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

办学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校外学习中心佛山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0809 指导教师王炎龙

学生姓名邝超雄

学号 aDN2082j6001

2010年9月12日

论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

学生:邝超雄指导教师:王炎龙摘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其生命意识的强烈主要缘起于悠久深厚的楚文化熏陶,湘西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的滋养,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陶冶。沈从文对生命现象的思考和探索极其广泛和深刻,其生命意识的内涵也具有丰富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等显著特点。沈从文主要是通过生命与自然性和社会性,生命与“情感”和“偶然”,生命与“理性”和“意志”,生命与“美”和“爱等关系的认识和剖析,来努力探寻生命的超越性意义和终极性意义。沈从文对现代都市颓废灵魂的疗救,对乡村生命形态停滞的隐忧,对现代性后果的救赎以及其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的艰苦探索,都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生命意识的丰富而深刻的意义,这必将给现代以及将来的人们以广阔而悠远的生命启迪。

关键词:沈从文;生命;美学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著名作家。他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对政治无信仰而对生命极关心”川的乡下人,可以说生命意识是沈从文创作意识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其文学思想与创作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层面,从这一意识层面可以透视沈从文作品中的许多重要现象,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内涵。沈从文又是一位对生命具有独到思考的作家。他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深伏于文学的“真”与“梦”中,在对人物品格的迷醉描写中熔铸了他那旺盛执着的生命意识,并以经世致用的坚韧生命意识为旨归,以期唤醒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人类远景凝眸”。沈从文以浓烈的生命意识在创作中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并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通过艺术方式表达出来。在他所构建的湘西世界和与之对立的都市世界中,他为我们描绘出两个呈现出对立形态的生命世界:前者表现出一种理想状态中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命形态,是沈从文视之为生命寄托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旺盛生命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揭示出一种虚伪堕落、枯萎衰颓的生命形态,它妨碍着个体生存和民族精神的向上发展,显现出作者隐藏于心底的浓浓的生命焦虑。沈从文通过鲜明的生命意识,以深层的生命忧患目光关注着民族生命的生衍与发展,用饱蘸生命激情的笔墨抒写了文学生命中光辉灿烂的诗篇与华章,他的笔下奔涌着滚滚的生命意识,浸透着自身的血肉灵魂与终极关怀。可以说生命意识是

贯穿沈从文创作的主线和血脉,是沈从文创作的终极精神与旨归,是我们研究沈从文绕不了、拐不过的关节与枢纽。探讨沈从文创作的生命意识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梳理沈从文全部创作的基本构架,挖掘其作品的深刻内涵,揭示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1 沈从文生命意识缘起探析

沈从文的生命意识首先受到我国儒家学派文化精神的强烈影响。沈从文的生命意识强调生命价值的实现与超越,他曾说,很愿意尽一份时间来把世界同世界上的人改造一下看看,他试图寻找一种“生命品格”,它能吸附和有助于民族向上、向前的努力,以实现民族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沈从文的这种生命意识特点特点显然是受到我国古代儒家重视个体生命与群体、社会、历史、伦理、道德密切相连,一言蔽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沈从文的这种改造生命品格以期达到再造民族性格的思想家与儒家“修身养性安天下”的精神可谓一脉相承。

1.1 悠久深厚的楚文化熏陶

沈从文之所以能写出极具生命意识而又富含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来,是与湘西悠久深厚楚地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的。所谓楚文化,是指中国先秦时期以江南少数民族的巫鬼文化为主体,融合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与北方中原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两大发源地。湘西作为楚地的一部分,它的远离都市、极其偏远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它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活生生的巫楚文化的原生形态。世世代代居住在当地的苗民们,不仅和南迁的楚祖先们的后裔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且以他们特有的本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楚文化。关于湘楚文化,凌宇教授曾这样概括:“厚积着民族忧患意识、炽热的幻想情绪、对宇宙永恒感和神秘感的把握。”刘一友教授也说它是具有“旺盛的生命意识,泛神思想”。沈从文在去京之前就生活在这种弥漫着楚地巫鬼文化的生活习俗之中,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这就为他后来创作中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例如,湘西女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她们充满活力的健康生命所遭受的折磨和摧残,就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而又惊心的印象。她们的放蛊、作巫、落洞“都源于人神错综,一种情绪被压抑后变态的发展”,沈从文对她们生命痛苦的描写显现出她们对生命留恋的强烈渴望和对生命幸福的强烈企盼。如写女子“落洞”自尽前的幻觉:耳闻萧鼓,眼睛放光,脸色发红,心态恐慌,周身散发着奇异的香味。这就计,人在幽明不分,人神错乱的恐惧震惊的氛围中去体会生命的痛苦和生存的意志。楚地优秀文化的代表和奠基者,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给沈从文的生命意识萌

生以极大影响。他那关注民生、体恤生命、爱国爱民、痛斥腐朽,和不懈探索富国强民的宝贵精神;他那丰富奇诡的想像,充沛炽热的激情,以及对理想生命人格的孜孜追求,无不深刻影响着沈从文创作的生命意识。沈从文也非常明确自己创作所植根于其中的文化传统与屈原是同出一源。他说:“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沈从文的“自然生命”、“率真尚情”、“粗犷强力”、“生命人格”等观念和浪漫想像的抒情文风,无不打上了屈原湘楚文化的深刻烙印。

1.2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所激

湘西地处偏远,贫穷落后,充满着原始的神秘和恐怖,交织着奇异的野蛮和困苦。那里崇山峻岭,江流湍急,公路不通,火车不行,一道道天然屏障将其与外界隔绝,形成一片片犬牙交错的一漠山地,是一处非常封闭的地理环境。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面对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能裹腹蔽体,终年辛苦劳作,四处奔波。他们翻山越岭,撑船潜水,为求生存而顽强挣扎,自强不息,磨练出敢于与困难和痛苦相斗争的铁骨铮铮的生命强力。湘西的农民、矿工、水手、士兵等,在严酷悲凉的人生现实面前不悲观沉沦,不怨天尤人。他们不仅能坚强地面对和忍受残酷的现实和命运,而且还能够勇敢地抵抗着命运的摧残和折磨,并执着于人生的悲喜哀乐:农妇们象男人一样辛苦劳作,但衣饰上却依然“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一面”;游侠似的人物田只怒和龙云飞,蛮悍中不乏古侠士遗风;水手和妓女们在艰辛的生存环境里演绛着生命的活力……在艰辛困苦的环境中挣扎拼搏的湘西百姓给沈从文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生一于此而长于此的沈从文,耳闻湘楚人民战胜艰难困苦的英雄事迹,目睹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雄强生命力,不能不为之感动和慨叹:“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因此,他满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极力描写湘西芸芸众生在艰辛生存环境中所显示的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不仅繁衍生息,生生不己,而且能够从容面对,自得其乐!因而作者笔下的众多湘西男一子无不表现出粗犷剽悍,吃苦耐劳,充满雄壮生命力的形象,即使是柔弱女子也表现出无比坚强和执着的生命庄严和自由。

1.3 生机盎然的自然界陶冶

湘西地处我国美丽的大西南,那里崇山环绕,河流潺潺,寿山绿水,风光旖旎。丰

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陶冶出沈从文热爱山水一草木、钟情青春生命、关注民生民度和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品格。沈从文对大自然不但是异常钟情和痴迷的,而且还有一种异乎一寻常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他在《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写到:“……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酬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睦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刺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自然万物的形色声味不但有力地吸引着沈从文的心智神思,而且激发出他对万物生灵充满无比关爱的生命意识。他在作品中经常强调的生命要与“自然契合”,赞美生命的朴素、原始和朝气,无不与他深受大自然生气的陶冶有极大的关系。

2 沈从文生命观的内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可谓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精心构筑了一个异彩纷呈、丰富如画的艺术世界,尤其是他终生眷恋的湘西世界,更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在这个世界里,他以“乡下人”的那份偏执,用自己那支沉郁的笔,饱蘸故乡湘西的自然丹青,用画笔书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生命。信仰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挖掘生命,是贯穿整个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

2.1 生命超越性意义的探求

2.1.1生命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沈从文的生命意识观念中最基本的是他把生命看作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的有机统一体,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有机融合。他认为生命既有其自然性的一面,又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两者是高度融合、有机统一的。在沈从文看来,“自然”总是与活力、生机、朴实、人真、不扭曲、不做作、不矫饰相联系,代表一种自由和率真的天然品格;而生命的“社会性”则表现为彼此理解、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努力自为、积极向上等,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决定性,但自然性与社会性又不是单独分离的,而是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的。

2.1.2生命与“情感”和“偶然”

在沈从文的生命意识观里,他总是把生命与“情感”和“偶然”密切联系在一起。他在《水云》一文中反复提及生命中的“情感”和“偶然”,“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偶然’,生命中还有比理性更具实力的‘情感’。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由偶然和情感乘除而来,

你虽不迷信命运,新的情感与偶然,可将形成你明天的命运,决定你后天的命运。”很显然,沈从文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对生命与“情感”和“偶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他认为生活中的“偶然”因素丰富复杂,无所不在,且对人的一生造成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具有多种含义,既指个体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变与变故,如《边城》中天保的遇难身亡;又指生命中具有神秘性和奇异性的支配性力量。“情感”是指在“偶然”因素的强烈刺激下而激起的一种呈现波动与亢奋状态的精神与心理现象。它一方面代表生命中的活跃因素,不断打破相对稳定的生命结构;另一方面又对生命的现实平庸因素不断调整和变革,体现生命中的创造性因素,对生命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

2.1.3 生命与“理性”和“意志”

沈从文的生命意识还强烈地关注生命与“理性”和“意志”的关系。沈从文认为,既然“偶然”与“情感”的“乘除”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偶然”与“情感”设下的陷阱,那么就需要有智慧和力量的因素帮助人们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免使生命脱离自然和谐的轨道而误入歧途。在这里沈从文就提出了生命与“理性”和“意志”的观点,即生命中的“偶然”与“情感”要用“理性”和“意志”来进行约束,这样生命才能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在沈从文看来,当人的情感遭到过度压抑或过度放纵,失去理智达到癫狂状态时,就应该用“理性”和“意志”来加以控制、疏导和调整,从而使生命恢复到和谐状态。因此,沈从文坚信人可以借助“理性”和“意志”的强大力量来驾驭人生。“种族延续国家存亡全在乎‘意志’,并非东方式传统信仰的‘命运’。用‘意志’代替‘命运’,把生命的使用,在这个新观点上变成有计划而能具连续性,是一切新经典的根本。”

2.1.4生命与“美”和“爱”

沈从文一直强调生命与“美”和“爱”的密切关系。他认生命中的“情感”和“偶然”是与“美”和“爱”密切相联的。首先,他指出“偶然”诱惑人心,“节制的美就是因为它在形式上多表现为“美”。他在作品《水云》之所以能够里所提到的丽”、“忠诚的美丽”和“谦退中包含勇气与明智的美丽”,就是“偶然”所主要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的美。其次,他认为“情感”在形式上则大多表现为“爱”,它是“爱”的源地,“爱”的根本,并与“爱”一起来创造一切,发展一切。沈从文所说的“情感发炎”,就是指人们情感的巅峰体验和超常迷醉,是“生命放光”的诗化形式。沈从文非常注重生命的表现形式--“美”和“爱”,他认为这对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我们是需要一种美与爱的新的宗教,来煽起更年轻一辈做人的热诚,激发其生命的抽象搜

寻,对人类明日未来向上合理的一切设计,都能产生一种崇高庄严感情。”这表明他的生命意识观更强调“美”和“爱”对生命所产生的超越性意义,从而显示出他生命思想的独特性。

2.2沈从文生命意识内涵探析

2.2.1 “生活”与“生命”

“生活”与“生命”是沈从文生命意识内涵中的两个极端重要的概念,辨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我们把握沈从文生命意识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沈从文看来,人生是由“生活”和“生命”两部分构成。“生活”是指人的吃、喝、住、穿、行及性爱等生存、繁衍行为,它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人存在的前提条件。只有满足了“生活”,人才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生命”则高于“生活”,它更侧重于人精神需求和精神价值,显示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按照凌宇教授的解释,“生命”则包含了以下内容:人必须摆脱金钱的奴役,保持淳朴自然的人性,并能够合理认识和正确把握自己的命运,且能将这种对人生的认识由己推人,进而关注他人和群体的精神世界,有理想,有志气,“超越习惯的心与眼”,为人类的向上做出不懈的努力。那么,“生活”与“生命”之间有何样的关系,沈从文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沈从文认为“生活”是与人的简单生理满足相联系的低层次的物质生存行为,“生命”则是与人的复杂思想感情相关联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行为,两者之间在人生的格调和境界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沈从文并非以超然世外的态度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人首先要“生活”,否则,人便不能生存。但人又不能仅仅为了“生活”,否则又与动物的行为无异。因此,人在获得“生活”的同时应当摆脱金钱权势的诱惑和奴役去积极追求“生命”的崇高价值和精神境界。

2.2.2 “生命”与“神性”

沈从文是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来看待“生命”的。他认为“生命”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生命者,只前进,不后退,能迈进,难静止。”,’他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要求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把自己一点力量,粘附到整个民族向上努力中”。由此来看,“生命”的最高形式就表现为“对人类远景凝眸”的“幻想或理想”。沈从文认为到了这个阶段,“生命”就具有了“神性”。在这里沈从文显然把“生命”分成“人性”和“神性”两个发展阶段。“人性”是相对于只有“生活”而无“生命”的兽性而言,而“神性”则是当“生命”发展到高级阶段对整个人类的远景充满理想时的表现形态。从“人性”到“神性”,这是生命发展的一次鲜明飞跃,而要想完成这种飞跃,就“应超越功利得

失和贫富等级”去获取“抽象观念”。

3 沈从文生命观的意义辐射

沈从文是一位对人生、生命、民族和国家有着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的作家,他对我国当时衰退萎靡、愚昧落后的民族生命形态深怀忧虑,并为国民品格的改造和国家未来发展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因而其生命意识有着鲜明性的终极旨归和多角度的意义辐射。

3.1 现代都市颓废灵魂的疗救

儿时对美丽大自然的向往,少年时对军阀土著部队残杀生命的愤激,特别是在保靖时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启蒙,及自己好友的不,俘身亡和自己的大难不死,诸多原因叠加起来促使沈从文对生命、命运及人生价值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而当他以坚强的决心和宏伟的气概离开那偏僻穷困的家乡,离开那让自己失望和痛苦的腐朽黑暗的军阀部队,抱着对生命价值进行不懈探索的精神和对民主自由的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来到北京大都市进行闯荡,从而寻找生命的精神支柱和人生的理想家园时,他心中的美好理想却被眼前虚伪自私、重利忘义、荒淫无耻的都市生活击得粉碎!诚如小说中所说:“所有值得称为高尚的性格,如象那热情,与勇敢,

与诚实,早己完全消失殆尽”(《龙朱》)。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曾让他魂牵梦绕、不惜抛弃有着良好发展前途的职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饱受艰难困一苦而到达的希望圣地,却是一个令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憎恶的世界—一个充满虚伪、平庸、自私、怯懦和鄙俗的世界。于是怀着对都市理想和现代文明的失落,及对现实绅士阶级虚伪卑鄙生活的憎恶,沈从文开始对都市丑陋的生命形态进行无情地挪榆和嘲讽,以此勾勒出那些所谓上层人物的灵魂卑污,人性沉沦的轨迹。但是,沈从文在揭露上流社会生命丑态时并没有以普通市民的眼光去考察,而是始终带着“乡下人”的精神优势去审视。“我是个乡下人……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我讨厌一般标准”。他处处从当时实际生活出发,以“乡下人”的独特体验和生命的本来法则作为道德观照的价值基准,从个体的人性扭曲角度,从人的精神层面对都市上流社会作深刻的道德文化批判。《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大小阮》、《王谢子弟》、《有学问的人》都是从人性、精神方面为上等人造的一面镜子,以此讽喻扭曲的都市人生。都市里“许多所谓场面上人,……被人事强制曲折成为各种小巧而丑恶的形式罢了。……一切所为,……

无一不表示对于‘自然’之违反,见出社会的拙象和人的愚心。”《绅士的太太》就毫不

留情地撕开了笼罩在上层社会绅士阶级自身上的遮羞布,有力揭露了绅士淑女们生活狠琐、内心空虚、精神萎靡、道德堕落的真实面目。绅士们整天在外会情人,却当着太太的面大言不惭、厚颜无耻地说是看戏。姨娘太太与少爷乱伦,少爷又瞒着与别的女人通奸。这些人表面上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但其灵魂深处却浊如污泥。

沈从文发掘出了蕴藏在原始乡村人生形式中的美好生命情慷:真挚、热烈、勇敢、强健,而这些又正是我们民族所渐次失去的品性。从这里我们司以看出,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形态的探索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明显现实旨归--对现代都市颓废灵魂的疗救。

3.2 现时乡村生命形态停滞的隐忧

尽管沈从文怀着对家乡湘西世界的无限深情对他笔下的乡村生命世界进行了热情的描写,然而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乡下人”也缺乏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把握。一旦面临历史变化,他们作为生命的个体将处于一种盲目的惶恐状态。沈从文对此非常清醒,因而他在对乡村世界大唱赞歌的同时,也隐隐表露出一种”无言的哀戚“。他在作品里就写到沉水流域乡民的痛苦而麻木的生活。如写河船上的水手,在狂风暴雨,急流险滩上不分寒暑地辛勤劳作,但是劳动所得却极为菲薄。一个水手除去吃饭外,一天仅有两分钱的收入。即使是一个年轻力强、行船经验丰富的舵手和拦头,每天工资也不到一角钱。他们不仅收入微薄,而且生命也毫无保障。因为预先都画字签押,立有生死契约,所以行船时他们的生死均听天由命,而这样的水手,在这条绵延千里的沉水之上至少有十万,至于两岸乡村,在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搜刮下,更是日渐萧条和凋敝。这诚然是乡村人物的生命悲剧。“这些生命,被置于怎样卑屈而痛苦的环境里,一些可怜的希望与憧憬,全是那样无助无望。他们中的大多数,正默默接受着那份摊派到自己头上的命运,安于现状。对自己的处境,既无力改变,也从不想到改变,他们不需要别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当沈从文走出湘西再次回访家乡时,当他再用历史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片广裹的土地时,他不禁黯然神伤,他发现时间在这里仿佛与闭锁的山水一样凝滞不前,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历史发展。因此,作者在眷念故土的感情得到安慰时,他也理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片山水令人失望痛苦的一面。湘西,使作家“提起来真使我又痛苦又

快乐。”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如此宿命般痛苦而又麻木地生活,生命的终结与延续成为一种单调的重复,几乎令人窒息。如《老伴》一文把主人公放在前后十七年的时间跨度之中来写,表面是一个平淡的故事,实际上是竭力透视出湘西人苍老停滞、缺乏新鲜活力的生命形态。作者旧地重游,发现摊右及其女儿的身上,生命是在毫无意义

地重演过去,这无疑是狭窄而又可怜的生命形态。作者对此发出沉重的感慨:“世界虽极广大,人可是象近乎一种宿命,限制在一

定范围的,经验到他过去相熟的事情。”另一方面,面对封建宗法和现代文明冲击,湘西朴素民风逐渐瓦解消失,乡下人道德价值跌落,生民们在多种文化交织的社会环境中灵魂跌落,精神下移。显而易见,对故乡停滞不前的生命形态的忧心如焚,使沈从文饱含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去探索重新振奋湘西人生命精神的艰难途径。

3.3 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探索

沈从文是一位对人类生命形态不懈探索的作家。他的作品从《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到《龙朱》、《神巫之爱》等,再及《萧萧》、《丈夫》等,分别揭示了沈从文对都市和乡村两大生命形态考察、思索的轨迹,即对都市生命丑态的批判—对都市生命丑态的疗救—对淳朴乡村生命形态的赞颂—对现实乡村生命形态的隐忧。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从历时的角度分别勾勒出都市和乡村两大生命形态发展变化特征,显现了沈从文对生命形态的艰难探索。难能可贵的是沈从文对生命形态探索的视角并非仅仅限制在都市和乡村的历时态单项考察中,而是深入到都市和乡村的共时态多项考察中,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深刻探索。他的小说《会明》、《灯》、《大小阮》等就打破了城乡孤立描写的惯用格局,真正把乡村与城镇作直接对比,试图在城乡结合的“直接交流”的共时态中来展现原始民性与现代“文明”种种矛盾与冲突,在整体观照中完成对乡村道德与都市理性价值的估衡,以期找出拯救人类颓废灵魂的一剂良药。这些小说把乡村原始生命形式与都市现代“文明”放到现实生活的共时态中来考察,在冲突中构造了许多人生悲喜剧。《会明》中的会明虽有十年的行伍经历,但他却有着解不开的乡土情结,仍旧顽强地保持着农民勤劳朴实的本性。会明具有“乡下人”的热情、善良、勇敢、诚信等美好的德行品性,但是他们的生命形式却未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仍与过去世界紧密相连-一虽然生活在现实社会,但他成天喂鸡取卵,就象《灯》中的老兵抱怨铺店里卖的是“火酒”非“米酒”一样。他们卯性格精神和行为举止因与时代环境不协调而显得幼稚可笑,因而他们处处显现出“呆相”和“傻态”。作者不无讽刺地指出他们主观精神与现实世界的不协调性:“他们是那样纯厚,同时又那么正直,……所做的梦却永远是另一个天地的光和色”。作品揭示了会明们的精神悲剧,即他们的性格保守,因循守旧,缺乏对现在时势的了知和对自我命运的认识和把握。会明们顽固地守护着过去时代的认知经验,并企图把它们作为认识和处理时事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使得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犹如水底捞月,永远找不到成功的出路,因而,只能四处碰壁,

沉醉到自我幻想的小天地。但作者绝没有嘲讽会明们的意思,这只是作者在反复的探索中对“乡下人”生命状态的沉痛反思。在这些作品中沈从文对会明们的描绘,仍是通过与所谓都市“上等人”、“聪明人”的鲜明对比中来对完成的。很明显,通过对比我们却困惑和痛苦地发现沈从文提出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悖论:精神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的二律逆反。在现实社会里,拥有纯真、朴实、善良、诚实等美好品德的会明们,他们虽然具有人类文明进步所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又处处显得“不合时宜”,因而只能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生命价值无法实现—会明们仍然只能是一介伙夫,而忠诚、正直、信仰“就是其所以使这个人永远是伙夫的一种极正当理由”(《会明》)。相反,那些上流社会中道貌岸然、奸邪狡诈的所谓“聪明人”,甚至是“成千成百的马弃、流氓”,却一个个都仕途顺利,平步青云,官职显赫。沈从文的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它们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中的金钱和物质正腐烂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蚕食着我们的心灵的堤岸和道德的底线;面对物欲和权势的诱惑与冲击,国人们应当用什么样途径和方法来坚守最后的道德阵地和精神家园。总之,沈从文试图把乡村生命形态和都市生命形态置于共时态的考察中,希望凭藉一种乡村道德理性来剖析繁复的都市人生,借用乡民身上的美好精神品性,以求改造日渐颓废的都市生命灵魂。但是,生命启蒙的理性思维使他在当前充满势利的社会中沉痛地觉察到人的道德品性和社会的价值认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可见,如何恰当调整、借鉴原始生民身上的美好道德品性,坚强抵御物欲熏天、权势泛滥的庸俗世风的侵袭,有效改造现代都市日益消极堕落的可悲灵魂,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这正是沈从文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苦苦思索的最大难题。

4.结语

湘西赋予了沈从文生命。清新秀丽的山山水水,古老苍凉的文化遗迹,悲凉凄美的传统习俗,爽直强悍山民水手,颠沛流离的行伍生涯,以及乡村都市的生活经历都给沈从文以许多生命的启迪,并直接或间接地触发和激起他强烈的生命意识。沈从文热爱着故土,眷念着故土上的人事沧桑。他关注着民生,瞩目着民族品格与民族灵魂的发展衍变,并为此而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和不懈地探索。沈从文一生虽不是一位哲学家,但他对生命现象思考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他的生命意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却令人感到吃惊和钦佩。沈从文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对人类生命形态进行思索和剖析,而且以他如椽巨笔给我们描绘了都市和乡村两种生命形态的鲜明对比图景,形象生动地演绎了我们民族生命形态的“过去伟大处”和代堕落处”,并煞费苦心地为我们民族经营构建出“充满神性”、

集“爱为一体的理想生命形态。这一理想生命形态包含了生命的自由、纯美、”与“庄严、雄强,对性爱的礼赞和对死亡的明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但令沈从文感到失望和痛苦的是,尽管他对民族愚弱衰退的生命病态进行了无情地暴露和剖析,并且开了一副副感染人心的精神良药,但是现实世界的病态生命现象仍使他触目惊心,忧心如焚。沈从文在历史和现实矛盾冲突中,苦苦地探索着改造民族品格和重铸民族灵魂的艰难途径。沈从文对民族生命形态的探索和改造,虽只停留在较为空洞的精神幻想领域,而不象左翼作家们直面惨淡的现实,运用阶级分析原理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给民族大众以实际行动的鼓舞和激励。但是,他的这种生命意识的强烈和执着,他的这种对民族品格的关注和忧患,他的这种对民族灵魂的探索和拯救,却显示了多种角度的深刻意义。沈从文对现代都市颓废灵魂的疗救,对乡村生命形态停滞的隐忧,对现代性后果的救赎和湖湘精神的发扬,对民族灵魂的重铸,和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的艰苦探索,都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生命意识的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必将给人们以广阔而悠远的生命启迪。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沈从文选集》共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2、沈从文著:《沈从文全集》共2卷,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1982-1984年

3、沈从文著:《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4、凌宇著:《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出版社,1985年

5、韩立群著:《沈从文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6、吴立昌著:《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7、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花城出版社、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1991年

8、王继志著:《沈从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

9、孙冰编:《沈从文印象》,学林出版,1997年

10、王亚蓉编:《沈从文晚年口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王珞编:《沈从文评说八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

12、黄献文著:《沈从文创作新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13、刘洪涛著:《沈从文小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严家炎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5、黄键著:《京派文学批评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16、刘洪涛编:《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

17、(新加坡)王润华著:《沈从文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8年

18、(美国)金介甫著:《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

19、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瑞士)荣格著:《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三联书店,1987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

2011数学建模A题优秀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基于系统综合评价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 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利用EXCEL 和 SPSS 统计软件对各金属元素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该城区内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内梅罗污染 模型:2 /12 max 22?? ? ? ??+=P P P 平均综,其中平均P 为所有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max P 为土壤环境中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EXCELL 软件画出8种元素在各个区内相对含量的柱状图,由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区内各种元素的污染情况,然后再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及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工业区及生活区重金属的堆积和迁移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Cu 、Hg 、Zn 主要在工业区和交通区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两侧富集,随时间的推移,工业区、交通区的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同时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也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针对问题三,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建模即以点为传染源和以线为传染源。针对以点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无约束优化模型()[]()[]() 22y i y x i x m D -+-=,得到污染源的位置坐标()6782,5567;有衰减的扩散过程模型得位置坐标(8500,5500),模型为: u k z u c y u b x u a h u 222 2222222-??+??+??=??, 针对以线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l c be u Y ?-+=0模型,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线性污染源的位置。 针对问题四,我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还应收集不同时间内的样点对应的浓度以及各污染源重金属的产生率。根据高斯浓度模型建立高斯修正模型,得到浓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式ut e C C -?=0。 在本题求解过程中,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紧密联系,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推广性。但在求点污染源时,我们假设只有一个污染源,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点污染源,从而使得误差增大,或者使污染源的位置够不准确。 关键词 内梅罗污染模型 无量纲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高斯浓度模型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一、就业优势: 1、实用性社会科学热门专业: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概括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具体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并具有相关理论的应用能力和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所以,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就业形势。 2、知识面宽、基础扎实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了体育管理、卫生财会、医药贸易、市政管理、医药经营管理、医院管理、影片制作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图书与情报、应急管理等30多个专业方向。因此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很多,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着多种能力是一种优势,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尤显优势。 3、专业方向多样化 在“科、教、文、卫、体”五个大的专业方向上又分化成若干小的专业方向。如环境管理方面有环境经济与管理、海洋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可以说,就业方向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种我们来说是有种优势,因为多一个专业方向就多一个选择,也就多一个机会。 5、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需 要。迫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许多由政府经营的公共事业项目开始了私营化改革,社会资本开始注入这些准公共组织的出现急需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要求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来应对。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需要各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国外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多由公共管理人员担任.现代教育制度下高校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正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弥补了传统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加入WTO后,无论是政府或是非政府组织都需要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二、就业劣势: 1、国内对专业的认识不足。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初步建立,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社会普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不知道公共事业管理是干什么的,许多企业不知道高校有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集中学语文获奖小论文集锦

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集中学语文获 奖小论文集锦 浅谈语文能力的培养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铁佛初级中学王能国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平时写作文、演讲,无非是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语文信息调出来写在纸上。同时,在聆听别人讲话时,能否听得懂或在朗读课文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等,与我们平时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基础有很大的关系。语言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听懂得别人讲话,在朗读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听不懂或抓不住要点。所以,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难的。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

不绝的讲解,把学生引导在课堂的“五大”环节(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轨道上,一点不漏,并且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米”——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进行“氧化”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说“不记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我们教师的观念变了,学生的意志就增强了,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与成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 “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摘要:当前,在信息技术的环境影响下,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适时的应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大大缩短传授知识和反馈的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机会,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的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借助直观且形象生动和有趣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让初中的语文课堂变得既生动还有趣,让初中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渴望去学习、愿意去学习的冲动,充分的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让语文教师和初中生在互相交流的互动当中把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突出,转难成易,并丰富初中生知识的视野,让初中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逐步产生想象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虽然信息技术给初中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也推动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因为农村各方面因素

的影响与制约,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对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有着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现状分析 一、应用信息技术一定要取过去教学之长补信息技术之短 (一)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对师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不是被动的在接受的过程。在一定的情境下,经过教师与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使用必须的资源去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知识,将信息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作为教师要转变自己是传授知识者的观念,让自己变为教学活动动的策划人,学习指导者、激励者以及合作者,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经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以及交流协作体现出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 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并不是说使用的媒体越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

一、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发展前景广阔、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更对应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及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要求。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对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重要的作用。探讨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 转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独立学院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实践教学存在着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欠缺、师资力量的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等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公共事业部门,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实务环节,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1.1.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培养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多种形式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社会竞争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评价一堂语文公开课

如何评价一堂语文公开课 公开课的核心价值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日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日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堂五“实”不全的日常课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 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 公开课的评价内容 公开课评价什么?这本不应成为一个问题。笔者参加过多次听课评课活动,虽有收获,但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结多次听课的得失,我以为公开课评价要把握以下三点内容:一、教学理念。评价其是否深入把握课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不是坚持“整体感悟与品词析句相结合”,是不是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步骤,因此需要开宗明义,含糊不得。 二、教学行为。评价其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材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智慧是否具备,教学表述是否精到,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动机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反观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步骤,因此需要用心准备,精心评讲。 三、教学特色。评价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有则长之,无则勉之,如教材处置的精到或高妙,课堂组织的清晰或从容,课堂生成的激发或处理,教师情感的深蕴或激扬,教学语言的简净或幽默,问题设计的准确或精妙,等等。这是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形成风格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准确判别,言之有据。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在总结鲁豫“鲁豫有约”的主持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2014年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设计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 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 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中学语文教研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9c14086161.html, 中学语文教研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语文教研论文选题参考 1、对乡镇中学语文教研现状的几点思考 2、农村中学语文教研现状浅析 3、中学语文教研三十年 4、辞旧迎新共话语文——全国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5、语文教学要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全国中学语文教研会第三次年会侧记之二 6、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评价——青云谱区中学语文教研活动侧记 7、让校园文学蓬勃健康地发展起来本刊邀请我市部分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共商校园文学发展大计 8、农村中学语文教研组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9、浅议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 10、关于农村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现状的思考 11、开设《中学语文教研论文写作》课的探索 12、掌握新编中语教材特点把课教活──淮南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在凤台县杨村召开 13、中学语文教研会(中南片)举行讨论会 14、武汉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召开第六届年会 15、四川省阿坝州中学语文教研会一届四次年会暨二届一次年会在南坪召开 16、省中学语文教研会召开第三届年会 17、湖北省中学语文教研会召开第三届年会

https://www.doczj.com/doc/9c14086161.html, 18、上海市青年教师中学语文教研会成立 19、八县两郊中学语文教研会议在从化召开 20、六安地区中学语文教研会举行第三次年会 二、中学语文教研论文题目大全 1、参加省属重点中学语文教研会随感 2、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研的现状 3、“团队带教"的探索与收获——访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周秀芳老师 4、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5、立根守正养气铸魂——上海市市北中学语文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6、山东省青岛育才中学团队掠影系列报道·二快乐语文诗意人生——青岛育才中学语文教研组风采 7、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片冰心在玉壶——专访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潘森云老师 8、人们称他为语文活动家——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廖晏钟事略 9、中学语文教研员在评课活动中的点滴思考 10、天津市武清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龚占雨 11、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职能新内涵 12、美丽语文诗意人生——记特级教师、宿迁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朱京霞 1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记广西南宁市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老师 14、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李成荫归他人——记南宁市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15、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评课指导 16、中学语文教研员素质与能力研讨会在泰安召开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张,公共事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成为必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2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近400所,但该专业整体上依然面临着定位难、发展难的状况。今后必须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就业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极其规律的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那么,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怎样呢?我们先来做一些回顾。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 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的办学现状 (一)专业发展过程与就业形势 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从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回国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大学生。到2000年全国有包括武汉大学在内

经典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两篇【初中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 论文题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教学逐渐向教育职能转变,学生的学习主观体验与自觉主动性逐渐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出发点,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教学重点与优质教学标准。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与兴趣要素为依托,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实现学生主导课堂,寻求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语文文学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措施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对培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功力、文学赏析能力、基础文化认知、情感感知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能够塑造学生初期健全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新课改下,教师应积极响应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践探究纳入教学计划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欲望,使初中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领学生深入文学世界,促进学生的不断提升。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活跃发展平台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为缺乏,学生与教师难以达成深入明确的对话沟通,致使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发展诉求,学生也难以明确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措施,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此外,部分教师专注于课堂专业教学,忽视了将语文教学纳入良好活跃的学习体系中,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表现出枯燥乏味性。对此,教师首先应注重与学生实现良好对话,打开学生心灵,深入学生内心,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与发展欲望,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陪伴者、引导者,为实现学生与文本的高效对话创造条件。 同时,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构建活跃积极的发展平台,激发学生主动自愿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启发学生智慧,引领学生深入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独特完善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语文交流会,鼓励学生自行搜索准备语文小知识、名人故事、文化常识、优秀文章等内容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会上积极分享这些故事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时事的意见交流;教师可以组建班级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建小组,在组内活跃沟通、共同学习语文知识。这些都是为学生构建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这些方法转变了传统课堂中机械的知识传输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感与空间感,鼓励学生从心出发主动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素质人文性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