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专题复习

生态工程专题复习

选修3-5-1专题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专题5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本节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7—113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4、生态工程原理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 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自我检测】 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是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人教版选修三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案

选修三 专题5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3.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教学策略 教材选择的六个生态工程各有特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经验,区域的特点进行选择,“搭配”出适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例如,在第一节的教学中组织了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参观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总结出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特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教学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进行;如果学生的家乡有这类问题,教师就应从社会调查入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工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创造,让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沙漠化现状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背景、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等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生态工程的建设。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教学,可适当加入湿地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可采取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如去湿地观鸟、考察等,让学生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关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在教学中注意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除教材中的实例外,教师可查阅相关资料,如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德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有特点)。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教学,一种方式是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分专题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调查城市生态工程的现状,以小专题(如校园或小区绿化)的形式设计城市生态工程,撰写调查报告和开答辩会等。另一种方式是可以带领学生调查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讨论目前所采用办法的利与弊,并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如污水处理厂、生态园区等。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把教学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用行动教育周围的居民自觉地保护环境。 关于“生物圈2号”内容的教学,虽然“生物圈2号”在初中和高中必修模块中都有介绍,但作为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工程,在本专题中还有必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一方面是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学习,如教师提出实验方案,与学生讨论其设计思路,最主要的是总结分析其失败原因和带来的启示。另一方面,可以从一个导游者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圈2号”虚拟参观,让学生以游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或以当年进入“生物圈2号”的科学家的口气描述实验的过程,反思其失败的原因。 1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3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无答案)(1)

专题3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1.《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2013年10月23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分四个部分。第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三,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第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认为《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更好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2.“美丽中国”需要先拯救雾霾里的城市 2013年年初,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2013年年底,重度雾霾再次卷土重来,横扫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12月6日,上海PM2.5指数破600,最高的普陀区监测站指数已经达到726。这样的数据让人日渐担忧,谁也不知道雾霾会持续多久,由此造成的后遗症也未可知。“无处可逃”迫使民众纷纷自救并深入反思。据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3.用法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形势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更加积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法治。生态保护的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这些法律仍需完善,尤其需要与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 1.可持续发展 2.PM2.5 3.生态文明 4.低碳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与内涵 (1)重要地位 (2)内涵 2.多角度理解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决定的 (2)现实意义 3.雾霾频发属于什么环境问题?雾霾天气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态系统高考题

生态系统16-18高考题分类 1(2018海南卷. 19题,2分)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2018海南卷. 20题,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3(2018海南卷. 21题,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4(浙江2018年11月选考1,2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 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5(浙江2018年11月选考27,2分)【加试题】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擞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 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 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6(2018年4月浙江卷,第2题,2分)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7(2017年海南卷,18题,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完整版)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选修专题五生态工程

专题五生态工程 考查人工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②。(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摩尔的葡萄糖。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 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例2 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自养需氧型生产者 1.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尽量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试题:练习题 生态系统 专项训练

生态系统题型练习 1.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个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 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 变化是 (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3.如图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 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人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 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 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 A→E→C→B→D B. D→B→C→E→A C. D. 6.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生物学家日益重视的研究领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 部分和部分组成的。请写出图中 的一条食物链:。 (2)如图所示的生物成分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 的 ,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一定是生态 系统中的者。 (3)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7.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某农场为 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 时间后,经检测发现蛙、鼠、猫头鹰等生物体内农药积 累量明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是 ,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 成分还有。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3)如图,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 (4)图中,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在此食物链中,若猫头鹰要获得1千焦能量,最多需要农作物提供千焦能量。 D→B→C→A E C A B→D E

2018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8·全国卷Ⅲ·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T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

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2018·全国卷Ⅱ·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5 生态工程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5 生态工程 ※ 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产生: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特征: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生态工程提出的原因 传统的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增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解释: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实现了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而在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举例:“无废弃物农业” “无废弃物农业”(如右图)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土壤肥力是一切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的基础,我们的祖先之所以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物种多样性原理 1、解释: 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农业和林业生产为追求最大产量,常常忽略生物多样性而连年种植单一品种,这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样的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既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周航 ★新课标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专题题图: [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学生]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蓝 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 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 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通过师 生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 的学习。 [阅读]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点拨](1)涉及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阅读]《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给学生呈现了生态工程的兴起过程。

[归纳](1)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2)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循环经济;(3)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二)进行新课 [阅读]本节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内容,在必修本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后,你对生态工程的应用前景肯定吗?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3)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1 [讨论]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讨论]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2

生态系统试题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 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为肉食性动物 B .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 .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 .戊是丁的 前一营养级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 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 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乙1→乙2…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 养结构 C . 丙中有自养型生物

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 1.(2010合阳模拟)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2. (2010黄冈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蜜蜂跳舞及雄鸟的“求偶炫耀”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D.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 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4.(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Odum对佛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 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 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考思想政治专题复习专题七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高考思想政治专题复习:专题七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总体背景与来龙去脉 20**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国家科技奖五大奖项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在未来的五年内,乃至将来更长远的时间,我国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对于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基本内容与理论分析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①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源泉。 ⑤科技自主创新能提升出口产品的层次,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 企业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①企业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

最新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学习目标】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学习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纲要】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思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比较?举例说明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分为和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①概念: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成分:和生物间只存在关系 ③画法:起点一定是 ,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④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⑤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写出各种生物与营养级的对应关系: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级别(2)食物网:①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计数方法: ②食物网中的营养环节: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占有多个,逐一计数。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出现除捕食以外的相互关系。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蜘蛛与蟾蜍之间,既有关系,又存在关系。 ③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后,对其他生物如何影响? 不同线路解不同,依据环节少的答;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中间生物被杀害,不同情况要分家。 特别注意: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②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③一条食物链中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5: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2019热点话题专题复习 专题三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热点聚焦】 材料一:6月11日,生态环境部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启动。200多个督查组将分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在为期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持续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巩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开展强化督查行动。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材料三:2018年9月15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其中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36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工作。 材料四: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命题角度】 1、我国为什么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坚持绿色发展,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⑤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⑥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⑦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⑤坚持绿色

生态系统测试题

生态系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 (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 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 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完成X1过程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X1、X2、X3过程中生物同化作用方式相同 C.Z1、Z2、Z3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CO2中的 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3.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胃中食物的来源)。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②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若某种原因导致已的数量下降,则戊的数量将会上升 ④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符合 ...上述基本功能的是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细胞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5.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专题五生态工程知识点

专题五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 是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 组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 ______________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 式进行____________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__________ 的规律,充分发挥_ ____________ ,防止______________ ,达 到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 _________________ 、多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的工程体系。 三、生态经济: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 天然气等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得名。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______________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 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 之一是____________ 。 四、生态工程: 是一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五、生态工程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________________ 和全球 ___________ _____ ,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 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___________ 组成的珊瑚礁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高。 众多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 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由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避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失衡。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最新整理)

选修三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L.R.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阅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以此为鉴,鼓励学生为当地植树造林设计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引用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