交换还处于物物直接交换的时候,买和卖同时发生,商品所有者既是卖主同时又是买主,不存在买和卖的分离,也就不可能引发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但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商品流通出现以后,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行为,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卖了自己的商品之后不继续实行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引起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即货币在两个不同的、彼此分开的时刻执行两种不同的职能。首先,货币作为价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经济危机论文:谈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应对方式与成因

谈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应对方式与成因 1从凯恩斯主义浅析危机成因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不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作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熊彼特的"创造性的破坏"的理论的推崇者,认为自由竞争市场可以更好地促进竞争和经济增长,采取了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增加美国经济运行中的灵活性等措施。伴随着小布什的"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低收入者成为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宠",因此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进而导致了关于房地产次级贷款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一层层的传导机制,只因买房者还不起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终于爆发。紧接着,一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经济危机的产生难道不可避免吗?还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后知后觉?从目前学过的行情波动理论来看,这一次的经济萧条让人不得不联想到1929-1933年的美国的经济危机,那么不得不提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言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而随着资本品不断增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利率上升,当资本边际效率终于走向崩溃时,那么危机来临了,繁荣转入萧条,它很好地解释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过剩,资本边际效率低下,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和投资乏力最终产生了危机。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帮助就业,通过乘数效应最终使经济开始回升直至复苏。罗斯福新政很好地见证了这一点。那么,相对二三

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是异曲同工还是截然不同呢? 本人对此有以下看法: 第一,从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逻辑上看,大萧条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财富的两极分化与消费不足---超前消费与投机热潮---资产价格下降、泡沫破裂---通货紧缩、信用危机、债务危机、支付危机---更严重的消费不足---危机的不断蔓延。当然,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使得本次金融危机来得更加迅猛和突然,其传播蔓延也较20世纪更加快速,更加广泛。 第二,从后续发展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应该能避免出现"大萧条"的人间悲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较之于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坍塌,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元本位制的现今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还不至于使其崩溃;另一方面,各国吸取了20世纪大萧条的深刻教训,出现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合救市的局面,这一情况大大好于大萧条时期的"以邻为壑". 第三,失衡是两次危机成因最大的共性。财富的高度集中、产业结构的状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偏离和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相适宜,其共同属性就是:失衡。而大萧条和金融危机正是对严重失衡的自我修复,或者说调节机制。 回到之前的问题,这次经济危机是否可以避免,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且更倾向于不能。很显然,这是正确的,经济周期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北大光华学院前院长张维迎曾对危机的特征作出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摘要:2008年,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本文用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阐述此次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消费模式 2007 年8月8 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为序幕,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大幕。次贷危机爆发后,其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波及范围迅速扩大,进而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此次危机的成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而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及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所必需增加的投资是通过资本积累得到的,而资本积累的实质是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进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危机发生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联动性,因此,这些危机不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另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后,从20 世纪至今所爆发的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波及了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而从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看,也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前,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信奉的是自由主义,政府对于经济的运行不进行干预;另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宏观干预措施,以保证经济的增长。资本主义学者也意识到正如马克思所论证的那样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是,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危机他们却一直束手无策。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将凯恩斯主义正统化,采用其理论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发展。但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改善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大量的持续增加的债务上的。为了刺激总需求,不仅提高政府的债务,而且提高消费者的负债水平。政府和消费者信贷消费的增加有效刺激了总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也迅速增加其负债水平。这种迅速增长的债务状况不仅出现在企业之间,也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循环最终造成一个后果:当一个主要债务人无法分期偿还或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的连锁反应就形成了。这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以金融市场为纽带连接起来,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波动就会引发世界经济的波动。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由于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造成,但究其根本,实质上仍然是美国的消费相对不足。借助于增加负债的消费需求是永远无法满足于供给的扩大的,而且当消费者无法借债偿还债务或分期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造成如下后果:消费者的消费由于过度负债而冻结,企业由于产品无法销售和债务拖欠而出现巨额亏损或破产,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及收入的降低进一步降低总需求,这一循环持续的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在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分析中,尽管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可能是多元的,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