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1、《窃读记》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饥肠辘辘”“知趣”“窃读”等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指导书写“惧”。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使学生收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从具体词句入手,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2.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冰心先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

2、那你们都读过什么书?都是在哪里读的呢?

(学生交流)

2、你们真幸福,能在家里或图书馆自由地享受读书的乐趣。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台

湾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她与大家不同的读书经历。

3、出示图片: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作者简介。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海音写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窃读记》。

板书:“窃读”学生书空。谁能用“窃”字组个词?

那么“窃读”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读)林海音把她窃读的经历写下来,就是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林海音在文中都记下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捧起来,自由朗读,读前要注意要求:(出示自读要求)

体育公开课教案田径

体育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蹲距式起跑、发 展快速反应能力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做出符合蹲距式要求的起跑动作,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多 种形式发展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对待胜负 的良好心态。 部分教学内容时 间 组织形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次 数 阶段 目标 准备部分1 0 分钟1.课堂常规 1.1体育委员整 队、报告人数。 1.2师生问好。 1.3提出本课教学 目标与要求。 1.4检查服装,安 排见习生。 2.游戏 名称:手足球 方法:将学生平 均分为四组,由 组长带领带到一 片篮球场地,一 块篮球场上两个 队为对手,每块 场地一个软式排 球,由两组组长 猜拳决定哪支队 先发球,发球的 第一次传球只能 在本方半场内, 游戏中所有的运 球只能是在地面 上用手滚球,不 得将球拿起运 球,传球可以将 球拿起跑三步传 球或投篮,但是 在第三步落地之 前一定要将手中 的球传出或投 2 m i n 8 m i n ◆ ● ★★★★★★★ ★★★★★★★ ★★★★★★★ ★★★★★★★ ◆教师●体委★学生 ◆ 规则:1.传球违例,则由 对方在犯规地点开球。 2.三秒区内只允许一名守 门员和有球的对方队员活 动,其他任何队员不得进 入三秒区内,若守方犯规 由进攻方罚球。相反则有 守方开球门球。 3.若球出了边线或底线则 由对方队员在离犯规地点 最近边线处双手掷界外 球。 4.比赛中允许合理的身体 接触,允许抱有球队员, 但不允许推,拌,打,拉 等易造成对方队员受伤动 作。 5.投进一球记进球一个, 在比赛时间内进球多者为 胜。 1.1课前检查场地、 准备器材,等待学 生前来上课。 1.2教师声音洪亮、 语言亲切。 2.1.1教师讲解游戏 做法、规则、注意 事项(安全)。 2.1.2组织学生进行 游戏演练 2.2.3进行裁判工作 1.1集合快、静、齐 2.1.1认真听讲,弄 清规则,熟悉比赛 方法。 2.1.2仔细观察游戏 演练,掌握游戏方 法 2.2.3积极投入到比 赛中去,精神饱 满。 集合 快、 静、 齐 精神 饱满 气氛 活 跃, 进入 状态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同样,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也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将放手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其思维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重点)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难点)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及字典工具书。【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读书感受,引入课题。 2、浏览“导语”,理解目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窃”字。 2、查字典,说出“窃”字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自由读课文。如何理解“窃读”一词?在课题旁做批注。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回答。) 5、小结:原来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 三、再读课题,大胆质疑 1、再读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的大致意思进行板书。(问题预设:“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怎样窃读的?“我”窃读的感受是如何的?) 3、过渡: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并做上批注。 四、品词析句,积累内化 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教学。 (1)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说课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说课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窃读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句子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感受作者那种快乐与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 1、引出课题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书店)

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本课就叫——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 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 1、而在我们的《窃读记》中,作者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窃读的滋味。你都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滋味呢? 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 2、总结窃读的滋味 同学们从作者的窃读中品出了这么多味道啊,看来我们的作者在窃读时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啊! 3、齐读窃读“百”味,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情 窃读的滋味是。 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 窃读的滋味是快乐的;窃读的滋味是恐惧的;窃读的滋味是贪婪的…… 正是有了这快乐、恐惧、暗喜、贪婪、累……等滋味,才有了我们作者林海音的记载,才有了我们的课文——窃读记。 四、随堂检测

体育公开课教案

体育公开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 (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 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 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 (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 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教法:①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要求。②熟悉游戏练习。③比赛。④游戏小结。 四、结束部分: 1、放松舞:《幸福舞》 要求: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畅跳即兴舞。做到放松自然。 2、总结上课情况。 要求:纪律严明,师生共同评议总结。 3、下课。 要求:师生礼貌地呼再见后下课。 器材准备:录音机1台。短绳4根。体操垫9张。教学图片9张。正方体1个。篮球1个。体育课时计划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窃读记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窃读记公开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窃读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句子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感受作者那种快乐与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 1、引出课题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

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 书店) 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本课就叫——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 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 1、而在我们的《窃读记》中,作者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窃读的滋味。你都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滋味呢? 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窃读记公开课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句子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感受作者那种快乐与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 1、引出课题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书店)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本课就叫——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 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 1、而在我们的《窃读记》中,作者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窃读的滋味。你都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滋味呢? 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2、总结窃读的滋味 同学们从作者的窃读中品出了这么多味道啊,看来我们的作者在窃读时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啊! 3、齐读窃读“百”味,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情 窃读的滋味是。 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

体育公开课教案体育教案

体育公开课教案体育教 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体育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四(1)班(水平二)授课人:王志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

1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

1 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 2016-03-03 10:42 次 共1课时 1 窃读记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怎样想办法窃读以及窃读的万千滋味; 2、学习文中的心理描写,感知一些典型语言现象,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和表达手法。 3、激发想象,练习描述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4、读中感悟,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之间,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还应看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窃读记》教学设计 一、感同身受忆窃读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配乐朗读)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很快地向小孩

招呼/“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穷人有好多苦痛/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3、有一位叫林海音的作者,她曾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因为她觉得,这首小诗描写的小孩仿佛就是她自己。长大以后,她把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题目叫《窃读记》。 4、板书,窃读记,指导写“窃”,读题。 5、“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偷、偷偷地、谦指自己),在题中是“偷偷地”意思,为什么不把题目写成“偷读记”?(“窃”是书面语,显得更文雅,读起来富有音韵美) 过渡: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文字功底很深、读过不少书的人。不过,她小时候不像我们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有着优越的读书条件,可以在家读,还可以去书店尽情地读。她生活在旧中国,那时的书店大多是私人老板开的,只希望别人把书买回家读,不欢迎有人只读不买。可她,因为家境贫困,只能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那么,她又是怎样想办法窃读,又是怎样窃读的呢? (设计意图:林海音小时候的窃读生活,与现在的孩子距离很远。本课教学以诗入题,容易扣住学生心灵,引起共鸣,便于学生体会林海音窃读的不易。从“窃读记”这个题目的理解,以及对文字的感知,促使学生一次次感知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二、想方设法窃读书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我”是怎样想办法窃读的?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 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通过假定 与选择,说明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 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读和写的关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 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 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 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 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假期中孩子们度过许多书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可以加以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 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 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 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 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课题:《窃读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 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 是入木三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在艰难环境 中对读书的酷爱。 教学流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怎样听到声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又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听到声音使用哪个器官?(学生回答)观察耳朵的结构。逐步讲解: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鼓膜的振动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在纸板前悬一个小球 在纸板前敲击小鼓,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一 A.保持小鼓与纸板的距离不变 B.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二 A.用相同的力敲击小鼓 B.小鼓距离纸板远近不同

仔细观察小球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 距离不变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小结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1、尽量避开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3、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开口。 4、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介绍各种耳朵。 五、课堂练习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3.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窃读记公开课教案

窃读记公开课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窃读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句子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感受作者那种快乐与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 1、引出课题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

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 书店) 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本课就叫——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 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 1、而在我们的《窃读记》中,作者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窃读的滋味。你都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滋味呢? 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

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教材 内容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2、障碍接力 课的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 器材 篮球20只;篮球场二个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 开始部分2’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以及注意事项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如图: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力集中。 准备部分8’一、游戏:竹竿扫尾(4’) 方法: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规则:(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二、准备活动(4’) A;双人操肩部运动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基本部分30’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1.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

窃读记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五篇

窃读记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五篇 窃读记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那么教师要如何设计这一篇课文,下面我们一起去优秀教案。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 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 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踮起脚 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⑴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⑵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 词语:跨、踮、钻、挤、找。 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⑶ 板书: 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动作描写。 ⑷ 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⑴ 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⑵ 为了能顺利的看书她是?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 惧怕 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 ① 光读不买的人不多,怕老板撵我走。 ② 常此这样,自己感到不好意思。 板书: 独特感受心理描写 ⑶ 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⑷ 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⑸ 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 康成长的人。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于是作者怕并快乐 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⑴ 抓紧时间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 读好书: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⑶ 善读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体育优质课教案

体育优质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兴仁县第三中学 体育优质课教案 课题:篮球“三步上篮” 任课教师:钱育金 任课班级:八(2)班 时间: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以中学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其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容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对于其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上篮技术可以说为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共有43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学习三步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篮球三步上篮技术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大半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她是我的朋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重点句段、战争场景图、和课文插图等内容的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诗。(多媒体播放儿童配乐诗朗诵《朋友》)朋友,是一棵大树。围在我们的身边,用枝繁叶茂的叶子庇护着我们。朋友,是一件厚厚的外套。天凉的时候,为我们保暖。朋友,是一把雨伞。下雨的时候,为我们挡风遮雨。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可它,却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付出一切,这就是朋友的爱。 师:这是一首写朋友的诗,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小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能够自然而地怀有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之情,为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做好铺垫。这样,既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友谊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她是谁?我是谁? 生: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动脑筋提出了问题,只要你们认真阅读、仔细考,就一定能读懂这些问题的。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还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吗?那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草垫啜泣呜咽拳头竭力阮恒迫在眉睫噢流血输血血型血管抽血献血) (1)指名认读词语。 (2)正音、巩固练习。区分“血”字的读音:“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uè。“血”单独使用或用在短语(词组)中,属于口头语用法,应读成xiě。师:词语大家都已经掌握了。那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她”指的是?生:小姑娘。师:“我”指的是?生:阮恒。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战争时期,有个叫阮恒的小男孩虽然以为献血就要死了,但是还是勇敢的为受伤的朋友献血的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