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匈奴的风俗习惯

匈奴的风俗习惯

匈奴的风俗习惯
匈奴的风俗习惯

匈奴的风俗习惯

——维护父权制社会权威的収继婚

葛正红

(河西学院历史系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收继婚是一种习俗、文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俗,这种婚姻制度又称转房婚,报嫂婚等等。它是我国古代少数名族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制度,如匈奴、乌桓鲜卑、突厥、西羌、契丹等,但是这种婚姻制度在匈奴中尤为盛行,并且长期存在。本文将分析匈奴这个名族收继婚存在的原因、类型。

【关键词】匈奴收继婚原因分类

文化具有传承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代人都生长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自然从那里继承传统的文化,又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下那些不适时的部分,文化即使一份遗产,又是一个不断的积累与扬弃的过程。婚姻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代有与之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而每一个时代婚姻的婚姻形态都是由这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形态取代前一种文化形态;同时也或多或少的保留前一种文化。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收继婚尤为典型。收继婚与当时社会相适应,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群婚制残杀的反映。

匈奴是我国古代古老的民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以一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态度看待一切,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一种奇特的婚姻形态为收继婚。收继婚在一夫一妻制之后产生,更确切的说是族外婚向一夫一妻制婚姻过度的反映,它是匈奴的一种习俗,而非习惯。习惯是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且遵守的习惯和习俗,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社会行为模式。然而习俗是一个群体历代相

沿、积久而成的风尚。收继婚的这种风俗形成以婚姻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收继婚这种习俗。

一、收继婚的现象

收继婚又称转房婚、报嫂婚、蒸母嫂、夫兄弟婚、妻兄弟婚、续婚等等。这种习俗不仅反映了北方各族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反映出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防止氏族部落的离散。在北方各民族中,匈奴、蒙古、乌孙、乌桓、鲜卑、突厥、西羌、契丹,柔然等普遍存在收继婚这种习俗。(汉族中也有此类现象,其中清朝尤为盛行)。

收继婚,即为寡居的妇人,由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也就是一个女子丈夫死后有转嫁给亡夫亲属的权利与义务,而亡夫的亲属也有收娶她为妻子的权利与义务。如兄死,弟可娶寡嫂为妻;弟死,兄可娶弟妇为妻等等。收继婚在北方古代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汉书》卷九十四《匈奴列传》载:“父死,其妻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字。”]3743

1P《史纪》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载:“父死,其妻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2879

2P由此可知,匈奴的婚俗为收继婚,意思为新单于是前任单于的儿子,则娶父亲的初生母以外的所有妻子;如果新单于是前单于的兄弟,则娶前单于的全部妻妾,然而这种风俗在民间也流行。《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汉元帝景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配单于,呼韩邪与昭君公主生一男,两年后呼韩邪死,其前

閼氏子代立,欲妻之,对于这种风俗,昭君很难接受,于是上书求归,但成帝勒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閼氏。复株累单于收娶王昭君为妻后母,曾生两女。另外,乌桓、鲜卑与匈奴有同样的习俗。“其俗妻后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29793P柔然收继婚已形成制度。子娶非生母及弟纳兄嫂婚时常发生。东魏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神武崩,文襄从蠕蠕国法蒸公主,孕一女焉”。]518

4P此外,乌孙与匈奴同俗。汉代细君公主到乌孙,由于昆莫认为自己已老,想让细君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细君公主不愿意,给皇帝上书,但天子回信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不久,细君公主死,汉朝又送解忧公主到乌孙国,解忧公主嫁给岑陬单于,岑陬死,他的堂弟翁归靡继位,“复尚楚主解忧,生三男两女”。翁归靡死,立岑陬子泥靡为昆弥,号狂王,“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3906

5P此外还有党项族也有同样的习俗,“其妻庶母及叔伯母、嫂、子弟之父,淫秽蒸亵,诸夷中为最甚,然不婚同姓。[]5291

6P除这些少数民族,契丹、女真、满族、羌、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这种婚姻制度也较为盛行。

收继婚在匈奴中也尤为盛行,虽然兄弟可娶其寡嫂,但是他们这种婚姻制度有严格顺序,中行说曰:“匈奴之俗……父兄死,则妻其妻,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3760

7P所以匈奴对“宗种”,“种姓”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二、收继婚盛行和长期存在的原因

收继婚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盛行并且长期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环境、习惯与

态度、婚姻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收继婚在匈奴中长期存在并且普遍盛行的原因。

1、地理环境导致收继婚这种婚姻文化产生。

文化是一定的族群与其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互动的模式,所以文化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而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经常移动,居住不能固定,他们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在自然界中匈奴对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利用,不是改造。匈奴的这种游牧生活就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游牧民族是群体生活,不是个体生活,这就使孤儿寡母很难生存,导致收继婚的产生。《汉书》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37438P匈奴这种游牧生活与其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又导致匈奴生活不稳定,分散性等等,而汉族以农耕为主,具有聚居性,稳定性,所以匈奴在这种游牧生活环境下收继婚更容易长期存在。

2、和婚姻的形态过渡与婚姻的权利和义务有关。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并被一定历史时代一定地区内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与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在原始社会,两性关点不是个体的概念而是集体的概念,原始群由族内婚过度到族外婚,由此而产生人类最初的组织方式,由婚姻的两性组织而构成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的媾和逐渐形成某种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社会相适应的收继婚。收继婚是族外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逐渐的与社会相适应,也是上古群婚制的反映。另外,婚姻为夫妻赋予了抚

养子女的权利与义务。所以他们在任何一方先去世之后有抚养子女成人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可以断定,寡妇有再嫁的权利与义务。多桑的《蒙古史》云:“儿子者应该赡养其父之寡妇,除生母外,常能娶其父之寡妇,兄弟亦当赡养寡妇之嫂”。

3、习惯与态度是收继婚存在的又一因素。

习惯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且共同遵守的习惯与习俗,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社会行为模式,具有个体性。寡妇再嫁新夫如果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受到前夫儿女的尊敬,妇女如果到家族外去选择配偶,不能受到尊重,不能带走儿女,这种习惯使得妇女再嫁的丈夫为氏族内成员。匈奴对生活习惯态度就是生活在共同体,认为集体利益是首要的,有了集体的利益就有了一切,所以必须保护自己的部落,不能使部落分散,在矛盾发生是必须以集体利益为主,娶寡嫂为妻。然而匈奴对婚前女子行为也没有特殊的约束,匈奴中有一种尚杀首子的习俗,就是女子嫁入某个氏族,子女出生后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是本氏族的就杀死。由此,匈奴的这种婚姻态度、生活态度和习惯是收继婚存在的又一因素。

4、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原因是收继婚存在的主要因素。

匈奴中女子再嫁其起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繁殖人口,补充兵源,抚养子女;第二,立宗种,防止部落的分散;第三,保持其氏族财产的完整性;第四,防止劳动力的再丧失。

匈奴中的女子嫁入氏族之后,是以氏族对氏族,而不是以个人对个人,女子嫁到夫家,她不仅是属于夫家,成为夫家家中的一个家庭

成员,同时也是属于夫家的氏族,成为夫家氏族的一个氏族成员。然而匈奴是游牧民族,为了保卫本氏族的安全,保卫畜群和牧地不受外族的侵犯,也为了掠夺中原农业民族的财产和人口,战争成了匈奴民族日常职业。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年年都有,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必须是战士。“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急则人习站,功以侵伐,其天性也”。[]92879

P然而频繁的战争必然使成年男子大量的死亡和孤儿寡母剧增,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士兵、兵源减少,孤儿寡母的增多等等。所以只有妇女再嫁,保证所有有生育能力的妇女都能生育,才能保证兵源的补充,同时也能使孤儿寡母的抚养问题得到解决。《后汉书》载:“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种类繁炽”。[]2869

10P另外,寡妇再嫁的丈夫必须是夫家的亲属,目的立宗种,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洁,防止部落的分散,即所谓“恶种姓之失也”。匈奴氏族担心如果妇女嫁入别的氏族,会导致种姓之失。这种婚姻制度也同时反映了古代的宗法制度,妇女被当做生儿育女的特殊性质的私有财产,他的实质就是让妇女继续为家族发挥其生育嗣后的功能。另外,收继婚盛行还有一决定因素为防止劳动力的再丧失和财产的完整性。对于妇女本身被看作私有财产,所以他们认为妇女不能与别的氏族通婚。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然而妇女也是劳动力,她不仅做家务,抚养孩子,在一定社会中起重大作用,所以说收继婚保证匈奴中劳动力的存在。以上就是匈奴中收继婚存在和普遍盛行的原因。

三、收继婚的类型

收继婚古已有之,包括其一,兄死后弟娶其嫂,寡居之嫂也可以与弟弟同居;其二,儿女可娶庶母,侄儿可以娶婶母;其三,姐妹可嫁一夫,最后,姐妹可嫁兄弟俩,姐妹之间的子女可以通婚。由此,可以把收继婚分为平辈收继婚和长辈收继婚,而且又是他们同时存在。

1、平辈兄弟之间互相收纳死者之妻。此种形式又可分为平辈兄弟可互相収继其寡妻,如哈萨克族和土族就有此种风俗。此外,还有弟接兄嫂与兄纳弟妇。

2、平辈之间收纳死者之妻,还有收娶继母、伯母、婶娘的权利与义务。多桑《蒙古史》云:“儿子者应该赡养其父之寡妇,除生母外,长能娶其父之寡妇,兄弟方当赡养寡妇之嫂”。此外,《北史·突厥传蒙古秘史》载:“随义公主曾今先后为突厥启明可汗,启明子始毕可汗,始毕弟处罗可汗,处罗弟颉利可汗之妻。”

3、平辈兄弟之间、父辈与子侄辈之间均可收娶死者之妻。其中鲜卑族:“妻后母,报寡嫂”此风俗。另外,《隋书》载:附国人“妻其群母及嫂,儿弟死,父兄亦纳其妻”。[]1858

11P这就是说,这种婚姻比前两种更为落后,不仅叔嫂可婚,伯叔母与侄子也可婚等等。

匈奴的收继婚只存在两种两种类型,平辈与长辈收继婚,但没有更落后的形态,说明匈奴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收继婚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

【1】班固汉书·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四卷,3743

【2】司马迁史记·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一百十卷,2879

【3】范晔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九十卷,2979

【4】李延寿北史·后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十四卷,518

【5】班固汉书·西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六卷,3906 【6】刘昫旧唐传·西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一九八卷,5291 【7】班固汉书·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四卷,3760 【8】班固汉书·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四卷,3743 【9】司马迁史记·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一百十卷,2879

【10】范晔后汉书·西羌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八十七卷,2869

【11】魏征隋书·附国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八三卷,1858

各国风俗习惯

各国风俗习惯、禁忌爱好 内容: 一、服务员熟悉中外宾客生活特点的意义: 熟悉中外宾客的生活特点是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的前提之一,只有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弃什么、需要什么、禁忌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服务,才能在接待服务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国外在数字上有哪些忌讳? 在亚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把“4”同“死”联系起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南朝鲜、日本忌讳“4”这个数字。此外,新加坡还忌讳“7”这个数字,在非洲一些国家都不喜欢“7”,如加纳把“7”当成不祥之兆,贝宁认为“7”是巫术的表示,肯尼亚对只要有“7”结尾的任何数字都不喜欢,而西方人最不喜欢“13”,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 三、在欧美国家里,下列花卉象征的意义是什么? 在欧美人的眼里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刺玟瑰—优美白百合花—纯洁红茶花—天生丽质蓝紫罗兰—诚实 杜鹃—节制鸡冠花—爱情大丽花—不诚实红郁金香—宣布爱情 黄郁金香—爱的绝望紫丁香—爱的初恋白丁香—念我水仙花—尊敬和自爱 四、向宾客送花要注意哪些礼节? 1.白色的花,在国外一般代表礼花,无论婚丧均可赠送,但对喜事要用红缎带,丧事要用白缎带(中国人习惯上喜事上绝不可用白花)。 2.花的枝数不宜为13枝,朵数也不宜为13朵。 3.紫色为丧礼的颜色,其他场合不能用紫色。 4.男子配带胸花以白色康乃馨为好。 5.妇女参加宴会时,昼间为一朵,晚间二朵为好。 6.遇婚丧事时,选配花的颜色(紫色除外)如下: 结婚:各色均可,最好为百年好,花盘、花束均可。 迎接:各色均可,最好是配带三花,赠送花束不可太大。 生日:各色均可,最好为万寿花、玟瑰花,花篮、花束或盆花。 生育:红色,最好为玟瑰。 二、外国人对颜色有哪些忌讳? 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比利时人以蓝色为不祥的标志;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象征不祥;埃及人忌黄色,以黄色为不幸丧葬之色;欧美许多国家把黑色作为丧葬之色;乌拉圭忌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 三、国外对商标图案有哪些忌讳? 意大利忌讳用菊花作商标;法国认为核桃花是不祥之物;英国忌讳用人像作商品的装饰;瑞士忌讳猫头鹰图案;捷克认为红三角是有毒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国家忌讳用猪作商标图案;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用狗作商标。 四、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忌讳是什么? 日本人比较注意穿着打扮,男的一般穿成套衣服,上身不宜只穿衬衣或短袖衫,穿长袖衣衫时不宜卷袖子,天气炎热时,主人没请客人宽衣,不能随便脱外衣,应先征得主人同意,在一般场合,穿背心或赤脚是失礼的,在生活上日本人喜欢晚睡早起,爱清洁,讲卫生,房间里不乱放东西,换洗衣服一般是外送洗涤,但内衣、衬裤、袜子和手帕一般为自己洗,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忌讳荷花图案,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时,切勿赠送数字为9的礼物,否则会产生误会,用筷子很讲究,忌讳舔筷、移筷、担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布依族的婚礼是怎么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

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礼仪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节庆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口举行布依族的跳花会。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

[练习]德国民俗风情

[练习]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是由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它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与10个国家毗邻。东部与波兰、斯洛伐克、捷克接壤;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相邻;南部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为界;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与丹麦毗连,并和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相望。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其欧洲中心地位尤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条条道路经过德国,为此,它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首都柏林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化程度很高。 在德国文化的熏陶塑造下, 德国人养成了一些教为共同的特点: 1.守纪律讲整洁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2守时间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3待人诚恳注重礼仪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和西方许多国家相

世界各国礼仪风俗

国外风俗与礼仪 结业论文 指导老师:刘伶俐 学生:杨胜利 学号:2012112206

摘要:西方礼仪课堂上,我们学到许多国家在不同方面的礼仪,这篇文章中我 只选择了国外的服饰礼仪进行介绍。服饰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相互表示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涵养;通过服饰可展示个体内心对美的追求、体现自我的审美感受;通过服饰可以增进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所以,服饰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但是,世界上的各国在服饰上有着不同的欣赏标准,下面我会从不同的国家中挑选几个比较典型的进行介绍。分别是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南非共和国,美洲的巴西,欧洲的英国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希望从这些不同大洲,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下国外的服饰礼仪,也是我们从《国外风俗礼仪》课堂上学习的最好展示。 关键词:服饰礼仪文化气质各国服饰介绍 世界各国礼仪风俗 要点: 1。培训的主要目的:了解客人,胸怀世界。(南外的校训) 2。饭店主要的客源国介绍(数字比例) 3。抛砖引玉,不尽之处,多多指正。 4。引入一个笑话: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沙漠行走的故事(配合搞笑的图片)

介绍以下几个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 一。国家简介 二。风俗礼仪 三。国人性格 四。饭店长住公司客人简介(照片) 穿插游戏:猜字游戏(礼仪风俗方面的名词、国家代表人物等) 介绍1本好书、1张好碟、1个网站。 最终回到主题:开阔视野,了解客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 韩国正式名称是大韩民国。全国面积9.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4485万,首都是首尔。太极旗是韩国的国旗,国歌为爱国歌。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韩国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 韩国饮食:韩国饮食风格介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多数人用餐使用筷子。莱料以高蛋白食物为主,辅以蔬菜。喜食汤和饭(牛肉汤、排骨汤等和在饭中)、火锅、汤面、冷面、生鱼片、生牛肉、什锦饭等。也喜欢热辣口味。在宴会上,韩国人习惯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劝酒时不可拒饮;不胜酒力时杯中应留点酒;对于醉酒者,他们多持宽容的态度。受人敬菜时要礼貌地推让两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饭后被人邀歌时不可拒唱。韩国人不喜欢较油腻的炒菜,喜欢清淡的生菜,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一、布依族概述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布依族文化之文学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想象力,而且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民间广泛流传有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有《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报老多采青石盖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三兄弟找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类似传说还有很多,如《花溪的传说》、《三月三的由来》、《六月六的由来》等。有关乐器的传说有《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姊妹箫的来历》、《勒尤的故事》等等。 诗歌:民间诗歌是布依族的韵文作品,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劳动歌、叙事诗、习俗歌、盘歌、情歌、苦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种秧歌》、《棉花歌》、《刺绣蜡染歌》等。习俗歌有《造酒》、《敬酒歌》、《接亲歌》、《送亲歌》等。情歌有《月亮歌》、《只要哥真心》等。儿歌有《小青蛙》、《巴山豆》、《燕大哥》等。叙事诗有《河东与河西》、《王仙姑》、《南荷班》等。 戏剧: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

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

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以及与穆斯林民族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禁忌。 关键词:阿拉伯民族礼仪文化穆斯林风俗礼品禁忌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色俩目尔来伊库姆”(为音译,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回答时要说:“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感情深,脸贴脸 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 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世界各地风俗习惯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 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 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美国新年 30万人集体“干杯”。新年前夜,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聚集了大约三万名手持香槟的狂欢者。拉斯维加斯市计划在新年钟声敲响时,3万人将一齐举杯庆祝2006年的到来。拉斯维加斯将打破它们在2005 年新年时创造的293000人的同时干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市长戈德曼说,今晚将由大型的明星演出,天鹅绒帘幕装饰的派对。2006年钟声敲响时,价值50万美元的焰火将在天空绽放。 加利福尼亚州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赞赏中 迎来新年。 英国新年 40万人集体狂欢。2005年12月31日晚,英国伦敦特拉法尔角广场将举行盛大狂欢,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到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 ,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英国人在2005年12月31日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按英国人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 发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将遭霉运。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 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澳大利亚新年 上万警民齐观焰火。2005年12月31日晚,悉尼将举行建城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年焰火活动。2005年焰火主题是国际著名焰火设计师布莱恩·汤姆逊设计的“劳动者之心”—点燃的焰火形成一个巨大心状, 令市民叹为观止。这次焰火规模“史无前例”。 新加坡新年 光交织呈现迷人景色。新加坡的滨海湾从2005年12月31日晚上开始举行大型的跨年活动。主办者滨海艺术中心特别在30日晚上进行了灯光表演彩排,只见漂浮在滨海湾水面上的这些“许愿球”在水中 亮起,照耀新加坡河面,形成一幅迷人景色。 31日午夜,当迎接2006年的钟声一响,滨海湾的上空也会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绚丽的天空将与水面上的灯球相映成趣,构成了“光”和“水”交织的奇景,为2006年掀开璀璨的序幕。 巴西新年 登山寻幸福 见面揪耳朵。新年钟声敲响后,巴西人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他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金桦果,这个活动被称为“寻幸福”。据说,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 在乡村地区,新年期间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朵,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国新年:喝光家藏酒 风向卜年景 喝光家藏酒

(完整版)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北京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布依族风俗体验馆

布依族风情体验馆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2012年2月20日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加工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部分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项目效益评价 第十二部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三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布依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濮越”(又称“百越”、“越骆” )中的一支,属古越民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百越”是多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说:“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有“北方胡、南方越”之说。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乱,引发持续三个多世纪的中原汉人移民潮。与此同时,珠江流域各土著民族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百越”发展成为俚、僚、蛮等族系,汉后始称俚僚。唐后期“俚”续渐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獠”。史籍常将俚僚并称,有学者据此认为俚僚本为一个族系,与汉族逐步融合者为“俚”,不融合者为“獠”(“僚”)。僚是壮语、布依语RAEUZ (我们)的汉语译词,《魏书》称为古南蛮的别种。在岭南地区,僚常和俚并称。在云南、贵州一带,僚常与濮相混。汉武帝开西南夷时,在夜郎境内的民族大部分为“夷僚”。从居住地及语言等民族习惯上看,布依族与壮族都应属于“百越”中“西瓯”的一支。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2001年)。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1953年经过本民族内部协商,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法定名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史,民风淳朴。古往今来,布依族形成自己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特征,语言、饮食、民居、服饰、娱乐、婚俗、丧葬仪式等都独具特色,建立布依族民俗体验馆,能增进各民族友谊,增强民族团结,增强各族人民凝聚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布依族民俗体验馆属民营企业,是布依族文化实业化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开创未来的平台。该企业由商人投资承办,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向国家缴纳税款,民俗专家、市场经纪人作出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和创立指导,有广大民间艺人参与,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减少人口“盲流”,缓解交通压力、经济压力,使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该民俗体验馆在黔西南州兴义市设总部,在全州各景点设分店,按照一种经营模式进行操作,自负盈亏,定期交流各层次人员,共同推进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 布依族有很多支系,由于地域原因和历史原因,各地穿着打扮、语言习俗、饮食习惯上又各有差异。大致来看,居住在黔西南州的布衣族可分为南北两个支系,普安、晴隆的布衣族属于北部支系(“布哪”),兴义、安龙、兴仁、贞丰、册亨、望谟的布衣族属南部支系(“布侬”)。从穿着打扮上看,兴义、安龙、兴仁的布衣族和贞丰、册亨、望谟的布衣族又有所不同。建立布依民族风情体验馆,能增进各地布依族之间的交流,加强民族认同感,还能向兄弟民族、向世界展示不一样的布依文化,让他们了解和体验到布依族,打消顾虑,增进团结,共创和谐。 布依民族风情体验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体验区:服饰体验区、饮食体验区、民居体验区。总部的体验区全方位展示各地布依族风情,分部的体验区重点展示当地布依族风情。比如在兴义总部的服饰体验区,就要展示盘江八县(市)布依族服饰,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和体验到黔西南布依服饰。告诉游客:若想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到,还可以到各地体验馆去体验。这样设置悬念,整体推进全州旅游业。 在布依饮食体验馆,可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和体验到布依族糯食、素食、荤菜、野味,不同的季节设置不同的主题。如清明节、“七月半”展示花糯米制作,重阳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前后展示打糍粑等。 在总部的民居体验区,可以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到布依族各支系民居特点与民俗,如婚丧习俗,剪纸染纸艺术、民间陶艺、布艺、木工、铁艺等等。一些濒临失传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得到应有的保护,比如铜鼓、干栏式建筑、八音坐唱、布依戏、民族语言、民

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

过年风俗: 印度新年风俗习惯——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4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这真可谓天下奇事,但他们的人生哲理,使人听起来也颇有感触。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日本新年风俗习惯——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着新年的来到 泰国新年风俗习惯——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德国新年风俗习惯——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新年风俗习惯——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相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是贵州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近250万。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次是安顺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贵州省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布依族人分布。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布依族人应该是黔贵之地的原住民之一。 布依族人在历史上的称谓,有“蛮越”、“夷濮”、“俚僚”、“仲家”、“水户”、“土边”等。1953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一九五三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代表会议……认为解除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家’、‘土边’、‘本地’等等不是布依族的自称。会议通过,今后应根据布依族人民共同的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 布依族语言文化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

统文化。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各地布依语的词汇基本一致,语法相同,语音有细微差别。所以,布依语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区别,各地布依族人都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依语分为三个土语区。都匀、独山、荔波、平塘、罗甸、惠水(部分)、册亨、兴义、兴仁、安龙、贞丰等县,属第一土语区。贵阳、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开阳、安顺、惠水(大部分)等县,属于第二土语区。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等县,属于第三土语区。 布依族人与兄弟民族交往,通常以汉语为交流工具。布依族在历史上有语言而无文字。其民间现存的宗教祭祀用书,大约始于明代,是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的。有一种称为“方块布依字”的,包括“借汉布依字”和“自造布依字”两大类,实际上仍是用汉字或汉字偏旁组合来记录布依语。1956年国家创制的拉丁字母布依文,目前正在推行之中。但是有人提议,布依族和傣族、壮族同出一源,语言相通,其文字可以“联盟”,实行东、西两大方言区的联盟文字。 布依语汇中,反映其农耕(主要是稻作)状况、居住条件、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的词汇和谚语非常多。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1.日本 日本人性格内向,感情细腻,注重礼节,讲究礼貌。大多信奉道教和佛教。 鞠躬礼是日本人的传统礼节。日本人在交往谈话时,经常使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等。 日本人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饮食方式,又称“和食”。第二种是中餐。第三种是西餐。他们常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以海鲜和蔬菜为主,喜吃生鱼片、生瓜果蔬菜,喜喝酱汤,泡菜几乎每餐必备。日本人的口味多为咸鲜、清淡少油、稍带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忌讳“4”和“9”(在日语中与“死”、“苦”同音),上菜道数、安排客房均要避开这两个数字。在日本,荷花常用于丧事,因此一般不要送荷花,也不要赠送带有荷花图案的物品。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花卉,一般不得随便使用。日本人喜爱仙鹤和龟,因为这是长寿的象征。而对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物品很反感,认为它们是贪婪、狡诈的象征。 2.泰国 泰国是佛教王国,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在泰国,9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出家一次,否则,不仅会遭到社会的蔑视,而且会受到家人的冷漠。出家人可终身为僧,也可随时还俗。僧侣有许多特权。 泰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以鱼、虾和蔬菜为主。喜欢吃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葱、蒜、姜等。不吃海参、牛肉。食物中不习惯放糖,餐前有先喝一大杯冰水的习惯。僧人们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参加完早课后便三五成群托钵外出化缘,家家户户将食品放在门前,任僧侣领回庙中食用。僧侣不禁肉食。 泰国人很讲礼貌,传统礼节为合掌礼。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不能握手。与泰国人交谈要回避政治、王室等话题,绝不能讲对佛教、国王不敬的话语。可以询问个人情况,接受礼品不当面打开。泰国人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递物或接物。泰国人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小孩子的头只能让国王、高僧或父母摸,别人是不能摸的。睡觉时,忌讳头向西方。到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游览时,必须衣冠整齐,进佛殿要脱鞋。妇女要避让僧人。 3.美国 美国人多数信仰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美国人谈吐幽默、性格开朗,对人有礼貌,但没有过多的客套,以不拘小节而著称。美国人独立性很强,充满自信。他们讲话没有自谦之词,从来不谈自己不行。美国人崇拜强者,不同情弱者。 美国人饮食习惯比较随便,他们喜欢食用含脂肪很高的牛肉、猪肉、鸡、鱼、虾、蛋及各种蔬菜、水果。口味清淡,对菜的要求是量小、质高、咸中带甜。美国人不吃蒜,忌食各种动物的内脏,没有食醋的习惯,喝饮料时,大都喜欢加冰块。 美国人站立谈话时,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表示惊讶时,不要伸舌头,否则会被看做是侮辱人的举止。美国盛行“女士优先”。美国人大多怕热不怕冷,旅游时喜欢房间设备齐全,注意室内外卫生。美国人忌讳“13”,反感别人打听他们的年龄、收入等个人问题。视蝙蝠为凶恶之物,厌恶带蝙蝠图案的物品。 4.加拿大 加拿大人热情、好客、朴实、随和,很容易接近,熟人见面可握手或拥抱,人们喜欢直

巴西的民俗风情

提起巴西的民俗风情,人们总是首先想到桑巴舞和狂欢节,其实除了这些,巴西还有独具魅力的印第安文化,还有形形色色的礼仪习俗,多样而精美的音乐、引人注目雕塑建筑……走进巴西,一切都会呈现在你眼前。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现在人们推崇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发家致富,赞扬贫穷的天主教会正在不断失去信徒。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加强,他们自知生活不容易,但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 巴西最大节日是狂欢节: 狂欢节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加强,他们自知生活不容易,但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 在巴西,沐浴礼是巴西的印第安人接待客人时的一种特殊礼仪,请客人到河里洗澡次数越多,越表示热情。熟人相见,男士之间互相拥抱,相互拍打后背,以示关系非同一般。女士之间,或女士遇到熟识的男士,则要亲吻面颊,嘴里还要发出亲吻之声,但嘴不接触脸,表示亲热。在一些社交场合,身份高的女士经常伸出手,让人亲吻。以吻手代替握手,是表示对妇女的尊重。当然,在巴西也有握手的礼节,这一般在初次见面或在不太熟识的人之间发生。身份较高的人、年长者、主人或妇女和别人见面,一般要先伸出手,身份低的人、年轻人、客人等不能抢先伸手,否则被认为不恭。 巴西人赠送礼物时,接受礼品的人要当面打开包装,不管喜欢或不喜欢,都要向送礼者表示

沙特阿拉伯风俗习惯简介-签证服务和指定代理授权书

沙特阿拉伯风俗习惯简介 沙特阿拉伯风俗习惯简介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上,占半岛总面积的4/5。东临波斯湾,西濒红诲,陆疆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人口从未进行过正式统计,据估计约在800~1100万之间,其边境游牧部族时常往返于邻国,很准确定其国别。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游牧部落称为贝都因人。此外,尚有200多万外籍侨民。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是公共语。商界人物通常会讲英语。 境内大部分是高原,地势由西往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除红海沿岸有狭窄平原外,为高原、高山区,西南的希贾兹山脉,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多火山锥。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有平原,沿海湾有珊瑚礁。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北部沙漠多涸谷,水井,绿洲,南部多流动沙丘。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储量非常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石油输出国。工业还有炼油、石油化工、钢铁、水泥、制革、建筑材料、纺织等。农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但农牧民占人口总数的3/4。主要牲畜有羊、骆驼和马等;农产品以椰枣为主,多产于绿洲,还种植小麦、玉米等。近年来发展水利,耕地面积有所扩大。大宗出口商品有原油、精油、椰枣等。主要进口物资有食品、机械、交通工具、建材、化学品、粮食、蔬菜、水果等。要想成功地在沙特阿拉伯做好贸易工作,;必须了解该国严格实行的政教合—体制,尤须知道伊斯兰教的一些习俗与规定。《古兰经》是执法的依据,没有其他成文法和立法机构。触犯他们的习俗与规定,就可能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使贸易失败。外商必须牢记:在沙特阿拉伯触犯法律的处罚是非常厉害的。小偷要被砍手,女性通奸则用乱石砸死。 在沙特阿拉伯,像在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尚缺乏守时观念,事先约定好的会谈时间,对方晚到一刻,甚至半小时是常有的事,你必须耐心等待。或者,外商被带进会议室时可能那里会议早巳开始,对此同样也不必大惊小怪。这时,往往会议主持人会停止他的谈话,对来客表示欢迎,通常还会提供茶点,这时来客便可参加洽谈,并伺机发言。即使外商自己主持会议时,也会发生类似情况,有人不打招呼便走了进来,还可能中途打断别人的发言。这都是很普通的,人们并不认为是粗鲁,尽管他们也得努力集中思想,以免被打断思

布依族风俗习惯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得民族节日与文化传统,她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得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得许多文化与生活习 惯。生活在贵州得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得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 以外,春节就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得节日。 这里我们说得就是传统得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得家庭会早早得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得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得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得禁忌都在准备得行列,而且这些禁忌得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得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就是必须 得。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 iang 35 d an g jiu ”酿酒得原材料就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得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得米酒与普通白酒瞧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得味道让您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 得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得人一般都会说您们家得今天烤得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得话。同时酿酒得到得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得家运、财运等方面就是否顺达,如果酿出得酒比预想中得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得,老少平安等。 酿酒得时间与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就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 前,布依族都就是用传统得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她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 腐。新鲜得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得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得豆腐,都就是用盐腌制 而成得咸豆腐,与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得时间,干豆腐食用也 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在腊月中得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得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就是糯 玉米)、糍粑(糯米做成)与米粉。除了饵块粑与米粉就是送到附近得加工房去做成,糍粑与 苞谷粑都就是在家,用传统得手工做成。 辛勤得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得到来精心得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得,仅仅作为一个庄稼 人对自己辛苦工作得一年得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 靠土地生活得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她们有自己饲养得猪,在新年到来 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得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就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得事情。 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这其中还有一些禁忌,只能在单数得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就是犯冲与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 自己得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得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得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得时候吃,剩下得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 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得礼品,在有亲友拜访得时候,煮上浓香得老腊肉,也成了布依

世界各国资料及风土人情大全--必备

世界五大洲 亚洲地区 1、国家:马尔代夫 国家介绍 环礁地形造就马尔代夫与众不同的建国背景,因缘如此,历史传说、 特殊地形、旅游观光,就是欲了解这串海洋珍珠之所以发光、发亮的三 把锁匙。 马尔代夫彷佛是天际抖落的一块碎玉,支离破碎不说还片片蕞尔呢!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马尔代夫的年代是公元150年,泛指位于锡兰西岸的岛屿,许多来自东非、阿拉伯国家的主要船只,在航行中发现马尔岱夫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停靠港,且深深被当地美丽、宁静的景致所吸引,进而迷恋地留在岛上居住。公元1513年在马尔代夫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 个举足轻重的转折点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穆罕默德的教义开始在大小岛 上散播开来,这一股圣洁庄严的崇拜精神正如其往后 绵延不尽的信仰,深烙在马尔代夫人的心灵。 马累 可伦巴岛 拉古娜岛 满月岛 玩家级的马尔代夫 海钓、浮潜 地理位置 印度与斯里兰卡西南方 650公里的印度洋上。 1965年马尔代夫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1968年改为 共和体制。以地理条件来看,马尔代夫群岛位于印度 洋中央,横跨赤道,由19个珊瑚环礁组合成1,190个 小岛,其中只有200个岛有住民,而其中还包含近80 座渡假岛屿饭店,岛屿总面积也不过298平方公里,却涵盖海域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可见这个国家是如 何迷你又奇特了! 民风民俗 然若由旅游文化的发展基础来看,马尔代夫似乎 又得天独厚了,支离的小岛俨然独树一帜,每一座岛 屿皆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渡假旅馆风格。整个马尔代夫 的旅游景观全在一个渡假岛屿饭店所经营的休闲气 氛,雪白晶莹的沙滩,倒影在水中婆娑的椰影,热带鱼是马尔代夫不时出现的「动画」景观,色彩鲜艳, 而且平易近人,站在岸边的人偶一接触水面, 就没料着有一群美丽的访客翩然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