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方式发展范文

生产方式发展范文

生产方式发展范文
生产方式发展范文

生产方式发展范文

作者李尚勇【导读】绿色生态农业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化学农业”,只可惜,绿色生态农业(包括种植和养殖业)只能与适度人口规模相适应。一、“石油化学农业”之路走到了尽头从根本上说,人类食物最终依赖于土地肥力,而土地肥力的形成是一个自然且漫长的生化过程。人类在耕作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去“养地”,以保持并增加土地肥力。例如,千百年来,人们使用有机肥料,如人畜粪便和绿肥;中国古代和现今有些国家实行“轮耕”、“休耕”制度。毫无疑问,这样可持续发展的精耕细作农业不可能供养无节制增长的大量人口。最近30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及现代农业技术,包括把农业机械拥有量、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甚至农药使用量等指标,都看成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标志。然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早就在反思他们自己的所谓“绿色革命”农业发展道路。有西方学者将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概括为工业化“石油农业”,后来又进一步用“石油化学农业”代之。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以后,这种建立在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料基础上,以大面积机械化规模经营为手段,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农业生产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的性质。美国学者的研究显示,“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化学化,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美国农地表层土壤从1960年以来流失了一半。而现在美国表层土壤流失的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7倍”;由于灌溉方式不当和滥用化肥,美

国大约有1/10的可耕地,“在过去50年里因盐碱化而土质退化严重”。与此同时,美国的化学化农业遭遇到“效益递减”的问题。例如,1980年平均每施用一吨化肥可以收获15~20吨玉米;但到了1997年,每施用一吨化肥只能收获5~10吨玉米。美国产业化大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单一化种植,使得一些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即使“爆打”农药也无法控制;同时,大规模单一化种植也使得大部分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终端市场。“依靠大型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长途运输,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耗能最高的农业。每生产1卡路里的食品,就需要投入10卡路里的化石燃料。”[1] 据国外媒体报道,被誉为农业生态学教父的美国农业经济学教授米格尔·阿尔铁里认为,在“绿色革命”中,只有那些能够耕种很大面积并负担得起化肥和农药的一小部分农民受益,在拉丁美洲,这部分农民大约只占10%。一方面,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赶走了小农,小农的多样化种植便消失了;另一方面,化肥和杀虫剂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看一下这些生态和社会影响,就不得不说,绿色革命是 ___的失败了”。[2]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以更加严峻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显示,“石油化学农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膜本质上是对土地肥力的掠夺,是对土地竭泽而渔;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激素和抗生素不仅毒害了我们自己,而且严重污染了土地和环境,损害了土地的生产力,严重削弱了土地的人口供养能力。其最终结果就是,在我们这二三代人身后留下一片贫瘠的土地,这等于断送了子孙后代的生

路。蒋高明的思考带有厚重的历史情结,他认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耕地曾经连续利用几千年不退化,传统农民的传统耕作技术功不可没。然而,当我们引进所谓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和农膜以后,虽然节省了劳力,提高了产量,但是短短三、四十年,耕地肥力显著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已经平均不到1%,农田里堆积并散布着大量不可降解的农膜。我们祖先传统的有机农业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而工业化农业显然已经大大动摇了我们的农业根本,它恐怕连百年也坚持不了。[3] 二、传统农家肥完全可以取代化肥近些年,化肥、农药、激素和抗生素现实危害性的个案层出不穷,在此教育下, ___绿色生态食品意识开始苏醒。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披露的“绿色食品特供”[1]也给了公众相当多的启示。其实,化肥农药种植方式(含大面积规模化经营)是完全可以为“绿色生态农业”所取代的,只不过耕地需要一个3、5年的“脱毒期”,这期间会有大幅减产发生。从农业转型、摆脱“石油化学农业”陷阱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虽然理论、实践、技术都支持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但中国的现实却难以支持这一转型。前几年,笔者给受训官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讲课,会问他们说,“有人主张全部停用化肥和农药,你认为这可能吗?”在所有各类培训班上,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不可能!”由此可见,“化学农业”的“两大害”已经深入中国农业的“骨髓”。但问题是,中国传统农业数千年,尤其是近现代传统农业(本质上就是今天所说

的绿色生态农业)一百多年,怎么就养活了数亿中国人,而且耕地越种越肥沃?面对化肥农药对人类的深重伤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今天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如何运用这种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精耕细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近些年,甚至在“现代农业”的发源地欧美等国,也悄然开始拒绝化肥农药“两大害”,兴起了所谓“有机农业”的种植模式。“据xx年的数据,欧洲有机种植面积达到127万公顷,消费额近300亿欧元”[2]。在美国,如今有机农业生产也已经成为农业中发展最为快速的一部分。英国《自然》杂志xx年的文章对有机农业的评价是:能源使用最小化、水污染最小化等等重要指标远远超过化学农业,对自然的和谐性也远远大于化学农业。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成立于1972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800多家成员组织全球120多个国家,它的组织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以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最近,中国农业专家也表示,“从历史发展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化学合成肥料是有可能逐渐被完全替代的”。他们给出的替代方案是“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在这些农业专家看来,化肥的主要优势在于“速效”增产,而传统农家有机肥虽然养分含量并不低,但却没有这种“速效性”优势。有机肥的养分需要缓慢释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增产作用。不过,生物肥料可以弥补这一弱势。生物肥料“具有速效性”,能够替代化肥。它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产生,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

分,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比如生物氮肥,便是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使植物能够迅速吸收。常见的寄生于某些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菌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诺丁汉大学爱德华·科金教授的研究显示,“几乎可以在所有植物上用生物固氮技术替代化肥”。在中国农业专家的实践中,“也做到在种植许多作物时百分之百替代化肥而不减产”。[3] 笔者在农村考察发现, ___拒绝化肥的实践,比农业专家的研究更丰富。例如,四川简阳的双河村,在养地肥田方面就颇有成就。(详见下一节)三、绿色生态农业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化学农业上面仅仅是从种植用肥的角度论证了绿色种植,若加上利用生物多样性防病治虫,那就形成了笔者主张的绿色生态种植。本书不使用“有机”而使用“绿色、生态”概念的原因有四,一是因为市场上“有机概念”泛滥成灾。二是严格意义上的“有机食品”是无污染的天然食品,不含化肥农药激素转基因等人造成分,但这需要相关机构的检测、认证。三是土地“脱毒”有一个过程,刚开始绿色生态种植的农产品难免还会有“残毒”,真正要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还需要若干年。四最重要,即“有机农业”仍然没有与单一种植划清界限。在欧美国家,80%通过认证的有机种植仍然是单一作物种植,他们只是不使用化学、农药而已[4]。绿色生态种植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传统耕作方法和生物多样性为基本特征。因此,本书的“绿色、生态”概念所强调的是,在农作物种植中不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和农膜等所

谓“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此相应,绿色生态农业包括绿色生态种植和养殖,一方面,它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吸收能够满足绿色生态条件的现代农业科技,例如后面将要谈到的蒋高明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和四川省农科院的水稻生态种植技术。美国农业生态学家米格尔·阿尔铁里教授认为,“农业生态系统尤其以其基因和物种的多样性为特征”,“这使得该系统可以自我调节”。他举例说,“如果土壤中氮含量太少,那么这不是因为添加的氮太少了。而是导致氮形成的微生物进程出了问题。要重新令其恢复正常。或者拿害虫问题来说:这往往要归咎于单一的种植以及因为单一种植而失去的自然多样性。也就是说,人们必须缔造害虫的天敌能够逗留居住的环境”。他进一步指出:“成百上千的研究表明,混合种植的生产率高于单一种植,因为混合种植对光、水和营养成分的利用更为高效”。[5] 中国科学家和 ___的绿色生态种植实践比美国教授的理论研究更具说服力。 xx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研究员,在完成了一系列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理论研究后,去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村租下了40亩全村最差的耕地,以曾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取名弘毅,开始了他的绿色生态农业试验。蒋高明给弘毅生态农场的定位是,生产纯正绿色生态农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他的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而非单一技术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摒弃“现代农业”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农膜、激素、转基因等“六大害”技术,代之以绿色农家肥、“秸秆—养牛—还田”,通

过作物倒茬、休茬和种植豆科牧草等实现“用地养地”,利用生态平衡的方式(即物理与生物方法相结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例如,在整个生长季节用诱虫灯捕获害虫,用捕获的害虫养鸡,或者,直接在玉米田里养鸡养鹅,将害虫杂草变成鸡鹅的饲料,鸡鹅粪便又成为田里的肥料。试验的前两年,弘毅生态农场的玉米小麦产量低于常规产量,减产严重时仅为常规产量的40%~50%。xx年,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亩产才1000来斤;xx 年略高一些。蒋高明知道,对于严重毒化退化的耕地,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生态修复。在他的生态试验中,这个时间大约在3年左右。到了xx年,生态试验的第5年,蒋高明的生态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农场单季产量小麦480.5公斤/亩,玉米547.9公斤/亩,年单位粮食产量达到1吨/亩,这与当地使用化肥农药耕种的单产水平相当。[6] xx年初,笔者与回国考察的熊航博士结伴考察四川农村,发现四川简阳的双河村已经实现了全面生态种植,这包括水稻全部生态种植和全村全部农作物品种生态种植。该村从xx 年开始,在农技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借助四川省农科院的水稻生态种植技术,从生态水稻种植入手,创造性地革新了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并在全村阶梯式全面推进绿色生态种植。仅仅3年时间,该村的绿色生态种植就覆盖了全村全部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薯、大豆、小杂粮、多种蔬菜和水果等等)和半数以上耕地。该年,生态种植的杂交稻(农民不可以自留种)单产提高到520~530公斤/亩,常规稻(农民可以自留种,但产量稍

低)的平均产量也有450公斤/亩(xx年秋收,该村部分试种并提前收割的常规稻单产高达682.1公斤/亩[7])。这显示,绿色生态种植已经不输于当地使用化肥农药的单产水平。从xx年起,该村实行生态种植的耕地全部停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村民的家禽家畜也完全拒绝激素饲料,其饲养周期都在1年左右。受益于此,该村农产品已经成为附近地区城镇居民购买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首选。目前,在全面生态种植的双河村,绿色生态种植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取之于地还于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多年技术培训和种植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围绕“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治虫防病措施和“以地养地”的一系列传统耕作技术。“生物多样性”,这意味着要尽量做到农作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合理间作套作,坚决杜绝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要尽量保留田间地头的各种杂草(即科学管理杂草,长势和高度优于种植的杂草需要割除、碾压、覆盖);还要给所谓的“害虫”(它们本来就是大自然的“合法”居民)留一块“蛋糕”,允许它们繁衍生息,以维持生物物种平衡,避免谁“独大”为害。双河村全面绿色生态种植的设计人、高级农艺师袁勇为杂草开列的生态作用有[8]:维护平衡,草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持水土,杂草覆盖土壤,可防风吹、日晒、雨淋,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杂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制造养分;保湿恒温,杂草可以调控土壤温湿度,保湿、防涝、自然空调;改良土壤,老化死亡的根、茎、叶都是微生物良好的食物,帮助改良土壤;昆虫家园,给昆虫,特别是天敌

提供食物和环境,保护作物生长;减轻病虫,给所谓的害虫提供取食的选择,给天敌储备食物,减少虫害损失;保护土壤,减轻病害。“以地养地”的一系列做法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的农耕经验,它包含了现代农业科技论证了的一切营养元素“取之于地还于地”的理论精髓。双河村全面规划并贯彻了“取之于地还于地”、“以地养地”的原则,这包括:家家修建沼气池,人畜粪便和绿肥(秸秆、杂草和尾菜等)入池,所有沼渣、沼液还田;草木灰还田;野草还田(田里不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野草都不除掉,田边地角多种植本地香草和菊类);所有作物的秸秆(油菜杆下部不容易腐烂除外)尽量就地还田;冬闲田、果园、小麦均套作豆科绿肥(这便是生物固氮);部分主要作物(如水稻)施用人畜粪便;因为缺乏年轻劳动力,使用农家肥受限,暂时还要多用油枯有机肥;自制酵素改良土壤(采集本地未受污染的植物制作酵素,稀释后浇施或根外追肥);将免耕技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小到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深度)从水稻逐步推广到旱粮作物、蔬菜和水果;如此等等。[9] 在该村现场座谈会上,笔者专门就“生态种植会不会使耕地肥力没有后劲”的问题请教了农技干部、村干部和老农。他们的结论是,该村生态种植的一系列“以地养地”措施只会使耕地越种越肥,而不是相反。其实,蒋高明的理论研究和他的“弘毅生态农场”试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传统农业地区,尤其是那些号称“粮仓”或“鱼米之乡”的地区,我们祖先采用传统耕作方法耕种几千年后留给我们的都是非常肥沃

的耕地。不像现世我辈,极有可能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片被“五大害”毒化的贫瘠土地。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什么庄稼都种不活”的土地,甚至有农民“深耕1米”,想埋掉那些“有毒泥土”。其实,在笔者看来,规模化种植与绿色生态种植是两种对立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标配是规模化种植,其构成要素可以用下式表述:“现代农业”的这个公式显示,在规模化机械作业的条件下,不可能使用农家肥,不可能利用“生物多样性”治虫防病,相反,它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并且,其使用量有越来越多、越来越滥的趋势。有农业专家论证了化肥与农药的“密切关系”:原本在植物生长的土壤里有一个菌丝体网络系统,“这些菌丝体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特别是微量矿物质,其效率可增加上百倍”。“用了化肥后,植物会得这样那样的病”,原因就在于,化肥破坏了植物的菌丝系统,使植物无法抵抗病虫害,所以,使用化肥后不得不使用农药,而农药会进一步杀死菌丝系统,造成恶性循环。[10] 土壤是农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但“现代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史无前例。它一方面造成土壤肥力递减,使耕地越种越瘦弱,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造成土壤严重污染,例如,化肥农药摧毁了土壤的微生物系统,导致土壤沙化或板结,同时,化肥农药都含有相当多的重金属,这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更为普遍的。所以,化肥本质上是对土地的掠夺性利用。被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弃耕的土地往往板结、坚硬,土地肥力耗尽,农业生产力所剩无几。目前

没有相关数据说明,如此弃耕的土地需要大自然多少年的“造化”,才能恢复其耕地属性。相反,绿色生态种植是经过数千年农业实践检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虫治虫,用综合手段治虫防病,并且使用传统农家肥,“以地养地”,实现耕地永续利用。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规模化经营还是小农作业,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农业发展道路。规模化经营以“剥夺并消灭小农”为条件,对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其规模扩张越广,社会危害性越大,因为,它必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造成大量依附于城市的“贫民窟”式贫民。与此相反,绿色生态种植、小农作业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只要农产品价格不被人为压低(这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农业萧条、农村衰败的根本原因),农业人口就可以安居乐业,城市人口也可以远离有毒有害农产品,吃上健康放心食品。(当然,这还需要一系列条件,这是后话。) ___(略)

内容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它有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关系等多重含义。 ___把生产方式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使其由多义性概念变为一义性概念。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关键词:生产方式;生产力;

生产关系;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作者简介:赵家祥,大学哲学系教授。:B031 :A :1000-5919(xx)05-0027-06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32生产方式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准确地理解生产方式概念,对于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生产方式概念的多义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生产方式概念有很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些含义较为接近或相同,有些含义又彼此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生产方式指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说:“ ___和生产力紧密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 ___。”[2]144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把生产方式界定为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方式作为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综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人们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是用手工工具还是用大机器;(2)人们如何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是劳动者个人分散使用,还是许多劳动者集中起来共同使用,也就是说,生产是个体性的还是社会化的;(3)这些生产资料为谁所有,由谁支配,由谁使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结合的还是分离的,这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4)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是互

助合作关系还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些内容既包括生产力又包括生产关系。这里的生产方式,可以说是体现着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生产关系,是在比较狭窄的意义上使用的,其中不包括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使用生产关系概念时,多数情况下是从狭窄的意义上使用的,因而他们常常把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并提。第二种情况,生产方式指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指出:“正如从前工场手工业以及在它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的手工业同封建的行会桎梏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框框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3]618在这里,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称为“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称为“生产力的奴隶主阶级利用形式”,把封建制的生产方式称为“生产力的封建主阶级利用形式”,等等。如果把这个思想一般化,可以说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所包括的内容,和上述第一种情况下生产方式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第三种情况,生产方式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所谓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就是指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讲到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

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4]822这里说的“资本”,就是指以资本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料,即生产力;所谓生产方式与“资本”相适应,也就是指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相适应。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英文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4]8这里的“生产关系”概念,也是从比较狭窄的意义上使用的,至少没有包括交换关系,因而和交换关系并提。所谓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就是指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有一段话,把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决定生产关系这三个层次的关系,讲得更加集中而明确。他指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却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个既定的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既定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地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具有一种独特的、 ___和暂时的性质;最后,分配关系本质上和这些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所以二者具有同样的 ___暂时的性质。”[5]994这

里的“生产关系”概念,仍然是从狭窄的意义上使用的,至少没有包括分配关系。所谓生产方式“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个既定的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和“由以产生的既定基础”,就是指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又有一定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就是指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而生产方式的改变又进而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正如马克思在1846年12月28日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所说:“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6]533 从上面引证的马克思的几段话可以看出,他认为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从其逆向来看,一定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方式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生产力。无论从正向和逆向来看,生产方式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带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方式的第三种含义与第一、二两种情况下的含义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比较接近。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如何通过生产方式这个中间环节联结起来,马克思并没有具体说明。第四种情况,生产方式指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我们知道,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简单协作阶段、工场

手工业阶段和机器大工业阶段。在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阶段,与中世纪的行会手工业相比,除去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生产中进行协作和分工之外,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没有本质差别,即依然使用手工工具。马克思有时就把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称为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他在《资本论》第1卷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中说:“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首先涉及因社会分工而孤立起来以致各自生产一种独立的商品、但又作为一个总过程的各个阶段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些工业部门。因此,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二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同样,另一方面,棉纺业的革命又引起分离棉花纤维和棉籽的轧棉机的发明,由于这一发明,棉花生产才有可能按目前所需要的巨大规模进行。但是,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尤其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即交通运输手段的革命成为必要。”“因此,撇开已经完全发生变革的帆船制造业不说,交通运输业是逐渐地靠内河轮船、铁路、远洋轮船和电报的体系而适应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现在要对巨大的铁块进行锻冶、焊接、切削、镗孔和成型,又需要有庞大的机器,制造这样的机器是工场手工业的机器制造业所不能胜任的。”

[4]440-441我之所以比较完整地引证马克思这一大段话,是因为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是把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以及具有不同的生产规模的生产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和生产部

门(如纺织业、轧花业、漂白业、印染业等),看做是具有不同的生产方式。由此可见,他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指的就是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他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指的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用大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变工场手工业为机器大工业。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不同阶段(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看待。这就是说,在同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可以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存在,这里的生产方式显然没有把生产关系包括在内。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把使用手工工具生产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家庭劳动看作与机器大工业这种生产方式不同的三种生产方式。[4]529-540这里的生产方式包括的内容显然比前三种情况要狭窄,大致比较接近于生产力。第五种情况,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论及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时说:“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4]93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把生产方式说成就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说:“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7]153-154这里说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就是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生产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显然是把生产关系等同于生产方式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经济变革的总结,并且是以其他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的衰亡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提。”[8]398这里不仅把生产力发展水平看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从而意味着生产方式即生产关系,而且用加括号的方式,明确指出生产方式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从以上引证的三段话可以看出,马克思有时把生产方式等同于生产关系,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我们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生产方式含义的五种情况(很可能不只这五种情况),目的不在于精确地说明生产方式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究竟有多少种含义,而在于说明,在他们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作者:王虎学《光明日报》( xx年02月06日 15版)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 ___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资本论》的法文版中,马克思再次重申:“我的观点是: ___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的进程和自然的历史是相似的。”很显然,马克思上述两个论断的“观点”不仅是一致,而且都指涉到社会历史观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即无论是“自然历

史过程”抑或“似自然性”,都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形态不断演进、依次更替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规律。一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的分析,马克思正是通过研究分工问题而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进而通过这一“辩证法”又阐明了整个 ___的四个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即“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 ___”。实际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所揭示的恰恰是社会形态依次嬗递的历史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表明,社会制度变迁与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尽管在《德意志 ___》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没有明确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在这里“形式落后于内容”,但是他们已经精辟地揭示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根据巴加图利亚的分析,“‘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的原理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是一致的”。因此,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最初表达形式,二者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地看,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以前,个人相互交往的条件“是与他们的个性相适合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外部的东西;它们是这样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生存于一定关系中的一定的个人独立生产自己的物质生活以及与这种物质生活有关的东西,因而这些条件是个人的自主活动的条件,并且是由这种自主活动产生出来的。”也就

是说,在二者发生矛盾之前,一切交往形式都直接表现为人们自主活动的条件,即一开始就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交往形式”。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二者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必将影响到 ___的各个不同领域和层面。“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它在以往的历史中曾多次发生过,然而并没有威胁这种形式的基础)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表现为冲突的总和,表现为各个阶级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等, ___等。”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交往形式或生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换自己的存在形式。事实上,生产力的变革必然相应地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新旧生产关系的更替就意味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一切社会形态的暂时性和历史性。他明确指出:“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由此可见,根本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生产方式,也没有永恒不灭的所有制形式,一切生产方式、一切所有制关系、一切社会形态都是历史性的、暂时性的存在,都经常发生着 ___变更。社会形态的演进的历史规律就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鲜明地揭示了社会形态的更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汇总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以浙江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为例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地调查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主要采用访谈法、抽样问卷调查法、实 地考察法为手段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网上搜索、文献查阅等手段搜集第二手资料。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以九力模型(包括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产品力、执行力、决策力、资源力、整合力)为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框架,对新艺机电有限公司竞争力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扩展。在分析过程中,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分析思路,对每一力都分解成可具体调研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最后纵观整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找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 4. 本文结构 本文行文由浅入深,从实际资料着手,层层分析,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发 展之道。本文行文结构如下:(1)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所使用的方法。(2)公司简介及数据分析。首先简单对新艺机电有限公司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再以九力模型模型为框架,对所获取的资料的进行深刻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劣势及机遇。(3)结论分析。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总结探讨,并联系我国实际,推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所面临的问题。(4)感想与建议。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数据资料分析 1. 调研公司简介 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艺公司)坐落于浙江海宁市观潮胜地盐 官镇开发区,公司西距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50公里,东离国际大都市上海13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东西大道。 新艺公司于90年代初创建,创建时只有几名工人,是个典型的中小家族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有厂房两座,占地2000多亩,现有资产10亿,员工600多人,年产值6000多万。公司生产的旋转窄面网缝剃须刀及内藏旋转鼻毛刀现已通过浙江省新产品鉴定,产品全部采用进口材料,工艺流程全自动高速冲压,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公司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源、人才、品牌、规章制度等各项工作都在发展转型。 2. 九力模型数据分析 (1)九力模型 九力分析模型是一个在企业竞争力“资源观”的观照下对企业内部的静态 属性与其外部的动态属性作系统分析的工具,借助它可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得出全面的认 识。 九力模型包括品牌力(市场稳定性、行业地位、受支持程度等)、研发力(研发新产品的时间、技术、人员等的优势)、营销力(营销体系、范围、潜力等)、制造力(产品技术、设备、产房、人员等的整体力量)、产品力(产品外观、价格、质量等方面的美誉度)、资源力(自然、资金、政府支持、人力等)、决策力(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速度和效率)、执行力(信息传达和任务执行的有效程度)、整合力(建立整体形象、整合资源能力)。如图1: 图1 九力模型分析图

某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 长虹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对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战略制定后,投诸实践,并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层次支持。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如下图: 为了说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行战略管理,我们选择我国彩电业的“雁头”——四川长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彩电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分析(PEST方法,市场结构描述与分析,集中度分析,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2.彩电业的出路 3.对未来彩电业的展望 二.长虹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竞争力分析 4.价值链分析 5.SWOT分析 三.长虹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战略) 1.产品、市场的扩张 2.企业边界的扩张 3.扩张途径 四.长虹的竞争战略----既总成本领先又差异化 1.从长虹的生产运营活动看其竞争战略 2.长虹作为成熟产业的竞争战略 五.长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2.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调研

3.长虹选择的进入战略 4.对长虹全球化战略的分析与展望. 第一部分彩电行业分析 彩电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我国电子工业和国民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而2001年统计则显示我国彩电业已经陷入困境。几家主营彩电的生产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不可否认,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据估算,5年来6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150亿元。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而价格战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价格战“后的中国彩电业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 2001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率的下降,加入WTO 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需求的增大,这一切让彩电业不堪重负。家电行业已步入了微利时代,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竭,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几年前,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品牌曾联手以价格优势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了先机,中国彩电业由此迅速崛起。但如今,价格优势已无法弥补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不足的致命弱点,中国彩电业不得不吞食着价格恶战带来的苦果。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2000万台的需求量严重脱节,全行业库存600万台的天文数字发人深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彩电企业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PEST方法,市场结构理论,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我国彩电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行业竞争分析 (一)、用PEST方法分析彩电业 P(政治):从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供大于求的失衡,这以为人们所熟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换为需求拉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扩张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已不满足一台彩电,这就增加了彩电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废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济法规,使投资环境改善,众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E(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总值年增长率7%的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众多国外企业都瞄准了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国际知名彩电品牌都在中国投资或者合作建厂,这无疑会给我国彩电业带来严峻挑战和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引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加入WTO后,欧盟对我国彩电业的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将逐渐被打破,而巴西、印度等中国彩电出口潜力极大的市场在入世前关税水平达到50%以上,加上贸易壁垒,可达100%;而在入世后,关税和贸易壁垒都会大幅降低,彩电出口将会进一步增长。 S(社会):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趋个性化,多样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收入水平较低的,房屋面积较小的,可能要求21、29英寸的彩电就够了;收入水平较高的,房屋

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战略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战略的正确性是影响了企业长期的经营绩效。在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企业应该采取主动积极的战略行动,在经营的每一阶段,集中运用资源,来因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地培植未来所需要的竞争实力,才能及时掌握机会,在每一阶段都能有所发挥。 竞争优势是战略上极为重要的一环,而长期的竞争优势通常又建立在组织所拥有的职能上。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该设法从现在的运作中,吸收资源及培养能力,以加强自身的条件,然后再以这些新增的能力或条件为基础,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战略创新。 而当企业面临营运问题时,更要留意不能将解决方案局限在作业层面上,以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致旷日废时,依然于事无补。其实有些作业层面的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去思考,才能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才能对症下药。 一、战略重点随时代而调整 宝来证券公司(案例1-1)在台湾是经营绩效极好的综合券商。宝来证券公司今天的规模与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针对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时调整其经营战略的结果。 自1988年成立以来,宝来证券各阶段的战略即随时配合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过程简述如下。1990年,宝来证券公司为了因应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特性),增加了承销部与自营部,从经纪商扩充为

综合券商(在总体战略上的多角化)。1994年起,由于感到必须及早创造产品差异性,于是通过了自行研究,以及与学术界的合作,在台湾政策开发之前,即左手设计发展各种新的金融商品(产品线广度的增加),因此在1997年台湾对金融商品开放以后,得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各种权证(竞争优势时机的掌握)。

近年来,有因为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及投资人消费行为的改变(环境趋势),宝来证券公司结合了关系企业的信息科技能力(协同的发挥),快速发展网络下单业务(借着价值单元的创造以调整渠道政策),使其网络下单业务在台湾业界名列前茅。同时为了因应跨国同业的竞争,以及两岸市场的发展(环境趋势),宝来证券又开始在大陆布局准备设点,并构建全球化的交易平台(地里涵盖范围的扩张)。 宝来证券公司的案例,说明了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冲击式持续不断产生的,而企业在战略层面(例如“多角化”、“产品线广度的增加”、“竞争优势----时机的掌握”、“协同的发挥”、“地里涵盖范围的扩张”等)的种种因应措施,就是处理这些环境冲击的最重要手段。 二、能力与战略相互为用 中华汽车公司(案例2-1)是台湾相当成功的一家汽车制造商,目前到大陆发展的情况也十分看好。大陆的市场潜力大(环境前提)是中华汽车公司前往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要成功的进入大陆市场,并且确保自身在产、销、研发等方面能提供足量的附加价值,就必须拥有相当水准的技术能力。

华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华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华为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某种中国企业特有的管理理论,为了深入地了解华为公司,本文对华为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从华为公司的经验与问题中得出结论,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华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指的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 (Political) 、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及科技因素仃echnological)四个方面。企业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是要对其进行适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政治环境。首先,我国的政府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心。其次,我国外交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国际环境,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最后,电信重组成为了我国电信企业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为华为这种类型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也促进其市场份额的提升。 (2) 经济环境。首先,国际经济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一方面,国际企业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强大的网络体系,进一步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通信市场一体化而在其他国家

推行本国政策与标准,为全球通信市场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了保障。其次,国内经济环境。 (3) 技术环境。在通信业的带动之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通信设备提供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随着云计算、光纤网络等技术的应用与导入,通信信息产业的中心开始从网络转变为客户,服务从终端设备转变为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前 4G 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块度发展,对网络的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直接拉动了通信行业的消费需求,给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2. 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资源分析。首先,企业有形资源。华为的销售额在近年来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趋势,虽然全球的通信市场处于低迷期,但是华为公司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同时,华为公司每年都将 10%以上的销售收入资金由于创新费用,为华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企业无形资源。在企业专业方面,华为拥有了三万多项专利数量,美国科技杂质《IEEE Spectrum在公布的专利质量权威排名中,华为的专利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 17 位。 (2)企业能力分析。首先,企业研发能力。华为企业每年都会将 10%以上的销售额投入到企业研发方面,促进新技术的创 新与发明。华为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论是在研发人力投入方面,还是在资金投入方面都非常巨大,从而产生了非常庞大、优质的专利数量。其次,企业营运能力。华为在营销的过程中实施的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已经将国际市场作为了销售的主体,业务领域已经覆盖了全球 150 多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方法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独特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小企业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活力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竞争的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企业可通过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和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因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份,是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一、中小企业概述 (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来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确保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并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

企业发展战略范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一 综合性工程咨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在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对一个企业及其经营者来说,发展战略是企业参与激烈的竞争能否取胜的核心问题。在综合分析工程咨询业现状、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突出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国有综合性工程咨询企业可选择应用的战略包括:差异化战略,即塑造特色服务和品牌;市场重点集中战略,即巩固为政府服务的传统市场;多种经营战略,即扩大业务范围,构筑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框架;构建战略联盟,即实现企业横向及纵向的联合;撤退战略,即放弃前景不佳、竞争力弱的业务和部门;国际化战略,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走国际化之路。 一、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运用这种战略主要是依靠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而不是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差异化战略在工程咨询行业应用十分普遍和广泛。国外知名工程咨询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或以综合服务见长,或以

专业服务著称,或有良好营销模式和网络,或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如各种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或有著名咨询专家。如美国兰德公司以宏观战略研究见长,麦肯锡咨询公司以规划发展和企业管理见长,普华永道、毕马威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财务分析见长,各公司之间专长突出,经营特色鲜明,差异明显。作为市场竞争的相对弱体,国有综合性工程咨询企业更应注重差别化战略的实施和应用。大体上看,我国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的国有工程咨询企业长于工程前期论证、评估,经济、商务咨询实力较强,尤其是部委所属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熟悉国际惯例和长期参与国际工程招投标业务。工程勘察设计类工程咨询公司长于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专业咨询实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我国工程咨询公司多以行业、地域为经营空间,业务范围相近,实力相当。同行竞争激烈,大型公司都有自己的专有技术;却未形成拳头产品。 国有工程咨询企业实行差别化战略,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有差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机动灵活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行这种差异化,要求企业首先要调查、了解和分清该项目市场上现有的服务种类、竞争对手和自己的优劣势所在,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发服务项目,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其次要从原有的项目前期工程咨询业绩中,筛选若于个专业作为强项,树立专业形象,专注自己特长的发挥,着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自身的特长

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项目工作成果之六: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报告版本:定稿 完成时间: 报告执笔:*** 督导:*** 发送:北京xxxx公司刘玉奇先生及相关人员

北京xxxx公司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1.2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分析 1.3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1.4机械式停车设备业竞争态势 1.5 加入世贸后影响分析 二、xxxx公司现状分析 2.1 公司市场营销 2.2 公司生产管理 2.3 公司知识资产 三、 xxxx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3.1战略目标及战略选择 3.2xxxx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3.3以虚拟制造为基本模式 3.4以客户增值扩展市场 3.5 以知识资产为核心能力 3.6 借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3.7 三年中重点工作列表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 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目前,我国城市的停车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平面停车库、自行式立体停车库、机械式全自动立体停车库。比较而言机

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如下的优点: ●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占地面积 机械式停车设备可以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占地面积仅是平面车场的1/2—1/25,比建筑自行式停车楼节省空间达75%以上,也比建筑自行式地下车库用地面积少50%以上,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造价低 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2万元,而建筑自行式停车楼每个泊位在20—40万元,平面停车场在某些地段仅土地使用费就要4万元/泊位。 ●使用方便 机械式停车设备操作十分简单,存取车辆所用的时间也不长。按照机械式停车设备设计要求,每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一般不能出现存取车排队的现象。 ●增加汽车防盗性和保护性 目前,我国每天有300辆汽车被盗,轮胎、反光镜等配件经常丢失,挡风玻璃被砸碎、车体被划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机械式停车设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机械式停车场(库)也存在如下不利因素: ●一次性投入仍然很高,同时投资回收时间比较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至少也要几万元,一般人暂时是不会购买机械式停车泊位的; 同时,租用一个泊位每月也至少需要几百到几千元,而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租用一个平面式停车位的费用要低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天津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商务管理专业班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完成期限: 注:1. 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一、设计(论文)原始依据(资料) [1] 吕部,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区经济,2008,(1):225~227. [2] 王晓婷,关于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5:5~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12~14. [4] 章长生、周永生、赵德森,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5~17. [5] 段芸,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浅析,社会科学家,2006,5:188~189. [6] 刘仲康,企业管理咨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86~88. [7] 李晓林、何文炯,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9~65. [8] 马念,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期下.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一)论文内容 这篇论文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内容,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功经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企业内几种普遍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天津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为天津中小企业战略的制定进行了规划,以使中小企业具备适应激烈的竞争、发展的能力。论文共分为了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以及目的和几种普遍存在的发展战略模式,为论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制定中小企业战略中存在的进入壁垒、退出壁垒、产业结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问题进行剖析,使得制定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凸显。再次,对前文所分析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为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进行总结。 (二)写作要求 1、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理论正确; 2、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科技文写作规范; 4、杜绝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明确的是自身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从而规划出可实施性强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战略规划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产业及市场基本状况可用五种竞争力量关系图进行分析,是供应者重要还是购买者、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行业内部竞争更为重要,要做好分析判断。同时对行业内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整体反应速度、战略规划及管理能力、价值链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等。 从竞争角度看,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有以下重要意义: 1、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从而使组织结构设计和资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原则性,进而可以保持组织机构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匹配性,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城市、各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规划,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组织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4、由于企业明确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者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使企业可以从容地应对机遇的诱惑和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改进决策方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如何建立一个有能力的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实施发展战略规划,这和企业的资源密切相关。要在企业中找到可用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建立一个有能力的组织,就是如何调度资源,使企业具有很强的能力。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为组织配备人才;建立核心竞争力和竞争能力;调整组织结构与工作效果。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组织架构与职能调整、组织分工、岗位职责描述、汇报关系、考核方式建议、人员编制等。通过组织结构确定对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协调、合作。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职能性结构、地域型组织结构、事业部职能结构、矩阵结构等。 通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咨询,我们能将您经常思考的诸多“战略思想碎片”串起来,能帮助您的企业进一步明晰以下问题: 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既有的开发经验是什么? 公司的劣势是什么,发展瓶颈是什么? 未来一定时期内,适宜、可行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是什么? 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公司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 当然,许多具体问题也在“必须回答”之列,比如: 是不是“走出去”,如何“走出去”? 是不是进行股权多元化改制,如何改制? 是不是将上市提上日程,如何实现上市? 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就是将企业的战略计划转变为行动,实现企业的愿景和预期的目标。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对组织进行调整,另外在战略实施中还需要考虑资源配置问题,怎么样通过预算,将资源更好地分配给关键部门,实现战略。对于所有需要的战略举措项目,通过项目利益、项目所需资源与能力、项目风险、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等4个方面的分析,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不知道你对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是否有所了解呢?那你知道它的内容有哪些书写要求吗?下面橙子为你整理了一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一 一、历史回顾 *** 公司于一九九X 年成立。当时,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开始放宽,各种机会随之涌现。*** 创始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与眼光,适时切入速食面市场,经过六七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 随着一线品牌产能的扩大、销量的增加和众多二线品牌后来者的进入,速食面市场逐渐饱和,*** 企业掌门人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从一九九六年起即转做饮料的生产与销售,经历了饮料市场从果汁到即饮茶再到乳饮料、功能饮料等转变的几次兴起与高潮; 在此期间,为缓解饮料销售淡旺季对企业内部的压力,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源,从一九九八年起,公司又开始了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经过这八年多的奋斗,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均获取了长足的发展。当然,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近两年企业的总体产值与销量进展速度均在减缓,而利润却在下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二零零X年起,*** 公司实行全质化管

理,倡导“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面推行”的运作方针,不断加强企业软硬件建设,顺利通过了ISO9001:20xx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认证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认证,为*** 公司参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增添了一支支有力的武器! 从二零零X 年起,顺应“决胜终端”、“深度分销”和“渠道扁平化”等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 公司即开始进行营销渠道的转换与升级。首先,全线开通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整个中国的各大分店,开通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在华南与西南区共计十多家分店,并随之形成了一浪猛似一浪的热销气势; 随后,万佳、百佳、新一佳、好又多、吉之岛等各大卖场也陆续开通,广东省终端网络已基本健全,并逐步把由此总结出的完整终端运作模式推向全国——为打响品牌之战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十年多了,风雨兼程,*** 公司还能够生存——据统计,中国企业,能够生存五年的,100 家中不到10 家——并积淀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实属不易! 十年多了,历经沧桑,*** 公司依然在市场的激流中飘摇起伏——而五年往往即造就一个品牌——并潜伏着许多的经营风险,实堪惋惜! 二、SWOT分析 *** 公司的发展受外因和内因的作用,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威胁; 具备优势,又不乏劣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环境中的机遇(OPPORTUNITY) 1、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中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加速西部

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XX省经济的发展格局一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XX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 社会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但还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有力扶持, 特别是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发展障碍, 培育竞争力。企业自身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 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为向大企业发展积蓄力量。同时, 中小企业还必须十分重视发展策略问题。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 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 正者, 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 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 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 市场风云变幻, 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 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 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 不是坐以待毙, 就是被拖垮。

因此, 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学会度势控变,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 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 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 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 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 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 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 使“正”又转化为“奇”。 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 不断创新, 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 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 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 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 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 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 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 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 坚持“有所不为而后 有为”的原则, 运用市场聚焦策略, 扬长避短, 把有限的 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 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 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 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 要乘势而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工商管理本科论文)

目录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概念)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各行各业中小企业进行界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4.中小企业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起到拾遗补阙作用 5.中小企业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6.中小企业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1.1欧债危机、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下降 1.2进口国贸易保护导致出口受阻 1.3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大 1.4某些领域国企垄断,导致内部市场难以拓展 1.5融资困难,发展受阻 1.6缺乏有效的竞争约束机制,竞争无序(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1.7承担的税费负担重 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2.1信用观念缺失,信誉较低 2.2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 2.3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力量单薄 2.4产品单一, 经营风险大 2.5对人才作用不够重视,人才流失严重 2.6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 2.7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8不重视优秀企业文化营建 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2.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3.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的智慧 4.加强内部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5.“小而精”的产品发展战略 6.采取联合经营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7.企业自主创新,树立品牌 8.与高校进行技术研究合作 9.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渠道 10.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重申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的作用,明确政府及企业自身在解决企业发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意义是由企业发展战略特征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和四个一般特征:一个本质特征是发展性,四个一般特征是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和计谋性。既然企业发展战略有五个特征,那么它的意义也就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谋划企业发展的意义 1、为了使企业发生较大变化 什么是“企业发展”?我认为:企业发展是企业的前进性本质变化。首先是有变化,企业没有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发展”。企业有变化也不一定是发展。变化有两种:一种量变,另一种是质变。企业发展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当然,也不能把企业的任何质变都称为“发展”。质变也有两种:一种是前进性质变,另一种是后退性质变。只有前进性质变才能被称为“发展”;后退性质变不是“发展”,而是“蜕化”。谋划企业发展就是为了使企业发生前进性本质变化。这是一种大变化。显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发生大变化。 2、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系就像部队建设与打仗的关系。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部队也不能天天研究怎么打仗,同时也要研究怎么发展。如果不发展,再好的战略战术也会落空。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系还像拳击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拳击教练也没有只重视上场比赛的,而是非常重视平时的拳击训练,其中包括耐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如果不通过训练提高综合素质,那么在比赛场上恐怕连一分钟都站不住。 企业也不能只重视竞争而不重视发展。如果不很好地谋划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很好地谋划企业综合素质提高问题,那么竞争战略再高明也很难保证竞争胜利,即便一时胜利了,很快也会败下阵来。 应该强调指出:迄今为止,重视竞争战略、重视营销战略而忽视发展战略的企业仍然是很多的,这是一个重大缺陷。要知道光研究怎样竞争、怎样营销,无论如何是不能保持企业优胜地位的。要想使企业保持优胜地位,必须认真谋划企业发展。 二、谋划企业整体发展的意义 1、企业的整体性问题 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局部有局部性的问题,整体有整体性的问题。整体性问题不是局部性问题之合。这就是说,不是把一个一个的局部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范文文本.doc

f分享中 1/ 13 XX有限公司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0年-2014年) 编订时间:2010年月 实施时间:2010年月

目录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公司概况 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二)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三)客户力量的分析 (四)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五)企业现状分析 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一)企业五年发展总目标 (二)阶段发展目标 五、战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二)经营管理战略 (三)品牌营销战略 (四)财务管理战略 六、战略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二)事后控制 (三)随时控制 2

XX有限公司 2010-2014年发展战略规划 【摘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制定某某公司2010—2015年五年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XX公司五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XX有限公司(下简称“XX公司”)创立于XX年XX月,成立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的市场竞争洗礼,已迅速发展成为攀枝花地区较具规模的钒钛铁精矿、钛精矿生产企业之一,业务范围涉及原矿开采、深加工、货物运输等各个方面。 经过X年的经营,公司管理已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发展期,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企业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设立,为企业和员工树立共同发展目标和愿景,指引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迈进。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XX企业发展宪章》为指导思想,以《某某文化精粹》为指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目标区域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 1.背景原则 1.1规则编制背景 1.2规则编制原则 1.3规划时限 2.公司现状 2.1 发展历程 2.2 企业特色 3.行业发展机遇 3.1行业分析 3.2主要业务 3.3行业问题 3.4行业前景 4.企业发展目标 4.1企业发展阶段 4.2企业发展目标 4.3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 4.4企业中长期管理目标 4.5目标制定的基本思想 5.发展战略 5.1人力资源战略

5.2特色营销战略 5.3技术制胜战略 5.4品牌工程战略 5.5超常规发展战略 6.企业发展模式 6.1发展模式的选择 6.2中长期发展模式的说明 6.3中长期发展模式展望 6.4中长期发展模式模块组合 7. 企业管理 7.1管理定位 7.2管理机构 7.3管理方法 7.4管理制度 7.5生产管理 7.6技术管理 7.7营销管理 7.8财务管理 7.9信息管理 8.职工队伍 8.1职工队伍管理目标 8.2职工远景规划

8.3职工管理制度的系统性 8.4精才集聚原则 9.企业文化 9.1意义 9.2企业家形象 9.3团队形象 9.4公共关系 10.组织措施 10.1建立执行组织 10.2规划执行力 10.3为核心目标工作 10.4 建立学习组织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怎么写? 面临经济国际化日益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以及国内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形势,我国企业制定明确而切合实际大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对自身发展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古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要求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对未来一定时间的发展前景的预测、目标、措施等的谋划,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国内外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把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局策的主要内容,制定和实

公司战略发展研究

下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了解公司目前战略及管理定位、组织技能、关键管理流程 ?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可选择改善方案 主要任务 ?了解公司目前战略定位 ?分析公司现有组织结构 ?规划公司未来三年的竞争优势于核心竞争资源、技能 ?根据公司发展模式提出构建公司组织结构,优化公司运营机制于管理流程的初步建议 本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分析平台

报告结构 ?公司战略目标总结 ?公司业务战略建议 ?多元化投资业务战略建议 ?公司管理体系战略改善建议 报告具体内容 (1)公司战略目标研究 ?战略目标汇总 (2)公司业务现状分析 ?业务战略规划 ?公司业务战略诊断?公司业务战略建议 (3)公司多元化投资业务分析 ?多元化投资业务现状分析?多元化投资业务战略建议(4)公司管理战略分析 ?公司管理现状及问题?集团化管理改善方案?集团化管理改善实施建议 战略发展研究报告总体结构

正文:北京高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 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 一、 北京高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意愿 以“资本为纽带”、“科技为先导”,把北京高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成为行业领先的,为客户提供最大增值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集团化公司。 二、 北京高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改革发展阶段目标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 :? 公司业务单元之间相互独立,无互动连接 ? 钕铁硼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司提供的利润支持不足 总体目标: 开始改革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通过公司业务初步重组,实现业务互动 ?主营业务钕铁硼新材料的业务扩大在国际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总体目标:?加强并扩大钕铁硼的出口业务单元 ?对外投资进行多元化组合,剥离不良资产和项目部分进 行资源整合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公司最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钕铁硼高档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生产成长成为最具竞争 力的主营业务之一,巩固并扩大进出口业务 ?发现并培育新的业务方向 总体目标:?公司已发现并投资于多个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业务方向 ?扩大高科技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与开发的收入,使之成 为公司另一个稳定收入的来源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14357366.html,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刘艳红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兰州黄河经验的几点启示。本文还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辨析,最后给出了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战略选择;战略管理 1研究背景和问题方法 1.1研究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形成了众多企业战略学派。然而,传统战略理论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这种“好大”的学术研究取向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在传统企业战略理论中难觅适用于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踪迹,从而难以有效发挥现有战略理论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包括成长为大企业)的科学指导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关注较少,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1]。 周长辉(2005)指出,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管理时代,中国企业必须在企业管理层次上全面升级,迎接战略管理时代的考验。而目前企业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在中国仍然处于垦荒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研究者对战略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尚缺乏必要的把握[2]。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课题组”揭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层面的管理[3]。这种现象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保障,发展目标也不明 确。因此,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还尚未上升到战略管理阶段,相应的战略研究更是非常匮乏。 所以选择发展战略作为研究的课题在国内企业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研究问题和方法 本文所要揭示的主要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状况如何,在各个成长阶段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其战略管理的特征如何,存在哪些一般性的问题。 许德音和周长辉(2004)认为中国管理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在中国背景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在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对于上述的第二类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