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 人类学民族学概论

2010年 人类学民族学概论

2010年  人类学民族学概论

2010年人类学民族学概论

1、结合吴文藻提倡的中国的“社区研究”简要谈谈:(30分)

(一)民族学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意义。

(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的关系。

2、结合实例简要谈谈什么是生态人类学(生态民族学),什么是体质人类学。(30分)

3、举实例简要谈谈:(40分)

(一)民族学人类学实地调查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文献准备。

(二)为什么对某一对象进行调查时,最好同时运用主位与客位的角度。

人类学民族学经典书目

书目 1.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 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506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 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下卷:第一册,第47章文化解释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91/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5.2/584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6.马歇尔·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露丝·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菊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综合阅览室 K313.03/5273-1 归 还参考外借资料 8.[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华夏出版社2002. 9.[英] 贝特森《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展开的民族志实验》(1936) 10.[美]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Q98/50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1.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C912.4/7120 12.[美] 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18/42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3.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A124/8405-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4.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B933/252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5.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I246.5/499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0225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7.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综合 1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探究

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探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类学作为民族学的相关学科在中国似乎也一直以老前辈的身份自居,在其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在研究民族学时,也情不自禁地将其和人类学归入了同一血统。而这一血脉相承的关系也必然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不论是从概念的界定上还是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总结上,都明确地体现出了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 首先,笔者注意到民国时期学者们在概念的界定上谈到了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凌纯声认为“因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林惠祥认为:”在欧洲大陆民族学等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这一名称在英美也很盛行,其意义与欧洲大陆无别,而与文化人类学可通用。在英美文化人类学又别称为’社会人类学‘“.他还将三个名称的关系标列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人类学;杨堃指出:”若就学科本身来讲,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应指同一门学科而言。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也是一致的,即都是运用参与观察等田野调查的方法。“……据蔡元

培的《说民族学》一文,蔡元培对民族学定义时指出:”英国的’社会人类学‘、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和当前合称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与民族学相近。“……以上是当时国人对于民族学的看法。由他们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在探讨民族学时始终站在人类学的视野上,基本上都将民族学归于人类学范围内,认为民族学等同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文化人类学。 其次,我们也可以看看当时国人对于民族学的研究主体--各个民族的记录。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这本书中将民族史分位两个大部分来记述,前部分为文化史,后部分为政治史。而文化史部分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只有仅剩的三分之一用来略述政权的更迭。在文化史部分我们又可以看到它既包括了衣食、住行、教育、学术,同时还包括政体、阶级、财产、赋税等。若是我们利用政治学的观点来深究此部分的内容,将会记得在政治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可见,在政治学当中,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解读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 摘要:集体记忆理论并不是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当中内生出来的研究视角,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理论在“民族国家-族群认同”研究框架下具有的很强的灵活性、交叉性和应用性。本文通过对集体记忆理论的概要梳理,站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论述了该理论在现实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运用这一理论的设想。 关键词:集体记忆族群认同 集体记忆(又称“社会记忆”)理论的研究一般通过功能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范式来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历史、民族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通过“集体认同”一方面强化集体记忆,另一方面重构集体记忆,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与方法,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与实践。 一.集体记忆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大都不能排除记忆的因素。但学界对记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研究集中于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领域,直到二十世纪80 年代,才有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和民族学者从比个人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关注记忆,发展出了相关的理论并把它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与工具,开辟了记忆研究新的篇章。 (一)“集体记忆”概念的提出 “集体记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在《集体记忆》一书中,哈布瓦赫反对心理学研究记忆时只注重个体而忽视社会群体的做法1。个体层面的记忆理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地解释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与相应生活年代下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也影响着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之间存着大量共同的记忆,已经构成了一种社会事实。因此,哈布瓦赫认为应当把“集体记忆”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由不同社会群体或组织所建构,每个群体的集体记忆都各有特点2。哈布瓦赫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弟子,他在对集体记忆的研究深受涂尔干关于集体意识研究的影响。涂尔干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把集体意识作为了社会整合的主要工具,同时留下了一个问题:当社会不在集体欢腾的过度兴奋状态时,用什么来作为社会整合的工具。哈布瓦赫就这个问题给出了“集体记 1IJzerman.M.2008.“The Complex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Utrecht University. 2Ivanova,O.2007,“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Holocaust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Student Youth in Ukraine.”Third Annual Danyliw Research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Ukraine.

(整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06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321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英国人类学家__________是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__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 2.__________是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3.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他人的文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 2.婚姻; 3.种族; 4.马林诺斯基; 5.<<金翼>>; 6.物质文化; 7.音位; 8.文化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按照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不同理解,我们可大致将宗教信仰划分为几种类型? 2.弗里的里希.拉策尔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有哪几方面? 4.体质人类学由几个方面构成? 四.论述题(40分)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在我国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应用人类学研究,前景如何? 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专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导师:王建民 205 人类学通论 一、解词(25分) 跨文化比较米德核心家庭《江村经济》族群 二、简答题(45分) 1、何为体质人类学,有哪些分支,对人类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2、何为生态人类学? 3、中国民族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30分)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暨复试细则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暨复试细则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2019年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我系实际情况,现对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预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选拔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确保质量,按需招生, 宁缺毋滥; 2、坚持选拔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及潜力、具有特殊学术专长及潜力的人才的原则; 3、坚持在复试录取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考生、服务考生的原则。 二、复试分数线 2019年我校学术型专业分数线法学类:政治55分、英语55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 345分。

根据《厦门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我系招生计划11人,复试比例1:1.5。本系各专业之间可以调剂。 三、复试流程 1、复试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时间:2019年3月11日(星期一)8:30 资格审查地点:人文学院三楼319 考生复试时须携带以下材料: (1)填写完整并密封完好的《厦门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审查表》(该表的空表可在厦门大学招生办网页下载区: https://www.doczj.com/doc/9c1308341.html,下载); (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携学生证)及复印件; (3)大学期间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单位公章);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准考证(可登陆研招网重新下载打印); (6)一张近期1寸免冠彩照,用于体检; (7)考生自述(主要包括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专业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方面内容); (8)体检表(可在复试后补交)。除上述材料之外,如果您是以大专学历报考的同等学力考生,还必须提交的材料: (9)大专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6门以上本科专业课课程成绩证明的原件和英语四级等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注:政审表一般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若考生档案由工作单位寄挂在人才市场,则由考生工作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 注意: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复试! (10)根据省物价局闽价费[2015]费267号文件精神,参加复试的考生每人需交复试费130元(登陆考试中心的报名系统,网上缴费)程序缴交:登录厦门大学考试中心网页→选择“缴费系统”按钮→选择“研究生复试费”选项(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9c1308341.html,/index.php/welcome/pay.html),随后根据系统提示完成费用缴交。特别提示的是:A、请使用各浏览器的“极速闪电”模式。B、目前发现谷歌浏览器可能会自动拦阻缴费系统的开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2009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 文化相对主义 3. 意义(meanings ) 4. 濡化 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第六讲 越轨及社会控制

第六讲越轨及社会控制 一、越轨deviance ●越轨被用来指任何违反规范的行为,无论这种违规行为是轻微的超速行驶,还是 严重的谋杀。 ●导致某种行为越轨的,并不是这种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霍华德贝克(Howard Becker) ●与一般公众不同,社会学家使用“越轨”这一中立的词来指任何被人们否定的行为。 社会学家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某种行为是错的,而仅仅表明人们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它。 ●越轨意味着某些共享的规范是否被打破以及社会如何反应。 ●因此,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而言,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或另一种行为的越轨者, 因为我们都时不时地会违反一些规范。 二、越轨的本质 1)越轨与遵从 遵从,作为越轨的对立面,通常被视为健康的和有正功能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 越轨,是一种病态,一种机能障碍,对社会稳定起着瓦解作用。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 越轨=不遵从 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越轨与污名 一个人即使并未付出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越轨者。欧文·戈夫曼用污名(stigma)来形容名声不好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能力方面不同于常人(失明、失聪、精神障碍)和外表异样的人(面部有胎记、肥胖),以及非自愿的成员身份,例如艾滋病受害者或一名强奸犯的兄弟。这些污名会掩盖他的其他身份而成为其主导地位。 3)越轨行为未必意味着犯罪。 既是越轨又是犯罪,如谋杀; 是越轨但不是犯罪,如检举揭发。 4)越轨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涂尔干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越轨者。 例如:作弊

●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3%的大学生承认至少有过一次学业不诚实行为,1/4的大学生 表示他们曾经伪造过学期论文的资料,1/3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偷看其他同学的答案,1/5表示曾经在论文中剽窃。 ●新技术的出现则推动了作弊的现象,互联网上出售考卷和答案已经成为一项利润可观的 生意。 ●5)越轨是相对的。 ●哪些行为被定义为越轨,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比如说,在许多文化中,同性恋被认为是越轨,与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是犯罪。但在新几 内亚岛的某些部落,成年男性和男孩之间的同性行为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当地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对越轨的解释——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社会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从个体内部找答案。前者认为是个体生理结构中的某种 物质导致越轨,后者关注人格与越轨的关系。 ●社会学家则认为是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导致人们越轨。 社会生物学解释: ●1)智力因素——低智商导致犯罪。 ●2)xyy基因理论——男性多一条y染色体容易导致犯罪。 ●3)身体类型—“身体结实、肌肉发达”的人容易街头犯罪,如行凶抢劫、强奸、入 室盗窃等。 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关注人类个体内部的变态。假设:越轨者有越轨性人格,其潜意识动机 驱使人们越轨。 ●外向型性格的冲动特质更容易使人越轨。 社会学家的解释 ●社会学家则认为,越轨的原因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他们寻找导致人们违背规则 的社会影响因素。诸如社会化、亚文化成员和社会阶级等等。 ●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在人们之间寻找一种稳定的因素,以解释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循规蹈矩的行为, 在另一个社会中却被人认为是越轨的行为。 ●符号互动论功能主义冲突论 (一)符号互动论 ●一条基本原理:我们根据对情境的理解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禀性。 ●符号互动论认为越轨是具有相对性的。不同的群体(文化)有不同的规则,对一 些群体(文化)而言是越轨的行为对另一些群体(文化)来说则不然。 ●这一原理对于越轨的一种具体形式即犯罪(crime)也同样适用。在极端情况下, 在一个群体内受欢迎的行为,在另一个群体中可能会受到处罚并将被处以死刑。 ●1)“分帮理论”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人们学会越轨还是遵循社会规则,主要取决于交往的不同群体。越轨是习得的。 ●我们所属的不同群体,即我们的不同“帮派”,提供给我们关于遵守规范还是越轨

人类学 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

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

人类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整理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统治扩张开阔了西方的民族志视野。2)启蒙运动,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讨论赋予了“野蛮人”新的认知价值: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高尚的野蛮人——早期的民族学作品大都出自一些法理学家之手,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变革的合理性。3)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的差异被理解成文化进化的差异,人类的多样性被赋予时间意义,具有了新的学术价值,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自己的优越性,解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为什么有不同的境遇。4)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会、刊物、大学职业化。 进化论学派 基本论点:代表人物:巴斯蒂安、泰勒、摩尔根。1、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同性,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的差异,进化速率上的差异。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 缺点和局限:首先,他们在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发展的顺序,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其次,进化论派大多数把欧洲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最后,进化论者把文化的相似性的根源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忽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泰勒:1、英国人类学之父,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2、在《原始文化》中,泰勒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和传说的产生于发展。在此书中,泰勒透彻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基本思想,即全人类的思想是基本相同的。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他认为这两条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原理,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解释相同的现象。”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和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和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他把各阶段的文化依次顺序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列,认为所有的社会都要经过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三个基本阶段。3、泰勒的宗教理论:首先,他明确了什么是宗教,泰勒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这个定义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关于宗教的第一个定义。其次,泰勒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提出了万物有灵论,认为宗教起源于梦、死亡的思考和解释,它是一个心理的、认知的解释。4、泰勒的婚姻家庭理论:首先,泰勒研究了“回避”习俗,认为居住模式与回避习俗两者之间存在着粘附,即妻子家庭对丈夫的回避是与同妻居联系在一起,反之,丈夫家庭对妻子的回避也是与同夫居想联系的。其次,泰勒讨论了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双系继嗣问题,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力的继承。在此,泰勒又一次提出了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转变的。第三,泰勒对还“产翁“习俗进行了研究,称这种行为为滑稽的行为,同意人类学家巴霍芬的观点,认为”产翁“习俗产生于亲子关系纽带出现转折的社会中。第四,泰勒还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认为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5、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比较法、残余法和统计法。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全文请使用附件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兵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2.涂尔干的哪一本著作是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 A.《自杀论》 B.《社会劳动分工论》 C.《贫民的状况》 D.《经济与社会》 3.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性分析 D.社会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31.社会学功能包括() A.研究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会管理功能 D.社会批评功能 E.社会预测功能 32.文化的结构包括() A.文化特质 B.文化脉络 C.文化集丛 D.文化功能 E.文化模式 三、名词解释 36.社会学 37社区发展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功能。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 47.试述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意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社会实验方法、________. 2.社会制度分为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两大类:本源制度主要有________;派生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 3.文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________、________等。 4.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的一般功能有:第一,________;第二,它能实现社会组织目标、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5.组织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巴纳德、麦克雷戈。后者用著名的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理论区分了关于人的传统假设。 6.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________和________. 7.社区可依据其不同特征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 8.狭义的社会控制是对________给予惩处和教育,使其改邪归正,达到维持社会安定的目的。 9.社会变迁的形式包括社会进化、________、社会革命与社会倒退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A.社会体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经济体制 2.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称() A.首属群体? B.次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3.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4. 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A.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5.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A.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A.互动论? B.中心论? C.平列论 D.网络论? E.特殊论 2.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B.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C.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E.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5.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A.遗传因素? B.制度因素? C.自然条件 D.环境因素? E.生活实践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

人类学与民族学得区别: 定义: 人类学: 一门研究人,探索人类体质与文化奥秘得科学。 人类学通常分为两大分支: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包括古人类学、人种学、人体测量学、分子人类学、灵长目行为学等;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志、民族学(狭义得文化人类学)、文化学、社会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药人类学及利用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得研究成果处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造福人类得应用人类学。 人类学得显著特点就是:1、研究范围较广泛,它直接、明确地涉及到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得人们,而不仅仅局限于周围有限区域或某个历史时期内得人们。2、整体得对人类进行研究。3、强调实证,注重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泛文化比较,主张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规律,这些方法已逐渐得为其她学科所认同,接受与运用。 人类学可以使人们变得更宽容,它能告诉人们,其她民族得一些在某个民族瞧来不太合适,甚至可能感到不快得习惯与行为却就是前者为了适应某些特定得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形成得。人类学得价值还在于它能使人们了解人类过去所取得得成就,从而能使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得挑战。 民族学:

一门以民族与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得文化人类学得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得产生、发展、分化、融合得规律;研究各个国家与地区得民族成分、起源、分布与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得生活方式、社会状况、民俗、社会问题等,以探索民族及民族文化特征得来源、功能、变迁过程与规律。 主要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并注重广泛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及其她有关学科得研究成果作比较研究。与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其分支有:1、比较民族学,或称理论民族学,主要探索各民族及文化得共同发展规律。2、民族志,又称记述民族学,着重于对一个民族得行为与文化进行描述与比较,在美国,民族学为广义文化人类学得一个分支。欧洲大度各国则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而把体质人类学称为人类学。 在中国,民族学研究以中国得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它在为党与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依据,加强民族团结,探索新得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消除历史遗留下来得事实不平等得新经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使各少数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等方面,具有重要得作用 人类学与民族学关系沿革与涵义变迁: (一)民族学包括人类学阶段:1839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与文化得学会——巴黎民族学会成立,标志着民族学作为一个学科得诞

民族学专业考试试题

25 [只看该作者] 北大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格尔兹 2.文化霸权 3.差序格局 4.进化论 5.历史具体主义 二.简答题(15*4=60): 1.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4.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 1.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地方性知识 2.跨文化比较 3.文本 4.民族语言学 5.参与观察 二.简答题(15*4=60): 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 3.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 1. 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 2.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 04年试题 理论 一名词解释 10 *4

社区后殖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 二简述 15*4 《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 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容 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容 三论述 25*2 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 方法 一名词解释 10 *4 年龄组制度人类学的整体观局人观点家乡民族志 二简述 15*4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 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试用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 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25*2 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是什么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是什么 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民族学偏向于研究少数名族,人类学则是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那一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人类学:一门研究人,探索人类体质与文化奥秘的科学。 人类学通常分为两大分支: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包括古人类学、人种学、人体测量学、分子人类学、灵长目行为学等;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志、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文化学、社会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药人类学及利用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处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造福人类的应用人类学。 人类学的显著特点是:1、研究范围较广泛,它直接、明确地涉及到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人们,而不仅仅局限于周围有限区域或某个历史时期内的人们。2、整体的对人类进行研究。3、强调实证,注重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泛文化比较,主张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规律,这些方法已逐渐的为其他学科所认同,接受和运用。 人类学可以使人们变得更宽容,它能告诉人们,其他民族的一些

在某个民族看来不太合适,甚至可能感到不快的习惯和行为却是前者为了适应某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的。人类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使人们了解人类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能使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民族学:一门以民族与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化、融合的规律;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成分、起源、分布和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民俗、社会问题等,以探索民族及民族文化特征的来源、功能、变迁过程和规律。 主要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并注重广泛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作比较研究。与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其分支有:1、比较民族学,或称理论民族学,主要探索各民族及文化的共同发展规律。2、民族志,又称记述民族学,着重于对一个民族的行为与文化进行描述和比较,在美国,民族学为广义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欧洲大度各国则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而把体质人类学称为人类学。 在中国,民族学研究以中国的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它在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依据,加强民族团结,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不平等的新经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使各少数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

民族学与人类学史

民族学与人类学史 2014级民族学班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综合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实证科学。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人类学包括人类学的两大分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狭义:第一种认为人类学专指体质人类学;第二种认为所谓人类学几乎等于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2、江村经济:这是一本由费孝通编写的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3、林村的故事:这是一本黄树明编写的关于1949年后的林村和林村的人的民族志著作,也是一本人类学中国研究的重要著作。全书以福建厦门农村党支部书记叶文德富于戏剧性的生命史为主轴,展现铺陈出一幅贯穿时空背景的社会文化变迁图像。 4、金翼:林耀华的小说民族志,该书以中国福建省闽江边乡村的两个农人家族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地方农业、商业、船运、政治、法律、教育、宗教、家族以及民俗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生活。 5、浊大计划:它是由张光直推动,研究浊水溪,大肚溪流域的人群如何适应当地的生物、生态和地理环境,意在突破村落范围和学科局限,探讨乡镇甚至更大空间内的文化作用和互动机制,构拟区域文化史。

6、祭祀圈:一般是指以一个主祭神为中心,信徒共同举行祭祀活动所属的地域单位。人们透过共同神明信仰,举行共同祭祀活动,将地方上人群整合起来,维系一体的意识与感情。 7、追踪研究:是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方法之一,既包括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地点的跟踪研究,也包含有不同学者在同一地点的后续研究。这类研究虽机缘各异,但描述社会文化变迁的轨迹是共同的主题。 8、中国功能学派:中国功能学派也称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以吴文藻、李安宅、费孝通、林耀华等为代表。功能学派强调人类学的应用性质,主张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中国族群和社会的实际问题,研究主题也多以实际问题为主,注重田野调查方法的使用。 9、中国文化学派:中国文化学派重视文化研究,提倡将文化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乃至以之为中国构建独立学科,以黄文山、孙本文为代表。他们的学术特点是重视学科体系的构筑,但其理论规划的成分多而实际田野工作少,其理论体系的说服力也因此不足。 10、中国历史学派:强调以“历史的方法”对于各民族的具体材料进行描述整理,注重史料的运用研究,他们以进化论作为主要的理论观点,对法国民族学派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较多的利用,还吸纳了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框架和开展步骤。以凌纯声、马长寿、陶云逵、芮逸夫、卫惠林、杨成志为代表。 11、类型比较法:在对不同的、个别的微型社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类型比较,从而逐步形成对全局和整体的认识。 12、魁阁:“魁阁”又名魁星阁,指的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二十世纪30年代末创立的国立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工作室。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