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中心小学:陈艳

【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深入理解“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情景渲染、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理解父子为何了不起。

【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父子为何了不起。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强化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素材包括:电影《洛杉矶大地震》视频片段,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技术处理),音乐《神秘园之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还记得5、12地震吗?说一说你眼中的5.12大地震。学生自由发言。

2、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1月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当时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

3、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地震过后,桥梁断裂,交通中断(图片),房屋倒塌,遍地——瓦砾(图片),一片——废墟(图片)。(通过课件学习词语。)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洛杉矶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回答: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独自一人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里救出儿子。

4、父子终于团聚了,就这个情节,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请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句话,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围绕此段内容自由发言,课件相机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提出学习要求。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别急着回答。有声的读书有助于表达感情,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写出父子了不起的词句,还可以做上

批注。

(二)交流汇报父亲“了不起”

重点一:第十二自然段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2、体会父亲很坚定。

(1)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快读一读书。

(2)这时到底有多危险?我们看一看。课件出示: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

(3)你就在这危险中,就是消防队长,你会怎样劝他?自己试试。谁来劝?(当学生读到警察也来劝阻父亲时,教师适时引导)(4)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劝?

(5)危机四伏,赶快让他离开吧,大家都来劝劝他。附近的几个同学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

(6)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3.体会父亲的信念。

(1)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2)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指导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4)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不论发生什么——

(生接着读)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大家都来读一读,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

师:哪儿让你们想到父亲肯定没休息过?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

师:衣服都剐破了、磨烂了,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伤痕累累,怎么会这样呀?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吧。

三、深入拓展

课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父亲背儿子回家、母亲保护婴儿的的感人画面,边展示画面,边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叙述,激发学生感悟伟大的亲情力量。

四、选择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讲一讲。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伟大的父爱,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将爱心传递。

2、读一读。阅读有关爱的文章,如《奇迹》等。

3、观察父母,并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注意观察父母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生交流父亲的了不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了不起的儿子。

二、交流儿子的了不起。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找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2)体会,这是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重点一:第十六自然段

师:挖呀,等呀,盼呀,奇迹出现了,父亲听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吗?)

师:儿子是怎么喊的?

(学生朗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师生对读至最后一段)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很感动。刚才这段话,哪儿让你们感动?

(学生感动之处可能有:阿曼达在废墟下鼓励同学)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学生感受到废墟下一团漆黑,没吃的,没喝的,随时会坍塌或爆炸)

师:38小时被困在瓦砾堆里,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笔)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或打算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师:父亲的话给了你勇气;你在用这种信念影响身边的同学;被埋在深深的废墟中,信念支撑着七岁的阿曼达,鼓励着同学们,迎来了希望。

重点二: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师: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当父亲让阿曼达出来时,他又听到了什么?

(生:阿曼达让其他孩子先走)

师:可是孩子,你已经在废墟下待了将近39个小时,你才七岁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记住了爸爸的话。

重点:24自然段

师:(展示课文插图):就这样,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

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

(课件出示,学生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

师: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师: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读一读爱的力量的有关文章。

2、积累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3、继续观察父母,并从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中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总……信任的源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