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

把以上数字排成一个链,重复进行排序看可能大家无形之中已用到插入排序、

序,甚至有些人会用到冒泡排序?

若把数字比做人,一个数字代表很多人,

到上百人或上千人,出示奥运会的图片:

C语言程序设计冒泡排序教学案例

C语言程序设计冒泡排序教学案例 永川职业教育中心杨进【案例背景】 排序是计算机学科中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在各种软件中使用频率都很高,因此专家们研究了各种排序算法。在中职类设计课程教学中,常以冒泡排序来讲解排序的原理,它简单,但过程繁琐,传统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不易理解,也很难编写掌握冒泡排序。因此,如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思想和编程方法,又能发散思维,扩充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编程课程的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学习使用了数组。但在学习排序算法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数组变量的变化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在排序算法中,对双重循环内外层的作用及有关循环参数的设置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合理或是错误,需要通过实践的体验进行强化使用规范。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能结合冒泡排序的原理看懂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与程序实现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读程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双重循环应用 难点:双重循环程序的解读,冒泡排序算法实现后对程序的理解 4、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教学的指导方针,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深化对冒泡算法、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5、课前准备 PPT课件、冒泡排序的视频文件。 【案例描述】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过了用EXCEL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怎么对同学的成绩排次序的? 生:先选好数后,点排序就行了。 师:是的。只要用EXCEL的排序功能就可以了,点点鼠标就能完成。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解开了很多单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某一个任务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访一下排序的秘密。 师:先让我们来做个舞蹈视频,同时要求同学们谈谈看后的自己的想法。并要请几位同学模拟示范。 这段真人编排的排序算法的舞蹈视频,非常生动有趣,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播放完毕,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议论并说自己的想法。(冒泡排序的过程) 由于视频播放相对较快,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与参与,老师还根据具体情况请了四位涌跃分子来作下一个游戏。 请四位同学从前到后坐好并拿好老师给你们的数字,然后从后面开始两个两个比较你们手中的数,如果后面的同学数小的话就和前面的同学换一下座位,直到拿到最小数的同学坐在第一个位子为止。 现在开始,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议论并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听到了同学们的发言了,你们都看到了最小数已经在最前面了,并且是经过了3次的比较。想一想,如果要让拿第二小的数的同学坐上第二个座位,还要进行几次的比较呢?(注意只能从后开始两两比较)请拿数的同学演示一下。几次? 生:两次 师:对了,是两次,比第一次少了一次。请四位同学回到座位。刚才我们通过四位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浙江省慈溪中学施迪央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高中信息技术《冒泡排序算法》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 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 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利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

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Th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1、之前在巡视过程中拍到的学案内容传到电子白板。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完成了学案上的一部内容。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 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2、排序的定义,请学生复述。师:如果从已排序的2 万个人中,查找一个人,用二分法查找,可以在15 步以内完成;如果把地球上的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惠州市第七中学戴翠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2005年12月第一版)第一册(下)。学生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应用事例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里的成绩统计和排名了,所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虚构本班5至10名同学的中、英、数三科考试成绩为数据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演示则用课本里的“校园小歌手”初赛评分表,以保持授课数据的连贯性。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使用RANK函数自动排位的知识,所以对排序的含义不作过多的解释。抓住学习的要点快速地引入课题,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实践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排序、降序、升序; ○2学会对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3学会用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进行较精细的排序; ○4提高学生应用Excel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例的讲练—-任务探究和实践—-讨论交流—-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准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和升序降序的选择 ○2难点:使用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对主要关键字的值相同的记录进行精细排位 五.教学手段 基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任务驱动法、指导探究法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教学。 六.课前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素材。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2

高中信息技术《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for 循环嵌套 2理解冒泡排序的思想 3学会用程序实现排序算法 【重点】用循环嵌套的思想解决问题 【难点】冒泡排序的算法 壱、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循环案例 (1)、Sum=1!+2!+3!…+i!…+n! 3 用递归函数实现 For i=1 to n s=s+f(i) Next i

递归函数function 函数名(变量as 类型)as 类型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0 Then f = 1 Else f = n * f(n - 1) End If End Function (2)打印字符图形

弐、循环思想在冒泡中的应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 1在这些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 2在剩余的数中,在找出最大值 3重复2,一直到剩下一个数,即完成了排序 ——如何求n 个数最大值? a(1) a(2) a(3) a(4) ……a(n) 首先a(1) a(2)比较,最大值存放在a(2)中然 后a(2)a(3),比较,最大值放在a(3)中 以此类推,一直到a(n-1)和a(n)比较,最大值放在a(n)中推论:利用a(i)>a(i+1)为判断条件,当条件成立,两个数交换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如下图所示:

课堂实践1 8 名学生分别代表a(1)……a(8),分别存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以其他学生为导演,展示两两相比,交换的过程,如图

研究第i 轮时: 总结冒泡排序的思路: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绩溪县实验小学 吴晓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分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 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 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操作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想和我一起去数学广角吗?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的非常开心! 二、操作探究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初步体会 课件出示:请输入密码 密码提示:用1、2、3组成的三位数。 有多少种可能性? (2)深入探究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写在答题卡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写法。 (3)比较优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输入密码,开启数学广角 2、握手庆贺——体会组合 (1)实际感知 同桌互相握手庆贺合作愉快。 两个人握手几次?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猜猜看? 现在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作指挥,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看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有序握手的方法。 (2)提炼符号 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个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用自己喜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银川市第八中学 杨艳红

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材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宁夏教育厅编著的八年级(下)信息技术第5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对工作表的编辑和在Excel 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引入的,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教材中以“做一做”模块为主线,通过对“做一做”模块的处理,引导学生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的简单操作,“金钥匙”模块解释了为什么要使用空白行,“知识窗”模块介绍了使用多关键字排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试试看”模块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认识Excel、在Excel中进行编辑和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排序的意义 2、能理解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3、能掌握在E xcel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4、能够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最近一次的期中考试成绩,提出需要帮班主任老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自己找出排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排序的意义 2、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3、对数据进行复杂排序 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字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C语言冒泡排序法的简单程序

求一个C语言冒泡排序法的简单程序 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7-9-4 11:16 我不明白怎么写 随便给我个就行 谢谢了 提问者:redangel0002 - 助理二级最佳答案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 ("%d,",&a[i]); for(j=0;j<=9;j++) { for (i=0;i<10-j;i++) if (a[i]>a[i+1]) { temp=a[i]; a[i]=a[i+1]; a[i+1]=temp;} } for(i=1;i<11;i++) printf("%5d,",a[i] ); printf("\n"); } -------------- 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的算法分析与改进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发现两个记录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1、排序方法 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R[1..n]垂直排列,每个记录R看作是重量为R.key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飘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1)初始 R[1..n]为无序区。 (2)第一趟扫描 从无序区底部向上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气泡的重量,若发现轻者在下、重者在上,则交换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较(R[n],R[n-1]),(R[n-1],R[n-2]),…,(R[2],R[1]);对于每对气泡(R[j+1],R[j]),若R[j+1].key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1.2.1排列教学设计

1.2.1排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 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 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教法选择:探究式与讲授式结合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心里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 种不同的方法 二、讲解新课: 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取2名同学参加某一天的一项活动,其中一名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结合生活经验_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_冒泡排序_教学设计点评_谢作如

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11 《冒泡排序》一课,在算法和生活的联系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算法挖据,从玩转扑克牌开始“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如是说。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活用”教材,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算法及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教学时,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所选取的素材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瞄准算法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并架起桥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引入生活之水,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等,用身边熟悉的扑克牌例子出发,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深入学习,有效地突出重点并突破了难点。我们来看教师的具体做法。 环节一,课前教师先给每组(机房共8组,每组5人)随机分5张扑克牌,要求每人手里持一张牌。并提出要求:这节课 的任务就是把小组同学手中的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自己的组里进行排序。 环节二,每组同学根据手里的牌,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即小的牌在前面,大的牌在后面)。思考如何把一组扑克牌数字进行排序,归纳方法。 环节三,学生亲身实践手中的扑克牌并观看冒泡排序动画演示。 环节四,亲身实践,从小到大排序手中扑克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在一节课中,教师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机排序的算法,这无疑比让学生观看N次的课件和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冒泡排序过程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听过多节《冒泡排序》的公开课,也见过有教师将不同高度的学生请到讲台前演示冒泡的做法,看上去有趣而直观,其实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难以控制。相比之下,使用扑克牌的教学效果要更好些。 ● 算法分析,善于使用生活化的类比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类比法是将抽象、难以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具体、容易接受、有形 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冒泡排序算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相对于Excel、FrontPage、QQ之类的软件,算法在学生眼里是抽象而高深的,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而浙教版的教材特别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算法失去兴趣,甚至反感。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算法是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核心内容?如何使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算法、学习算法?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应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和快乐?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提出了要求:“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编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从工具的桎梏中走出来,走进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吴晓海老师设计的 结合生活经验,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点评 谢作如 浙江省温州中学

《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学习数据的排序方法,体验运用电脑解决数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演练过程体验用过程体会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的快捷与方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掌握了电子表格操作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重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难点:数据的选定及关键字的设定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Excel软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一: 复习回顾 1、组织学生解答学案上知识回顾练习题1-3题;学生答题 2、组织学生上机操作知识回顾练习题第4题;学生上机操作 活动二导入新课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根据总分进行排序,以便对 全班同学的成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我是语文 老师,我会根据语文成绩进行排序,以掌握全班同 学的情况。 那么,排序该如何操作呢?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通过比赛同学们体 会一下Excel排序功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请同学们将第4题中,总分前十名给我说出来(教 师计时),然后教师用Excel排序功能完成此游戏 (学生计时),谁快谁慢,大家一目了然。 请同学们说说排序的优点?(对数据进行排序有助 于快速直观地显示数据并更好地理解数据,有助于 组织并查找所需数据,有助于最终做出更有效的决 策。)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据的排序! 师生互动,共同游戏,引导学生理解 排序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冒泡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李芳 邮箱:czzflf@https://www.doczj.com/doc/9c11025226.html,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之《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三计算机专业班级,班级由18名同学组成,其中有一名同学是本学期刚从实习转回高复。他们在高二VB教学中就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个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冒泡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2年的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冒泡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冒泡与控件相结合题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幼儿园数学排序教案

xx数学排序教案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邀请卡参加音乐会贯穿主线。下面是幼儿园数学排序教案,欢迎阅读。 xx数学排序教案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例外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 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 提问: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例外(板凳是两种颜色的)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二、引导幼儿发现例外的排序方法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例外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种排序的规律,刚才图片里小朋友操作的材料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四、课后延伸活动 1、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排序材料供幼儿练习; 2、手工活动《美丽的项链》(用手工纸条粘合、串联的方法) xx数学排序教案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欢乐。 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幽美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冒泡排序算法精讲

排序算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排序的概念 2、了解常用排序方法 3、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 4、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重点难点】 1、冒泡排序法的基本思路 2、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排序的概念: 排序就是把一组元素(数据或记录)按照元素的值的递增或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元素的过程。 如:49 38 76 27 13 常用排序的方法: 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趣味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仅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2、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次将每一个元素插入到一个有序的序列中去。这很象玩扑克牌时一边抓牌一边理牌的过程,抓了一张就插到其相应的位置上去。 3、选择排序: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3,...,n-1)个元素中选择最小的元素。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兴趣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即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整个的排序过程为: 先将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交换之;接着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元素;依此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和第n个元素进行比较、交换为止。如此经过一趟排序,使最大的元素被安置到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上。然后,对前n-1个元素进行同样的操作,使次大的元素被安置到第n-1个元素的位置上。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没有元素需要交换为止。 例题:对49 38 76 27 13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 初始状态:[49 38 76 27 13 ] 第一趟排序后:[38 49 27 13] 76 第二趟排序后:[38 27 13 ] 49 76 第三趟排序后:[27 13 ] 38 49 76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江省象山中学章婷红 315700 zthdd@https://www.doczj.com/doc/9c11025226.html,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按规律排序公开课教案

按规律排序公开课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篇二:按规律排序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大一班郭杨阳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帮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鉴于此,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应该来自于幼儿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发现数学中的奥秘.本活动旨在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结合5-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认知水平,从孩子们熟悉和感兴趣的各种各样的事例为切入点,以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为基本形式,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进一步发现感知规律的美,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学习不同规律的排列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找出排序中的相关规律。 二、在探索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三、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