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验法。(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一、重点掌握问题

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

(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

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了解问题

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游戏

2、角色扮演

(二)问题

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第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第三,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2、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内。(2)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3)正确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

二、掌握问题

1、主要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论、娱乐论、重演论、练习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包括:发泄论、掌握论。

(3)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4)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2、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皮亚杰提出,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

(2)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帕顿提出,分为了六种不同的水平。

(3)从游戏种类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比拉提出,游戏有:未分化型、累计型、连续型、分节型、统一型。

(4)从游戏的具体成分分

从游戏的主题看,包括:无主题、有简单的主题但不稳定、有明确而稳定的主题。

从游戏替代物看,包括: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不依赖于实物的替代。(5)从游戏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分

第四章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1、前语言阶段2、内部语言

(二)问题

1、环境与主体交互作用论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1)儿童的语言能力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2)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3)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4)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2、我国3——6岁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6)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3、幼儿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

4、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趋势和特征

(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5、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的特点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语言功能的发展。

6、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1)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3)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4)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

(一)名词1、语言获得2、词汇

(二)问题

1、环境决定论

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1)模仿说。(2)强化说。(3)社会交往说。

2、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价

三、了解

先天决定论

(1)转换生成语法说。(2)自然成熟说。

第五章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分配

(二)问题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幼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

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教育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2)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范围不断扩大;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注意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2、幼儿注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1)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具体包括:第一,重视教具的制作和使用;第二,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第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2)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第二,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第三,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

(3)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3、幼儿注意的培养

(1)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2)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3)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4)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问题

1、幼儿注意的评价角度

(1)注意的有意性、集中性。(2)注意的稳定性、坚持性。(3)注意的范围。(4)注意的分配。

2、测查幼儿注意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六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感觉

2、知觉

3、视觉敏度

4、空间知觉

5、适应

6、感觉对比

7、知觉的选择性

8、知觉的理解性(二)问题

1、理解知觉的选择性

2、把握知觉的理解性

3、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1)保护幼儿的感官。(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6)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

(一)名词

1、颜色视觉

2、形状知觉

3、大小知觉

4、方位知觉

5、时间知觉

(二)问题

1、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幼儿感知觉规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3、幼儿观察力的评价角度

4、测查幼儿观察的常用方法

三、了解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第七章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记忆

2、记忆范围

3、记忆广度

4、记忆态度

5、机械识记

6、意义识记

7、形象记忆

8、抽象记忆(二)问题

1、幼儿记忆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2)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4)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5)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2、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2)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3)培养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4)让幼儿学会运用多种识记方法和策略。

(5)促进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

(一)名词

1、记忆保持时间

2、幼儿期健忘

3、记忆恢复

4、记忆方法的发展

5、记忆内容的发展

6、短时记忆

7、长时记忆

(二)问题

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幼儿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

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去衡量,幼儿记忆的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

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等。

2、幼儿记忆力的评价角度

(1)识记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3、测查幼儿记忆力的常用方法

第八章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思维

2、直觉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4、前运算阶段

5、判断

6、推理

7、创造性思维

(二)问题

1、幼儿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1)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2)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

(3)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2、幼儿创造思维的特点

(1)脆弱性、不稳定性。(2)流畅性不强,灵活性不够。(3)幼儿的创造性有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3、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的特点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4)富有钻研精神。(5)富于想象。

4、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2)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幼儿思维力的培养

(1)不断丰富的感性知识。(2)发展幼儿的语言。(3)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4)通过智力、实验的方式,锻炼幼儿思考力。(5)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6)促进幼儿思维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

(一)名词

1、具体形象思维

2、运算

3、思维形式

4、分析

5、比较

6、分类

7、理解

8、概念

(二)问题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2)幼儿思维形式的发展(3)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2、幼儿思维力的评价角度

3、测查幼儿思维力的常用方法

三、了解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密性。

2、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量

第九章幼儿情绪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情绪

(二)问题

1、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2、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不断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第二,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第三,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3、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二、掌握问题

1、关于情绪发展的几种理论

2、兴趣的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2)相似性对象的再认阶段。(3)新异性探索阶段。

3、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

(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2)兴趣比较肤浅而且易变化。(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4、快乐对儿童生活的意义

(1)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2)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

(3)快乐使儿童感到轻松自如,有益于身体健康。

(4)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项活动,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重点掌握(一)名词

1、个性

2、自我意识

3、性格

4、能力

(二)问题

1、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1)成人的正确评价是幼儿的评价榜样。(2)不断向幼儿明确行为要求。

(3)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教育是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最好方式。

2、影响幼儿气质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的作用。(2)环境因素的作用。

3、幼儿性格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好奇心强。(2)独立性不断发展。(3)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4)自制力不断发展。

4、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的作用。(2)环境因素的作用。

5、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1)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2)组织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3)发展幼儿道德意识。

6、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

(1)从双生子的研究看遗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2)家庭经济地位、早期营养对能力发展的影响。(3)知识、性格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7、幼儿能力的培养

(1)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2)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3)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掌握

(一)名词

1、气质

2、自制力

3、超常儿童

4、低常儿童

(二)问题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2)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2、幼儿气质发展的趋势

(1)传统的气质类型(2)偏重活动性的气质类型

3、幼儿气质的测量

(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

4、促进气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5、幼儿能力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6、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7、幼儿能力的测验

三、了解问题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2、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和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

第十一章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

一、重点掌握问题

独生子女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以儿童教育儿童”,创设良好的儿童集体环境。

(2)坚持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养态度。(3)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二、掌握问题

1、独生子女的智力

2、独生子女的性格

三、了解1、独生子女研究的历史回顾2、独生子女的生长发育

第十二章幼儿期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问题行为2、多动症

(二)问题

1、幼儿行为的鉴别

(1)与同年龄大多数孩子相比。(2)与孩子本身的发展史相比。(3)与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相比。2、纠正儿童多动症的措施

(1)药物治疗。(2)饮食治疗。(3)行为治疗。

3、矫治儿童口吃的措施

(1)正确示范。(2)让孩子注意听。(4)分散注意。(5)由易至难地训练。

二、掌握

(一)名词1、自闭症2、性别倒错

(二)问题1、多动症主要行为特征

2、自闭症、攻击性行为、嫉妒行为、退缩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残忍行为、欺骗行为、性别倒错及其矫治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 情境性A. B.暂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历两个阶段 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 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8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过渡阶段。2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10、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D.焦虑恐惧 C. 笑 A.哭 B.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C. B. 第三周的新生儿两三个月的婴儿 D. 四个月 A.两周内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 D)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

幼儿心理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 (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 (2)横向研究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一、重点掌握问题 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

(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 (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 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了解问题 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游戏 2、角色扮演 (二)问题 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第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2、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内。 (2)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 (3)正确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 二、掌握问题 1、主要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经典的游戏理论 包括:精力过剩论、娱乐论、重演论、练习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包括:发泄论、掌握论。 (3)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4)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2、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皮亚杰提出,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 (2)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帕顿提出,分为了六种不同的水平。 (3)从游戏种类发展的角度分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df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 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 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二、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简答题 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欧洲有四位著名的学者,他们主要 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1.(1)裴斯塔洛奇:人性中包含原始性,社会性和道德性(2)爱 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手均衡发展。 2.赫尔巴特:(1)人类的心灵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因道 德为先(3)重视儿童的兴趣(4)重视教学程序

3.福绿贝尔:(1)家庭是学校的基础(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 性(3)重视团体社会化教育功能(4)重视儿童感知觉发展 4.莫依曼:(1)儿童身心发展与成人有差异(2)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3)儿童学习与疲劳 2.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取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 点是什么? ○1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2重视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因素○3成就学习,合作性研究学习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教学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三、分析题 1.假如你是你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班里有25名学生,请问:你对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知识各自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知识?最不重要的又是哪一种知识?为什么?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整理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1、母亲的体重 ?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25%,就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母亲过于肥胖对于胎儿的主要影响是:肥胖的母亲易患高血压。 ?若低于标准体重的25%就被认为过瘦。过瘦的母亲往往缺乏营养,她们在怀孕后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疾病:1. 贫血2. 肌肉痉挛3. 甲状腺肿。 2、母亲的身高 如果母亲的身高只有140厘米左右,就会影响胎儿发育。 过矮及骨架过小的母亲还会面临产出困难。在医疗技术较差的情况下,会造成胎儿死亡,严重者造成母婴双双死亡等等。 3、母亲的孕史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妇女有过四次以上孕史,她再怀孕会有更多的危险性,她的孩子更容易是低体重儿或死胎。 4、母亲的营养 如果在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有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可能生出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有较高相关)。胎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母亲当时的食物供给,而非她的脂肪贮存。 5、Rh因素 ?在人类,存在两种Rh因子,Rh阴性(Rh-)和Rh阳性(Rh+)。一个人的红血球能和抗RH 抗体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阳性,不能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阴性。 ?据报道(1941) ,患有胎儿溶血症孩子的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和孩子自己是Rh阳性。孩子的Rh阳性细胞,少量地从胎儿的循环中逸出,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中,使胎儿的红血细胞凝集或破坏,造成胎儿的各种严重异常或死亡。 Rh阴性妇女所生的第一胎孩子往往正常,因为第一次怀孕中很少发生致敏作用。新生儿溶血症往往在第二胎以后的Rh+胎儿中产生。患上新生儿溶血症的儿童,通常会在生后不久死亡或终生耳聋和大脑麻痹等。 6、母亲的年龄 超龄:一般认为,生育的最适合年龄是在20多岁,35岁以上通常被认为是“超”龄的界限。过了这个年龄,危险将会明显增加。 ?1. 由于母亲年龄增高,发生唐氏综合症(2l——三体综合症)的机会增多; ?2. 35岁以后生第一胎,会使分娩时间过长和死胎增多。当然,母亲的整个身体条件是很关键的。 年龄太小:15岁以下(也有人认为18岁以下)生育,认为是年龄太小。因为这些母亲们尚未完成自身的发育,所以,她们产出低体重儿、死胎、分娩困难等机会均高于正常孕妇。 ?约23、24岁~27、28岁是生育的较好时机。 7、母亲的疾病 许多病毒能损伤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梅毒和淋病等。 8、母亲的情绪状态 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精神压力包括担心和焦虑等。在怀孕期间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妇女往往会发生高血压,高血压常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 ?精神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其一是怀孕本身;有家庭遗传病史;还有夫妻关系;极端情绪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再发展到一门独立学科三个基本阶段。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 一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从20世纪初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主导,到5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理论影响越来越大。加上教育的普及,幼儿教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幼儿教育心理学就非常有必要从教育心理学中分离出来。 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两门学科的发展,其必然趋势就是建立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即幼儿教育心理学。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可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他认为,儿童是纯洁的天使。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的萌芽。如果教育适当,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善良天性就能和谐发展起来。 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把“遵从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创造了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欧文和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幼儿保育机构,从此,幼儿教育心理由一种纯粹的思辨研究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欧文1816年就在苏格兰。设立“幼儿学校”,收托1-6岁的儿童,当父母工作时,儿童到学校集体保育。欧文确信,人格是环境塑造的产物,并想用幼儿学校来验证这一点。这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 在德国,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受进化论的影响,福禄贝尔有意识地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生物科学”研究之基础上。他认为,教育应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20世纪后,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创办了“幼儿之家”。蒙台利梭深信,儿童先天具有一种很强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为此,教育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每个儿童的潜力得到自主和自由的发展机会。她以感觉教育为基础,设计了一糸列学具和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方法,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这种教育方法有着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 3、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早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幼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曰益受到关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研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另外,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婴幼学习潜能的研究。总之,心理学与教育问题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初步揭示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基本规律,促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及体系结构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完整word版)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民勤职专杨帆 一、填空题 1、恩格斯曾把丰富多彩的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动机的基础是人在。人的动机是在各式各样的的基础上产生的。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于。 4、我们在感觉和思维、想象的时候,都要聚精会神集中。 5、心理过程包括、、。6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包括、、、、。 7、遗传特性也叫。 8、正常的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9、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 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10、关键期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提出的。 11、环境包括和。 12、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13、心理的实质是。 1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15、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其次,然后 ,最后。

1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然后,再, ,,最后才。 17、意识的东西是在作用下,在这种物质中产生的。 18、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和 的作用。 19、心理是人脑的。 20、心理是对的反映。 21、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22、人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人的心理活动具有。 23、和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前提。 24、具体的和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动机 B、心理过程 C、思维 D、个性 2、心理过程包括() A、记忆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4、下列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现象: 3、心理过程: 4、动机: 5、关键期: 6、遗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 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种体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C.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D.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 A.情境性 B.暂时性 B.稳定性 D.发生时间较早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A.表征 B.表象 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第二节 1、原始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价值。 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5、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6、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___________。 8、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 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 10、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A.哭 B.笑 C.恐惧 D.焦虑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 A.两周内 B.第三周的新生儿 C.两三个月的婴儿 D.四个月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 A.1个月 B.4个月 C.六七个月 D.2岁 11、_______________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12、孩子语气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称为_____________。 13、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4、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____________下降。 例题⑴下列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两个阶段 第三节 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 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9、儿童理解表情的能力_________运用表情的能力。 10、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有哪些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