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

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

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

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

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

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

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

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

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一书。(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

“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___”。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3)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3456789101113

2019-07-06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家

老子、庄子儒家

孔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

2、战国――孟子、荀子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三、法家和道家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2019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含答案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景导学] 材料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思考: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教材导学]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影响 (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