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提示:

1、分类标准。本《一览》中:按照学理研究,结合立法规定,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涉及的违法行为分为市场进入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经营行为三类。其中,违反登记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其他归入市场经营行为违法类。

2、编排凡例。本《一览》中:项目内容用“/”隔开,按类别依序分别为“序号”、“违法行为”、“处罚种类”、“法律依据”。其中:行为规范法律条款没有作为项目内容列入;移送涉嫌犯罪程序未单独列出;(先行)责令改正没有作为处罚种类列入;违法行为中未再区分表述“情节严重的”。

3、项目依据。本《一览》中:“序号”的编列方式,参考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07—01发布实施的GS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行政执法数据规范》。“违法行为”名称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条款的具体表述。“处罚种类”主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予以简称,其中的“没收”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法律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家规章,未包括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规定;为节省篇幅,“法律依据”未标注公布机关和公布令号,但个别执行解释标注了文号。

4、价值评估。本《一览》可以作为办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案件时,对违法行为定性的参考或者索引,但不保证没有遗漏,也不保证有些罚则因法律修订而调整或取消。具体引用、表述应当注意以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准。

一、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进入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市场主体资格,进而从事市场经营、市场竞争的活动。

1.1市场主体名称

1.1.1 /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2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3 /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4 /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5 /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不相同/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6 /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适当简化后未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7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7条。

1.1.8 /个体工商户因经营范围涉及的登记前置许可被撤销不得再从事某项业务,但其名称又表明仍在开展该项业务,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名称变更登记,情节严重/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0条。

1.1.9 /个体工商户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市场主体名称权行为,情节严重/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0条。

1.2公司制企业法人

1.2.1 /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罚款、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司法》第199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8条。

1.2.2 /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罚款、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司法》第199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9条。

1.2.3 /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罚款、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司法》第199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9条。

1.2.4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罚款/《公司法》第200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0条。

1.2.5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罚款/《公司法》第210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1条。

1.2.6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依照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罚款/《公司法》第205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4条。

1.2.7 /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罚款/《公司法》第205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4条。

1.2.8 /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公司法》第206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4条。

1.2.9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公司法》第207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5条。

1.2.10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法》第208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9条。

1.2.11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情节严重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法》第208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9条。

1.2.12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罚款/《公司法》第211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8条。

1.2.13 /公司成立后无政党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法》第212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2条。

1.2.14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逾期仍不登记的/

罚款/《公司法》第212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3条。

1.2.15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3条。

1.2.16 /公司未依照规定办理有关备案,逾期仍未办理/罚款/《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3条。

1.2.17 /外国公司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关闭、罚款/《公司法》第213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83条。

1.2.18 /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法》第214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84条。

1.2.19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7条。

1.2.20 /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拒不改正/罚款/《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8条。

1.2.21 /投资人、被投资公司的股权出资行为违反《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验资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顾群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第12条。

1.3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1.3.1 /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经营活动/没收、罚款/《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2 /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警告、罚款、没收、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3 /擅自改变主要鞥及事项,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仍不办理/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扣缴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4 /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扣缴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5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6 /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拒不改正/警告、罚款/《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7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8 /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9 /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警告、罚款/《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

1.3.10 /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单位和个人/罚款/《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4条。

1.4企业集团

1.4.1 /未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擅自使用企业集团名称或者不按规定使用企业集团名称/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罚/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1条。

1.4.2 /以企业集团名义订立合同,从事经营活动/依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1条。

1.4.3 /办理企业集团登记时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企业集团登记/参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罚款、撤销企业集团登记/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2条。

1.4.4 /应当办理边等登记而不办理/参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集团登记/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3条。

1.4.5 /应当办理注销登记而不办理/撤销企业集团登记/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4条。

1.4.6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售《企业集团登记证》/参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集团登记/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5条。

1.4.7 /未依法登记为企业集团而冒用企业集团名义/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国家工商

局工商企字[1998]第59号印发《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26条。

1.5合伙企业

1.5.1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罚款、撤销登记/《合伙企业法》第93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7条。

1.5.2 /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罚款/《合伙企业法》第94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9条。

1.5.3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罚款/《合伙企业法》第95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6条。

1.5.4 /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在期限内仍未办理/罚款/《合伙企业法》第95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8条。

1.5.5 /合伙企业未依照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逾期仍未办理/罚款/《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0条。

1.5.6 /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拒不改正/罚款/《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4条。

1.5.7 /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5条。

1.6个人独资企业

1.6.1 /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3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6条。

1.6.2 /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不相符合/罚款/《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4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7条。

1.6.3 /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罚款、没收、吊销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5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3条。

1.6.4 /伪造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没收、罚款/《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5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4条。

1.6.5 /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吊销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6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5条。

1.6.6 /未领取营业执照,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罚款/《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7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5条。

1.6.7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在期限内仍未办理变更登记/罚款/《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7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8条。

1.6.8 /个人独资企业不按规定时间将分支机构登记情况报其隶属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机关备案,逾期仍不备案的/罚款/《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9条。

1.6.9 /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遗失,不在报刊上声明作废;或者营业执照遗失或毁损不向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或者更换/罚款/《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36条。

1.6.10 /个人独资企业未将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企业住所醒目位置,逾期不改正/罚款/《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2条。

1.6.11 /承租、受让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罚款/《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3条。

1.7个体工商户

1.7.1 /个体工商户转借、出卖、出租、涂改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没收、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2条;《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4条。

1.7.2 /持个体工商户假营业执照、假营业执照副本、假临时营业执照经营/没收、罚款/《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2条;《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4条。

1.7.3 /未经核准登记颁发营业执照擅自开业/取缔、罚款、没收/《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2条;《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

1.7.4 /个体工商户擅自改变主要登记项目/警告、罚款、没收、吊销营业执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2条;《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6条。

1.7.5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不在经营场所明显处悬挂营业执照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举报电话牌;流动经营或者不便悬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不佩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合法的服务胸卡/警告、罚款/《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12条。

1.7.6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纠缠消费者并向其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者强行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销售商品短尺少秤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约定条件;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或者提供服务不明示价格/警告、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16条。

1.7.7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没收、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19条。

1.7.8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个人经营的物品/没收、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21条。

1.8外商投资企业

1.8.1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不在中国境内设置会计账簿/责令停止、吊销营业执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15条;《中外企业法》第14条;《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63条。

1.8.2 /外商投资企业不按期缴纳出资/吊销营业执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20条;《外资企业法》第9条;《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30、31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第5、6、7、9条。

1.8.3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罚款/《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15条。

1.8.4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应该办理变更登记而不办理擅自改变原登记事项,或者应该办理注销登记而不办理/罚款、吊销登记证/《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15条。

1.8.5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事投机诈骗等违法活动/没收、罚款、吊销登记证/《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15条。

1.8.6 /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未经批准登记,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责令停止业务活动、罚款/《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16条。

1.8.7 /外国(地区)企业(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企业参照执行)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违反登记管理规定;外国企业承包经营中国内资企业违反登记管理规定/参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处罚条款进行查处/《关于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第17、18条。

1.9农民专业合作社

1.9.1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登记,情节严重/撤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第54条;《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26条。

1.9.2 /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申请变更登记;或者因成员发生变更,使农民成员低于法定比例满6个月;或者从事业务范围以外的经营活动;或者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27条。

1.10私营企业

1.10.1 /私营企业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超出核准登记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重新登记和注销登记;出租、转让、出卖、伪造、涂改营业执照/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41条;《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第31条。

1.11年度检验、验照贴花

1.11.1 /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19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6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2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0条;《关于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第16、17条。

1.11.2 /企业在年度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20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6条;《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4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3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40条;《关于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第16、17条。

1.11.3 /个体工商户逾期不办理验照手续且无正当理由/收缴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2条;《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7条。

1.11.4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验照过程中做出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决定,个工商户拒不执行/本着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照《城

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区别情况进行处理/《个体工商户验照办法》第9条。

1.12无照经营

1.1

2.1 /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取缔、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14条。

1.1

2.2 /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取缔、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14条。

1.1

2.3 /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取缔、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14条。

1.1

2.4 /已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为/取缔、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14条。

1.1

2.5 /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取缔、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14条。

1.1

2.6 /知道或者知道属于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没收、罚款/《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15条。

1.1

2.7 /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罚款/《无照经营查处

取缔办法》第14条。

1.1

2.8 /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没收、罚款/《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5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34条。

1.1

2.9 /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

活动、没收、罚款、《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9条。

1.1

2.10 /未经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以企业

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业、没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59条。

1.1

2.11 /企业向登记机关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59条。

1.1

2.12 /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

取缔、罚款、没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27条。

1.1

2.13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单位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逾期未办理

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吊销营业执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34条。

1.1

2.14 /保险营销服务机构被吊销《保险营销服务许可证》,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吊

销营业执照/《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管理办法》第11条。

1.1

2.15 /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责

令停产停业整顿、罚款、没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57条。

1.1

2.16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

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

位销售其产品;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罚款、没收、吊销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63条。

1.1

2.17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业务;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报纸、期刊名称出版出版物/取缔、罚款、没收/《出版管理条例》第55条。

1.1

2.18 /出版单位被吊销许可证,逾期未办理边等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出版管理条例》第64条。

1.13其他——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企业用工

1.13.1 /违反规定,隐瞒真实情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罚款、撤销企业登记、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12条。

1.13.2 /违反规定,应当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而未办理,限期内仍未办理/罚款、撤销企业登记、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12条。

1.13.3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8条。

1.13.4 /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仍不改正;或者用人单位因使用童工,致童工伤残或者死亡/吊销营业执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6、10条。

1.13.5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逾期不改正/没收、罚款/《公务员法》第102条。

二、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竞争行为,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实现最大市场占有率或争取相对市场优势地位等经济利益,与市场对手展开的较量和角逐。可以分为:卖买双方竞争、卖方竞争、买方竞争。广义上的竞争是人图强好胜的一种表现,是人与人之间比高低胜负、争优劣存亡的角逐和较量。

除《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行为以及《商标法》、《广告法》规范的行为外,有些同时涉及产品质量管理的违法行为,没有全部归入本类,而归入市场经营行为类。

2.1垄断

2.1.1 /经营者违反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没收、罚款/《反垄断法》第46条。

2.1.2 /行业协会违反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罚款/《反垄断法》第46条。

2.1.3 /经营者违反违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收、罚款/《反垄断法》第47条。

2.1.4 /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实施的审查和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信息,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或者有其他拒绝、阻碍调查行为/罚款/《反垄断法》第52条。

2.2不正当竞争

2.2.1 /经营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依照《商标法》的规定处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

2.2.2 /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

2.2.3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标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标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没收、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

2.2.4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不构成犯罪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2条。

2.2.5 /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用;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药品管理法》第90条。

2.2.6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

2.2.7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没收、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3条。

2.2.8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

2.2.9 /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没收、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

2.2.10 /经营者以违法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

2.2.11 /经营者违法从事有奖销售活动/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6条。

2.2.12 /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7条。

2.2.13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行贿或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用;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采购人进行协商谈判;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吊销营业执照/《政府采购法》第77条。

2.2.14 /经营者有违反被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的行为/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8条。

2.2.15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没收、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

2.2.16 /经营单位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阻碍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依法对该经营单位予以处罚,直至责令停产停业、予以查封并吊销其营业执照/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施地区封锁的规定》第24条。

2.3商标

2.3.1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用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商标相同近似的商标;或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或者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

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或者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没收、销毁、罚款/《商标法》第53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

52条。

2.3.2 /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

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或者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没收、销毁、罚款/《商标法》第53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52条。

2.3.3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或者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

事项;或者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商标注册人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报请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商标法》第44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9条。

2.3.4 /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不提供使用的证据材料或者证据材料无效并没有正

当理由/由商标局撤销其商标注册/《商标法》第44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9条。

2.3.5 /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通报、罚款、由商标

局撤销其商标注册/《商标法》第45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2条。

2.3.6 /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未申请注册商标而在市场销售/罚款/《商标法》第47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2条。

2.3.7 /使用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或者将禁用标志或禁用地名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通报、罚款/《商标法》第48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2条。

2.3.8 /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未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名称和

商品产地,逾期不改正/收缴、销毁/《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4条。

2.3.9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人没有对该商标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或者控制,致使

该商标使用的商品达不到其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拒不改正的/罚款/《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21条。

2.3.10 /违反《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14、15、17、18、20条规定,拒不改正的/罚款/《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22条。

2.3.11 /商标印制单位违反《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第7条至第10条规定的/警告、罚款/《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第11条。

2.3.12 /特殊标志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改变特殊标志文字、图形;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特殊标志,未签订使用合同,或使用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未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查;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商品或者服务范围使用/罚款、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所有人的特殊标志登记/《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15条。

2.3.13 /擅自使用与所有人的特殊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或者未经特殊标志所有人许可,擅自制造、销售其特殊标志或者将其特殊标志用于商业活动;或者给特殊标志所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其他行为/没收、罚款/《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16条。

2.3.14 /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力人许可,为商业目的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即侵犯奥林匹克专用权/没收、销毁、罚款/《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10条。

2.3.15 /经许可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未在使用时标明许可备案号,逾期不改/罚款/《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第9条。

2.3.16 /未经世界博览会标志权利人许可,为商业目的擅自使用世界博览会标志即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没收、销毁、罚款/《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第11条。

2.4广告

2.4.1 /无证照经营广告业务;超越经营范围经营广告业务/分别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企业登记管理法规予以处罚/《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9条。

2.4.2 /国内企业在境外发布广告,外国企业、人员在竟被承揽和发布广告,未委托在中国注册的广告经营企业代理/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5条。

2.4.3 /广告经营者承办或者代理广告业务,未查验证明、审查广告内容;刊播、设置、张贴违反规定的广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5条。

2.4.4 /违反广告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罚款,没收广告费用/《广告法》第37条。

2.4.5 /广告客户利用广告弄虚作假欺骗用户和消费者/通报批评、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7条。

2.4.6 /广告经营者帮助广告客户弄虚作假/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7条。

2.4.7 /广告主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广告法》第44条。

2.4.8 /广告客户伪造、涂改、盗用或者非法复制广告证明/通报批评、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4条。

2.4.9 /广告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4条。

2.4.10 /广告含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民族尊严;有中国国旗、国徽、国歌标志、国歌音响;有反动、淫秽、迷信、荒诞等内容/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1条。

2.4.11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表示不清楚、不明白;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不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0、9条。

2.4.12 /广告经营者发布标明优质产品称号的商品广告,未在广告中表明授予优质产品称号的时间和部门;或为广告客户出具非法或虚假证明/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4条。

2.4.13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不真实、不准确,且未表明出处/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0、10条。

2.4.14 /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未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而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0、11条。

2.4.15 /广告中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0、12条。

2.4.16 /广告经营活动中有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者贬低同类产品/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8条。

2.4.17 /大众传播媒介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未标明广告标记/罚款/《广告法》第40、13条。

2.4.18 /新闻单位刊播广告没有明确标志;或者以新闻报道形式刊播广告,收取费用;新闻记者借采访名义招揽广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2条。

2.4.19 /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设计、制作、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31条。

2.4.20 /广告客户刊播、设置、张贴的广告内容不在其经营范围或国家许可的范围内/

通报批评、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21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中: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说明有效率或治愈率;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作比较;利用医疗科研单位、医疗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等/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14条。

2.4.22 /药品广告内容未以批准的说明书为准;治疗性药品广告未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15条。

2.4.23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做广告/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16条。

2.4.24 /农药广告中:含有无毒无害等绝对化安全性断言;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含有违反农药安全使用规程的文字、语言或画面等内容/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17条。

2.4.25 /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不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广告法》第41、19条。

2.4.26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刊期发布烟草广告;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停止广告业务、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广告法》第42条。

2.4.27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刊期发布烟草广告;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利用广播、电视、电影节目以及报纸、期刊的文章,变相发布烟草广告;其他商品、服务的商标名称及服务项目名称与烟草制品商标名称相同的,该商品、服务的广告,不以易于辨认的方式,明确表示商品名称、服务种类,并含有该商品、服务与烟草制品有关的表示,或者广告主发布此类广告不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在临时性广告经营活动中,利用烟草经营者名称、烟草制品商标为冠名、冠杯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公益、迁址、招工、赞助等广告时出现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依据《广告法》第42条规定处罚:停止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罚款/《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11条。

2.4.28 /在国家禁止范围以外的媒介或场所发布烟草广告,未经省级以上或其授权的省辖市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烟草经营者直接向商业网点和居民住所发送广告品未经县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评;在广告中含有吸烟形象、未成年人形象、鼓励怂恿吸烟、表示吸

烟有利人体健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等内容;烟草广告中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语/罚款/《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12条。

2.4.29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为卷烟做广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3条。

2.4.30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广告内容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而发布/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广告法》第43条。

2.4.31 /对未经审查批准发布的药品广告,或者发布的药品广告与审查批准的内容不一致;构成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依据《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依据《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第28条。

2.4.32 /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规定发布的广告,构成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发布药品广告;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三条、第六条等规定发布药品广告/分别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处罚;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九条处罚;依照《广告法》第四十一条处罚/《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18条。

2.4.33 /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其他规定发布广告/《广告法》有规定的,依照《广告法》处罚;《广告法》没有具体规定的,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处以罚款/《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18条。

2.4.34 /未经审查批准发布的医疗器械广告以及发布的医疗器械广告与审查批准的内容不一致;构成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依据《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依照《广告法》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第24条。

2.4.35 /违反《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规定发布的广告,构成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三条、第四条等规定发布的医疗器械广告/依照《广告法》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依照《广告法》第四十一条处罚/《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第17条。

2.4.36 /违反《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其他规定发布广告/《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规定的,依照《广告法》处罚;《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具体规定的,处以罚款/《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第17条。

2.4.37 /违反《农药广告审查办法》规定发布农药广告/按照《广告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农药广告审查办法》第16条。

2.4.38 /违反《兽药广告审查办法》规定发布兽药广告/按照《广告法》第四十三条和《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兽药广告审查办法》第18条。

2.4.39 /非法设置、张贴户外广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限期拆除/《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6条。

2.4.40 /广告经营者制定的广告收费标准,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广告业务代理费标准违反国家规定/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7条。

2.4.41 /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营业执照、检验证明、卫生证书等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证明文件发布酒类广告/依照《广告法》第37条处罚: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罚款,没收广告费用/《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10条。

2.4.42 /经营、发布内容不实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酒类广告/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5条处罚: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11条。

2.4.43 /酒类广告出现不符合卫生许可证的事项,使用医疗用语或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依照《广告法》第41条、42条处罚: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12条。

2.4.44 /酒类广告中出现:鼓动、引诱人们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饮酒动作;未成年人形象;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具有潜在危险活动;使用“可以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不科学的明示或暗示;出现关于酒类产品的评优、评奖、评名牌、推荐等评比结果;出现不符合社会主体精神文明要求,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等内容。在临时性广告活动以及含有附带赠送礼品的广告中,将酒类商品作为奖品或礼品出现;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发布酒类广告时,违反时段、出现频率、版面控制等规定/依照《广告法》第39条处罚:没收广告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13条。

2.4.45 /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含有不良文化内容/通报批评、罚款/《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第14条。

2.4.46 /在广告中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文字、数字、标点符合、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罚款/《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第15条。

2.4.47 /房地产广告中:1)不真实、不健康、不科学、不准确,欺骗和误导公众;2)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未取得项目预售许可证,权属有争议等;3)未提供企业主体资格证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项目土地使用权证明等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4)未载明开发企业或代理机构名称,预售或销售许可证号;5)含有风水、占卜等有悖社会良好风尚的封建迷信内容;6)未清楚表示实际销售价格,明示价格有效期限;7)未清楚表示房地产项目位置的实际距离,而以所需时间表示距离;8)未标明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9)利用其他项目的形象、环境作为本项目的效果;10)使用建筑设计效果图或模型照片而未在广告中注明;11)出现融资或变相融资的内容,含有升值或投资汇报的承诺;12)涉及贷款服务的,未载明提供贷款的银行名称及贷款额度、年期;13)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升学、就业等事项的承诺;14)未在广告中注明尚未实现的物业管理等内容;15)涉及资产评估的,未表明评估单位、估价师和评估时间,使用数据、统计资料等不真实、不准确,未表明出处/依照《广告法》有关条款处罚;《广告法》无具体处罚条款的,责令停止发布广告、通报批评、罚款/《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21条。

2.4.48 /化妆品广告不真实、不健康、不科学、不准确,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1条。

2.4.49 /广告客户申请发布化妆品广告,未持有营业执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有关进口批件等证明材料,或出具非法、虚假证明/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2条。

2.4.50 /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未在广告中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广告中出现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等绝对化语言;有涉及化妆品性能、功能或销量等方面数据/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3条。

2.4.51 /化妆品广告中:出现对成分、性能、效用等内容的虚假夸大;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按时使人误解其效用;宣传医疗作用或使用医疗术语;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4条。

2.4.52 /广告经营者承办或代理化妆品广告,未查验证明,未审查广告内容/依照《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处罚/《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5条。

2.4.53 /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广告经营许可证》/警告、罚款、撤销《广告经营许可证》/《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54 /《广告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未办理变更手续/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55 /未将《广告经营许可证》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逾期不改的/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56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广告经营许可证》/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57 /广告经营单位不按规定参加经营资格检查、报送材料,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日常监督管理,或在检查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罚款/《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0条。

2.4.58 /食品广告不真实、不健康、不科学、不准确,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为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发布广告;广告主未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等证明文件;含有绝对化语言;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宣传治疗作用;明示或按时可以替代母乳,使用哺乳妇女和儿童的形象;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涉及特定功效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证明;广告内容未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和标签为准;与其他保健食品或者药品进行功效对比;未同事发布批准文号;普通食品等宣传保健功能,宣传含有特殊营业成分/依照《广告法》有关条款处罚;《广告法》无具体处罚条款的,通报批评/罚款/《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15条。

2.4.59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并处一至六个月暂停发布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医疗广告内容涉嫌虚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需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作出认定。/《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22条。

2.4.60 /印刷品广告:不真实、不合法,含有虚假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不具有可识别性,含有新闻报道等非广告信息内容;在禁止发布印刷品广告的场所或者区域发布;未标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对应当进行审查的广告,未取得广告审查文件,或未按照广告审查文件的内容发布;未在每期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的首页顶部文职标明广告名称、广告经营者名称和地址、登记证号、期数、发布时间、统一标志,广告名称所占面积小于首页页面的10%;未将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的首页和底页作为广告版面,将广告标题、目录印制在首页,使用主办、协办、编辑部、出版、本刊等易与报纸、期刊相混淆的用语;发布中外文对照的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违反国家语言文字的规定;广告经营者未按照核定的名称、规格、样式发布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未按规定报送广告样本和其他有关材料,或提供虚假材料;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转让《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印制企业违反有关规定,印制含有违法内容的印刷品广告/没收广告费用、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停止广告业务、缴销《固定相识印刷品广告登记证》/《广告法》第37条、第39条、第41条、第43条、第44条;《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21条、第22条、第24条、第25条、第26条;《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9条。

2.4.61 /违反《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十一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发布户外广告/没收、罚款、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登记手续的,责令停止发布/《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2.4.62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证/《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2.4.63 /违反《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不按照核准登记的发布期限、形式、数量或者内容发布户外广告/罚款/《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2.4.64 /已经登记的户外广告,未按《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在右下角清晰标明户外广告登记证号/罚款/《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2.4.65 /违反第十六条规定,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户外广告登记证》/缴销《户外广告登记证》,罚款/《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2.4.66 /核准登记后一年以上未开展正常广告经营业务的广告经营单位,拒不办理广告经营注销手续/其《广告经营许可证》作废/《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3条。

2.4.67 /广告经营单位在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广告经营资格检查通知规定的时间内,未报送广告经营资格检查材料/罚款/《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4条。

2.4.68 /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对在广告经营资格检查截止日期前未参加检查的广告经营单位实行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无政党利用仍未到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接受检查/其《广告经营许可证》作废/《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5条。

2.4.69 /广告经营单位在广告经营资格检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罚款/《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6条。

2.4.70 /广告经营基本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和执行,逾期仍未改正的/罚款/《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7条。

2.4.71 /广告经营审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广告经营许可变更手续/罚款/《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8条。

2.4.72 /广告经营单位不按规定报送《广告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逾期仍未补报/罚款/《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18条。

2.4.73 /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处罚/《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第41条。

2.4.74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发布广告、广告发布者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广告/罚款/《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第41条。

三、市场经营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经营行为,是指市场主体采取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以获取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3.1合同行为

3.1.1 /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合同法》第127条。

3.1.2 /有下列行为之一:非指定印刷企业或虽经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但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的印刷企业擅自印制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的;被指定的印刷企业未按照国家发布的经济合同示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印制合同文本的;非发放单位和个人在市场上销售经济合同示

范文本的;当事人擅自制订、印刷合同文本的/警告、罚款/《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第6条。

3.1.3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劳动合同法》第92条。

3.2商标代理

3.2.1 /商标代理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1)与第三方串通,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2)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规定的;3)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代理组织合法权益的;4)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警告;罚款/《商标代理管理办法》第13条。

3.2.2 /商标代理有下列行为之一:1)私自接受委托,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财物的;2)隐瞒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诱导他人隐瞒事实,提供虚假证据的;3)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4)有其他违法行为的/警告;罚款/《商标代理管理办法》第14条。

3.2.3 /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即从事商标代理活动或者用欺骗手段取得登记的组织/依照有关企业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处罚/《商标代理管理办法》第15条。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

3.3.1 /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或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或者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或者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或者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或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或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或者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

3.4食品等产品安全

3.4.1 /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3条。

3.4.2 /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 《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3条。

3.4.3 /依法应当取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并处罚款/《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3条。

3.4.4 /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4条。

3.4.5 /违反北条第一款规定: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由工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5条。

3.4.6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

销营业执照/《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6条。

3.4.7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本条第一款规定义务/由监管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9条。

3.5食品流通安全

3.5.1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

产食品添加剂/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罚款/《食品安全法》第84条。

3.5.2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

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和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天界及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由

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反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85条。

3.5.3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

二十一条规定处理/警告;造成按照后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5条。

3.5.4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检查待

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仍加工、使用/依照食品安

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6条。

3.5.5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

具等污染的食品;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农药/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

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86条。

3.5.6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制定、

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6条。

3.5.7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备案;未按规定要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安排患有《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87条。

3.5.8 有下列情形之一: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依照规定采取整改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记录、保存销售信息或者保留销售票据的;餐饮服务提供企业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定期维护、清晰、校验设施、设备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晰、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7条。

3.5.9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精心处置、报告/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88条。

3.5.10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依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采取措施并宝盖/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0条。

3.5.11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经安全性评估;出口商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第89条。

3.5.12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第89条。

3.5.13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90条。

3.5.14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工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91条。

3.5.15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92条。

3.5.16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依照《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食品安全法》第94条。

3.5.17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食品安全法》第94条。

3.5.18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十)、(十三)项,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4条。

3.5.19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罚款/《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4条。

3.5.20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安排患有《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者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警告;拒不改正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5条。

3.5.21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九)、(十一)、(十二)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6条。

3.5.22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食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7条。

3.5.23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及第二款的规定/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8条。

3.5.24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广告,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清除影响,并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9条。

3.5.25 /违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业,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60条。

3.5.26 /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处理/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61条。

3.5.27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食品经营者聘用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食品经营的;食品经营者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拒不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9c1627214.html,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及其他行政处罚这7种。针对不同的情形处以相应的处罚。下面由赢了网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 1、警告。 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的,是使被处罚人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纠正违法行为并不再继续违法。 2、罚款。

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适用于对多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4、责令停产停业。 是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制裁方法。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是行政机关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使其丧失权利和活动资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

简述行政处罚法种类

一、简述行政处罚法种类? 答: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条件? 答: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简答《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条件? 答: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四、《行政处罚法》中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②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五、简答《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主要权利? 答: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赔偿权、知情权、申请回避权。

一、简述《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期限? 答:一是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二是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三是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四是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五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六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二、简述《行政许可法》对听证期限规定? 答:一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统计法》规定的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统计法》规定的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 有(,) 篇一:统计法考试答案 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练习题(单选) 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规范,始见于(周朝) 2、西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政府规章c) a.法律 b.地方性法律 c.政府规章 d.行政法规 3、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c) a.省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各部门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级其常委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a) 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1987年1月19日 d.1987年2月15日 5、20xx年6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于什么时间施行(b) a.20xx年12月8日 b.20xx年1月1日 c.20xx年10月1日 d.20xx年6月27日 6、下列什么机构有权制定统计行政规章(d) a.国务院 b.所有市级人民政府 c.部分县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a) a.《中华民国统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c.《户口普查法》 d.《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8、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集中统一的(d) a.统计标准 b.统计制度 c.调查方法 d.统计管理体制 9、《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b)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法规性文件d.统计基本法 10、我国政府统一的第一项法定任务是(d) a.向政府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b.对政府实行统计监督 c.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料 d.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 析

行政处罚的种类

试题: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解释1】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解释2】行政拘留属于人身自由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属于行为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财产罚,警告属于训诫罚。 【相关阅读】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我国《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透过,自1996年10月1日起履行。其资料除总则、附则外,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的执行和法律职责等。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这称为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值得注意的是,那里的其他行政处罚,限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一范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种。《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涉及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暂停报关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等。 (二)行政处罚的理论分类 1。人身自由罚 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依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情节严重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在短期内予以限制或剥夺的行政处罚。它是行政处罚种类中最严厉的一种处罚。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由《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的一种人身自由罚形式,主要是对妨害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1.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2.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且又具有劳动潜力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处罚改造措施。 作为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的行政拘留,在执行时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如,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八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我不满1周岁婴儿的。 2。行为罚

房地产相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及法律依据

房地产相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及法律依据 1、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七条 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③《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④《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 2、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①《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③《湖南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3、将未经验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 4、将验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5、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实施拆迁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6、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 处罚种类:吊销拆迁许可证、罚款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7、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 8、违反规定转让拆迁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9、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 10、建设单位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处罚种类:罚款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_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内容 1、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了处罚法定原则,它包含三层意思:(1)实施处罚的主体法定。(2)处罚依据法定。(3)处罚程序法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了处罚公正、公开原则。结合该法的其他有关规定,处罚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处罚公开原则就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过程及结果必须公开。 《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处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不教育单纯处罚是****,但是仅仅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辅助以处罚,让违法者感受到痛苦,就会促使其避免或者减少违法行为。处罚和教育都是手段,在行政处罚中应当灵活掌握。 《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据此,在行政处罚的实施中

必须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予以保障,行政相对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要求行政赔偿的权利以及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些权利的确定是宪法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 行政处罚实施中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一个或者多个行政机关多次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既不符合法理,又会出现重复处罚即“一事二罚”的问题。为了规范行政处罚,防止滥施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据此,一事不再罚原则可以界定为:对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与两次以上同类(罚款)处罚。一个行政机关不得对同一个违法行为多次罚款,其他行政机关不得对已经实施罚款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再次罚款。但是如果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分别按照违反的法律进行处罚,但处罚的结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折算。 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 行政处罚是指有处分权的行政机关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与行政违法相对人之间行政处罚的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处罚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行政处罚法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义的行政处罚法泛指一切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对于违反了我国行政法规但又尚未构成犯罪的人,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相关行政法律的规定,给予一定的行政制裁,而这个行政制裁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行政处罚。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对行行政处罚的种类进行了规定,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 1、警告。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

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的,是使被处罚人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纠正违法行为并不再继续违法。 2、罚款。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适用于对多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4、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制裁方法。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行政机关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使其丧失权利和活动资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因而法律对其适用作了严格的规定:(1)在适用机关上,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2)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

以下各项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下各项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 篇一: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题答案(2套) 篇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a.警告 b.罚金 c.没收违法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行政处罚法试卷及答案3 行政处罚法 一、单项选择 201.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这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中的哪一基本制度(c) a.调查制度 b.告知制度

行政处罚法律规章制度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律设定的行政 处罚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只能是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讲明并非所有的行政主体都因此享有行政处罚权,一个行政主体是否享有行政处罚权以及享有何种处罚权应当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同时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依据法定的权限,在其职能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主体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不同于行政处分。——相对人不同于刑事处罚、行政处分。 (3)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教育相对人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目的

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方面,应当遵循特不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二、行政处罚的差不多原则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最差不多的行政处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行政处罚依据法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受处罚行为是法定的。 联系学习: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3.行政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法定主体行使处罚权时必须遵守法定的职权范围,不得越权或者滥用权力。 4.行政处罚程序法定 行政处罚程序法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二)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应当和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

罚的依据。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四)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 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五)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如,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 (六)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关于一事不二罚款原则,在实践中需要具体情况区不处理:(1)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差不多受到罚款处罚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给予罚款的处罚; (2)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能够依法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这称为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二)行政处罚的法定分类 1.人身自由罚 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以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清洁严重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在短时期内予以限制或剥夺的行政处罚。他是行政处罚种类中最严厉的一种出发。人身自由罚的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由《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的一种人身自由罚形式,主要是对妨害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时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根据《治安治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一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2.行为罚 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一种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两种形式。这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行政处罚,因此,《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业停产,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行政处罚决定时,适用听证程序。 (1)责令停产停业。指行政处罚主体对被处罚人做出的暂停生产或经营的行政处罚。 如《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责令停业停产的特点在于:第一,这 是一种对行为资格的处罚,适用于须获得资格才能从事生产或经营的行业。这 种处罚并不剥夺被处罚人获得的权力资格。第二,责令停业停产对被处罚人来 讲,只是暂时不能再从事被停止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第三,责令停业停产的目 的是为了纠正违法,促进严格依法生产经营。被处罚人在停产停业期间通过进 行整顿,纠正违法,促进严格依法生产经营,从而达到恢复生产经营活动的条 件。 (2) 3. (三) 二、行政处罚的分类

关于中国行政处罚制度的特点

关于中国行政处罚制度的特点 摘要:本文依据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精神和处罚法实施一年多来的实践,具体论述了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分层次地设定了行政处罚权;二是规范了行政处罚主体;三是在程序的设计上注重处罚权力和救济权利的平衡和协调。在论述行政处罚的制度时,留意将行政处罚的立法规定与处罚实践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题目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为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制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在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我国***与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文根据《处罚法》的立法规定以及实施一年多来的实践,具体论述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特点。

一、分层次地设定了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权的设定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应当实行法定原则,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应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才受处罚,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受处罚,即法无明文不得罚。第二,行政处罚的设定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第三,行政处罚的实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要真正实行法定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处罚的种类较多,要确立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首先必须明确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行政处罚的性质,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种类:一是人身处罚,如行政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二是财产罚,如罚款、没收非法财产等的行政处罚。三是行为罚 ,如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四是申诫罚,如警告等行政处罚。为此,《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 6个基本的处罚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同时还规定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立法中,除规定6个基本的处罚种类之外,还规定了其他的行政处罚,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为今后增设新的处罚种类提供法律依据,上述的6个处罚种类只是处罚的基本种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假如需要增设新的处罚种类则可依据该弹性条款的规定。二是避免与现行立法的矛盾,在现行的关于处罚种类的立法中,只要是法律、法规中确认的并且符合《处罚法》立法规定的处罚种类仍然有效。由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首先涉及的是立法权的划分题目, 各国在行政处罚的设定上具有不同的作法:在英国和

行政处罚的种类

试题: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 (1) 警告; (2) 罚款; (3)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 责令停产停业; (5)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 行政拘留;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解释1 】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 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 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 日。 【解释2 】行政拘留属于人身自由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属于行为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财产罚,警告属于训诫罚。 相关阅读】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我国《行政处罚法》于1996 年3 月17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透过,自1996 年10 月1 日起履行。其资料除总则、附则外,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的执行和法律职责等。 、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 1 )警告;(2)罚款; (3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这称为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值得注意的

是,那里的其他行政处罚,限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一范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种。《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涉及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暂停报关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取消报关从业资格 二)行政处罚的理论分类 1。人身自由罚 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依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情节严重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在短期内予以限制或剥夺的行政处罚。它是行政处罚种类中最严厉的一种处罚。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由《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的一种人身自由罚形式,主要是对妨害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 日以上15 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 日。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1.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2 .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或有轻 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且又具有劳动潜力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处罚改造措施。 作为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的行政拘留,在执行时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如,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 )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八 2)已满16 周岁不满18 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 )70 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我不满1 周岁婴儿的。 2。行为罚

行政执法行为分类有几种

行政执法行为分类有几种 行政执法行为内容繁杂、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各种分类: (一)羁束裁量的行政执法与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 这是依行政执法受到法律规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分类。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执行的,称为羁束裁量的行政执法行为;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在其范围、方式、种类、数量等方面又允许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或一定的选择幅度的,称为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行为。 区分羁束裁量和自由裁量的意义,在于区分行政执法行为的违法与不当。即是说,当事人对属于羁束裁量的行为不服属行政执法是否违法的问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自由裁量的行为不服,则属于行政执法是否“适当”(或是否显失公正)的问题,除行政处罚外,一般不属于行政诉讼解决的问题。 (二)依职权和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 这是依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采取执法行为所作的分类。 依职权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可以不依相对一方申请,依照法定职权主动进行的行政执法行为。如税务机关收税的行为;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只有在相对一方提出申请之后才能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如颁发驾驶执照、进行结婚登记等行为。 区分依职权和依申请行为的意义则在于,不依法定职权主动执法将构成行政失职;而对依申请的执法行为,只要当事人不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并无责任,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不予答复,才构成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 (三)需受领与不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 这是以行政执法行为是否需相对方受领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必须经相对一方受领方能生效。受领是指相对一方确实得知行政机关采取某一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受领不等于通知,也不等于取得相对一方的同意。不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无须相对一方受领,只要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予以公告就能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

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界定及其矫正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行的环境行政处罚种类大多规定在环境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或“罚则”章节中,并根据是否与《行政处罚法》设定的处罚种类相同将其划分为一般环境行政处罚和特殊环境行政处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环境法律法规中至少设置有下列环境行政处罚种类(不含名称相同者):警告;罚款;停止生产和使用;责令重新安装和使用;限期治理;责令停业和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拆除;没收设施;没收销毁;取消生产和进口配额;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责令退运该危险废物;责令进口者消除污染;责令搬迁、停业、关闭;责令停业治理;排除妨碍;收回海域使用;产品和包装物的强制回收;补种牧草,恢复植被;吊销采矿许可证;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取消批准文件;采取补救措施;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开垦;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征收滞纳金;交纳滞纳金;行政拘留等等。上述当然并未穷尽所有由环境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所谓“环境行政处罚”种类,但上述行为是否从性质上真的全都属于行政处罚?是否符合我国的《行政处罚法》设置的实体标准与程序标准?这样大量的环境行政处罚种类和方式的设置是否都符合环境管理的科学规律?是否达到了处罚设置的功能和目的?改变目前环境立法处罚种类设置的混乱和无效率,将对准确认定环境行政违法行为,保证环境行政处罚的准确适用,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2 界定环境行政处罚种类与其他行政行为 由于大量的环境立法并没能从行政法理上准确把握住行政处罚的内在特性,而一概在“罚则”或“法律责任”章目之下给予笼统规定,致使理论认识和环境执法都对环境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行为的边界存在一定模糊性。如果环境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属于环境行政处罚,那么行政机关就必须遵循《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处罚法定、事先告知、举行听证等要求,如果进入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同样将按《行政处罚法》的标准来作合法性审查。如果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处罚,而属于其他行政行为,那么它就受其他法的调整,如《行政许可法》或未来制定的《行政强制法》调整。因此首先界定环境行政处罚与非行政处罚之界限,不仅为行政法理问题,更关乎环境行政执法实践。 2. 1 环境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系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和实施行政管理秩序,预防与制止社会危害事件与违法行为的发生与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行为及财产进行临时约束或处置的限权性强制行为。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区别在于:行政处罚是一种制裁性行为,而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保障性行为;行政处罚是一种最终处理的行为,而行政强制措施是临时性的程序行为。根据这一界线,我们就会发现,在本文第一部分所初列的“环境行政处罚”形式中,有些则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而是“环境行政强制措施”。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7条“产品和包装物的强制回收制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46条“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水污染防治法》第21条规定“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等。 2. 2 环境行政处罚与环境行政执行罚行政执行罚系指因当事人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包括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依法对其实施另一个处罚,以迫使当事人自觉履行,直到达到前一处理决定被履行时为止。从目的上说,行政处罚是旨在直接制裁一种违法,而行政执行罚是为了迫使当事人履行前一个处理决定而实施的保障性措施;从行为持续性上看,行政处罚是一次性的,而行政执行罚是持续性的;从行为性质上说,行政处罚属于“基础行为”,行政执行罚则属于“执行行为”,两种行为所处的行为范围领域是不同的;从被规制的法律上看,行政处罚受《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而行政执行罚则受将要制定的《行政强制法》的调整。由此可以分析,本文第一题所列“征收滞纳金”“交纳滞纳金”从本质上属于行政执行罚,因为它们都是当事人因不履行前一行政法上义务而引起的后果。 2. 3 环境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违法当发现当事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提示: 1、分类标准。本《一览》中:按照学理研究,结合立法规定,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涉及的违法行为分为市场进入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经营行为三类。其中,违反登记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其他归入市场经营行为违法类。 2、编排凡例。本《一览》中:项目内容用“/”隔开,按类别依序分别为“序号”、“违法行为”、“处罚种类”、“法律依据”。其中:行为规范法律条款没有作为项目内容列入;移送涉嫌犯罪程序未单独列出;(先行)责令改正没有作为处罚种类列入;违法行为中未再区分表述“情节严重的”。 3、项目依据。本《一览》中:“序号”的编列方式,参考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07—01发布实施的GS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行政执法数据规范》。“违法行为”名称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条款的具体表述。“处罚种类”主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予以简称,其中的“没收”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法律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家规章,未包括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规定;为节省篇幅,“法律依据”未标注公布机关和公布令号,但个别执行解释标注了文号。 4、价值评估。本《一览》可以作为办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案件时,对违法行为定性的参考或者索引,但不保证没有遗漏,也不保证有些罚则因法律修订而调整或取消。具体引用、表述应当注意以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准。 一、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进入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市场主体资格,进而从事市场经营、市场竞争的活动。 1.1市场主体名称 1.1.1 /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2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3 /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4 /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5 /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不相同/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6 /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适当简化后未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7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7条。 1.1.8 /个体工商户因经营范围涉及的登记前置许可被撤销不得再从事某项业务,但其名称又表明仍在开展该项业务,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名称变更登记,情节严重/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0条。

行政处罚只能由创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行政处罚只能由创设的法律依据是 什么 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威性是要通过各种机制的调整和控制,使得民众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应该是充满一种敬畏的心态的。同时,为了能够保障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下去,行政处罚也是有一定的创设依据的。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内容就是行政处罚只能由创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威性是要通过各种机制的调整和控制,使得民众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应该是充满一种敬畏的心态的。同时,为了能够保障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下去,行政处罚也是有一定的创设依据的。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内容就是行政处罚只能由创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行政处罚只能由创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模板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105-第五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本章考点: ( 1) 行政处罚的种类; ( 2) 行政处罚是的设定; ( 3)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 4) 行政处罚的管辖; ( 5) 行政处罚程序; ( 6) 税务行政处罚。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 一) 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中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 ( 1) 警告; ( 2) 罚款; ( 3)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4) 责令停产停业; ( 5)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 6) 行政拘留; (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这称为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其它行政处罚”, 限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一范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警告、

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种。《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涉及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暂停报关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等。 ( 二) 行政处罚的理论分类 1.人身自由罚 它是行政处罚种类中最严厉的一种处罚。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 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行政拘留的决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l 日以上15日以下, 有两项以上违法行为”并处”的不受此限。 2.行为罚 行为罚亦称能力罚, 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一种处罚措施。行为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两种形式。 ( 1) 责令停产停业。 责令停产停业的特点: 第一, 这是一种对行为资格的处罚, 适用于须获得资格才能从事生产或经营的行业。这种处罚并不剥夺被处罚人获得的权利资格, 而只是限制其权利资格。第二, 责令停产停业对被处罚人来讲, 只是暂时的不能再从事被停止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第三, 责令停产停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 改进工作。被处罚人在停产停业期间经过进行整顿, 纠正违法, 改进工作, 从而达到恢复生产或经营活

什么是工商行政处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工商行政处罚 篇一: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提示: 1、分类标准。本《一览》中:按照学理研究,结合立法规定,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涉及的违法行为分为市场进入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经营行为三类。其中,违反登记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其他归入市场经营行为违法类。 2、编排凡例。本《一览》中:项目内容用“/”隔开,按类别依序分别为“序号”、“违法行为”、“处罚种类”、“法律依据”。其中:行为规范法律条款没有作为项目内容列入;移送涉嫌犯罪程序未单独列出;(先行)责令改正没有作为处罚种类列入;违法行为中未再区分表述“情节严重的”。 3、项目依据。本《一览》中:“序号”的编列方式,参考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xx—07—01发布实施的gs11—20xx《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行政执法

数据规范》。“违法行为”名称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条款的具体表述。“处罚种类”主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予以简称,其中的“没收”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法律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家规章,未包括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规定;为节省篇幅,“法律依据”未标注公布机关和公布令号,但个别执行解释标注了文号。 4、价值评估。本《一览》可以作为办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案件时,对违法行为定性的参考或者索引,但不保证没有遗漏,也不保证有些罚则因法律修订而调整或取消。具体引用、表述应当注意以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准。 一、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进入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市场主体资格,进而从事市场经营、市场竞争的活动。 1.1市场主体名称 1.1.1/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2/擅自改变企业名称/警告、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3/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没收、罚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6条。 1.1.4/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