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写作实例

1、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5.常见新闻评论简介与实例

(1)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实例>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青年报1996年1月31日

(2)编辑部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实例>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人民日报》编辑部《解放军报》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

早在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应。”

可是,坚持“台独”的李登辉罔顾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并说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李登辉的言行严重地毒化了两岸的气氛。他大搞“台独”是台湾的最大危险,也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

李登辉的言行不仅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撅。岛内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大量移民出走,仅去年一年就有67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台湾有识之士指出,去年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湾岛内的分离意识陡增,社会矛盾加剧,人民对当局丧失了信心,经济活动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股市连续暴跌、金融风暴迭起之外,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台湾的经济能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关键在于当前海峡两岸的紧张情势能否化解。只要在台湾搞分裂的活动一天不停止,我们反分裂的斗争也就一天不会停止。继续跟着李登辉的危险道路走下去,那么,自身缺少原

李登辉沿着“台独”的道路已经越走越远,他分裂祖国的图谋一旦付诸实施,其后果是我们所不愿言及而又显而易见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3)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评论形式。其规格和重要性仅次于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篇幅一般也比它们小。评论论述的范围广泛,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有些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有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实例>

开垦第一生产力的肥田沃土

本报评论员

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党和政府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九五”计划第一年的年初开幕,是意味深长的。在刚刚过去的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庄严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识这次科普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党中央正是基于21世纪民族振兴和国际竞争的考虑,高瞻远瞩地把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整体部署之中了。

科学普及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作用,应该在民族振兴的背景下理解。当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其竞争的焦点,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现实物质生产的高技术项目。然而,这样的高科技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生长呢?有利于高科技生长的政策如何能够长久深入人心呢?科学技术是在人民中生长的,而人是按照自然规律一代代延续的,只有在全民族的生活中确立爱好科学、重视科学、信仰科学的科学精神,才能保证在民族的生命传递中持续不断地产生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机制,由科学普及而创造的全民科技素质、全民的科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科学普及是为科学技术的生长开垦沃土。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充分理解在青少年中进行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

科学普及也是一种竞争。当代国际科学技术之争,争在高科技成果的水平,也争在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则是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物质生产中实现的基础。世界的科技竞争,既在“峰尖”上较量,也在这个基础上较量。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国际竞争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了。从目前我国现状看,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低,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1.8亿人,科盲人数更多。面对愈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上有所作为,就难以在面向下一世纪竞争中取胜。

科学普及,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事业,对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在青少年时代读过一本优秀科普著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在人生的历程中,科学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光明澄澈的,是和谐的,是令人有信心的。这样一个世界图景不知不觉地渗透进我们的心灵,促进着我们的人格健康成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反,愚昧和迷信的精神氛围则不利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建立起人的尊严和信心,甚至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的、扭曲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迷信和伪科学的沉渣泛起告诉我们,科学与愚昧的斗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结束。科学普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培养人的素质,也是在争夺人的精神阵地。

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普及工作十分重视,1994年1月2日就曾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国家还将进一步组织制定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到国家“九五”计划,并逐级纳入各部门和地方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形成新形势下科学普及事业的政策基础。正是这样的政策基础,为在过去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全民族科学普及提供了重要保证。

广大青年不仅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对象,他们作为最活跃、最富朝气的力量,也是科学普及的生力军。科学普及工作,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如果说,数百、上千个高科技项目尚可依赖政府的力量的话,那么,在亿万人民中进行科学普及,就必然是一项群众化、社会化的事业了。在这项事业上,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担当起历史责任。不久前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艰苦创业的决定》中,要求团组织带领青年农民围绕科技兴家,努力掌握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要深入开展大、中学生科技文化服务和扫盲行动。在当前方兴未艾的“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及各类科技扶贫活动中,广大团员青年为科学普及发挥着积极作用。

到本纪世末,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将使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初步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一个科学普及的新高潮即将到来,它是中国人跨越世纪的前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高潮,推动这个高潮吧!

<实例>

评论分裂国家本性难移

——评李登辉最近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

李登辉为了改变他破坏两岸关系的形象,最近大谈要“缓和”两岸关系。他甜言密语,提出了一些极具欺骗性的主张,甚至吹嘘说在改善两岸关系上,只有他最有“胆识”。对李登辉的各种“缓和”假象,有必要加以揭穿。

李登辉近期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谈话是在二月十日和二十三日,他在谈话中表示,在此次变更台湾领导人的活动中他如果当选,将“全力推动”“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营造和平环境,开展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关系”、也不排除两岸领导见面的“可能性”等等。在这里,李登辉根本不谈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谈两岸统一,而是坚持在强化“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强化“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台独”立场、坚持将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变为永久性分裂的前提下,来谈海峡两岸的“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来谈什么“和平协定”。这同江泽民主席去年一月三十日重要谈话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是根本不相同的。江泽民主席主张的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的。就是说,结束敌对状态是为了达到两岸的和平统一,而李登辉则是要在坚持分裂基础上的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一方是主张和平地走向统一,另一方是企图和平地走向分裂,两者截然相反,难怪他的这些话一出笼,港台就有报纸指明这不过是一种拉票的花招,而不是真有什么善意。

但是,就在他把“缓和”曲高唱入云的同时,李登辉也不时改变腔调。他忽而借口两岸经济发展不同,不能谈统一,还声称只有大陆改变了政治制度才谈统一,并拍着胸脯称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甚至一再信口开河说,大陆是因为看他“搞得太好”,“眼红”了才对他开展批评,还说大陆被台湾的“民主”吓死了。有一次他竟声称要统一就要“强化国防”和“提升台湾国际地位”,即加紧到国际

枪,其实质,就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事实上的独立”,就是“独台”或“台独”,而“不搞统”,才是货真价实、不加掩饰的肺腑之言。

曾有台港舆论提到,李登辉很懂得“生存法则”,当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他能不断变换自己的颜色隐蔽下来,待站稳脚跟再露出原来的面目。岛内现在进战吃紧,正是李登辉不断变换说词,把自己隐蔽下来的时候。但是,不管他怎么朝三暮四善于变色,精于伪装,但李登辉分裂国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变化,也无非是他自己曾私下透露过,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上“一手利刀,一手蜜糖的战略”的不断运用。不过,李登辉这些拙劣的表演,只能把自己越抹越黑,正像他讲了130多次反“台独”,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他确是在搞“台独”一样,李登辉的骗术,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新华社发)

(4)短评、编后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用。

<实例>一

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

18城市又增32“姐妹”

本报讯记者莫新元报道:根据国务院有关“从1996年起,将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扩大到50个大中城市”的指示精神,又有32个城市进入了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行列。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在2月13日于南昌召开的“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城市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这一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自1994年2月9日国家经贸委第9部门选定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增资、改造、分流、破产。据对18个城市的最新统计,截至1995年底,18城市共增资减债101亿元,其中的9.36%是靠落实所得税收入返还政策实现的;18城市列入“双加”技改导向项目计划212项,总投资367亿元,专项贷款179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5%、30.6%和27.5%,技改投资向优强企业倾斜;18城市共从企业分离非生产性机构4218所,分流富余人员140.67万人;通过兼并破产,18城市共使646.28万元资产、770.37万平方米土地、16.4万职工得到优化配置,有103户企业依法破产终结。

陈清泰说,扩大后的50个试点城市,包括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是省会城市。试点的目的在于要用较少的资本增量带动资本存量的盘活。因此工作重点要着眼于资本存量,用好现有的政策。据悉,今年城市试点工作分三阶段进行,4月底方案准备完毕,5月份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年底前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

短评

深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

为什么要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呢?因为这项试点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

首先,它适应了当前从着眼于搞好单个国有企业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转变的要求。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体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不能以企业为单元来进行的,只能以城市为依托。

其次,它适应了当前企业改革必须与各项配套改革相结合的要求。改革深入到今天,再就企业讲企业改革又难以奏效。诸如社会保障问题、结构调整问题、要素市场问题,以及健全规范中介组织问题等,都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而城市作为一级政府和一级财政,则有可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综合配套地推进各项改革。

第三,它适应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的要求。以城市和当地政府为依托,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把推动企业转机建制与优化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结合起来,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

<实例>二

“镇化”经销化肥走正道

去年生产五十六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本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我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厂家之一——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牢记支农的宗旨,模范执行国家化肥销售政策,去年生产尿素56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该公司对化肥销售实行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他们按上级规定,将每月实际生产量的90%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10%自销。在自销时坚持两个原则;一、集体把关。先由销售副总经理提出销售方案,然后由总经理过目确认,最后由经贸处处长执行,三人共同负责,互相监督。二、自销化肥也必须卖给有经营权的农资系统。此外,无论购肥者“来头”多大,无论提出给多少佣金、回扣,一律免谈。去年,国家给他们下达的年生产计划为46万吨,年终完成56万吨。公司将50.4万吨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自销的5.6万吨也全部卖给了地方政府指定的农资系统和供销社。

编后

把住总闸资源的市场流向比较混乱,是当前化肥供应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镇海炼油化工公司提供的经验是把住总闸。这犹如流水,水刚从水库流出就保证它进入主渠道,避免“乱流”现象的产生。

倒卖化肥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有关规定,盲目扩大自销比例,造成“乱流”,将化肥卖给没有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对此,要特别强调把住总闸,加强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农资工作发出紧急通知,我们要严格按照通知的精神办,地方生产的优质化肥,要按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纳入主渠道经营,企业自销部分只能销售给有化肥经营权的单位。我们要鼓励像“镇化”这样的企业将自销化肥统一纳入经营主渠道。

(5)编者按

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实例>

编者按: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方面在贫困线上艰难地徘徊,而一方面又有连片的土地搁荒无人问津。西部脱贫要靠国家的关怀、“输血”,更要靠自身的积极奋斗、“造血”。这篇报道不长,所述的事实却很有说服力。同样的穷山恶水,有些人畏难而退将它弃为荒芜地,而有些人却知难而进,将其开发创造为“财源地”。

本报讯记者安洋报道:两年前高家山上那片曾因荒山秃岭被遗弃的2000亩搁荒地,如今却变成一个初现现代化气息的农庄。当地青年农民白汝麟、白太贵兄弟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使这片搁荒地财源滚滚。

白家两兄弟是甘肃省西峰市芋子沟圈村人,曾上学、做工数年,见多识广。圈村高家山2000多亩地被村人遗弃,终年荒芜,无人涉足。他们思虑再三,“社会越发展,土地越金贵,舍弃土地等饭吃,越等越穷。不怕荒山秃岭,只怕人穷志短”。1994年底,他们用所有的积蓄换得了这片搁荒地的经营权。兄弟俩披星戴月,修通了盘山公路,架设了2.5公里的线路,铺设水管1100米,修水池3座,平田整地80多亩,建日光温室5亩,果窖2座,种植经济作物150亩,粮食100亩,养鸡2000只,养羊200只。由于他们的科学管理和经营,不到两年时间,“拿到手的收入已有15万元”。今年一过“破五”,他们又着手兴建苹果园、葡萄园、杏园和养牛场。一座水、电、路三通,林、果、木、种、养、加齐全的新农庄已具雏形。

他们创业的另一结果是,将新观念、新技术、开拓进取精神引进了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他们的养殖场、加工场、日光蔬菜温室成为当地农民开眼界、学技术的实验场。

(6)小言论(小评论)

小言论亦称袖珍评论或小评论,它论题单一,分析简明,篇幅短小,从立论到写作,既不同于一般评论,又不同于杂文,常常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实例>

珍爱北京西站

金采薇

北京西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大最好的公共设施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建造这么一座高水准的火车站,是很不容易的。看着那平坦光滑的地面,我甚至不忍用力踩上去,生怕蹭上划痕。我甚至想恳请那些重手重脚的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车站的一切设施。北京西站刚刚启用,似乎很有必要在广大旅客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有人说建筑是一半的成功,还有一半是管理。一流的建筑配上一流的管理,那才是90年代的北京西站。面对这被称为亚洲第一的火车站,我能感觉到管理工作的繁重。因而我希望,车站大厅无论如何要保持一尘不染的洁净,保持所有的设施完好无损,若干年后还像现在这样亮丽整洁。同时也希望上岗的工作人员、商店的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北京西站一样的优质。

总之,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建设者在北京西站倾注了那么多心血,交给我们那么好的一座火车站,有关方面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使用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科学管理的典范。但愿我们能为北京西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感到自豪。

(7)论文带有时评性质,是讨论专门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属于政论文章,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

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

程维高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从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这一指导原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前经济和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实现今后15年的宏伟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同志多次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在,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是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我们党内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现在的中心任务既然是发展经济就不需要怎么讲政治了,甚至把经济与政治对立起来,以至埋头经济工作,不重视党风和廉政建设,不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有些领导干部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权增大了,可以不讲政治纪律,以至各行其是,对待中央和上级的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滋长了本位主义、地方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了,追逐名利、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等脱离群众的现象有所发展;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缺乏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甚至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迷失方向。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已经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和损害,如果再不认真加以解决,其后患将是无穷的。

我们强调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因为从来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我们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护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而也就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当前,在国际上我们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竞争中占优势的压力,而且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在国内,我们不仅经受着执政的考验,而且经受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意讲政治,讲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讲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和目标是难以如期实现的。

高级领导干部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讲政治,最重要的是对上要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对下要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前提下,提出了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着重阐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是防止我们在经济工作中产生绝对化和片面性的有力思想武器。

当前,我们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强调的“三个基本”、“九条方针”和正确处理“十二个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改善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党的建设中,特别要重视加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归根到底,是党的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的结果。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克服那些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把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我们“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河北省正在组织实施“鱼水工程”,力图使这项“工程”真正成为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工程,成为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工程。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上如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既做一个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又做一个会抓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实干家。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00658新闻评论写作201410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第三代电视评论以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这种模式的形成大约在 A.1970年前后 B.1980年前后 C.1990年前后 D.2000年前后 2.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口头评论的播讲者专指 A.评论撰稿人 B.电台播音员 C.现场嘉宾 D.电台主播 3.文前按语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 A.不署名,可拟制标题 B.署名,不拟制标题 C.署名,拟制标题 D.不署名,不拟制标题 4.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常用的评论文体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B.《退迩贯珍》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D.《申报》 5.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的评论员文章是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观察家评论 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D.新闻述评 6.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浅谈我的新闻评论观 新闻评论是所有新闻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环,不似通讯、消息等新闻文体要求高度客观,新闻评论只要是立足于事实,其所言不受诸多限制,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寻章摘句,亦可以高瞻远瞩,只要文责自负便可。 新闻评论形式自由,从长短来讲,可以寥寥几百字,就事论事、点到即止,这类评论的特点是一针见血、以语言和观点取胜。评论也可以洋洋洒洒几千字,以小见大、分析鞭辟入里,这类评论则以缜密的思辨和旁征博引取胜。而无论哪一种评论都离不开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良知的坚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评论更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高屋建瓴的气魄和能力。离开这些,新闻评论就不免隔靴搔痒、言穷气短,令读者观后或不以为意或一笑置之,起不到引起思考和讨论的作用。从这点来讲,虽然评论较一般新闻自由性强,但写好评论绝非易事。从事实到观点的选择、提炼和表达都蕴含着深刻的学问。一般来讲,要有重要的事实,新颖的观点,以及成熟的表达。 事实是一篇评论的由头,事实的发生是客观的,不需要有人为的提炼和修饰。评论者只需做出选择即可。评论选择的事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记者报道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的事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热点”和“焦点”;另一种是并未得到公众的注意还未形成舆论的事实,可以看做“冷点”,通过有力的评论让这些事实

18 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无论哪一种事实,都是与人民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的。“激 浊”一文关注的便是 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 件,一个倒在车轮下的两岁女童经历了肇事者的逃逸和 个路人的漠然,最终被一个拾荒者救起,却仍然没有能够生 还。这一事件之所以造成了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正因为我 们处于一个社会变革、信仰流失、价值观重塑、人心浮躁和 焦虑的时代。小悦悦事件的震撼让很多人暂停了忙碌求生的 脚步,回视灵魂深处的一抹阴暗和深藏的人性光明。这是事 实的力量,这样的事实让拿笔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和 写作。 新颖独特的角度、深刻有力的观点无疑是一篇评论的核 心。没有好的观点也就无所谓表达。观点的选择要建立在公 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之上。我坚定认为只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评论,玩世不 恭的调侃读起来有趣却容易流于肤浅,当然我指的不是表面 上的玩世不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名人包括司马 迁都是在痛苦中“有所郁结”,从而“发愤”著书,为世人 留下宝贵遗产。同时,严肃而庄重的态度会感染读者,让读 者感同身受。 一个新闻事件,头绪万千,有的人会觉得事实就摆在那 里找不到什么观点,有的人会觉得思路太多不知选择什么角 度。此时观点的提炼便是要在芜杂的事物中找到观点的突破 口。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将这四句话赠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江泽民 B.朱镕基 C.李鹏 D.李瑞环 2.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 ) A.经验性材料 B.理论性材料 C.典型性材料 D.事实性材料 3.一种标题的特征是结构简单,醒目,文字明显,让受众一目了然,这种标题是( ) A.主题 B.辅题 C.单一式标题 D.复合式标题

4.将一种事物的量用另外一种事物的量来表示,这是算帐说理中的( ) A.统计算账法 B.推演算账法 C.折合算账法 D.对比法 5.在文章的开头表明写作的动机和目的,这是评论的开头形式中的( ) A.摆出结论 B.提出问题 C.亮出靶子 D.交待意图 6.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 ( ) A.保持纯粹客观 B.以情动人 C.坚持“零度风格” D.不带感情 7.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除了受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还要受到( ) A.法律的约束 B.人情的约束 C.西方新闻观的约束 D.广告商的约束

8.被人们称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的是( )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C.观察家评论 D.社论 9.在短评写作中,对全文的长短优劣有明显制约作用和标示作用的是( ) A.短评的开头 B.短评的结构 C.短评的结尾 D.短评的篇幅 10.篇幅短小、对新闻报道和文稿依附性最强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是( ) A.社论 B.按语 C.短评 D.述评 11.小言论选材立论的视角务求宽些、深些和( ) A.多些 B.快些 C.远些 D.新些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绪论 新闻评论学(P4):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介、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传播最新真实、客观信息;新闻评论,揭示事实所含意义。 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间接引导舆论;新闻评论,表明态度,直接引导舆论。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新闻评论,议论为主。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按主要性能划分;按评述内容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 1、按主要性能划分(P40) 全面部署性评论;说理启发性评论;业务指导性评论;政治鼓动性评论。 2、按评述内容划分(P41)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评论、国际评论、社会评论。 3、按表达方式划分(P41) 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微型评论、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二、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形式(P43) 1、大型评论 社论、编辑部文章 2、中型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其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当前政 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写作上更自由与灵活,篇幅比社论短。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 ●可以单独发表,也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发表 ●可以不送审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由非本报编辑部、评论部成员,而是由编辑部约请外单位,尤其是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 根据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分析的评论。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还是代表报纸编辑部的意见和观点,比本报评论员文章有更大

(全新整理)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 A.广播B.报刊 C.电视D.电影 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 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 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 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 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 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 C.李大钊D.林放 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 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 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1

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 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 C.编者按语D.述评 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B.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 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 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 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 14.调查研究应该() 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 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 15.短评写作应该() 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 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 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 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 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 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 A.编辑B.记者 C.政府官员D.专家 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 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 2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7

新闻评论写作 主编曾建雄 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 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第一章 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 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 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 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 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 第二章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 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 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 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

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 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 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 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 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 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 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 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 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 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 13、时间创办人报刊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 第一份日报P75 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 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 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P82 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 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 第三章 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P87

00658新闻评论写作201610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写作体裁,它所属的范畴为 A.记叙文B.说明文C.议论文 D. 杂文 2.1990年1月24日,一位革命前辈,在同浙江省领导交谈时,用15个字概括了领导工作和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位革命前辈是 A.陈云 B. 彭真 C. 邓小平D.叶剑英 3.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范围,我们将其称之为 A.选题B.选材 C. 立论D.驳论 4.《不能搞“靓女外嫁”》这则新闻评论标题的功能体现在 A.昭示中心论点B.显示客观立场 C. 表明作者态度D.概括论题范围5.《手机市场急需治“水”》这则标题的修辞手法为 A.比拟B.双关 C. 借代D.比喻 6.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 A.积累丰富的知识B.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C.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D.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7.旨在体现编辑部的主场、观点和态度,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是 A. 观察家评论 B.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C.本报评论员文章D.新闻述评 8.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马克思为《新莱茵报》写的社论《六月革命》属 A.阐述型B.启迪型C评价型D.论辩型 9.专栏小言论是所有独立的评论体裁中最为轻便而又短小的一种,其字数一般在 A.300字左右B.500字左右 C. 800字左右D.1000字左右10.开了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先河的是 A.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面对面》B.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话题》D.中央电视台《新闻透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新闻评论写作精华简答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评介事物、评论对象、论述问题、论述范围。 立论: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是作者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以观点和材料作用选题的要求:评论对象范围具有迫切意义和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新闻宣传部署问题 来源:一,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近期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政策精神。 二,生活中四新(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基层和群众呼声和要求。 三,重要新闻事件和典型。利用此舆论关注的热点来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 立论的基本要求:一,针对性(表现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2,正式迫切要解决的实际矛盾。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二新颖性(论题新颖,见解独到,作为由头或者论据的事实材料新鲜。立论角度新。交锋中闪现亮点。)三,立论的准确性(论点,论据和引语,准确完整阐明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法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武断)四,立论的前瞻性(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探寻事物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引导舆论,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洞察力,重提示,预见力)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1,政策、法律、实际情况、材料都离不开调研。2,通过调研才能形成正确结论和认识,才能避免和客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3,调研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预防武断、主观。提高评论质量。4,了解读者的心里和思想疙瘩必须调研。)总之调研是选题立论的前提,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评论标题不同:传播事实性信息/传播意见性信息(1,制作目的不同,2,表现手法不同,隐形态度/鲜明态度。3结构方式不同,报道结构复杂/结构简单。写作要求不同报道内容具体/内容抽象。)二,标题功能:1,概括论题范围,2,表面作者态度,3,昭示中心论点,4,吸引受众注意。) 三,标题要求:1,题文一致2,意象鲜明3,言简意赅4,生动引人。(转换句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2,虚与实的结合3,破和立的结合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二,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及所持的立场、态度。论据就是阐明论点的材料,说明论点的证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三,论据包括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前者是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典型的人或事。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后者是1,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论断理论原理2,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3,现行的法令条例4,公认的道德规范,5,哲理性的格言、谚语。6故事、典故。运用论据注意两点:1,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2,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背景和读者特点。 四,论据和论点的统一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正确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构思阶段材料在先论点在后。由材料引出论点。表述阶段,论点处于统率地位,论据要为论点服务。论据贵在精而不在多,力求于论点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二者恰当融合)。3掌握论证具体方法有助于二者统一,增强说服力。(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例证法的有效性:通过事实和论点的联系从众多事实中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论证论点自然最有效。注意两点:1,事实真实有代表性,用古代事例更需结合现实。2,注意论点和论据内在联系,分析说理切实有效,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 五,虚实结合是评论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原因:务虚务实两类,两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际就是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理论述应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论述具体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从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论述理论政策问题不能空论,而是联系工作实际和读者思想进行分析。两方面结合文章才能有血有肉。 六,破与立的结合的重要意义: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3,写作规律要求破立结合才能使论述在层层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七,严肃和生动的要求:由事入理,事理相融,平易近人,礼情并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是思维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八,说理论述的方法:据事议理(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夹叙夹议糅合法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和要求。)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纵横比较法,对比法类比法)论辩交锋的方法: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辨正,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方法。为什么要论辩交锋,因为批驳性文章必须的,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不通过它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匡正,难以有正确观点,更难深入人心。其次,写作规律也要求它只有敢于善于交锋才能达到透彻说理的途径,有充分理由和论据论述才能从事物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2,严格区分矛盾性质。3,划清政策界限,防左防右。4,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算账说理:对数据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对事物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12.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说理方法。它不是通常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解道理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13.算账说理:正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14.折合算账:所谓折合算账,就是将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 15.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16.论辩交锋法: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17.虚实结合:即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虚实结合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18.归纳式结构: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

新闻评论写作之综合测评二

年新闻评论写作之综合测评二

————————————————————————————————作者:————————————————————————————————日期: 2

2016年新闻评论写作-综合测评2 【题型:简答】 [1] 如何处理好政治强和业务精的关系? 答案:政治强和业务精,两者应当是统一的,对于评论者来说,不可或缺。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观点正确,但业务水平低,写不好评论,难以进行舆论引导。 【题型:论述】 [2] 简要论述评论选题重点的表现方面。 答案: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殛待进行舆论引导; 二、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新人新事新风尚,殛待进行宣传倡导; 三、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殛待进行正面疏导; 四、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莫衷是一的问题,殛待进行澄清; 五、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殛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题型:单选】[3] 数据是一种确凿有力的能体现事实总和的____。答案:A A 论据 B 事实 C 材料 D 素材 【题型:多选】[4] 新闻评论学是一门___很强的学科。答案:AD A 政治件

B 群众性 C 形象件 D 实践性 E 理论性 【题型:简答】 [5] 选题和立论在评论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选题和立论是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关键性的程序;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见,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题型:单选】[6] 邹韬奋认为,在“新闻记者”这个名词前面,应加一个形容词:____。答案:A A 永远立于大众立场 B 知识丰富的 C 业务水平高的 D 不畏艰险的 【题型:多选】[7] 修改评论时要注意全文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力求使引论、正论和结论成为_____答案:ABC A 凤头 B 猪肚 C 豹尾 D 羊角 E 牛蹄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 ) A.政治性B.理论性 C.针对性D.时效性 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 ) A.了解政策精神B.具有丰富知识 C.提高逻辑水平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 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 ) A.《赞“自报家门”》B.《岂可一走了之》 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D.《不能搞“靓女外嫁”》 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 ) A.对比法B.比喻法 C.例证法D.类比法 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 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 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分析 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 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 ) 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 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 A.价值取向B.心理定势 C.主观立场D.思维规律 1

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 ) A.《愚公移山》B.《呻吟的哀音》 C.《别了,司徒雷登》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 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 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这段论述出自( ) A.约斯特《新闻学原理》B.马克思《六月革命》 C.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D.邓拓《关于报纸的社论》 11.以下关于短评“短小精悍”的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篇幅短小,结构简约B.主题重大,立论新颖 C.内容具体,文字精练D.行文精粹,不枝不蔓 12.对报道依附性最强的评论体裁是( ) A.专栏小言论B.短评 C.编者按语D.评论员文章 13.以下关于编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可设置标题,也不能署名 B.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C.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D.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也可以配合图片、图表、漫画等 14.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署名评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 ) A.鼓动性B.形象性 C.理论性D.目的性 15.以下新闻评论专栏中属于群言型专栏的是( ) A.生活周刊《小言论》B.人民日报《今日谈》 C.新闻周刊《今日与明日》D.新民晚报《未晚谈》 16.述评《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拜金主义要不得》、《警方应当如实立案》分别属于( ) A.工作述评、思想述评、事件述评B.工作述评、事件述评、形势述评 C.事件述评、形势述评、工作述评D.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 17.述评和新闻综述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 A.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B.提供相关新闻事实 2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